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讲记

不龟手之药

2025-08-18 12:13 古代文学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 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这里举出一个与庄子同时代的人,惠子。惠子是当时的“名家”。古代文化讲“名家”,这个“”就是逻辑,所谓。“名理”,表示名称、思想和观念的意思,任何一个思想、名称和观念,都要合乎条理才行,即后世西方的逻辑学。惠子是当时的“名家”,讲逻辑,讲论辩,他和庄子非常好。惠子有一次告诉庄子说:魏王送我一个大瓠瓜的种子,我就种起来,结果长了一个大瓠瓜。有多大呢?“五石”,大概比我们这个讲台的桌子还大三四倍,如果我们现在拿来做菜,这里满堂也都够吃了。古人在农村里常常把瓜切开,晒干了当水瓢用。惠子说:如果我拿它来作盛水用,又拿不动;如果我把它剖开了晒干作舀水用的水瓢,水缸又没有那麽大。这个东西大是大,但是大得没有用。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舆之。’

庄子对惠子说:你这个逻辑专家,当然比博士还要博,比教授还要会教,可是你光讲空洞的理论,不会实际去用。庄子接着给惠子讲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个不裂手的秘方。在大陆北方天冷的时候,手很容易冻裂的,乡下的人就晓得用些羊油、猪油擦在手上,就不再裂开了。天冷一下子走到房间里烤火,千万不要摸鼻子,一摸鼻子就会全掉下来,也不觉得痛的,等身上暖和起来了,血液流出来才会觉得痛,像鼻子掉了,耳朵掉了,那都是真实的事。宋人有了这个家传的秘方,能在冬天里涂在身上,不生冻疮,手上皮肤不会裂开来,所以这家人,凭了这个秘方,世世代代漂白,都不会伤手。现在年青人没有看过,我们小时候,自己家里的布织了以后要漂白,染布也要漂,漂布要站在流水中漂,人光着脚在水里站上半天一天的,要是冬天冻都要冻死。所以漂布有这个“不龟手之药”太好了。在南方还有一种药,冬天了吃过这种药后,可以脱光衣服跳到深海里,几个钟头都不觉得冷,然后上来穿衣服正好,如果吃了药不到冰冷的水里泡着,人是要烧死的。这个故事讲另外一个人经过这里,听说这家里有这个秘方,要求以“百金”——也许相当于现在一百万美金的价值,购买 这个秘方。于是这家人开了一个家庭大会议,认为保存了祖传的秘方也没有什麽了不起,最多给人家漂布,靠做苦工吃饭,而且每个月做下来也不过几千块钱,只够生活而已。现在一下子就卖了一百万 美金,全家人从此都发财了。于是就把秘方卖了。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舆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 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则所用之异也。

这个人买了秘方以後干什麽呢?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吴越地在海边,打仗要练海军作水战,他游说吴王成功,做了吴国的海军司令,替吴国练兵。到了冬天,和越国作战,吴国的海军涂了他的药, 不怕冷,不生冻疮,大败越国,因之立了大功,“裂地而封之”。古代打仗有了功劳,要分封一块土地归他收税,叫“裂地而封”。你看同样一个秘方,有智慧的人能够利用它不生冻疮,不裂皮肤这一点而封侯拜将,名留万古。而这一家人却只能用这同一个方子,世世代代替人家漂布。同样一个东西,就看人的聪明智慧,怎样去运用,而得到天壤之别的结果。因此一个人,穷困潦倒了不要怨天尤人,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想办法翻身。所以任何思想,任何制度,不一定可靠,主要在于人的聪明智慧,在于能否善于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讲完这个故事,庄子就批评惠子:你现在家里头有这麽一个大瓠瓜,太好了,怎麽怕没有用处呢?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通很不方便,要找一只船都是很难的事。庄子说你把大瓠瓜晒干了挖空,像坐在大船里一样,也不买船票,到处都可以玩。结果你还担心瓠瓜太大了没有用。“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这句话不仅駡了惠子,还駡了古今中外的天下人,就是说你心里乱作一,大草包一个,是个大笨蛋。后世的文学家经常駡人“蓬心”,其典故就是这麽来的。

这是《逍遥游》第七节。我们借用佛学的观点给它做个小结论,即智量境界的异同。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大小和好坏之分,一个人智量大,见地高,境界应用高,就能把一个不相干的小事情用来“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道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不相干的方法可以使他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如果智量境界应用的见地不够,即使再了不起、再高明的东西,到了他手里也会没有用。像庄子他本身很高明,写了一部《庄子》,结果呢?留给我们后来的学者作为拿学位的论文资料而已,把《庄子》用小了,也变成惠子的瓠瓜,很可怜。

猜你喜欢

  • 02讲

    但是不能绝对说反派的绝对不对,也不能说正派的绝对对,看两个的意见综合了用其中,致中和天地位焉,用其中也。那么后世解释用其中就是模棱两可。你说的:左边跟你说对不对?差不多。右边跟你说怎么样?大概是那个样..

    2 古代文学 2025-08-18
  • 01讲

    ……《中庸》之道侧重于内心得多了,还更严重!同佛家、道家讲修养做功夫的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宋明理学家后来一边是抄袭了道家,一边抄袭了佛家;但是重点都是脱蛹在《中庸》上来的。我们现在先看从宋代以后,到现在..

    3 古代文学 2025-08-18
  • 无何有之乡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我们看到这里可以想像成,这是当时谈话记实的剧本。庄子跟惠子素来是好朋..

    2 古代文学 2025-08-18
  • 是其麈垢秕糠将

    “秕糠”,我们吃的谷子,壳剥下来就是米糠,这里等于讲是麦子的麸皮。我们看过济公和尚的小说,济公和尚是一天不洗澡的,人家生病了,他就在脊肋骨上把他的汗垢一十搓十,十搓十成一陀油丸,别人拿去吃了就好。人家..

    1 古代文学 2025-08-18
  • 藐姑射之山 有神人居焉

    肩吾问於连叔曰:“吾闻言於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这段文章很美,不过看起来别别扭扭的,孔孟文章的章法就不会这样写。我们打个比方,孔孟的 文章十温十..

    1 古代文学 2025-08-18
  • 越俎代庖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鹞鹑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十十尸十十祝 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2 古代文学 2025-08-18
  • 尧让天下

    尧让天下於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於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十十尸十十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我们中国历史上相传有这麽一件事,这是上古..

    2 古代文学 2025-08-18
  • 真俗不二

    第六种人也没有什麽了不起,第七种人妙了: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种人没有看见遇,不过满地都是,他是大乘境界。“乘”的是什麽?“乘”的是“天地之正气”,气是我加上的。什麽..

    1 古代文学 2025-08-18
  • 御风而行的列子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第六种人了不起了。庄子的老师“列子”,“御风而行”,他是会飞的,到达了地仙之份。列子在空中飞了多久呢?他挺凉..

    1 古代文学 2025-08-18
  • 出格的高人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上面提到了“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君”,“而徵一国者”这四等人材,而且都是领袖人材。什麽叫领袖?出人头地,比人家高明一点。你看有的人做小老板蛮好,像我有个同乡的朋友,开馆..

    1 古代文学 2025-08-18
  • 四等人材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现在青年同学要挑十起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要对中国文字特别留意。近年以来,对同学们的文字教育太差了,差得已经没有办法再革命,因为没得命了,..

    1 古代文学 2025-08-18
  • 此小大之辩也

    我们要是用逻辑看这篇文章,《逍遥游》第一句话是“北冥有鱼”开始的,到这里一段,做了一个结论,说明“物化”的观念,讲给一般人听会不相信,为什麽不相信?“此小大之辩也”。智慧境界大小不同,所以不大相信这个..

    0 古代文学 2025-08-18
  • 南北两极相通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我们先把它截断,文章其实是连着的。商汤问当时很有学问、很有道德修养的“棘”,“是已”,有这件事情可以来证明,并能说明庄子自己讲的“北冥有鱼”,突然变成大鹏鸟向..

    1 古代文学 2025-08-18
  • 奚以知其然也?

    那怎麽样知道这个道理呢?“奚以”,是当时古文的写法。後来一直到秦汉唐宋元明清,许多人学古文的人,都用这个方法来写文章。“奚以”就是何以的意思,等于白话文的那怎麽样。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1 古代文学 2025-08-18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如果一个人没有眼光气度,就会看不远,那他的前途就有限。有远见有大见的人,他就有千秋的事业,永远有他的伟大。这是智慧大小有别。一个人寿命的长短,看你能不能把握。有些人活了几十年就死了,不晓得把握它。所以..

    1 古代文学 2025-08-18
  • 境界大小的差别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槍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蜩”就是蝉,也叫知了。知了夏天在树林里叫得很好听的;秋天到了要蜕壳,蜕壳了以後,自己变化走了”,壳留下来就是蝉蜕..

    1 古代文学 2025-08-18
  • 生命之息

    接下去庄子讲理由:“去以六月息者也。”问题来了,大鹏鸟飞那麽远干什麽?跟我们相同,大鹏鸟夏天六月放暑假,要到南方去凉快凉快。这话古人看了一定不相信,六月南方热得要死嘛,怎麽还去南方凉快呢?现在人都知道,..

    4 古代文学 2025-08-17
  • 《齐谐》者,志怪者也

    庄子说你不信啊?那我引证一段古书,以证明我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齐谐》,齐国人记载的笔记小说。 《齐谐》专门记录古代那些神奇的事情,等于我们现在看的《山海经》。“志”就是记载。《谐》之言曰:“鹏之..

    5 古代文学 2025-08-17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鲲变成了大鹏鸟,大鹏鸟怎么飞啊?让我们写一定很简单:它要飞就飞了。庄子这里写“怒而飞”。这个:“怒”不一定是发脾气,它是形容词,等于努力的努字,表示鼓足了气,充满了气。生命到了最高点,“怒”,才能起飞..

    4 古代文学 2025-08-17
  • 鲲鱼化为大鹏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中国文化中,道家讲地理学由《山海经》开始。现在美国很流行《山海经》,最近在拼命地研究它。根据《山海经》的证明,我们的祖宗大禹治水到过美国,现在美国人在承认。..

    4 古代文学 2025-08-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