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事经 / 佚名

第七

2025-06-30 16:26 本事经

△三法品第三之二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於此世间。子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等子。二者胜子。三者劣子。云何等子。谓有一类父母。具戒成调善法。能离杀生。离不与龋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子亦具戒。成调善法。能离杀生。离不与龋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是名等子。云何胜子。谓有一类父母。犯戒成诸恶法。乐行杀生。行不与龋行欲邪行。行虚诳语。行饮诸酒生放逸处。子能持戒。成调善法。能离杀生。离不与龋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是名胜子。云何劣子。谓有一类父母。具戒成调善法。能离杀生。离不与龋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其子犯戒。成诸恶法。乐行杀生。行不与龋行欲邪行。行虚诳语。行饮诸酒生放逸处。是名劣子。如是名为於此世间子有三种。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世间聪慧人,欣乐等胜子。不欣乐劣子,勿损坏家门。应知三子中,一劣二为胜。佛正觉而说,诸贤圣亦然。

二俱信尸罗,聪慧无慳吝。如晴夜满月,处众曜威光。应亲近供养,诸佛所称扬。远离诸垢尘,所行无怖畏。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刍。尊重正法爱乐正法。欣正法乐。精进修行。爱乐法行。如是刍。随念正法。常乐永断贪不善根。无贪善根。修令圆满。常乐永断瞋不善根。无瞋善根。修令圆满。常乐永断痴不善根。无痴善根。修令圆满。修三善根。得圆满已,修四念祝亦令圆满。修四念祝得圆满已,修四正断。亦令圆满。修四正断。得圆满已,修四神足。亦令圆满。修四神足。得圆满已,修习五根。亦令圆满。修习五根。得圆满已,修习五力。亦令圆满。修习五力。得圆满已,修七觉支。亦令圆满。修七觉支。得圆满已,修八圣道支。亦令圆满。修八圣道支。得圆满已,明及解脱。皆得圆满。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尊重法乐法,欣法乐法行。於法常随念,能不退正法。法念修善业,不念行恶行。行法定能招,此世他世乐。

法护行法人,如雨时大桑行法获法利,定不坠三涂。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世间略有三种寻思。有学刍。未得心者欣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退失。云何为三。一者亲里相应寻思。二者利养相应寻思。三者妒胜相应寻思。如是略说三种寻思。有学刍未得心者,欣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退失。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不起亲里相应寻思。不起利养相应寻思。不起妒胜相应寻思。汝等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依耽嗜寻思,略说有三种。学求无上乐,为障必无疑。依亲里相应,利养及妒胜。去大乐大净,结尽甚为遥。

舍亲属利养,及妒胜寻思。摄止观勤修,速能尽众苦。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略有三法。有学刍未得心者,欣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退失。云何为三。一者刍喜乐事业。贪爱事业。耽著事业。二者刍喜乐谈话。贪爱谈话。耽著谈话。三者刍喜乐睡眠。贪爱睡眠。耽著睡眠。如是三法。有学刍未得心者,欣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退失。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不乐事业。不爱事业。不著事业。我当云何不乐谈话。不爱谈话。不著谈话。我当云何不乐睡眠。不爱睡眠。不著睡眠。汝等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求无上果时,有三法令退。乐爱著事业,谈话及睡眠。有学诸刍,若具此三法。终不能证得,最胜三菩提。

若欲求速证,最胜三菩提。应少事话眠,正勤修止观。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有三种法。和合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云何为三。一者净信。和合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二者施物和合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三者福田和合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是名三法。和合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三法合现前,能生无量福。谓净信施物,及真净福田。具慧具尸罗,善调伏三毒。修沙门梵行,名真净福田。

具慧具净信,手持如法财。奉施良福田,必当获大果。身四威仪中,於三宝四谛。正顺无瑕秽,名为净信心。

於诸惠施中,法施为最胜。净心演正法,诸佛所称誉。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诸有智者,应以三种不坚之法。贸易三坚。云何为三。一者应以不坚之财。贸易坚财。二者应以不坚之身。贸易坚身。三者应以不坚之命。贸易坚命。云何应以不坚之财贸易坚财。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如法精勤。劳役手足。竭力流汗。所获珍财。应自供身。奉上父母。赈给妻子奴婢仆使朋友眷属。昼夜集会。欢娱受乐。而遇沙门。或婆罗门。具净尸罗。成调善法。勤修梵行。除去憍逸。忍辱柔和。履正直路。弃诸邪道。趣涅槃城。以净信心。欢喜恭敬。如应如时。持用布施。远求无上安乐涅槃。或希当来人天乐果。是名应以不坚之财贸易坚财。云何应以不坚之身贸易坚身。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成就正见。能离杀生。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不与龋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欲邪行。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虚诳语。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饮诸酒。生放逸处。究竟圆满。无犯清净。如是等类。是名应以不坚之身贸易坚身。云何应以不坚之命贸易坚命。谓我法中。诸圣弟子。如实了知。是为苦谛。如实了知。是苦集谛。如实了知。是苦灭谛。如实了知。是能趣向苦灭道谛。是名应以不坚之命贸易坚命。如是名为诸有智者应以三种不坚之法贸易三坚。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如世有智人,以贱而贸贵。正见者亦尔,以不坚易坚。知此财身命,不净不坚牢。求清净坚牢,世出世间乐。

天上财身命,是世净坚牢。证常乐涅槃,是真净坚法。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根有三种。其性甚深。显了甚深。其性难见。显了难见。云何为三。一者未知当知根。二者知根。三者具知根。何等名为未知当知根。谓我法中诸圣弟子。於未见知诸苦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於未见知苦集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於未见知苦灭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於未见知能趣苦灭真道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是名未知当知根。何等名为知根。谓我法中。诸圣弟子。如实了知。是苦圣谛。是苦集圣谛。是苦灭圣谛。是能趣苦灭真道圣谛。是名知根。何等名为具知根。谓我法中。诸圣弟子。诸漏已荆得真无漏。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能正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是名具知根。如是名为根有三种。其性甚深。显了甚深。其性难见。显了难见。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於我正法中,圣弟子有学。顺修正直路,是名第一根。正知苦圣谛,及苦集苦灭。能趣苦灭道,是名第二根。

第三根当知,诸漏皆永荆证得真无漏,心慧善解脱。知我生已尽,及梵行已立。所作皆已办,不受後有身。

身心常寂静,善摄护诸根。任持最後身,降伏魔所使。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略有三种补特伽罗。为义利故。应当亲近。云何为三。一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劣戒劣定劣慧。二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等戒等定等慧。三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胜戒胜定胜慧。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劣戒劣定劣慧。为何义利。应当亲近。谓於此类补特伽罗。无所希求。唯深悲愍。劝令胜进。为此义利。应当亲近。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等戒等定等慧。为何义利。应当亲近。谓於此类补特伽罗。作是思惟。彼当为我说相似戒。我当为彼说相似戒。更互听闻。令得相续。多有所作。作是思惟。彼当为我说相似定。我当为彼说相似定。更互听闻。令得相续。多有所作。作是思惟。彼当为我说相似慧。我当为彼说相似慧。更互听闻。令得相续。多有所作。为此义利。应当亲近。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胜戒胜定胜慧。为何义利。应当亲近。谓於此类补特伽罗。作是思惟。我当依彼所有戒蕴。若未圆满。修令圆满。若已圆满。内摄正念。坚固任持。作是思惟。我当依彼所有定蕴。若未圆满。修令圆满。若已圆满。内摄正念坚固任持。作是思惟。我当依彼所有慧蕴。若未圆满。修令圆满。若已圆满。内摄正念坚固任持。为此义利。应当亲近。如是名为略有三种补特伽罗。应当亲近。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亲劣为慈悲,亲等为相益。亲胜为已德,圆满或坚持。亲下士德劣,亲中士德中。亲上士德胜,故应亲上士。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应於其身住不净观。应於其息住随息念。应於诸行住无常观。苦无我观。若能於身住不净观。便於净界。当断贪欲。若能於息住随息念。便能断外寻思障品。若能於行住无常观。苦无我观。便於诸有能断有爱。断有爱故。便於世间。无所执受。无执受故。便无怖畏。无怖畏故。便自内证究竟涅槃。证涅槃已便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於身观不净,於息住随念。观诸行无常,及与苦无我。达诸行性空,得最胜寂静。爱尽无执受,证究竟涅槃。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诸有情身。常为三种勇健怨贼随逐切害。云何为三。一者衰老勇健怨贼。二者疾病勇健怨贼。三者无常勇健怨贼。如是三种勇健怨贼。常随切害诸有情身。有情身中。略有三法。一者寿命。二者暖气。三者心识。如是三法。远离身时。名为死没。臭秽尸海弃在冢间。无所复用。所以者何。是身虚伪。诸法合成。其中胜者,谓寿暖识。而此诸法。依因缘生。无常无强。无坚无力。迅速灭坏。老病死贼。常随不舍。而诸愚夫。无明所覆。宝爱耽著。无厌舍心。我圣弟子。能於如是假合成身。如实知见。多诸过患。便於一切内外身中。能深厌背。深厌背故。能离贪欲。离贪欲故。便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一切有情身,三怨贼随害。所谓老病死,曾无暂舍时。众法合成身,虚伪无坚实。若舍寿暖识,弃之於冢间。

愚夫无所知,常宝爱耽著。贤圣有智见,厌之逾粪坑。修无漏圣道,断三贼因缘。证常乐涅槃,永解脱三贼。

世间有智者,当深厌自身。求常乐涅槃,精勤勿放逸。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诸福业事。略有三种。应修应习。应多修习。云何为三。一者施福业事。二者戒福业事。三者修福业事。何等名为施福业事。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能施种种饮食餚膳香鬘衣服车乘卧具堂宇室宅灯烛庭燎诸资生具。如是名为施福业事。何等名为戒福业事。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能离杀生。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不与龋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欲邪行。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虚诳语。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饮诸酒生放逸处。究竟圆满。无犯清净。如是名为戒福业事。云何名为修福业事。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修慈俱心。遍满一方。具足安祝如是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维。一切世界。悉皆遍满。具足安祝令慈俱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满而祝修悲俱心。遍满一方。具足安祝如是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维。一切世界。悉皆遍满。具足安祝令悲俱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满而祝修喜俱心。遍满一方。具足安祝如是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维。一切世界。悉皆遍满。具足安祝令喜俱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满而祝修舍俱心。遍满一方。具足安祝如是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维。一切世界。悉皆遍满。具足安祝令舍俱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满而祝如是名为修福业事。於此所说三福业事。应修应习。应多修习。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三法应修,应习多修习。能得三种乐,所谓施戒修。修施感多财,修戒得长寿。修慈悲喜舍,当生清净天。

世间有智人,欲求殊胜乐。应修此三福,定当得无疑。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世间最胜。略有三种。云何为三。一於一切施设有情。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及与非想非非想中。佛为最胜。所谓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若於佛所。起净信心。於诸信中。最为第一。如是净信。所感果报。於天人中。最为第一。二於一切施设法门。世出世间。为无为等。诸法门中。涅槃最胜。诸离憍慢。息诸渴爱。灭阿赖耶。断诸径路。爱尽离欲。寂静涅槃。若於如是涅槃法中。起净信心。於诸信中。最为第一。如是净信所感果报。於天人中。最为第一。三於一切施设徒众。朋侣邑义。诸集会中。佛圣弟子。僧为最胜。谓四向四果。八补特伽罗。诸有情中。为真为妙。为最第一。应奉延请。恭敬供养。称扬赞叹。不吝身财。是诸世间。人天等众。无上福田。若於如是贤圣僧中。起净信心。於诸信中。最为第一。如是净心所感果报。於天人中。最为第一。如是名为三种最胜。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最胜有三种,所谓佛法僧。依生净信心,能见最胜法。依佛生净信,知两足中尊。证无上菩提,天人等应供。

依法生净信,知离欲中尊。证无上涅槃,寂静常安乐。依僧生净信,知诸众中尊。证无上福田,天人等应供。

施最胜良田,生最胜功德。感最胜安乐,寿色力名闻。供养最胜人,修行最胜法。得最胜安乐,天上或人中。

施三宝福田,名最胜施者,所在常安乐,後当证涅槃。重摄前经嗢拖南曰:子尊重二学,福坚根补罗。

不净等及怨,福业事最胜。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有三大师出现世间。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天人大众。令得无量义利安乐。云何为三。所谓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出现世间。为诸众生。开阐正法。初中後善。文义巧妙。示现纯满。清白梵行。谓是苦谛。是苦集谛。是苦灭谛。是能趣向。苦灭道谛。如是名为第一大师出现世间。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天人大众。令得无量义利安乐。复有如来应正等觉无学弟子。是阿罗汉。诸漏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辨。弃诸重担。得自义利。尽诸有结。已正奉行如来圣教。已得解脱。已证遍知。出现世间。为诸众生。开阐正法。初中後善。文义巧妙。示现纯满。清白梵行。谓是苦谛。是苦集谛。是苦灭谛。是能趣向苦灭道谛。如是名为第二大师出现世间。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天人大众。令得无量义利安乐。复有如来应正等觉有学弟子。具修梵行。具正多闻。所谓正闻契经应颂记别伽陀无问自说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善知其义。出现世间。为诸众生。开阐正法。初中後善。文义巧妙。示现纯满。清白梵行。谓是苦谛。是苦集谛。是苦灭谛。是能趣向苦灭道谛。如是名为第三大师出现世间。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天人大众。令得无量义利安乐。如是名为有三大师出现世间。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天人大众。令得无量义利安乐。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三种大师,若出现於世。能利益安乐,天人等世间。一者谓如来,二无学弟子。三有学弟子,具净戒多闻。

如是三大师,天人等应供。能宣说正法,广开甘露门。令无量众生,永尽诸有结。解脱生死苦,证常乐涅槃。

譬如善导师,能示人善道。正顺而行者,得安乐无疑。如是三大师,示众生四谛。修行无放逸,定超生死边。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有三时中诸天集会。欢喜详议。更相劝励。来降人间。云何为三。谓我弟子。或少资财。或多资财。或少眷属。或多眷属。或姓尊贵。或姓卑微。初发净信。厌背家法。欣乐出家。尔时诸天。欢喜集会。咸相谓言:天仙当知。今佛弟子。与恶魔军。将兴战诤。我等宜应帅诸天众往降人间。冥加祐助增彼信心。令无障难。作是语已,来降人间。作所应作。如是名为第一时中诸天集会。欢喜详议。更相劝励。来降人间。又我弟子。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以正信心。弃舍家法。出趣非家。与诸刍同修和敬。安住守护别解脱戒。轨范所行。无不圆满。於微少罪。见大怖畏。受学一切所应学处。成就清净身语意业。成就净命。成就净见。尔时诸天。欢喜集会。咸相谓言:天仙当知。今佛弟子。与恶魔军。正兴战诤。我等宜应帅诸天众往降人间。冥加祐助增彼威力令胜魔军。作是语已,来降人间。作所应作。如是名为第二时中诸天集会。欢喜详议。更相劝励。来降人间。又我弟子。诸漏永荆证真无漏。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於现法中。自证通慧。具足安祝能自了知。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尔时诸天。欢喜集会。咸相谓言:天仙当知。今佛弟子。与恶魔军。已兴战诤。已断魔首。已碎魔军。已自称言:我生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我等宜应帅诸天众持妙香花。往降人间。礼拜供养。称扬赞叹。请说正法。度脱己身生老病死。作是语已,来降人间。作所应作。如是名为第三时中诸天集会。欢喜详议。更相劝励。来降人间。刍当知。若有国土城邑聚落。有净信心求出家者,有剃须发正出家者,有出家已诸漏尽者,於彼国土城邑等中。诸大天仙。及善神等皆来降下。勤加守护。令其丰乐。风雨顺时无诸疾疫。其中众生。慈心相向。同修善业。现在当来。长夜安隐。速证无上常乐涅槃。如是名为有三时中。诸天集会。欢喜详议。更相劝励。来降人间。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诸天於三时,欢喜共集会。详议相劝帅,来降於人间。最初求出家,第二剃须发。第三漏永尽,摧伏诸魔军。

诸天见出家,能永尽诸漏。咸恭敬供养,如是赞颂言:归命殊胜人,归命最上士。归命摧魔众,获得大名闻。

诸天欢喜心,祐助修供养。希求剃须发,漏尽证无生。是故应正勤,系念乐静虑。勇猛无放逸,摧伏诸魔军。

於佛法律中,正信出家者,能解脱诸漏,永尽众苦边。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略有三事。天胜於人。云何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严。三者快乐。如是三事。天胜於人。百千万倍。不可称计。所以者何。如此人间五十年量。当彼天上四天王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数至三十。以为一月。积十二月。以为一年。以如是年。四天王天寿量五百。当於人间九百万岁如此人间一百年量。当彼天上三十三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数至三十。以为一月。积十二月。以为一年。以如是年。三十三天寿量千岁。当於人间三千六百万岁。如此人间二百年量。当彼天上夜摩天中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数至三十。以为一月。积十二月。以为一年。以如是年。夜摩天中寿量二千岁。当於人间一亿四千四百万岁。如此人间四百年量。当彼天上睹史多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数至三十。以为一月。积十二月。以为一年。以如是年。睹史多天寿量四千。当於人间五亿七千六百万岁。如此人间八百年量。当彼天上乐变化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数至三十。以为一月。积十二月。以为一年。以如是年。乐变化天寿量八千。当於人间二十三亿四百万岁。如此人间千六百年。当彼天上他化自在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数至三十。以为一月。积十二月。以为一年。以如是年。他化自在天。寿量一万有六千岁。当於人间九十二亿一千六百万岁(此中算数万万为亿)。如是名为诸天长寿。诸天端严。诸天快乐。人间所有。不可为喻。如是诸天。三种胜事。一切皆是。无常无恒。不可保信。变坏之法。死力所吞。系属於死。彼诸天众。临命终时。有馀天众。来诣其所。教授教诫言:诸天仙当愿汝等往生善趣。生善趣已,获得善利。得善利已,有所成办。此中诸天。往何善趣。得何善利。何所成办。谓彼诸天。既命终已,来生人中。得人同分。名往善趣。至人趣已,於佛所说法毗柰耶。获得正信。名得善利。如是正信。增长广大。根深坚固。世间沙门。或婆罗门。诸天魔梵。无能如法引令退转。故名成办。由成办故。於佛法中。多有所作。谓净信心。出家受戒。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观四圣谛。永断诸漏。证得涅槃。尽苦边际。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诸天三事胜,长寿端严乐。人中与挍量,算数甚难及。如是三胜事,非常亦非恒。难保变坏法,死魔力所系。

天将舍命时,馀天集其所。善教授教诫,令生欢喜心。当愿汝天仙,往生於善趣。得预人同分,生中国聪明。

於佛法律中,获得於正信。增长根坚固,邪教不能转。身语意恶行,能方便弃舍。彼所生过失,亦能方便除。

多修身语意,三殊胜善业。如理正思惟,令无量广大。修诸福业事,谓施戒多闻。於佛正法中,出家修梵行。

正信修法行,恒忍辱柔和。或生天人中,或证涅槃乐。如是诸天仙,来教诫教授。将舍命天众,如母愍於子。

诸天常发愿,善趣转增益。令阿素洛等,退散永无增。

本事经(梵语:ity-uktaka,巴利语:itivuttaka)七卷,玄奘三藏译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是九分教之一。共有三法品,一法品有六十经,二法品有五十经,三法品有二十八经,共计有一三八经。巴利经典中的《小部·如是语经》,与本经之内容性质极为接近。

猜你喜欢

  • 卷三十三·中山

    魏文侯欲残中山魏文侯欲残中山。唱庄谈谓赵襄子曰:“魏并中山,必无赵矣。公何不请公子倾以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复立也。”----------------------------------------犀首立五王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

    20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三十二·宋卫

    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荆王大说,许救甚劝。臧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有忧色何也。”臧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于小宋而恶于大齐,此王之所忧也;而荆王说甚,必以坚我。我坚而..

    23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三十一·燕三

    齐韩魏共攻燕齐、韩、魏共攻燕,燕使太子请救于楚。楚王使景阳将而救之。暮舍,使左右司马各营壁地,已,植表。景阳怒曰:“所营者,水皆至灭表。此焉可以舍!”乃令徙。明日大雨,山水大出,所营者,水皆灭表。军吏..

    17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三十·燕二

    秦召燕王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苏代约燕王曰:“楚得枳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事秦者,何也?是则有功者,秦之深雠也。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也。“秦之行暴于天下,正告楚曰:’蜀地之甲,轻舟..

    19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九·燕一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粟之..

    22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八·韩三

    或谓韩公仲或谓韩公仲曰:“夫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今公国,其利害之相似,正如孪子之相似也。得以其道为之,则主尊而身安;不得其道,则主卑而身危。今秦、魏之和成,而非..

    17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七·韩二

    楚围雍氏五月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崤。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金笔,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崤。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

    18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六·韩一

    三晋已破智氏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贵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段贵曰:“不然,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王用..

    13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五·魏四

    献书秦王..献书秦王曰:“昔窃闻大王之谋出事于梁,谋恐不出于计矣,愿大王之熟计之也。梁者,山东之要也。有蛇于此,击其尾,其受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今梁王,天下之中身也。秦攻梁者,是示天下..

    19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四·魏三

    秦赵约而伐魏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芒卯曰:“勿忧也。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夫邺,寡人固刑弗有也。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相国..

    23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三·魏二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过五月而赵破。”田盼曰:“夫请用其兵者,其国易未;易用其计者,其身易穷。公今言破赵大易,恐有后咎。”..

    28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二·魏一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

    14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一·赵四

    为齐献书赵王为齐献赵王,使臣与复丑曰:“臣一见,而能令王坐而天下致名宝。而臣窃怪王之不试见臣,而穷臣也。群臣必多以臣为不能者,故王重见臣也。以臣为不能者,非他,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交有所偏..

    22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赵三

    赵惠文王三十年赵惠文王三十年,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天单问赵爽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

    19 战国策 2025-11-20
  • 卷十九·赵二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今奉阳..

    14 战国策 2025-11-20
  • 卷十八·赵一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郄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郄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

    19 战国策 2025-11-20
  • 卷十七·楚四

    或谓楚王或谓楚王曰:“臣闻,从者欲合天下以朝大王,臣愿大王听之也。夫因诎为信,旧患有成,勇者义之。摄祸为福,裁少为多,知者官之。报报之反,墨墨之化,唯大君能之,祸与福相贯,生于亡为邻,不遍于死,不遍于..

    24 战国策 2025-11-20
  • 卷十六·楚三

    苏子谓楚王苏子谓楚王曰:“仁人之于年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秦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王之大臣父兄,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

    19 战国策 2025-11-20
  • 卷十五·楚二

    魏相翟强死魏相翟强死。为甘茂谓楚王曰:“魏之几相者,公子劲也。劲也相魏,魏、秦之交必善。秦、魏之交完,则楚轻矣。故王不如与齐约,相甘茂于魏。齐王好高人以名,今为其行人请魏之相,齐必喜。魏氏不听,交恶于..

    18 战国策 2025-11-20
  • 卷十四·楚一

    齐楚构难齐楚构难,宋请中立。齐急宋,宋许之。子象为楚谓宋王曰:“楚以缓失宋,将法齐之急也。齐以急得宋,后将常急矣。是从齐而攻楚,未必利也。齐战胜楚,势必危宋;不胜,是以弱宋干强楚也。而令两万乘之国,常..

    22 战国策 2025-11-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