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太十陽十高悬于空,普照万物,上下四方无不透彻。明道圣人,恬淡自养,不露聪明,不显机智,好似无知一样,这才是上知。是谓“知不知,上”。常人不然,如火炬在暗室,只照一角,而自以为亮。以小知自见、自是、耀人眼目,本来无知,而自以为有知。是谓“不知知,病”。谁将强不知以为知当作病,那他就不会有强不知以为知的十毛十病了。明道的圣人,为什么没有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十毛十病呢?就是因为他们把强不知以为知当作病,所以才不会有道种十毛十病。
猜你喜欢
-
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惑,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刚强横暴,冒然从事者,谓之“敢”。柔十弱谦下,审时度世,探其深浅者,谓之“不敢”。逆天理、背人伦、逞刚强,十胡十作..
2 古代文学 2025-08-23 -
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常人为其贪生之厚,恣情纵十欲,无所不为,不知“大小过恶,各有所归”。急如风火,形影紧随。“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体清静、虚无真常自然之道以为言,其言本乎“无为”,至为简易,使人最易明晓,最易行持。“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大道甚夷,民甚好径”。人不知易知之言,反而以智虑求奇,巧言令色以乱..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主:无故兴师,首先主动出兵。客:不得已而应战。对于用兵之道,古人说过这样的话:“不可恃其强十暴而贪图好杀,以佳兵利器而凌加于人。妄动兵戈必败。”“兵者不..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八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此章以用兵之道,喻示人们处事接物宜于真诚仁慈,含虚自敛,晦迹韬光。以此理事,而事事必理;以此接物,而物物顺应。天道不争而万物自化,圣人不争而万民自归。作为将..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道”大无不包,细无不入,不能用形名色象论比。就因为道大,才不能以具体的形象事物论比。如有形象比拟,就成为一个具体的事物了,那“道”..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六
“十江十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最低处,百川皆归,自然而然。十江十海所以能为百谷王,是因为它居于最下处。“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因此,圣君明王,取..
4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明”,机智巧诈,侥幸炫耀。“愚”,浑厚淳朴,真诚自然。道为天地之始。天地有始,日月往来,十陰十陽十升降,寒暑十十交十十替,四时成序,万物自然而然,有条不紊地生长..
4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四
“其安易持。”事物在安静的时候容易把持,如动荡起来,就难以把持了。修身者,更为切要。在内念未发,外物未接的宁静之时,洗心澄虑,万念俱消,才能达到清静真一,元神自在,母子相抱,神气相守,坎离相十十交十十..
4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圣人十体虚无之妙道,法天地自然之德,不背理徇私,无为而自然成就。以无为而为,人不能知,不能见。如天道无为而无不覆;地德自然而无不载,两无为相合,万物自然化生,虽“无为..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奥”:深,且含有妙运的意思。清静虚无的自然之道生出了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又深藏于此道之中。大在六十合之外,小在粒米之间,可谓造化万物之本始,生成万物之根蒂,其妙用无穷无尽。“善人之宝..
2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十十交十十。”天下大乱,每因大国恃其强盛,欲吞并四海,独霸一统,扩张国土,有本钱凌十辱小国,以致兴兵动战,万民遭殃。欲得天下太平,首先大国、强国要主动安守本分,取法水十性十,去高就..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小鱼。常言道:善于烹调者,可以治国。大国民众,风俗有殊,三教九流,其旨各异。若一一检点,必难办到。有道之君,欲治者,不论大小,均以投之于釜,掌握好火候。不轻举妄动,而能一..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啬”:俭约。教天下之民,遵循人伦的自然常情,六亲和睦,长幼有序,上下慈孝,朋友有信,夫倡妇随,勤躬耕织,以求衣食。使民各遂其生,互不十十交十十争,安然相处,此为治人之义。虔诚谨..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五十八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治国者,应以自然、宽宏、没有高下、贵贱、贤愚、荣辱分别之心,体天地无不覆载的自然好生之德,国民自然会得到妥善的治理。王弼曰:“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
4 古代文学 2025-08-23 -
五十七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正”:端方,贞固。“奇”:诡诈,怪异。此段经义是说执政者要遵循天道自然的规律,顺从人间伦理常情,大公无私,端方正直治理国家。但用兵却相反,要采用虚虚实实,声东击..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太上混元无极大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本,其妙用无穷,只可意会,言语无法表达。此谓“知者不言”。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语能表达出来的,是粗浅的,有形的事物之末,而不是微妙玄通的“..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十牝十牡之合而峻作,十精十之至;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此章以“赤子”比喻修道之深、养德之厚的妙用。《庄子逍遥游》云:“藐姑射之..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自然万物,生灭兴衰,无不处于时时变易之中,唯有大中至正的虚无之道“独立而不改”。以“道”的原则举事立业,治国安邦,其基必固,不可动摇。抱此“道”者,可根深蒂固..
3 古代文学 2025-08-23 -
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径。”使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清静无为之道的玄理妙用,我就以此去实行。然而我最担心的是在实行中走邪路。其实,清静无为的自然之道犹如平坦的大路,很平坦,至简..
5 古代文学 2025-08-22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