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论语解读

一切以礼为标准

2025-11-17 12:15 古代文学

一切以礼为标准

【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

【注释】

①葸(Xi):畏缩。②绞:尖刻伤人

【译文】

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就会劳倦,谨慎而不符合礼就会畏缩,勇敢而不符合礼就会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就会尖刻伤人。”

【读解】

恭敬、谨慎、勇敢、直率就一般意义说来都是属于好的品格,但如果不用礼来进行规范,那也都会出问题。这里的礼不是我们个天所说的礼貌,而是指礼法,即礼的法度。实际上,也就是指无论做什么都要合度的问题。比如说,对人恭敬当然是好,但如果一味恭敬,恭敬得过了头,就会显得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用孔子的话来说,就会“劳倦”,怎么劳倦?翻译成我们今天常挖苦这类人的话,就是‘你活得累不累啊!”因为他逢人便打拱作揖,恭敬有加,而不是按照礼法.该恭敬时恭敬,该不卑不亢时不卑不亢。谨慎也是这样。谨慎好不好?谨言慎行,很好!但如果一味谨慎,则成了谨小慎微,走路怕踩死了蚂蚁,树叶掉下来怕打破了头,畏畏缩缩,窝囊无能,结果是一事无成。“勇而无礼,则乱”。这话很好理解,只有勇敢.不讲礼法。“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当然是要出大乱子的了。我们今天已无皇帝可拉。但一味地勇,像个莽张飞或黑李逵,那也会出乱子闯大祸的、“直而无礼则绞。”直率是个坦白,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对就对下对就不对,说话不转弯抹角.直来直去。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对.人们还常常很喜欢这种人,但如果一个人太直戆了了,直得来一点也不知回避,那往往说出话来弄得人下不了台。尤其是做领导的或做长辈的,遇到这种人那可就有你够受的了。

所以、无论是什么品格,一定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才们大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正因为礼有如此重要,所以孔子才一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季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礼是学的关正核心内容所在,是一切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猜你喜欢

  •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原文】曾子曰:“土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注释】①弘毅:弘,大;毅,坚毅、弘毅指志向远大,意志坚毅。【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

    3 古代文学 2025-11-17
  • 锋芒毕露就是祸

    锋芒毕露就是祸【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注释】①校(jiao)计较,较量。【译文】曾子说:“能力强却向能力弱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

    3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译文】曾子卧一床一不起,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道:“鸟快要死..

    3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读解】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

    4 古代文学 2025-11-17
  • 节俭总比奢侈好

    节俭总比奢侈好【原文】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②。与其不孙也,宁固。”【注释】①孙:同“逊”。②固:固陋,寒伧。【译文】孔子说:“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穿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读解】当鲁中人林..

    3 古代文学 2025-11-17
  • 闻过则喜

    闻过则喜【原文】陈司败①问:“昭公②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③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一党一④,君子亦一党一乎?君取⑤于吴,为同姓6,谓之吴孟子7。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

    6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不要冒充内行

    不要冒充内行【原文】子曰:盖①有不知而作②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③之,知之次也。【注释】①盖:大概。②作:创作。③识(zhi):记。【译文】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能凭空创作的人..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读解..

    6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一爱一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的人。”【读解】孔子按智力和知识的不同把人分为..

    6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原文】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于云尔②。【注释】①叶(she)公:楚国大夫沈诸梁,字子高,为叶县县长,称叶公。②云尔:如此..

    6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富贵如浮云

    富贵如浮云【原文】子曰:“饭疏食①,饮水②,曲肱③而枕④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释】①饭疏食:饭,这里作动词用,指吃饭。疏食,粗粮。②水:古代以“汤”和“水”对举.“汤”指热..

    6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孔于在齐国听了《韶》乐,三个月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于是感叹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竟可以达到这种程度!”【读..

    6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富可求吗?

    富可求吗?【原文】子曰:“富而①可求也,虽执鞭之士②,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注释】①而:如,如果。②执鞭之士:古代于拿皮鞭为达官贵人开道或为市场守门的人,代指做下贱差事的人。【译文】孔子说..

    6 古代文学 2025-11-17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译文】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读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就是成..

    6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译文】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读解】从来没有吃饱过,不是人家不让他吃饱,也不是论不统计不饱,而是他自己不愿意吃饱,不愿意..

    5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原文】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⑤也。”【注释】①愤:指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一精一神饱满如晶状态、②诽:指想用语言表达..

    6 古代文学 2025-11-17
  • 旷达的个人生活

    旷达的个人生活【原文】子之燕居①,申申如也②,夭夭如也③。【注释】①燕居:闲居,古代士大夫退朝而居叫燕居。②申申如也:仪态舒展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义同“然”。③夭夭如也:和乐喜悦的样子。【译文】孔..

    7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圣人的忧虑

    圣人的忧虑【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注释】①徙(XI):迁移。这里指向“义”靠拢,仗自己的行为符合“义”。【译文】孔于说:“品德不修养,学问不探讨,听到..

    6 古代文学 2025-11-17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原文】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②于我哉?”【注释】①识(Zhi):记。②何有:有什么,意思是没有什么了。【译文】孔子说:“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

    5 古代文学 2025-11-16
  •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原文】子贡曰:如果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①!夫②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注释】①病诸:病,不..

    6 古代文学 2025-11-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