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吴谦

九针原始歌

2025-08-16 11:25 读医

九针因何而有名,原于大地大数生,始于一而终于九,天地人时音律星,风野九九八十一,针应其数起黄钟,皮肉筋脉声阴阳,齿气九窍关节通。

〖注〗《灵枢·九针篇》帝曰∶九针焉生,何因有名。岐伯曰∶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终于九。一法天,二法地,三法人,四法时,五法音,六法律,七法星,八法风,九法野。

九针者,圣人起天地之数,始于一而终于九,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之数,针之数应之,而人之身形亦应之。皮应天,肉应地,血脉应人,筋应时,声应音,阴阳应律,齿面目应星,气应风,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九野,此天人相通之道也。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各有所主也。

九针式图并九针主治法歌

一曰∶ 针式图

针式图(图缺)

〖注〗经之一曰∶ 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 者,锐也;

卒者,尾也。谓此针长一寸六分,上去末寸半,下只留一分之锋,欲浅刺不令深入也。

针主治法歌

针即今箭头针,主刺皮肤邪肉侵,毋令深入泻阳气,邪正相安荣卫均。

〖注〗 针即今箭头针也,主刺邪热病在头身皮肤之证。毋令深入,深则有伤阳气。故必分许浅浅刺之,使邪去而正不伤,荣卫得和,则病除矣。

二曰∶员针式图

员针式图(图缺)

〖注〗经之二曰∶员针者,取法于絮针,筒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筒身卵锋者,谓身直如竹筒,未锋员如卵锐也。

员针主治法歌

员针取法于絮针,主治邪气侵肉分,筒身卵锋不伤正,利导分肉邪自平。

〖注〗员针即絮针也,主治邪气在分肉之间。盖筒身卵锋,利导分肉,能使邪气行而不伤于肌肉之正气也。

三曰∶ 针式图

针式图(图缺)

〖注〗经之三曰∶ 针者,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黍粟之锐者,员而微尖,利于用补者也。

针主治法歌

针之锐如黍粟,恐其深入伤肌肉,按脉勿陷以致气,刺之邪气使独出。

〖注〗 针之锋,如黍粟之锐,主治邪在脉中。不欲深入,只按脉以候气至,刺脉中之邪气,使独出也。若深按陷至肌肉,邪气虽出,而肌肉之正气必伤矣。

四曰∶锋针式图

锋针式图(图缺)

〖注〗经之四曰∶锋针者,取法于絮针,刃三隅,长一寸六分,其上去八分,下留八分。刃三隅者,盖直壮而锐,可以泻热出血也。

锋针主治法歌

锋针即今三棱名,主刺瘤邪时气壅,发于经络痼不解,泻热出血荣卫通。

〖注〗锋针即今三棱针,主刺时气温热瘤邪也。凡发于经络中壅痼不解之病,用三棱针之锋利,以泻热出血,使经络开通,荣卫调和,而壅痼之疾愈矣。

五曰∶铍针式图

铍针式图(图缺)

〖注〗经之五曰∶铍针者,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其必广二分半长四寸末如剑锋者,取其能开通也。

铍针主治法歌

铍针之锋末如剑,主刺寒热两相搏,合而为痈脓已成,大脓一泻实时和。

〖注〗铍针之锋末如剑者,主刺寒热相搏,或邪气郁于荣卫,凝滞不通,发为痈疽。其脓已成,用此开之,以取大脓。大脓泻则阴阳和,而痈热愈矣。

六曰∶员利针式图

员利针式图(图缺)

〖注〗经之六曰∶员利针者,取法于 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长一寸六分。其取法于者,以毛之强者曰 ,用其细健可稍深也。

员利针主治法歌

员利针形尖如 ,主治虚邪客于经,暴痹走注历节病,刺之经络实时通。

〖注〗员利针,尖其形如 ,员而且锐。主治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与走注历节疼痛等病。以此刺之,则经络流通,而虚邪自去矣。

七曰∶毫针式图

毫针式图(图缺)

〖注〗经之七曰∶毫针者,尖如蚊虻喙。取法于毫毛,长二寸六分。其必尖如蚊虻喙者,取其微细徐缓也。

毫针主治法歌

毫针主治虚痹缠,养正除邪在徐缓,寒热痛痹浮浅疾,静入徐出邪正安。

〖注〗毫针者,因取法于毫毛,故名之也。主刺邪客经络,而为痛痹邪气轻浅者也。凡正气不足之人,用此针刺之,静以徐往,渐散其邪,微以久留,缓养正气,则寒邪痛痹浮浅之在络者,皆可平也。

八曰∶长针式图

长针式图(图缺)

〖注〗经之八曰∶长针者,取法于綦针,长七寸,为其可以取深邪远痹也。

长针主治法歌

长针主治虚邪伤,内舍骨解节腠殃,欲取深邪除远痹,刺法得宜始可康。

〖注〗长针即今环跳针也。主虚邪深入,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之间。凡欲取深远疼痛之邪,必得身长末锋之针,如法以刺之,方能使深邪出,远痹解,而得安康也。

九曰∶大针式图

大针式图(图缺)

〖注〗经之九日∶大针者,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员,长四寸,尖形如梃,粗而且巨,可以泻通机关也。

大针主治法歌

大针主刺周身病,淫邪溢于肌体中,为风为水关节痹,关节一利大气通。

〖注〗大针者,即古人之燔针也。凡周身淫邪,或风或水,溢于肌体,留而不能过于关节,壅滞为病者,以此刺之,使关节利,大气通,则淫邪壅于经络,风虚肿毒伤于肌体者,皆可去也。

【按】此九针,皆本于《灵枢经》中大小、长短之法,无有异也。但细玩经中九针之用,凡所取者,皆言有余之实邪,则针之不宜于治虚也,从可知矣。

行针次第手法歌

行针手法口诀多,撮要编为十二歌,取穴持温进指摄,退搓捻留摇拔合。

〖注〗十二字分次第手法歌诀,始自三衢杨继洲。后之诸家,口诀虽多,皆不免于繁杂。今撮其要,仍编为十二歌诀,庶简明切当,便于后学。

一、取穴歌

取穴先将爪切深,须教毋外慕其心,令彼荣卫无伤碍,医者方堪入妙针。

〖注〗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所针之穴,令气血开,教病者心专于内,不要外驰,然后下针,使针不伤荣卫,方堪入妙也。

二、持针歌

持针之士要心雄,手如握虎莫放松,欲识机关三部奥,须将此理再推穷。

〖注〗凡下针之士,须心小力雄,以右手持针于穴上,势若握虎,不敢放松,着力旋插,直至应止之处,吸气三口,然后提针,徐徐而用。凡机关三才奥理,欲识于心而行于针者,须将此再三推穷可也。

三、温针歌

温针之理最为良,口内温和审穴方,毋令冷热相争搏,荣卫宣通始安祥。

〖注〗凡下针,必先将所用之针,入于口中,使之温热,审定穴所,方可与刺。勿令冷热相争,庶血气调和,而得安祥也。

四、进针歌

进针理法取关机,失经失穴最不宜,阳经取陷阴经脉,三思已定针之愈。

〖注〗凡下针,要病患神气定,息数匀,医者亦如之。关机最密,切勿太忙,须细审经络穴所在何部分,不可轻施其针,失于经络穴所也。如在阳部,必取筋骨间陷下之处,则不伤于筋骨;如在阴分 之内动脉相应间,则以爪重切经络,少待片时,方可进针,而不伤于荣卫。又必三思已定,然后下针,病可愈矣。

五、指循歌

部分经络要指循,只为针头不紧沉,推则行之引则止,调和血气使来临。

〖注〗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推而行之,引而止之,往来循之,使气血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得气即泻之意也。

六、摄法歌

摄法原因气滞经,大指爪甲切莫轻,以指摄针待气至,邪气流行针自轻。

〖注〗凡摄针者,因针下邪气滞涩不行也。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气流行,则邪气不能滞涩,而针下自觉活动矣。

七、退针歌

退针手法理要知,三才诀内总玄机,一部六数三吸气,须臾疾病自然愈。

〖注〗凡退针,全在手法,三才之内,皆有要诀玄机,不可不知。如欲退针,必须缓缓而出,自地部退至人部,再渐退至天部,俱用少阴之六数泻之,每一部六数,须要少停,三部共行三六一十八数,令病患吸气三口,随吸随提,徐徐退至天部,其疾病自然除矣。

八、搓针歌

搓针泻气最为奇,气至针缠莫就移,浑如搓线攸攸转,急则缠针肉不离。

〖注〗搓针者,凡进、退、搓、捻,皆催其气至以泻邪气也。如觉针下气紧,切勿就移,须用泻法,但微微动转,如搓线之状,若抟之太紧,必至肉缠针头,邪气滞涩,而不能除矣。

九、捻针歌

捻针指法不相同,一般在手两般功,内外转移行上下,助正伏邪疾自轻。

〖注〗凡捻针时,虽一般在手,而指法不同,故功有两般也。如欲治上,则大指向外捻,外捻者令其气向上也;如欲治下,则大指向内捻,内捻者令其气至下也。内捻为之补,外捻为之泻。如经络向下者,转针头逆之则为迎也;经络向上者,移针头顺之则为随也。指法得宜,则正气自复,而邪气自退矣。

十、留针歌

留针取气候沉浮,出入徐徐必逗留,能令荣卫纵横散,巧妙玄机在指头。

〖注〗留针者,凡出针至于天部,入针至于地部,须在皮肤肌肉间徐徐容留,令荣卫宣散方可出针入针。若出针太急,则血随针出,反伤荣卫,其巧妙玄机,全在指头也。

十一、摇针歌

摇针三部皆六摇,根据次推排在指梢,孔穴大开无窒碍,邪气退除病自消。

〖注〗摇针者,如出针三部欲泻之际,每一部摇二三摇,多者不过六摇而已。以指捻针,如扶人头摇之之状,使孔穴开大,无有窒碍,庶邪气退除而病愈矣。

十二、拔针歌

拔针之时切勿忙,闭门存神要精详,不沉不紧求针尾,此诀须当韫锦囊。

〖注〗凡针毕拔针,最要精详,不可轻率忙乱也。如欲出针,须待针下气缓,不沉不紧,觉轻动滑快,方以右指捻住针尾,以左手大指按其针穴,及穴外之皮,令针穴门户不开,神气内存,然后拔针,庶不致于出血。此针家要诀,须当韫于锦囊也。

行针分寸法歌

行针分寸中指传,屈指中节两纹尖,男左女右童稚一,长短肥瘦审经权。

〖注〗行针取分寸法,以同身寸法为准,男左手,女右手,以中指第二节,屈指两纹尖,相去为一寸,童稚亦如之。虽人身有长短,体有肥瘦,入针之分数不一,而身形之长者,其指节亦长,身形短者,其指节亦短,但随其长短,以取分寸,则自准矣。肥人肌肉肥浓,血气充满,宜刺三分半;瘦人肌肉瘦薄,血气未盛,宜刺二分。然虽如此,犹当有经有权,不可执一而论。如遇不肥不瘦之人,只在二三分之间,酌量取之可也。

中指定同身寸图(图缺)

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屈指两纹尖相去为一寸。取稻秆心量,或薄篾量,皆易折而不伸缩

为准,用绳则伸缩不便,故多不准。

刺灸心法要诀,针灸著作。八卷(即《医宗金鉴》卷七十九-八十六)。清太医院编。刊于1742年。本书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分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和论述。其中卷七十九为九针、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及经脉流注;卷八十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卷八十一-八十四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穴部位;卷八十五为头、胸腹背及手足各部的要穴主治病证;卷八十六为各种灸法及针灸禁忌等。歌诀之后加注,并附插图134幅,便于习诵。现有多种刊本。

猜你喜欢

  • 冲脉

    冲脉者.与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人逆气而里急.难经则曰.并足阳明之经.以穴考之.足阳明侠脐左右各二寸而上行.足少阴侠脐左右各五分而上行.针经所载.冲、任..

    1 读医 2025-10-01
  • 阴跷脉

    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此为病者.令人阳缓而阴急.故曰.上出人迎之前.入鼻.属目内 .合于太阳.女子以之为经.男子以之为络.两足跷脉.长八尺.而阴跷之 在交信.阴跷病者取此.照..

    1 读医 2025-10-01
  • 阳跷脉

    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其为病也.令人阴缓而阳急.两足跷脉.本太阳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跷脉长八尺.所发之穴.生于申脉.以附阳为 .本于仆参.与足少阳会于居 .又与手阳明会于..

    1 读医 2025-10-01
  • 任脉

    任脉(图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也.任之为言妊也.行腹部中行.为妇人生养之本.奇经之一脉也.任与督.一源而二岐.督则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

    1 读医 2025-10-01
  • 督脉

    督脉(图缺)督脉者.起于下极之 .下极之 .两阴之间.屏翳处也.屏翳两筋间为篡.篡内深处为下极.督脉之所始也.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也.脊之为骨.凡二十一椎.通项骨三椎.共..

    1 读医 2025-10-01
  • 手厥阴心包络经

    手厥阴心包络经(图缺)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鬲.历络三焦.手厥阴受足少阴之交.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由是下鬲.历络于三焦之上脘中脘.及脐下一寸下焦之分也.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

    1 读医 2025-10-01
  • 中指同身寸法

    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廷两横纹相去为一寸.取稻秆心量.或用薄竹量则易折.用蜡纸则粘手不便.用绳则有伸缩不准.用稻秆心则易得而有准.中指同身寸图(图缺)..

    2 读医 2025-10-01
  • 手足阴阳流注

    凡人两手足.各有三阴脉、三阳脉.以合为十二经也.三阴谓太阴、厥阴、少阴.三阳谓阳明太阳、少阳也.人两手足各有三阴三阳脉.合为十二经也.详见脉诀.谓之经者.以血气流行.经常不息而言.谓之脉者.以血理分袤..

    2 读医 2025-10-01
  • 扁鹊有言.疾在腠理.熨 之所及.在血脉.针石之所及.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是针灸故弃针与灸而莫之讲.每遇伤寒热入血室.闪挫诸疾.非药饵所能愈.而必俟夫刺者.则束手无策.自愧技穷.因悟治病犹对垒.攻守奇..

    4 读医 2025-09-30
  • 正人形

    正人形第一小儿惊痫者,先惊悸啼叫,后乃发也。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后青络脉,炷小儿风痫者,先屈手指如数物及发也。灸鼻柱上发际宛宛中,三壮,炷如小麦大。小儿缓惊风,灸尺泽各一壮,在肘中横纹约上动脉中,..

    5 读医 2025-09-30
  • 侧人形

    侧人形第一侧人形第一图(图缺)脑空二穴,在承灵穴后一寸半,玉枕骨下陷者中。灸七壮。主头晕目瞑,癫狂病,身寒热引项强急,鼻衄不止,耳鸣耳聋。颊车二穴,在耳下二韭叶陷者宛宛中。灸三壮。主牙关不开,口噤不能..

    5 读医 2025-09-30
  • 背人形

    背人形第一背人形第一图(图缺)风府一穴,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禁不可灸。主头痛,项急不得顾,暴喑不得言,多悲恐惊悸,狂走欲自杀,目反视。大杼二穴,在项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壮。主颈项..

    6 读医 2025-09-30
  • 卷中 正人形

    正人形第一百会一穴,在头中心陷者中。灸七壮。主脑重鼻塞,头疼目眩,少心力,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及大人小儿脱肛等疾。神庭一穴,在鼻柱上发际中。灸三壮。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羊痫吐舌。水沟一穴,..

    5 读医 2025-09-30
  • 天医取师疗病吉日

    正月卯日 二月寅日 三月丑日四月子日 五月亥日 六月戌日七月酉日 八月申日 九月未日十月午日 十一月巳 十二月辰凡医者,若不能知此诸般禁忌,趋吉避凶,妄乱针灸,非惟不能愈疾,甚至或致患人伤命,为害非轻。若逢病..

    4 读医 2025-09-30
  • 九部旁通人神不宜灸

    杂忌旁通不宜灸四季人神不宜灸春在左胁,秋在右胁,夏在脐,冬在腰。男忌除日,女忌破日。胡侍郎奏过尻神指诀胡侍郎奏过尻神指诀(图缺)一岁十岁起,二官顺行,逐日人神,就甲子内检尻神者,神农之所制也。凡人年命..

    5 读医 2025-09-30
  • 十二部年人神不宜灸

    一岁∶十三、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 人神在心。二岁∶十四、二十六、三十八、五十、六十二、七十四、八十六。 人神在喉。三岁∶十五、二十七、三十九、五十一、六十三、七十五、八十七。..

    4 读医 2025-09-30
  • 十二时忌不宜灸

    子时在踝,丑时在头,寅时在耳,卯时在面,辰时在项,巳时在乳,午时在胸,未时在腹,申时在心,酉时在背,戌时在腰,亥时在股。

    5 读医 2025-09-30
  • 十二部人神不宜灸

    建日在足,禁晡时;除日在眼,禁日入;满日在腹,禁黄昏;平日在背,禁人定,定日在心,禁夜半;执日在手,禁鸡鸣;破日在口,禁平旦;危日在鼻,禁日出;成日在唇,禁食时;收日在头,禁禺中;开日在耳,禁午时;闭..

    4 读医 2025-09-30
  • 每月忌日不宜针灸出血

    正月丑日,二月未日,三月寅日,四月申日,五月卯日,六月酉日,七月辰日,八月戌日,九月巳日,十月亥日,十一月午日,十二月子日。

    5 读医 2025-09-30
  • 人神所在不宜针灸

    一日在大趾,二日在外踝,三日在股内,四日在腰间,五日在口舌,六日在两手,七日在内十四日在胃管,十五日在遍身,十六日在胃,十七日在气冲,十八日在股内,十九日在足,二十日在内踝,二十一日手小指,二十二日在..

    6 读医 2025-09-3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