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第三十九 方回

2025-08-30 16:53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自吕居仁、韓子蒼後,百有餘載而有方回。此時期中,南宋之詩壇,經過江西派及反江西派之紛争,爲日既久,而江西派之議論亦漸變,與黄、陳、吕、韓諸人之旨趣不盡合。方回生于宋末,以詩自負,宋亡主講東南,爲此派最後之中堅,觀其所言,庶幾江西派之定論矣。回字萬里,號虚谷,又號紫陽,徽州人,景定中以别頭登第 [1] ,入元爲建德路總管。所著有《桐江集》、《文選顔鮑謝詩評》,及《瀛奎律髓》諸書。《文選顔鮑謝詩評》,爲後人摘録虚谷手册所成,殆非完本。其《瀛奎律髓》一書,成於至元二十年,上距宋亡七年矣。《四庫總目提要》云方回之詩,專主江西,平生宗旨,悉見所編《瀛奎律髓》者指此。虚谷自序云:文之精者爲詩,詩之精者爲律。所選詩格也,所注詩話也,學者求之,髓由是可得也。此書議論明晰,條貫井然,較之宋代一般詩話,堪稱上選,惟有待於後之論者爲之輯理耳。

方回之詩,俱見《桐江集》中,與黄、陳諸公之詩,殊不相類,以體裁言之,蓋爲江西派中之修正派。《春半久雨走筆》二首自注云:回二十學詩,今七十六矣。七言決不爲許渾體,妄冀黄、陳、老杜,力不逮則退而爲白樂天及張文潛體。樂天詩,山谷喜之,摘其佳者在集。文潛詩自然不雕刻,山谷不敢□(原文此处为方框)也。五言回慕後山,苦心久矣,亦多退爲平易,中有閬仙之敲而人不知也。此語述盡虚谷平生詩學所在,知其詩不盡主江西故常也。

虚谷之論,第一在確定江西派一祖三宗之説。《瀛奎律髓》注云:

山谷法老杜,後山棄其舊而學焉,遂名黄陳,號江西派,非自爲一家也,老杜實初祖也。(卷一)

予平生持所見,以老杜爲祖,老杜同時諸人皆可伯仲。宋以後山谷一也,後山二也,簡齋爲三,吕居仁爲四,曾茶山爲五,其他與茶山伯仲亦有之,此詩之正派也。餘皆傍支别類,得斯文之一體者也。(卷十六)

嗚呼,古今詩人當以老杜、山谷、後山、簡齋爲一祖三宗,餘可豫配饗者有數焉。(卷二十六)

《瀛奎律髓》卷十注稱老杜之詩云:大抵老杜集,成都時詩勝似關輔時,夔州時詩勝似成都時,而湖南時詩又勝似夔州時。一節高一節,愈老愈剥落也。此語殊覺可味。《晦庵語録》云:人多説杜子美夔州詩好,此不可曉,夔州詩却説得鄭重煩絮,不如他中前有一節好。魯直一時固有所見,今人只見魯直説好,便却説好,如矮人看戲耳。虚谷祖述山谷,則云愈老愈剥落,意以剥落爲好,清代《四庫總目提要》稱其説以生硬爲健筆,以粗豪爲老境,頗不諧於中聲,而馮己蒼詆其不能知杜也。

一祖三宗之論,雖創自虚谷,然黄、陳(後山)並稱,則爲元祐以後之常言。《瀛奎律髓》卷三注云:老杜詩爲唐詩之冠,黄、陳詩爲宋詩之冠,黄、陳學老杜者也。此言推崇甚至。其論黄、陳之别者,亦能深入,如云:

自山谷始學老杜而後山繼之。山谷學老杜而不爲,此後山之言也,未知不爲如何。後山詩步驟老杜而深奥幽遠。(卷十)

自老杜後始有後山,律詩往往精於山谷也。山谷宏大而古詩尤高,後山嚴密而律詩尤高。(卷十七)

虚谷推重簡齋以配黄、陳爲三宗,驟視之似不可解,細言之則虚谷論詩之特識,及其新樹之壁壘,皆於此可見。陳簡齋名與義,字去非,與吕居仁、曾茶山同時,二人論詩不及簡齋,以其派别各異故也。簡齋自言:詩至老杜極矣,蘇、黄復振之而正統不墜。東坡賦力大,故解縱繩墨之外而用之不窮。山谷措意深,故游泳玩味之余而索之益遠。要必識蘇、黄之所不爲,然後可以涉老杜之涯涘。此言足見其立意不屑爲蘇、黄所拘束,何論後山。江西派學黄、陳而祧老杜,簡齋則直學老杜而平視蘇、黄,其不同處在此。《瀛奎律髓》注中稱簡齋處極多,如云:簡齋詩獨是格高,可及子美。又云:去非格調高勝,舉一世莫之能及。虚谷《秋晚雜書》詩云:堂堂陳去非,中興以詩鳴,吕曾兩從橐,殘月配長庚。其推崇之意躍然紙上。 [2]

江西派以外有西崑派、四靈體、江湖派等别。江西派諸人於西崑派多恕詞,故《瀛奎律髓》卷三亦云:此崑體詩,一變亦足以革當時風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非才高學博,未足到此,久而雕篆太甚,則又有能言之士,變爲别體,以平淡勝深刻。時勢相因,亦不可一律論也。總之在虚谷時,西崑初焰已熄,故論及此派,語較寬恕,至於當前之四靈體、江湖派,則皆爲其攻擊之目標。

四靈之詩,遠宗晚唐賈島、姚合,故虚谷之語,對此立論。然以其平生所學,乃在賈島,故析賈、姚爲二,揚島抑合,説見《瀛奎律髓》:

姚合與賈島同時而稍後,格卑于島,細巧則或過之,蓋四靈之所宗也。(卷十)

予謂詩家有大判斷,有小結裹。姚之詩專在小結裹,故四靈學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及古體,則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於此數物,一步不可離,而氣象小矣。是故學詩者必以老杜爲師,乃無偏僻之病焉。(卷十)

四靈之詩,規模既小,詩料又窘,用力極深而成功極微,其爲虚谷所譏固宜。至江湖派詩人,則虚谷輕之尤甚,《瀛奎律髓》卷四十二稱劉克莊詩:比四靈斤兩輕,得之易而磨之猶未瑩也。四靈非極瑩不出,所以難。其他以巧、以冗、以俗、以格卑攻擊克莊者,語不一見。

虚谷認定江湖詩人遠宗許渾,對渾加以攻擊,正與其直攻姚合以間接攻四靈之法相同。如云:

今江湖學詩者,喜許渾詩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宫殿高,湘潭雲盡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以爲丁卯句法。(卷二十五)

許用晦詩出於元白之後,體格太卑,對偶太切,近世晚進争由此入,所以卑之又卑也。(卷十)

江西派之詩爲世人所攻者,在其聲色枯澀。《瀛奎律髓》卷二十三注云:老杜詩不可以色相聲音求,卷十六又言:讀後山詩,若以色見,以聲音求,是行邪道,不見如來。全是骨,全是味,不可與拈花簇葉者相較量也。此其爲江西派迴護者一。又江西派之詩,世人每目爲生硬,虚谷遂創爲圓熟之論以資救濟,此言亦有所本。《紫微詩話》載晁叔用嘗戲謂吕居仁:我詩非不如子,我作得子詩,但是子差熟耳。居仁戲答云:只熟便是精妙處。《瀛奎律髓》卷二十云:夫詩莫貴于格高,不以格高爲貴而專尚風韻,則必以熟爲貴。熟也者非腐爛陳故之熟,取之左右逢其源是也。卷十六亦云:平熟圓妥,視之似易,能作詩到此地亦難也。此其爲江西派迴護者又一也。

江西派之粗,此爲不可諱言者,虚谷亦知之。《瀛奎律髓》卷四十七云:江西詩晚唐家甚惡之,然粗則有之,無一點俗也。晚唐家吟不著,卑而又俗,淺而又陋,無江西之骨之律。此則反唇相稽之論矣。卷四十七論江西派詩僧祖可、善權詩云:題目甚易,無一唱三歎之風,謂晚唐之雕蟲小技,不及此之大片粗抹,亦恐過矣,老杜之細潤工密,不可不參。虚谷於江西之病,識之極真,投以老杜之細潤工密,正是對證下藥,其論詩可取處在此。

虚谷宗旨所在,約而言之,蓋有三端:一曰句活,二曰字眼,三曰格高。(一)句活之説,近法吕居仁,無所發明。(二)字眼之説,遠紹黄山谷。《瀛奎律髓》于杜甫《岳陽樓詩》吴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之坼字、浮字下注云:是句中眼。陳無己《登快哉亭》詩度鳥欲何向,奔雲亦自閑,欲何、亦自四字亦稱句眼。虚谷所稱之眼,不限一字,更不必在第某字,與潘邠老異。(三)格高之説,此爲江西派緊要關頭,故《瀛奎律髓》云:詩先看格高而語又到,意又工,爲上。意到語工而格不高,次之。無格無意又無語,下矣。又云:善學老杜而才格特高,則當屬之山谷、後山、簡齋。 [3]

《瀛奎律髓》中惟《變體》一卷,論獨精到。變體者不拘律詩景一聯、情一聯之體,不拘虚實對稱之體也。所選諸詩,如杜甫《屏跡》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及賈島《憶江上吴處士》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雨露生成,聚會雷雨,皆兩輕兩重自相對者。又賈島《病起》身事豈能遂,蘭花又已開,病令新作少,雨阻故人來,注云:昧者必謂身事不可對蘭花二字,然細味之乃殊有味,以十字一串貫意,而一情一景,自然明白。下聯更用雨字對病字,甚爲不切,而意極切。真是好詩,變體之妙者也。此注極可尋味。又如陳簡齋《懷天經智者》客子光陰詩卷裏,杏花消息雨聲中,注云:以客子對杏花,以雨聲對詩卷,一我一物,一情一景,變化至此,乃老杜即今蓬鬢改,但愧菊花開;賈島身事豈能遂,蘭花又已開,翻窠换臼,至簡齋而益奇也。注亦極能入微,虚谷論詩真實本領在此。 [4]

* * *

[1] 1932年講義下云:嘗獻詩於賈似道諛之,及似道貶,遂反上十可斬之疏,以此得知嚴州,時德祐元年也。二年蒙古兵入臨安,虚谷降虜,遂得建德路總管。

[2] 1932年講義下云:吾恒疑虚谷之論,一面直祖黄、陳,不欲移動一步,一面則儘有其創獲之見解。雖抱殘守闕,常爲一偏之論,而偶抒己見,實有自得之妙。故謂其爲江西派中之修正派者,此也。

[3] 1933年講義下云:其論曾茶山詩,亦以格律整峭許之。格高之對面爲格卑,爲弱格。虚谷於許渾、姚合、杜荀鶴、四靈、劉克莊等諸人,皆以此等語斥之。總上以言,則虚谷所謂格者,江西格也,要以整峭爲貴,一言盡之矣。

[4] 1932年講義下云:綜虚谷詩評言之,其人論詩蓋一極精微之人,持論往往細者入於無間,而於其大者遠者,未能遽及,疲神於字句之末,而於詩中之章法甚至亦漠然置之,如杜甫《秋興》止取第四首者是矣。其生值首鼠兩端之時代,其人爲自相矛盾之人物。故當蒙古南侵,開城降虜,而抗志古昔,自比淵明。流連杭郡,耽情聲色,而僞附道學,動稱文公。即其論詩,亦往往爲環境所迫,發爲矛盾之談。明明知老杜詩中,尚有細潤工密之途,可以藥江西之病,而祖述陳言,開宗明義,反謂剥落爲止境。明明知黄、陳以外,大有人在,而高談古今詩人,止有一祖三宗。明明知晦庵説詩與江西分道,而妄相援引,謂得後山三昧。皆可怪也。其他謬論,如言余靖直臣名士,詩當加敬,及論山谷酴釄一聯:露濕何郎試湯餅,日烘荀令炷爐香,以爲格律絶高,萬鈞九鼎不可移易,皆令人有莫知所云之感。又如《瀛奎律髓》卷二十二云:梅公之詩爲宋第一,歐公之文爲宋第一,詩不減梅。黄、陳特以詩格高,爲宋第一。而張文潛足繼聖俞。語尤不成句法,宜紀昀誚之以爲有五第一也。然虚谷於詩人家數,歷歷在目,如數家珍。批判元白高下,以爲白詩由衷,故勝微之,一語破的。稱道賈浪仙、梅聖俞、張文潛諸人之詩,亦不拘拘一派。則以虚谷心印,本與黄、陳已隔一塵故也。以其人之精到細密,論詩往往獨抒己見,自成一家,而乃爲宗派之所誤,畢生陷於矛盾之中而不自覺,真可惜也。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 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

    刘晏 崔希真 韦老师麻阳村人 慈心仙人--------------------------------------------刘晏唐宰相刘晏,少好道术,精恳不倦,而无所遇。常闻异人多在市肆间,以其喧杂,可混迹也。后游长安,遂至一药铺,偶问云:常有..

    11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北堂书钞卷第三十九    政术部十三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施惠三十三賑卹三十四兴利三十五方略三十六摘伏三十七劝课三十八异绩三十九○施惠三十三云行雨施「易繫见龙在田德施普也云行雨施平也○今案此非繫辞繫字应作文言陈俞本改作曰字」博..

    7 北堂书钞 2025-10-03
  • 卷第三十九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苐三十九临川危素编次墓志铭江隂吴君墓志铭君讳方字季仁姓吴氏世为江隂人七丗祖范大观政和间累举八行皆不起后以慈寕●寿恩封承务郎人不●其官而●之必曰八行先生云甞出𥝠钱治郡学而授弟子业没囙祠之..

    30 金华黄先生文集 2025-09-14
  • 第三十九卷

    第三十九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十三南齐〈高帝建元四则 武帝永明十一则 废帝隆昌一则 明帝永泰一则 后废帝永元一则〉梁〈武帝天监十五则 普通七则 大通二则 中大通六则 大同四则 太清一则 简文帝大宝一则 元帝承圣一则 ..

  • 坤舆典第三十九卷

    井部汇考一《易经》《井卦》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本义》〉井者,穴地出水之处。以巽木入乎坎,水之下而上出其水,故为井。改邑不改井,故无丧无得,而往者来者,皆..

  • 第十二章 明清戏曲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这一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从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1368),到清代鸦片战争(1840),这五百年间,中国历史上构成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存在,而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

    28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一章 元代文学 [1]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概况元代文学是很有成就的一个时期的文学。在这时,是从列宁所说两种文化看来,富有人民性的文学压倒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的时期。在这时,是最鲜明地说明伟大的现实斗争是文学作品的动..

    6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章 宋词的发展

    第一节词的兴起及发展的原因词在初期的面貌作为中国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词,就其存在的作品的一般内容 论,又系具有和传统的诗有显著的不同的特色的词,是起源于中唐,发展在五代,而特别流行于两宋的。这是什么..

    37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九章 唐代的传奇文学

    第一节近古文学的序幕及其历史背景在我们讲唐代诗歌的时候,曾说天宝之乱是唐代政治的转折点(见第八章,第一节 ),并说天宝之乱是唐代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水岭(见第八章,第六节 ),其实这几..

    2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八章 唐代的诗歌

    第一节这一个时期文学发展大势及其背景唐代的诗歌是前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诗歌的继续发展,但又有了更高的成就的时期。我们说它是前一时代的诗歌的继续发展,这是因为前一代所创造的格律为唐代所承袭了,前一代对于诗..

    2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文学批评

    第一节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和文学发展大势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以前,亦即从公元2世纪到6世纪,这四五百年间,在社会状况上和文学发展上都成为一个具有若干特点的段落。它不同于以前的周、秦、西汉,也不同于后来的隋..

    2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六章 汉代的散文和词赋

    第一节在统一帝国形成后的几次伟大起义在屈原死后55年(前 222),楚国灭亡了。次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秦统一全国。秦的统一是有它的贡献的,它的政治制度不但是为汉代所承袭了 [1] ,而且给后来很多的统..

    6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五章 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第一节关于战国晚期政治形势的说明作为一个坚定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的屈原之时代背景我们讲过古代神话,把古代神话储存得最多而应用在文艺创作上最多又最好的就是屈原;我们讲过《诗经》,《诗经》的最大价值是它的..

    4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四章 战国时代的诸子散文

    第一节春秋到战国的基本历史事实《诗经》之后,到屈原出现以前,是辉煌的先秦诸子散文的时代。散文的成就给屈原长篇巨制的写成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或在组织形式上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散文主要是产生在战国时代。战..

    2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三章 最早的诗歌和诗歌总集

    第一节最早的诗歌最早的文学是人民的口头创作,除口头创作和神话传说之外,就是歌谣。最早的歌谣是什么样子?我们提到过的《葛天八阕》《弹歌》《蜡词》,可以帮助我们想象一部分。传说伏羲时有《网罟歌》 [1] ,神..

    7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二章 古代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文艺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包括精神财富在内。恩格斯在1876年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开头就说:政治经济学家们肯定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确实跟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

    6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一章 导论

    导论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和方法文学史是社会科学的一部门,是历史科学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它的科学方法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所遵循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分析方法,反对..

    49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附録三

    中國文學批評史授課試題 [1]其一十七日交卷,任作一題,以二千字完篇。盛唐、大曆詩論述略。白居易論李、杜謂不得《風》《雅》遺意,果有當耶,試就《風》《雅》之旨辨之。論劉勰、鍾嶸與齊梁時代之關係。其二讀《談..

  • 附録二

    歷次講義删存及《大綱》再版後記一、1932年本講義節存題記中國文學批評史,現時惟有陳鐘凡著一種。觀其所述,大體略具,然倉卒成書,罅漏時有。略而言之,蓋有數端。荀卿有言,遠略近詳。故劉知幾曰:史之詳略不均,..

  • 附録一

    《大綱》與歷次講義章節異同表 [1](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陸機 陸雲 附摯虞,下節摯虞 李充删。②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括去。③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前擬增殷璠 高仲武。(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司空圖 附皎..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