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笈七签 / 张君房

卷三十五 杂修摄部四

2025-08-13 17:26 云笈七签

◎明补

凡质气碍,皆是妄想而所为,并由想效也。想成即变化无常,舍想则庶事空寂。以其取炼力,毛孔开流,所以须随而补之。其补之法,还舒脚手而卧息,想项上有酥园,融流注心,週遍四肢;又想身卧酥乳池中,心以澡沐,久为令人皮肤光泽。既取气炼补讫,欲起出行,体上有汗,当须少米粉摩,令汗、解燥,然后始得见风日,不然伤人。凡数章,是一时间所作法耳,恐后难晓,是以依序别勒成章焉。

----------------------------------------

◎禁忌

夫盐能益肾,欲能伤肺,故须忌之。唼之取味,欲令人衰,故须禁之。夫因欲以生,因欲以死,譬于桃蹊李迳,紫带红葩,遇风而开,遇风而落。但人以身为国也,神为君也,精为臣也,气为民也。当须众戴元后,本固邦宁,君臣康强,所以治也。夫气化为精,精化为神,神化为婴儿,故男女构精,所以化生人形。若能蓄精,便得自育。夫育精为血脉之泉源,骨髓之灵冲,五脏伤而筋骨枯,即魂魄不守矣,特宜慎焉。犹恐欲性炽隆,陶染难割,虽自强抑,尚恐梦交,当须修习静观,以防遏之,是谓不死之道,还精补脑,延龄能益,名上仙籍,王母内传,若能终竟不唾泪者,亦可含一枣,唼咽津液也。

----------------------------------------

◎方便

凡人之心,或迷不悟,故须方便,示以理矣。假令童子既获妙术,乃趋而出,遇搏公子,因而问之曰:子免于八难乎?何以学道?对曰:何谓八难?曰: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弃利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八难。童子曰:仆无此累矣!公子曰:凡人所患,皆多以气为主。或有背气、脚气、疰癖等,皆以气为根。今子乃咽气于腹中,能不为病乎?童子曰:鄙哉,言乎!良可哀耳。夫气起于太极,超乎万象之外,应清明以出入,伫神机以卷舒,澄浅碧于高天,淡轻红于落日。不干云雨,不犯尘埃,沉清汉而净漪澜,度危弦而蓄哀韵。呼吸玄牝之门,澡雪希夷之域,载营魄,修谷神,去三尸,消百病者,此乃清冷调和有道之气,故能生成灵命焉。至如起于空隙之间,因于燥湿之处,随腥臊之秽馔,逐徭役之奔喘,伺宴息之失序,俟剂和之乖宜,结淟冫忍而不敬,积勃郁而遂留,时结啬于胸鬲,或烦疼于骨髓,久而不消,将倾大渐,所谓垢浊沉溺之死气也。

公子曰:夫人身匪瓠爪,焉能不食?是身即病,未或可除。故知食为养身之资,身乃有病之聚。今子乃去食养身,留身除病,岂不惑哉?童子笑而应之曰:善哉!或但疑者,常抱此疑;不疑者,因兹而得也。故天地因乎而生,天地灭而非灭,其疑者,迷而不悟也,但不知耳。又不闻乎,甘肥者,贪欲之本,即为得病之源也。调气澄心,离二入道者,斯仙之常也。真教不二,但至仁齐物,理合捐躯,非谓贤圣系之名实。夫百篇之义,一乘之典,或务理国之伦,或究虚寂之相,讵返入流之始,岂暇汾水之游哉!避于哉?公子既闻此言巳,童子泠然乘风而去,莫知所之也。

----------------------------------------

◎化身坐忘法

每夜人定后,偃卧闭目;然后安神定魄忘想,长出气三两度,仍须左右捩之,便起拗腰如前法,摄心入脐下,作影人,长三四寸;然后遣影人分身百亿,耸头而出屋,钻房而上,上至天,满法界皆是我身,便相中明,即自见之;既见之,便令影人入脐下,便大饱。其化身到来,亦战身动,大况似行气法。仍须正念,凝情于身,但用心无不动也。故老君曰:道以心得之。

----------------------------------------

◎胎息法

老君曰:人之不死,在于胎息矣。夜半时,日中前,自舒展脚,手拗脚,咳嗽,长出气三两度,即坐握固,摄心脐下,作影人,长三二寸,以鼻长吸引,来入口中,即闭,闭定勿咽之,亦勿令出口。即于脐下合气作小点子,下之米大。如下数已尽,却还吸引如前。初可数得三十二十点子,渐可数百及二百,后五百,若能至数放千点子,此小胎息长生却老之术。

----------------------------------------

◎影人

分身作影人,长三四寸许。立影人鼻上,令影人取天边元空太和之气,从天而下,穿屋及头,直入四肢百脉,无处不彻。其气到来,觉身战动,每一度为一通,须臾即数十通,便大饱矣。人有大病,作之十日,万病俱差。当下气之时,作念之:我身本空,我神本通。心既无碍,万物以无障碍。何以故?得神通故。凡一切作法,一种即须下之。吐气法,皆须作蛇喙,莫动上颔。其吸气之时,微叩齿令热。

----------------------------------------

◎服紫霄法

坐忘握固,游神耸头而出,钻屋直上,到彼天边,引紫霄而来,直下穿屋,而从头上入内于腹中,常含紫气,随神而来,向作解心:我本未悟之时,不知道体,今既觉悟,法本由来,不从他得。我知今来得自在者,更无别法,直作定心,心决定故。即得作意,见此气众多而来,亻并聚稠密,如赤云拯神上天。但作解脱,直以心往天上取亦得,即下方万物皆空,屋亦空,人性与道同,此神通久视也。

----------------------------------------

◎至言总养生篇

老君《西升经》曰:伪道养形,真道养神。通此道者,能亡能存。神能飞形,并能移山,形为灰土,其何识焉?又曰:凡人之哀人不如哀身,哀身不如爱神,爱神不如含神,含神不如守身,守身长久长存也。故神生于形,形成于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神常爱人,人不爱神。故绝圣弃智,归无为也。

《雒书·宝予命》曰:古人治病之方,和以醴泉,润以气药,不辛不苦,甘甜多味。常能服之,津流五藏,系在心肺,终身无患。

《大有经》曰:或疑者云,始同起于无物,终受气于阴阳,载形魂于天地,资生长于食息,而有愚有智,有强有弱,有寿有夭,天耶?解耶?解者曰: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哺有馀,长而滋味不足,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始而胎气虚耗,生而乳哺不足,长而滋味有馀,壮而声色自放者,弱而夭。行长而合度,加之以道养,年未可量也。

颖川胡昭,字孔明,曰: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约念,静身损物,先去乱神犯性者,此啬神之一术耳。

《黄帝中经》曰:夫禀五常之气,有静有躁,刚柔之性,不可易也。静者不可令躁,躁者不可令静。静者躁者,各有其性,违之则失其分,恣之则害其生。故静之弊在不开通,躁之弊在不精密。治生之道,慎其性分。因使抑引随宜,损益以渐,则各得适矣。然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然静易御,躁难持,尽慎养之宜者,静亦可养,躁宜可养也。

凡贵权势者,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死亡非妖祸外至,直冰炭内结,则伤崩中呕血而已。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出,委辟内挛为病贫富之于人,利害犹轻于权势,故疾痾止于形骸而已矣。夫养性者,欲使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而无不利也。性既自善,而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不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故养性者,不但饵药幰霞,其在于五常俱全,百行週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玉酒金丹,未能延寿。故老君曰:陆行不避虎兕者,此则道德之佑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圣人所以和药者,以救无知之人也。故不遇道者,抱病历年而不修一行,缠痾没齿终无悔心。此其所以歧和长游,彭附永归,良有以也。

嵇康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不去,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回其操,不免夭其年。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道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神,不求寿而延年,此亦养生之大经也。然或服膺仁义,无甚泰之累者,抑亦亚乎!

岐伯曰:人年四十而养,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故曰:知之则强,不知之则老。又曰:同出而异名。智者察其同,愚者察其愚。愚者不足,智者有馀,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年老复壮,壮者益理。是以圣人为无为,事无事,乐恬淡,无纵欲快志,得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理身也。

真人曰:虽当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人欲少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堪耳。人食毕行步,踌蹰有所循为快也。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其劳动故也。人不可夜食,食毕但当行步,计使十数里往来,饱食即卧,生百病也。

夫欲快意任怀,自谓达识知命,不泥异正,极情肆力,不营待久者,闻此言虽风之过耳,电之经目,不足喻也。故身枯于流连之中,气绝于绮纨之间而甘心焉,亦安可告之以养性哉!匪惟不纳,反谓妖讹也。而望彼信之,所谓明镜给于矇瞽,丝竹娱于聋夫者也。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能治民,则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国亡,气竭人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民难养而易危,气难清而易浊,故审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即焉,年寿延焉。人年五十至于一百,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轻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

----------------------------------------

◎禁忌篇

玉珉山人《养生方论》云:病由口入,节宣方也;生劳败静,养道性也;酸咸以时,礼医具也;补泻以性,草经明也。性调乎食,命延乎药,断可知也。捴蓼害筋,蒜韭伤血,生荤损气,葱臊炙神,理生之炯戒也。白蒿苄音下,苗地黄苗也,恶实牛蒡,苜蓿四物,济身之要也。退与不退,寡之于思虑;进与不追,在康之常志。凡一切五辛皆害于药力,又薰人神气。凡桃李芸苔蒜韭等,不宜丈夫,妇人亦宜少食渐断。

凡人年四十已下,不宜全食补丸散,为阴气尚未足,阳气尚盛之后也,特宜慎之,就补中有延缓和通者可矣。酉后不饮食,若冬月夜长及性热,少食温软物,食讫,摇动令消,不尔成脚气。入春不宜晚脱绵衣,令人伤寒霍乱,饮食不消,头痛。冲热汗出,不宜洗身漱口,令人五藏乾,少津液。卧不用着灯及被覆面,摐不用开口。冬夏不用枕冷物铁石等,令人眼暗。

《抱朴子》曰:或问所谓伤之者,色欲之间乎?答曰:亦可独斯哉?然长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其次不以自伐。若年尚少壮,而知还阴丹以补脑,采七益于长谷者,不能服药物,不失一二百岁,但不得仙耳。不知其术者,古人方之于凌坯之拒盛阳,羽堂之中畜火者也。又思所以不逮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以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深忧重恚,伤也;悲哀焦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戚戚所患,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强弓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乏气,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积伤至尽,尽亡非道也。是以养性之方,唾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疲,卧不至懻懻居致切,强也,直也。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不欲极渴而饮。食不过多,凡食过多,即结积聚,饮过多则成痰癖。不欲甚劳,不欲甚逸,不欲甚流汗,不欲多唾,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卧,不欲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求,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不欲露星下,不欲卧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露,皆不欲冒之。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则伤脾,苦多则伤肺,辛多即伤肝,咸多则伤心,甜多则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凡言伤者,亦不便觉,谓久则损寿耳。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而有至和之常制,筋骨有偃仰之方,闲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营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养阴气,抑喜以养阳气。然后先将草木以救亏缺,服金丹以定不穷,养性之道,尽于此矣。

黄帝曰:一日之忌,夜莫饱食;一月之忌,暮莫大醉;一岁之忌,暮莫远行;终身之忌,卧莫燃烛;行房勿得起恨于人,当以自怨仇也。一切温食及酒浆,临上看不见物形者,勿食,成卒病。若已食腹胀者,急以药下之。诸热食咸物竟,不得饮冷水、酢浆水等,令人善失声也。

凡人不得北首而卧,卧之勿留灯,令魂魄六神不安,多愁恐。亦不可北向吃食,北向尿,北向久坐思惟,不祥起。勿北向唾骂,犯魁罔神。勿北向冠带,勿怒目视日月光,令人失明。

凡大汗勿脱衣,得偏风半身不遂。

冬日温足冻脑,春秋足脑俱冻,此圣人之常道。旦起勿嗔恚,旦下床勿叱呼,勿恶言,勿举足向火对灶骂,勿咨嗟呼奈何声,此名请祸,特忌之。勿竖膝坐而交臂膝上,勿令发覆面,皆不祥。清旦作善事,闻恶事即于所来方唾之,吉。恶梦,旦不用说,以含水向东方噀之,云:“恶梦着草水,好梦成宝玉。”即无咎矣。

凡上床先脱左足履,或远行乘车马,不用回顾,顾则神去人。凡一切翱飞蠢动,不可故杀伤损。至于龟、蛇,此二物有灵,异于他族,或杀他有灵者,或阴精害人,深宜慎之。勿阴雾中远行。

凡行来坐卧,常存北斗魁同星在人头上,所向皆吉。勿食父母兄弟及自本命肉等,令人魂魄飞扬,家出不孝悌子罝。

凡旦起着衣,误翻着者,云吉利。便着无苦也。衣有光当三振之,云:殃去,殃去!则无害。勿塞井及水沟渎,令人目盲。向午后阴气起,不可沐发,令人心虚饶汗,多梦及头风也。

道教类书。北宋张君房编集。道教称书箱为“云笈”,分道书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等七部,故名。喻取七部精英之意。本书包括三洞经教,日月星辰,洞天府地,杂修斋戒,秘要诀法,存思魂神,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神仙符图,庚申尸解,道教灵验,颂赞歌赋等,皆分门别类汇集,不仅集北宋以前《道藏》主要内容的大成,而且还保存了不少已失传的道教经籍的篇章,是研究道教方术的重要资料。《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毕,纲条科格,无不兼赅,《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全书共一百二十卷。收入《道藏》第六七七至七○二册。并见于《道藏辑要》参集、井集。编入《道藏要籍选刊》第一册。

猜你喜欢

  • 卷三百九十九 ◎人事部四十

    ○应梦 《礼记·文王世子》曰:文王谓武王曰:"汝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帝,天也。)文王曰:"汝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君王其终抚嘱拢"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为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

    9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八 ◎人事部三十九

    ○吉梦下 《东观汉记》曰:诸将皆劝光武即位。乃召冯异。上曰:"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拜贺曰:"此天命发於精神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 又曰:永平三年春,有司奏请立长秋宫,以率八妾。..

    9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七 ◎人事部三十八

    ○叙梦 《毛诗·鸡鸣》曰: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笺云:虫飞薨薨,东方旦明之时,我犹乐与君子卧而同梦,言亲爱之也。) 又《节正月》曰:召彼故老,讯之占梦。(笺云:君臣在朝侮玄老,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而已..

    1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六 ◎人事部三十七

    ○溺 《大戴礼》曰:武王践祚曰:"盥盘之铭,与其溺於水,宁溺于人。"不可救。 《礼记·檀弓上》曰:死而不吊者三:(谓轻生忘孝。)畏,(人或时以非罪攻己,不有以说之死之者,孔子畏于匡是也。)压,(行止危险之下。)..

    9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五 ◎人事部三十六

    ○沐 《说文》曰:沐,濯发也。 《毛诗·淇澳·伯兮》曰:自伯之东,首如飞碰拢岂无膏沐,淮适为容? 《大戴礼·夏小正》曰:五月蓄兰为沐浴。 《礼记·曲礼上》曰:居丧之礼,头有疮则沐。 又《檀弓下》曰:石骀仲..

    1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四 ◎人事部三十五

    ○行 《易·困卦》曰:臀无肤,其行趑趄。 《毛诗·谷风》曰: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迟迟,舒行貌。) 又《黍离》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又《载驱》曰: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又《我行其野》..

    6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三 ◎人事部三十四

    ○坐 《释名》曰:坐,挫也。骨节挫屈也。("小人群党,坐于王床。"王床者,王者床。) 《毛诗·车邻》曰: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礼记·曲礼上》曰:夫为人子者坐不中席。 又曰:离坐离立,无往参焉。 又曰:男女不..

    6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二 ◎人事部三十三

    ○吟 《释名》曰:吟,严也。其声本出于故愁,故声严肃,使听之凄叹也。 《说文》曰:吟,叹也。 《毛诗·关雎序》曰:吟咏情性,以讽其上。 《东观汉记》曰:梁鸿常闭户吟咏、书记,遂潜思著书十馀篇。 《魏志》曰..

    1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一 ◎人事部三十二

    ○笑 《说文》曰:哑,笑也。咥,大笑。听,笑貌也。忻,笑喜也。 《易·同人卦》曰:先号咷而后笑。 又《震卦》曰: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又《旅卦》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 《毛诗·邶·终风》曰:终风且..

    8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九十 ◎人事部三十一

    ○言语 《说文》曰:直言曰言,语议曰语。 《释名》曰: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述也。 《易·系辞》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又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又曰:君子出其言善,则千..

    1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九 ◎人事部三十

    ○嗜好 《礼记·檀弓上》曰: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丧,上石,阴也;吉,上左,阳也。) 又《祭义》曰:先王之孝也,心志嗜欲不忘乎..

    9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八 ◎人事部二十九

    ○声 《周书》曰:师旷见周太子晋,太子曰:"吾闻汝知人年寿,幸以告我。"师旷曰:"汝色赤白,声火声,不寿。"太子曰:"余后三年上宾於帝,汝慎无言,殃将及汝。"三年而死。 《毛诗·关雎序》曰:情发於中,故形于声..

    9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七 ◎人事部二十八

    ○黑子 《汉书》曰:高祖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又《贾谊传》曰:今淮阳之比大诸侯,仅如黑子之著面,不足以有所禁御。 范晔《后汉书》曰:黄昌字圣真,迁蜀郡太守。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宁於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

    7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六 ◎人事部二十七

    ○健 《释名》曰:健,建也。能有所建为也。 《左传·庄公》曰:宋万弑闵公于蒙泽,曹师伐之。南宫长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乘车,非兵车也。驾人曰辇。宋去陈二百六十里,言万之多力。)宋人请南宫长万於..

    8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五 ◎人事部二十六

    ○幼知下 《唐书》曰:李百药字重规,隋内史令德林子也。为童儿时多疾病,祖母赵氏故以百药为之名。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玄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琊之稻",并不知其..

    1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四 ◎人事部二十五

    ○幼知上 《说文》曰:幼,小也。 《释名》曰:儿始能行曰孺子,孺,弱也。十五曰童,故《礼》有阳童。牛羊之无角者曰童,山无草木亦曰童,言未巾冠似之。 《左传·僖下》曰: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暌,终朝而毕..

    9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三 ◎人事部二十四

    ○寿老 《说文》曰:老,考也。 《释名》曰: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七十曰耄,头发耄耄然也。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或曰黄耇,鬓发变黄色也。耇,..

    10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二 ◎人事部二十三

    ○丑丈夫 《释名》曰:丑,臭也,如臭秽也。 《说文》曰:丑,音蚩酉反,可恶也。 又曰:丈,十尺也,从手而持十也。 又曰:夫,从一大,象人形也。一象簪形。冠而既簪,人二十而冠,成人也。故成人曰丈夫。 《尚书..

    6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一 ◎人事部二十二

    ○美妇人下 《庄子》曰:西施、毛嫱,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尹文子》曰: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敢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

    9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 ◎人事部二十一

    ○美丈夫下 《唐书》曰:张知謇,蒲州河东人,徙家于歧。少与兄知立、知晦、弟知然励志读书,皆明经擢第,仪质瑰伟,眉目疏朗,晓立理文而清介自守,故公卿争进之。 又曰:崔湜,美姿仪,有才名,弟液、涤及从兄莅并..

    8 太平御览 2025-09-2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