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 萨孟武

由祝家村与曾头市说到中国的军队与官僚

官军累次讨伐梁山泊,无不给梁山泊打得落花流水,将官送到山里做首领,兵卒送到山里做喽啰,一言以蔽之,不论将官或兵卒,没有一个存必死之心,降的降,逃的逃,官军讨伐梁山泊一次,即助长梁山泊的气焰一分,反之,祝家庄与曾头市的情形,却与官军不同。梁山泊未向他们侵略,他们先向梁山泊挑衅。祝家庄门上贴了两个标语,写道: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水浒传》第四十七回,参看第四十六回),而曾头市则杜撰了几句军歌,唱道:摇动路镮铃,神鬼尽皆惊,铁车并铁锁,上下有尖钉。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水浒传》第五十九回)这种挑衅的态度当然可使梁山泊诸好汉为之一惊。然其结果,在祝家庄,竟使宋江三次动员;在曾头市,又使晁盖受伤,因而丧命。虽然此后他们都给梁山泊侵服,祝曾两家全部殉难,然而他们的反抗精神和反抗实力,实胜过官军百倍。

何以祝家村及曾头市的军队强过大宋官军呢?祝家村的军队似是部曲,曾头市的军队则为乡团。按祝家庄前后有两座庄门,一座在独龙冈前,一座在独龙冈后,宋江引了人马,转过独龙冈后面,来看祝家庄时,后面都是铜墙铁壁,把得严整(《水浒传》第四十七回)。由此可知祝家庄似与魏晋南北朝的坞堡相同,而其军队,观扈三娘捉得王矮虎之时,众庄客齐上,横拖倒拽,活捉去了(《水浒传》第四十七回),即无异魏晋南北朝的宾客及部曲。曾头市呢?它是城市,市内三千余家,其中一家姓曾,有五七千人马(《水浒传》第五十九回),即其军队与欧洲中世纪自由城市之军队相同,而为乡团。部曲与领主有主奴关系,其关系是封建式的,不是雇佣式的,在乡团,军队大率是该乡的住民,他们由于爱护乡土,即他们的祖墓、他们的财产、他们的妻子均在这个地方,所以在社会纷乱之时,他们不惜牺牲一身,出而当兵。

军官如何呢?中国兵制是由农兵渐次变为佣兵的。在农兵制度,军队由农民组织,无事耕田,有事从军。在劳动力缺乏的社会,政府要设置军队,只有利用这个方法。因为各人既然都有工作可做,试问谁人愿意从军?所以政府利用支给工资的方法,组织军队。政府要组织军队,只有一个方法,即强制征召的方法,于是农兵制度便成立了。农民当兵,以古代的武力言,其战斗力是最强的。因为农民在露天的地方,寒暑交迫,日晒雨淋,不断地劳苦工作,所以最能忍受战争的苦痛。反之,社会若有过剩的劳动力,不能得到工作机会,而沦为流民,则政府只能采用佣兵制度,即将流民收编为军队,使他们有所衣食。倘再征召农民当兵,一方流民无以糊口,同时农民从军,田园荒芜,幸而及瓜而代,而田园已经不能耕耘,因之,农民也将变为流民。唯在佣兵制度之下,兵卒既是流民,他们平日惯于嬉戏,狎于欢乐,聆敌则慑骇夺气,闻战则辛酸动容,临阵不至脱逃,已经可嘉,而欲令其陷阵杀敌,以攘寇患,自属难能。

三代及秦,采用农兵制度。汉置正卒之制,民年二十三皆服兵役,五十六乃免。唐设府兵之制,民年二十从军,六十退役。汉武帝、唐太宗能够平定四夷,不是偶然的事。但是东汉以后,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都尉是统兵的官,都试是每岁立秋之日检阅地方军队,课其殿最。即东汉已由农兵改制为佣兵。中叶以后,阉宦秉政,朝纲崩弛,因之以饥馑,加之以师旅,百姓饥穷,盗贼蜂起,社会经济完全破坏。百姓流移就谷,变成流民,各地牧守就将他们收编为军队,例如,刘焉为益州牧,初南阳三辅民数十万户流入益州,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这就是三国初期军阀割据的原因。

汉末大乱,兵乱相承,豪族常筑坞堡以自卫,而农民则投靠于坞堡之中,在坞主的保护之下,租借田地,从事耕种,而以其剩余劳动力贡献给坞主。这样,坞主事实上便成为拥有民人及土地的领主,而民人亦变成坞主的领民,受其统治。领民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宾客;另一种称为部曲,此种情况,经两晋而至南北朝还是一样。

北周施行府兵之制,由隋至唐,规模大见充实,但太平日久,豪富兼并,贫者失业(《新唐书卷五十一食货志》),许多农民均排斥于农村之外,变为流民,单单京师一隅之地,游手已有数千万家,开元十一年改征为募,称为骑。六军宿卫皆市人,而为社会所不齿,及禄山之反,皆不能受甲矣。安史乱后,诸镇擅地,而农村破坏,社会上流民更多,方镇尽收之以做私兵,这就是唐末五代大乱的原因。唐末五代的私兵与魏晋南北朝的部曲不同,部曲对其主帅是封建的隶属关系,私兵对其主帅则只有雇佣关系,谁肯出最高价钱,谁就能收买他们,这又是唐末五代,兵变引起***的原因。

宋兴,仍采用佣兵制度。仁宗以后,承平日久,豪强兼并,而赋役繁重,民罕上著,或弃田,流徙为闲民,每遇岁饥,流民更多,方偕对吕夷简说:民迫流亡,不早募之,将聚而为盗矣。而实际上确是百姓多弃农为兵。明道宝元之间,天下旱蝗,民急而为兵者日益以众,富弼为青州,募流民为兵者又万余人,天下传以为法。但所募多市井选,不足以备战守。这就是宋代官军的战斗力不如祝家庄的部曲及曾头市的乡团的理由。

然而这种募集的兵又不能解散,唐在穆宗初年,萧与段文昌当国,建销兵之议,兵无生业,皆聚山林间为盗贼,既而方镇悉收用之,尾大不掉,地方割据更加甚了。明代亦然,当马贼高迎祥作乱之时,刘懋议裁驿站,山陕游民仰驿糈无所得食,俱从贼。由此可知自唐中叶以后,军队乃是一种社会政策,其御敌之意义少,而救贫之意义多。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附带说明中国古代的官僚组织。中国职官,秦汉甚少,东汉以后,渐次增加。固然增加,而因文化的发达,知识阶级亦随之加多,不能全部容纳于官僚组织之内。但是中国古代没有大规模的企业,而知识阶级又均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即以做官为业。而如袁安所说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他们得不到职业,变为游士,犹如农民变为流民一样,何肯坐而待毙。这是政府应该注意的问题。战国时代诸公子之养士,西汉郎官多至千人,无非收罗那些得不到职业的士人。东汉士人更多,单单太学已有学生三万多人(《后汉书卷七十九儒林传序》),而私塾亦甚发达,每一宿儒常收门徒数十人至千余人,郎官虽然增加到两千余人,而阉宦秉政,父子兄弟婚亲宾客布列州郡。士人没有出路,遂依附外戚,而攻击宦官,发生了党锢之祸。唐代文化也极发达,贞观时代,单单京师一地,学生已有八千余人。文化发达,士人增加,当然不免仕进路塞。而唐代考试又复最重进士一科,及第进士有年过七十者。每次礼部考试,单单明经一科,有三千人,据《文献通考》所载,进士唯开元元年七十一人,平均不过二三十人,诸科只唯神龙二年三十九人,文宗太和二年三十六人,其余不过数人或十数人。何况及第于礼部,尚须再试于吏部,天宝二年,选人集者以万计,入第者六十四人。选人一蹉跎,或十年不得官。人类均有生存欲望,仕进路塞,自必结为朋党,攻讦当道,设法引起政党,以打开一个新局面,幸而成功,在野者固然弹冠相庆,下台者何敢甘心,势必设法报复,俄而此生矣,俄而又黜矣,俄而此退矣,俄而又进矣,一起一仆,仇怨愈深,而唐代就同东汉一样,发生了牛李党之争。但是汉代朋党是反对宦官的,而唐代朋党则依附宦官。兼以唐因冗员太多,不能不设法裁员,而裁去之员,方镇乃竞引之,以为谋主,于是朝廷孤立,而方镇遂横行无忌了。

宋代文化亦甚发达,每次考试,诸道贡士常在万人以上,例如太宗淳化三年诸道贡士凡万七千余人,而是年录取人数只有进士三百五十三人,诸科七百七十四人,共计一千一百二十七人,即十五取一。徽宗大观六年,礼部试进士万五千人,赐第者八百余人,即十八分取一,其余皆散在民间。固然宋代职官甚多,据曾巩言,真宗景德年间一万余员,仁宗皇祐年间二万余员,英宗治平年间二万四千余员(《元丰类稿卷三十议经费》)。到了哲宗时代,又增加为二万八千余员(《宋史卷一百五十八选举志四铨法上》)。而亦无法容纳这许多及第之人,于是新旧党争又发生了。兼以宋同唐代一样,兵冗官滥为财政之蠹,吴及请省冗官,仁宗乃谓禄廪皆有定制,毋遽变更,以摇人心(《宋史卷一百七十九食货志下一会计》)。哲宗时吕大防请废胥吏之半,范百禄以为废半则失业者众(《宋史卷三百三十七范百禄传》)。苏辙亦请阙吏勿补,使见吏知非身患,不复怨矣(《宋史卷三百三十九苏辙传》)。由此可知宋代的官僚组织亦社会政策之一种,治国之意义少,而恤贫之意义多。吏部以有限之官,待无穷之吏,户部以有限之财,禄无用之人(《宋史卷一百五十五选举志一科目上》),国家安有不穷。

明代文化亦甚发达,京师有国学,地方则府有府学,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中国士人自古就以干禄为目的,所谓不事王侯,高尚其志,只是少数人之志趣。嘉靖中,讲学者以富贵功名,鼓励士大夫,谈虚论寂,靡然成风。士人既以富贵功名相尚,则士人之数应与职官之数保持一定比例。官多士少,则官职旷虚,官少士多,则人才壅滞。人才壅滞,超过一定程度,势必引起党争。证之吾国历史,至为显明。明代士人入仕之途甚多,有进士、举人、监生、杂流数种,进士为殿试及格之人,举人为乡试及格之人,监生为国子监学生之通称,杂流是由吏道出身之人。合此数途,士人人数必超过职官之数。单单监生一途,弘治八年听选于吏部,至万余人,有十余年不得官者(《明史卷六十九选举志一》)。而考选又不公平,达官子弟往往名列前茅。例如成化弘治之间,万安在政府二十年,每遇考,必令其门生为考官,子孙甥婿多登第者(《明史卷一百六十八万安传》)。正德三年太监刘瑾录五十人姓名,以交主司,因广五十名之额(《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二》)。神宗初,张居正当国,其子礼闱下第,居正不悦。至五年,其子嗣修遂以一甲第二人及第,至八年,其子懋修以一甲第一人及第。而次辅吕调阳张四维申时行之子亦皆先后成进士(《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二》)。而考场之中又有舞弊,如贿买钻营、怀挟倩代、割卷传递、顶名冒籍,弊端百出,不可穷究。而关节为甚,事属暧昧。或快恩仇报复,盖亦有之(《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二》)。明以文字取士,本非择人之法,而既用文字了,就须以文学为标准,顾乃不视文学优劣,唯视权力大小。而考试及第之后,能否得官,又非倚仗权贵汲引不可。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明史卷二百三十汤显祖传》)。他们分曹为朋,率视阁臣为进退,依阿取宠,则与之比,反是则争。比者不容于清议,而争则名高。故其时端揆之地,遂为抨击之丛,而国是淆矣(《明史卷二百三十蔡时鼎等传赞曰》)。兼以明代士大夫好胜喜争,世宗时大礼之争,神宗初夺情之议,朝臣不识大体,而乃化小事而为大事,这种作风已经可以发生党派了。而明代又有廷推大臣之制,即大臣有阙,令吏部会同朝臣推举之(参阅《明会要卷四十八廷推》),此乃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之义(《明史卷二百二十四孙传》)。然而党同伐异,人情之常,他们何能以大公无私之心,品藻人才,势必引用私人而排斥异己。这样,又助长了朋党之争。顾宪成就是因为吏部廷推阁臣王家屏,神宗特旨任用沈一贯,先后疏争,而被削籍,乃归卧无锡,而讲学于东林的(《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六东林党议》,万历二十二年)。何况仕宦壅塞,退处林野之人唯冀目前有变,不乐政局安定,遇有机会,即借题发挥,攻击当途。盖欲引起***,使得意者退处林野,不得意者弹冠相庆。这种心理更是党争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政局之下,最可利用者莫如言官,而言事者又不降心平气,专务分门立户,其论人论事者,各怀偏见,偏生迷,迷生执(《明史卷二百四十三邹元标传》)。于是明代每次掀起政潮都是出于御史及给事中,而各派亦利用御史及给事中排斥异己,而朋党遂形成了。

朋党之成也,始于矜名,而成于恶异。名盛则附之者众,附者众则不必皆贤,而胥引之,乐其与己同也。名高则毁之者亦众,毁者不必不贤,而怒而斥之,恶其与己异也。同异之见歧于中,而附者毁者争胜而不已,则党日众,而为祸炽矣。(《明史卷二百三十二魏允贞等传赞曰》)

弄到结果,明代又同唐代一样,发生了宦官之祸,更由宦官之祸而助长了朋党之争。

在这里,我们尚欲附带说几句话:党争发生之后,君子常为小人所打倒,这叫做政治上的格勒善法则(Greshams Law),因为君子有所顾忌,而小人则不择手段,不惜与宦官勾结。且看明代吧,在刘瑾得势的时候,有许多士大夫依附刘瑾,焦芳每遇瑾,言必称千岁,自称为门下。李宪时袖白金,示同列曰,此刘公所遗也。张彩的行为比较巧妙,每瑾出休沐,公卿往候,自辰至晡,未得见。彩故徐徐来,直入瑾小阁,欢饮而出,始揖众人,众以是益畏彩(以上见《明史卷三百六阉党》)。在魏忠贤得势的时候,又有许多士大夫拜忠贤为假父,忠贤所过,士大夫遮道拜伏,至呼九千岁(《明史卷三百五魏忠贤传》)。比方崔呈秀,他因为贪污,受了高攀龙、赵南星的弹劾,乃夜走魏忠贤所,叩头乞哀,言攀龙、南星皆东林,挟私排陷,复叩头涕泣,乞为养子。又如曹钦程,因事忤忠贤意,忠贤怒,削其籍,濒行尤顿首忠贤前曰:君臣之义已绝,父子之恩难忘。絮泣而去。而黄运泰之建忠贤祠,迎忠贤像,更不惜五拜三稽首,率文武将吏,列班阶下拜,稽首如初,己诣像前,祝称某事赖九千岁扶植,稽首谢,某月荷九千岁拔擢,又稽首谢,还就班,复稽首如初礼(以上见《明史卷三百六阉党》)。这种行为,君子安能做到。君子既然不能做到,则君子与小人斗争,当然君子失败。但是我们须知上面所引的人,都是由进士出身呢!他们读了圣贤的书,而竟谄事宦官,士大夫的道德,实可令人怀疑。所以孟称舜在其剧本《英雄成败》上,有数句话,把士大夫骂得体无完肤:

你们做秀才呵,读诗书也学着孔宣王口喳喳几句头巾话。做官呵,讲法律也曾把萧相国,嘴巴巴依样葫芦画。说别人呵,将那卢杞李林甫一个个恣吹弹,指定名儿骂。到轮着自己身上呵,却把他几个劣样儿,一桩桩做了印本花儿拓。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知识阶级的过剩固然可以发生党争,但是人口的过剩如果只限于知识阶级,则党争尚不至变成内乱,万一流氓阶级也感觉人口过剩,不能全部编入军队,则党争必会引起内乱。因为文绉绉的士大夫没有能力作乱,能够作乱的,只有流氓,然而流氓作乱的时候,若有一部分士大夫跑到流氓方面去,拥戴一个真命天子,自居为谋臣策士,则他们固然可借***的进行,把政权抓在自己的手上,使***运动不能化为民众运动,而只见新王朝的成立,然而同时,内乱在某程度内,尚可有秩序地进行。反之,士大夫不跑到流氓方面去,则流氓的内乱势必变为流寇的掳掠,而使中国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之中。看吧!明季的士大夫中了八股的毒,已经不配做谋臣策士,所以李自成、张献忠终为流寇,而收拾残局,只有依靠外来势力,由是清朝政府就入关统治中国了。

闲话愈多,离题愈远了。其实不然,句句说明官和兵的腐败,便是句句说明官兵打不过梁山泊的理由,并反证祝家庄和曾头市所以有优越的战斗力的理由。总而言之,官僚组织与军队制度虽然不失为一个社会政策,然却不能彻底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须由别种政策,反之,由治国和保国的方面着想,则非改造官僚组织与军队制度不可。

本书是一部由小说“闲”看中国社会的著作。但作者贯通古今,引证诸多历史材料阐发其社会学理论,且借题发挥,谈的是政治、经济、伦理、兵制、士人、社会组织、婚姻问题等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作者有着看透社会与政治的火眼金睛,因此看似游戏走笔,但分析中国社会却要言不烦,深入精当。

猜你喜欢

  • 燕青何以能列在三十六天罡星之内

    季布为楚将,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赦季布,拜为郎中。其弟丁公亦为楚将,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羽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

  • 吴用何以只能坐第三把交椅

    流氓可以做皇帝,地主也可以做皇帝。知识阶级呢?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中国历史上,由流氓而做皇帝的,有刘邦、朱元璋二人,其他开国始祖则大率非出身于公卿之门,即出身于地主。流氓和地主何以都有做皇帝的资格?..

  • 林冲的地位何以在关胜之下

    在梁山泊诸好汉之中,有大将风度的,似只有林冲一人。林冲的武艺高强,我们可以不必再说,至于林冲的才识过人,我们只看他火并了王伦之后,就请晁盖坐第一把交椅,吴用坐第二把交椅,公孙胜坐第三把交椅,以为鼎分三..

  • 宋江得到天下之后李逵的命运如何

    李逵是宋江的心腹,宋江得到天下,李逵当然封王封侯,这是普通人的见解。若据我的观察,宋江得到天下之日,便是李逵被诛之时。不过宋江之杀李逵,又和汉高祖之杀韩信不同,而有似于唐太宗要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尝侍..

  • 由宋江的家族关系说明中国古代的政治

    在宋江尚未落草以前,因为做吏最难,恐怕连累父母,教爷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吾国在秦汉时代,官与吏未曾区别,经魏晋南北朝之士族政治,而至于隋..

  • 历代创业之主神话表

    这种神权观念可远溯于远古。盖一个朝代成立既久,帝室便有权威,复由权威而发生正统观念,正统观念乃基于神权思想。在民智幼稚之时,推翻神权思想所维护的王朝,必须利用另一个神权观念,而谓新王朝之建立亦由上帝所..

  • 九天玄女与三卷天书的来源

    一治一乱是中国的社会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中国的政治史。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副之,数千年来,技术未曾改良,然而人口是会增加的,收获是会递减的,所以数传之后,消费力就超过于生产力,引起物价尤其..

  • 快活林酒店的所有权问题

    快活林酒店,果如武松所说,是施恩花钱开设的(《水浒传》第二十九回),则施恩当然有所有权。所有权受人侵害,照常理说,应该向官厅起诉。但是施恩竟然不用法律手续,而必等到武松来了之后,才假借武松的武力,把酒..

  • 由潘金莲与西门庆谈到古代的婚姻问题

    人类所视为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食,一是色。人类为了解决食的问题,就有经济组织;为了解决色的问题,就有婚姻制度。食的问题不能解决,当然可以发生许多纠纷;色的问题不能解决,社会也不免混乱。古人说:食色..

  • 王伦何以不配做梁山泊领袖

    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我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这是苏秦的话。同时张仪呢?张仪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座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

  • 十万贯生辰纲之社会学的意义

    阔人过生发财,穷人过生花钱。阔人过生,固然是恭喜的事,穷人过生,则甚烦恼。请客么?没有钱。不请客么?客来了,面子不好看。逃避么?逃到哪里?阔人的过生,则不然了。他们请客,固然也要花钱,但是他们所得的贺..

  • 何以草料场的火烧不死林冲

    社会愈黑暗,果报思想愈流行。中国的小说不管怎样地诲淫,或怎样地诲盗,其结局无非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太上感应篇》、《科场异闻录》、《阅微草堂笔记》固不必言,甚而至于正史里面,也含..

  • 小霸王劫婚与中国社会之“性”的缺点

    人类爱其子女,一半由于生理上的本能,一半由于经济上的必要。在生产力幼稚的社会,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增加了一个消费者,所以爱惜子女的感情很弱。在生产力进步的社会,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增加了一个生产者,所以爱..

  • 由五台山文殊院说到佛教流行的原因

    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之后,逃到代州雁门县,又因官厅行文捕捉,便由赵员外的介绍,入五台山文殊院,剃发为僧(《水浒传》第三回)。文殊院能够收容犯人,本来不足为奇,因为人们既然寸草不留,就是表示六根清净,..

  • 杀猪的郑屠何以能在延安府称霸

    男耕女织为中国经济的特征,所以中国人很崇敬牛郎织女,而牛郎织女确实不愧为中国的经济神,更确实可以表示中国农民的生活。牛郎日夜耕田,织女日夜织布,他们为了中国的经济问题,终日劳苦,工作之余,身体已觉疲倦..

  • “替天行道”的意义

    替天行道,为梁山泊的口号。这个天道观念不但含义复杂,而且性近玄学,我现在只研究政治上的天道观念,由此说明梁山泊终是草寇集团,没有得到天下的希望。原始社会都是血统团体,而以氏族为基础,到了血统团体进化为..

  • 梁山泊的社会基础

    一 流氓集团在中国历史上,有争夺帝位的野心者不外两种人,一是豪族,如杨坚、李世民等是。二是流氓,如刘邦、朱元璋等是。此盖豪族有所凭借,便于取得权力,流氓无所顾忌,勇于冒险。豪族所凭借的是什么?吾国自古..

  • 第十三章 省港大罷工

    ==罷工的準備==​​省港罷工是為了抗議上海五卅慘案而起,繼續了二年多之久,成了五卅以來反帝國主義長期潮流之最後砥柱。罷工繼續到這樣長久的歲月,詳細敘述所佔篇幅太多,我們這裡只能將這次罷工擇要的作簡括的敘..

    2 中国职工运动史 2025-08-27
  • 第十二章 “五卅”運動

    中國大革命高潮之到來五卅運動是一九二五到一九二七年中國大革命的起端。從五卅運動起,中國工人階級從痛苦和流血的經驗中,不僅悟到經濟和政治的關係,而且悟到中國經濟和國際政治喋血的帝國主義政治的關係。中國工..

    2 中国职工运动史 2025-08-27
  • 第十一章 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成立

    大會的發起與召集一九二五年上半年中國職工運動進到復興期以後,從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觀察,顯然有許多徵兆預示著革命高潮不可避免的快要到來。共產黨當時的任務,無疑的首先需要擴展和鞏固自己階級的力量,因此召集..

    1 中国职工运动史 2025-08-2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