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雍正畿辅通志 / 李卫

畿輔通志卷四十四

2025-08-19 14:50 雍正畿辅通志

舖司〈附〉

順天府

共舖司兵六百二十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三千八百一十八兩四錢

大興縣 正陽舖朝陽舖西流舖安定舖紅山舖下馬舖剪莊舖曹村舖青閏舖額設舖司兵三十一名每年共支銀二百二十三兩二錢

宛平縣 施仁舖彰義舖義井舖盧溝舖新店舖高店舖田家莊舖黄岱舖石碑舖雙線舖胡渠舖兵五十一名共支銀三百六十七兩二錢

良鄉縣 城東北為長陽舖西南為重義舖舊店舖燕谷舖兵二十五名共支銀一百五十兩

固安縣 城南為栁泉麟堝舖北為東玊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二十兩

永清縣 城南為馬家舖北為火燒舖額設舖司兵九名每年共支銀五十四兩

東安縣 城東為馬圈舖北為常角舖祖哥舖李家舖額設舖司兵十六名共支銀九十六兩

香河縣 城東為宣敎寺舖戴家閣舖西為王家舖高家舖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

通州 城東為召里店舖西南為高麗莊舖西為東留村舖又西為大黄莊舖舊漷縣城北為宋家舖郭家舖南為黄場舖得仁務舖兩家店舖額設舖司兵五十四名每年共支銀三百二十四兩

三河縣 城東為石牌舖段家嶺舖西為白浮圖舖泥窪舖夏店五槐舖馬已乏舖烟郊舖額設舖司兵五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三百三十六兩

武清縣 城東南為蔡村舖桃花口舖西南為新莊舖馬百户屯舖西北為巨城舖漷水舖額設舖司兵二十二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三十二兩舊有三家茅店舖在縣東南今廢

寶坻縣 城西為朱家莊舖崔家莊舖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

昌平州 城東為新莊舖麻峪舖牛房舖橋子舖赴任舖石槽舖抱榆舖新峰舖南為沙屯舖半壁店舖囘龍舖清河舖西龍虎舖南口舖達居庸關額設舖司兵三十四名每年共支銀二百零四兩舊有長坡舖南口舖雙墖舖皂角舖榆河舖清河舖唐家嶺等舖今改置

順義縣 城西南為内政舖孫復舖西為牛家莊舖渠河舖高麗營舖北為向陽舖牛欄山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四名每年共支銀一百四十四兩

密雲縣 城東為八里舖西為塔院舖北為神仙舖星莊舖陳家莊舖青陽舖東北為高嶺舖王店舖北口舖額設舖司兵十九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一十四兩

懷柔縣 城東為小務舖王家舖東南為年豐舖額設舖司兵十五名每年共支銀九十兩又城東一百里有松棚舖

𣵠州 城北十里為湖梁舖北達 京師南為管頭舖為樓桑舖為三家店舖東十里為栁窩營舖西為馬村舖又魯家莊舖路出紫荆關西南為松林店舖澤畔舖路出保定府額設舖司兵六十一名每年共支銀三百六十六兩

房山縣 城南為挾河舖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

霸州 城内為州前舖城北為南孟舖東為辛店舖南為莫金舖額設舖司兵十二名每年共支銀七十二兩

文安縣 城東為太平洲舖西為孫村舖額設舖司兵九名每年共支銀五十四兩

大城縣 城東南為趙扶舖西為鄧家務舖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

保定縣 城東為路疃舖西為西陽鹿疃舖西南為柏木橋舖額設舖司兵九名每年共支銀五十四兩

薊州 城東為黄土坡舖逯山舖馬伸橋舖臨河舖南為八里舖獻橋舖又南為别山舖城西為十里舖大柳樹舖又西為邦均舖額設舖司兵六十名每年共支銀三百六十兩

平谷縣 城南為辛店舖北為夏箭務舖額設舖司兵十一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六兩

遵化州 城東為鐵山嶺舖雙城子舖金山寺舖袁家屯舖盧兒嶺舖南為新店舖黨峪舖西南為平安城舖西為七里舖沙河舖義井舖石門舖額設舖司兵四十五名每年共支銀二百七十兩

永平府

共舖司兵一百九十一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一千一百二十七兩

盧龍縣 城東為周家舖第二舖雙望舖南為周玉山舖劉家莊舖西為石梯子舖白佛院舖赤峰舖西北為分水嶺黑石舖額設舖司兵三十五名每年共支銀二百一十兩

遷安縣 城南為沙河舖四十八里有西徑為黑崖子舖東為沙窩舖色山舖馬波舖岳榆舖西北為龍起舖金山院舖羅家屯舖大寨舖舊城舖白廟舖西北一百十里有灰嶺舖孩兒嶺舖出口外額設舖司兵十七名每年共支銀一百零二兩

撫寧縣 城東為横山舖馬坡舖深河舖團山舖張果老村舖豐千臺舖紅花店舖遷安舖又東北達山海關界城西為綠灣舖蘆峰口舖背隂舖額設舖司兵三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八十兩

昌黎縣 城西為石堠子舖梭頭灣舖營城舖訾家舖額設舖司兵十九名每年共支銀九十五兩城東北舊有張各莊舖紅花店舖今廢

灤州 城南為大栁舖馬城舖長寧舖西北為甸子舖牤牛橋舖榛子鎭舖根窩舖鐵城坎舖城北為劉家莊舖額設舖司兵三十三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九十八兩

樂亭縣 城西北為曹家莊舖新樂鎭長寧舖額設鋪司兵八名每年共支銀四十八兩

玊田縣 城東為韓家舖兩家店舖雙橋舖西為來亭橋舖又西為孤樹舖額設舖司兵二十九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七十四兩

豐潤縣 城東為垠城舖板橋舖鐵城舖西為七里舖高麗舖閻家舖沙流河舖西北為梁家務舖黨峪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二十兩

保定府

共舖司兵三百八十六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二千二百八十兩

清苑縣 城東解家莊舖新安舖東南為百塜舖又南為大冉舖田家莊舖張登舖温仁舖城西為董家莊舖又西南為小激舖大激舖城北為雙楊舖額設舖司兵六十名每年共支銀三百六十兩

滿城縣 城東為竒村舖東北為要莊舖兩漁舖東南為受陵舖又東南為賈村舖南原村舖西為毛山舖抱陽舖北為謁山舖大冊舖紫口舖南為閆童舖湯村舖孟村舖淡頭舖泥窪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四名每年共支銀一百四十四兩

安肅縣 城南為道澗舖漕河舖徐河舖西南為解村舖樊村舖孫哥莊舖大王店舖西北為高哥莊舖遂城舖東關舖北為白塔舖田村舖額設舖司兵五十一名每年共支銀三百兩

定興縣 城東為頭舖南為北河舖泥窳舖上及舖固城舖祖村舖額設舖司兵六十名每年共支銀三百六十兩

新城縣 城南為雲北舖魏家舖東馬舖西為界河舖西南為馬村舖北為衣錦舖方官舖西北為駐蹕舖額設舖司兵五十名每年共支銀三百兩

唐縣 城西北為河南舖又五十里為軍城舖青陽舖又十里為北嶺子舖令公舖又十里為龍抜舖達山西界額設舖司兵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九十六兩

博野縣 城北為油李舖又北為陶墟店舖又北為温寅舖達清苑縣界額設舖司兵六名每年共支銀三十六兩

慶都縣 城西南為戚店舖固店舖達定州之清風店東北為十里舖逹滿城縣又北為稂村舖達清苑縣額設舖司兵三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八十兩

容城縣 城之東為王祥舖南為胡村舖西為南張舖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六十兩

完縣 額設舖司兵五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三十兩蠡縣 城西為辛橋舖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四十八兩

雄縣 城之南為郝莊舖又東南為郭莊舖西為楊定舖北為王克舖又為韓家舖五舖共額設舖司兵二十五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一百五十兩

祁州 城東北為王家莊舖抵府南為東固舖婁底舖抵深澤縣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六十兩

束鹿縣 城北為舊城舖西北為泊莊舖玊山舖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領工食銀四十八兩

安州 總舖在州治西城西南為邊呉舖沱上舖南為陶口舖額設舖司兵六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三十六兩

高陽縣 城東南為利家口舖小連口舖西為野王舖進莊舖額設舖司兵十五名每年共支銀九十兩

新安縣 城南為馬家舖又名馬舖有便民橋渥易二水所經額設舖司兵二名每年共支銀十二兩

河間府

共舖司兵二百二十七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一千三百六十二兩

河間縣 城東有山寒舖南為八里舖侯村舖東南為梁家舖西南為喬城舖北為二十里舖三十里舖額設舖司兵四十一名每年共支銀二百四十六兩

獻縣 城東為趙二莊舖杜生舖蔡村舖南為單橋舖馬頰舖郗家舖北為馮村舖商家林舖額設舖司兵三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八十兩

阜城縣 城南為御莊舖許家舖漫河舖北為劉濟舖額設舖司兵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九十六兩

肅寧縣 城東為豐樂堡舖李公莊舖中堡村舖南為張家莊舖西為付家荘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二十兩

任邱縣 城南為五里舖沙村舖關張舖石門舖史村舖新史舖陶家舖北為西梁舖香城屯舖韓莊舖香城舖司馬莊舖帶河舖黄壘舖塔莊舖沙灣舖鄚市舖朱家莊舖棗莊舖額設舖司兵三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八十兩

交河縣 城西為劉四舖中范舖又城西兩和舖豆莊舖額設舖司兵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九十六兩

寧津縣 城西為部套河舖界首舖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

景州 城東為管莊舖南為馬莊舖讚福舖北留智舖南留智舖北為孫莊舖韓莊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五十六兩

呉橋縣 城東為大王舖王孝舖一名溝店舖西為官莊舖一名樓子舖安陵舖額設舖司兵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九十六兩

東光縣 城南為連鎭舖馬家寨舖北為王家集舖額設舖司兵十二名每年共支銀七十二兩

故城縣 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

天津府

共舖司兵一百三十四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八百零四兩

天津縣 額設舖司兵二名每年共支銀十二兩青縣 城東南為窰子口舖興濟舖安堵寨舖西南為本門舖崇仙舖杜林墓舖陳預舖長莊窠舖北為葢宿舖流河舖空城舖北栁舖額設舖司兵三十八名每年共支銀二百八十兩

靜海縣 城南為雙塘舖釣臺舖辛莊舖北為獨流舖王莊舖辛口舖又北為楊栁青舖稍直口舖又東北為小直沽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五十六兩

滄州 城東為盧家園舖東南為汪家舖沈家舖舊滄州舖李家舖南為㨗第舖尚家坑舖北為朱家墳舖横堤舖額設舖司兵三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二百一十六兩

南皮縣 額設舖司兵十二名每年共支銀七十二兩

鹽山縣 城東為南褚村舖髙家灣舖東南為大王舖移豐舖望樹舖百尺杆舖南召舖崔家口舖南為孟家店舖西南為帽架圈舖張村舖高莊舖西為郭村舖西北為新店舖孫周舖北為北趙村舖常郭舖韓村舖東北為邊家務舖北楮村舖舊城舖丁村舖海豐舖蘇基舖東趙村舖楊二莊舖海下舖額設舖司兵十二名每年共支銀七十二兩

慶雲縣 城東南為紀家舖火燒舖二郎舖西為五里舖壯里舖山雲舖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銀四十八兩

正定府

共舖司兵三百一十五名每年支工食銀一千八百七十二兩

正定縣 城南為五里舖十里舖石家莊舖壇馬舖西南為栁林舖北為七里舖十里舖北牛舖新城舖額設舖司兵五十名每年共支銀三百兩

獲鹿縣 城東為趙寨舖安舍舖趙陵舖東南為荆壁舖西為土門舖胡神舖額設舖司兵三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八十兩

井陘縣 城東為西河舖横口舖白石嶺舖上安舖下安舖西為板橋舖龍窩舖界侯舖額設舖司兵四十名每年共支銀二百四十兩

阜平縣 城東為尚書莊舖王槐舖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銀四十八兩

欒城縣 城南為東鞏舖北為董保舖程上舖額設舖司兵四十名每年共支銀二百四十兩

行唐縣 城南為白廟村舖半壁店舖北為齊村舖賈村舖龍岡村舖額設舖司兵十二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七十二兩

靈壽縣 城東南為木佛舖達本府正定縣界額設舖司兵六名每年共該支領工食銀三十六兩

平山縣 城東十里為叚栁舖達本府正定縣界額設舖司兵六名每年共支領工食銀三十六兩

元氏縣 額設舖司兵十一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四十八兩

贊皇縣 城東二十五里為邢郭舖達趙州髙邑縣界額設舖司兵十五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九十兩

新樂縣 城東十里為田村舖又三里為王店舖達定州界南十里為小寨舖又十里為同嘗舖又五里為馬頭村舖又五里為藺渠舖達藁城縣界北八里為梁莊舖又七里為安莊舖達曲陽縣界額設舖司兵四十六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二百七十六兩

晉州 城東十里為大王舖東南二十里為吕家莊舖又五里為新莊舖達束鹿縣界東北十五里為光粲舖又十五里為東曹舖達深澤縣界西北為于家莊舖西十五里為蘇家莊舖又五里為青魁舖又十五里為王家莊舖又三十里為小史舖額設舖司兵二十五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一百五十兩

無極縣 城西南三十里為幞頭店舖達藁城縣界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四十八兩

藁城縣 城西北一十里為四公舖又二十里為堤里舖又四十里為呉村舖達保定府新樂縣界額設舖司兵十八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一百零八兩

順德府

共舖司兵二百一十九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一千三百一十四兩

邢臺縣 城東為張村舖達任縣界東南為靜安舖又東南為新舖達南和縣界又南為康莊舖達沙河縣界北為石橋舖又北為荆村舖又北為崇雅舖達内邱縣界額設舖司兵共六十名每年共支銀三百六十兩

沙河縣 城南為河心舖南中舖北為食饍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五十六兩

南和縣 城東為閻李舖西為河頭郭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二十兩

平鄉縣 城東北為夏莊舖柴村舖魏家舖額設舖司兵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九十六兩

廣宗縣 城西南為新建舖北為栢社舖西趙舖額設舖司兵十二名每年共支銀七十二兩

鉅鹿縣 城東南為清水道舖西南為原莊舖額設舖司兵一十四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八十四兩

唐山縣 城南十五里為南樓舖西南為范解舖西北為太寧舖北為楊村舖額設舖司兵十五名每年共支銀五十兩

内邱縣 城南為河村舖小馬舖都城舖西陽舖南宋舖梁原舖禦暴舖北為李陽舖史村舖馬峰舖張村舖鎻鑰舖額設舖司兵四十名每年共支銀二百四十兩

任縣 城東為臺南舖新店舖北為橋頭舖西為西留舖額設舖司兵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九十六兩

廣平府

共舖司兵二百二十三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一千二百五十八兩三錢

永年縣 城東為曹莊舖龎莊舖髙家寨舖河莊舖西關寨舖張村舖八汪舖西蘇舖賈葛口舖額設舖司兵五十四名每年共支銀三百二十四兩

曲周縣 額設舖司兵十二名每年共支銀七十二兩

肥鄉縣 城東為屯莊舖南為焦家舖西為劉家舖北為林兒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四名每年共支銀一百四十四兩

雞澤縣 城南為六坊舖新光舖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

廣平縣 城東為拳莊舖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銀四十八兩

邯鄲縣 城南為龎村舖張村舖北為劉莊舖王化舖額設舖司兵三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八十兩

成安縣 城東為郭坊舖漳河舖北為河疃舖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銀四十八兩

威縣 城東為孫家寨舖西南為梨園頭舖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

清河縣 城南為史家塢舖西南為李家莊舖額設舖司兵十八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又有淺舖八曰二哥營嚴家口呉家圈孫家口葡萄蓬草廟口黄家口賈家口

磁州 額設舖司兵四十九名每年共支銀二百六十二兩零三錢八釐七毫

大名府

共舖司兵一百四十四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八百六十四兩

元城縣 城東為岔道舖東堤舖髙家莊舖額設舖司兵十八名每年共支銀一百零八兩

大名縣 城西南為五里舖段村舖邊馬集舖紫岡舖大巖屯舖西北為青頭舖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銀四十八兩

南樂縣 城東南為屯村舖小屯村舖夏莊舖韓家集舖千口村舖大清集舖方山谷村舖邵郭舖孟郭村舖西為梁村舖今移大名縣大巖屯西北為北張舖北為翟村舖今移魏縣康二莊額設舖司兵十八名每年共支銀一百零八兩

魏縣 城東為大寨舖沙口舖北為西寺堡舖額設舖司兵十五名每年共支銀九十兩

清豐縣 城南為舊城舖潘生舖宋固舖北為王家莊舖聶城舖髙家堡舖孟固舖額設舖司兵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九十六兩

東明縣 城東為陸圈舖南為魚窩舖栁園舖雙井舖杜勝舖西為十里舖東明舖馬頭口舖北為舊寨舖司馬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二十兩

開州 城西南為楊村舖東子岸舖西子岸舖西北為井店舖北為白倉舖額設舖司兵二十五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五十兩

長垣縣 城北為鄧岡舖教成舖中冉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四名每年共支銀一百四十四兩

宣化府

共舖司兵一百四十八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八百九十四兩零八錢

宣化縣 城東南為賢字舖思字舖雨字舖霖字舖皆明景泰中置謂之暖舖城西南為佐字舖額設舖司兵十四名每年共支銀八十四兩

赤城縣 城東北為致字舖南為出字舖西為恤字舖禮字舖東南為龍山所又南為陸字舖婣字舖西北為任字舖北為雲州堡友字舖又堡南為孝字舖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

萬全縣 城東南為至字舖理字舖城南為堂字舖知字舖俗字舖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

龍門縣 城東北為東方舖射字舖西為御字舖東為仁字舖東為鵰鶚堡舖南為行字舖數字舖堡北為文字舖東南為長安堡舖南為教字舖信字舖額設舖司兵十四名每年共支銀八十四兩

懷來縣 城東為域字舖開字舖中字舖城西為一字舖臣字舖額設舖司兵二十二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三十二兩

蔚州 額設舖司兵十八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一十九兩零六錢

蔚縣 額設舖司兵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九十六兩西寧縣 額設舖司名十八名每年共支銀一百零八兩

懐安縣 額設舖司兵十四名每年共支銀八十四兩

延慶州 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銀四十三兩零二錢

保安州 城西為君字舖東北為洪字舖東為轉字舖氣字舖額設舖司兵四名每年共支銀二十四兩

易州

共舖司兵八十六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五百一十六兩

本州 城東十里為麻屋舖又十里為官橋舖達淶水縣界東南十五里為北東舖達定興縣界北城舖南十五里為軍營舖十里為明月舖西十里為石門舖十里為栢尖舖十里為管頭舖三十里為龍華舖十七里為泥凹舖十六里為上陳舖十四里為三里舖十四里為盤石舖十五里為歪山舖十里為塔崖舖達廣昌縣界額設舖司兵六十名每年共支銀三百六十兩

淶水縣 城東為槐家莊舖南為鄭家莊舖西為道欄舖額設舖司兵十二名每年共支銀七十二兩

廣昌縣 總舖在上關有浮圖豐樂等一十五舖共設舖司兵十四名每年共支銀八十四兩

冀州

共舖司兵一百一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六百零六兩

本州 城東北為陸村舖西南為宋家莊舖曾家莊舖安店舖西為榆林舖付水舖西北為謝家莊舖土路口舖額設舖司兵三十五名每年共支銀二百一十兩

南宫縣 城東南為岳悦村舖田村舖髙村舖孫村舖狼塜舖賈村舖崔家寨舖懸空舖東北為耿家莊舖西北為陳伯居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八名每年共支銀一百六十八兩

新河縣 城東為小接頭舖東南為閻莊舖南馬莊舖西為神首村舖陳海莊舖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

棗强縣 城西為崔村舖西北為蕭張舖單䭾舖東為舊縣舖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銀四十八兩

武邑縣 城西南為劉中舖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銀四十八兩

衡水縣 城西北為五花營舖馬老店舖額設舖司兵十二名每年共支銀七十二兩

趙州

共舖司兵一百二十二名每年共支工食銀七百三十二兩

本州 城東為西章舖南為五里腰舖封家舖沙河舖北為蘇村舖周村舖新寨舖東南為西張舖額設舖司兵三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八十兩

柏鄉縣 城南為駐駕舖小里舖西南為賈莊舖又南為營兒舖雹冰舖營房舖北為程村舖又北為神顯舖故城舖口店舖額設舖司兵四十名每年共支銀二百四十兩

隆平縣 額設舖司兵五名每年共支銀三十兩髙邑縣 城東南為周村舖西為刑郭舖東北為江店舖又東北為小荆舖額設舖司兵十二名每年共支銀七十二兩

臨城縣 城東為留村舖鎭内舖野狐舖額設舖司兵十名每年共支銀六十兩

寧晉縣 城東為干臺舖東南為魚臺舖東汪舖新莊舖西北為黄退舖換馬店舖額設舖司兵二十五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五十兩

深州

共舖司兵七十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四百二十兩

本州 城南為南魏村舖陳二莊舖西南為圏頭舖西為和樂村舖魏泊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二十兩

武强縣 城北為孫家莊舖南趙石舖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銀四十八兩城西有五里舖今廢

饒陽縣 城東南為段村舖西為張平舖東北為王家莊舖孔店舖額設舖司兵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九十六兩

安平縣 城東為韓村舖西為黄城舖額設舖司兵二十六名每年共支銀一百五十六兩

定州

共舖司兵一百八名每年共支工食銀八百七十六兩

本州 城西南為八角郎舖西為韓村舖東北為清水河舖額設舖司兵六十名每年共支銀三百六十兩

曲陽縣 城東為趙邱舖南為羊村舖西北為孝墓舖西為黄臺舖額設舖司兵四十名每年共支銀二百四十兩

深澤縣 城南為西河村舖東北為張家莊舖額設舖司兵八名每年共支銀四十八兩

雍正二年兵部議准直𨽻為都會通衢夫役萬不可減額設之夫每於十名内召募八名留其二以為大差僱募之用則夫役不至虧缺而供應亦無遲誤至水驛與旱驛同例額設夫役亦難議減應於十分之内長養八名留其二分工食俟有大差經臨額夫不敷應付方許添僱若無差即行充餉雍正五年又議准各衙門驛站陋規永行禁絶直省額設工料約計四十八萬兩陋規四萬四千餘兩照各驛額設之數均減十分之一自五年為始節省歸公雍正十年又議准凡例在司庫請領者照實支九折之數核發例在地糧存留者亦照實數歸入起運項下報解自雍正十一年為始永為定例

畿輔通志卷四十四

河北地方志。清李卫等修,陈仪等纂。一百二十卷。卫字又玠,砀山(今属安徽)人。识字不多,纳资为户部郎,雍正时官至直隶总督。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旧称京都附近为畿辅,清代为直隶省三别称,包括北京周围县境、天津、今河北部分近京县份。元明无志,元代有《析津志》仅记京师(今北京市),明代畿内之地,直隶六部,而其他诸省皆有通志,独直隶省缺如。清康熙十一年曾草创一志,未为详确。至雍正朝,初聘辰州府同知田易设局修纂,及至李卫来治,于雍正十三年(1735)成书。一百二十六万余字。首冠畿辅舆地全图,总图、分图共十八幅。绘制精详,标记得体。山川道路、城镇屯集,十分醒目,自然和文化景观兼收。正文分诏谕、宸章、京师、星野、建置沿革、形胜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户口、田赋、盐政、兵制、河渠、水利营田、陵墓、寺观、古迹、风俗、物产、职官、人物、艺文等二十九目。订补缺,较康熙志完善。内容广涉今河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建筑等历史资料。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商业发展、名胜古迹、植被分布、生态平衡等无不备载。堪称当时河北地区的一部百科全书。在清代方志中可谓上乘之作。有雍正十三年刻本, 《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畿輔通志卷九十

    列女大名府唐髙愍女〈大名人名妹妹生七嵗當建中二年父彦昭以濮陽歸大子前此者有質妹妹與其母兄使彦昭守濮陽及彦昭歸妹妹與其母兄皆當死其母李氏將死憐妹妹之幼無辜請獨免其死而以為婢於官皆許之妹妹不欲曰生而受辱不..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八十九

    列女正定府三國王經母〈正定人經為江夏太守忤曹爽棄官歸母問歸狀經以實對母以經典兵馬而擅去送吏責之爽聞不復罪經母嘗謂經曰汝田家子今仕至二千石物太過不祥可以止矣經不從坐髙貴鄉公事被繫辭母母顏色不變曰人誰不死..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八十八

    列女河間府唐殷保晦妻封氏〈景州人封敖孫名絢字景文能文章草𨽻保晦歴校書郎黄巢入長安共匿蘭陵里明日保晦逃賊悅封色欲犯之固拒賊誘說萬辭不答賊怒勃然曰從則生不然膏我劍封罵曰我公卿子守正而死猶生也終不辱逆賊手遂..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八十七

    列女保定府漢魏氏木蘭〈亳州人漢文帝嘗屯兵於完蘭因隨父來此遂為完人年二十以父當行戍無子蘭以身代十有二年有功不受賞惟求歸見父母而已樂府有木蘭詞〉隋許善心母范氏〈高陽人善心仕隋歴授虞部郎中及宇文化及弑逆被害..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八十六

    列女順天府南北朝魏盧元禮妻李氏〈燕人元禮卒李氏追亡撫遺事姑以孝讜著母崔氏終於洛陽凶問至舉聲慟絶一宿乃蘇水漿不入口者六日自范陽奔喪八旬方達舉櫬號踊遂爾頓絶後魏時有司以狀聞詔追號貞孝女宗易其里為孝徳里樹李..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八十五

    仙釋順天府周甘 需〈燕昭王時有仙人甘需為之臣王行其道數月有仙子來告曰西王母將降後一年王母果至甘需尋去〉晉惠 能〈即盧行者范陽人聞五祖在黄梅乃從之為其役使五祖欲令寺僧作偈上座神秀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巻八十四

    流寓順天府三國漢闗 侯〈河東解人好義武勇喜讀左氏春秋少寓涿郡與昭烈張飛誼同兄弟及定巴蜀拜前將軍名震華夏〉宋吳 激〈建州人工詩能文字畫俊逸得婦翁米芾筆後使於金以知名被留著山東集〉張 邵〈烏江人金送邵於劉豫..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八十三

    藝術順天府南北朝魏劉靈助〈燕郡人善卜筮隨爾朱榮入洛所言輙中莊帝親信之及榮死靈助乃還郷里舉兵為爾朱兆所害明年齊神武滅兆贈幽州刺史〉元李 衎〈薊州人號息齋道人博學多通官至浙江行省平章政事卒謚文簡衎善竹石窠..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八十二

    髙逸順天府晉霍 原〈字体明燕國廣陽人少有志力年十八觀太學行禮因留習之貴遊子弟皆願一見後山居積年門徒百數劉沉薦為司徒不就元康末與王襃等以賢良徴亦不至王浚謀僣使人問之不答爲所害〉唐盧 鴻〈幽州人博學善書與其..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八十一

    卓行正定府南北朝魏石祖興〈常山九門人常岀家絹二百餘疋營䕶太守田文彪縣合稔真等喪事孝文嘉之賜爵二級為上造後拜寧陵令卒〉唐李知本〈元氏人事親篤至與弟知隱雍順子孫百餘至貲用僮僕無間也隋大業末盗賊過閭不入相戒..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八十

    卓行順天府漢韓 福〈涿郡人元鳯元年三月賜郡所選有行義者涿郡韓福等五人帛人五十疋遣歸詔曰朕閔勞以官職之事其務脩孝弟以教鄉里令郡縣常以正月賜羊酒〉北齊鮮于文宗〈漁陽人年七嵗父以種芋時亡明年芋時對芋嗚咽如此..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七十九

    文翰順天府漢酈 炎〈字文勝范陽人食其之後也有文才解音律言論給㨗多服其能理靈帝時州郡辟命皆不就嘗作詩二篇以見志有曰抱玉乘龍驥不逢樂與和安得孔仲尼為世陳四科後風病慌惚性至孝遭母憂病甚未幾卒年二十八〉晉盧 諶..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七十八

    儒學順天府周周醜子家〈燕人江東馯臂子弓授易燕周醜子家〉漢韓 嬰〈燕人孝文時為博士景帝時至常山太傅嬰推詩人之意而作内外篇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間殊淮南賁生授之燕趙間言詩者由嬰嬰亦以易授人推易意而為之傳燕趙間..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七十七

    忠節〈義烈附〉正定府三國漢趙 廣〈常山真定人雲次子後主為牙門將以戰死〉南北朝魏魏 質〈字懐素下曲陽人年十四啓母求就徐遵明受業五六年中通諸經大義自學言歸生徒輻輳後避葛榮難居飛龍山為亂賊所害興和二年賜諡貞烈..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七十六

    忠節〈義烈附〉順天府晉劉 沉〈字道真燕國薊人世為北州名族博學好古太保衛瓘辟為掾領本邑大中正後以侍中假節討李流河間王顒請留為軍司領雍州刺史及顒遣張方逼京師沉奉詔馳檄四境合衆萬餘與顒督䕶虞夔戰敗之顒大懼急..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七十五

    政事正定府明李 琦〈元氏人永樂初召試御史㑹安南侵廣西地命琦往討琦授諭趙陀呂嘉順逆禍福之理安南感悟遂歸侵地比還授御史宣德中占城與安南交急復命琦往諭兩國遂和自是西洋諸番有事悉令往焉所至欵服陞湖廣布政使甚得..

    1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七十四

    政事順天府明盧 祥〈房山人洪武中歴官刑部郎中才能著稱以從征有功陞本部侍郎卒於官〉劉士原〈昌平人洪武中以才能薦舉擢潞州知州有惠政遷陜西叅議累官左布政使朝覲入都止跨一蹇驢帝亷得其實稱揚不已命馳驛赴任時有天..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七十三

    名臣大名府周史 鰌〈字子魚衞大夫孔子稱其直〉公子荆〈字南楚衞大夫孔子稱其善居室〉公叔發〈一名公孫枝衞大夫諡貞惠文子〉公子朝〈衞大夫呉公子札適衞説遽瑗史狗史鰌公子荆公叔發公子朝曰衞多君子未有患也〉孔 圉〈..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七十二

    名臣河間府漢劉 輔〈河間宗室舉孝㢘為襄賁令上書言得失擢為諫大夫成帝欲立趙倢伃為后輔上書諫繫秘獄以辛慶忌等論乃減死論為鬼薪〉張 敏〈字伯達河間鄚人舉孝㢘為尚書建初中有父為人侮而其子殺之者肅宗貰其死自後遂定..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七十一

    人物粤稽黄帝堯舜竝都幽冀商周之際夷齊抗節為百世師厥後箕子之封其治在今永平而召公德教被扵全燕者復數百年故其間川嶽神氣之所藴蒸聖賢流風之所感發傑岀之材每應時而生自春秋以前賢哲令德表著春秋内外傳及籍扵孔氏之..

    0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