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子河上公章句 / 河上公

河上公章句卷一

2025-08-15 12:33 老子河上公章句

体道第一

道可道,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常道。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名可名,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非常名。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无名,天地之始。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有名,万物之母。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有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要也。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要谓一也。一出布名道,赞叙明是非。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异名者,所名各异也。名无欲者长存,名有欲者亡身也。同谓之玄,玄,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也。玄之又玄,天中复有天也。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污辱,则生贪淫也。众妙之门。能之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户也。

养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自扬己美,使彰显也。斯恶已;有危亡也。皆知善之为善,有功名也。斯不善已。人所争也。故有无相生,见有而为无也。难易相成,见难而为易也。长短相较,见短而为长也。高下相倾,见高而为下也。音声相和,上唱下必和也。前后相随。上行下必随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以道治也。行不言之教,以身师导之也。万物作焉各自动也。而不辞,不辞谢而逆止。生而不有,元气生万物而不有为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功成而弗居。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夫唯弗居,夫惟功成不居其位。是以不去。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疾。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

安民第三

不尚贤,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以官。使民不争。不争功名,返自然也。不贵难得之货,言人君不御好珍宝,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也。使民不为盗。上化清静,下无贪人。不见可欲,放郑声,远美人。使心不乱。不邪淫,不惑乱也。是以圣人之治,说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虚其心,除嗜欲,去乱烦。实其腹,怀道抱一守,五神也。弱其志,和柔谦让,不处权也。强其骨。爱精重施,髓满骨坚。常使民无知无欲。返朴守淳。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思虑深,不轻言。为无为,不造作,动因循。则无不治。德化厚,百姓安。

无源第四

道冲而用之冲,中也。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或不盈,或,常也。道常谦虚不盈满。渊乎似万物之宗。道渊深不可知,似为万物知宗祖。挫其锐,锐,进也。人欲锐精进取功名,当挫止之,法道不自见也。解其纷,纷,结恨也。当念道无为以解释。和其光,言虽有独见之明,当知闇昧,不当以擢乱人也。同其尘。当与众庶同垢尘,不当自别殊。湛兮似若存。言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吾不知谁之子,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象帝之先。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之生也。至今在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劳烦欲使人修身法道。

虚用第五

天地不仁,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以万物为刍狗。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贵望其报也。圣人不仁,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以百姓为刍狗。圣人视百姓如刍草狗畜,不贵望其礼意。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人能除情欲,节滋味,清五脏,则神明居之也。其犹橐钥乎。橐钥中空虚,人能有声气。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言空虚无有屈竭时,动摇之,益出声气也。多言数穷,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不如守中。不如守德于中,育养精神,爱气希言。

成象第六

谷神不死,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是谓玄牝。言不死之有,在于玄牝。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轻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于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于人口,与地通,故口为牝也。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根,元也。言鼻口之门,是乃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也。绵绵若存,鼻口呼噏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用之不勤。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懃劳也。

韬光第七

天长地久,说天地长生久寿,以喻教人也。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天地所以独长且久者,以其安静,施不求报,不如人居处,汲汲求自饶之利,夺人以自与也。故能长生。以其不求生,故能长生不终也。是以圣人后其身,先人而后己也。而身先,天下敬之,先以为长。外其身,薄己而厚人也。而身存。百姓爱之如父母,神明佑之若赤子,故身常存。非以其无私邪。圣人为人所爱,神明所佑,非以其公正无私所致乎。故能成其私。人以为私者,欲以厚己也。圣人无私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易性第八

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源泉也。处众人之所恶,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也。故几于道。水性几于道同。居善地,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于牝动而下人也。心善渊,水深空虚,渊深清明。与善仁,万物得水以生。与,虚不与盈也。言善信,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也。正善治,无有不洗,清且平也。事善能,能方能圆,曲直随形。动善时。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夫唯不争,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从人也。故无尤。水性如是,故天下无有怨尤水者也。

运夷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盈,满也。已,止也。持满必倾,不如止也。揣而梲之,不可长保。揣,治也。先揣之,后必弃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嗜欲伤神,财多累身。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夫富当赈贫,贵当怜贱,而反骄恣,必被祸患也。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言人所为,功成事立,名迹称遂,不退身避位,则遇于害,此乃天之常道也。譬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乐极则哀。

能为第十

载营魄,营魄,魂魄也。人载魂魄之上得以生,当爱养之。喜怒亡魂,卒惊伤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肴,腐人肝肺。故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也。抱一,能无离乎,言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长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气也。故曰:一布名于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正平,入为心,出为行,布施为德,摠名为一。一之为言,志一无二也。专气致柔,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能应之而柔顺。能婴儿。能如婴儿内无思虑,外无政事,则精神不去也。涤除玄览,当洗其心,使洁净也。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也。能无疵。不淫邪也,净能无疵病乎。爱民治国,治身者,爱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能无为。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治国者,布施惠德,无令下知也。天门开阖,天门谓北极紫微宫。开阖谓终始五际也。治身:天门,谓鼻孔开,谓喘息阖,谓呼吸也。能为雌。治身当如雌牝,安静柔弱,治国应变,合而不唱也。明白四达,言达明白,如日月四通,满于天下八极之外。故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彰布之于十方,焕焕煌煌也。能无知。无有能知道满于天下者。生之、畜之。道生万物而畜养之。生而不有,道生万物,无所取有。为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长而不宰,道长养万物,不宰割以为器用。是谓玄德。言道行德,玄冥不可得见,欲使人如道也。

无用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古者车三十辐,法月数也。共一毂者,毂中有孔,故众辐共凑之。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治国者寡能,摠众弱共使强也。当其无,有车之用。无,谓空虚。毂中空虚,轮得转行,轝中空虚,人得载其上也。埏埴以为器,埏,和也。埴,土也。和土以为饮食之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器中空虚,故得有所盛受。凿户牖以为室,谓作屋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言户牖空虚,人得以出入观视;室中空虚,人得以居处,是其用。故有之以为利,利,物也,利于形用。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坏,腹中有神,畏其形亡也。无之以为用。言虚空者乃可用盛受万物,故曰虚无能制有形。道者空也。

检欲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也。五音令人耳聋;好听五音,则和气去心,不能听无声之声。五味令人口爽;爽,亡也。人嗜于五味于口,则口亡,言失于道也。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妨,伤也。难得之货,谓金银珠玉,心贪意欲,不知餍足,则行伤身辱也。是以圣人为腹,守五性,去六情,节志气,养神明。不为目,目不妄视,妄视泄精于外。故去彼取此。去彼目之妄视,取此腹之养性。

厌耻第十三

宠辱若惊,身宠亦惊,身辱亦惊。贵大患若身。贵,畏也。若,至也。谓大患至身,故皆惊。何谓宠辱。问何谓宠,何谓辱。宠者尊荣,辱者耻辱。及身还自问者,以晓人也。辱为下,(一作「宠为上,辱为下」),辱为下贱。得之若惊,得宠荣惊者,处高位如临深危也。贵不敢骄,富不敢奢。失之若惊,失者,失宠处辱也。惊者,恐祸重来也。是谓宠辱若惊。解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复还自问:何故畏大患至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有身忧者,勤劳念其饥寒,触情从欲,则遇祸患也。及吾无身,吾何有患。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天下,言人君贵其身而贱人,欲为天下主者,则可寄立,不可以久也。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言人君能爱其身,非为己也,乃欲为万民之父母。以此得为天下主者,乃可以托其身于万民之上,长无咎也。

赞玄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无色曰夷。言一无采色,不可得视而见之。听之不见名曰希,无声曰希。言一无音声,不可得听而闻之。搏之不得名曰微。无形曰微。言一无形体,不可抟持而得之。此三者不可致诘,三者,谓夷、希、微也。不可致诘者,夫无色、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受之以静,求之以神,不可问诘而得之也。故混而为一。混,合也。故合于三名之为一。其上不皦,言一在天上,不皦。皦,光明。其下不昧。言一在天下,不昧。昧,有所闇冥。绳绳不可名,绳绳者,动行无穷级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黄白黑别,非一声也,不可以宫商角征羽听,非一形也,不可以长短大小度之也。复归于无物。物,质也。复当归之于无质。是谓无状之状,言一无形状,而能为万物作形状也。无物之象,一无物质,而为万物设形象也。是谓惚恍。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迎之不见其首,一无端末,不可预待也。除情去欲,一自归之也。随之不见其后,言一无影迹,不可得而看。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圣人执守古道,生一以御物,知今当有一也。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谓知道纲纪也。

显德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谓得道之君也。微妙玄通,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也。深不可识。道德深远,不可识知,内视若盲,反听若聋,莫知所长。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谓下句也。与兮若冬涉川;举事辄加重慎与。与兮若冬涉川,心难之也。犹兮若畏四邻;其进退犹犹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邻知之也。俨兮其若容;如客畏主人,俨然无所造作也。涣兮若冰之将释,涣者,解散。释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虚。敦兮其若朴,敦者,质厚。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也。旷兮其若谷;旷者,宽大。谷者,空虚。不有德功名,无所不包也。浑兮其若浊。浑者,守本真,浊者,不照然。与众合同,不自专也。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谁也。谁能知水之浊止而静之,徐徐自清也。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谁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长生也。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夫为不盈满之人,能守蔽不为新成。蔽者,匿光荣也。新成者,贵功名。

归根第十六

致虚极,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静,至于虚极。守静笃,守清静,行笃厚。万物并作,作,生也。万物并生也。吾以观复。言吾以观见万物无不皆归其本也。人当念重其本也。夫物芸芸,芸芸者,华叶盛也。各复归其根,言万物无不枯落,各复反其根而更生也。归根曰静,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谦卑处下,故不复死也。是谓复命。言安静者是为复还性命,使不死也。复命曰常。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知常曰明;能知道之所常行,则为明。不知常,妄作凶。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诈,则失神明,故凶也。知常容,能知道之所常行,去情忘欲,无所不包容也。容乃公,无所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公乃王,公正无私,可以为天下王。治身正则形一,神明千万,共凑其躬也。王乃天,能王,德合神明,乃与天通。天乃道,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道乃久。与道合同,乃能长久。没身不殆。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者纯备,道德弘远,无殃无咎,乃与天地俱没,不危殆也。

旧题汉河上公撰。此书《汉书·艺文志》失载,其成于何时,学者看法不一,大致有“西汉”说与“东汉”说两种。不过,今通行本《老子》之分章体例即是沿袭《河上公章句》而来。当时《老子》各本体例不一,如刘向所定上篇三十四、下篇四十七,共八十一章;严遵分上经四十、下经三十二,共七十二章;马王堆帛书《老子》不分章次。此书则为上经三十七、下经四十四。此书分《老子》为八十一章,每章各有“章题”,如《体道》、《养身》、《安民》、《虚用》等,并对经文逐句逐段进行说解。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为要归,认为“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三章注),糅治国与养身为一体。作为现存最早的《老子》注本,其注文句简明,流传极广,在民间影响极大。在文字校勘上亦有相当价值,唐傅奕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四句,古本无有,独得于(河上)公耳。”有宋麻沙本、《道藏》本、《六子全书》本、《四库全书》本、《增订汉魏丛书》本、《四部丛刊》本。

猜你喜欢

  • 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

    ○公封 韦昭《辨释名》曰:公,直也;取其正直无私。 《易·师卦》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周书》:能移於众,与百姓同之谓公。 《周礼·地官》曰:大司徒职曰:诸公之地,封土方五百里,其食半。 又《春官》曰..

    6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

    ○叙封建 《周礼·夏官·职方氏》曰: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

    8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七 ◎居处部二十五

    ○园圃 《说文》曰:园树果,圃树菜也。 《易》曰:贲于丘园,束帛戋戋。 《毛诗》曰;园有桃,其实之肴。 又曰:折柳樊圃。 《周礼》曰: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供其..

    7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六 ◎居处部二十四

    ○苑囿 《风俗通》曰:苑,蕴也;言薪蒸所蕴积也。 又曰:囿者,畜鱼鳖之处也。囿,犹有也。 《说文》曰:苑有园曰囿,一曰养禽兽曰囿。 《毛诗·文王·灵台》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左传·僖上》曰:齐侯与蔡..

    5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五 ◎居处部二十三

    ○逆旅 《左氏传·僖公上》曰:荀息假道於虞,曰:"今虢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史记》曰:师尚父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之,时难得而易失,客寝处安,殆非就封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

    1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四 ◎居处部二十二

    ○馆驿 《说文》云:馆,客舍也。从食,官声。 《周礼》曰:五十里有市,市有馆,馆有积,以待朝聘之客。 《广雅·释宫》云:馆,舍也。《桂苑》云:客舍也,待宾之舍曰馆。《开元文字》云:凡事之宾客馆焉,舍也,..

    6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三 ◎居处部二十一

    ○城下 《丹阳记》曰:石头城,吴时悉土坞,义熙始加砖、累石头,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形险固,有奇势。故诸葛亮曰:"锺山龙盘,石城虎踞。"良有之矣。 又曰:赵城,去宫八里,案《越绝书》,则东瓯越王所立也。..

    6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二 ◎居处部二十

    ○城上 《说文》曰:城,以盛民也。墉,城垣也。 《释名》曰:城,盛也;盛受国都也。 又曰:城上垣谓之睥睨,言於孔中睥睨非常也。亦曰陴,言裨助城之高也。亦曰女墙,言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之於丈夫也。所谓堞,..

    1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一 ◎居处部十九

    ○府库藏 《释名》曰:库,舍也;物在舍也,齐鲁谓库为舍也。 《说文》曰:库,兵车所藏也。帑,金帛所藏也。府,文书所藏也。 《礼记》曰:季秋之月,命百工审五库之量。 蔡邕《月令章句》曰:五库者:一曰车库,二..

    7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 ◎居处部十八

    ○仓 《说文》曰:仓,穀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 《周礼》注曰:藏米曰廪。 《释名》曰:仓,藏谷物也。 《诗》云: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以峙其粻。 又曰: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又曰:我..

    8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九 ◎居处部十七

    ○井 《释名》:井,清也;泉之清洁者也。 《风俗通》云:井者,法也,节也;言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竭也。久不滞渫,涤为井泥。(《易》云,井泥不食。)不停污曰井渫。(《易》云:井渫不食。)涤井曰浚井。水清..

    6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八 ◎居处部十六

    ○窗 《说文》曰:窗,穿壁以木为交窗,所以见日也。向北出牖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又曰:棂,楯间子也。栊,房室之疏也。 《释名》曰:窗,聪也;於内视外,为之聪明。 《大戴礼》曰:随武子《牖之铭》曰:"随..

    8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七 ◎居处部十五

    ○墙壁 《说文》曰:垣蔽曰墙。又曰:壁,垣也。 《尔雅》曰:墙谓之墉。 《广雅》曰:墉,垣墙也。 《释名》曰:墉,容也;所以蔽隐于形容也。壁,辟也;所以辟断风寒也。墙,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垣,援也;人所阻..

    7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六 ◎居处部十四

    ○厨 《说文》曰:厨,庖屋也。 《易》曰:庖有鱼义,不及宾也。 《毛诗》:大庖不盈。 《礼记·玉藻》曰: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又田猎之礼,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汉书·贾谊》曰..

    5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五 ◎居处部十三

    ○厅事 《郡国志》曰:广州,吴孙皓时以滕修为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穀来,迎而去。今州厅事梁上画五仙人骑五色羊为瑞。 裴渊《广州记》曰: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穀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为楚相..

    6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四 ◎居处部十二

    ○户 《释名》曰:户,护也;所以谨护闭塞也。 《说文》曰:半门曰户。 《易·丰卦》:窥其户,阒其无人。 《毛诗·鸿雁·斯干》曰: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大戴礼》曰:隋武子《户之铭》曰:"夫难得而易失。"又《..

    6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三 ◎居处部十一

    ○门下 《家语》曰:孔子谓子路曰:"见长者不能黜其色,见幼者不能尽其辞,虽有疾风雨,吾不入其门矣。" 《白虎通》曰:门四出何?所以通四方。故《礼·三朝记》曰:"天子之宫四通。" 《太公金匮门之书》曰:敬遇宾..

    1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二 ◎居处部十

    ○门上 《说文》曰:门,扪也;在外为人所扪摸也。从二户,象形也。阊阖,天门也。阖,门扉也。闬,门也。〈门乡〉,门向也。闤阓,市门也。阍,门竖也。阍,昏也;门常昏闭,故曰阍即守门隶人也。阎,里中之门也。 ..

    14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一 ◎居处部九

    ○第 《汉书》曰:高祖诏列侯食邑者,皆赐大第室。二千石,受小第室。注云: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又曰: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名曰第。 《史记》驺奭者,齐诸邹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於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

    15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 ◎居处部八

    ○宅 《释名》曰: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 《说文》曰:宅,人所托也。 《周礼》曰:凡任地,国宅无征。郑注云:国宅城中,无征税也。 《礼记》曰:献田宅者操书契。 《左传》曰: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

    14 太平御览 2025-09-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