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胎论
2025-06-04 10:25
读医
成胎以精血之后,先分男女者,褚澄之论,愚切惑焉。后阅李东垣之方,有曰经水断后一二日,血海始净,精胜其血,感者成男;四五日后血脉已旺,精不胜血,感者成女。此确论也。《易》曰∶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夫乾坤,阴阳之情性也;左右,阴阳之道路也;男女,阴阳之仪象也。父精母血因感而会,精之施也。血能摄精成其子,此万物资始于干元也;血成其胞,此万物资生于坤元也。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岐,一达于左,一达于右。精胜其血,则阳为之主,受气于左子宫而男形成;精不胜血,则阴为之主,受气于右子宫而女形成。或曰∶分男分女,吾知之矣。男不可为父,女不可为母,与男女之兼形者,又若何而分之耶?余曰∶男不可为父,得阳气之亏者也;女不可为母,得阴气之塞者也。兼形者,由阴为驳气所乘而成,其类不一。以女函男有二∶一则遇男为妻,遇女为夫;一则可妻而不可夫。其有女具男之全者,此又驳之甚者。或曰∶驳气所乘,独见于阴,而所乘之形,又若是之不同耶?予曰∶阴体虚,驳气易于乘也。驳气所乘,阴阳相混,无所为主,不可属左,不可属右,受气于两岐之间,随所得驳气之轻重而成形。故所兼之形,有不可得而同也。
《格致余论》,元代朱震亨撰。成书于元至元七年(公元1347年),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而得名。为朱氏的医论集,其著名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俱载于此书,集中反映了朱氏的学术观点,阐述了相火与人身的关系,提出保护阴血为摄生之本,列色欲、茹淡、饮食诸论,强调饮食起居的重要性。在杂病论治方面,朱氏于书中也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