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道德经释义

三十九

2025-08-22 11:26 古代文学

“昔之得一者:”

昔:指天地万物的开始。一:指先天的混元一炁,亦指平衡,和谐统一之特征。

未有天地万物之前的混沌之初,是为先天的混元一炁,无上无下,无左无右,无大无小,无贵无贱,是谓混然一体。此谓“一”。

“天得一以清。”

天地万物皆依次混然一炁而生,由一至万,“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在始判,清浊兆分之际,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因天得此“一”,故有日月星辰之运转,春夏秋冬之替,风云雨雷之兴作。天道运行,万类白化,始终处于和谐有序状态,一派清明之景,毫无混乱之象。此谓“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先天混元一炁的基本特点,是平衡,和谐统一。由重浊之气下降凝聚而成的地球,内有核、幔、壳三层,外分熟、、寒五带,布局严整,井然有序,自然运转,平稳安宁。若不平,失去统一必火山爆发,地震,山崩,灾祸四起。只有得此“一”,方能不失常序,平稳安宁。此谓“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周易》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又曰:“不测之谓神”。此“神”指二气的功能及妙用。二气感,达到平衡与统一是谓混元一炁。故“一”即道。“道”虽无形无象,却生物生人,为“众妙之门”。此生化之门至妙至灵。此谓“神得一以灵”。若不平,二气不;和谐破坏,则不能生物生人,妙灵之亦必丧失矣。

“谷”即空谷。水止于平,道止于中。天道是背高就下,损余补缺,自达平衡。谷若低凹之处,水自流来自然充盈。谷所以能自然盈满,全由“道”之平衡之理所致。

万物由二气合和而成。不合,不得统一,则万物无由以生。孤不生,独不长。只有二气感,合而为一,方能生出万物。

侯王为天下至尊至贵者。此谓至上。而侯王常以“孤”、“寡”、“不谷”自称,自认为至下。此至上与至下折中平衡,达至中平,此谓“一”。至高无上的侯王若能出之于言,践之于行,自然无为,柔弱谦下,不贪财货,不施***,以百姓心为心,以民为至上,则必为万民拥护,四海宾服,天下太平,百业兴旺,风气淳正。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以上的”清”、“宁”、“灵”、“盈”、“生”、“正”,皆由混元一炁的平衡统一原理所致。相反地,若天不能保持“清”,则必然会纷乱破裂;地不能保持“宁”,则必然爆发火山地震;神不能保持“灵”,必然丧失灵妙之功能;谷不能保持“盈”,必然自行枯竭;万物不能生长繁衍,必然衰亡绝灭;侯王不能保持权势和地位,就要垮台。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道”的体是中平。所以,贵必须以贱为根本,高必须以下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合“道”。

因此,侯王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正是“贵以贱为本”么?难道不是么?其实,侯王这样做,正是为了达到平衡,以合于“道”。

这和造车的道理一样。车未造成时,各种零件乱七八糟,各自分立,自以为是,而在车造成后,各种零件则同合于一车之中,共同起着运载的功能,其零件的长短、大小、高低、贵贱等差别全部消失于此车之中。

美玉本来是珍贵的,石头本来是粗贱的。为了使两者达到平衡与统一,使其贵贱相合于一体之中,我不看重珍贵华美的碌碌之玉,亦不厌弃粗糙鄙陋的硌硌之石。而将它们平等看待,不分贵贱。

此章总旨,在于说明万事万物皆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平衡、合和与统一,可以得到好的、吉的结果;反之,若彼此分裂,,不能合和与统一,则必然得到坏的、凶的结果。

本章主要讲了对立面合和统一的重要

猜你喜欢

  • 君子易事而难悦

    君子易事而难悦【原文】子曰:“君子易事①而难说②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③。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④焉。”【注释】①事:侍奉。②说:同“悦”。③器之:量..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好恶不等于是非

    好恶不等于是非【原文】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严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译文】子贡问道:“一乡的人都喜欢他,怎么样?”孔子..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读解】和是互相补充配合但不失去自我;同是完全一样没有自我..

    3 古代文学 2025-11-21
  • 恒心的重要性

    恒心的重要一性一【原文】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①。’善夫!”“不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注释】①巫医:古代用禳祷之术替一人治病的人。不像后来分为卜筮的巫和治病..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狂者与狷者

    狂者与狷者【原文】子曰:不得中行①而与②之,必也狂捐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注释】①中行:依中庸而行的人。②与:交往。【译文】孔子说:得不到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相交,那就必然是和狂与狷这两种人..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士的标准

    士的标准【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一党一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直”也有讲究

    “直”也有讲究【原文】叶公语孔子曰:“吾一党一有直躬者①,其父攘羊②,而子证之。”孔子曰:“吾一党一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注释】①直躬者:直率坦白的人。②攘羊:攘,偷。..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欲速则不达

    欲速则不达【原文】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注释】①莒父:鲁国邑名。《山东通志》认为在今山东高密县东南。陽文】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

    3 古代文学 2025-11-21
  • 近者悦,远者来

    近者悦,远者来【原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译文】叶公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让国内的喜悦,让国外的人来投奔。”【读解】近者悦,远者来。内政外交,一语囊括。近者悦是因为国力强盛,人民..

    3 古代文学 2025-11-21
  •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原文】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②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

    3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实行富民政策

    实行富民政策【原文】子适①卫,冉有仆②。子曰:庶③矣哉!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注释】①适:到,往。②仆:驾车。③庶:众多,这里指人口多。【译文】孔子到卫..

    3 古代文学 2025-11-21
  •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原文】子谓卫公子荆①,善居室②。始有,曰:苟合③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注释】①卫公子荆:卫国的公子,字南楚,是卫献公的儿子。吴国的公子季札曾把他列为卫国的君子之一。②居室..

    3 古代文学 2025-11-21
  • 表率的作用

    表率的作用【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读解】在《颜渊..

    3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原文】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①,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为?”【注释】①授之以政: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事父、事君,所以与政事有关。②专对:独立应对。春秋时代..

    3 古代文学 2025-11-21
  • 谁来种田地?

    谁来种田地?【原文】樊迟请学稼①。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②。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

    2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①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3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原文】仲弓为季氏宰①,问政。子曰:“先有司②,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注释】①宰:总管。②有司:各部门。【译文】仲弓做..

    3 古代文学 2025-11-21
  • 君子以文会友

    君子以文会友【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译文】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修养仁德。”【读解】以文会友,而不是以酒会友。这大概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吧。《庄子..

    5 古代文学 2025-11-20
  •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原文】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①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注释】①道同”导”,开导、劝。【译文】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言相告,好话对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

    4 古代文学 2025-11-20
  •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仁者一爱一人,智者知人【原文】樊迟问仁。子曰:“一爱一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②,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于夏曰:“乡③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

    5 古代文学 2025-11-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