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五星总论
凡五星五岁而一合,三岁而遇。其遇也美,则白衣之遇也;其遇恶,则下□□□□□□□□□□□□□□毋兵不吉。视其相犯也:相者木也,殷者金,金与木相正,故相与殷相犯,天下必遇兵。殷者金也,故殷〔与〕□〔星遇,兴兵举〕事大败,□〔春〕必甲戌,夏必丙戌,秋必庚戌,冬必壬戌。大白与荧惑遇,金、火也,命曰乐(铄),不可用兵。营惑与辰星遇,水、火〔也,命曰焠,不可用兵〕举事大败。〔岁〕与大〈小〉白斗,杀大将,用之搏之,贯之,杀偏将。荧惑从大白,军忧;离之,军〔却〕;出其阴,有分军;出其阳,有〔偏将之战〕。〔当其〕行,大白遝(逮)之,〔破军杀〕将。凡大星趋相犯也,必战。大白始出以其国,日观其色,色美者胜。当其国日,独不见,其兵弱;三有此,其国〔可击,必得其将〕。不满其数而入,入而〔复出〕,□□其入日者国兵死:入一日,其兵死十日;入十日,其兵死百日。当其日而大,以其阳之日利。当其日而阴,以阴日不利。上旬为阳国,中旬为中国,下旬为阴国。审阴阳,占其国兵:太白出辰,阳国伤;〔出巳,亡扁地;出东南维,在日月〕之阳,阳国之将伤,央其阴〔利。〕大白〔出戌入未〕,是胃(谓)反(犯)地邢(刑),绝天维,行过,为围小,〈有〉暴兵将多。大白出于未,阳国伤;〔出甲,亡扁地;出西〕南维,在日月之阳,阳国之将伤,在其阴〔利。大白〕出于戌,阴国伤;出亥,亡扁地;出西北维,在日月之阴,阴国之将伤,在其阳利。〔出辰入丑〕□□□。大白出于丑,亡扁地;出东北维,在日月之阴,阴国之将伤,在其阳利;出寅,阴国伤。大白出于酉入卯,而兵□□□□在从之〔南,阳国胜;在从〕之北,阴国伤。日冬至,〔大白〕在日北,至日夜分(春分),阳国胜;春分在日南,阳国胜;夏分〈至〉在日南,至日夜分(秋分),阴国胜;秋分在日〔北〕,阴国胜。越、齐〔韩、赵、魏者〕,荆、秦之阳也;齐者,燕、赵、魏之阳也;魏者,韩、赵之阳也;韩者,秦、赵之阳也;秦者,翟之阳也,以南北进退占之。大白出恒以〔辰戌,入以丑未〕,候之不失。其时秋,其日庚辛,月立失,西方国有之。司天献不教之国驾之央(殃),其咎亡师。
我国古代现存最古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大约作于公元前170年左右。1973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约八千馀字,原件没有标题,帛书的整理者根据其内容定名为《五星占》,并区分为九章:第一章,木星;第二章,金星;第三章,火星;第四章,土星;第五章,水星;第六章,星总论;第七章,木星行度;第八章,土星行度;第九章,金星行度。其中,有关金星的篇幅最多,约占全文的一半以上。在占文中,保存了已经失传的《天文星占》(甘德撰)和《天文》(石申撰)这两部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的部分内容。其中,尤以《天文星占》的内容为多。特别重要的是,第七至第九共三章分别标出了秦始皇元年(前246)到汉文帝三年(前177)共七十年间木星、土星和金星的位置,并描绘了这三颗行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占文表明,当时的星象研究者已运用速度乘时间等于距离的这一公式来研究和推算行星的动态与所处位置,这比战国时期甘德、石申二人的探讨前进了一步,并成为后代编制历法时“步五星”工作的先声。书中所提出的一些数据,如金星的会合期为584.4日,比现今的测值只大0.48日;土星的会合期为377日,比现今的测值只小1.09日;恒星周期为30年,比现今的测值大0.54年。书中还明确地反映出1度等于240分的进位制度,属于首创。《五星占》在我国天文学史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