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谈美书简 / 朱光潜

五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2025-08-26 16:23 谈美书简

朋友们:

前两信收尾时曾谈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彻底解决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心与物这些对立面的统一,现在就单从艺术方面来看这种辩证统一是如何通过劳动来实现的。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依存的。我们的根据主要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第一卷里关于劳动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关于从猿到人的论述。

在《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马克思要论证人类何以必然要废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才能达到共产主义。他是从劳动者及其劳动来看这个问题的。在私有制之下,一切财富都是由劳动者生产出来的,而劳动者却不但被剥夺去他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劳动产品,而且还被剥夺去他作为社会人的本质力量或固有才能,沦为机器零件,沦为商品,过着非人的生活。马克思把这种情况叫做异化。要彻底废除私有制,才能彻底消除这种异化,才能进入共产主义。马克思给真正的共产主义下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定义:

共产主义就是作为人的自我异化的私有制的彻底废除4 ,因而就是通过人而且为着人,来真正占有人的本质4。所以共产主义就是人在前此发展出来的全部财富范围之内,全面地自觉地回到人自己,即回到一种社会性的(即人性的)人的地位。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善化的 [1]自然主义,就等于人道主义;作为完善化的人道主义也就等于自然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冲突的真正解决,也就是存在与本质,对象化与自我肯定,自由与必然,个体与物种之间纠纷的真正解决。共产主义就是历史谜语的解决,而且认识到自己就是这种解决。[2]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较早的提法,是贯穿在全部手稿中的一条红线。马克思在下文又就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补充:

自然中所含的人性的本质只有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人和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他为旁人而存在,旁人也为他而存在,这是人类世界的生活要素[3]。只有这样,自然才作为人自己的人性的存在的基础而存在。只有这样,对人原是自然的存在才变成他的人性的存在,自然对于他就成了人。因此,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的完善化的统一体,自然的真正复活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

从此可见,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辩证统一含有两点互相因依的要义:人之中有自然,自然之中也有人。人得到充分发展要靠自然得到充分发展,自然得到充分发展也要靠人得到充分发展。自然是人的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来源,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基础和手段。人在劳动中才开始形成社会。生产劳动就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加工改造。在这过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丰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就是肯定了他自己,他的本质力量就在改造的自然中对象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强和提高了。这就是人在改造自然之中也改造了自己。人类历史就这样日益进展下去,直到共产主义,人和自然双方都会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

中国先秦诸子有一句老话:人尽其能,地尽其利。人尽其能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地尽其利就是彻底的自然主义。不过这句中国老话没有揭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互相因依,只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一种朴素的愿望。马克思却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替共产主义奠定了一个稳实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替美学和艺术奠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就是在讨论人与自然的统一时,马克思提出了美的规律,我们不妨细心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话:

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存在。动物固然也生产,它替自己营巢造窝,例如蜜蜂、海狸和蚂蚁之类。但是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全面地生产;动物只有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才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

从这段重要文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一致性。人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这条原则既适用于工农业的物质生产,也适用于包括文艺在内的精神生产。这两种生产都既要根据自然,又要对自然加工改造,这就肯定了文艺的现实主义,排除了文艺流派中的自然主义。

(二)人不同于动物在于人有自意识(即自觉性)。他意识到自己就是人类一个成员,而且根据这种认识来生产。动物只在受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片面地生产,人却是根据人类的深远需要全面地自由地生产。这就肯定了文艺的广阔题材和社会功用。具体的实例是蜜蜂营巢和建筑师仿制蜂房的分别。

(三)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人的生产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与美有联系,而美有美的规律。这句话前面有因此连接词,足见是总结全段上文。此显然指上文所列的两条:一条是人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标准就是由每个物种的需要来决定的规律。动物只按自己所属的那个物种的直接需要来制造,例如蜂营巢,人却全面地自由地生产,能运用每个物种的标准,例如建筑师既能仿制蜂巢,又能建造高楼大厦和其他工程。这就是前一条的要求。另一条比前一条更进了一步,人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去来制造。这本身固有的标准是属于对象的,也就是根据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恩格斯论述从猿到人时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一切其他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马克思所说的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规律。就文艺来说,这就涉及认识整个客观世界和人们所曾探讨的文艺本身的各种规律。可见美的规律是非常广泛的,也可以说就是美学本身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里还说过:人是用全面的方式,因而是作为整体的人,来掌握他的全面本质。这个人的整体观点也是文艺方面的一条基本规律。本质有时也叫做本质力量,究竟是些什么呢?马克思举例如下:

视,听,嗅,味,触,思维,观照,情感,意志,活动,生活,总之,人的个体所有的全部器官,以及在形式上属于社会器官 [4]一类的那些器官,都是针对着对象,要占领或掌管该对象,要占领或掌管人类的现实界,它们针对对象的活动就是人类的现实生活的活动。

过去心理学只把视、听、嗅、味、触叫做五官,每一种器官管一种感觉。马克思把器官扩大到人的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全部本质力量和功能。五官之外他还提到思维、意志、情感 [5]。器官的功用不仅在认识或知觉,更重要的是占领或掌管人类的现实界的人类现实生活的活动。这就必然要包括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其中包括艺术和审美活动。各种感官都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由实践经验逐渐形成的。各种感官的形成是从古到今全部世界史的工作成果。

举听觉为例,马克思说过:

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就不是它的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的表现。

这两句极简单的话解决了美和美感以及美的主观性或客观性的问题。上句说音乐美感须以客观存在的音乐为先决条件,下句说音乐美也要靠有懂音乐的耳朵这个主观条件。请诸位想一想:① 美单是主观的,或单是客观的吗?②美能否离开美感而独立存在呢?想通了这两个问题,许多美学上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他的思想成熟时期的主要著作,它是否就已抛弃了《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些基本论点呢?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一下《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第五章中马克思对劳动过程所作的著名的总结,其中关键性段落如下: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都参加的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人凭自己的活动作为媒介,来调节和控制他跟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人自己也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来对待自然物质。他为着要用一种对自己生活有利的方式去占领自然物质,于是发动肉体的各种自然力,例如肩膀、腿以及头和手。人在通过这种运动对自然加工改造之中,也就在改造他本身的自然(本性)[6],促使他的原来睡眠着的各种潜力得到发展,并且服从他的控制。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不是原始动物的本能的劳动,现在的劳动是由劳动者拿到市场上出卖的一种商品,和原始动物的本能劳动的情况已隔着无数亿万年了。我们现在谈的是人类所特有的那种劳动。蜘蛛结网,颇类似织工纺织;蜜蜂用蜡来造蜂房,使许多人类建筑师都感到惭愧。但是就连最拙劣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要高明,因为建筑师在着手用蜡来造蜂房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把那蜂房构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已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了。他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改变,同时还在自然中实现了他所意识到的目的。这个目的就给他的动作的方式和方法规定了法则(或规律)。他还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这种服从并不仅在一些零散动作上,而是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各种劳动器官都要紧张起来,此外还要行使符合目的的意志,具体表现为集中注意(聚精会神)。劳动的内容和进行方式对劳动者(须有吸引力)吸引力愈少,劳动者就愈不能从劳动中感到运用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各种力量的乐趣,同时也就愈需要加强集中注意。

这段引文有以下几个要点值得特别注意:

(一)开宗明义就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都参加的一种过程,说明主体和客体都不可偏废。人在劳动过程中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自己。这还是贯穿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统一那条红线。

(二)这里沿用了蜜蜂造蜂房的例证来重申人的自觉性。人与动物的分别在人在劳动生产之前心里已先有蓝图,有了观念(Idee,即意象)和目的(生产品的功用),而这个目的就规定了动作的方式和方法的法则(规律),即《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物种标准和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成品出产以前先以观念或意象(蓝图)的形式存在脑里,这就肯定了形象思维。

(三)这里重申了各种劳动器官的全面合作,都要紧张起来,这就表现为注意或聚精会神。能引起注意和紧张就说明劳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有吸引力,使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到发挥全身本质力量的乐趣。这乐趣就是美感。美感首先是由生产劳动本身引起的。所以说,艺术起源于劳动。

《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里的论劳动对未来美学的发展具有我们多数人还没有想象到的重大意义。它们会造成美学领域的彻底***,我们只消回顾一下已往统治西方美学的从康德到克罗齐那一系列的唯心主义大师的论点,把它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论点细心比较一下,便会明白这个道理。

《资本论》里关于劳动的论述足以证明马克思在成熟时期并没有放弃《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些基本论点。能证明这一点的还有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关于从猿到人的论述。这篇一八七六年才写成的论文是《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透辟的阐明和进一步的发挥。文字较通俗易读,读者如果细心对照一下,便会看出它和《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脉相承的。

恩格斯也是从生产劳动来看人和社会发展的。他一开始就说: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人本身各种器官之中恩格斯特别强调了人手、人脑和语言器官的特殊作用。人手在劳动中得到高度发展,到能制造劳动工具时,手才变得自由,所以人手不仅是劳动的工具,它还是劳动的产物。人手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通过劳动愈来愈完善,愈灵巧:

在这个基础上人手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的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

这个实例就足能生动地说明艺术起源于劳动了。

恩格斯还根据达尔文的生长关联律,证明手不是孤立的,手的改变也引起脚和其他器官的改变。人脚能直立,行动更方便,人的眼界也扩大了,在自然事物中不断发见新的属性了。劳动的发展必然促进人与人的互助协作,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了,这就产生了语言的器官。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不但人,就连某些动物(如鸟),也能学会一种语言,从此就获得依恋、感谢等等表现情感的能力了。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使人的脑髓及其所统辖的各种器官一齐发展起来,日渐趋于完善化,从而人的意识也愈来愈清楚,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也日渐发展起来了。等到人完全形成,就产生了社会这个新因素,作为一种有力的推动力,同时也使人的行动有更确定的方向。

这里说的社会不是本能式的社会性,而是有组织的形成制度的团体。有了社会,人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提出和达到愈来愈高的目的,劳动本身也日益多样化和完善化。游牧打猎之外又有了农业、商业、手工业和航行术。接着恩格斯对社会发展史作了简括的叙述:

同商业和手工业一起,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法律和政治发展起来了,而且和它们一起,人的存在在人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也发展起来了。

由于这些意识形态都首先表现为头脑的产物,头脑似乎是统治着人类社会的东西,手所制造的东西就退到次要地位,手的活动便仿佛只是执行脑所计划好的劳动,人们便习惯于把全部文明归功于脑的活动即思维的活动,这样就产生了唯心主义世界观,认识不到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了。

恩格斯尽管指出唯心主义世界观使存在与思维的关系本末倒置,却也丝毫不贬低人在统治自然之中思维所起的巨大作用,他拿人和动物比较说:

但是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此外,人统治自然的能力也远比动物大: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他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所在,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人愈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也就愈会认识到:

人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这正是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里所作出的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那个结论。从此可以见出认为《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本观点已过时以及美纯粹是客观的之类说法是多么荒谬和反自然了。

* * *

[1].完善化的,即充分发展的,彻底的。

[2].本篇所引《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和《自然辩证法》三部经典著作的译文都根据德文版重新作了校正,书中不再一一注明中译本页码。

[3]. 要素,即基本原则。

[4]. 社会器官,即交流思想情感的器官,主要指语言器官。

[5].在另一段还提到爱情。

[6].括号中内容是为了读起来通顺而加入的。引者注

当代美学论集。朱光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8月出版。这是一本关于美学的通俗小册子,收录了作者的10多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对怎样学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美与美感等问题,作了较为通俗而详细的阐释,提出并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对于研究美学极端重要;研究美学,就必须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虽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写过一部美学或文艺理论专著,但马克思主义有完整的美学体系,并且这个体系比起过去任何美学大师所构成的任何体系都更宏大,更完整,而且有更结实的物质基础和历史发展的线索。作者坚持在他的美学理论专著中论述过的观点,即认为美要有一个客观对象,但美是价值,就离不开评价者和欣赏者。离开人这个主体,就谈不上美和美感。作者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观,分析了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等问题。这本小册子中的文章用的都是书信体,文笔亲切自然,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学习与研究美学,了解作者美学思想的一本入门读物。

猜你喜欢

  • 十三 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朋友们:限于篇幅、时间和个人的精力,这些谈美的信只得暂告结束了。回顾写过的十二封信,我感到有些欠缺应向读者道歉。首先,有些看过信稿的朋友告诉我,看过你在解放前写的那部《谈美》,拿这部新作和它比起来,我..

    4 谈美书简 2025-08-26
  • 十二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朋友们:诸位来信有问到审美范畴的。范畴就是种类。审美范畴往往是成双对立而又可以混合或互转的。例如与美对立的有丑,丑虽不是美,却仍是一个审美范畴。讨论美时往往要联系到丑或不美,例如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十一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朋友们:前信略谈了各门艺术的差别和关系以及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就可接着谈文学创作中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重要问题了。艺术创作的功用不外是抒情、状物、叙事和说理四大项。各门艺术在这..

    2 谈美书简 2025-08-26
  • 十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朋友们: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一个极难谈而又不能不谈的问题。难谈,因为这两个词都是在近代西方才流行,而西方文艺史家对谁是浪漫主义派谁是现实主义派并没有一致的意见。例如司汤达和巴尔扎克都是公认的现实主义大..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九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朋友们:前此我们已屡次谈到,研究美学不能不懂点艺术,否则就会变成空头美学家,摸不着美学的门。艺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它有哪些门类?各门艺术之间有什么关系和差别?这些都是常识问题,但是懂透也颇不易。艺术(..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八 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朋友们:形象思维的客观存在及其在文艺中的作用,在心理学和美学这些科学领域里应该说是早已有定论了。可是我国近年来却有人提出异议,否认文艺要用形象思维,甚至根本否认形象思维的存在。一九七七年一月,毛泽东同..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七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朋友们:你们来信常追问我: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美与美感有什么关系?美是否纯粹是客观的或主观的?我在第二封信里已强调过这样从抽象概念出发来对本质下定义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要解决问题,就要从具体情况出发..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六 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朋友们:我国从解放以来,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文艺才获得了新生,在短短的三十年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不过,发展的道路向来是崎岖曲折的,在这三十年之中,我们不断受到左的和右的干..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朋友们:前信提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看法。在说明这个看法之前,先要瞭望一眼马克思主义与美学这个总的局势以及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流行的误解。头一个基本问题是:我们如果不弄通马克思主义,是否也可以研究..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三 谈人

    朋友们:谈美,我得从人谈起,因为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何况文艺活动,无论是创造还是欣赏、批评,同样也离不开人。你我都是人,还不知道人是怎么回事吗?世..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二 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朋友们:在我接到心向美学的朋友们来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究竟怎样才算美,美的本质是什么?提问怎样才算美的朋友们未免有些谦虚。实际上这些朋友们每天都在接触到一些美的和丑的事物,在情感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

    2 谈美书简 2025-08-26
  • 一 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朋友们: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七年,我有十多年没有和你们互通消息了。四人帮反党集团被一举粉碎之后,我才得到第二次解放,怀着舒畅的心情和老马伏枥的壮志,重理美学旧业,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文章。相识和不相识的..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语重心长的美学诤言

    李醒尘1960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美学教研室,我有幸成为朱光潜先生的助教,长期在他的身边工作和学习。现在北京出版社即将重新出版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希望我写一篇前言,我觉得义不容辞,很愉快地接受..

    4 谈美书简 2025-08-26
  • 拾壹 北京的艺术

    对于来北京的一般参观者来说,北京代表了中国的一切——泱泱大国的行政中心,能够追溯到大约四千五百年前的伟大文化的精髓,世界上最源远流长、完整无缺的历史传统的顶峰,是东方辉煌文明栩栩如生的象征。只有人变了..

    10 大城北京 2025-08-23
  • 离别是一种新的开始

    所谓离别,也许令人感伤,也许憾动人心,但真正的分开,也不过是迈向另一个开始的过程,何必刻意执着?以前的我,曾为毕业而感到不服。六年来,充满回忆的母校、长年累积起来的交情,这一刻的分开令我们为彼此的情感..

    70 初中作文 2025-06-25
  • “呆”是一种态度

    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信念,使人坚定自我的目标而不偏离左右;呆是一种艺术,助人不论身处甚么环境都能自得其乐;呆是一种实用的智慧,予人一颗宽宏大度的心。对我而言,呆是一种态度,无关智商。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

    68 初中作文 2025-06-18
  • 拒绝的艺术

    长久以来,中国人一直流传着一种优良的传统,总是谦虚礼让、热心公益并尽己所能的帮助别人,但这淳朴的民风,却也为自己带来了困扰──不善于拒绝他人。有一次,与家人出游,在下高速公路停车等红绿灯时,看到了一位..

    53 初中作文 2025-06-05
  • 致朱光潜

    一九三七年约四月致朱光潜我所见到的人生中戏剧价值都是一些淡香清苦如茶的人生滋味,不过这些戏剧场合须有水一般的流动性,波光鳞纹在两点钟时间内能把人的兴趣引到一个 Make-believe[意为:虚幻。]的世界里去,爱..

    48 林徽因书信集 2025-05-27
  • 在接受小说金质奖章时对美国艺术文学学院所作的演讲

    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于纽约威尔蒂[1]小姐、主席先生、委员先生、女士们先生们:这个奖,对我来说,具有双重的价值。它不仅仅是对于若干年来较为艰苦、费力,至少是持续奉献性的工作的安慰性的承认。对于值得保存..

  • 经历是一种收获

    轻轻卷起画轴,系上红丝带,准备带着这幅精心临摹的画作漂洋过海,去遥远的澳大利亚进行艺术交流。然而,这幅画作之后,另有一种收获。匆匆赶到画室,盛满水缸,展开一尺净宣,化开的焦墨一丝一缕地在水中舒展,心中..

    113 初中作文 2025-05-1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