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第三十六 劉克莊

2025-08-30 16:36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江湖派之説,起于南宋寧宗季年。方回《瀛奎律髓》云:史彌遠廢立之際,陳起宗之能詩,凡江湖詩人皆與之善,宗之刊《江湖集》售之,《南嶽稿》與焉。宗之賦詩有云: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風楊柳相公家。哀濟邸而誚彌遠,本改劉屏山句也。敖臞庵器之爲太學生時,以詩痛丞相趙忠定之死,韓侂胄下吏逮捕,亡命,韓敗乃始登第,致仕而老矣。或嫁秋雨春風之句爲器之所作,言者並潛夫《梅詩》論列,劈《江湖集》板,二人皆坐罪,於是詔禁士大夫作詩。潛夫即劉克莊字,《南嶽稿》其早歲所作詩也。敖器之有《詩評》,當時論者以爲出蔡絛上,附録於此:

魏武帝詩如幽燕老將,氣概沈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風流自賞。鮑明遠如饑鷹獨出,奇矯無前。謝康樂如東海揚颿,風日流麗。陶彭澤如絳雲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風自笑。韋蘇州如園客獨繭,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葉微脱。杜牧之如銅丸走阪,駿馬注坡。白樂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元微之如李龜年説天寶遺事,貌悴而神不傷。劉夢得如鏤冰雕瓊,流光自照。李太白如劉安雞犬,響徹白雲,核其歸存,恍無定處。韓退之如囊沙背水,唯韓信獨能。李長吉如武帝食露盤,無補多慾。孟東野如霾泉斷劍,卧壑寒松。張籍如優行鄉飲,酬獻秩如,時有恢氣。柳子厚如高秋獨眺,晚霽孤吹。李義山如百寶流蘇,千絲鐵網,綺密瓌妍,要非適用。宋朝蘇東坡如屈注天潢,倒流滄海,變幻百怪,終歸雄渾。歐公如四瑚六璉,止可施之宗廟。荆公如鄧艾縋兵入蜀,要以險絶爲功。山谷如陶弘景祗詔入宫,析理談玄,而松風之夢故在。梅聖俞如山河放溜,瞬息無聲。秦少游如時女步春,終傷弱軟。陳後山如九皋鶴唳,深林孤芳,沖寂自妍,不求識賞。韓子蒼如梨園按樂,排比得倫。吕居仁如散聖安禪,自能奇逸。其他作者,未易殫陳,獨唐杜工部如周公制作,後世莫能擬議。

克莊字潛夫,莆田人。少時以詩見葉水心,水心許以大將旗鼓。嘉定間官建陽令,真德秀方里居,克莊師事之,講學問政,一變至道,益鏟奇崛而就平實,累官至龍圖閣學士,致仕卒,自號後村居士,有《後村大全集》。《四庫總目提要》,謂其詩話迥在南宋諸家之上,推許不無過當,然撮其旨要,亦足以備一派之説。

後村早歲及見水心、翁、趙諸人,故於四靈一派,頗多心契。既而與江湖派人遊,有《贈高九萬並寄孫季蕃》詩。其後《序瓜圃集》云:永嘉詩人極力馳驟,纔望見賈島、姚合之藩而已。余詩亦然,十年前始自厭之,欲息唐律,專造古體。趙南塘不謂然,其説曰:言意深淺,存人胸懷,不繫體格,若氣象廣大,雖唐律不害爲黄鐘大吕,否則手操雲和而驚飆駭電,猶隱隱弦撥間也。余感其言而止。此足以見後村學詩之步驟矣。

後村從真西山遊。西山有《文章正宗》二十卷,其目凡四,曰辭命,曰議論,曰叙事,曰詩賦。自序謂其體本乎古而指近乎經者,然後取焉,否則辭雖工亦不録,其宗旨略可見。西山以詩歌一門屬後村編類,且約以世教民彝爲主,如仙釋、閨情、宫怨之類皆勿取。後村有《答真侍郎論選詩書》,略論六朝詩云:

陶公是天地沖和之氣所鐘,非學力可摹擬。四言最難,韋、孟諸人皆勉强拘急,獨《停雲》、《榮木》諸作,優遊自有風雅之趣在。五言尤高妙。其讀書考古,皆與聖賢不相誖,而安貧樂道,遁世無悶,使在聖門,豈不與曾點同傳?世以陶、謝相配,謝功尤深,其詩極天下之工,然其品故在五柳之下,以其太工也。優遊栗里,僇死廣市,即是陶、謝優劣,惟詩亦然。顔不及謝遠甚,《五君詠》却是不易之論。鮑明遠詩體與左太沖相類,古意寖微矣。玄暉又工於靈運,《登孫權城》一篇,如錦人織錦,玉人琢玉,非年歲經緯鍛煉不能就,但陶公于短章稀句中,美刺褒貶,確乎其嚴,而此篇押了十八韻,竟無歸宿,此豈可以智力争哉?

後村於詩,用力極深,《跋黄慥詩》云:詩比他文最難工,非功專氣全者,不能名家。余觀他人詩及以身驗之,良然。至於評詩原則,見於《真仁夫詩卷》,及《表弟方遇詩》兩跋:

古以王官采詩,子教伯魚學詩,詩豈小事哉?古詩遠矣,漢、魏以來,音調體制屢變,作者雖不必同,然其佳者必同。繁濃不如簡淡,直肆不如微婉,重而濁不如輕而清,實而晦不如虚而明,不易之論也。(《跋真仁夫詩卷》)

南昌徐君德夫爲方遇時父作詩評,其論甚高。蓋今之爲詩者尚語而德夫尚意,尚巧而德夫尚拙,以德夫之論,考時父之詩,往往意勝於語,拙多於巧,時父可謂善爲詩,德夫可謂善評詩矣。抑余願有獻焉。世所以寶貴古物者,非直以其古也。余嘗見人家藏盤匜鼎洗之屬,其出於周、漢以前者,其質極輕,其範鑄極精,其款識極高簡,其模擬物象,殆類神鬼所爲,此其所以貴也。苟質範無取,款識不合,徒取其風日剥裂、苔蘚模糊者而寶貴之,是土鼓瓦釜,得與清廟鐘磬並陳也。時父勉之,使語意俱到,巧拙相參,他日必爲大作者而不爲小小家數矣。(《表弟方遇詩跋》)

後村此論,直與江西派尚意尚拙者立異,推重輕清精巧,不欲苟取古人風日剥裂、苔蘚模糊之狀而模仿之。雖充其説,未必即爲大家,然而徒爲古人影子之病,固可免矣。後村于唐人詩,寢饋亦深,然與江西派之標榜老杜,嚴滄浪之高談盛唐者不同。《詩話》云:

唐詩人與李、杜同時者,有岑參、高適、王維,後李、杜者有韋、柳,中間有盧綸、李益、兩皇甫、五竇,最後有姚、賈諸人,學者學此足矣。長慶體太易,不必學。王逢原題樂天墓木:若使篇章深李杜,竹符還不到君分。豈亦病其詩之淺耶?

後村病長慶之淺易,其實後村晚歲之詩,如《老吏》《老妓》諸首,亦以頽唐率易爲病,然作詩與論詩,自爲二事,《總目提要》謂其詩雖足資笑噱,論詩則具有條理者是也。後村論李、杜諸人,殊無新意,其論柳州較有見地,豈以其詩清靈,固心契所在耶?如云:

韓、柳齊名,然柳乃本色詩人,自淵明没,雅道幾熄,當一世競作唐詩之時,獨爲古體以矯之。未嘗學陶和陶,集中五言凡十數篇,雜之陶集,有未易辨者。其幽微者可玩而味,其感慨者可悲而泣也。其七言五十六字尤工。(《詩話》)

柳子厚才高,他文惟韓可對壘,古律詩精妙,韓不及也。當舉世爲元和體,韓猶未能免俗,而子厚獨能爲一家之言,豈非豪傑之士乎? [1] (《詩話》)

後村語及宋詩,大指以非本色少之,與嚴滄浪之説類似。如云:

本朝則文人多,詩人少。三百年間雖人各有集,集各有詩,詩各自爲體,或尚理致,或負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萬首,要皆經義策論之有韻者爾,非詩也。自二三鉅儒及十數大作家,俱未免此病。(《竹溪詩序》) [2]

對於山谷及江西派詩人,則極不謂:然,《後村詩話》謂:張籍《祭韓退之》詩云:而後之學者,或號爲韓張。有抗衡之意。皇甫湜作《墓碑》云:公疾諭湜曰:死能令我躬不隨世磨滅者,惟子以爲屬。退之乃賴湜而傳耶?近世推黄配蘇,亦類此。又録張嵲《詩評》云:魯直詩文,譽者或過其實,毁者或損其真,皆非真知魯直者,或有所愛憎而然。大抵魯直文不如詩,詩律不如古,古不如樂府。魯直自以爲出於《詩》與《楚辭》,過矣,蓋規模漢、魏以下者也。佳處往往與古樂府、《玉臺新詠》中諸人所作合。其古律詩酷學少陵,雄健太過,遂流而入於險怪。要其病在太著意,欲道古今人所未道語爾。其文則專學西漢,惜其才力褊局,不能汪洋趑趄,如其紀事立言,頗時有類處。後村謂此評爲不易之論,蓋有所見。

《江西詩派小序》,列舉陳後山、韓子蒼等,皆非贛人,同時曾茶山乃贛人,又與吕居仁以詩往還,致疑于吕氏作《宗派圖》時去取之意。又云:後來誠齋出,真得所謂活法,所謂流轉圜美如彈丸者,恨紫微公不及見耳。大抵後村之論,於江西派人不甚許可,獨推誠齋。誠齋蓋出於江西,而後變化自成一家者也。

《後村詩話》中論陳簡齋一則,最見識力,迻録於次:

元祐後詩人迭起,一種則波瀾富而句律疏,一種則鍛煉精而情性遠,要之不出蘇、黄二體而已。及簡齋始以老杜爲師。《墨梅》之詩,尚是少作。建炎以後,避地湖嶠,行路萬里,詩益奇壯。《元日》云:後飲屠蘇知已老,長乘舴艋竟安歸。《除夕》云:多事鬢毛隨節换,盡時燈火向人明。《記宣靖事》云:東南鬼火成何事,終待胡烽作諍臣。(謂方臘不能爲患,直待粘幹耳)《岳陽樓》云:登臨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又云: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聞德音》云:自古安危關政事,隨時憂喜到漁樵。五言云:泊舟華容縣,湖水終夜明,淒然不能寐,左右菰蒲聲。窮處事多危,勝處心亦驚,三更螢火鬧,萬里天河横。腐儒憂平世,況復值甲兵,終然無寸策,白髮滿頭生。造次不忘憂愛,以簡嚴掃繁縟,以雄渾代尖巧,第其品格,故當在諸家之上。 [3]

* * *

[1] 1932年講義下尚引:昔何文縝嘗語李漢老云:如柳子厚詩,人生豈可不學他做數百首。漢老退而嘆曰:得一二首似之,足矣。文縝後從北狩,病中詩云:歷歷通前劫,依依返舊魂。人生會有死,遺恨滿乾坤。雖意極忠憤,而語不刻急,亦學柳之驗。其後云:後村語及韓柳二公,輒有軒輊。如云:自唐以來,李杜之後,便到韓柳。韓詩沉着痛快,可以配杜,但以氣爲之,直截者多,雋永者少。以直截評退之,亦極允當。又方虚谷每論江湖詩人出於許渾,觀後村之論,於渾多恕詞,與陳後山所謂末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者,其議論大相左,此則派别之異也。後村評其詩如天孫之織,巧匠之斵,尤善用古事以發新意,其警聯快句,雜之元微之、劉夢得集中,不能辨。渾詩如《登洛陽城》云: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宫殿高。《凌歊臺》云:湘潭雲盡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後村詩話》皆摘出,虚谷認爲江湖詩人宗丁卯句法者,即指此二聯也。

[2] 1933年講義下云:其意中所推重者在梅聖俞、陸放翁二家。《跋李賈縣尉詩卷》云:謂詩道至唐猶存則可,謂詩至唐而止則不可。本朝詩自有高手。李、杜,唐之集大成者也,梅、陸,本朝之集大成者也。學唐而不學李、杜,學本朝而不由梅、陸,是猶喜蓬户之容膝,而不知有建章千門之鉅麗,愛葉舟之掀浪,而不知有龍驤萬斛之負載也。

[3] 1937年修訂本目録此節下增劉辰翁一章,修訂稿不存。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 第十二章 明清戏曲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这一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从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1368),到清代鸦片战争(1840),这五百年间,中国历史上构成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存在,而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

    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一章 元代文学 [1]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概况元代文学是很有成就的一个时期的文学。在这时,是从列宁所说两种文化看来,富有人民性的文学压倒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的时期。在这时,是最鲜明地说明伟大的现实斗争是文学作品的动..

    20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章 宋词的发展

    第一节词的兴起及发展的原因词在初期的面貌作为中国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词,就其存在的作品的一般内容 论,又系具有和传统的诗有显著的不同的特色的词,是起源于中唐,发展在五代,而特别流行于两宋的。这是什么..

    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九章 唐代的传奇文学

    第一节近古文学的序幕及其历史背景在我们讲唐代诗歌的时候,曾说天宝之乱是唐代政治的转折点(见第八章,第一节 ),并说天宝之乱是唐代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水岭(见第八章,第六节 ),其实这几..

    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八章 唐代的诗歌

    第一节这一个时期文学发展大势及其背景唐代的诗歌是前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诗歌的继续发展,但又有了更高的成就的时期。我们说它是前一时代的诗歌的继续发展,这是因为前一代所创造的格律为唐代所承袭了,前一代对于诗..

    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文学批评

    第一节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和文学发展大势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以前,亦即从公元2世纪到6世纪,这四五百年间,在社会状况上和文学发展上都成为一个具有若干特点的段落。它不同于以前的周、秦、西汉,也不同于后来的隋..

    4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六章 汉代的散文和词赋

    第一节在统一帝国形成后的几次伟大起义在屈原死后55年(前 222),楚国灭亡了。次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秦统一全国。秦的统一是有它的贡献的,它的政治制度不但是为汉代所承袭了 [1] ,而且给后来很多的统..

    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五章 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第一节关于战国晚期政治形势的说明作为一个坚定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的屈原之时代背景我们讲过古代神话,把古代神话储存得最多而应用在文艺创作上最多又最好的就是屈原;我们讲过《诗经》,《诗经》的最大价值是它的..

    4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四章 战国时代的诸子散文

    第一节春秋到战国的基本历史事实《诗经》之后,到屈原出现以前,是辉煌的先秦诸子散文的时代。散文的成就给屈原长篇巨制的写成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或在组织形式上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散文主要是产生在战国时代。战..

    4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三章 最早的诗歌和诗歌总集

    第一节最早的诗歌最早的文学是人民的口头创作,除口头创作和神话传说之外,就是歌谣。最早的歌谣是什么样子?我们提到过的《葛天八阕》《弹歌》《蜡词》,可以帮助我们想象一部分。传说伏羲时有《网罟歌》 [1] ,神..

    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二章 古代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文艺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包括精神财富在内。恩格斯在1876年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开头就说:政治经济学家们肯定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确实跟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

    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一章 导论

    导论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和方法文学史是社会科学的一部门,是历史科学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它的科学方法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所遵循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分析方法,反对..

    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附録三

    中國文學批評史授課試題 [1]其一十七日交卷,任作一題,以二千字完篇。盛唐、大曆詩論述略。白居易論李、杜謂不得《風》《雅》遺意,果有當耶,試就《風》《雅》之旨辨之。論劉勰、鍾嶸與齊梁時代之關係。其二讀《談..

  • 附録二

    歷次講義删存及《大綱》再版後記一、1932年本講義節存題記中國文學批評史,現時惟有陳鐘凡著一種。觀其所述,大體略具,然倉卒成書,罅漏時有。略而言之,蓋有數端。荀卿有言,遠略近詳。故劉知幾曰:史之詳略不均,..

  • 附録一

    《大綱》與歷次講義章節異同表 [1](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陸機 陸雲 附摯虞,下節摯虞 李充删。②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括去。③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前擬增殷璠 高仲武。(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司空圖 附皎..

  • 第七十六 陳廷焯

    自常州派之興數十年後而有莊、譚。莊棫字中白,號蒿庵,丹徒人;譚獻字仲修,號復堂,仁和人。蒿庵叙《復堂詞》曰:夫義可相附,義即不深,喻可專指,喻即不廣。托志帷房,眷懷君國,温、韋以下,有跡可尋,然而自宋..

  • 第七十五 曾國藩

    有清叔季之間,以事業文章著者,無踰曾國藩右。國藩字滌笙,道光進士,累官禮部侍郎,丁憂歸,再起治兵事,負天下重望,以大學士任兩江總督,卒于任,諡文正,有《曾文正全集》。曾氏治古文於桐城派中衰之後,一以雄..

  • 第七十四 張惠言 周濟

    張惠言,字皋文,武進人,少爲詞賦,惲子居嘗以爲自相如、枚乘没後,二千年無此作。既而與子居同爲古文,遂爲陽湖派鉅子。其學深于《易》《禮》,嘉慶中以進士官編修卒,有《周易虞氏易》《儀禮圖》及《茗柯詩文集》..

  • 第七十三 惲敬 包世臣

    繼桐城派古文而興者有陽湖派,而爲之宗主者,惲敬、張惠言二家。惲、張之學古文,皆由桐城派入。惠言《送錢魯斯序》云:魯斯大喜,顧而謂余,吾嘗受古文法于桐城劉海峰先生,顧未暇以爲,子儻爲之乎?余愧謝未能。已..

  • 第七十二 阮元 [1]

    乾隆、嘉慶之間,主張駢體,與古文家争文章之正統者,則有阮元。元字伯元,號芸臺,儀徵人,乾隆進士,道光時官至大學士,有《揅經室集》。芸臺早歲受知于孫梅,梅字松圃,號春浦,烏程人,乾隆進士,官太平府同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