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四 百家
抱朴子曰:百家之言,虽不皆清翰锐藻,弘丽汪濊,然悉才士所寄,心一夫澄思也。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仰而比之,则景星之佐三辰;俯而方之,则林薄之裨嵩岳。而学者专守一业,游井忽海,遂掇踬于泥泞之中,而沈滞乎不移之困。子书披引玄旷,眇邈泓窈,总不测之源,扬无遗之流,变化不系于规矩之方圆,旁通不沦于违正之邪径,风格高严,重仞难尽。是偏嗜酸甜者,莫能赏其味也;用思有限者,不得辩其神也。先民叹息于才难,故百世为随踵,不以璞不生板桐之岭,而捐曜夜之宝;不以书不出周孔之门,而废助教之言。犹彼操水者,器虽异而救火同焉;譬若针灸者,术虽殊而攻疾均焉。狭见之徒,区区执一,去博辞精,思而不识,合锱铢而以齐重于山陵,聚百千可以致数亿兆,惑诗赋琐碎之文,而忽子论深美之言,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于桑间,均龙章于素质,可悲可慨,岂一条哉!
东晋葛洪撰著的一部杂家著作。葛洪自号抱朴子,因以名其书。全书共七十卷,其中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内篇言及“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rang)邪却祸之事”,思想内容属道家,是现存体系最完整的“神仙家言”,对道教理论有一定的发展,是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其中《金丹》、《黄白》、《仙药》等篇研究用矿物炼丹药,炼金银,用植物治疗疾病等,对化学和药物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外篇详谈人间得失,世事臧否,思想倾向属儒家,对当时官场内幕、贵族的残暴以及社会的伪善等揭露颇多,是研究当时社会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因本书基本上以道家思想为主,故道家将其奉为经典,并收入《道藏》“太清部”。本书内、外两篇,原本各自分别刊行,后《道藏》虽将两篇兼收,但却于二者之间插入《抱朴子别旨》一篇,故仍未合为一部。明代刻印本书时因不明此理,将其分为三种,总名为《抱朴子》。本书现有《道藏》和《四部丛刊》本。参考书有清俞樾《读抱朴子》、孙诒(yi)让《抱朴子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