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菜预解痘毒说
2025-08-10 10:15
读医
预解痘毒,万氏有代天宣化丸,但可预防天行,究于内毒无涉。若饵朱砂、珍珠、黄连、犀角、兔血、鹤卵之属,总因视为欲火之毒,故专入少阴,方虽新奇,试多无效。或涂萆麻膏,浴鳢鱼汤,欲提毒出外,亦取未舍本。余究心格致,独主毒袭脾经之说,又得《松 山人笔记》,详言葵菜解毒之验。按葵性凉滑,入脾清湿热有功,喜其言之信而有征也,今附载于后。葵,一名红菜头,一名女菜,一名滑菜,一名 ,盖百菜之主也。四时可种为蔬,秋种者更佳,故冬葵子尤为药品所尚。尝阅《本草纲目》,李氏开载葵菜之功,万不失一,而历代流传,疑信相半,遂从菜部改入草部,且因葵性寒滑,恐伤脾胃,不敢轻试,遂令对病妙药,弃置不用,而恶毒流染,坐致痿顿,心甚伤之。久有此疑,无从识别,十数年间,广询博访,乃知为红菜头无疑。间令童稚饵之,虽无伤害,而功效未显,未敢轻传。比年以来,数经此症盛行,见不治者十有八九,而尝食此菜者,百无一失,乃知相传之讹,致神功之久湮也,可胜慨哉!方敢形之诸着,以广其传。嗟乎!因慎重而坐令陆沉,因未广而犹然胥溺,失今不传,后悔奚及,乃开列其方,以公诸天下后世。盖其寒滑者,性也,泄利者,毒也,与脾胃根本何与?且未病而先药,病受之,病去本完,最为上策。即见点而后食,犹将收大半之功,不犹愈于坐火观薪者乎,又岂若俗医见危迫,辄进芩、连,惨均 刃者乎?噫!是在信不信、试不试之间耳,安敢以人命为等闲,而冀其必售乎?其法,采此菜熟之以供蔬食,愈久愈佳。余所为恳恳 ,祈人之必信必传者,聊以逭逋慢之愆,而为不可复生者志痛耳!余何慕焉?
我国最早的医学期刊是《吴医汇讲》,其作者是清代名医唐笠山。唐笠山,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嘉庆辛酉(1801)年,以编纂《吴医汇讲》而闻名于医林。 十八世纪末,苏州雕版手工业兴盛,名医云集,而且大兴讲学之风。当时许多名医,以医会友,聚于一堂,各抒己见,析疑赏奇。唐氏从中颇受启发,于是亲自联络医林名医高手,广泛征集医门佳作,别出心裁,勇于创新,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 《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当时虽不叫“杂志”,但从出版形式和组稿过程与后世的杂志编刊完全相符。 《吴医汇讲》共发表江浙地区41位医家94篇文稿,内容生动,丰富多彩。浏览《吴医汇讲》,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出作为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的主编唐大烈的编纂思想及《吴医汇讲》的编辑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