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尚书

舜帝代行天道

2025-08-16 12:03 古代文学

【原文】

正月上日①,受终于文祖②。在璇玑玉衡③,以齐七政④。肆类 于上帝⑤,禋于六宗(6),望于山川(7),遍于群神。辑五端(8)。既月乃 日(9),觐四岳群牧(10),班瑞于群后(11)。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12),柴(13)。望秩于山川(14),肆觐东后(15) 协时月正日(16),同律度量衡(17)。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 贽(18)。如五器(19),卒乃复(20)。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 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 ,格于艺祖(21),用特(22)。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23),明试以功,车服以庸(24)。

【注释】

①上日;吉利的日子.②终;这里指尧退下帝位。文祖:尧太祖的 宗庙.③在:观察。璇玑玉衡:指北斗七星。④齐:排比整理。七 政:指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七项政事。⑤ 肆:于是。类:一种祭祀礼节,这里指向上天报告继承帝位。(6)禋(yin) :祭祀。六宗;指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时。(7)望:祭祀祖山川 的仪式。(8)辑:收集,聚敛。五瑞:五种等级的玉器,诸侯用来作为信 符。(9)既月乃日:挑选吉利的月份、日子。(10)觐(qin):朝见天子。 牧:官员.(11)班:颁,分发。后:指诸侯国君。(12)岱宗:东岳泰山。 (13)柴赐:祭天的礼仪。(14)秩;次序,依次。(15)东后:东方诸侯国 君。(16)协:合。时:春夏秋冬四时。正:确定。(17)同:统一。律:音 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18)五礼;指公、侯、伯、子、男 五等礼节。五玉:即前面说的“五瑞”。三帛: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织品,用于 垫玉。二生;活羊羔和活雁。一死:一只死野鸡。(19)如:而。五器:指五玉。(20)卒:指礼仪完毕。乃:然后。复:归还。(21)格:到,至。艺 祖:文祖,即尧太祖的宗庙。(22)特:一头公牛。(23)敷:普遍。 (24)庸:功劳。

【译文】

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祖宗庙接受了禅让的帝位。他 观察了北斗星的运行情况,列出了七项政事。接着举行祭祖,向 上天报告继承帝位一事,并祭祖天地四时,祭祖山川和群神。舜 聚集了诸侯的五等圭玉,挑选良辰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头领的朝 见,把圭玉颁发给他们。

这一年的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了泰山,举行了柴祭,并按等级依次祭祀了其它山川,接受了东方诸侯国君的朝见。舜协调了春夏秋冬的月份,确定了天数;统一了音律和长度、容量、重 量的单位;制定了公侯伯于男朝见的礼节,规定了五等圭玉、三种颜色丝织物、活羊羔、活雁和死野鸡的用法。礼仪结束后,便把五等圭玉归还给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了衡山,像祭 祀泰山一样行礼仪。八月,舜到四方巡视,到了华山,祭把礼仪同祭泰山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到了恒山,祭祀礼仪同 在华山一样。舜回来后,到尧太祖的宗庙祭祖,用的祭品是一头牛。

此后,舜每隔五年就巡视一次。各方诸侯在四岳朝见,各自 报告政绩。舜根据诸侯的政绩进行评定,论功行赏,赐给他们车马和服服饰。

【读解】

这一节写舜帝登基的情况。尧顺利地移交了权力,舜顺利地 登上了帝位。祭祀是必不可少的礼仪,种类之多,场面之大,气 氛之隆重,全都可以想见。 毕竟,这是新天子的诞生,其意义得 用盛大的礼仪来表示。因此,礼仪的规模,便体现了意义的大校

礼仪的作用还在于发布信息,一是通报天地神灵,以取得合 法身份;二是通报四方臣民,以归顺人心。

出身微贱的舜帝,上任后的动作十分大:修订历法,统一乐 律和度量衡,严明礼仪等级,巡视四方,赏赐功臣,大有重振河 山的王者气度,表现出王者的大智慧和大德行。这当中包含着一 个重要的潜台词:禅让是英明的,接班人是可靠的,天下河山将 大放光彩,生民百姓将幸福安康。

重要的是,天下是上天的天下,生民是上天的生民;天子不 过是代行上天之道,负责播撒上天的恩惠。说白了,天子也是侍 者,今天的话叫做服务员,公仆;既伺候上天,又伺候万众,此 外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与世袭制的“家天下”有着天壤之别。如 果说公仆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不外乎才干、德行、智慧、气度等,而不是罩在头上的光环,可以为所欲为地玩弄权术、为自己大捞好处、光宗耀祖、飞扬跋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侍者变成了主子,公仆变成了上帝,一切都颠倒了。江山有了归属姓氏,生民成了统治者的供养人和可 以任意支配、宰杀的奴仆。龙颜不可冒犯,太岁头上的土动不得,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正,天下变了。

重温帝尧、帝舜的事迹,我们最古老的这两位祖宗,能够给我们的启示该不算少吧!

猜你喜欢

  •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原文】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文】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信实的人,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好学罢了。”【读解】圣人与我们..

    6 古代文学 2025-11-15
  • 自我批评的难得

    自我批评的难得【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①者也。”【注释】①讼:责,责备。【译文】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作自我批评的人。”【读解】不知孔子怎样看待他的优..

    4 古代文学 2025-11-15
  • 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

    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原文】颜渊、季路侍①。子曰:“盍②各言尔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轻③裘与朋友共,敝④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⑤,无施劳6。”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

    6 古代文学 2025-11-15
  •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原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①,左丘明②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注释】①足恭:十足的恭敬。②左丘明:相传即《左传》的作者,但无确证。【译文】孔子说:..

    5 古代文学 2025-11-15
  • 不念旧恶少怨恨

    不念旧恶少怨恨【原文】子曰:“伯夷、叔齐①不念旧恶②,怨是用③希④。”【注释】①伯夷、叔齐;商代时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因互相推让王位而都逃到周文工那里。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时,他们俩拦住车马劝阻。..

    5 古代文学 2025-11-15
  •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原文】子曰:“宁武子①,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注释】①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武”是谥号。【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便..

    5 古代文学 2025-11-15
  •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原文】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②,斯可矣。”【注释】①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素以谨慎多虑著称。②再:两次。【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考虑三次以上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

    5 古代文学 2025-11-15
  •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原文】子张问日:“令尹子文①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日:“忠矣!”【注释】①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宰相。子文,..

    5 古代文学 2025-11-15
  • 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

    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原文】子日:“晏平仲①善与人交,久而敬之②。”【注释】①晏平仲;即晏婴,春秋时齐国著名贤大夫,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时执政。事迹见于《晏子春秋》和《史记·管晏列传》。②之:指晏婴。..

    6 古代文学 2025-11-15
  •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原文】子谓子产①,“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②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注释】①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宰相,著名政治家。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时执政22..

    6 古代文学 2025-11-15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原文】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注释】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

    6 古代文学 2025-11-15
  •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原文】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译文】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给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给别人。”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做到..

    7 古代文学 2025-11-15
  • 无欲则刚

    无欲则刚【原文】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日:“申枨①。”子曰:“枨也欲②,焉得刚?【注释】①申枨(cheng):孔子的学生。②欲;贪欲。【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

    5 古代文学 2025-11-15
  • 朽木不可雕也

    朽木不可雕也【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注释】①杇(Wu):指泥工抹墙的..

    5 古代文学 2025-11-15
  • 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

    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原文】子谓子贡曰:“女①与回也孰愈②?”对曰:“赐也何敢望③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日:“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注释】①女:即“汝”,你。②愈:更,胜过。③望:..

    5 古代文学 2025-11-15
  •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原文】子使漆雕开①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②。”子说。【注释】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开。②吾斯之未能信: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装,“之”是用来倒装的同。信,信心。斯,代..

    4 古代文学 2025-11-15
  • 不要耍嘴皮子

    不要耍嘴皮子【原文】或日:“雍①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③人以口给④,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注释】①雍:孔子的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②佞(ning):能说会道,有口才。③御:防御,..

    5 古代文学 2025-11-15
  • 处世的艺术

    处世的艺术【原文】子谓南容①,“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②妻之。【注释】①南容:孔子的学生,姓南宫,名适,字子容。②兄之子:孔子的哥哥叫孟皮(《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先于孔子去世..

    4 古代文学 2025-11-15
  • 保持一定的距离

    保持一定的距离【原文】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注释】①数(ShUO):频繁琐碎。②斯:则,就。【译文】子游说:“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大频繁琐碎,反而会遭..

    11 古代文学 2025-11-14
  •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原文】子日:“德不孤,必有邻。”【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同志和朋友。”【读解】一方面,有道德的人自己有修养和风范,自然会影响周围的人,吸引周围的人成为同志和朋..

    13 古代文学 2025-11-1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