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张先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原文及赏析

2025-06-12 12:20 古代文学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鉴赏】

此词题为乙卯吴兴寒食,既是一幅寒食节日的风俗画,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静的夕颂。词的上片极写节日的欢乐,下片写欢乐后的幽静。上片从一旁观老翁的眼中写出热闹景象,热闹的景象中仍含有宁静的心情;下片幽静的月色下特意写了柳絮暗飘,亦可谓静中有动。

开篇写的是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水面飞驶竞渡的壮观场面。舴艋是 南水乡常见的一种形体扁窄的轻便小舟,饰以龙头,就是乡民为节日临时装置的简易龙舟,虽无锦缆雕纹,却富乡土特色。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寒食是古代女子的一个节日,这一天姑娘们特别高兴,她们可以放下女红,走出闺房,双双对对,打着秋千,尽兴游乐。笋柱秋千游并句便说游女荡秋千。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三、四句用一联工整的对句描写姑娘们拾翠、游人们踏青,乐而忘返的情景。芳洲、秀野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春光 明媚的诱人景色。拾翠原指采拾翠鸟的羽毛,语出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后亦泛指妇女水边野外游春之事。踏青即春天出城到郊外游览。古代诗词中常以踏青和拾翠并提,如吴融《闲居有作》:踏青堤上烟多绿,拾翠 边月更明。这一联泛写寒食游春的活动,与前面赛龙舟、打秋千相配合,有点有面,主次分明。词之上片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 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

下片转为写景,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一动一静,互相映衬,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由动景换静景,画面跳跃很大,但过片却很自然: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片作结。

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字又引出下面的景语。

结拍以写景工绝著称。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张子野吴兴寒食词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余尝叹其工绝,世所传三影之上。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轻雾,别具一种朦胧之美。不仅如此,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此词是一篇韵味隽永的佳作。整首词从热烈欢快渐趋恬静宁谧,成功地表达出一个有闲的耋耄老人所独有的心理状态。全词情景 融,艺术效果颇佳。有人说其末句堪与使作者闻名于世的三影合称四影,可谓深得此词之妙。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猜你喜欢

  • 《梅花二首》原文及赏析

    梅花二首 其一园林萧索未迎春,独尔花开处处新。只有宫娃无一事,每将施额斗妆匀。梅花二首 其二消得一騷一人几许时,疏离淡月着横枝。破荒的皪香随马,春信先教驿使知。【鉴赏】诗人在一个淡淡的月光之夜,来到稀疏..

    2 古代文学 2025-07-28
  • 《七夕》原文及赏析

    七夕拜月亭前梧叶稀,穿针楼上觉秋迟。天孙正好贪欢笑,哪得工夫赐巧丝。【鉴赏】传说七月初七鹊桥会,织女牛郎一相逢,民间的姑娘媳妇们也在这时乞巧,诗人借此生化,反其意而用之:秋天来了,梧桐的叶子也渐飘零,..

    2 古代文学 2025-07-28
  • 《七夕口占》原文及赏析

    七夕口占三秋灵匹此宵期,万古传闻果是非?免俗未能还自笑,金针乞得巧丝归。【鉴赏】此诗出语新异,兜转得巧,显出诗人才情聪慧,理性明晰而性格通达。历史咏七夕诗,或着眼于风光风情,或着眼于双星际遇,都建立在..

    2 古代文学 2025-07-28
  • 《暮春三首》原文及翻译

    暮春三首 其一才过清明春意残①,落花飞絮便相关②。衔泥燕子时来去③,酿蜜蜂儿自往还。风静窗前榆叶闹④,雨余墙角藓苔斑⑤。绿槐高柳浓一陰一合⑥,深院人眠白昼闲。【注解】①春意:春天的气象。②飞絮:飘飞的..

    2 古代文学 2025-07-28
  • 《柳絮》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絮缭绕晴空似雪飞①,悠扬不肯着尘泥②。花边娇软黏蜂翅,陌上轻狂趁马蹄。贴水化萍随浪远③,弄风无影度墙低。成一团一 作阵愁春去,欲把东君归路迷④。【注解】①缭绕:回环盘旋。②悠扬:飘忽不定。③贴水化萍..

    2 古代文学 2025-07-28
  • 《闻子规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子规有感花落花开事可悲,等闲一醉失芳菲①。园林初听莺声涩,庭径俄看蝶粉稀②。欹枕夜深无梦到③,倚楼天外便魂飞。我无云翼飞归去④,杜宇能飞也不归⑤。【注解】①等闲:随便。②俄:一会儿,马上。蝶粉:蝶翅..

    2 古代文学 2025-07-28
  • 《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问春春到休论旧日情,风光还是一番新。莺花有恨偏供我①,桃李无言只恼人。粉泪洗干清瘦面,带围宽尽小腰身。东君负我春三月,我负东君三月春。【注解】①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鉴赏】这首词同样地表明了..

    2 古代文学 2025-07-28
  • 《春日杂书十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杂书十首 其一春来春去几经过,不似今年恨最多。寂寂海棠枝上月①,照人清夜欲如何。【注解】①寂寂:寂静无声貌。春日杂书十首 其二柳丝拂拂弄春风①,日色春容一样同②。嫩草破烟开秀绿,小桃和露坼香红③。【..

    2 古代文学 2025-07-28
  • 《恨春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恨春五首 其一樱桃初荐杏梅酸①,槐嫩风高麦秀寒②。惆怅东君太情薄,挽留时暂也应难。【注解】①樱桃初荐:《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以含桃荐于寝庙。含桃即樱桃;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

    2 古代文学 2025-07-28
  • 《荼蘼》原文、翻译及赏析

    荼蘼花神未怯春归去,故遣天姿殿后芳①。白玉体轻蟾蜍魄②,素纱囊薄麝脐香③。梦思洛浦婵娟态④,愁记瑶台淡净妆⑤。勾一引 诗情清绝处,一枝和雨在东墙。【注解】①殿后:在最后。②蟾蜍魄:月色,月光。③麝脐香..

    2 古代文学 2025-07-28
  • 《春阴古律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一陰一古律二首 其一薄云笼日弄轻一陰一,试与诗工略话春。蠢蠢杨柳初学线,茸茸碧草渐成茵。园林深寂撩幽恨,山水昏明恼暗颦。芳意被他寒约住,天应知有惜花人。春一陰一古律二首 其二陡觉湘裙剩带围①,情怀常是..

    2 古代文学 2025-07-28
  • 《春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词二首 其一屋嗔柳叶噪春鸦,帘幕风轻燕翅斜。芳草池塘初梦断①,海棠庭院正愁加。几声娇巧黄莺舌②,数朵柔纤小杏花③。独倚妆窗梳洗倦,只惭辜负好年华。【注解】①芳草池塘:指创作诗文有神来之笔。②莺舌:.莺..

    2 古代文学 2025-07-28
  • 《中春书事》原文

    中春书事乍暖还寒二月天,酿红酝绿斗新鲜。日烘春一色 成和气,风弄花香作瑞烟。莺舌似簧初学语,柳条如线未飞棉。金杯满酌黄封酒,欲劝东君莫放权。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

    5 古代文学 2025-07-28
  • 《元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元夜火树银花触目红①,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一人 缱绻②,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注解】①火烛银花: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

    5 古代文学 2025-07-28
  • 《喜晴》原文、翻译及赏析

    喜晴鹁鸠声歇已开晴①,柳眼窥春浅放春②。楼上卷帘凝目处,远山如画展帏幈③。【注解】①鹁鸠:鸟名。天将雨时其鸣甚急,俗称水鹁鸪。②柳眼: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展,因以为称。③帏幈:帷帐和屏风。【鉴赏】..

    6 古代文学 2025-07-28
  • 《新春》原文、翻译

    新春楼台影里荡春风,协气融怡物物同①。草色乍翻新样绿,花容不减旧时红。莺唇小巧轻烟里②,蝶翅轻便细雨中。聊把新诗记风景,休嗟万事转头空。【注解】①协气: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一陰一气与一陽一气一交一 合..

    5 古代文学 2025-07-28
  • 《晚春会东园》原文、翻译

    晚春会东园红叠苔痕绿满枝①,举杯和泪送春归。仓庚有意留残景②,杜宇无情恋晚辉③。蝶趁落花盘地舞,燕随狂絮入帘飞。醉中曾记题诗处,临水人家半敞扉。【注解】①苔痕:苔藓滋生之迹。②仓庚:亦作仓鶊。黄莺的别..

    5 古代文学 2025-07-28
  • 《秋夜牵情》原文、翻译

    秋夜牵情纤纤新月挂黄昏①,人在幽闺欲断魂。笺素拆封还又改②,酒杯慵举却重一温一 。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③。益悔风一流 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注解】①纤纤: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②笺素:纸和..

    5 古代文学 2025-07-28
  • 《九日》原文、翻译

    九日去年九月愁何恨,重上心来益断肠。秋色夕一陽一俱淡薄,闺情离思总凄凉。征鸿有序全无信①,黄菊多情更有香。自觉年来清瘦了,懒将鸾镜照容光②。【注解】①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

    3 古代文学 2025-07-28
  • 《寄别/寄恨》原文、翻译

    寄别/寄恨如毛细雨蔼遥空①,偏与花枝著意红。人自多愁春自好,无应不语闷应同。吟笺谩有千篇苦②,心事全无一点通③。窗外数声新百舌④,唤回杨柳正眠中。【注解】①蔼:遮蔽。②吟笺:诗稿。③心事句:出自李商隐..

    3 古代文学 2025-07-2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