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经 / 佚名

卷十八 海内经

2025-08-25 12:30 山海经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①。天毒②,其人水居,偎人爱(之)[人]③。

①朝鲜:就是现在朝鲜半岛上的朝鲜和韩国。②天毒:据古人解说,即天竺国,有文字,有商业,佛教起源于此国中。而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印度。但印度在南,朝鲜在北,一南一北,相距很远,记在一处,不合情理,则文字上似有讹误或脱遗。③偎:怜悯 。

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国名曰壑市。

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国名曰氾(fàn)叶。

流沙之西,有鸟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黄金、璿(xuán)瑰、丹货、银铁①,皆流于此中②。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①丹货:不详何物。②流:淌出。这里是出产、产生的意思。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zhāo)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①,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zhuó)首、谨耳、人面、豕(shì)喙、麟身、渠股、豚止②,取淖子曰阿女③,生帝颛顼。

①雷祖:即嫘祖,相传是教人们养蚕的始祖。②擢:引拔,耸起。这里指物体因吊拉变成长竖形的样子。谨:慎重小心,谨慎细心。这里是细小的意思。渠股:即今天所说的罗圈腿。③取:通“娶”。

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

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子]高,柏[子]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shū)、膏稻、膏黍、膏稷①,百谷自生,冬夏播琴②。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③,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①膏:这里是味道美好而光滑如膏的意思。菽:豆类植物的总称。稷:谷子。②播琴:即播种。这是古时楚地人的方言。③灵寿:即上文所说的椐树,所生枝节像竹节,粗细长短都正好合于拐杖,不必人工制做,所以古代老人常利用这种天然拐杖。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灵寿是一种生长在昆仑山及其附近地方的特殊树木,人吃了它结的果实就会长生不死,所以叫灵寿树。

南海之(外)[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有禺中之国。有列襄之国。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ruǎn)蛇,木食。

有盐长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民]。

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①,[上]有九欘(zhǔ)②,下有九枸(jǔ)③,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tài)皞(hào)爰过④,黄帝所为。

①仞:古时以八尺为一仞。②欘:树枝弯曲。③枸:树根盘错。④大皞:又叫太昊、太皓,即伏羲氏,古史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姓风。他开始画八卦,教人们捕鱼放牧,用来充作食物。又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

有窫(zhá)窳(yú),龙首,是食人。有(青)兽,人面,名曰猩猩。

西南有巴国。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有国名曰流黄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尘土)[麈]。有巴遂山,渑(shéng)水出焉。

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南方有赣(gàn)巨人,人面长(臂)[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则]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啖之。

有嬴民,鸟足。有封豕。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①,冠旃(zhān)冠②,名曰延维③,人主得而飨(xi3ng)食之④,伯(bà)天下⑤。

①衣紫衣:前一个“衣”是动词,穿的意思。后一个“衣”是名词,即衣服。②冠旃冠:前一个“冠”是动词,戴的意思。后一个“冠”是名词,即帽子。旃:纯红色的曲柄旗。这里仅是红色的意思,与上一句的紫色相对。③延维:即上文所说的委蛇,就是双头蛇。④人主:君主,一国之主。飨:祭献。⑤伯:通“霸”。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又有青兽如菟①,名曰[山/囷](jùn)狗。有翠鸟②。有孔鸟③。

①菟:通“兔”。②翠鸟:即翡翠鸟,形状像燕子。古人说雄性的叫翡,羽毛是红色;雌性的叫翠,羽毛是青色。实际上,翡翠鸟的羽毛有好多种颜色,不止红、青二色,所以自古以来就做装饰品用。③孔鸟:即孔雀鸟。

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yí)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①。又有不距之山,巧倕(ruì)葬其西②。

①翳鸟:传说是凤凰之类的鸟。②巧倕:相传是上古帝尧时代一位灵巧的工匠。

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①,名曰相顾之尸②。

①盗械:古时,凡因犯罪而被戴上刑具就称作盗械。戈:古代一种兵器。倍:通“背”。背弃。佐:辅助帝王的人。②相顾之尸:也是上文所说贰负之臣一类的人。

伯夷父生西岳①,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①伯夷父:相传是帝颛顼的师傅。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①。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②。

①玄丘之民:古人说是生活在丘上的人物都是黑的。②赤胫之民:古人说是从膝盖以下的腿部全为红色的一种人物。

有钉灵之国,其民从厀(xī)以下有毛①,马蹄善走②。

①厀:同“膝”。②走:跑。

炎帝之孙伯陵①,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②,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shū)。[殳]始为侯③,鼓、延是始为钟④,为乐风。

①炎帝:即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②同:通“通”。通奸。吴权:传说中的人物。③侯:练习或比赛射箭时用的箭靶。④钟: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①。

①鲧:相传是大禹的父亲。

帝俊生禺号①,禺号生淫梁②,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①帝俊:这里指黄帝。②淫梁:即上文所说的禺京。

少皞生般①,般是始为弓矢。

①少皞:即上文所说的少昊号称金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帝俊赐羿彤(tóng)弓素矰(zēng)①,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②。

①彤:朱红色。矰:一种用白色羽毛装饰并系着丝绳的箭。②恤:体恤,周济。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始]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①,是始为歌舞。

①帝俊:这里指帝舜。

帝俊生三身①,三身生义均②,义均是始为巧倕(ruì),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③,始作牛耕。大比赤阴④,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⑤,均定九州⑥。

①帝俊:这里也是指帝舜。②义均:就是上文所说的叔均,但说是帝舜的儿子,这里却说是帝舜的孙子,属于神话传说的不同。③叔均:上文曾说叔均是后稷之弟台玺的儿子,这里又说是后稷的孙子,而且和前面说的义均也分成了二人,神话传说分歧,往往有所不同。④大比赤阴:意义不明。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后稷的生母姜嫄。“比”大概为“妣”的讹文。妣:母亲。“赤阴”的读音与“姜嫄”相近。据古史传说,后稷被封于邰地而建国,姜嫄即居住在这里,所以下面说“是始为国”。⑤布土:传说鲧与大禹父子二人相继治理洪水,鲧使用堵塞的方法,大禹使用疏通的方法,都需要挖掘泥土。布即施予,施行。土即土工,治河时填土、挖土工程。⑥均:平均,均匀。引申为度量、衡量。九州:相传大禹治理了洪水以后,把中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就是九州。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yāo)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①,是复土(穰)[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①颠:头顶。

洪水滔天①。鲧窃帝之息壤以堙(yīn)洪水②,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③。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①滔:漫。②息壤: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能够自生自长、永不耗损的土壤。③复生:相传鲧死了三年而尸体不腐烂,用刀剖开肚腹,就产生了禹。“复”即“腹”的同声假借字。

山水志。作者不详。十八卷。分《山经》五篇,含南山、西山、北山、东山和中山“五经”,又名“五藏山经”。约成于春秋战国; 《海经》分海外南、西、北、东和海内南、西、北、东八经。可能是西汉作品。第三部分《大荒经》分东、南、西、北四经,附《海内经》。疑为西汉以后人作。其中“五藏山经”至为重要,记载平实雅正,体现了作者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是书以山为纲, 以方向道里为纬,记述古代河流、民族、植物、动物和矿产等地理知识。全书共记山名五千三百余个,水名二百五十多个,人名百四十多个,动物百二十余种,植物五十余种,以及众多矿产。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地理、历史、民族,医药、巫术、动物、植物、矿产等多方面。还记载了诸如“夸父逐日”、 “羲和浴日”、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等远古神话传说。堪称“史地之权舆,神话之渊府”。特别海经部分保存神话资料颇多,除《楚辞·天问》,他书均不能与之相比。该书对考究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民俗和神话传说等均有重要价值。全书约三万余字。晋郭璞为之作注。其后考证注释著作,以清代毕源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较为重要。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善成堂仿毕氏图注原刻本,民国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民国十一年(1922)南林刘氏求恕斋刻本。1986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山海经新探》中辑有谭其骧《(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提要》、杨超《〈山海经〉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何幼琦《〈海经〉新探》等可资参考。

猜你喜欢

  • 卷十八 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 十一年春正月辛酉,紥隆阿免,以哈哴阿、杨芳护理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乙丑,容安论斩。丙子,以魏元烺为福建巡抚。朝鲜国王李钖请封其孙奂为世孙,贡方物。是月,给江苏沛县、安徽芜湖等八州县卫、浙江..

    13 清史稿 2025-11-20
  • 卷三十三·中山

    魏文侯欲残中山魏文侯欲残中山。唱庄谈谓赵襄子曰:“魏并中山,必无赵矣。公何不请公子倾以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复立也。”----------------------------------------犀首立五王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

    17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三十二·宋卫

    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荆王大说,许救甚劝。臧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有忧色何也。”臧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于小宋而恶于大齐,此王之所忧也;而荆王说甚,必以坚我。我坚而..

    19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三十一·燕三

    齐韩魏共攻燕齐、韩、魏共攻燕,燕使太子请救于楚。楚王使景阳将而救之。暮舍,使左右司马各营壁地,已,植表。景阳怒曰:“所营者,水皆至灭表。此焉可以舍!”乃令徙。明日大雨,山水大出,所营者,水皆灭表。军吏..

    15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三十·燕二

    秦召燕王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苏代约燕王曰:“楚得枳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事秦者,何也?是则有功者,秦之深雠也。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也。“秦之行暴于天下,正告楚曰:’蜀地之甲,轻舟..

    14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九·燕一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粟之..

    14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八·韩三

    或谓韩公仲或谓韩公仲曰:“夫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今公国,其利害之相似,正如孪子之相似也。得以其道为之,则主尊而身安;不得其道,则主卑而身危。今秦、魏之和成,而非..

    12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七·韩二

    楚围雍氏五月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崤。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金笔,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崤。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

    14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六·韩一

    三晋已破智氏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贵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段贵曰:“不然,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王用..

    8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五·魏四

    献书秦王..献书秦王曰:“昔窃闻大王之谋出事于梁,谋恐不出于计矣,愿大王之熟计之也。梁者,山东之要也。有蛇于此,击其尾,其受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今梁王,天下之中身也。秦攻梁者,是示天下..

    16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四·魏三

    秦赵约而伐魏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芒卯曰:“勿忧也。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夫邺,寡人固刑弗有也。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相国..

    15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三·魏二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过五月而赵破。”田盼曰:“夫请用其兵者,其国易未;易用其计者,其身易穷。公今言破赵大易,恐有后咎。”..

    16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二·魏一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

    10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一·赵四

    为齐献书赵王为齐献赵王,使臣与复丑曰:“臣一见,而能令王坐而天下致名宝。而臣窃怪王之不试见臣,而穷臣也。群臣必多以臣为不能者,故王重见臣也。以臣为不能者,非他,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交有所偏..

    17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二十·赵三

    赵惠文王三十年赵惠文王三十年,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天单问赵爽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

    16 战国策 2025-11-20
  • 卷十九·赵二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今奉阳..

    10 战国策 2025-11-20
  • 卷十八·赵一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郄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郄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

    14 战国策 2025-11-20
  • 卷十七·楚四

    或谓楚王或谓楚王曰:“臣闻,从者欲合天下以朝大王,臣愿大王听之也。夫因诎为信,旧患有成,勇者义之。摄祸为福,裁少为多,知者官之。报报之反,墨墨之化,唯大君能之,祸与福相贯,生于亡为邻,不遍于死,不遍于..

    14 战国策 2025-11-20
  • 卷十六·楚三

    苏子谓楚王苏子谓楚王曰:“仁人之于年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秦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王之大臣父兄,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

    16 战国策 2025-11-20
  • 卷十五·楚二

    魏相翟强死魏相翟强死。为甘茂谓楚王曰:“魏之几相者,公子劲也。劲也相魏,魏、秦之交必善。秦、魏之交完,则楚轻矣。故王不如与齐约,相甘茂于魏。齐王好高人以名,今为其行人请魏之相,齐必喜。魏氏不听,交恶于..

    13 战国策 2025-11-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