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墨子译注 / 墨子

三辩

2025-04-19 17:00 墨子译注

【题解】

本篇名为《三辩》,但对话双方仅有两次往复问难,显系残文,又因内容与墨子的非乐思想一致,故有学者认为本篇是《非乐》篇的残文。文中通过墨子和程繁之间的对话,讨论音乐与政治的关系。程繁的观点带有较为浓郁的儒家思想色彩,而墨子则认为音乐无益于政治,音乐越繁复,治理天下的成效就越少。这种观点虽然比较偏颇,但墨子的音乐观主要是针对当时统治者极度地追求声乐享乐的现实情况而发,是其思想体系的自然延伸,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7.1 程繁问于子墨子曰[1]: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2];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3]。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4],弓张而不弛,无乃非有血气者之所不能至邪[5]?

【注释】

[1] 程繁:一位兼治儒墨的学者。

[2] 竽:一种像笙的乐器。瑟:一种弦乐器,有二十五弦。

[3] 聆:同瓴,容器,形如瓶瓮,可以做打击乐器。缶:瓦盆,也可以做打击乐器。

[4] 税:通脱,指卸车。

[5] 有血气者:指有生命的人。

【译文】

程繁问墨子:夫子说:圣明的君王不设置音乐。从前诸侯处理政务疲倦了,就以听钟鼓之乐的方式休息;士大夫处理政务疲倦了,就以听竽瑟之乐的方式休息;农民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就以听瓦盆土器之乐的方式休息。现在夫子却说:圣明的君王不设置音乐。这就好比以马驾车而不许卸车休息,张开弓弦而不许松弛,这不是凡是有血气的人都做不到的吗?

7.2 子墨子曰:昔者尧舜有茅茨者[1],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于大水[2],环天下自立以为王[3],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4],又修《九招》;武王胜殷杀纣,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象》;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驺虞》。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注释】

[1] 茅茨:用茅草盖的屋顶,这里指茅屋。一作第期,人名,尧舜时代作乐之人;也有人认为第期是大章的音转,《大章》是尧时的乐曲之名。

[2] 大水:地名,即泰泂(王闿运说)。

[3] 环天下:指经营天下。

[4] 《护》:汤时的乐名。下文《九招》、《象》、《驺虞》,皆为古乐之名。

【译文】

墨子说:从前尧舜住在茅草修葺的屋子里面,一边制定礼仪,一边创制音乐。汤把桀放逐到大水,统一天下并自立为王,功业皆有所成,没有什么大的后患,于是沿袭先王的音乐,并自己创制新的音乐,命名为《护》,又重新修订了《九招》。武王打败了殷商,杀了纣王,统一天下并自立为王,功业皆有所成,没有什么大的后患,于是沿袭先王的音乐,并自己创制新的音乐,命名为《象》。周成王同样沿袭了先王的音乐,并自己创制音乐,命名为《驺虞》。周成王治理天下,比不上武王;武王治理天下,比不上成汤;成汤治理天下,比不上尧舜。所以创制的音乐越是繁复的人,治理天下的功绩就越少。由此看来,音乐不是用来治理天下的。

7.3 程繁曰:子曰[1]:圣王无乐。此亦乐已,若之何其谓圣王无乐也?子墨子曰:圣王之命也[2],多寡之。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智矣[3]。今圣有乐而少,此亦无也。

【注释】

[1] 据上文,子上疑脱夫字,当称夫子。

[2] 命:这里指发布的教令。

[3] 因:当作固(孙诒让说)。

【译文】

程繁又说:夫子说:圣明的君王没有音乐。上面所说的都是音乐,为什么说圣明的君王没有音乐呢?墨子说:圣明君王发布的教令,是在对繁杂的礼乐进行删减。吃饭是有利于人的,如果认为感到饿了就去吃饭是有智慧的,那么这种智慧其实等于无知。现在圣明的君王虽然有音乐但是很少去听,就如同没有音乐一样。

【评析】

《三辩》篇记述了程繁与墨子两人关于音乐与政治之间关系的一场对话。程繁不同意墨子圣王不为乐的观点,认为音乐是繁重工作之余的一种很好的调剂,只有工作而没有音乐,就如同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弛,与儒家的音乐观较为一致。孔子认为: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孔子对礼乐的看法较为全面,他认为完全不要礼乐,这不是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思想;而沉溺于礼乐之中忘记治国的责任,同样不是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是张弛有度、治国与礼乐并行不悖。孔子把音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和特点理解得比较透彻,这显然是一种较为通达的观点,程繁运用这种儒家观念反驳墨子的圣王不为乐观点也在情理之中(并不能因此说明程繁并非墨家学者)。墨子则不然,他对音乐的态度显然是和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理论体系联系在一起的,有着通盘的考虑。他认为音乐虽然悦耳,但是上有害于国家的治理,下不利于民众的福祉,因此主张圣王不为乐。这种认识尽管有客观现实依据,但显然是经验性的,在学理层面很难自圆其说。面对程繁的质疑,墨子的策略是混淆音乐与政治之间的学科界限,并举汤、武王、成王一个比一个热衷于创作新乐,音乐虽然越来越繁复动听,但实际的政绩却一个比一个逊色的例子,来说明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并进而得出乐,非所以治天下也的结论。

诚然,我们今天可以轻而易举地认识到乐与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墨子移花接木的策略的确属于诡辩论的范畴。其实,庄子早已对墨家毁古之礼乐,去王也远矣(《庄子天下》)的态度提出批评,荀子更是指责墨子之非乐也则使天下乱(《荀子富国》)。然而我们在对墨子因理论立场问题而出现的纰漏提出批评之前,还是应该把墨子的论述理解全面。墨子在最后说: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智矣。今圣有乐而少,此亦无也。他认为当今圣明的君王并不是没有音乐,而是应该尽量减少音乐,这样就和没有音乐没什么两样。可见,墨子的真正目的并非彻底否定音乐的功能与作用,而是出于对当时统治者过分沉迷音乐享乐的社会现实的义愤。因此,墨子非乐的背后是对当时统治阶级的批判,他们是把自己的享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我们应该从他看似偏颇的非乐理论中看到墨子愤世嫉俗的正义感和不畏权贵的凛然风骨,尽管这种风骨中包含有矫枉过正的激愤与无奈。

墨子及其后学著作总集。成书于战国末。《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另八篇仅存篇名。主张兼爱尚贤、节葬节用,否定天命,强调人为,批评儒家“天命”、“亲亲”、“正名”等观点,提倡“取实予名”,提出中国最早的若干逻辑范畴。其中《亲士》至《三辩》七篇年代较晚,有人认为是伪书。《尚贤》至《非儒》二十四篇,反映前期墨家基本思想。每篇均分上、中、下。《墨子閒诂·俞樾序》:“此乃相里、相夫、邓陵三家相传之本不同,后人合以成书,故一篇而有三乎!”《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为后期墨家哲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称《墨经》,又名《墨辩》。《耕柱》至《公输》五篇,记墨子言行,多涉及其政治主张,可作为墨子生平史料。《备城门》至《杂守》十一篇,亦后期墨家著作,主要讲防御战术与守城工具。一说《备城门》以下各篇有汉代官名,为汉人所著。有晋鲁胜注,早佚。宋代乐台注《墨子》,仅有《亲士》至《尚同》十三篇,已佚。现存注本有清毕沅校注《墨子》、孙诒让《墨子閒诂》等。

猜你喜欢

  • 说疵伪第十

    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斯纯与真者出焉矣。凡物皆然,于瓷尤甚。故特辟一门,以作照夜之灯、然犀之镜也(1)。【注释】(..

    1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杂具第九

    宋制印合(1),以粉定为最精,式样极扁,内容印泥处甚平淡也。若哥窑,若泥均(2),亦佳。哥窑印合,胎釉视常器较薄。泥均有浑圆者,有六角者,蓝晕浓点,亦殊足珍。印合之式,曰馒头,曰战鼓,口磨盘,曰荸荠,曰平面..

    14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杯盘第八

    宋制杯式多撇口,故大杯亦名,即取撇口之义也。又名压手杯,亦作押手杯。压、押,一声之转,义亦相通,谓其口较巨,便于手托也。【译文】宋代制杯的样式多为撇口,所以大杯也称作,即取撇口的意思。又叫压手杯,也作..

    19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瓶罐第七

    古人制器载酒,用以飨神(1)。牺尊、象尊(2),导源至远,此尊之权舆也。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其后市人任意相呼,瓶与尊遂混而为一矣。袁宏道撰《瓶史》(3)..

    14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款识第六

    瓷皿有款(1),肇始于宋。宋瓷有内府二字者,书法与大观钱相类(2),间有政和年制字样者。至均窑底内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或谓红朱色者用单数,青蓝色者用双数,于花盆则然,余器则不尽然也。又,均窑器..

    12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花绘第五

    瓷之有花,宋代已渐流行。苏东坡诗定州花瓷琢红玉,仁宗召见学士王珪(1),设紫花坐墩是已。今则宋定流传,递衍尚夥。若耀窑、磁窑,均宋器之仿定者也。花多作盘螭、飞凤、牡丹、萱草等形,其精者几与玉琢细器无异,..

    14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彩色第四

    以浅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谓之青花。本色地而绘以五色花者,谓之五彩。绘三色花者,谓之三彩。彩地而傅以彩花者,谓之夹彩。先施圈阑,内绘花文,外填色釉或锦文者,谓之开光。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

    11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胎釉第三

    欲识瓷之美恶,必先辨胎。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1)。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凡极轻而..

    10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窑第二

    柴汝官哥定一语,为瓷学家之恒言,皆宋窑名也。兹编断自宋始,则五窑不可以不详(1),其余有名各窑,亦当递述也。说之如下:【注释】(1)五窑:宋代名窑,即柴、汝、官、哥、定诸窑。【译文】柴汝官哥定一语是瓷学家的..

    1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概说第一

    吾华美术,以制瓷为第一。何者?书画、织绣、竹木、雕刻之属,全由人造,精巧者可以极意匠之能事。独至于瓷,虽亦由人工,而火候之深浅,釉胎之粗细,则兼借天时与地力,而人巧乃可施焉。故凡百工艺,欧美目吾华皆若..

    12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书成自题六十韵

    饮流漫稿此日知何日,孤怀百感纡。有涯生待遣(1),何物性能娱?漉酒怀难写(2),看花眼倦盱。书淫辞顾怪(3),画癖谢倪迂(4)。树树闻,山山听鹧鸪。误人燕市筑(5),为客楚庭竽(6)。自障元规扇(7),谁敲处仲壶(8)。世情..

    13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装潢志

    圣人立言教化(1),后人抄卷雕板(2),广布海宇,家户颁习(3),以至万世不泯。上士才人(4),竭精灵于书画(5),仅赖楮素以传(6)。而楮质素丝之力有限,其经传接非人,以至兵火丧乱,霉烂蠹蚀,豪夺计赚(7),种种恶劫,..

    52 装潢志译注 2025-08-31
  • 阳羡茗壶系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2),而瑞草名泉(3),性情攸寄(4),实仙子之洞天福地(5),梵王之香海莲邦(6)。审厥尚焉(7),非曰好事已也。故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8)。【注释】(1)阳羡:即今天江苏宜兴..

    11 阳羡茗壶系译注 2025-08-30
  • 第三章 墨子

    墨翟,鲁国人,也有说他是宋国人的。他的生卒年岁,各家说法都不很准确,大概在春秋末,战国初,公元前490前403年之间,略与孔子再传弟子们同时。他的世系出身也不详。《史记》上说他做过宋国的大夫,也难确定,从他..

    30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2025-08-26
  • 三十七、守岁酣饮 送旧迎新

    [原文]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译文]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

    27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六、老叟妇妪 游戏藏[钅句]

    [原文]岁前,又为藏[弓区]之戏。按:周处《风土记》曰:醇以告蜡,竭恭敬于明祀。乃有藏[弓区]。腊日之后,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弓区],分二曹以校胜负。分辛氏《三秦记》以为[钅句]弋夫人所起。周处、成公绥并..

    17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五、祭祀灶神 宰杀黄羊

    [原文]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按:《礼器》:灶者,老妇之祭,尊于瓶,盛于盆。言以瓶为[缶尊],盆盛馔也。许慎《五经异义》云: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祝融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颊。汉阴子方,腊日..

    25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四、击鼓戴胡 傩舞逐疫

    [原文]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按:《礼记》云:傩人所以逐厉鬼也。《吕氏春秋季冬纪》注云:今人腊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晋阳秋》:王平子在..

    28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三、[卤咸]菹菁葵 醒酒所宜

    [原文]仲冬之月,采撷霜燕、菁、葵等杂菜乾之,并为[卤咸]菹。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钅义]色。今南人作咸菹,以糯米熬[扌寿]为末,并研胡麻汁和酿之,石窄令热。菹既甜脆,汁亦酸美,其茎为金[钅义]股,醒酒所..

    26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二、荆有黍[月霍] 北有麻羹

    [原文]十月朔日,黍[日霍],俗谓之秦岁首。示详黍[日霍]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祢衡别伟》云:十月朝,黄祖在艨艟上会设黍[日霍]。是也。[译文]十月初一日,吃黍子羹。向来说这一天..

    29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