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笈七签 / 张君房

卷之一百二十二灵验部六

2025-08-14 17:52 云笈七签

道教灵验记

衢州东华观监斋隐欺#1常住验

衢州东华观,物产殷赡,财用丰美。主持纲领,多恣隐欺。有监斋一人,其过尤重,不知祸福,不信神明,或闻罪福报应,谓之虚诞。常曰: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孙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以此故教诲所不及矣。辩於饰非,给於应对,人有文过者,率引之以为语端,如俗中之说徐六、侯白耳。既死数年,一旦,道侣三五人,纵步园林游春,肆目坐石藉草之际,观中牛十余头,饮龄於坐侧#2。一人偶曰:某监斋常能排斥罪善,不信报对,量其积过,莫在群牛中否?众方言笑,一牛直诣#3众前,驱之不去,试以某监斋呼之,跪而两泪,每呼名,必随应焉。道侣愍之,为拜章修斋,谢过迁拔。二日,夜寓梦致谢,言宿过已赦,径得往生矣。

三夕而牛毙。

楘州开元观蒙刺史复常住验

婺州开元,却倚小坡,形势高爽。元置之地,四面通街,其后居人所侵,基地渐狭,大殿之后,便逼居人私舍。亦有州司势要,占地造宅,道士明知其事,未尝敢言。主观道士,梦天上官吏三五十人,自空而下,集於殿前,即唤此道士,问观地疆界。答云:某后生晚长,自主观来,祇据见在而已。据老人所言,此观元置为御容,四面通街,以防水火。今去街极远,尽隔人家。官人点头曰:实然。又见一人,云是地司,所说亦同。有朱衣吏一人进曰:此事不烦躬亲指说,但处分刺史温璋。即时,忽见令人往传处分。言讫,升空而去。明日#4,刺史忽入观行游#5,登尊殿上顾望,问道流此观形势,布置不合隘窄如此,何得侧近便有户人居住。道流遗逡未敢祗#6对,温郎中曰:固应难说。即令悬榜,发遣居人,四面以官街为界,并还常住。所侵占地者,据侵住年月,限一月日内,陪纳租地钱,随间数征地租,约数百千,充版筑垣墙,修饰屋宇。六十余日,观复旧制。温夜梦青童降曰:汝有政理常住之功,赐节镇三任,若渎货杀人,得其一矣。亦如其言。

杭州余杭上清观道流隐欺常住验

杭州余杭上清观,田亩沃壤,常住丰实。主持道流,每减克隐欺,以私於己。虽教门钤辖,官中举明,必广费金帛,以请托於局吏。贿货既行,多覆藏其#7罪,掩蔽其恶。由是州吏县曹相知罔冒,积弊久矣。殿宇摧残,香灯寝绝,游客经过,略无投足之所。有识者为之寒心,嫉恶者#8为之扼腕,固有日矣。

会昌中,人家并产儿女五六辈,皆形骸不具,喑聋瞽躄。数岁,有白尊师自金华山至,驻留旬日,住持道流因话其事,尊师促令召之。既至,愍然曰:汝何得作此重业,犯负大道,致兹考责邪?谓观中诸道流曰:此奴婢辈,皆是此观前辈道流,隐欺常住,恣为罪业,不唯祇受此报,方欲更履诸苦,未有解免之期。即次第呼其昔日姓名,一一问之,数辈亦以晓悟先身之罪,啼号呜咽,闷绝於地。尊师令其家各备香油,为之焚香忏谢,求乞赦宥,常住亦为办斋食供养。如是三日,尊师冥心静定,经宿方起曰:太上有明科,常住法物,供养三宝,传於无穷之世,固不可辄有。隐盗侵欺之者,罪及七世,生受荼毒,死履诸苦,或为贱人畜类,以偿昔债。虽三元八节,天地肆赦,此罪不在可赦之例。吾以愍物之故,适为昌禁,上干天府,此辈已得止此一报,即生身得於善处矣。三旬之后,相次有应。此后主持者,当明为鉴戒,勿履此辙也。月余,喑瞽聋者相续而死,惟躄者足稍能履,十余年后,平复如常。白尊师言:此奴罪名稍轻,即当赦免,此奴免之日,诸辈皆释其幽牢也。果如其言。以此奴平复能行,为冥中赦宥之期尔。

李赏斫龙州牛心山古观松栢验

龙州牛心山古观,即大唐远祖陇西李龙迁,梁武陵王萧纪理益州,使迁筑城於此所居。既没,葬於山侧,乡里立祠,号李古人庙,武德中,改为观。其后武氏篡国,潜欲***,勑凿断山脉,其岗断处,水色变赤,其腥如血。天宝末,明皇幸蜀,驾入剑门,有老人苏坦,迎驾奏曰:龙州牛心山,国之祖墓,因李古人名,遂为州名。古老相传,皆有灵应,陛下今日蒙尘之祸,乃则天掘凿所致。请御衣一袭,藏於山脉断处,修筑复旧,山必有声。如此则克复两京,回銮有日矣。明皇异其言,即命内使,赍御衣国信,祭山修筑。刺史苏邈准诏,以近山四乡百姓,放明年租税,并功修填,还使如旧,山果有声如牛呴焉#9。明年,诛禄山,复宫阙。

至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诏曰:江油旧壤,境带灵山,自狩巴梁,屡昭感应。眷兹郡邑,合有增崇,可升龙州为都督府,赐号应灵郡。长庆四年,中使张士谦、王元宥,刺史蔚迟锐修之。宝历元年三月,内使阎文清,又赍诏祈醮。僖宗朝,宗子李特立,复以前事上奏,请修观及庙,置金箓道场。乃授特立龙州录事参军,与内使高品、王彦忠就山修饰。委束川节度使杨师立,选高法道士袁道常等,开黄箓道场,醮山祈福,山亦有牛呴#10之声。明年,诛黄巢,复京邑,灵应复如#11初。

中和三年,诏升江油为望县。其后东川修造将李赏,尝过山观,见贞松古栢,皆可材用,因修立廨署,苟图其功,不奉使司指挥,径往望林采伐。山临江浒,便於运载,所斫材木,摙运未半,日夜常有神人诟责之。赏历历闻所诟之声,莫知禳谢之路,既而以脏贿发露,为众所怒,今相国琅琊公,斩之於都市。

蜀州新津县平盖化被盗毁伐验

蜀州新津县平盖化,即第十六化也,神仙崔孝通得道之所,真像存焉。化有玉人,长一丈,见则天下太平。殿左有玉女泉,水深三四尺,饮之愈疾。化之上,当山之半有榑木,树径六七尺,居人常闻其下有考楚号叫之声,莫知所以。大顺元年丁未,山下居人何六者,性本凶悍,不惧罪福,因值干戈,化中无道流栖止,乃殷拆屋宇,采伐林木,为樵薪以货之,固有日矣。一旦,诣山前僧#12舍中求水浆,以救其渴乏。僧素与相识,闻其声哀切,出门视之。见其仰面反手,如被拘缚,喉口喘急,流涕於口,问其所疾,答曰:我为毁平盖化屋宇,斫伐树木,今有黄衣使者,追捉击缚,将往搏木树下地狱中考问去,渴乏既甚,乞少水相救耳。以水与之,良久径去,死於榑木之下,乡里共所知焉。又有人取水泉侧古迹雕塑二玉女,以为奇玩,传於人间,既无玉女之像,泉畔小舍,亦被人毁拆。近化居人,见擒取盗玉女人生魂入化中,其人遂风癞焉。

嘉州开元观门扉为马栈验

嘉州开元观,在层岗之上,下眺城邑,俯视江山,二水萦回,众峰环抱,颇为郡中之胜。旧有高阁临崖,崇楼切汉,制度宏巧,远近称之。久旷葺修,楼已摧坏。官收其材用之,余者为马厩焉。有古制门扉,坚朽不蠹,亦置於木栈之旁。既而夜夜有光,炯然可鉴,以其为怪,弃而不用。及迁於紫极官,玄元殿内有小赤蛇,蟠缀门极之上,累日不去,虽众人聚观,以物驱斥,宛然犹在。涉旬之外,不知所之尔。

成都景云观三将军堂柱础验

成都景云观,旧在新北市内。节度使崔公安,潜#13置新市,迁於大西门、之北。观有三将军堂,此颇灵应。既毁撒之后,唯柱础一枚,穿掘不得,置手足於其上,热愈於火,逡巡应心。侧近居人有犯触,者,立有祥应,至今犹存。

成都卜肆支机石验

成都卜肆支机石,即海客携来,自天河所得,织女令问严君平者也。君平卜肆,即今成都小西门之北、福感寺南严真观是也。有严君通仙井,《图经》谓之严仙井,及支机石存焉。太尉炖煌公,好奇尚异,多得古物,命工人镌#14取支机一片,欲为器用,以表奇异。工人镌刻之际,忽若风瞀,坠於石侧,如此者三,公知其灵物,不复敢取,至今所刻之迹在焉。复令人穿掘其下,则风雷震惊,咫尺昏曀,遂不敢犯。

成都玉局化洞门石室验

成都玉局化洞门石室,昔老君降现之时,玉座局脚从地而涌,老君升座传道,既去之后,座隐地中,陷而成穴,遂为深洞,与青城第五洞天相连。天师以为,玉局上应鬼宿,不宜开穴通气,将不利分野,乃刻石以闭之。因为石室,高六七尺,广一步,中镂玄元之像焉。节度使长史章仇兼琼,开元中遍修观宇,崇显灵迹,欲开洞门,使人究其深浅。发石室之际,睛景雷震,大风拔木,因不敢犯。

汉州金堂县三元观辙迹验

汉州金堂县大厅前,有双辙迹,与三元观殿前相连,入昌利江际而绝。无洼陷之状,与平地一般,但隐隐然土色稍异。昼视之,其边似黑;夜视之,其色似白;月中看之,亦带黑色。屈曲行势,远近相合。雨霁即先乾,雪即先消,此最为异。绵历岁年,虽锄斸践#15蹂,其迹常在。顷因离乱,主兵者斩人於其厅前,微污其边。所污之处,微不相续尔。青城山天仓峰侧地中,亦有此迹。陷地四五寸,阔一尺,虽年岁更移,其迹依旧。缙云仙都山、温州仙岩山,皆有辙迹,或辗石上,或在平地,与此辙边灵应无异矣。

玉局化九海神龙验

玉局化九海神龙,会稽山处士孙立画也。乾符庚子年九月庚辰,辰时下笔,巳时已毕。蟠拏蹴缩者七十三尺,壁广一丈八尺许,喷云鼓波,颇为奇状。燕国公刘景宣,因梦神龙降於玉局,遂画其像。颖川王陈公敬谊浚井#16於其前,远近居人,时有祷祈者,率言有应。一旦川境亢旱,有一健步者恃酒,卧於龙前井栏之上,慢骂曰:天旱如此,用汝何为?以大石击画龙之脚,其痕尚在。既还家,足疾忽甚,痛不可忍。使人焚香告谢,竟不能解,於是数日而殂。

青城#17绝顶上清宫天池验六时水验附

青城绝顶上清宫,有天池焉。距宫之下东南十步,深三尺,广亦如之。水常深尺许,滞雨不加,积早不减。每春游山致斋者,多则一二百人,少或三五十人,饮用其水,亦无涸竭。经夏霖澍,无人汲水,水亦不溢#18。或人所污秽,立致竭焉。顷因游礼,有府中健步一人,随余登山,令以椀汲水,误投足於其间,顷刻即涸数月,经雨竟亦无水。余宿於上清宫,焚香祈谢,一夕复旧矣。

昔黄帝命宁君为五岳丈人,岳神一月再朝虚中洒水,以代刻漏,阳时则飒然而下,阴时即无昼夜,凡六时洒水,故号六时水焉。其所出处,在天仓巨岩之前、宗玄观之南、三师坛侧,其下有明皇御容碑。水所落处侧石为六角池,阔三四尺,以贮之焉。上无泉源,亦无流注,应时悬降,势若暴雨。人或炷香执炉,祝而引之,自东自西,随香而洒,可移数步之内。乾符己亥年,观未兴修,水常如旧。忽有飞赴寺僧,窃据明皇真碑舍中,拟侵占灵境,创为佛院,其水遂绝。半岁余,僧为飞石所惊,蛇虺所扰,奔出山外。县令崔正规,秋醮入山,闻乡闾所说,芟剃其下,焚香以请,水乃复降,至今不绝。

葛瑰化丁东水验

葛瑰化周回岩峦,左右嵌穴,地灵境秀,迥绝诸山,故有二十四峰、八十一洞焉。观下有溪泉,深在谷底,汲之非便。此宫之西,过崖磴十五步,巨石之下,有丁东水。出於崖腹,滴入洼石窍中,积雨不加,久旱不竭。人或污之,立致枯涸。中和年,刺史安金山准诏投龙,郡县参从者三百余人。忽有污触其水者,顷刻乃竭。安公与道流颇为忧惧,夜至泉所,拜手焚香,叩祈良久,涓涓而滴,虽从骑之众,食之充足。每年三月三日,蚕市之辰,众逾万人,宿止山内,饮食之外,水常有余。

金堂县昌利化玄元观九井验

金堂县昌利化玄元观南院玄元殿前,有九井焉。平陆之上,才深一二尺,或方或圆,大者五六尺,小者三二尺,相去各数步,泉脉相通,而水色皆异,其味甘香,盖醴泉之属也。无水旱增减之变,常涵岸不溢。蜀王讨东川之年,岐陇之师赴援,乘锐深入,来届金堂江侧,江水泛涨,雷雨异常,遂不克济,师惊而遁。时以盛暑,探骑十余人,入昌利化,见井而喜,击马解衣,将赴泉以浴。忽大井中,有马绊蛇腾涌而出,首如白虎,大若车轴,嘘气喷毒,势欲噬人,骑卒见之,奔迸而去。又每岁三月三日,蚕市之辰,远近之人,祈乞嗣息,必於井中,探得石者为男,瓦砾为女,古今之所效验焉。

仙都山阴君洞验

仙都山阴君,将欲升天,谓门人刘玄远曰:此山孤峙,势若龙蟠,其首东向,必当吐云送我。言讫,有五色云从地涌出,乘云升天。出云之处,呀成洞穴,水旱祈祷,立有感通。大历九年七月十五日,邑人宇文万年、女人阿仵等一十五人,以元节之辰,奉香花於洞门礼拜,忽见洞中波涛涌溢,出一金手、一玉手,其大如扇,良久乃隐,水波亦不复见。长庆元年,江陵人傅缃#19闻洞中雷吼之声。咸通初,道士王芳芝,闻洞中声如群鸟飞,异香纷郁,遍於山顶。乡人常占於岁,鹤翔必致於年丰,鹿鸣必致於岁歉。不栖凡鸟,每有二鸟。广明辛丑岁,刺吏陈觥修置道场,有祥云天乐之应,甘露汶於丛林,宠诏褒美。中和甲辰年,赐紫大德曹用言准韶斋醮,有卿云瑞雪之祥。时既毕黄箓道场,未撒门纂。有神人见曰:灵山斋醮,必命神祇主张,某即近庙之神,差卫坛靖,斋功既毕,门纂未移,某不敢辄还本庙。道众闻其言,睹其异,遽坼#20门纂,其神见形,媿谢而去。兹山灵应,今古昭彰,传於众多,非可备述。

嘉州东观尹真人石函验

嘉州东十余里,有东观,在群山中。石壁四拥,殿有石函,长三尺,其上錾鸟兽花卉,文理纤妙,邻於鬼工,缄#21锁极固,泯然於毫缕之隙。相傅云是尹喜真人石函也。真人升天之时,以石函付门第子,约之曰:此函中有符箓,慎不可开,犯之必有大祸。郡人远近,咸所敬之。大历中,清河崔公为太守,惟刚果自恃,闻有真人石函,笑谓官属曰:辛坦平#22之诈见矣。即诣观视函,使破其锁。道士白曰:真人有遗教,启吾函者,必有大祸。幸君侯无犯仙官之约。崔怒曰:尹喜死且千年,安得独有函在!促命破锁,而坚不可动,即以巨索系函鼻,以数牛拽之,鞭驱半日,石函乃开。但有符箓数十轴,黄素为幅,丹书其文,炳然如新矣。崔观毕,谓道士曰:吾向者谓函中有奇宝,故开而阅之,今但符箓而已。於是令缄锁如旧。

崔既归郡,是夜暴卒,三日而苏。官吏将佐,且谒#23且贺。崔谓其众曰:吾甚大愚,未尝知神仙之事?无何#24开关尹真人石函,果有紫衣冥吏,直至寝门曰:我冥吏也,奉命召君,君不可拒,拒则祸益大矣。始闻甚惧,不觉随吏俱去,出郡城五十余里,至一官署,其冥官即故相吕公諲也,谓吾曰:子无何开尹真人石函乎,今奉上帝命,削君之禄寿,果如何哉!即召吏案吾名籍,吏曰崔公有官五任,有寿十五年,今奉上帝命,削五任官,削十三年寿,独有二年在矣。於是听崔还生。崔与吕公友善,泣告吕公曰:某之罪,固不可逃,上帝之责,固非三赦所及矣。过自己招,甘心受责,知复何言!然故人何以为救乎?公曰:折寿削官,不可逃矣。吾为足下致一年假职,优其禄廪,用副吾子之托耳。崔拜谢,即为吏所导,还郡廨中,见其身卧於榻,妻子环而哭之。使者命崔俯视其尸,魂神翕然相合,即苏焉。问其家,已三日矣。本郡以白廉使,崔即治装,尽室之成都,具以事告,节制崔宁署摄副使,月给俸钱二十万,果二年而卒矣。

九嶷山女仙鲁妙典石盆铁臼验

九嶷山,鲁妙典仙女得道之所。妙典居山修道,自山门渐迁,就高深岑寂之地。每居作一麓床,踪迹皆在。妙典初居山北无为观中,去何侯宅舜坛三二里,后居第一麓床,已在山上,去舜坛五里。其居所有古镜一面,阔三尺。次作第二麓床,又直北上山三十里,中有石盆,可广三尺,长四尺,自有神水,雨不加溢,旱不减耗,饮之不竭。又有铁臼,重二百五十斤。延唐县令王翱,令人强取药臼,行未及县,王翱家举二十余口,两三日中,相次俱死。药臼今在潭州麓山寺中,寺中有犯者,辄病极,有灵验。

真宗皇帝御制《天童护命妙经序》

夫妙本难穷,至真善应,可道而非常道,无为而靡不为。是以琼简瑶函,爰敷宝训,云章凤篆,咸演秘文,标示明科,形容造化。所以宣扬博利,佽助洪钧,为善教之筌蹄,道舍灵之耳目。朕获膺元命,茂育群黎,冀广真诠,潜资庶品。以《天童护命经》者,太清密语,金阙真符,素有前征,播於别箓。其或洗心诚诵,结念奉持,固可却疠蠲邪,臻和致寿。类羲图之立象,幽赞神明;同夏鼎之除祆,不逢魑魅。愈凶灾於六极,集戬谷於百祥。因模写以颁行,乃标题而叙列,所期寰海,共乐生成云耳。

《太上天童经》灵验录

益州西门内石笋街百姓李万寿者,年五十余。景福元年,壬子岁三月中值乱,城门尽闭,家道罄竭,亲属二十余口,悉皆沦没,万寿一身穷悴。其月城开之后,遂往汉州,投托亲知。行至新都县,觉日色犹早,乃更前去,殆至昏黑,无处止息。遥见西山之下,隔桥似有人居茅斋,四向园林森耸。万寿至门,扣扉良久,一女子出,年才及笄,忽见万寿,甚惊,问曰:君是何人?因何至此?万寿曰:欲往汉州,至此抵夜,愿寄一宿,希不艰阻。女子曰:君宜速去,此不可住。万寿再三恳告,乃曰:缘妾夫婿非人也。万寿坚问其故,乃曰:妾夫即行病鬼王也,啖食生人,莫知其数。妾即新都县蓝淀行内王万回家女也,偶然被摄至此,无由归得。万寿曰:某至此#25 ,山路险恶,去亦死,住亦死,愿得一处藏匿,必可免难,当为娘子通报本家,令知在此。女子良久欣然#26,遂引万寿入大瓮中,以物蒙之。万寿既喜又惧,不敢喘息,但志心密诵《太上天童护命经》。

四更以来,忽闻大风拔树,走石飞砂,俄见鞍马铿訇,旗队震耀,入於堂内,须臾而风止。俄又闻鼾睡之声,雷吼达於屋外。夜未晓,女子潜至瓮间,语万寿曰:我王与群鬼睡矣。然王问妾云:适来忽见宅四面,金刚力士遍满,空中紫云之内,白鹤仙童罗列前后。吾遂急归,复遇一老翁,四目,部领兵使三十余万,逐吾至大铁围山,吾奔迸窜避,直候兵散,崎岖至此。今大困乏,岂是有术人至此否?妾但答云,此无人也。君必有秘术邪?为妾言之。万寿曰:某无所能,适但至心密诵《天童护命经》耳。女子曰:君试诵之,我愿闻也。万寿遂密密历诵经一遍。女子稽首跪听,移时赞叹,乃曰:岂非此经灵验否?言讫,复入室内,忽寂然无物,但有空房四向,寻觅绝无影响,但闻香风飒飒,觉在土穴中。仰见天色皎然,遂奔至瓮所,惊告万寿,同寻香气而出。天色渐晓,方知身在大古墓中,相顾悚惧。万寿遂引女子,至新都县寻其本家。父母聚族悲喜,问其事由,远近人民,传说惊叹。以钱十万、庄一所#27赠万寿。即於严真观入道,其女子之父王万回,即於万寿处,

传受《天童经》於玉皇观中入道。

云笈七签卷之一百二十二

#1 隐欺:原脱『欺』字,丛刊本、辑要本同,据四库本补。

#2 侧:原作『倒』,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

#3 直诣:原作『直诸』,辑要本作『忽诣』,据丛刊本、四库本改。

#4 日:原作『曰』,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

#5 游:原作『脚』,丛刊本、辑要本同,据四库本改。

#6 祇:恭敬。原作『只』,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

#7 其:原作『具』,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

#8 嫉恶者:丛刊本、四库本同,辑要本作『好事者』。『者』字原衍『有』字,丛刊本、辑要本同,据四库本删。

#9 昫焉:二字原脱,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补。

#10昫:原作『晌』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

#11 如:原作『脱』,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补。

#12 僧:原作『增』,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

#13 潜:原脱,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补。

#14 镌:原作『所』,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

#15 践:原作『蹂』,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

#16 井:原作『并』,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

#17 青城:辑要本同,丛刊本、四库本作『清城』。

#18 溢:原作『亦』,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

#19 传缃:原作『传缃』丛刊本同,辑要本作『传相』,据四库本改。

#20 坼:丛刊本、辑要本同,四库本作『拆』。

#21 缄:丛刊本同,四库本、辑要本作『锁』。

#22 坦平:丛刊本同,四库本、辑要本作『垣平』。

#23 且谒:丛刊本作『臣谒』,四库本作『咸谒』,辑要本作『群谒』。

#24 无何:丛刊本同,四库本作『奈何』,辑要本作『缘何』。

#25 至此:丛刊本、辑要本同,四库本作『遥见』。

#26 欣然:丛刊本、辑要同,四库本作『欣诺』。

#27 所:丛刊本、辑要本同,四库本作『区』。

道教类书。北宋张君房编集。道教称书箱为“云笈”,分道书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等七部,故名。喻取七部精英之意。本书包括三洞经教,日月星辰,洞天府地,杂修斋戒,秘要诀法,存思魂神,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神仙符图,庚申尸解,道教灵验,颂赞歌赋等,皆分门别类汇集,不仅集北宋以前《道藏》主要内容的大成,而且还保存了不少已失传的道教经籍的篇章,是研究道教方术的重要资料。《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毕,纲条科格,无不兼赅,《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全书共一百二十卷。收入《道藏》第六七七至七○二册。并见于《道藏辑要》参集、井集。编入《道藏要籍选刊》第一册。

猜你喜欢

  • 卷七百二十二 ◎方术部三

    ○医二 《史记》曰:冯信,临淄人,为齐太仓长,好医。淄川王令就淳于意学方,意教以审法逆顺,论药法,定五味及和剂汤法。信授之,擅名汉世。 又曰:高期仕济北王为太医,王遣就仓公淳于意学经脉高下及奇络结,当论..

    3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 ◎方术部一

    ○养生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传》曰: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听国政。)昼以访问,(问可否。)夕以修念,(念所施。)夜以安薯。於是节宣其气,(宣,散也。)勿使有所地壅闭湫(子小切。)底(音止)以露其体,(湫..

    3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一十八 ◎服用部二十

    ○笄 《释名》曰:笄,系也,所以拘冠,使不坠也。 《三礼图》曰:笄,簪也。士以骨,大夫以象。《诗》曰: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副,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珈,笄饰之最盛者。) 《白虎通》曰:男子幼娶必冠,女..

    1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六百七十八 ◎道部二十

    ○传授上 《五岳真形图经》曰:若道士得秘圣之经,皆当杜秘於一人之口者,即真灵之文将坠於独见,何缘得存於永代乎?传授但当必得其人,岂可秘而不出,是斯文永翳也? 《太极经》曰:太上玉经隐注宝诀,众经之祖也。..

    1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六百二十二 ◎治道部三

    ○政治一 《释名》曰:政者,正也,下所以取正也。 《周礼·天官》太宰之职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读为悬。)治象之治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太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于天下,至正..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二十 ◎治道部一

    ○君 《尔雅》曰: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易·师卦》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尚书·泰誓》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 ◎文部二十二

    ○简 《说文》曰:简,牒也。 《释名》曰:简,书编也,言间也。 《尔雅》曰:简谓之毕。(郭璞曰:今简札也。) 《毛诗·鹿鸣》曰:,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张璠《汉记》曰:吴祐父恢为南海太守,欲以杀青写书。祐年..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 ◎文部二十

    ○史传下 《唐书》曰:于休烈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已,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又曰:贞元十二年,贾耽、..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五百八十四 ◎乐部二十二

    ○觱篥 《乐部》曰:觱篥者,笳管也。卷芦为头,截竹为管,出於胡地。制法角音,九孔漏声,五音咸备。唐以编入卤部,名为笳管,用之雅乐,以为雅管。六窍之制,则为凤管,旋宫转器,以应律管者也。 《通典》曰:筚篥..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五百四十三 ◎礼仪部二十二

    ○揖 《周礼·夏官》曰:司士摈:(诏王出揖公卿大夫以下朝者。)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特揖,一一揖之,旅,众也。大夫爵同者,众揖之。公及孤卿大夫始入门右,皆北面东上,王揖..

    1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四十一 ◎礼仪部二十

    ○婚姻下 《论语》曰: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冶长,弟子,鲁人也。南容,南宫縚也。) 《尔雅》曰:女子子之夫为婿。..

    6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二十二 ◎礼仪部一

    ○叙礼上 《尚书·舜典》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三礼,天神、地祗、人鬼之礼也。) 《毛诗·国风》曰:《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无礼仪..

    5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二十 ◎宗亲部十

    ○夫妻 《释名》曰:夫妻,匹敌之义也。 又曰:士庶人曰妻,妻,齐也;夫贱不足以尊称,故齐等言也。 《易·家人卦》曰: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又《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5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四百八十一 ◎人事部一百二十二

    ○仇雠上 《周礼·地官·调人》曰: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马融曰:难,谓相与为仇也。)凡和难:父之雠,避诸海外;兄弟之雠,避诸千里之外;从父兄弟之雠,不同国;君之雠视父,师长之雠视兄弟;交友之雠视..

    4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七十九 ◎人事部一百二十

    ○报恩 《毛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又曰:无言不酬,无德不报。 《左传》曰:灵公将杀赵盾,伏甲而亭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

    4 太平御览 2025-09-26
  • 卷四百二十二 ◎人事部六十三

    ○义下 《战国策》曰: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债於薛者?"冯〈马雚〉曰:"能。"於是载券契而行,辞曰:"收债毕,何市而反?"孟尝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乃为之。"至薛,召诸民当偿债者,悉来合..

    5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四百二十 ◎人事部六十一

    ○义上 《释名》曰: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 《说文》曰:义者,己之威仪也。 《易·下系》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礼记·经解》曰: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 《尚书》曰:以义制事。 《左传·隐公..

    6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八十一 ◎人事部二十二

    ○美妇人下 《庄子》曰:西施、毛嫱,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尹文子》曰: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敢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

    11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七十九 ◎人事部二十

    美丈夫上 《尚书·洪范》曰:二,五事:一曰貌。(容仪。) 《毛诗》曰:云谁之思?西方美人。(笺云,思问室之贤者。)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笺云,彼美人,谓硕人也。) 又曰:叔于田,巷无居人。(叔,大叔段也。)岂..

    6 太平御览 2025-09-25
  • 卷三百二十二 ◎兵部五十三

    ○胜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势见也。(吾以此道观之,是兵无成势,无常形,临时变化,不可预传,故曰:料敌在心,察机..

    4 太平御览 2025-09-2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