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讲记

此小大之辩也

2025-08-18 11:20 古代文学

我们要是用逻辑看这篇文章,《逍遥游》第一句话是“北冥有鱼”开始的,到这里一段,做了一个结论,说明“物化”的观念,讲给一般人听会不相信,为什麽不相信?“此小大之辩也”。智慧境界大小不同,所以不大相信这个道理。

提到《逍遥游》,整个宗旨说明一个观念,人可以解脱物理世界的束缚,而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自在与自由,同时也说明,人民人世界不管做任何,乃至修道,第一个要见地高超,所谓要有远见,才能有真正的成就。一个人见解不高,他有所成就也有限,不是讲他没有成就,也成就,也同这个小鸟一样,腾飞跃个几丈高,在乱草上一站,随风摇啊摆啊,也很舒服嘛。你要来抓我,“”地一跳,就跳到那棵树上去了,岂不是优哉悠哉。人生的境界 也是如此。所以眼光小,知识范围低,他活了一百岁,活得很快活,就像小孩子一样,茶杯里丢一片小小的树叶,或者弄一点黄豆壳壳在上面漂漂,“你看我的船,开到哪里了?唉哟,开到纽约了,你看靠岸了,靠岸了。”然后用嘴“呼,呼”地把它吹动,“嗬,大风来了!”两个小孩子这样可以玩上一天。他那个境界舆做生意发了一千万美金的财,舒服的境界是一样的啊。如同吃辣椒的人,吃下去辣得满头大汗,那个舒服境界都是一样。

《庄子》这篇文章,影响了中国文化很深远,小而言之,人们取名字都用它。如岳飞的字叫“鹏举”,就是引用大鹏鸟来的;宋朝的神仙陈搏,为什麽叫搏呢?取“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意,陈搏的号叫“图南”,也是从《庄子》里来的。古往今来叫图南的,叫飞的,叫鹏的,不晓得有多少。人家有出门读书的,我们送给他“鹏程万里”四个字。

《庄子》影响之大,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南唐时代有一位文学家叫高越,在他没有得志的时候,文学境界很好。南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五代时期,天下很乱,军阀各霸一方,这个称王,那个称帝。高越当时在湖南,湖南有一位姓李的称王,看到高越很有学问,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如果是普通的青年还真是求之不得,一个小国王把公主嫁给自己,那鹏程万里,前途无量啦。可是高越不干,他看出姓李的有这个意思,就套用《庄子》里的典故写了一首诗:“雪爪星眸凤鸟归,”他形容像鹰、大鹏鸟一样,爪是白的,一个任何的生物,寿命活得很长,变白了;“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不得了。“摩天搏带锦衣,”就是庄子所讲的:“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这样的飞,文学上叫做“摩天而飞”,跟青天相摩擦。“虞人不漫张罗网,”你不要想布好网,把我这个大鹏鸟抓住。“虞人”是中国古代管山林,管动物的官职,相当于农林局局长兼野生动物园园长。“未肯平原迁草飞。”老实告诉你,你这个地方太小,还不够我翅膀一展开,我不想在这里飞。换一句话:你不要找我做女婿,我也不会干。这一首诗表达了高越非凡的志气。一个青年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志气,所以倒霉一点没有关系,将来反正“绝云气,负青冥。

中国文化很多都同《庄子》有点关系。有古人画了一幅画,画上是一只鸟站在一根树枝上面,嘴巴闭着不动。讲到中国画,画的境界一定要配上文学,自己会题诗,会写字,这画就够得上文人画了。这麽一幅画,题一首诗,怎麽题法?这就是难题了。有人拿起笔来一题,把这幅画题绝了:“世味尝来浑是蜡,莫教开口向人提。”人世间的经验多了,实在 是一点意思都没有,人生的味道像吃白蜡一样。人的一切艰难困苦,不要向朋友诉说,也不必向别人埋怨,像这个鸟站在这里闭着嘴巴一样,连屁都不放,最高明了。“世味尝来浑是蜡,莫教开口向人提。”这是真的。你说你肚子饿了三天,没有饭吃,你给人家讲,人家不一定同情你,或许还会笑你。你只有自己想办法去找面包吃就是了,没有面包找渣子吃。像这一类的文学境界的故事,从《庄子》里头钻出来的很多,如果你读书多了,看中国文化, 很多地方同庄子的《逍遥游》都有密切的关连,尤其是关于大鹏鸟。

《逍遥游》现在由“物化”,物的变化,讲到了“人化”,人的变化。换句话说,上面提到物理世界万物自己的变化,下面提到人神世界心的变化。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猜你喜欢

  •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原文】曾子曰:“土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注释】①弘毅:弘,大;毅,坚毅、弘毅指志向远大,意志坚毅。【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

    4 古代文学 2025-11-17
  • 锋芒毕露就是祸

    锋芒毕露就是祸【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注释】①校(jiao)计较,较量。【译文】曾子说:“能力强却向能力弱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

    5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译文】曾子卧一床一不起,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道:“鸟快要死..

    5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一切以礼为标准

    一切以礼为标准【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注释】①葸(Xi):畏缩。②绞:尖刻伤人【译文】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就会劳倦,谨慎而不符合礼就会畏缩,勇..

    4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读解】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

    4 古代文学 2025-11-17
  • 节俭总比奢侈好

    节俭总比奢侈好【原文】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②。与其不孙也,宁固。”【注释】①孙:同“逊”。②固:固陋,寒伧。【译文】孔子说:“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穿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读解】当鲁中人林..

    4 古代文学 2025-11-17
  • 闻过则喜

    闻过则喜【原文】陈司败①问:“昭公②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③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一党一④,君子亦一党一乎?君取⑤于吴,为同姓6,谓之吴孟子7。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不要冒充内行

    不要冒充内行【原文】子曰:盖①有不知而作②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③之,知之次也。【注释】①盖:大概。②作:创作。③识(zhi):记。【译文】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能凭空创作的人..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读解..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一爱一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的人。”【读解】孔子按智力和知识的不同把人分为..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原文】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于云尔②。【注释】①叶(she)公:楚国大夫沈诸梁,字子高,为叶县县长,称叶公。②云尔:如此..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富贵如浮云

    富贵如浮云【原文】子曰:“饭疏食①,饮水②,曲肱③而枕④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释】①饭疏食:饭,这里作动词用,指吃饭。疏食,粗粮。②水:古代以“汤”和“水”对举.“汤”指热..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孔于在齐国听了《韶》乐,三个月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于是感叹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竟可以达到这种程度!”【读..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富可求吗?

    富可求吗?【原文】子曰:“富而①可求也,虽执鞭之士②,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注释】①而:如,如果。②执鞭之士:古代于拿皮鞭为达官贵人开道或为市场守门的人,代指做下贱差事的人。【译文】孔子说..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译文】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读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就是成..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译文】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读解】从来没有吃饱过,不是人家不让他吃饱,也不是论不统计不饱,而是他自己不愿意吃饱,不愿意..

    6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原文】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⑤也。”【注释】①愤:指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一精一神饱满如晶状态、②诽:指想用语言表达..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旷达的个人生活

    旷达的个人生活【原文】子之燕居①,申申如也②,夭夭如也③。【注释】①燕居:闲居,古代士大夫退朝而居叫燕居。②申申如也:仪态舒展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义同“然”。③夭夭如也:和乐喜悦的样子。【译文】孔..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圣人的忧虑

    圣人的忧虑【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注释】①徙(XI):迁移。这里指向“义”靠拢,仗自己的行为符合“义”。【译文】孔于说:“品德不修养,学问不探讨,听到..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原文】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②于我哉?”【注释】①识(Zhi):记。②何有:有什么,意思是没有什么了。【译文】孔子说:“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

    5 古代文学 2025-11-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