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吕思勉

第九讲 清中叶前的政治思想

2025-08-28 16:03 中国政治思想史

清朝入关以后,政治思想,可以说是消沉的时期。这(1)因异族压制,不敢开口。(2)则宋明的学风,流行数百年,方向有些改变了。学者对于(A)国家、(B)社会、(C)个人修养的问题,都有些厌倦,而尽力于事实的考据。考据是比较缺乏思想的固然,考据家亦自有其思想,但容易限于局部,而不能通观全体。而且清朝人所讲的考据,其材料是偏于古代的,所以对于当时的问题,比较不感兴趣如此,政治思想,自然要消沉了。

静止的物体,不加之以外力,固然不会动,但是苟加之以外力,外力而苟然达到相当的程度,也没有终于不动的。西力东侵,是中国未曾有的大变局。受了这种刺激,自然是不会不动的。所以近代政治思想的发皇,实在我们感觉著外力压迫之后。

感觉到外力压迫之后,我们的政治思想,应该怎样呢?照现在的人想起来,自然很为简单,只要舍己之短,效人之长就是了。但是天下事没有如此简单。须知西力东侵,是从古未有的变局,既然是从古未有的变局,我们感觉它,了解它,自然要相当的时间。须知凡事内因更重于外缘。同一外力,加于两个不同的物体,其所起的反应就不同,这就显得内在的力量,更较外来的为重要。所以我们在近代,遭遇了一个从古未有的变局,而使我们发生种种反应。当这种情形之下,为什么发生如此样子的反应呢?这一个问题,我们是要将内在的情形,详加探讨,然后才能作答。我们内在的情形,却是怎样呢?

第一,中国因(A)地大,(B)人多,(C)交通不便,(D)各地方风气不同,(E)社会的情形也很复杂,中央政府控制的力量有限;而行政是依赖官僚,官僚是无人监督就要作弊的;与其率作兴事,多给他以舞弊的机会,还不如将所办的事,减至最小限度的好。这是事实如此,不能不承认的。所以当中国的政治,在理论上,是只能行放任主义的;而在事实上,却亦以放任主义为常,干涉主义为变。变态就是病态,人害了病,总是觉得蹙然不安,要想回复到健康状态的,虽然其所谓健康状态的,或者实在是病态。但是彼既认为健康状态,觉得居之而安,就虽有治病之方,转将以为厉己了。从来行干涉主义的,每为社会所厌苦,务求破坏之,回复到旧状以为快,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中国是只能行放任主义的,但在人们的思想上,则大不其然。中国思想的中心,是儒家的经典,所称颂的,是封建制度完整时代。此时代的特色,是(甲)大同时代社会良好的规制,尚未尽破坏,(乙)而君主的权力也较大。人民受儒家经典的暗示,总觉得社会应该有一个相生相养、各得其宜、使民养生送死无憾的黄金时代,而此种时代,又可借政治之力以达之,所以无形之中,所责望于政府者甚深。以上所述,是老死牖下,和实际政治无甚接触,而观察力也不甚锐敏的读书人。若其不然,则其人又容易受法家的暗示。法家所取的途径,虽和儒家不同。但其所责望于君主者也大,所以有实际经验,或观察力极锐敏的政治家,对于政府的责望,也总超过其实际所能的限度。

第二,在实际上,君主专制,是行之数千年了,但在理论上,则从来没有承认君主可以专制。其在古代,本来是臣有效忠于君的义务,而民没有的。反之,如儒家所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理论,则君反有效忠于民的义务。此等思想,虽然因被治阶级之无能力,而无法使之实现,但在理论上,是从来没有被破坏过的。试看从来的治者阶级,实际虽行着虐民的事,然在口头,从来不敢承认虐民,不但不敢承认虐民,还要装出一个爱民的幌子,便可知道。立君所以为民,这种思想,既极普遍,然则为民而苟以不立君为宜,君主制度,自然可以废除。这只是理论上当然的结论。从前所以不敢说废除君主,只是狃于旧习,以为国不可一日无君,无君便要大乱;因为国不可一日无治,既要有政治,即非建立君主不可。现在既然看见人家没有君主,也可以致治,而且其政治还较我们为良好,那么,废除君主的思想,自然要勃然而兴了。两间之物,越是被人看得无关紧要的,越没有危险。越是被人看得重要的,其危险性越大。中国的君主,在事实上是负不了什么责任的,然在理论上,则被视为最能负责任、最该负责任的人,一切事情不妥,都要归咎于他。这样的一个东西,当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之时,其危险性自然很大。

第三,中国人是向来没有国家观念的。中国人对所谓国家和天下,并无明确的分别。中国人最大的目的是平天下。这固然从来没有能做到,然而从来也没有能将国家和天下,定出一个明确的界限来,说我先把国家治好了,然后进而平天下。质而言之,则中国人看治国和平天下,并不是一件极大极难的事,要在长期间逐步努力进行,先达到一件,然后徐图其他的若以为难,则治国之难,亦和平天下相去无几。总而言之,没有认为平天下比治国更难的观念。因为国就是天下,所以治国的责任,几于要到天下平而后可以算终了。这种观念,也是很普遍的。世界上有哪一种人,哪一块地方,可以排斥于我们的国家以外,(A)我们对于他,可以不负责任,(B)我们要消灭他们以为快,这种思想,中国人是向来没有的。中国人总愿意与天下之人,同进于大道,同臻于乐利。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天下的人,同进于大道,同臻于乐利,中国人总欣然接受。

第四,确实,在从前也没有一个真正可称为国家的团体,和中国对立。但是和中国对立的团体,就真个没有了么?这个自然也不是的。这个对立的团体,却是什么呢?那与其说是国家,无宁说是民族。本来国家是一个自卫的团体。我们为什么不和他们合一,而要分张角立,各结一团体,以谋自卫呢?这个自然也有其原因。原因最大的是什么?自然要说是文化,文化就是民族的成因了。中国所谓平天下,就是要把各个不同的民族同化之,使之俱进于大道。因为中国人认自己的文化是最优的所以和别个民族,分争角立,是中国人所没有的思想。但在事实上,(A)他们肯和我们同化,自然是最好的。(B)如其不能,而彼此各率其性,各过各的安稳日子,那也不必说他。(C)他要来侵犯我们,那就有些不可恕了。(D)他竟要征服我们,那就更其不可恕了。理论上,中国人虽愿与天下各民族,共进于大道,但在事实上则未能。不但未能,而且还屡受异民族的迫害,甚而至于被其所征服。这自然也有激起我们反抗思想的可能,虽然如此,中国人却也没有因异民族的迫害,而放弃其世界大同的思想。中国人和人家分争角立,只是以人家欲加迫害于我时为限。如其不然,中国人仍愿与世界上人,共进于大道,共臻于乐利;压服他人,朘削他人,甚而至于消灭他人的思想,中国人是迄今没有的。

由第一,所以有开明专制的思想,这是变法维新的根源。由第二,所以民主的思想,易于灌输。由第三,所以中国人容易接受社会主义。由第四,所以民族主义,渐次发生。

这是近代政治思想的背景。

吕思勉著,系1935年吕思勉先生在上海光华大学的演讲。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首先对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了时期与派别的划分,进而对先秦至近代的政治思想予以梳理和辨析。本书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其中不少论断,新颖独特,富有启发性。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把纷繁的诸子思想和历代政治主张理清头绪,更会对中国政治思想有一番新的认识。本书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性,*适宜用作初学者的入门书。讲贯中国历代政治思想的原委和利弊,并附录作者自述治学的经历。

猜你喜欢

  •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李鸿章之家世欧力东渐之势中国内乱之发生李鸿章与曾国藩之关系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父名进文,母沉氏,有子四人。瀚章官至两广总督,鹤章、昭庆皆从军有功,鸿章其仲也。先于道光三年癸未,..

    22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中国化

    盘古开天的一个霹雳,冲天的光焰辉耀苍茫的宇宙,在世界的东方呼啸奔流。纵横五千年的阡陌,挟裹三山五岳的雄浑壮阔,美丽的文化浩如烟海。永不消逝的风景,你就是不朽的中国文化。中国话,文字的背后别有洞天。“一..

    19 高中作文 2025-11-15
  • 中国梦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让世界都为之瞩目。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集聚强大的民族力量,从穷愁潦倒的境地,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交出一份..

    34 高中作文 2025-11-09
  • 附录二 维柯以后的思想史

    我们一定不能因为无视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史或把哲学史与文化史相混淆,就把维柯声望的浮沉史代之以或混同于对他思想的阐释和评价。 (2) 即使是当我们过渡到后一种历史时,我们也必须提防另一种错误,即根据维柯的方法..

    22 维柯的哲学 2025-11-04
  • 第十四章 为希望辩护

    当中国的河流因饱含着女人的眼泪而变得苦涩,因汇入了男人的鲜血而变成红色,在那片迷惘的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这些饱经苦难的人们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整个画面一片漆黑而没有一丝强光射入吗?当破败的城市要..

  • 第十三章 杂闻

    当今中国,在重大事件和那些休闲读者感兴趣的八卦新闻之间,常常有着巨大而根本的差异,在那片兵荒马乱的土地上,真正的重要性似乎仅仅和那些转瞬即逝的人物与事件有关。从表面上来看,相互敌对的将军们所进行的斗争..

  • 第十二章 文化冲突

    在现代中国,东西方文化许多方面的冲突,给中国人生活和思想的根基造成的破坏,就如同势不两立的军队在相互厮杀战斗中践踏毁灭了脚下的家园。虽然这种冲突还在进行,但中国整个经济结构已经在与西方世界机械化生产方..

  • 第十一章 东北

    尽管南京政府对世界其他国家坚称中国已经实现了统一,但了解这片被称为中国广袤大陆地区的风土人情及过往的中国人充分地认识到,封建主义、区域割据自治和分裂主义比它们在20年前还要强大,那时候曾经的中华帝国还几..

  • 第十章 德国顾问

    1914年模式的德国军国主义,被一帮子不可调和的鲁登道夫派原封不动地搬到了中国,并在那里开展了教学和培训工作。这显然成为错综复杂的中国问题中一个日益突出的新特征。它已经在中国国内政治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 第九章 遣散军队

    1929年初,遣散中国臃肿而庞大军队的工作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曙光,南京政府的财政部长敦促,作为一项改革措施中国的军事力量应当减少到70万至80万人,而中国一年的军费预算也应当控制在1.92亿元以内。即便这种所谓的改..

  • 第八章 财务、军队和铁路

    中国糟糕的财政与其铁路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命脉,中国铁路运营的状况正以令人震惊的速度恶化。而铁路运营的好坏又与遣散中国各派军阀的部队紧密相关,因为这些军阀的大部分收入均来自他们各自控..

  • 第六章 礼崩乐坏

    对所有中国民众生活景象最贴切的描述,或许就是他们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不仅法律、秩序和政府,甚至古老的道德和伦理准则都已经悲剧性地解构了。几乎同样令人沮丧的景象是,这里的领袖们拒绝正视或承认如此江..

  • 第四章 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6月,由诸多唯利是图却毫无国家主义信仰的将军率领的联合武装力量,最终占领了北京和天津地区,通过这支人员庞杂的国民党军队,南京政府将直至东北边界的整个中国置于自己名义上的统治之下。曾是北京的独裁者..

  • 第三章 中国将变成红色

    1929年一月接着一月,直到1930年初令人震惊的消息仍在源源不断地从中国华中和华南地区传过来。这段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不断地占领城市和乡村,被称为红军的武装力量正在迅速地崛起。后来,地方甚至..

  • 第二章 目前的中国

    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来说,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国,那么多重复几次下面这句古老的谚语一定是极为有益的:如果想知道一个政府是好是坏,就在那里生活。世界上那些从未到过中国的民众,对于中国当下的困境秉持一种无动..

  • 第一章 混乱和比较

    在一座城墙高耸、风景如画,人口超过20万的中国内陆城市里住着一位风流倜傥、年方四十的绅士。他虽是前朝官僚的子嗣,但并非满族后裔,而且在美国和英国接受了教育。1911年夏天,他心怀壮志兴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 结论

    蛮族入侵的问题,是历史学家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学家们也一致认为有责任建立某种适当的理论来解释这个历史现象。本书便是以此题为出发点进行的一项研究,而且展示了研究的结果。前面已经将有关的事件一一罗..

    26 罗马与中国 2025-11-03
  • 第三章 韦斯巴芗 多密喜安 图拉真

    夫拉维王朝皇帝执政时期,从罗马帝国北境的局势中,可以明显看出帝国的一种新政策和初醒的活力。韦斯巴芗占领了莱茵河上游和多瑙河上游之间地区。而到多密喜安时期,则完成了领土的兼并;多密喜安对代西巴路斯的战争..

    24 罗马与中国 2025-11-03
  • 第二章 盖乌斯 克劳狄乌斯 尼禄

    罗马和帕西亚(一)公元34年,帕西亚对亚美尼亚的侵略成为罗马东陲动乱时期的开端。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公元63年。同时,为了避免帝国卷入战争,并防止帕西亚控制亚美尼亚,提比略劝伊比利的米特拉达悌夺取亚美尼亚王..

    21 罗马与中国 2025-11-03
  • 第一章 恺撒 奥古斯都 提比略

    罗马帝国的北疆曾经受到蛮族的多次侵扰。有关莱茵河(the Rhine)和多瑙河(the Danube)地区蛮夷部落与罗马军团交战的情况已被大量地写进历史。而且,每一位在世界历史、罗马历史和欧洲中世纪史方面有所著述的学者..

    21 罗马与中国 2025-11-0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