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尚书正义 / 孔颖达

卷二十 文侯之命第三十

2025-06-07 14:00 尚书正义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以圭为杓柄谓之圭瓒。○平王,马无平字。锡,星历反,马本作赐。秬音巨,鬯,敕亮反。瓒,才但反。杓,上灼反。柄,彼病反。作《文侯之命》。所以名篇。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立而东迁洛邑,晋文侯迎送安定之,故锡命焉。

文侯之命平王命为侯伯。

[疏]“平王”至“之命”○正义曰:幽王嬖褒姒,废申后,逐太子宜臼。宜臼奔申。申侯与犬戎既杀幽王,晋文侯与郑武公迎宜臼立之,是为平王,迁于东都。平王乃以文侯为方伯,赐其秬鬯之酒,以圭瓒副焉,作策书命之。史录其策书,作《文侯之命》。○传“以圭”至“圭瓒”○正义曰:祭之初,酌郁鬯之酒以灌尸。“圭瓒”者,酌郁鬯之杓,杓下有槃,“瓒”即槃之名也;是以圭为杓之柄,故谓之“圭瓒”。《周礼·典瑞》云:“祼圭有瓒,以肆先王,以祼宾客。”郑司农云:“于圭头为器,可以挹鬯祼祭谓之瓒。以肆先王,灌先王祭也。”郑玄云:“肆,解牲体以祭,因以为名。”爵行曰“祼”。汉礼瓒槃大五升,口径八寸,下有槃,口径一尺。《诗》云:“瑟彼玉瓒,黄流在中。”《毛传》云:“玉瓒,圭瓒也,黄金所以饰流鬯也。”郑云:“黄流,秬鬯也。圭瓒之状,以圭为柄,黄金为勺,青金为外,朱中央。”是说圭瓒之形状也。《礼》无明文,而知其然者,《祭统》云:“君执圭瓒祼尸,大宗执璋瓒亚祼。”郑云:“圭瓒、璋瓒,祼器也。以圭璋为柄,酌郁鬯曰祼。”然则圭瓒、璋瓒惟柄以圭、璋为异,其瓒形则同。《考工记·玉人》云:“祼圭尺有二寸,有瓒,以祀庙。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郑云:“鼻,勺流也,凡流皆为龙口也。三璋之勺,形如圭瓒。”是郑以璋形如此,知圭瓒亦然。《毛传》又云“九命然后锡以秬鬯圭瓒”,则晋文侯于时九命为东西大伯,故得受此赐也。“秬鬯”从经为传,故此惟解“圭瓒”。○传“所以”至“命焉”○正义曰:《周本纪》云,幽王嬖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废申后,并去太子,用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申侯怒,乃与西夷犬戎共攻杀幽王。于是诸侯乃与申侯共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东徙于洛邑,避戎寇。隐六年《左传》:“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郑语云:“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是迎送安定之,故平王锡命焉。○传“平王命为侯伯”○正义曰:“伯”,长也,诸侯之长谓之伯也。僖元年《左传》云:“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是与诸侯之长为“侯伯”。王肃云:“幽王既灭,平王东迁,晋文侯、郑武公夹辅王室,晋为大国,功重,故平王命为侯伯。”

王若曰:“父义和,顺其功而命之。文侯同姓,故称曰父。义和,字也。称父者非一人,故以字别之。○义和,马云:“能以义和诸侯。”义本作谊。别,彼列反。丕显文武,克慎明德,大明乎!文王、武王之道,能详慎显用有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更述文王所以王也。言文王圣德明升于天,而布闻在下居。惟以是,故上天集成其王命,德流子孙。○闻音问。王,于况反。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言君既圣明,亦惟先正官贤臣能,左右明事其君,所以然。○辟,必亦反。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文王君圣臣良,于小大所谋道德,天下无不循从其化,故我后世先祖归在王位。

[疏]“王若”至“在位”○正义曰:平王顺文侯之功,亲之,敬而呼其字曰:“父义和。”既呼其字,乃告以上世之事:“大明乎!文王、武王之道,能详顺显用有德之人以为大臣。文王之为王也,圣德明升于天。”言其道至天也。“又布闻于在下”。言其德被民也。“惟以是,故上天成其大命于文王,使之身为天子,泽流后世。文武圣明如此,亦惟先世长官之臣,能左右明事其君,君圣臣贤之故。于小大所谋道德,天下无有不循从其化,故我之先祖文武之后诸王,皆得归在王位”。言先世圣王得贤臣之力,将说己无贤臣,故言此也。○传“顺其”至“别之”○正义曰:《觐礼》说天子呼诸侯之义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同姓小国则曰叔父,其异姓则曰叔舅。”郑玄《礼》注云:“称之以父与舅,亲亲之辞。”晋文侯唐叔之后,与王同姓,故称曰“父”。《曲礼》天子谓二伯为伯父伯舅。计文侯为侯伯,天子当呼为“伯父”,此不云“伯”而直称“父”者,尢亲之也。《左传》以文侯名仇,今呼曰“义和”,知是字也。天子于同姓诸侯皆呼为“父”,称“父”者非一人,若不称其字,无以知是文侯,故以字别之。郑玄读“义”为“仪”,仪、仇皆训匹也,故名仇,字仪。古人名字不可皆令相配,不必然也。○传“文王”至“王位”○正义曰:“后世先祖”谓文武之后,在今王之先祖,成康以至宣幽皆是也。“怀”,归也。“归在王位”者,王位是其所有也,若归向家然,故称“归”也。

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叹而自痛伤也。言我小子而遭天大罪过,父死国败,祖业隤陨。○予如字,又音与。愆,去虔反。隤,杜回反。陨,于敏反。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言周邦丧乱,绝其资用惠泽于下民,侵兵伤我国及卿大夫之家,祸甚大。○殄,大见反。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所以遇祸,即我治事之臣,无有耆宿寿考俊德在其服位,我则材劣无能之致。

[疏]“呜呼1至“罔克”○正义曰:王又叹而自伤:“呜呼!疲病者,是我小子继嗣先王之位,遭天大罪过于我周家,父死国败,倾覆祖业,致使周邦丧乱,绝其资用惠泽于下民。”言下民资用尽,致使而王泽竭也。“西夷犬戎,侵兵伤我国及卿大夫之家,其祸亦甚大也。所以遇此祸者,即我治事之臣,无有耆宿寿考俊德之人在其服位,我则材弱无能之致”。自恨已弱不能致得贤臣,恐又不能自立也。○传“言周”至“甚大”○正义曰:此经所言,追叙幽王灭事。民不自治,立君以养之。民之资用,是王者佑助以得之。言周邦丧乱,不能抚佑下民,绝其资用惠泽于下民也。幽王之灭,由夷狄交侵,兵伤我国及卿大夫之家,其祸甚大。诸言“国家”者,皆谓国为“国家”,传意欲见君臣俱被其害,故以“家”为卿大夫之家。王肃云:“遭天之大愆,谓幽王为犬戎所杀,殄绝其先祖之泽于下民。侵犯兵寇,伤我国家甚大,谓犬戎也。”○传“所以”至“之致”○正义曰:此经亦是追叙往事,言幽王所以遇祸者,即我周家治事之臣,无有耆宿寿考俊德之人在其服位,致使有犬戎之祸,亦是我材劣无能之致。幽王之时,平王被逐在外,国之兴亡,非平王所知,言我无能之致者,引过归己,自惧将来复然,故下句思得贤臣。

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王曰:“同姓诸侯在我惟祖惟父列者,其惟当忧念我身。呜呼!能有成功,则我一人长安在王位。”言恃诸侯。父义和,汝克昭乃显祖,重称字,亲之。不称名,尊之。言汝能明汝显祖唐叔之道,奖之。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言汝今始法文武之道矣。当用是道合会继汝君以善,使追孝于前文德之人。汝君,平王自谓也。继先祖之志为孝。○辟,扶亦反。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战功曰多,言汝之功多,甚修矣。乃扞我于艰难,谓救周,诛犬戎,汝功我所善之。○扞,下旦反,注同。

[疏]“曰惟”至“予嘉”○正义曰:“王又言我以无能之致,私为言曰,同姓诸侯,惟我祖之列者,惟我父之列者,其惟当忧念我身。”又自伤叹:“呜呼!此诸侯等若有能助我有功,则我一人长安在王位。”言己无能,惟将赖诸侯也。又呼文侯字曰:“父义和,汝能明汝显祖唐叔之道,汝始法文武之道,用是道合会继汝君以善,追孝于前世文德之人。救周之国,汝功为多,甚修矣。乃能扞蔽我于艰难。”谓救周,诛犬戎也。“如汝之功,是我所善”。陈其前功,以劝勉之。○传“王曰”至“诸侯”○正义曰:文侯是同姓诸侯,王言已未得文侯之时,常望同姓助己。王私为言曰:“同姓诸侯在我惟祖惟父列者,惟当忧念我身。”“伊”训惟也。望得同姓之间有忧己者。以思惟未得,更叹而为言:“呜呼!同姓诸侯若有能助我有功,则我一人长得安在王位。”言己恃赖诸侯,思得其人,在后果得文侯。告文侯以此言,言己思文侯之功。○传“重称”至“奖之”○正义曰:天子之于诸侯,当称“父舅”而已。既呼其“父”,又称其字,所以别他人也。初则别于他人,重则可以已矣。重称其字者,亲之也。《礼》君父之前曰名,朋友之交曰字。是名重于字也。轻前人则斥其名,尊前人则避其重。故不称其名,尊之也。不于上文作传,于此言“尊之”者,就此“亲之”,并解之也。“昭乃显祖”,不知所斥,以晋之上世有功名者惟有唐叔耳,故知“明汝显祖唐叔之道”。所以劝奖之,令其继唐叔之业也。○传“言汝”至“为孝”○正义曰:以其初有大功,终当不殒其业,故言“始法文武之道”。“当用是文武之道合会继汝君以善”,令以功德佐汝君,使汝君继前世,追行孝道于前世文德之人。“汝君”者,平王自谓也。先祖之志,在于平定天下,故子孙继父祖之志为孝也。○传“战功”至“所善”○正义曰:“战功曰多”者,《周礼·司勋》文。又云:“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彼有此六功也。言功多殊于他人,故云“汝之功多,甚修矣”。言其功修整,美其功之善也。文侯之功,在于诛犬戎,立平王,言“乃扞蔽我于艰难”,知“谓救周,诛犬戎”也。“若”训如也,如汝之功,我所嘉也。王肃亦云:“如汝之功,我所善也。”

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遣令还晋国,其归视汝众,安汝国内上下。○令,力呈反。用赉尔秬鬯一卣,黑黍曰秬,酿以鬯草。不言圭瓒,可知。卣,中樽也。当以锡命告其始祖,故赐鬯。○赉,力代反。卣音酉,又音由。酿,女亮反。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彤,赤。卢,黑也。诸侯有大功,赐弓矢,然后专征伐。彤弓以讲德习射,藏示子孙。○彤,徒冬反。马四匹。马供武用。四匹曰乘。侯伯之赐无常,以功大小为度。○供音恭。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父往归国哉!怀柔远人,必以文德。能柔远者必能柔近,然后国安。安小人之道必以顺,无荒废人事而自安。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当简阂汝所任,忧治汝都鄙之人,人和政治,则汝显用有德之功成矣。不言鄙,由近以及远。○核,户革反。治,直吏反。

[疏]“王曰”至“显德”○正义曰:王既陈其功,乃赉赐之。王曰:“父义和,其当归汝晋国,视汝众民,安汝国内上下。用赐汝秬鬯之酒一卣樽,归以告祭汝之始祖。又赐汝彤弓一,彤矢百,玈弓一,玈矢百,马四匹。父往归国哉!必以文德安彼远人。欲安远,必能安近,是远近乃得安耳。当以顺道安汝之小民,无得荒废人事以自安逸。简阂汝所任之臣,忧治汝都鄙之人民,用成汝显明之德。”戒使归国善治民也。○传“黑黍”至“赐鬯”○正义曰:《释草》云:“秬,黑黍。”李巡曰:“黑黍一名秬。”《周礼》:“郁人掌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郑云:“郁,郁金香草也。筑郁金煮之以和鬯酒。”郑众云:“郁为草若兰。”又有“鬯人掌供秬鬯”。郑玄云:“鬯酿秬为酒,芬香调畅于上下也。”如彼郑说,酿黑黍之米为酒,筑郁金之草煮以和之。此传言“酿以鬯草”,似用鬯草合酿。不同者终是以鬯和黍米之酒,或先或后言之耳。《诗》美宣王赐召穆公云:“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知赐秬鬯者必以圭瓒副焉。此不言“圭瓒”,明并赐之,可知也。“卣,中尊也”,《释器》文。孙炎云:“樽,彝为上,罍为下,卣居中。”郭璞曰:“在罍彝之间。”即牺象壶着大山,等六尊是也。《周礼·司尊彝》云:“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则祭时实鬯酒于彝。此用卣者,未祭则盛于卣,及祭则实于彝,此初赐未祭,故盛以卣也。《诗》称“告于文人”,《毛传》云:“文人,文德之人也。”郑玄云:“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使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诸有德美见记也。”然则得秬鬯之赐,当遍告宗庙,此传惟言告始祖者,举祖之尊者言之耳。○传“彤赤”至“子孙”○正义曰:“彤”字从丹,“玈”字从玄,故“彤,赤。玈,黑”也。是“诸侯有大弓,赐弓矢,然后专征伐”,《礼记·王制》文也。《周礼》“司弓矢掌六弓”,其名王、虎夹、庾、唐、大。郑玄云:“六者弓异体之名也。往体寡,来体多,曰王、唬往体多,来体寡,曰夹、庾。往体来体若一,曰唐、大。”经又云:“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郑云:“学射者弓用中,后习强,弱则易也。使者、劳者,弓亦用中,远近可也。劳者勤劳王事,若晋文侯受弓矢之赐者。”郑玄以此“彤弓”、“玈弓”为《周礼》“唐弓”、“大弓”。“唐”、“大”是弓强弱之名,“彤”、“玈”是弓赤黑之色,孔意亦当然也。此传及《毛传》皆云“彤弓以讲德习射”,用《周礼》为说也。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是习射也;授使者、劳者,是讲德也。讲论知其有德,乃赐之耳。襄八年《左传》云,晋范宣子来聘,季武子赋《彤弓》。宣子曰:“城濮之役,我先君文公受彤弓于襄王,以为子孙藏。”杜预云:“藏之以示子孙。”○传“马供”至“为度”○正义曰:六畜特以马赐之者,为“马供武用”故也。《周礼·校人》云:“乘马一师四圉。”圉养一马,是四匹曰乘,乘车必驾四马故也。《司勋》云:“凡赏无常,轻重视功。”是“侯伯之赐无常,以功大小为度”。○传“父往”至“自安”○正义曰:《论语》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是“怀柔远人,必以文德”也。能柔远者必能柔近,远近俱安,然后国安。“惠”,顺也。“康”,安也。言顺安小民者,安小民之道,必以顺道安之,故言顺安也。“顺”者,顺小民之心为其政也。《论语》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是顺安也。○传“当简”至“及远”○正义曰:“简恤”者,共有“尔都”之文,当简阂殃都内善人而任之,令以德忧治汝都鄙之人。人和政治,则汝显用有德之功成矣。言用贤之名既成,国君之治亦成也。郑云:“都,国都也。”“鄙”,边邑也。言“都”不言“鄙”,由近以及远也。

《尚书》学著作。唐代颁行的《五经正义》之一,二十卷。孔颖达等撰。唐贞观年间,“新定五经”颂布后,太宗又命撰《五经义疏》。由孔颖达领衔,王德韶、李子云等执笔,撰《尚书义疏》。该书以梅赜所献伪《孔传古文尚书》(《舜典》篇用姚方兴所献本)为底本,甄录南北朝以来各家旧有疏注,尤其是刘焯、刘炫的旧疏,“览古人之传记,质近代之异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烦而增其简。”(《尚书正义序》),加以综合发挥而成。初稿撰成后,几经讨论修改,马嘉运驳正其失,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增损其辞,直到高宗永徽四年,始定稿刊行,定名为《尚书正义》。从此,《尚书》各种异文版本以及各家学说不再流行。由于该书抛弃和排斥马融、郑玄、王肃等注本,而肯定伪《孔传古文尚书》,不仅使人们对《尚书》真正版本的面目认识模糊,而且常常使自身的解说陷入矛盾之中,不能自圆。然而,此书保留了汉以来经学界研究《尚书》的一些成果,特别是使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得以流传下来,应该是一大功绩。有《十三经注疏》本。

猜你喜欢

  • 一~二十

    一、赶牛人与山母很久以前,一个赶牛人载满了盐腌的鲭鱼准备去山村里卖,结果却在半道上碰见了山母。山母对赶牛人说:赶牛人,给我一条盐腌鲭鱼!赶牛人无奈,只得从牛背上抽出一条鱼给山母,然后慌忙逃走了。但是山..

    12 日本昔话 2025-10-16
  • 卷二十二 横吹曲辞二

    ○汉横吹曲二 唐·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

    14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二十 鼓吹曲辞五

    ○齐随王鼓吹曲(谢朓) (齐永明八年,谢朓奉镇西随王教於荆州道中作:一曰《元会曲》,二曰《郊祀曲》,三曰《钧天曲》,四曰《入朝曲》,五曰《出藩曲》,六曰《校猎曲》,七曰《从戎曲》,八曰《送远曲》,九曰..

    16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嘉祐集卷十五 杂文二十一首

    张益州画像记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

    20 嘉祐集 2025-10-12
  • 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

    许汉阳 刘禹锡 周邯 资州龙 韦思恭 卢元裕 卢翰 李修 韦宥 尺木 史氏子----------------------------------------许汉阳许汉阳,本汝南人也。贞元中,舟行于洪饶间。日暮,江波急,寻小浦路入。不觉行三四里,到一湖..

    13 太平广记 2025-10-11
  • 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

    俱名国 释玄照 王景融 凌波女 陶岘 齐浣 沙州黑河 兴庆池龙 井龙 旃然 龙门----------------------------------------俱名国僧祗律云,佛住舍卫城南方。有邑名大林,时有商人驱八牛到北方俱名国。有一商人在泽中牧牛..

    15 太平广记 2025-10-11
  • 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

    韦璜 薛万石 范俶 李浣 张勍 牛爽 李咸 李昼 元载 萧审----------------------------------------韦璜潞城县令周混妻者,姓韦名璜,容色妍丽,性多黠惠。恒与其嫂妹期曰:"若有(期曰若有四字原作若云若月,据明钞本..

    17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

    浚仪王氏 章仇兼琼 李林甫 陈希烈 杨国忠 李叔霁 新繁县令 姚肖品 梁守威----------------------------------------浚仪王氏浚仪王氏,士人也。其母葬,女婿裴郎饮酒醉,入冢卧棺后,家人不知,遂掩圹。后经数日不见..

    13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

    陶侃 谢尚 襄阳军人 吕顺 桓恭 庾崇 曹公船 王志都 唐邦 王矩周义 袁乞 王恒之 刘遁 王思规 华逸 张君林 蛮兵 陈皋 袁无忌新蔡王昭平 远学诸生----------------------------------------陶侃陶侃,字士竹,曾如厕,..

    25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

    蔡谟 姚元起 闾勦 孙稚 索逊 冯述 任怀仁 王明 王彪之 王凝之 姚牛 桓恭 阮瑜之 刘澄刘道锡 赵吉 司马隆----------------------------------------蔡谟蔡谟征为光禄大夫,在家,忽闻东南啼哭声,有若新死。便见一少..

    17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

    楚州人 陷河神 謇宗儒 滑能 柳晦 刘山甫 尔朱氏 李仲吕 新昌坊民裴氏女 夏候祯 徐焕 罗弘信 李嶢----------------------------------------楚州人近楚泗之间,有人寄妻及奴婢数人于村落。客游数年,一日归至。村中长..

    17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

    张无颇 王锜 马朝 郄元位 夏阳赵尉 卢嗣宗 三史王生 张生----------------------------------------张无颇长庆中,进士张无颇,居南康,将赴举,游丐番禺。值府帅改移,投诣无所。愁疾卧于逆旅,仆从皆逃。忽遇善易..

    19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

    裴光庭 安禄山 孙思邈 孙生 衡相 马禄师 李含章 尚衡 柳芳陈昭 卢齐卿 梁十二 冯七 马生----------------------------------------裴光庭姚元崇,开元初为中书令。有善相者来见,元崇令密於朝堂。目(目原作自,据明..

    18 太平广记 2025-10-09
  • 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

    申光逊 孙光宪 渔人妻 陈寨 陶俊 张易 广陵木工 飞盅 菌毒田承肇 蛇毒 冶葛鸩 杂说药异疾绛州僧 崔爽 刘录事 句容佐史 崔融 刁俊朝 李生 魏淑 皇甫及 王布 侯又玄 李言吉 蒯亮-------------------------------------..

    17 太平广记 2025-10-09
  • 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

    胡激 秦匡谋 韦判官 杨收宋柔 王表 乾宁宰相--------------------------------------------胡激唐胡激者,前岭南节度使诞(诞明抄本作证。)之子也。宰相贾餗知举,登进士第。大和中,甘露之变,北军方捕餗,有禁军..

    12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

    陈义郎 达奚珣 华阳李尉 段秀实马奉忠 郓卒 乐生 宋申锡蜀营典--------------------------------------------陈义郎陈义郎,父彝爽,与周茂方皆东洛福昌人。同于三乡习业,彝爽擢第,归娶郭愔女,茂方名竟不就,唯与..

    11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

    杜通达 邢文宗 长孙无忌 娄师德王瑱 江融 李昭德 弓嗣业 周兴 鱼思咺 索元礼 张楚金 崔日知 苏颋 李之 唐王皇后 杨慎矜 师夜光 崔尉子--------------------------------------------杜通达唐齐州高苑人杜通达,贞观..

    11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

    梁武帝 张裨 羊道生 释僧越 江陵士大夫 徐铁臼 萧续 乐盖卿 康季孙 张绚 杨思达 弘氏 朱贞 北齐文宣帝 梁武帝 韦戴 隋庶人勇 京兆狱卒 邛人--------------------------------------------梁武帝梁武帝萧衍杀南齐主东..

    21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

    罗公远 仆仆先生 蓝采和--------------------------------------------罗公远罗公远,本鄂州人也。刺史春设,观者倾郡。有一白衣人长丈余,貌甚异,随群众而至,门卫者皆怪之。俄有小童傍过,叱曰:“汝何故离本处,..

    19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

    阴隐客 谭宜 王可交 杨通幽--------------------------------------------阴隐客唐神龙元年,房州竹山县百姓阴隐客,家富。庄后穿井二年,已浚一千余尺而无水,隐客穿凿之志不辍。二年外一月余,工人忽闻地中鸡犬鸟..

    16 太平广记 2025-10-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