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讲记

真俗不二

2025-08-18 11:41 古代文学

第六种人也没有什麽了不起,第七种人妙了: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这种人没有看见遇,不过满地都是,他是大乘境界。“”的是什麽?“”的是“天地之正气”,气是我加上的。什麽叫“”?我们坐着也很正,并不歪啊,也算“乘天地之正”吧?要参!勉强套用孟子一句话,就是“浩然之气”,即天地正气。这一类人也不要飞,也不要作怪,普普通通。“而御六气之辩,”哪六种气呢?有两种说法:拿中国的医学来讲,风寒暑湿六种气;还有一种说法,《易经》的十二辟卦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六个月属,六个月属。由乾坤两卦开始变化,五天一候,三候一气,六气一节,所以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气候变化都不同,影响我们的生命活动,因此而产生生老病死的现象。如果有修养的人懂得了修道,物理世界起什麽变化,他心理和生理都会有所准备,因为他本身“乘天地正气”,有了很高的修养功夫,他就不受物理世界的支配,而且可以支配物理世界,就可以驾御控制“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他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好玩,—切都在游戏三昧中,优哉游哉。游到哪里呢?游到“无穷”,无量无边的时间空间不能限制他,因为他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

彼且恶乎待哉?”人生提升到这样一个境界,是绝对的,没有什麽相对。等于佛家释迦牟尼佛生下来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不是指释迦牟尼这个人,并不是指这个小我,而是说人的生命有一个“大我”,超然而独立,超越了物理世界。庄子是用另一个方法来表达“恶乎待哉”?宇宙间一切都是相对的,要超越了一切物质世界,才能达到真正的绝对。

庄子所讲的大乘境界,什麽道理呢?这里我们姑且安一个佛学名称:“真俗不二。”“”是真谛,“”是俗谛。不要离开现实的世界,他自己就超越了这个现实,世间与出世间“不二”,“不二”就是不二法门,就是?“”。那麽怎样才能做得到“真俗不二”呢?下面庄子点题了: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是老子讲的真正的“无为”,不过老子只讲原理、原则。庄子提到了“至人”;“至者,到也。”人要是做人做到了头,能把握自己的生命,叫“至人”。如果我们没有做到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不算“至人”。怎麽才能成为“至人”呢?“无我”。“至人无己”,没有我自己。这个难了,人生要达到无我很不容易。睡觉睡着了不叫无我,那叫昏头;死了的人可以做到无我,那不算。我们坐在这里活着的人,谁能做到无我?无我不光是理论,它也是工夫啊!什麽工夫呢?道家讲:能够“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能做到“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比“至人”更进一步的是“神人”。我们这里参考佛学思想,到达八地以上菩萨境界,叫“无功用地”,一切都无所用功了。也就是老子所讲的“无为”。无论上帝也好,耶稣也好,菩萨也好,他救了世界的众生,人看不到他的功劳。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功劳,也不需要人跪下来祷告礼拜感谢,他觉得你应该感谢自己,与他毫无关系。真到了“神人”,是“无功”,无功之功是为大功,如同太一样,永远给天下光明,而不需要任何感谢。

圣人无名。”叫“圣人”只是勉强加一个代号,真正的“圣人”,他不需要“”。世界上圣人菩萨很多,我经常发现社会上很多普通的人,做了好事,甚至做了很了不起的事,别人都不知道,所以我常常看到“圣人”,而且是真的“圣人”。像我们这些只是“剩人”,多余的人。

庄子提出了第七种人,这是真正的榜样,比那些飞起来的神仙高得多了。但是他在哪里呢?在最平凡当中!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平凡。所以了不起的人在哪里找?就在现实世界最平凡中去找。因为“圣人无名”嘛。菩萨、神人绝不挂一个招牌说我是菩萨,我是神人,如果挂招牌,那是广告公司的事情,与他没有关系。这是《逍遥游》的第四个重点,“人化”。人化有三个原则:“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尤其明白了“圣人无名”这一句,我们就可以了解老子所讲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一般人粗浅地读过去了,认为老子是駡圣人,不错,是駡圣人,駡哪一种圣人?其实老子駡的是标榜自己是圣人的圣人。真正的圣人非常平凡,绝不承认自己是圣人。如果觉得自己有道,那是贴标语,喊口号,没有用的,这已经不是圣人了。所以,“圣人无名”。无所谓圣人不圣人,最伟大的在最平凡里头,能够做到真正的平凡,“无己”、“无功”、“无名”,功盖天下而自己觉得没有做过事,道德修养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因此庄子下面举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事实来说明。  

尧让天下於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於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鹑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猜你喜欢

  • 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不可夺志【原文】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注释】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

    7 古代文学 2025-11-18
  •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原文】子曰:“法语①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②之言,能无说③乎?绎①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注释】①法语:法,严正;语(yu),作动词用,告诉。法语之言..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原文】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注释】①秀:庄稼吐穗扬花。【译文】孔子说:“庄稼出苗而不吐穗开花是有的吧!吐穗开花而不结果实也是有的吧!”【读解】苗而不秀、秀..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自强不息的楷模

    自强不息的楷模【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译文】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啊!我只看见他进取,从来没有见他停止过。”【读解】可惜什么?可惜颜渊早死,只活了32岁。而不是可惜他..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注释]①篑(kui):盛土的筐子。【译文】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原文】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译文】孔子说;“我没见过喜一爱一道德像喜一爱一女色一样的人!”【读解】与孟子辩论的告子有一句名言说;“食、色,一性一也。”(《孟子·告子上)..

    6 古代文学 2025-11-18
  • 逝者如斯夫!

    逝者如斯夫!【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①如斯②夫!不舍昼夜。”【注释】①逝者:指流逝的时光。②斯:这里指“川”,即河水。【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读解..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③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注释】①韫(yun)椟(du):藏在匣子里、韫,藏;椟,匣子。②贾(gu):商人。③沽:卖。..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循循善诱的艺术

    循循善诱的艺术【原文】颜渊喟然①叹曰:“仰夫子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②。虽欲从之,未由③也已。”【注释】①喟然:叹气的..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博与专的问题

    博与专的问题【原文】达巷一党一①“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②”。子闻之,谓门弟了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注释】①达巷一党一;名叫达的晨巷。巷一党一为一个词,即里巷。②无所成..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原文】舜有臣五人①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②”。”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③”,于斯④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⑤,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文】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像老赶不上一样,还生怕把学到的东西又丢掉了【读解】孔子的自白给我们以“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感觉。而..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政事。”【读解】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在其位不了解情况,隔行如隔山,谈论起来于事无补..

    4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①。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人道则见②,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注释】①善道:正确的学说,引申为真理。②见:同..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读书不为稻粱谋

    读书不为稻粱谋【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①于谷②,不易得也。”【注释】①至:这里指意念所至。②谷:古代以谷米为俸禄(类似今天的工资),所以“谷”就是指“禄”。【译文】孔子说:“读书三年而不想望当官吃..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德行更比才能重

    德行更比才能重【原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译文】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那样美好的资质,只要骄傲吝啬,那他其余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读解】才能资质属于才..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是不是愚民政策?

    是不是愚民政策?【原文】子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译文】孔子说“老百姓,可以让他们跟从,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是为什么。”【读解】这就像军队下命令一样,目标何方,距离若干,限什么时候到达。或者是,冲..

    5 古代文学 2025-11-18
  •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原文】曾子曰:“土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注释】①弘毅:弘,大;毅,坚毅、弘毅指志向远大,意志坚毅。【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

    10 古代文学 2025-11-17
  • 锋芒毕露就是祸

    锋芒毕露就是祸【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注释】①校(jiao)计较,较量。【译文】曾子说:“能力强却向能力弱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

    10 古代文学 2025-11-17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译文】曾子卧一床一不起,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道:“鸟快要死..

    11 古代文学 2025-11-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