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王焘

辟温方二十首

2025-06-02 11:23 读医

《肘后》屠苏酒 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饮之方。

大黄 桂心(各十五铢) 白术(十铢) 桔梗(十铢) 菝 蜀椒(十铢汗) 防风乌头(各六铢)

上八味,切,绛袋盛,以十二月晦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平晓出药至酒中煎数沸,干,东向户中饮之。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饮药酒待三朝,还滓置井中,能仍岁饮,可世无病,当家内外有井,皆悉着药,辟温气也。

又太乙流金散 辟温气。

雄黄(三两) 雌黄(六两) 矾石(一两半) 鬼箭羽(一两半) 羚羊角(烧二两)

上五味,治下筛,三角绛袋盛一两,带心前,并挂门户上。若逢大疫之年,以月旦青布裹一刀圭,中庭烧之,温病患亦烧熏之。

又雄黄散 辟温气方。

雄黄(五两) 朱砂(一作赤木) 菖蒲 鬼臼(各二两)

上四味,捣筛末,以涂五心、额上、鼻人中及耳门。

又断温疫,转相染着至灭门,延及外人,无收视者方。

赤小豆 鬼箭羽 鬼臼 雄黄(各三两)

上四味,捣末,以蜜和丸如小豆大。服一丸,可与病患同床。

又避温粉。

川芎 苍术 白芷 本 零陵香(各等分)

上五味,捣筛为散,和米粉粉身。若欲多时,加药增粉用之。(出第十卷中)

《千金》避温。虎头杀鬼丸方。

虎头骨(五两炙) 朱砂(一两半研) 鬼臼(一两) 雄黄(一两半研) 皂荚(一两炙)雌黄(一两半研) 芜荑(一两)

上七味,捣筛,以腊蜜和如弹丸大,绛囊盛,系臂,男左女右。家中置屋四角,月朔望夜半中庭烧一丸。忌生血物。(《肘后》同)又治瘴气。竹茹汤方。

青竹茹(二升)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避温病。粉身散方。

芎 白芷 本

上三味等分,捣下筛,纳米粉中,以粉涂身。(《延年》同)又断温疫。朱蜜丸方。

白蜜和上等朱砂粉一两,常以太岁日平旦,大小勿食,向东方立,人吞三七丸,如麻子大。勿令齿近之,并吞赤小豆七枚,投井泉水中,终身勿忘此法。

又治温病不相染方。

正旦吞麻子、赤小豆各二七枚,又以二七枚投井中。(《肘后》、《延年》同)

又方:新布盛大豆一升,纳井中一宿出,服七枚。(《肘后》用小豆)

又方:切松叶如粟米。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辟五年温。

又方:常以七月七日,合家含赤小豆,向日吞二七枚。

又方:常以七月七日,男吞大豆七枚,女吞小豆七枚。

又方:神仙教人立春后有庚子日,温芜菁菹汁,合家大小并服,不限多少。

又疗温气。蒜豉汤方。

蒜(五十子并皮研之) 豉心(一升)

上二味,以三岁小儿小便二升,合煮五六沸。顿服。(并出第九卷中)

《千金翼》老君神明白散方

白术(二两) 桔梗(一两) 细辛(一两) 附子(二两炮) 乌头(四两去黑皮)

上五味,捣筛,绛囊盛,带之,所居闾里皆无病。若有得疫疠者,温酒服一方寸匕。覆取汗,得吐则瘥。若经三四日者,以三方寸匕,纳五升水中,煮令大沸,分三服。

又度瘴散方

麻黄(去节) 升麻 附子(炮) 白术(各一两) 细辛 防己 干姜 桂心 防风 乌头(炮) 蜀椒(出汗,去目) 桔梗(各二分)

上十二味,捣筛为末,蜜封贮之,山中所在有瘴气之处,旦空腹服一钱匕。覆取汗,病重稍加之。(并出第十卷中)

《古今录验》许季山所撰干敷散 主辟温疫疾恶,令不相染着气方。(《肘后》作“敷干”,《抱朴子》作“敷干”)附子(一枚炮) 细辛(一分) 干姜(一分) 麻子(一分研) 柏实(一分)

上五味,捣筛为散,正旦举家以井花水各服方寸匕。服药一日,十年不病;二日,二十年不病;三日,三十年不病,受师法但应三日服,岁多病,三日一服之。(《肘后》、《胡洽》、又杀鬼丸 去恶毒方。

雄黄(五两研) 朱砂(五两研) 鬼臼(五两) 鬼督邮(五两) 雌黄(五两研) 马兜铃(五两) 皂荚(五两炙) 虎骨(五两炙) 阿魏(五两) 甲香(一两) 羚羊角(一枚屑) 桃白斤炼) 石硫黄(五两研)

上十七味,捣筛十六味,腊蜜和之,丸如杏子。将往辟温处烧之,杀鬼去恶毒瓦斯。若大疫家可烧,并带行。(与《胡洽方》七味不同,出第三卷中)

《延年秘录》辟温方。

正旦取东行桑根大如指,长七寸,以丹涂之,悬着门户上,又令人带之。(出第十卷中)

《外台秘要》,方书。四十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一-二伤寒;卷三-六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卷七-二十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二十一-二十二眼、耳、鼻、齿诸病;卷二十三、二十四瘿瘤、痈疽等;卷二十五-二十七痢、痔、外阴诸病;卷二十八-三十中恶、金疮、恶疾等;卷三十一-三十二采药、丸散、面部诸病;卷三十三-三十四妇人病;卷三十五-三十六小儿病;卷三十七-三十八乳石;卷三十九-四十明堂灸法。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所载医方约6千余首。书中引录各书均注明出处,颇具文献价值。本书收罗宏富,内容广博。为研究我国唐以前医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著作。1069年,本书曾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刻。1640年又经程衍道校勘。现存宋刻本(残卷)、明刻本、康熙影宋刻本、抄本及日本刻本等。1949年后有影印本。

猜你喜欢

  • 辨方效经错之源、论血化为汗之误

    胞侄作砺而来京,见脏腑图记问曰:伯父所绘之图,经络是气管,皆本于卫总管,由卫总管散布周身,是周身经络通连,并非各脏腑长两经。侄思古人若不明经络,何以张仲景着伤寒,按足六经之现症,立一百一十三方,分三百..

    25 读医 2025-06-22
  • 痹症有瘀血说

    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肌肉消瘦,议论阴亏,随用滋阴药,又不放。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病在筋骨,实难见效..

    24 读医 2025-06-22
  • 怀胎说

    (兼记难产胎衣不下方)古人论胎在子宫,分经轮养,一月肝经养,二月胆经养,三月心经养,四月三焦养,五月脾经养,六月胃经养,六月肺经养,八月大肠养,九月肾经养。若依其论,胎至两月,自当肝经交代,胆经接班。..

    18 读医 2025-06-22
  • 少腹逐瘀汤说

    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

    24 读医 2025-06-22
  • 论痘非胎毒

    夫小儿痘疹,自汉至今,着书立方者,不可胜数,大抵不过分顺险逆,辨别轻重死生,并无一人说明痘之本源。所以后人有遵保元汤,用黄耆、人参者;有遵归宗汤,用大黄、石膏者:有遵解毒汤,用犀角、黄连者。痘本一体,..

    25 读医 2025-06-22
  • 论抽风不是风

    夫抽风一症,今人治之不效者,非个人错治,乃古方误人。古人不止论病立方误人,立病名曰抽风,风之一字,尤其误人。又因此症多半由伤寒、瘟病,或痘疹、吐泄等症,病久而抽,则名曰慢惊风。慢惊风三字,相连立名,更..

    20 读医 2025-06-22
  • 瘟毒吐泻转筋说

    上吐下泻转筋一症,古人立名曰霍乱,宋朝太医院立方,名曰局方,立藿香正气散以治之。以邪气伤正气之病,反用攻伐正气之药,岂不愧大医之名!至我朝道光元年,岁次辛巳,瘟毒流行,病吐泻转筋者数省,京都尤甚,伤人..

    30 读医 2025-06-22
  • 瘫痿论

    或曰:元气归并左右,病半身不遂,有归并上下之症乎?余曰:元气亏五成,下剩五成,周流一身,必见气亏诸态,若忽然归并于上半身。不能行于下,则病两腿瘫痿。奈古人论痿症之源,因足阳明胃经湿热,上蒸于肺,肺热叶..

    25 读医 2025-06-22
  • 半身不遂论叙

    医家立言着书,心存济世者,乃良善之心也,必须亲治其症,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可传与后人。若一症不明,留与后人再补,断不可徒取虚名,恃才立论,病未经见,揣度立方,倘病不知源,方不对症,是以活人之心,遗作..

    25 读医 2025-06-21
  • 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头痛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耆可愈。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

    19 读医 2025-06-21
  • 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

    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头发脱落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用药三付,发不脱,十付必长新发。眼疼白珠红眼疼白珠红..

    21 读医 2025-06-21
  • 方叙

    余不论三焦者,无其事也。在外分头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内分膈膜上下两段,膈膜以上,心肺咽喉、左右气门,其余之物,皆在膈膜以下。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21 读医 2025-06-21
  • 心无血说

    余友薛文煌,字朗斋,通州人,素知医,道光十年二月,因赴山东,来舍辞行,闲谈言及古人论生血之源,有言心生血、脾统血者,有言脾生血,心统血者,不知宗谁?余曰:皆不可宗。血是精汁入血府所化,心乃是出入气之道..

    22 读医 2025-06-21
  • 气血合脉说

    脉之形,余以实憎告后人。若违心装神仙,丧灭良评论,必遭天诛。气府存气,血府存血。卫总管由气府行周身之气,故名卫总管;荣总管由血府行周身之血,故名荣总管。卫总管体厚形粗,长在脊骨之前,与脊骨相连,散布头..

    19 读医 2025-06-21
  • 脑髓说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一段,本不当说,纵然能说,必不能行,欲不说,有许多病,人不知源始,至此又不得不说。不但医书论病,言灵机发放心,即儒家谈道德言性理,亦未有不言灵机在心者,因始创之人,不知心在胸中,所..

    20 读医 2025-06-21
  • 津门、津管、遮食、总提、珑管、出水道记

    咽下胃之一物,在禽名曰嗉,在兽名曰肚。在人名曰胃。古人画胃图,上口在胃上,名曰贯门;下口在胃下,名曰幽门,言胃上下两门,不知胃是三门。画胃竖长,不知胃是横长,不但横长,在腹是平铺卧长,上口贲门向脊,下..

    32 读医 2025-06-21
  • 会厌、左气门、右气门、卫总管、荣总管、气府、血府记

    欲知脏腑体质,先明出气、入气、与进饮食之道路。古人谓舌根后名曰喉,喉者候也,候气之出入,即肺管上口是也。喉之后名曰咽,咽音咽也,咽饮食人胃,即胃管上口是也。谓咽以纳食,喉以纳气,为千古不易之定论,自灵..

    23 读医 2025-06-21
  • 亲见改正脏腑图

    古人所绘脏腑形图如此余将亲见诸脏腑显隐之形,绘于其后。计四十二件。亲见改正脏腑图-2亲见改正脏腑图-3亲见改正脏腑图-4亲见改正脏腑图-5亲见改正脏腑图-6左气门、右气门两管归中一管入心,由心左转出横行后接卫总..

    20 读医 2025-06-21
  • 医林改错脏腑记叙

    古人曰:既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以良医易而良相难。余曰:不然。治国良相,世代皆有;着书良医,无一全人。其所以无全人者,因前人创着医书,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论,病本先失,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

    23 读医 2025-06-21
  • 知非子序

    余读勋臣先生《医林改错》一书,而叹天下事,有人力为之者,有天意成之者,先生是书,功莫大于图绘脏腑诸形。其所以能绘诸形者,则由于亲见,其所以得亲见者,则由于稻地镇之一游也。此岂非天假之缘,而使数千载之误..

    32 读医 2025-06-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