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经 / 佚名

卷十八 海内经

2025-08-25 12:30 山海经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①。天毒②,其人水居,偎人爱(之)[人]③。

①朝鲜:就是现在朝鲜半岛上的朝鲜和韩国。②天毒:据古人解说,即天竺国,有文字,有商业,佛教起源于此国中。而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印度。但印度在南,朝鲜在北,一南一北,相距很远,记在一处,不合情理,则文字上似有讹误或脱遗。③偎:怜悯 。

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国名曰壑市。

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国名曰氾(fàn)叶。

流沙之西,有鸟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黄金、璿(xuán)瑰、丹货、银铁①,皆流于此中②。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①丹货:不详何物。②流:淌出。这里是出产、产生的意思。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zhāo)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①,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zhuó)首、谨耳、人面、豕(shì)喙、麟身、渠股、豚止②,取淖子曰阿女③,生帝颛顼。

①雷祖:即嫘祖,相传是教人们养蚕的始祖。②擢:引拔,耸起。这里指物体因吊拉变成长竖形的样子。谨:慎重小心,谨慎细心。这里是细小的意思。渠股:即今天所说的罗圈腿。③取:通“娶”。

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

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子]高,柏[子]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shū)、膏稻、膏黍、膏稷①,百谷自生,冬夏播琴②。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③,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①膏:这里是味道美好而光滑如膏的意思。菽:豆类植物的总称。稷:谷子。②播琴:即播种。这是古时楚地人的方言。③灵寿:即上文所说的椐树,所生枝节像竹节,粗细长短都正好合于拐杖,不必人工制做,所以古代老人常利用这种天然拐杖。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灵寿是一种生长在昆仑山及其附近地方的特殊树木,人吃了它结的果实就会长生不死,所以叫灵寿树。

南海之(外)[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有禺中之国。有列襄之国。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ruǎn)蛇,木食。

有盐长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民]。

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①,[上]有九欘(zhǔ)②,下有九枸(jǔ)③,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tài)皞(hào)爰过④,黄帝所为。

①仞:古时以八尺为一仞。②欘:树枝弯曲。③枸:树根盘错。④大皞:又叫太昊、太皓,即伏羲氏,古史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姓风。他开始画八卦,教人们捕鱼放牧,用来充作食物。又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

有窫(zhá)窳(yú),龙首,是食人。有(青)兽,人面,名曰猩猩。

西南有巴国。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有国名曰流黄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尘土)[麈]。有巴遂山,渑(shéng)水出焉。

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南方有赣(gàn)巨人,人面长(臂)[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则]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啖之。

有嬴民,鸟足。有封豕。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①,冠旃(zhān)冠②,名曰延维③,人主得而飨(xi3ng)食之④,伯(bà)天下⑤。

①衣紫衣:前一个“衣”是动词,穿的意思。后一个“衣”是名词,即衣服。②冠旃冠:前一个“冠”是动词,戴的意思。后一个“冠”是名词,即帽子。旃:纯红色的曲柄旗。这里仅是红色的意思,与上一句的紫色相对。③延维:即上文所说的委蛇,就是双头蛇。④人主:君主,一国之主。飨:祭献。⑤伯:通“霸”。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又有青兽如菟①,名曰[山/囷](jùn)狗。有翠鸟②。有孔鸟③。

①菟:通“兔”。②翠鸟:即翡翠鸟,形状像燕子。古人说雄性的叫翡,羽毛是红色;雌性的叫翠,羽毛是青色。实际上,翡翠鸟的羽毛有好多种颜色,不止红、青二色,所以自古以来就做装饰品用。③孔鸟:即孔雀鸟。

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yí)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①。又有不距之山,巧倕(ruì)葬其西②。

①翳鸟:传说是凤凰之类的鸟。②巧倕:相传是上古帝尧时代一位灵巧的工匠。

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①,名曰相顾之尸②。

①盗械:古时,凡因犯罪而被戴上刑具就称作盗械。戈:古代一种兵器。倍:通“背”。背弃。佐:辅助帝王的人。②相顾之尸:也是上文所说贰负之臣一类的人。

伯夷父生西岳①,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①伯夷父:相传是帝颛顼的师傅。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①。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②。

①玄丘之民:古人说是生活在丘上的人物都是黑的。②赤胫之民:古人说是从膝盖以下的腿部全为红色的一种人物。

有钉灵之国,其民从厀(xī)以下有毛①,马蹄善走②。

①厀:同“膝”。②走:跑。

炎帝之孙伯陵①,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②,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shū)。[殳]始为侯③,鼓、延是始为钟④,为乐风。

①炎帝:即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②同:通“通”。通奸。吴权:传说中的人物。③侯:练习或比赛射箭时用的箭靶。④钟: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①。

①鲧:相传是大禹的父亲。

帝俊生禺号①,禺号生淫梁②,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①帝俊:这里指黄帝。②淫梁:即上文所说的禺京。

少皞生般①,般是始为弓矢。

①少皞:即上文所说的少昊号称金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帝俊赐羿彤(tóng)弓素矰(zēng)①,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②。

①彤:朱红色。矰:一种用白色羽毛装饰并系着丝绳的箭。②恤:体恤,周济。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始]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①,是始为歌舞。

①帝俊:这里指帝舜。

帝俊生三身①,三身生义均②,义均是始为巧倕(ruì),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③,始作牛耕。大比赤阴④,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⑤,均定九州⑥。

①帝俊:这里也是指帝舜。②义均:就是上文所说的叔均,但说是帝舜的儿子,这里却说是帝舜的孙子,属于神话传说的不同。③叔均:上文曾说叔均是后稷之弟台玺的儿子,这里又说是后稷的孙子,而且和前面说的义均也分成了二人,神话传说分歧,往往有所不同。④大比赤阴:意义不明。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后稷的生母姜嫄。“比”大概为“妣”的讹文。妣:母亲。“赤阴”的读音与“姜嫄”相近。据古史传说,后稷被封于邰地而建国,姜嫄即居住在这里,所以下面说“是始为国”。⑤布土:传说鲧与大禹父子二人相继治理洪水,鲧使用堵塞的方法,大禹使用疏通的方法,都需要挖掘泥土。布即施予,施行。土即土工,治河时填土、挖土工程。⑥均:平均,均匀。引申为度量、衡量。九州:相传大禹治理了洪水以后,把中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就是九州。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yāo)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①,是复土(穰)[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①颠:头顶。

洪水滔天①。鲧窃帝之息壤以堙(yīn)洪水②,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③。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①滔:漫。②息壤: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能够自生自长、永不耗损的土壤。③复生:相传鲧死了三年而尸体不腐烂,用刀剖开肚腹,就产生了禹。“复”即“腹”的同声假借字。

山水志。作者不详。十八卷。分《山经》五篇,含南山、西山、北山、东山和中山“五经”,又名“五藏山经”。约成于春秋战国; 《海经》分海外南、西、北、东和海内南、西、北、东八经。可能是西汉作品。第三部分《大荒经》分东、南、西、北四经,附《海内经》。疑为西汉以后人作。其中“五藏山经”至为重要,记载平实雅正,体现了作者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是书以山为纲, 以方向道里为纬,记述古代河流、民族、植物、动物和矿产等地理知识。全书共记山名五千三百余个,水名二百五十多个,人名百四十多个,动物百二十余种,植物五十余种,以及众多矿产。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地理、历史、民族,医药、巫术、动物、植物、矿产等多方面。还记载了诸如“夸父逐日”、 “羲和浴日”、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等远古神话传说。堪称“史地之权舆,神话之渊府”。特别海经部分保存神话资料颇多,除《楚辞·天问》,他书均不能与之相比。该书对考究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民俗和神话传说等均有重要价值。全书约三万余字。晋郭璞为之作注。其后考证注释著作,以清代毕源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较为重要。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善成堂仿毕氏图注原刻本,民国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民国十一年(1922)南林刘氏求恕斋刻本。1986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山海经新探》中辑有谭其骧《(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提要》、杨超《〈山海经〉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何幼琦《〈海经〉新探》等可资参考。

猜你喜欢

  • 卷十七 大荒北经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①,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丘鸟)[鸱(chī)]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②。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璿(xuán)瑰、瑶碧③,..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六 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7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五 大荒南经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足术](chǔ)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①。爰有文贝、离俞、(丘鸟)[鸱..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四 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有]大壑①,少昊之国②。少昊孺帝颛顼于此③,弃其琴瑟④。 ①壑:坑谷,深沟。②少昊: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叫挚,以金德王,所以号称金天氏。③孺:通“乳”。用乳奶喂养。这里是抚育、养育的意思。颛顼..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三 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 鉅燕在东北陬。国在流沙中者埻(dūn)端、玺[日奂](huàn),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yáo)、月支之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二 海内北经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bàng)而东向立①。一曰龟山。 ①柸:即“棓”,音义同而字形异。棓,同“棒”。棍子,大棒。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①。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qū)北。 ①..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一 海内西经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贰负之臣曰危①,危与贰负杀窫(zhá)窳(yú)②。帝乃梏之疏属之山③,桎其右足④,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①贰负:神话传说中的天神,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②窫窳:也是传..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 海内南经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pān)隅东。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ú)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山]..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九 海外东经

    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 [肆差-聿](jiē)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shào)船①。一..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八 海外北经

    海外自(东)[西]北陬至(西)[东]北陬者。 无(启/月)[启](qǐ)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启/月)[启]①。 ①无启:无嗣。传说无启国的人住在洞穴中,平常吃泥土,不分男女,一死就埋了,但他们的心不腐朽,死后一百二十年就..

    7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七 海外西经

    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高三百仞①,在灭蒙鸟北。 ①仞:古代的八尺合一仞。 大乐(yé)之野,夏后启于此儛(wǔ)《九代》①,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yì)②,右手操..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六 海外南经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①,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②,要之以太岁③。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①六合:古人以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为六合。②四时:古人以春、夏..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五 中山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①,黄华而荚(jiá)实②,名曰箨(tuō),可以已瞢(máng)③。有兽焉,其状如[虫/虫|犬](huì)鼠而文题④,其名曰[嫨能-女]..

    9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四 东山经

    东山经之首,曰樕(sǔ)[朱/虫虫](zhǔ)之山,北临乾(gān)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yòng)之鱼,其状如犁牛①,其音如彘鸣。 ①犁牛:毛色黄黑相杂的牛,像虎纹似的。 又南三百里,曰藟(lěi)山,..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三 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①,其上多华草②。漨(fēng)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茈)石、文石③。 ①机木:即桤(qī)木树,长得像榆树,把枝叶烧成灰撒在稻田中可作肥料用。②华草:不详何草。③茈石..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二 西山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①。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xián)羊,其脂可以已腊(xī)②。 ①洗石:古人说是一种在洗澡时用来擦去身上污垢的瓦石。②腊:皮肤皴皱。西四十五里,曰松..

    6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一 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①。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gǔ)而黑理②,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③,伏..

    6 山海经 2025-08-24
  • 梁京寺记

    阙名小庄严寺梁小庄严寺。在建业定阴里。本是晋零陵王庙地。天监六年度禅师起造。时有邵文立者。世以烹屠为业。尝欲杀一鹿。鹿跪而流泪。以为不祥。鹿怀一麑。寻当产育。就庖哀切。同被刳割。因斯患疾。眉须皆落。身..

    8 梁京寺纪 2025-08-20
  • 敦煌录

    效谷城本是渔泽。汉孝帝时。崔不意教人力田得谷。因名。后为县。贰师泉去沙城东三程。汉时李广利军行渴乏。祝山神以剑札山。因之水下。流向西数十里黄章泊。后有将。渴甚饮水。泉侧而终。水遂不流。只及平地。后来若..

    10 敦煌录 2025-08-20
  • 畿輔通志卷十八

    山永平府平山 有二一在府城中以與南臺山平故名一在山海關西北四十五里其南十里為平山營銅鼓山 府城東二里茹子山 府城東一十九里芝麻山 府城東南一十二里又東南為城子之烟墩山陽山俱距府城十五里灰山 府城東南三十五..

    12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