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反应 4
【原文】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①以得其情②。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③。欲开情④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注释】
①鬼神:鬼,隐秘难测。神,事理玄妙。
②以得其情:善于听言的人能洞见幽微,把握事物本质。
③“欲闻”句:意思是说钓言之道要运用策略,想听对方发言先保持静默,想要对方敞开心扉自己先收敛内心,想高大反而卑下,想夺取先给予。这与老子思想有相通之处。陶弘景注:“此言反听之道,有以诱致之,故欲闻彼声,我反静默;欲彼开张,我反敛欲;欲彼高大,我反卑下;欲彼收取,我反施与。如此则物情可致,无能自隐也。”
④开情:诱导对方敞开心扉。陶弘景注:“欲开彼情,先设象比而动之。彼情既动,将欲生辞;徐徐牧养,令其自言,譬犹鹤鸣于一陰一,声同必应,故能以实理相归也。”
【译文】
古代善于反复窥察对方的人,可以像鬼神一样变化莫测,进而得知实情。应变之术恰当,就能详尽考察对方。如果考察不详尽,就不能获知实情;不能获知实情,就不能确定根本。不断变化使用象比之词,对方必定说出反应之词,认真聆听对方言辞以获知实情。想要对方开口说话,自己先沉默不语;想要对方张开,就先自己收敛;想要提高自己,就先低调处世;想要获取利益,就先学会付出。想使对方敞开心扉,就要运用形象和类比的方法,以便控制其言辞。言辞像同声一样产生共鸣,双方看法一致就会心理契合,进而获知对方实情。
猜你喜欢
-
第三 内揵 2
【原文】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①。故远而亲者,有一陰一德②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③也。故曰:..
1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三 内揵 1
【原文】君臣上下之事①,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②。日进前而不御③,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④,素结本始⑤。或结以道德,或结以一一党一一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⑥。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
1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二 反应 6
【原文】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①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②。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③。矩其与人也微④,其见情也疾。如一陰一与一陽一,如一..
1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二 反应 5
【原文】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①,或以牧下②。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③,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
2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二 反应 3
【原文】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乃为之变①。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②,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注释】①“常持”句:..
1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二 反应 2
【原文】人言者①,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②,事有比③。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④合事,得人实也。若张罝网而..
2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二 反应 1
【原文】古之大化者①,乃与无形②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③,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④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注释】①大化者:指广泛..
1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一 捭阖 10
【原文】一陽一动而行,一陰一止而藏;一陽一动而出,一陰一隐而入。一陽一还终始,一陰一极反一陽一①。以一陽一动者,德相生也;以一陰一静者,形相成也。以一陽一求一陰一,苞②以德也;以一陰一结一陽一,施以力..
1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一 捭阖 9
【原文】捭阖之道,以一陰一陽一试之①。故与一陽一言者,依崇高②;与一陰一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
2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一 捭阖 8
【原文】捭之者,开也,言也,一陽一也;阖之者,闭也,默也,一陰一也。一陰一陽一其和,终始其义①。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一爱一好、财利、得意、喜欲为一陽一,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
1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一 捭阖 7
【原文】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①。必豫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②。【注释】①道之大化,说之变也:道与说各有自己的..
1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一 捭阖 6
【原文】故捭者,或捭而出之①,或捭而纳之②;阖者,或阖而取之,或捭而去之。捭阖③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一陰一陽一,四时开闭,以化万物④。纵横反出,反覆反忤⑤,必由此矣。【注释】①出之:取而用之。..
1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一 捭阖 5
【原文】捭之者,料其情①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②,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③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注释】①料其情:了解情况的真伪,善恶,利害。陶弘景注:“料而简择,结谓..
1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一 捭阖 4
【原文】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①。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②。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③,而与道相追④。【注释】①..
2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一 捭阖 3
【原文】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①,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②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③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④;阖而捭之⑤,以求其利..
1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一 捭阖 2
【原文】变化无穷,各有所归①,或一陰一或一陽一,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②,校其伎巧短长。【注释】①变化无穷,各有所归:尽管万物变化无穷,但“道”却始..
2 古代文学 2025-09-01 -
第一 捭阖 1
【原文】粤若①稽古②,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一陰一陽一③之开阖以命物④,知存亡之门户。筹策⑤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⑥焉,而守司⑦其门户⑧。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1 古代文学 2025-09-01 -
72 总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是凭据、根据的意思。美:修饰、美化。 老子言道论德是“言有宗,事有君”的,是对治身实践经验的哲学总结,并非十抽十象的凭空而谈。因此,他所构建的道德这一哲学大厦,虽然仅有五千余言..
3 古代文学 2025-09-01 -
71 大同世界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是人类向往不已的大同世界。当然,“大同”是指整个人类文化、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的大同。小国寡民是世界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正如随着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覆灭封建大家..
5 古代文学 2025-08-31 -
70 社会、人事制度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大怨”,指对抗十性十矛盾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余怨”,指非对抗十性十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契:契据。古人刻木为契,分左右两半,左..
4 古代文学 2025-08-31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