首页 / 读医 / 朱震亨

豆疮陈氏方论

2025-06-03 11:03 读医

读前人之书,当知其立言之意。苟读其书,而不知其意,求适于用,不可得也。豆疮之论,钱氏为详,历举源流经络,明分表里虚实,开陈其施治之法,而又证以论辩之言,深得着书垂教之体。学人读而用之,如求方圆于规矩,较平直于准绳,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可为无穷之应用也。今人不知致病之因,不求立方之意,仓卒之际,据证检方,漫尔一试,设有不应,并其书而废之,不思之甚也。近因《局方》之教久行,《素问》之学不讲,抱疾谈医者,类皆喜温而恶寒,喜补而恶解利。忽得陈氏方论,皆燥热补剂,其辞确,其文简,欢然用之,翕然信之,遂以为钱氏不及陈氏远矣。

或曰∶子以陈氏方为不足欤?曰∶陈氏方诚一偏论,虽然亦可谓善求病情者,其意大率归重于太阴一经。盖以手太阴属肺,主皮毛也;足太阴属脾,主肌肉。肺金恶寒而易于感,脾胃土恶湿而无物不受,观其用丁香、官桂,所以治肺之寒也;用附、术、半夏,所以治脾之湿也。使其肺果有寒,脾果有湿而兼有虚也。量而与之,中病即止,何伤之有?今也不然,徒见其疮之出迟者,身热者,泄泻者,惊悸者,气急者,渴思饮者。不问寒热虚实,率投木香散、异功散,间有偶中,随手获效。设或误投,祸不旋 。何者?古人用药制方,有向导,有监制,有反佐,有因用。若钱氏方固未尝废细辛、丁香、白术、参、 等,率有监制辅佐之药,不专务于温补耳!然其用凉寒者多,而于辅助一法,略开端绪,未曾深及。痴人之前,不可说梦,钱氏之虑至矣,亦将以候达者扩充推展而用。虽然渴者用温药,痒塌者用补药,自陈氏发之,迥出前辈。然其多用桂、附、丁香等燥热,恐未为适中也。何者?桂、附、丁香辈,当有寒而虚,固是的当,虚而未必寒者。其为害当何如耶?陈氏立方之时,必有挟寒而豆疮者,其用燥热补之固其宜也。今未挟寒而用一偏之方,宁不过于热乎?予尝会诸家之粹,求其意而用之,实未敢据其成方也。试举一二以证之。

从子六七岁时患痘疮,发热,微渴,自利。一小方脉视之,用木香散,每帖又增丁香十粒。予切疑焉。观其出迟,固因自利而气弱。察其所下,皆臭滞陈积,因肠胃热蒸而下也。恐非有寒而虚,遂急止之,已投一帖矣。继以黄连解毒汤加白术,与十帖以解丁香之热,利止疮亦出。其后肌常有微热,而手足生痈疖,与凉剂调补逾月而安。

又一男子,年十六、七岁,发热而昏,目无视,耳无闻,两手脉皆豁大而略数,知其为劳伤矣。时里中多发痘者,虽不知人,与药则饮,与粥则食。遂教参、 、当归、白术、陈皮大料浓煎与之,饮至三十余帖痘始出,又二十余帖,则成脓泡,身无全肤。或曰∶病势可畏,何不用陈氏全方治之?余曰∶此但虚耳,无寒也。只守前方,又数十余帖而安。

后询其病因,谓先四、五日恐有出痘之病,遂极力樵采,连日出汗甚多,若用陈氏全方,宁无后悔?

至正甲申春,阳气早动,正月间,邑间痘疮不越一家,卒投陈氏方,童幼死者百余人。虽由天数,吾恐人事亦或未之尽也。

《格致余论》,元代朱震亨撰。成书于元至元七年(公元1347年),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而得名。为朱氏的医论集,其著名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俱载于此书,集中反映了朱氏的学术观点,阐述了相火与人身的关系,提出保护阴血为摄生之本,列色欲、茹淡、饮食诸论,强调饮食起居的重要性。在杂病论治方面,朱氏于书中也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

猜你喜欢

  • 痰饮第四

    方一十四首治痰饮头痛,往来寒热方。常山(一两) 云母粉(二两)上二味,捣筛为散。热汤服一方寸匕,吐之,止,吐不尽,更服。杜蘅汤主吐百病方。杜蘅 松萝(各三两) 瓜蒂(二七枚)上三味,切。以水酒各一升二合..

    0 读医 2025-09-04
  • 水肿第三

    方二十六首,并五不治证凡水肿有五不治∶一面肿苍黑,是肝败不治;二掌肿无纹理,是心败不治;三腹肿无纹理,是肺败不治;四阴肿不起,是肾败不治;五脐满肿反者,是脾败不治。猪苓散主虚满,通身肿,利三焦,通水道..

    0 读医 2025-09-04
  • 淋病第二

    方二十首治血淋、热淋方以韭七茎烧令热,以手熟 热掩尿处,冷即易之,可六七度,瘥。治热淋方白茅根(四斤)上一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治石淋方车前子二升,绢袋贮,以水八升煮取..

    0 读医 2025-09-04
  • 消渴第一

    方二十二首葵根汤主一年渴饮一石以上,小便利,若饮酒渴、伤寒渴,皆悉主之方。霜下葵根皮(一握,长四寸)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取瘥止。又方栝蒌根 甘草(炙,各二两) 黄连(一升)上三味, 咀。..

    0 读医 2025-09-04
  • 卷第十九 杂病中

    消渴第一淋病第二水肿第三痰饮第四癖积第五寒冷第六饮食不消第七杂疗第八

    0 读医 2025-09-04
  • 压热第六

    方一十三首 论一首金石凌主服金石热发,医所不制,服之立愈方。上朴硝(一斤) 上芒硝(一斤) 石膏(四两) 凝水石(二两)上四味,熟沸水五升渍朴硝、芒硝令消,澄一宿,旦取澄硝,安铜器中粗捣,寒水石、石膏纳其..

    0 读医 2025-09-04
  • 胸中热第五

    方二十七首寒水石汤主身中大热,胸心烦满毒热方。寒水石(五两) 泽泻 茯苓 前胡 黄芩(各三两) 柴胡 牛膝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杏仁(二十粒,去皮尖、双仁)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分三服。治热..

    0 读医 2025-09-04
  • 吐血第四

    论三首,方三十首论曰∶凡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有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汁,或如 血凝停胃中,满闷便吐,或去数升乃至一斗,得之于劳倦饮食过常所..

    0 读医 2025-09-04
  • 黄胆第三

    论三首,方二十八首,针灸二十法论曰∶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瘀着黄,但用瓜丁散纳鼻中,令黄汁出,乃愈。即于后不复病黄者矣。常须用心警候,病患四肢身面微似有黄气,须用瓜丁散,不得令散漫,失候必大危矣。特忌酒..

    1 读医 2025-09-04
  • 疟第二

    方二首,禳法十二首,针灸法七首蜀漆丸主 疟连年不瘥,服三七日定瘥方。蜀漆 知母 白薇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 升麻(各五分) 恒山(一两半) 石膏(二两,研)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十丸..

    1 读医 2025-09-04
  • 霍乱第一

    方二十七首理中丸主霍乱临时方。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一两)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弹丸。取汤和一丸服之,日十服。吐多痢少者取枳实三枚炙,四破,水三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吐少痢多者,加干姜..

    2 读医 2025-09-04
  • 卷第十八 杂病上

    霍乱第一疟第二黄胆第三吐血第四胸中热第五压热第六

    2 读医 2025-09-04
  • 疡第四

    方一十四首 灸法一首治白癜白驳,浸淫 疡,着颈及胸前方∶大醋于瓯底磨硫黄令如泥,又以八角附子截一头使平,就瓯底重磨硫黄使熟,夜卧先布拭病上令热,乃以药敷之,重者三度。又方∶硫黄 水银 矾石 灶墨上四味,等..

    2 读医 2025-09-04
  • 瘾疹第三

    方一十六首 灸法一首石楠汤主瘾疹方∶石楠 干姜 黄芩 细辛 人参(各一两) 桂心 当归 芎 (各一两半) 甘草(二两)上一十二味, 咀,以酒三升,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大汗,慎风冷,佳。又方∶酪和盐热煮摩..

    3 读医 2025-09-04
  • 香港脚第二

    论一首 方二十一首论曰∶治香港脚顺四时,若春秋二时宜兼补泻;夏则疾成,专须汗利;十月以后少用补药。虽小变不越此法。治香港脚初发,从足起至膝胫肿,骨疼者方∶取胡麻叶,切,捣,蒸,薄裹,日二易即消。若冬月..

    3 读医 2025-09-04
  • 中风第一

    方三十五首 灸法二首 论四首小续命汤方∶麻黄(去节) 防己 人参 桂心 黄芩 芍药 芎 杏仁(去尖皮、两仁) 甘草(炙,各一两) 附子(炮,一枚,去皮) 防风(一两半) 生姜(五两,切)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

    3 读医 2025-09-04
  • 卷第十七 中风下

    中风第一香港脚第二瘾疹第三疡第四

    2 读医 2025-09-04
  • 风眩第六

    方二十七首治风眩屋转,眼不得开,人参汤方∶人参 防风 芍药 黄 (各二两) 独活 桂心 白术(各三两) 当归 麦门冬(各一两,去心)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治风眩倒屋转,吐逆,恶闻人声,茯神..

    2 读医 2025-09-04
  • 心风第五

    方一十四首茯神汤主五邪气入人体中,见鬼妄语,有听见闻,心悸跳动,恍惚不定方∶茯神 人参 茯苓 菖蒲(各二两) 赤小豆(四十枚)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人参汤主风邪鬼气,往来发作,有时或无..

    1 读医 2025-09-04
  • 僻第四

    方四首治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缓弱不用,便利无度,口面 斜。干姜附子汤方∶干姜 附子(炮,去皮,各八两) 芎 (三两) 麻黄(去节) 桂心(各四两)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三日复进一剂..

    2 读医 2025-09-0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