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谈美书简 / 朱光潜

十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2025-08-26 16:48 谈美书简

朋友们: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一个极难谈而又不能不谈的问题。难谈,因为这两个词都是在近代西方才流行,而西方文艺史家对谁是浪漫主义派谁是现实主义派并没有一致的意见。例如司汤达和巴尔扎克都是公认的现实主义大师,而朗生在他的著名的《法国文学史》里,却把他们归到浪漫主义小说章,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在他的名著《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主潮》里也把这两位现实主义大师归到法国浪漫派。再如福楼拜还公开反对过人们把他尊为现实主义的主教:

大家都同意称为现实主义的一切东西都和我毫不相干,尽管他们要把我看做一个现实主义的主教。自然主义者所追求的一切都是我所鄙弃的。我所到处寻求的只是美。

值得注意的是福楼拜和一般法国人当时都把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看做一回事。以左拉为首的法国自然主义派也自认为是现实主义派。朗生在《法国文学史》里也把福楼拜归到自然主义卷里。我还想不起十九世纪有哪一位大作家把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

这问题难谈,还有涉及更实质性的一面,就是没有哪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是百分之百的浪漫主义者或百分之百的现实主义者,实在很难在他们身上贴个名副其实的标签。关于这一点,高尔基在《我怎样学习写作》里说得最好:

在谈到像巴尔扎克、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果戈理这些古典作家时,我们就很难完全正确地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像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1]

姑举莎士比亚和歌德这两位人所熟知的大诗人为例。莎士比亚是近代浪漫运动的一个很大的推动力,过去文学史家们常把他的戏剧看做和古典型戏剧相对立的浪漫型戏剧,而近来文学史家们却把莎士比亚尊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者。究竟谁是谁非呢?两说合起来看都对,分开来孤立地看,就都不对。可是我们的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们在苏联的影响之下,往往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割裂开来,随意在一些伟大的作家身上贴上片面的标签。而且由于客观主义在我们中间有较广泛的市场,现实主义又错误地和客观主义混淆起来,因而就比主观色彩较浓的浪漫主义享有较高的荣誉。只要是个大作家,哪怕浪漫主义色彩很浓的诗人,例如拜伦、雪莱和普希金,都成了只是现实主义者,他们的浪漫主义的一面就硬被抹煞掉了。这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在读者中容易滋生误解。所以这个难问题还不能不谈。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分,作为文艺流派和作为创作方法,是应该分别清楚的。作为创作方法,它适用于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作为文艺流派,它只限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末的一个短暂的时间。过去西方常谈的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很少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歌德就是一个著例。他在一八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这样说过:

古典诗和浪漫诗的概念现已传遍全世界,引起许多争执和分歧。这个概念起源于席勒和我两人。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认为只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为了针对我来为他自己辩护,席勒写了一篇论文,题为《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他想向我证明:我违反了自己的意志,实在是浪漫的,说我的《伊菲革涅亚》由于情感占优势,并不是古典的或符合古代精神的,如某些人所相信的那样。施莱格尔弟兄[2]抓住这个看法把它加以发挥,因此它就在世界传遍了,目前人人都在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是五十年前没有人想得到的区别。[3]

这是涉及本题的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文献。歌德本人是标榜古典主义者,而依他的说明,古典主义从客观世界出发,所以就是现实主义。席勒完全用主观的方法创作,所以是走浪漫主义道路的。

歌德所谈到的席勒的长篇论文对本题也特别重要。席勒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区别古典诗(即素朴的诗)与浪漫诗(即感伤的诗)。他认为在希腊古典时代,人与自然一体,共处相安,人只消把自然加以人化或神化,就产生素朴的诗;近代人已与自然分裂,眷念人类童年(即古代)的素朴状态,就想回到自然,已去者不可复返,于是心情怅惘,就产生感伤的诗。素朴诗人所反映的是直接现实,感伤诗人却表现由现实提升上去的理想。依席勒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就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对立。古典主义就是现实主义,这是他和歌德一致的;现实主义就是理想主义,这却是他的独特的看法。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席勒在这篇论文里第一次在文艺上用了现实主义这个词(过去只用于哲学)。

无论是歌德还是席勒,都把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实即现实主义)当做文艺创作方法来看,还没有把它们当做文艺流派来看,因为当时流派还没有正式形成。从历史发展看,浪漫运动起来较早,是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个人自由和自我扩张的思想的反映,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这次反抗运动是由法国启蒙运动掀起的,继起的法国大***又对它增加了巨大推动力,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对它也起了很大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包括美学)本身就是思想领域的浪漫运动。单就美学来说,康德、黑格尔和席勒等人对崇高、悲剧性、天才、自由和个性特征的研究,特别是把文艺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轮廓里去看的初步尝试,都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提高了人的尊严,深化了人们对于文艺的理解和敏感。由于德国古典哲学是唯心的,把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首尾倒置,而且把主观能动性摆在不恰当的高度,放纵情感,驰骋幻想,到了漫无约束的程度,产生了史雷格尔所吹嘘的浪漫式的滑稽态度,把世间一切看做诗人凭幻想任意摆弄的玩具。

浪漫主义又可分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派。这个分别是首先由高尔基在《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里指出的:

在浪漫主义里面,我们也必须分别清楚两个极端不同的倾向:一个是消极的浪漫主义,它或则是粉饰现实,想使人和现实妥协;或则是使人逃避现实,堕入自己内心世界的无益的深渊中去,堕入人生命运之谜,爱与死等思想里去。(另一个是)积极的浪漫主义,则企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唤起人心中对现实及其一切压迫的反抗心。

从此可见,这两种倾向的差别主要是人生观和政治立场的差别,有它的阶级内容。这当然是正确的,资产阶级文学史家们一般蔑视这种分别,是为着要掩盖社会矛盾,为现存制度服务。不过这个分别也不宜加以绝对化,积极的浪漫主义派往往也有消极的一面,消极的浪漫派往往也有积极的一面,应就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例如在英国多数人眼中,在华兹华斯、雪莱和拜伦这三位浪漫派诗人之中,华兹华斯的地位最高,其次才是雪莱和拜伦,可是由于我们的文学史家们把雪莱和拜伦摆在积极的浪漫主义派,甚至摆在现实主义派,把华兹华斯摆在消极的浪漫主义派,甚至一棍子打死,根本不提,这不见得是公允的,或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现实主义作为流派,单就起源来说,在西方比浪漫运动较迟,它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弊病日益显露,资产阶级的幻想开始破灭。科学随工商业的发达所带来的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对它也起了作用。它本身是对于浪漫运动的一种反抗。它不像浪漫运动开始时那样大吹大擂,而是静悄悄地登上历史舞台的。就连现实主义(Realism)的称号比起现实主义流派的实际存在还更晚。上文提到的席勒初次使用的现实主义指希腊古典主义,与近代现实主义流派不是一回事。作为流派而得到现实主义这个称号是在一八五○年,一位并不出名的法国小说家向佛洛里(Chamflaury),与法国画家库尔柏(Courbet)和多弥耶(Daumier)等人办了一个以《Ralisme》(现实主义)为名的刊物。他们倒提出了一个口号:不美化现实,显然受到荷兰画家冉伯伦等人(惯画平凡的甚至丑陋的老汉、村妇或顽童)的画风的影响。当时不但浪漫运动已过去,就连现实主义的一些西欧大师也已完成了他们的杰作,不可能受到这个只办了六期的现实主义刊物的影响。

对现实主义文艺提供理论基础的有两种著作值得一提。一种是司汤达的论文《莱辛和莎士比亚》[4],这部著作被某些文学史家称为现实主义作家宣言,其实它的主旨是攻击新古典主义代表莱辛而推尊浪漫型戏剧开山祖莎士比亚的。他的名著《红与黑》的浪漫主义色彩也还很浓。另一种是实证主义派丹纳的《艺术哲学》[5]。丹纳是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学来研究美学的一位先驱,代表作是《论智力》,已为《艺术哲学》打下基础。他的基本观点是文艺的决定因素不外种族、环境(即他所谓社会圈子)和时机三种。他还认为文艺要表现人类长久不变的本质特征,而人性中对社会最有益的特征是孔德所宣扬的爱。不过丹纳的主要著作都在十九世纪后半期才出版,也不能看做现实主义者预定的纲领。

法国人向来把现实主义叫做自然主义。不过法国以外的文学史家们一般却把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严格分开,而且自然主义多少已成为一个贬词,成为现实主义的尾巴或庸俗化。它在法国的开山祖和主要代表是左拉,他把实证科学过分机械地搬到小说创作里去。他很崇拜贝尔纳的《实验医学研究》,于是就企图运用这位医师的方法来建立所谓实验小说。他说:

在每一点上我都要把贝尔纳做靠山。我一般只消把小说家这个名称来代替医生这个名称,以便把我的思想表达清楚,使它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6]

这里所说的科学真理的精确性,实际上是指自然现象细节的真实性,而不要求抓住客观事物的本质。左拉在他的《卢贡家族的家运》里对一个家族及其所住的小镇市作了一百几十页的烦琐描述,可以为证。自然现象细节的真实性并不等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典型化。真正的现实主义所要求的是从具体客观事物出发,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客观事物加以典型化或理想化,显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自然主义虽然也从具体客观事物出发,却满足于依样画葫芦,特别侧重浮面现象的细节。这是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基本分歧。

谈到现实主义,还要说明一下文学史家们所惯用的一个名词:批判现实主义。首创这个名词的是高尔基。他在一次和青年作家的谈话中,把近代现实主义作家称为资产阶级的浪子,指出他们用的是批判现实主义,其特别是:

除了揭发社会恶习,描写家族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个人的生活和冒险外,它不能给人指出一条出路,它很容易地安于现状。

这是不是说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流派中一个支派呢?恐怕不能这样看。十八九世纪的现实主义大师们一般都是资产阶级浪子,都起了揭发社会恶习的作用,却也都没有指出一条出路!高尔基正是在肯定他们的功绩时,指出了他们的缺陷。

从上文所谈的可以看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流派与作为创作方法虽有联系,却仍应区别开来。作为流派,它在西方限于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末期,不过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这是特定社会民族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我们不应把这种作为某一民族、某一时期流派的差别加以普遍化,把它生硬地套到其他时代的其他民族的文艺上去。可是在我们的文学史家们之中,这种硬套办法还很流行,说某某作家是浪漫主义派,某某作家是现实主义派。作为创作方法,任何民族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有侧重现实主义与侧重浪漫主义之分。像歌德和席勒等人早就说过的,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这两种创作方法的基本区别倒是普遍存在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二十五章就已指出三种不同的创作方法:

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事物: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按照事物为人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的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

这三种之中第二种专指神话传说的创作方法,暂且不谈,第一种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便是现实主义,第三种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从前一般叫做理想主义,也可以说就是浪漫主义,因为理想仍是人们主观方面的因素。

不过过去人们虽早已看出这种分别,却没有在这上面大做文章。等到十八九世纪作为流派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各树一帜,互相争执,于是原先只是自在的分别便变成自觉的分别了。文艺史家和批评家抓住这个分别来检查过去文艺作品,也就把它们分派到两个对立的阵营中去了。例如有人说在荷马的两部史诗之中,《伊利亚特》是现实主义的,而《奥德赛》却是浪漫主义的,并且有人因此断定《奥德赛》的作者不是荷马而是一位女诗人,大概是因为女子较富于浪漫气息吧?

我个人仍认为两种创作方法虽然是客观存在,却不宜过分渲染,使旗帜那样鲜明对立。我还是从主客观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诗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反映客观事物却要通过进行创作的诗人,这里有人有物,有主体,有客体,缺一不行。这问题的正确答案还是所引过的高尔基的那段话;不妨重复一下其中关键性的一句:

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高尔基曾指责批判现实主义不能给人指出一条出路,出路何在?当然在***。所以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时代,我还是坚信***同志的***的现实主义与***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主张。是否随苏联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较好呢?我还没有想通,1. 为什么单提现实主义而不提浪漫主义呢?2. 如果涉及过去文艺史,是否也应在现实主义之上安一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的帽子呢?对这个问题我才开始研究,还不敢下结论。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请诸位也分途研究一下。

* * *

[1].高尔基:《论文学》,第16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2].当时德国著名的文学史家和文艺批评家。

[3].爱克曼: 《歌德谈话录》,第22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4].可参看王道乾的译文,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5].可参看傅雷的译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6]. 《实验小说》法文版,第2页。

当代美学论集。朱光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8月出版。这是一本关于美学的通俗小册子,收录了作者的10多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对怎样学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美与美感等问题,作了较为通俗而详细的阐释,提出并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对于研究美学极端重要;研究美学,就必须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虽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写过一部美学或文艺理论专著,但马克思主义有完整的美学体系,并且这个体系比起过去任何美学大师所构成的任何体系都更宏大,更完整,而且有更结实的物质基础和历史发展的线索。作者坚持在他的美学理论专著中论述过的观点,即认为美要有一个客观对象,但美是价值,就离不开评价者和欣赏者。离开人这个主体,就谈不上美和美感。作者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观,分析了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等问题。这本小册子中的文章用的都是书信体,文笔亲切自然,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学习与研究美学,了解作者美学思想的一本入门读物。

猜你喜欢

  • 十三 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朋友们:限于篇幅、时间和个人的精力,这些谈美的信只得暂告结束了。回顾写过的十二封信,我感到有些欠缺应向读者道歉。首先,有些看过信稿的朋友告诉我,看过你在解放前写的那部《谈美》,拿这部新作和它比起来,我..

    4 谈美书简 2025-08-26
  • 十二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朋友们:诸位来信有问到审美范畴的。范畴就是种类。审美范畴往往是成双对立而又可以混合或互转的。例如与美对立的有丑,丑虽不是美,却仍是一个审美范畴。讨论美时往往要联系到丑或不美,例如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十一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朋友们:前信略谈了各门艺术的差别和关系以及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就可接着谈文学创作中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重要问题了。艺术创作的功用不外是抒情、状物、叙事和说理四大项。各门艺术在这..

    2 谈美书简 2025-08-26
  • 九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朋友们:前此我们已屡次谈到,研究美学不能不懂点艺术,否则就会变成空头美学家,摸不着美学的门。艺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它有哪些门类?各门艺术之间有什么关系和差别?这些都是常识问题,但是懂透也颇不易。艺术(..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八 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朋友们:形象思维的客观存在及其在文艺中的作用,在心理学和美学这些科学领域里应该说是早已有定论了。可是我国近年来却有人提出异议,否认文艺要用形象思维,甚至根本否认形象思维的存在。一九七七年一月,毛泽东同..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七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朋友们:你们来信常追问我: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美与美感有什么关系?美是否纯粹是客观的或主观的?我在第二封信里已强调过这样从抽象概念出发来对本质下定义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要解决问题,就要从具体情况出发..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六 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朋友们:我国从解放以来,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文艺才获得了新生,在短短的三十年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不过,发展的道路向来是崎岖曲折的,在这三十年之中,我们不断受到左的和右的干..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五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朋友们:前两信收尾时曾谈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彻底解决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心与物这些对立面的统一,现在就单从艺术方面来看这种辩证统一是如何通过劳动来实现的。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

    2 谈美书简 2025-08-26
  • 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朋友们:前信提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看法。在说明这个看法之前,先要瞭望一眼马克思主义与美学这个总的局势以及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流行的误解。头一个基本问题是:我们如果不弄通马克思主义,是否也可以研究..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三 谈人

    朋友们:谈美,我得从人谈起,因为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何况文艺活动,无论是创造还是欣赏、批评,同样也离不开人。你我都是人,还不知道人是怎么回事吗?世..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二 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朋友们:在我接到心向美学的朋友们来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究竟怎样才算美,美的本质是什么?提问怎样才算美的朋友们未免有些谦虚。实际上这些朋友们每天都在接触到一些美的和丑的事物,在情感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

    2 谈美书简 2025-08-26
  • 一 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朋友们: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七年,我有十多年没有和你们互通消息了。四人帮反党集团被一举粉碎之后,我才得到第二次解放,怀着舒畅的心情和老马伏枥的壮志,重理美学旧业,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文章。相识和不相识的..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语重心长的美学诤言

    李醒尘1960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美学教研室,我有幸成为朱光潜先生的助教,长期在他的身边工作和学习。现在北京出版社即将重新出版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希望我写一篇前言,我觉得义不容辞,很愉快地接受..

    3 谈美书简 2025-08-26
  • 致朱光潜

    一九三七年约四月致朱光潜我所见到的人生中戏剧价值都是一些淡香清苦如茶的人生滋味,不过这些戏剧场合须有水一般的流动性,波光鳞纹在两点钟时间内能把人的兴趣引到一个 Make-believe[意为:虚幻。]的世界里去,爱..

    48 林徽因书信集 2025-05-27
  • 辑六

    不完美,才是人生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我在以上文章所说的话..

    71 万事只求半称心 2025-04-18
  • 辑五

    所谓美好,就是摆脱了功利心最聪明的办法是与自然合拍,如草木在和风丽日中开着花叶,在严霜中枯谢。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中见出终古。见欢爱而无留恋,见罪孽而无畏..

    83 万事只求半称心 2025-04-18
  • 辑四

    完备的人生需要存点孩子气人生快乐倘若想完备,一定要保存一点孩子气。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只要有一点实事实物触动他们的思路,他立刻就生出一种意境,在一弹指间就把这种意境渲染成五光十彩。一直到现在,我们所讨..

    114 万事只求半称心 2025-04-18
  • 辑三

    朋友是测量自己的最精确尺度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人生第一乐趣是朋友的契合。后门大街在这个世界里的人们,无论他们的生活是复杂或简单,关于谁你能够说,我真正明白他的底细呢?人生第一乐..

    92 万事只求半称心 2025-04-18
  • 辑二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不但在文艺方面,就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慢慢走,欣赏啊!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一直到现在,我们都..

    101 万事只求半称心 2025-04-18
  • 辑一

    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我只觉得对着这些纷纭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好比看小说,件件都很有趣味。谈动闲人大半易于发愁。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朋友:从屡次来信看,你的..

    93 万事只求半称心 2025-04-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