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孙思邈

香港脚第二

2025-09-04 10:23 读医

论一首 方二十一首

论曰∶治香港脚顺四时,若春秋二时宜兼补泻;夏则疾成,专须汗利;十月以后少用补药。虽小变不越此法。

治香港脚初发,从足起至膝胫肿,骨疼者方∶取胡麻叶,切,捣,蒸,薄裹,日二易即消。若冬月取蒴 根切,捣,和糟三分,根一分,合蒸令热,裹如前法。

遍身肿,小便涩者,用麻豆汤主之方∶大麻(二升,熬,研) 乌豆(一斗以水四半煮取汁一斗半,去豆) 桑白皮(切,五升)

上三味,以豆汁纳药,煮取六升,一服一升,日二服,三日令尽。

又方∶乌牛尿,一服一升,日二,肿消止,羸瘦者,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乳浮结,乃服之。

又方∶生猪肝一具,细切,以淡蒜齑食尽,不可尽者,分再食之。

治腰脚疼方∶胡麻子(一斗,新者)

上一味,熬令香,捣筛,若不数筛当脂出不下,日服一小升,日三服,尽药汁一斗,即永瘥。酒饮、羹汁、蜜汤,皆可服之。

大下之后而四体虚寒,脚中羸弱,腰挛痛,食饮减少,皮肉虚疏,石斛酒方∶生石斛(一斤) 秦艽 远志(各五两,去心) 橘皮 白术(各三两) 丹参 茯神 五加皮(各六两) 桂心(四两) 牛膝(八两)

上一十味, 咀,以酒三斗,渍七日,一服六合,稍加至七八合,以知为度。

调利之后未平复,间为外风伤,脚中痛酸转为香港脚,补虚防风汤方∶防风 石斛 杜仲(炙) 前胡(各四分) 薏苡仁(半斤) 秦艽 丹参 五加皮 附子(炮,去皮) 橘皮 白术 白前(各三分) 防己(二分) 麻仁(一升,熬取脂)

上一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服汤已香港脚仍不止,防风丸方∶防风(二两) 秦艽(二两) 石斛(二两) 丹参(一两) 薏苡仁(三合) 前胡 橘皮杜仲(炙) 附子(炮,去皮) 白术(各一两) 桂心(一两半) 麻仁(一升,熬取脂)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服。

治香港脚常作,谷白皮粥防之,法即不发方∶谷白皮(五升,切,勿取斑者,有毒)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煮米粥常食之。

温肾汤

主腰脊膝脚浮肿不遂方∶茯苓 干姜 泽泻(各二两) 桂心(三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竹沥汤

主两脚痹弱,或转筋,或皮肉胀起如肿,而按之不陷,心中恶,不欲食,或患甘竹沥(五升) 葛根 防风(各二两) 麻黄(六两,去节) 升麻(五分) 桂心(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 秦艽 细辛 木防己 黄芩 干姜 白术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四味, 咀,以水七升,纳甘竹沥五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取汗。(《千金》有茯苓、杏仁,无白术。)

大竹沥汤

主卒中恶风,口噤不能言,四肢 缓,偏挛急痛,风经五脏,恍惚喜怒无常,手足不遂,皆悉主之方∶甘竹沥(一斗四升) 人参 细辛 石膏(各一两,碎) 生姜(五两,切) 乌头(三枚,炮,去皮) 防风 独活 芍药 黄芩 茵芋 麻黄(去节) 葛根 木防己 桂心 茯苓 甘草

上一十八味, 咀,以竹沥煮取四升,分三服。(一方以水五升,《千金》有白术)。

又竹沥汤

主风气入腹,短气心下烦热不痛,手足烦疼,四肢不举,口噤不能言方∶竹沥(一斗) 当归 秦艽 防风 葛根(各二两) 人参 芍药 木防己 附子(炮,去皮) 细辛 茯苓(一作茯神) 通草 桂心 白术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五味, 咀,以竹沥渍半日,煮取四升,分三服,不能者四服。(《千金》有芎》、生姜、黄芩、升麻、蜀椒、麻黄、无芍药、防己、通草。)

大鳖甲汤

主脚弱风毒挛痹气止,皆主之方∶鳖甲(炙) 防风 麻黄(去节) 半夏(洗) 白术 茯苓 芍药 杏仁(去皮尖双仁) 麦门冬(去心) 生姜(切) 人参 石膏(碎) 羚羊角(屑) 甘草(炙,各一两) 犀角(一分,屑) 雄黄(半两,研) 青木香(二两) 吴茱萸(半升) 大黄(一分半) 麝香(三分) 薤白(十四枚,切) 乌梅 贝齿(各七枚) 大枣(二十枚,擘) 赤小豆(二十四枚)

上二十五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二夜一服。

大投杯汤

主脚弱,举体肿满,气急,日夜不得眠方∶麻黄(去节) 杏仁(去皮尖及双仁) 桂心 黄芩 橘皮 石膏(二两,碎) 生姜(六两,切) 半夏(洗) 浓朴(炙) 枳实(炙,各三两) 茯苓(四两) 秦艽(一两半) 大戟细辛(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擘) 甘草(二两,炙)

上一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独活汤

主香港脚风,疼痹不仁,脚中沉重,行止不遂,气上方∶独活 桂心 半夏(洗,各四两) 麻黄(去节) 芎 人参 茯苓(各二两) 八角附子(一枚,炮,去皮) 大枣(十三枚,擘) 防风 芍药 当归 黄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一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酒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为五服。

硫黄煎

主脚弱连屈虚冷方∶硫黄(五两) 牛乳(五升)

上二味,以水五升合煮及五升,硫黄细筛纳之,煎取三升,一服一合,不知至三合。

硫黄散

主脚弱大补面热风虚方∶硫黄(研) 钟乳(粉) 防风(各五两) 干姜(一两) 白术 人参 蜀椒(汗,去目及闭者) 细辛 附子(炮,去皮) 天雄(炮,去皮) 茯苓 石斛 桂心 山茱萸(各三分)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散,旦以热酒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

青丸

主脚风,皮肉身体诸风方∶乌头(一两,炮,去皮) 附子(三两,炮,去皮) 麻黄(四两,去节)

上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硫黄丸

主膈痰滞 ,逐脚中风水方∶硫黄(五两)

上一味,细粉,以牛乳三升,煮令可丸,如梧子大,曝令干,酒服三十丸,日三,不知,渐加至百丸。

石硫黄丸

主脚风弱,胸腹中冷结方∶石硫黄(半两) 桂心(四两) 石(烧) 附子(炮,去皮) 天雄(炮,去皮) 乌头(各二两,炮,去皮)

上六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酒服五丸,日三服。

《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万历年间,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

猜你喜欢

  • 痰饮第四

    方一十四首治痰饮头痛,往来寒热方。常山(一两) 云母粉(二两)上二味,捣筛为散。热汤服一方寸匕,吐之,止,吐不尽,更服。杜蘅汤主吐百病方。杜蘅 松萝(各三两) 瓜蒂(二七枚)上三味,切。以水酒各一升二合..

    0 读医 2025-09-04
  • 水肿第三

    方二十六首,并五不治证凡水肿有五不治∶一面肿苍黑,是肝败不治;二掌肿无纹理,是心败不治;三腹肿无纹理,是肺败不治;四阴肿不起,是肾败不治;五脐满肿反者,是脾败不治。猪苓散主虚满,通身肿,利三焦,通水道..

    0 读医 2025-09-04
  • 淋病第二

    方二十首治血淋、热淋方以韭七茎烧令热,以手熟 热掩尿处,冷即易之,可六七度,瘥。治热淋方白茅根(四斤)上一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治石淋方车前子二升,绢袋贮,以水八升煮取..

    0 读医 2025-09-04
  • 消渴第一

    方二十二首葵根汤主一年渴饮一石以上,小便利,若饮酒渴、伤寒渴,皆悉主之方。霜下葵根皮(一握,长四寸)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取瘥止。又方栝蒌根 甘草(炙,各二两) 黄连(一升)上三味, 咀。..

    0 读医 2025-09-04
  • 卷第十九 杂病中

    消渴第一淋病第二水肿第三痰饮第四癖积第五寒冷第六饮食不消第七杂疗第八

    0 读医 2025-09-04
  • 压热第六

    方一十三首 论一首金石凌主服金石热发,医所不制,服之立愈方。上朴硝(一斤) 上芒硝(一斤) 石膏(四两) 凝水石(二两)上四味,熟沸水五升渍朴硝、芒硝令消,澄一宿,旦取澄硝,安铜器中粗捣,寒水石、石膏纳其..

    0 读医 2025-09-04
  • 胸中热第五

    方二十七首寒水石汤主身中大热,胸心烦满毒热方。寒水石(五两) 泽泻 茯苓 前胡 黄芩(各三两) 柴胡 牛膝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杏仁(二十粒,去皮尖、双仁)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分三服。治热..

    0 读医 2025-09-04
  • 吐血第四

    论三首,方三十首论曰∶凡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有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汁,或如 血凝停胃中,满闷便吐,或去数升乃至一斗,得之于劳倦饮食过常所..

    0 读医 2025-09-04
  • 黄胆第三

    论三首,方二十八首,针灸二十法论曰∶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瘀着黄,但用瓜丁散纳鼻中,令黄汁出,乃愈。即于后不复病黄者矣。常须用心警候,病患四肢身面微似有黄气,须用瓜丁散,不得令散漫,失候必大危矣。特忌酒..

    0 读医 2025-09-04
  • 疟第二

    方二首,禳法十二首,针灸法七首蜀漆丸主 疟连年不瘥,服三七日定瘥方。蜀漆 知母 白薇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 升麻(各五分) 恒山(一两半) 石膏(二两,研)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十丸..

    0 读医 2025-09-04
  • 霍乱第一

    方二十七首理中丸主霍乱临时方。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一两)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弹丸。取汤和一丸服之,日十服。吐多痢少者取枳实三枚炙,四破,水三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吐少痢多者,加干姜..

    1 读医 2025-09-04
  • 卷第十八 杂病上

    霍乱第一疟第二黄胆第三吐血第四胸中热第五压热第六

    1 读医 2025-09-04
  • 疡第四

    方一十四首 灸法一首治白癜白驳,浸淫 疡,着颈及胸前方∶大醋于瓯底磨硫黄令如泥,又以八角附子截一头使平,就瓯底重磨硫黄使熟,夜卧先布拭病上令热,乃以药敷之,重者三度。又方∶硫黄 水银 矾石 灶墨上四味,等..

    2 读医 2025-09-04
  • 瘾疹第三

    方一十六首 灸法一首石楠汤主瘾疹方∶石楠 干姜 黄芩 细辛 人参(各一两) 桂心 当归 芎 (各一两半) 甘草(二两)上一十二味, 咀,以酒三升,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大汗,慎风冷,佳。又方∶酪和盐热煮摩..

    2 读医 2025-09-04
  • 中风第一

    方三十五首 灸法二首 论四首小续命汤方∶麻黄(去节) 防己 人参 桂心 黄芩 芍药 芎 杏仁(去尖皮、两仁) 甘草(炙,各一两) 附子(炮,一枚,去皮) 防风(一两半) 生姜(五两,切)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

    2 读医 2025-09-04
  • 卷第十七 中风下

    中风第一香港脚第二瘾疹第三疡第四

    1 读医 2025-09-04
  • 风眩第六

    方二十七首治风眩屋转,眼不得开,人参汤方∶人参 防风 芍药 黄 (各二两) 独活 桂心 白术(各三两) 当归 麦门冬(各一两,去心)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治风眩倒屋转,吐逆,恶闻人声,茯神..

    1 读医 2025-09-04
  • 心风第五

    方一十四首茯神汤主五邪气入人体中,见鬼妄语,有听见闻,心悸跳动,恍惚不定方∶茯神 人参 茯苓 菖蒲(各二两) 赤小豆(四十枚)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人参汤主风邪鬼气,往来发作,有时或无..

    1 读医 2025-09-04
  • 僻第四

    方四首治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缓弱不用,便利无度,口面 斜。干姜附子汤方∶干姜 附子(炮,去皮,各八两) 芎 (三两) 麻黄(去节) 桂心(各四两)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三日复进一剂..

    2 读医 2025-09-04
  • 诸膏第三

    方三首苍梧道士陈元膏主风百病方∶当归 丹砂(各三两研) 细辛 芎 (二两) 附子(去皮,二十二铢) 桂心(一两二铢)(三两二铢,研)松脂(半斤) 大醋(二升) 白芷(一两) 猪肪脂(十斤) 生地黄(二斤,取汁)..

    4 读医 2025-09-0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