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易大象解 / 王夫之

周易大象解

2025-08-10 18:36 周易大象解

卷一六十四卦大象

乾    乾上乾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用也,体此卦之德以为用也。道一而用之殊,所谓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也,《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同归一致也。六十四象,因象以成德,因时位而成象,时措之宜,各有所用,殊涂百虑也。以博济为行,健于载物而不知息,其流为释、墨,不知用《乾》者也。以推移为势,顺以自息而不能强,其流为庄、列,不知用《坤》者也。推此而言,《乾》《坤》失用,则咎吝及之,况他象乎!子曰加我数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知所用之谓也。耳顺则各知所适,不逾矩则于我皆安其止,而后可以远过。故《易》者圣学之大用,非极深研几以通志成务,其孰能与哉?纯而纯用之,杂而杂用之,隆而隆用之,污而污用之。天地有此象,则有此道,君子以此道而应此理,各体其宜,而后同归一致,非执一而废百,斯圣学所以善用天德也。

六十二象自《乾》《坤》而出,象有阳,皆《乾》之阳也,象有阴,皆《坤》之阴也。学《易》者所用之六十二德,皆修己治人之事,道在身心,皆自强之事也,道在民物,皆载物之事也。自强不息非一德,厚德载物非一功。以自强不息为修己之纲,以厚德载物为治人之本,故曰《乾》《坤》者其《易》之门户,道从此而出,德从此而入也。

苍苍者无正,浩浩者无极,天不可以体求也。理气浑沦,运动于地上,时于焉行,物于焉生,则天之行者尔。天体不可以人能效,所可效者,其行之健也。唯异端强求肖天体,而君子安于人道而不敢妄。《乾》道大矣,君子仅用之于自强不息,不敢妄用之也。妄用天者为妄人。

自少至老,为而不倦,初、上之行也。自穷而达,不失不离,二、五之行也。自危而安,不变其塞,三、四之行也。君子于道周遍省察,知其宜于修身之用,以之去私,期乎必净,以之复礼,期乎必纯,以之尽心,期乎必至,斯乃如天之自健其行,而不于事物见健焉。品物流形,非天之有意也。万国咸宁,非君子之有心也。道大而用之以约,所以为无妄,无妄则诚矣。

阳气奋兴,自下而起,自强之道也。《乾》体已成,因而重之,不舍其健,至于上而无间,不息之几也。

太虚无健,其行健也。君子无强,唯自强也。

坤    坤下坤上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六阳既纯,上升而为天;六阴自纯,下降而为地。地之顺,地之势也,因以为德。中无不虚,自得之数无不约,斯以受物为量矣。夫子之于父,且有干蛊,臣之于君,且有匡救,非必顺也。唯物之资我以生者,已而各有其志欲,各有其气矜,积以相加而不相下,则可顺而不可逆。乃君子之顺物,厚其德而已矣。物气之悍,不能俱靡,而但载之以敬;物志之盈,不能屈徇,而但载之以恕。无不敬而终身于恕,所谓直方,所谓通理也。若夫欲张固翕,欲取固与,则坚冰之隐慝矣,固翕乃张,固与乃取,则疑阳之龙战矣。君子奚取焉!

屯    震下坎上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云上而凝,雷动而奋,踌躇满志而果于为之象也。经纶者,君子开物创治之大业也。不凝如云,不足以行。不奋如雷,不足以断。未为之先,无绸缪深厚之心,方为之际,无震迅发起之气,无以取不秩不叙之天下分合而使之就理。若夫当守成恭己之世,忧物之不必忧,为事之可不为,郁蒸躁迫,求试其才,非能用《屯》者也。

蒙    坎下艮上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泉方出山,去江海远矣。不疑其远,百折必达,其行果矣;果则天下无不可成之行也。抑泉源之出,或在平陆,其流易竭,蕴畜之于山,涓涓混混,不息不迫,则行虽果而居之有余。君子体斯为养蒙,为发蒙,果、育相资,行成而德不匮,则善用《蒙》者也。

需    乾下坎上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上于天而不雨,期过,则虽雨而不济物之用,故曰:需者,事之贼也。其唯饮食宴乐乎!可以饮食,可以宴乐矣,而犹需之,得则享之而无惭,不得则抑不害其廉。酒清殽乾,终日百拜,而后举逸逸之酬;后天下以乐,而后鼓乐田猎,民皆欣欣以相告,是君子以之特异于小人。舍此未有用《需》者也。

讼    坎下乾上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人与己违则讼人,道与欲违则自讼。君子之用《讼》也,不以讼人而以自讼,善于《讼》矣。虽然,事之向成,欲妨于道而始愧,害生于利而始悔;愧悔生恚怼,恚怼生妄动,未见自讼之为益也。作事之始,两端之谋,皆似可行,心意交争,辨其贞胜,是非得失较然画一,天高水流不相胶溷,无愧无悔,乃以坦然行于至正而不疑。

师    坎下坤上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地中之水,无见水也;君子有民,无见民也。君子观于地之容水,以静畜动,而得抚民之道焉。士安于塾,农安于亩,淳者漓者,强者弱者,因其固然,不争不扰而使之自辑,弗能溢出以行其险,则虽以之行师焉可矣。

比    坤下坎上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比》非交道之正也,唯开代之王者能用之。用之以建万国,亲诸侯,归附而不流,大小相涵而不紊者也。德非先王,事非封建,而违道以徇人,树援以固党,其敢于用《比》乎。

小畜    乾下巽上

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文德者,礼乐之事,建中和之极以尽美善,所以懿文德也。风行天上,未加于物,风之畜也,而四时之气,于兹潜运,是无为之化,不言之教也。其于人治,则礼乐是已。君子体此以修明于上,无所加于民,而移风易俗,不知其然而自化;与《观》之观民设教者,互相用而风化行矣。

履    兑下乾上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风、火、泽,皆《坤》之属也。本乎地者亲下,而风火上行,唯泽流下,与上悬绝。《履》之为象,一阴界五阳之间,分内外之限,上下之辨昭然殊绝矣。君子之于民,达志通欲,不如是之间隔,唯正名定分,别嫌明微,则秩然画一,俾民视上如泽之必不可至于天,以安其志,乃以循分修职,杜争乱之端,所为严而不伤于峻,远而不忧其乖。

泰    乾下坤上

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裁成地者天也,辅相天者地也,天道下济,以成地之能;地道上升,以相天之德。体其道以施于民,君通民之志欲,而民喻君之教化,乃以左右匡提而成大治。其道至大,非君天下者,不足与于斯。

否    坤下乾上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上不交下,无之可也。下不交上,士之节也,而抑非君子之正。唯阳亢失守,寄生天位,已成乎必乱之象,则难至必辟,上不我交,己无责焉。功非己立,民非己援,德既可俭,奚有于禄,辞禄绝交,守其塞焉可矣。

同人    离下乾上

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火在天中,受明以虚,明内映也。类族辨物,井然不昧于中,而明不外发,无遏扬之事,百族与处,贤不肖各安其所,万物并兴,美恶各从其实,以辨为容,所以受天下也。明有存发,道有张弛,《同人》《大有》之所为异其用乎!

大有    乾下离上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火在天上,其明发矣,遏恶扬善,举措大行,非但类族辨物,使善恶各从其类而已也。斯二道者互相为用,乘乎时位,而不但乘乎时位。明有所必发,虽匹夫而操南面之权,进退诸侯,以承天也。明有所必涵,虽天子而以人治人,仁知、百姓,各奠其所,以因物也。观于《同人》《大有》,而君子所以用《易》者,经纬张弛之妙,类可推矣。

谦    艮下坤上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平地不可力增,高山不可强削,物之情势则然,而欲平之,徒乱而已。地中有山,替高就卑,务为坦易,此亦不可数为之功矣。君子用此,唯用之于施。施者,君子所以惠小人也。君子而交君子,以贞以谅,无所用谦焉。凡施之道,益其寡者,多者自裒;于多无损,于寡有益。茕独免于冻馁,豪强自无居藏之利,所谓称也。不然,如王莽之限田,削天下以皆寡而已。故救荒有赈恤,而无可平之价,定赋有宽贷,而无可均之役,非于施与之外别有裒益,审矣。

豫    坤下震上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雷出地奋,不可久居者也。阳气归天,地不敢有,而后其动也盛。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功已成,德已崇,乐乃以作,荐之上帝,荐之祖考,而己不敢有取悦仁孝之心,斯可矣。铺张盛治,以鸣己之豫而不让,丰亨豫大之说起,宋乃以亡。

随    震下兑上

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雷入泽中,意不在动。长从少,男从女,阳从阴,君子无所用之,唯以向晦入宴息,则可息动而从说,以顺人情。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随》,弛道也,唯君子能用之而不靡。

蛊    巽下艮上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风在山下,动及物也;山止乎上,养之厚也。动物无吝,振起顽懦,而养之成德,君子新民之道也。

临    兑下坤上

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泽上之地,泽之浃入于地者厚矣。说司教,顺司容保。《坤》《兑》相得,用之以保民而施教,取地之普载为无疆,取泽之不渴为无穷。君子之临民,不尚威而尚德,有如此,然《兑》不以悦民而以教,亦必异于违道干誉之小惠与!

观    坤下巽上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坤》有民象,地为方圻,风司教化。风行地上,省之观之,乃以设教,其用与《小畜》别矣。盖礼乐之大用,不可逮于愚贱,故用《小畜》。敷五教,防淫辟,必随俗施正,俾民咸喻而不迷,则用《观》。《小畜》以端本立极,《观》以因时广化。而设教者,必审民俗之刚柔朴巧而顺导之,故非行地不为功。

噬嗑    震下离上

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本义》云:雷电当做电雷。

法立于断,画一素定,明著于上,以示天下,使人皆晓然知而畏之,电雷所以为明罚敕法也。求情以明,勤其审察,知周乎下情,然后从而断之,雷火之所以为折狱致刑也。盖讲法不患不明,而辨析纤曲,则吏缘出入,而民可规避。若行法之下,必审求其情,无隐不悉,而后敢决焉,乃以刑必当辜,而民以不冤。明断皆祥刑之道,而先后本末不同如此,非君子孰能辨之!

贲    离下艮上

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明庶政,明逮下也。无敢折狱,止其明也。山下,幽暧之地,火施其明,烛尽纤隐。君子立法创制,必祥必析,小物细事,无所忽忘,无有疑似,使愚贱利用,经久可行。至于折狱,则自非干犯名义,无可曲避。奸宄侵牟,具有显迹者,而钩考阴私,旁引授受,以夸擿发,则法如秋荼,而民无所措手足矣。六十四象,皆唯取法,独《贲》与《夬》有鉴戒之辞焉,盖察者知之贼,躁者勇之蠹,藏于密而养大勇者,尤必慎于此也。

剥    坤下艮上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五阴在下,其所积厚矣。一阳在上,其所附安矣。然孤托一阳于群阴之上,非无权藉者所敢用也。唯为人上者,抚有众民,养欲给求,乃以固结人心,为磐石苞桑之计,而安其位。虽然,此衰世之事也,不足以有为,而养晦图存,为可继而已。故不言先王,不言大人君子,而言上。

复    震下坤上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复》之道大矣,而仅取之至日闭关者何也?《复》者,天地之心也。天地者,阴阳循环,吉凶并行,合理欲,迭治乱以为心而不疚者也。故雷在地中,动于隐暗,无事迫为昭苏,但以微阳存来复之几,即以养万物之生于幽蛰,而不忧其不长。人而仅恃其微动之几,则不可以振积阴而必其善。夜气仅存者,未有不为旦昼之牿者也。唯圣人在天子之位,以法天而调人物,故有所休息,以俟人物之定,于至日昭其义焉。然亦不废其理而已矣。一日之弛,百日之张,先民之行,劳民之事,自至日而外,未有用此者也。

无妄    震下乾上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茂,盛也。雷之应候发声,与时相对,兴起万物而长养之,必然不爽。天之与物以诚者,莫此盛焉。先王应民物之气机,诚动于中,而功即加于物,不必如后世《月令》之书,附会拟似,自然与人物之情理,相应不差,而勃然甚盛,无俟风雨有迹而神行焉,其道则取诸此。

大畜    乾下艮上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函震行雨施,品物流形之理于山中,其畜大矣。凡畜,恶其盛也。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君子无固畜焉,其唯前言往行乎!善之在古今,莫非理,即莫非人也。其在于心,则莫非德矣。多畜而德弘,乃以无执一之害。非然,则畜一德而据之,虽嘉言善行,亦为贼德之资,况畜非所畜者乎!识善言,不必见诸言也;识善行,不必见诸行也。止如山而备天之理,舜之居深山之下以之。

颐    震下艮上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颐者,言语所自出,饮食所自内也。而观其象,居止以受动,阳在外而闲四阴于内,则节慎之道存矣。不知《颐》道者,以随意而言,随欲而食,谓之率性,而君子不谓性焉。不能已于动,尤重其止。如山下之雷,无穷极恣肆之动,则以之言语饮食焉可矣。

盖尝论之:言语之慎,饮食之节,若细行也,而人欲之流止,天理之存亡莫甚焉。君子小人之大闲,此心之存去,皆于此决矣。夫天之生人,形色皆性,岂使之有口以导入于恶哉!反身而诚,践《颐》之象,顺《颐》之贞,但能止之于俄顷之动,则习而安焉,自远于咎。物不能引我以非道,则大勇浩然之气可养;我不轻随物以妄流,则渊深不测之神可凝。自有天下国家以至于庶人,善恶、吉凶、荣辱之枢机,胥于此焉决矣。子曰:以约失之者鲜。言语饮食,约泰之权衡也。

大过    巽下兑上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泽虽灭木,木不受灭,淹之愈亟,其浮愈疾。又其为象,四阳互中,与初上龃龉异志,不相浃洽,以之治世,未有得焉。唯夫独立不惧者,有可惧者也;遁世无闷者,有可闷者也。履凶游浊,守贞笃志,正己而不与俱汩,斯《大过》焉可矣。以为非过,则且为惧闷所乱,而灭其贞矣。

坎    坎下坎上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水之洊至,不舍昼夜,波流如一,而后水非前水,则用其日新以为有恒者也。德行之常,非必一德;教事之习,非仅一教。有本而出,源源不舍,则德日以盛,教日以深,斯君子用《坎》之益也。洊至之势盛,可以征才;洊至之威张,可以明刑。而君子敛才而用之于德,缓刑而用之于教。盖乘势者险在己,殚威者险在物,择于习坎,而唯德教之敦,故足尚耳。

离    离下离上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明之已盛,君子所惧也。唯居天位者,四方待照,则明患其不至,不忧其盛矣。有用晦者,有继明者。用晦以养其体,继明以大其用,不偏废也。老氏一以闷闷孩天下,申、韩一以察察矜私智,恶足以称大人之事哉!

咸    艮下兑上

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泽山通气,通之者泽也。山上有泽,山乃窍虚;泽虚山实,虚实相容,所为相受也。虚者,君子所以受人也。君子于己皆实,受物则虚,善用虚实矣。若宅心皆虚,不尽其实,则是不诚无物,恶足以受天下哉!老、庄之诡于《易》也以此。

恒    巽下震上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恒》者,不随顺于物而自守之道也。雷风,阴阳之长。雷动不可遏,风行不可反,君子之守以之。受物以《咸》,自立以《恒》,道斯两得矣。小人反是:自立无常,随感而动;受物不虚,怙过不迁。君子小人皆出入于《易》象之中,而特其用之也异,类如斯。

遁    艮下乾上

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山 于天,处峻绝之极矣。峻以绝物,《遁》道也。君子之遁,遁以己,不遁以物。居上而不流,严者其本也。不恶者,不屑恶而自远也。惟《遁》则可以严,惟《遁》则可以不恶。若愤世疾邪,抑与之交相屈信于是非,不胜而后避之,晚矣。

大壮    乾下震上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欲严非礼之防,非壮不可。《大壮》,大者壮也。秉礼自强,筋骸束,肌肤固,心志定,如《乾》健行,如《震》雷动,则虽有留连不去之二阴,不能相诱以之于邪辟。君子进德,从容驯至而勿助长。唯克己之功,则可用壮。而壮在秉礼,不在战胜,抑非若异端之亟绝伦物以为勇猛也。

晋    坤下离上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出地上,物咸受照。然日之升也,岂有心于照物而为物出哉!唯其有明,是以必照耳。故君子之昭,自昭者也;庸人之昭,昭人者也。夫明德之藏,非揭竿建鼓以使天下知者。诸葛孔明有言:淡泊可以明志。无私无欲,则不待表著于人,而如日之升,有目者共睹之矣。君子之过,天下皆见,况其无过者乎!

明夷    离下坤上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明庶政则法山下之火;莅众则法地中之日。求治之小心,君人之大德,各有所当也。建极于上,则法日之升于地;施治于下,则法地之藏夫日。道盛而民可繇,德至而民不可知,抑各有所当也。用晦而明,虽伤其明,何伤乎!小人自谓能欺君子,而卒以成君子之大智。盖愚贱之情,尽于私利,私利之欺,俄顷而已,不能遁照于诘旦,何伤乎!

家人    离下巽上

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风自火出,和煦而无盛烈之致者也。言不蕲尽古今之变,但适事物之宜;行不蕲备经纬之能,但保初终之素。无速于致远之心,而守约者其施将博,此君子所取法于《家人》者也。

睽    兑下离上

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火上炎,泽下流,情亦睽矣,而各成其用,固不相害。唯不相害也,故可以《睽》。君子之用《睽》,用之于所同者,以各成其用也。同而异,则为和;同而同,则为党;异而异,则为争。各成其用,无所争矣。若夫皎皎孑立,以与异己者竞异,虽道之正,犹为畸人,况其非正而独与斯人忿戾者乎?

蹇    艮下坎上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夫欲反身修德者,其若《蹇》乎!事不求成,功不求立,名不求达,实不求遂,其言讷,其行朴,约如不敢,迟如不欲。故山上之水,幽咽静流于坎坷,乃以不竭;蹇躄者之行,趋趄迟步于道左,乃以不颠;君子之自修,从容抑畏而无驰驱之心,乃以不疾。

解    坎下震上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雷出雨降,其作甚疾;散郁舒忧,其用甚快。君子于民,不能过徇以遂其忻惊,唯时一用之于赦宥。盖非常之恩,如盛夏雷雨,偶一作耳。

损    兑下艮上

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刚过则忿,柔过则欲。《兑》下二阳之很,以六三之柔,悦以释之,惩忿之象也,《艮》下二阴之溺,以上九之刚,静以止之,窒欲之象也。皆以损情之有余而使之平也。夫《损》者,损情而已矣。若道,则不可得而损也。乐而不以为淫,怒而不以为戾,和平欣畅之心,大勇浩然之气,非欲非忿,而欲损之,释氏所为戕性残形以趋涅槃,老氏所为致柔守 以保婴儿,皆不知《损》而戕道以戕性矣。

益    震下巽上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损》以治情,《益》以进道,知所损益,可与入德矣。用《损》者静以止,悦以安,其事不迫,迫则灭情且以灭性矣。用《益》者如风之烈,如雷之迅,其事不疑,疑则废事即以废道矣。此圣学、异端之大致,不可不辨也。《损》自《泰》来,《益》自《否》变,情泰则《损》,所以保《泰》。道否则《益》,所以倾《否》。阴不上交,阳来初以绥之,以弭其过,阳不下交,阴往四以顺之,以就于善。终日孳孳,无怀安之情,君子求《益》之功欤!

夬    乾下兑上

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泽必下者,而上于天,无留处之势,必决之道也。流必下,不俟崇朝。君子颁禄,无疑无吝,唯用此道,乃尽天下之才。顾其施也,以天禄授天民,非己德也。若居以为德,而欲市不测之恩,则以赏行意,上骄士而士亦骄上,故无心则决于杀而天下服,有心则决于施而天下叛。

姤    巽下乾上

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天下之风,行之远矣。承天施命,和巽不迫,乃尽天下以信从。盖言语感人,其感已浅,苟非大顺其情,未可倾动。君子议道自己,有不能遍喻之愚贱者,必畅达而广谕,则用《姤》。故《典》《谟》简而《诰》《誓》详,各有攸当也。

萃    坤下兑上

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地之载泽也,纡以为渎,潴以为渊,畜之不溢,泄之不竭,有积聚之象焉。不豫者不足以备,无备者不足以待变。治之无形,不待事至而后图,如泽气之蒸云雨,无形无象,治戎器于偃武之日,以积聚为道者也。夫君子有国,财散无所事萃,其萃聚者唯戎器,则上非货殖,而国无弱道斯可耳。既不可弛武备而不修,抑不可散民间以启乱,无事则藏,有事则给,所谓觌文匿武,建威销萌,皆此道也。

升    巽下坤上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大高。 《本义》依王肃本,谓顺当作慎。按积小以高大,木生于地,皆顺象也,《坤》《巽》皆顺义也,自当依郑如字。

木之生也,芚荑柔弱,拔擢而上,破地之坚,句萌之微,可致乔茂,唯其顺而已矣。君子之《升》,所为异于进锐退速,贪大而忽小者也。小德之积,以善养心。德既在我,义类必充。驯至其极,下学而上达,盖因心理渐开之自然也。若老氏以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是谓逆理。

困    坎下兑上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泽非不可有水也,泽居上而不受水,乃自困也。君子之于危乱,非无君可事,无民可使,躯必不可保,妻子必不可全也,不受福泽,自致于困也。困其身,而后身不辱;困其心,而后志不降。匪石之坚,不求转也;无道之愚,以弃智也;非困则志不可得而遂矣。岂与句曲、弘景、豹林、种放同其康豫乎?憔悴枯槁以行乎忧患而保其忠厚,知困而已,岂知亨哉!

井    巽下坎上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坎》,劳卦也。《巽》为施命劝相之事。劝相之以安于劳,斯以《井》养而不穷。故牧养之勤,不如畋渔之逸,耕耨之获,不如采蔌之捷。唯告以人生之在勤,而鼓舞之以尽利,则天下皆可养之士,无不养之人,犹之不恃溪流之可抱瓮,而恃井之上以木也。知逸获之利不可终日,而民自足以厚生。斯道也,抑唯用之民耳。孳孳然计木上之且可有水,从无生有,规利以自劳,则小人而已矣。故禹、稷勤民之畎浍,而孔子曰吾不如老农,耕也,馁在其中。养民则劳,自养则否,易地皆然。孔、禹之所以圣也。

革    离下兑上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泽中之火,阴火也,晴雨之候、将革矣。《革》者,非常者也。三代有必因之礼,百王有不易之道。旦夕数变,非治道也;初终数改,非德行也。唯治历明时,则无常可守,非《革》不能。君子之慎用《革》,而但用之于此,合天变也。因此知守一定之法,以强天从己者,其于历远矣。求之安,则姑安焉,更数十年而不须通变者,未之有也。善治历者,俟后人。不善治历者曰天已尽吾算测之中,守成法而不变,可以终古,求不诬天而乱时也,得乎?

鼎    巽下离上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大位既定,天命在躬,居上以凝,宜若无事焉,而非无事之可以胜其任也。夫风自火出,和煦内动,则化止于家,火以风炎,昭明广及,则化成天下。秉大明于上,施巽命于下,则虽当继绪之时,必有维新之政,以之成熟万物,登之典礼,然后内不虚先王之器,上不负皇天之托,承运之后所为异于克家之子也。不言大人者,守成之主,君子之道也。

震    震下震上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恐惧之下,其情易苶;修省之功,缓则罔济。必如洊雷之震,兴起迫厉,乃克为功。不慑于外,不懈于中,君子之《震》,所以主宗庙社稷者在此。《震》过于动,疑非静理,乃道不得静,勿容自逸。若矫情镇物,因循蒙安,非君子之尚久矣。特勿取乎张皇危厉,以滋纷扰而已。

艮    艮下艮上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兼山之《艮》,止之尤者也。夫人有所行,而将入乎邪辟,以不知返者,非大止之,无以救过。然待其行而遏之,未有能止者也。即或暂止,而乍伏之动,其动必鸷。君子知万物之几,皆原于思。物未至前,思一妄动,则邪妄之条理,忽尔粲然,繇是而驰惊以赴其所思,莫之能御矣。君子未行之先,亟止其思,当位求实,虚妄不作,则心静而行自有防,即有无心之过,亦不待俄顷而自息。故《艮》者治心之道,非治身之术也。

渐    艮下巽上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本义》云:贤字疑衍。

《艮》,所居也,《巽》,所善也;居之厚而后被于民,有本之教也。风升于山则渐高,木生于上则渐盛,教先以己德则渐成。起敝俗于蛊坏之余,则《蛊》以振民为育德之效;移风化于荡平之世,则《渐》以居德为善俗之基。道各有宜,而《渐》之入人深矣。

归妹    兑下震上

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以少女归长男,有不能偕终之嫌焉,悦而归之无疑。泽自下,雷自上,不相得而固合,可以永终矣。不能偕终者,敝也。唯知敝而必与之永终,斯以为君子。知父母之疾不可起,而必药必祷,知国之亡不可兴,而必出必仕。以得所归为悦,以动为尽道,何贰行鲜终之有?天下有道,不与易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此君子所以异于功名之士也。

丰    离下震上

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雷起而电即至,其雷必迅。明无所留,断无所待,明威烈矣,此君子之所不敢轻用也。狱已辨,刑已审,折而致之,则以迅决为道。所以然者,淹留牍牒,蔓延证佐,则有罪者窥觊营避,而无辜之民弃本业、负糇粮以待讯,君子之所弗忍也。法简民安,不伤于猛,用此道为宜。

旅    艮下离上

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火丽高而明,山受照而慎,既明以慎,用刑之道尽矣。片言可折,因其是非而无立威之心。火过而山自如,罚如其罪而无余怒,故杀人伤人而天下安之。

巽    巽下巽上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命不嫌于申,行事之命也。用民力,成民务,先事戒之,当事申之,先后相随无异风,终始相告无异命,民乃易从而事不废,若立法施教,则无事喋喋多言,以滋渎厌。

兑    兑下兑上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两泽并流,有相竞之势,而抑有同流之情。言迭出而不穷,道异趋而同归,朋友讲习,以此为得。若夫以分交、以情交、以事交而用此道,不失之谄,则失之渎。君子慎之。

涣    坎下巽上

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风行水上,无所留吝,极文章之观,尽物力之美,以之享帝立庙,致孝于鬼神,不从俭矣。雷出地中,风行水上,非盛德履天位以崇德报功,未之敢用,盈不如虚,泰不如约也。宋当贫弱之季,而邪臣以丰亨豫大之说耗散天下,宜其亡已!《涣》与《节》错而道异。《节》者君子之常守,《涣》者圣人之大用,非深于《易》者不能择也。

节    兑下坎上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以泽受水,其容有量,少则涸,多则溢。体斯以制度数。量入而出,称事而食,无过,《节》也。体斯以议德行,惠而不费,泰而不骄,无过,《节》也。以泽节水水不穷,以法制用用不匮,以道裁事事不紊。《节》者,养有余之道也。而鄙夫以吝当之,天地悬隔。

中孚    兑下巽上

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巽命以施泽于下,宽道也。君子之宽,非纵有罪以虐无辜,姑缓之而更议之。《兑》以详说,《巽》以徐行,孚于中而后法行焉,可生者生,不可生者亦无怨矣。唯其无纵虐之心,故既和且顺,而不伤柔弱,抑不致民于死,奚必以刚济之!

小过    艮下震上

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阳亢、阴恭,阳乐、阴哀,阳丰、阴俭,皆德之阴者也。《小过》,阴过也。君子或过于小,宁出于此,无溺于怠,无靡于欲也。动有止,高山之雷不迅,虽过,不忧其溢矣。

既济    离下坎上

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火上炎则水竭,水下溢则火灭。水上火下而《既济》,中必有济之者矣。息水火之争,而成燮熟之用,存乎思所以防之。故君子不忧天下之患,而得其所以防之,禹、稷、共、鲧,可同廷而不忮,干戈礼乐可并用而不乖。载人于水者舟,载水于烓者釜,载身于世、载不齐之物于一心者道也。道豫立,则载而济矣。

未济    坎下离上

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火本炎上,水本流下,物各有方,居得其辫矣。六位皆失,水火不交,以此而居,非安居也。然天下之物,各有情,各有才,各有位,各有用,调运转移者人之能,而固然不相通者物之性。知其燥自燥而湿自湿,美自美而恶自恶,得自得而失自失,吉自吉而凶自凶,贞淫良楛,静躁险易,皆物理之固然。故天之所生,地之所长,物之所成,事之所起,无非未相为济者。慎辨其分,而后可合;慎奠其居,而后可移。明以照险,则虽险不害,所为善因物之不足以成己之有余也。

《周易大象解》全书终

清王夫之撰。一卷。《船山遗书》本。此书专释《十翼》中的《大象传》。书首《自序》云:“《大象》与彖、爻,自别为一义。取《大象》以释彖、爻,必龃龉不合;而强欲合之,此《易》学之所由晦也。惟《大象》则纯乎学《易》之理,而不与于筮。”柯劭忞指出:“象与彖、爻,有别为一义者,亦有同义者,不尽龃龉不合;《易》本卜筮之书,谓《大象》不与于筮,亦非通论。夫之撰《易内传》,诠释《大象》之义已详尽矣,此书作于《易内传》之前,词义与《内传》间涉复重。然谓‘否而可以俭德避难’、‘剥而可以厚下安宅’、‘归妹而可以永终知敝’、‘姤而可以施命告四方’,略其德之凶危,而反诸诚之通复,则深切著明,有裨于反身之学,不当以有复重而废之矣。夫之《自序》,其文又见于《易内传发例》,不应重出于此,则刊书者之失检也。”(《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猜你喜欢

  • 第五十六 王夫之 顧炎武

    夫之衡陽人,字而農,號薑齋,明崇禎舉人,瞿式耜薦于桂王,授行人,尋歸居衡陽之石船山,學者稱爲船山先生,所著《船山全集》三百餘卷。有《詩譯》一卷、《夕堂永日緒論内篇》一卷、《外篇》一卷,其尚論詩文者見於..

  • 卷四 周易

    陈澧东塾读书记论易之旨 汉易一 汉易二 汉易三 唐易 宋易 清易一 清易二 易学之旁衍清儒好明《易》象,而陈氏独切人事以明义。清《易》多宗虞翻,而陈氏独称辅嗣以忘象。其说《易》揭丁宽、费直为法,不采郑玄之爻辰..

    27 古籍举要 2025-08-25
  • 卷十一周易雜卦傳第十一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无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无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

    39 子夏易传 2025-08-15
  • 卷十周易序卦傳第十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物稺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

    17 子夏易传 2025-08-15
  • 卷九周易說卦傳第九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賛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隂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

    18 子夏易传 2025-08-15
  • 卷八 周易繫辭下第八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

    18 子夏易传 2025-08-15
  • 卷七周易繫辭上第七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

    15 子夏易传 2025-08-15
  • 卷五周易下經夬傳第五

    乾下兑上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説,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陽..

    17 子夏易传 2025-08-15
  • 卷三周易上經噬嗑傳第三

    震下離上噬嗑,亨,利用獄。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剛物在頤中,曰噬嗑。故噬而嗑之,其道乃通,刑以齊之者也。分剛於柔,分柔於剛,象..

    19 子夏易传 2025-08-15
  • 卷二周易上經泰傳第二

    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易者,象也,神之用也。故泰象於天地交,而..

    17 子夏易传 2025-08-15
  • 卷一周易上經乾傳第一

    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貞。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綂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乾始降氣者也。始而通,終..

    39 子夏易传 2025-08-15
  • 周易杂卦传第十一

    杂卦专以刚柔升降反复取义,又揉杂众卦以畅无穷之用。而归藏、连山,三代之易皆在其中。百世之后,有圣人作,不外是也。康节曰:乾坤三变,坎离不动,故太玄准之以玄冲、玄错,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

  • 周易序卦传第十

    文王作易,以乾、坤、坎、离为上篇之用,以艮、兑、震、巽为下篇之用。上篇终于坎、离,下篇终于既、济、未济、颐、大过、小过、中孚,为二篇之正。乾、坤者,易之本;坎、离者,乾、坤之用。离肖乾,坎肖坤,中孚肖..

  • 周易说卦传第九

    翰林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长林县开国男食邑三佰户。赐紫金鱼袋。朱震集傅。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叁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 周易系辞下传第八

    翰林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长林县开国男食邑三佰户。赐紫金鱼袋。朱震集傅。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

  • 周易系辞上传第七

    翰林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长林县开国男食邑三佰户。赐紫金鱼袋。朱震集傅。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㓙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

  • 周易下经丰传第六

    翰林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长林县开国男、食邑三佰户、赐紫金鱼袋朱震集傅䷶离下,震上。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

  • 周易下经決传第五

    翰林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长林县开国男、食邑三佰户、赐紫金鱼袋朱震集傅䷪乾下兑上。決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彖曰:決,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

  • 周易下经咸传第四

    翰林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长林县开国男、食邑三佰户。赐紫金鱼袋朱震集傅䷞艮下兑上。咸亨利贞,取女吉。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

  • 周易上经噬嗑传第三

    翰林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长林县开国男食邑三佰户赐紫金鱼袋朱震集傅䷔震下离上。噬嗑亨,利用狱。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 2048影视资源论坛 熊猫影视 河马影视 星辰影视 萝卜影院 八哥电影网 人人看电影 无忧影视网 橙子影视网 叮当影视网 天天影视网 青青影视网 电影天堂 开心追剧网 西瓜影院 麻花影视网 70影视网 年钻网 茶小舍电影 藏影堂 新神州影域 煮酒观影 体积影视 爱看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