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王清任

痹症有瘀血说

2025-06-22 10:25 读医

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肌肉消瘦,议论阴亏,随用滋阴药,又不放。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入于气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处。如论虚弱,是因病而致虚,非因虚而致病。总滋阴,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冰成风寒已散。明此义,治痹症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

身痛逐瘀汤

秦艽一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 红花三钱

甘草二钱 羌活一钱 没药二钱 当归二钱

灵脂二钱炒 香附一钱 牛膝三钱 地龙二钱去土

若微热,加苍朮、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耆一、二两。

【方歌】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

黄耆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磠砂丸

治痛疡鼠疮,满项满胸,破烂流脓,无不应手取效。

磠砂二钱研细 皂角子一百个 干醋一斤前二味入醋内浸三日

入砂锅内熬之,将干,将锅底磠砂,拌于皂子上,候干,以微火焙干,或以炉台上炕之,每晚嚼五粒,或八粒,一日早晚或吃二次,以滚白水送。然干则皂子过硬,为末服亦可。方内磠砂,有红、白二种,余所用,是红色者。未知白色磠砂,功效若何?磠砂红色者,出库车北山洞中,夏令从洞中出火,人不能近前,冬今回民赤身近洞取之,本草言西域盐卤熬成者,误也。

癫狂梦醒汤

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作梦一样。

桃仁八钱 柴胡三钱 香附二钱 木通三钱

赤芍三钱 半夏二钱 腹皮三钱 青皮二钱

陈皮三钱 桑皮三钱 苏子四钱研 甘草五钱

水煎服。

【方歌】

癫狂梦醒桃仁功,香附青柴半木通,

陈腹赤桑苏子炒,倍加甘草缓其中。

龙马自来丹

马前子八两 地龙八条去土焙干为末

香油一斤

将香油入锅内熬滚,入马前子炸之,得马前子微有响爆之声,拿一个用刀切两半,看其内以紫红色为度,研为细末,再入前地龙末,和均,面糊为丸,绿豆大。每付吃三、四分,临卧服,盐水送。若五、六岁小儿,服二分,红糖水送。如不为丸,面子亦可服,如吃斋人,去地龙亦可。

治痫症,俗名羊羔风。每晚先服黄耆赤风汤一付,临卧服丸药一付,吃一月后,不必服汤药,净吃丸药,久而自愈。愈后将丸药再吃一、二年,可保除根。病源记前"脑髓说"中。

黄耆赤风汤

黄耆二两生 赤芍一钱 防风一钱

水煎服。小儿减半。

治瘫腿,多用一分,服后以腿自动为准,不可再多。如治诸疮诸病,或因病虚弱,服之皆效。无病服之,不生疾病,总书数篇,不能言尽其妙。此方治诸病皆效者,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后面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黄耆防风汤

治脱肛,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

黄耆四两生 防风一钱

水煎服。小儿减半。

黄耆甘草汤

治老年人溺尿,玉茎痛如刀割,不论年月深入,立效。

黄耆四两生 甘草八钱

水煎服。病重一日两付。

木耳散

治溃烂诸疮,效不可言,不可轻视此方。

木耳一两焙干研末 白沙糖一两和匀

以温水浸如糊,敷之缚之。

此方与刺谓皮治遗精,抽葫芦治鼓症,义同,明此义,方可以学医。

玉龙膏(即胜玉膏)

治跌打损伤,贴之颇效。

香油一斤 白蔹 升麻 当归 川芎

连翘 银花 甲片 川乌 象皮各四钱 乳香

一钱半末 没药一钱半末 轻粉三钱末 冰片三分末

麝香三分末 白占二两

将前九味药,人油内炸枯色,去渣,入官粉三盒,离火,再入乳、没、粉、片、麝,搅均,再将白占投入于内,摊贴之,此膏去官粉,即糕子药,贴破烂诸疮,其效如神。

木耳散、王龙膏,溃烂诸疮,可靠之良方也,不可轻视。

作者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世居玉田县鸭鸿桥。曾做过武库生,后至北京行医,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名医。 王清任的主要著作为《医林改错》,这是一部几百年来令医学界争论不休的书。书中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的观点。其一便是“改错”,王清任认为,我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并不确切,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灾区观察未掩埋的儿童尸体300多例,逐一进行了解剖和观察,绘制了大量的脏腑图。他认为前世许多医书的讲法不正确,须改正,故书名便为《医林改错》;另一主要内容主要表明了他对人体气血的一个特殊的认识。他认为气与血皆为人体生命的源泉,但同时也是致病因素。不论外感内伤,对于人体的损伤,皆伤于气血而非脏腑。气有虚实:实为邪实,虚为正虚;血有亏瘀,亏为失血,瘀为阻滞。他认为瘀血是由于正气虚,推动无力造成的,故血瘀证皆属虚中夹实。故而他倡导“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两大法则,这就是他的著名的“瘀血说”。

猜你喜欢

  • 《慎疾刍言》跋

    《慎疾刍言》一卷,凡十九篇,徐君灵胎所着。徐君初名大椿,更名大业,晚自号洄溪,吴江人,生有异禀。初学举业,补邑诸生弗屑就,去而穷经;又好读黄老、阴符、既益泛滥,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刀剑伎击、勾卒嬴..

    0 读医 2025-08-07
  • 宗传

    一切道术,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之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今将学医必读之书并读法,开列于下,果能专心体察,则胸有定见,然后将后世之书,遍观博览,自能辨其是非,取其长而去其短矣。《灵枢经》..

    0 读医 2025-08-07
  • 诡诞

    医药为人命所关,较他事尤宜敬慎。今乃眩奇立异,竟视为儿戏矣!其创始之人,不过欲骇愚人之耳目,继而互相效尤,竟以为行道之快捷方式,而病家则以为名医异人之处在此,将古人精思妙法,反全然不考,其弊何所底止?..

    0 读医 2025-08-07
  • 秘方

    古圣设立方药,专以治病,凡中病而效者,即为秘方,并无别有奇药也。若无病而服药,久则必有偏胜之害,或有气血衰弱,借药滋补,亦必择和平纯粹之品,审体气之所偏而稍为资助。如世所为秘方奇术、大热大补之剂,乃昔..

    0 读医 2025-08-07
  • 延医

    疾病为生死相关,一或有误,追悔无及。故延医治病,乃以性命相托也,何可不加意慎择!如无的确可信之人,宁可不服药以待命。乃世人独忽于此,惟以耳为目,不考其实学何如?治效何若?闻人称说,即延请施治,服药无效..

    0 读医 2025-08-07
  • 煎药服药法

    煎药之法各殊∶有先煎主药一味,后入余药者,有先煎众味,后煎一味者,有用一味煎汤以煎药者;有先分煎,后并煎者;有宜多煎者(补药皆然);有宜少煎者(散药皆然);有宜水少者;有不煎而泡渍者;有煎而露一宿者;..

    0 读医 2025-08-07
  • 制剂

    古时权量甚轻∶古一两,今二钱零;古一升,今二合,古一剂,今之三服。又古之医者,皆自采鲜药,如生地、半夏之类,其重比干者数倍,故古方虽重,其实无过今之一两左右者。惟《千金》、《外台》间有重剂,此乃治强实..

    0 读医 2025-08-07
  • 治法

    凡病只服煎药而愈者,惟外感之症为然,其余诸症,则必然丸、散、膏、丹、针、灸、砭、镰,浸洗、熨、 ,蒸、提、按摩等法,因病施治。乃今之医者,既乏资本,又惜功夫,古方不考,手法无传,写一通治煎方,其技已毕..

    0 读医 2025-08-07
  • 外科

    治外科,始起欲其不大,将成欲其不痛。大则伤肌烂肤,腐骨穿筋,难以收口;痛则冲心犯胃,耗血亡津,恶症丛生矣。故始起之时最重围药,束其根盘,截其余毒,则顶自高而脓易成,继则护心托毒治其内,化腐提脓治其外,..

    0 读医 2025-08-07
  • 老人

    能长年者,必有独盛之处。阳独盛者,当补其阴;阴独盛者,当益其阳。然阴盛者十之一二,阳盛者十之八九。而阳之太盛者,不独当补阴,并宜清火以保其阴。故老人无不头热、耳聋、面赤、便燥,现种种阳症。乃医者为老人..

    2 读医 2025-08-06
  • 阴症

    六淫之邪,不但暑、燥、火固属乎热,即风、寒、湿亦变为热。经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故外感总以散热为治;惟直中阴经之伤寒,必现脉紧便青,畏寒倦卧,不喜饮,舌无胎,..

    4 读医 2025-08-06
  • 用药

    医道起于神农之着《本草》,以一药治一病,但一病有数症(统名为病,如疟、痢之类;分名为症,如疟而呕吐、头疼,痢而寒热、胀痛之类)。后之圣人取药之对症者,合几味而成方,故治病必先有药而后有方。方成之后,再..

    4 读医 2025-08-06
  • 补剂

    学问之道,必由浅入深,从未有浅近不知而专求怪僻者。况医法一误,必至伤生害命,尤不可不慎也!夫所谓浅近者,如伤风则防风、荆芥,感寒则苏叶、葱头,咳嗽则苏子、杏仁,伤食则山楂、神曲,伤暑则香薷、广藿,疟疾..

    3 读医 2025-08-06
  • 《慎疾刍言》引

    余弱冠时,家多疾病,先世所藏医书颇多,因随时翻阅,不过欲稍识方药而已。循习渐久,乃上追《灵》、《素》根源,下沿汉、唐支派。如是者十余年,乃注《难经》;又十余年,而注《本草》;又十余年,而作《医学源流论..

    3 读医 2025-08-06
  • 《慎疾刍言》序

    医能卫人之生,故天下不可无医;其或促人之命,则天下又不如无医。卢、扁已往,方术多岐,家自为说,人自为书,虽各有所偏,未能一致,而苟能深明乎一家之说,则自有变通补救之方,要无贻害于斯世。近者以此为业,所..

    4 读医 2025-08-06
  • 卷十六·数集

    调经调经乃治女病之首重。盖女子以血为主。一月一行,谓之月经。经者常也,如月之盈亏有常期也,若或前或后,或乍前乍后,或闭或通,此皆失其常候,不可不用药以调之。调之之法,昔人专以理气补养心脾为主。以脾为生..

    7 读医 2025-08-04
  • 卷十五·数集

    小便不通(交肠、关格二症附后。)小便不通,匪细故也。少腹急痛,状如复碗。奔迫难禁。期朝不通,便令人呕,数日不通则死。一见呕逆,便不可救。故内经论二便不通,最急之候。无分标本,宜先治之。经云∶胞〔即子宫..

    4 读医 2025-08-04
  • 卷十四·数集

    头痛头为天象,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此。故外感六淫之邪,与脏腑上逆之气,或蔽复其清明,或瘀塞其经络,咸能作痛。昔人云∶头者身之元首,一有痛楚,无论标本,宜先治焉。但致痛之因不一,宜各推类求..

    9 读医 2025-08-04
  • 卷十三·书集

    痿痿者,痿弱无力,举动不能也。经言∶五脏皆能使人痿。以五脏各有所主,如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膜,肾主骨髓。所主不同,故有脉痿、肉痿、筋痿、骨痿之异。然经又谓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 。〔足..

    8 读医 2025-08-04
  • 卷十二·书集

    咳嗽咳嗽必由于肺,故黄帝有肺令人咳之问。而岐伯则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

    7 读医 2025-08-0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