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 陈梦雷

坤舆典第四十三卷

舆图部汇考一

上古

太昊伏羲氏始建方分土。

按《路史》:伏羲氏命鸟明奠八方,旌九位,而分九土。

〈注〉真源赋:伏羲别九宫,因此置九州。《法语》云:始定四海之广,作八卦,分九州。据共工氏霸九州,则州之九分,不自帝喾,若黄帝矣,亦自然之势也。

视地之圹,物之夥,其争日大,势不可以偏制而独任。于是经国谋贤,以极治寄而闳法制,故不虑不图而人正。

〈注〉世谓黄帝始分土建国,非也。按神农已伐补遂,攻夙沙。伏羲时已有纪侯、阳侯,而传亦记神农有远国、近国之制矣。非始于黄帝也。《论语》:摘辅象曰:燧人之佐成,博受古诸。宋衷以为受诸侯之事。盖土地圹绝,非贤共理,则虽圣人,有所不遍从,古然也。

炎帝、神农氏始度地辨方,经土定制。

按《路史》:神农氏命白阜纪地形、远近、山川、林薮所至而正其制。

〈注〉盖正九州之制,《锦带书》云:神农甄四海。故《文选诗》云:神农更王,轩辕承纪,画野分疆,爰封众子。《命历序》云:有神人驾六龙出,地辅号皇,神农始立地形,甄度四海远近,山川、林薮,所至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一万里。《世纪》云:自天地设辟,未有经界之制,三皇尚矣。诸子言神农王天下,地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五万里,盖所制里,于今有所不同者。

于是辨方正位,经土分域。处贤以便势于以相用而寄其戚。近国地广,而远弥小。负海之邦,率三在地。

《吕氏春秋》云:神农分国,近国地广,远国地愈小。海上有十里之国,与二十里也,此特一聚落,附庸采地尔。以今观之,中华户密,缘海人稀,而何以为国哉。《三坟书气坟》云:山气上,圣人以安万国夷。考其制,盖制应有万,且不应见于炎帝之后。世言黄帝始创万国,缪矣。

国土相望,彘狗之声相闻,以大用小,繇中下外,犹运指建瓴,而王者以家焉。乃课工定地,为之城池以守之。

黄帝有熊氏画野分州,始建万国。

按《通典》:昔黄帝方制天下,立为万国。

〈注〉盖举其大数。

《易》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及少昊氏之衰,其后制度无闻矣。

按《路史》:黄帝命竖亥通道路,正里候;命风后方割万里,画野分疆。

〈注〉班固云:分州,《周公职录图》云:黄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始布九州,置十二图。又见太一,或占割定之也。

得小大之国万区,而神灵之封隐焉。

〈注〉《后汉书》云:昔在皇唐,经略万国,燮定东西,疆理南北。传言神灵之封七千,此公孙卿假为申公说,妄也。刘恕《外纪辨》:百里之国万区,非是详国名记。

按《宜斋野乘》:黄帝时画野分州,八家为井,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一州是百五十三万家。

颛顼高阳氏始建九州。

按《通典》: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创制九州,统领万国。

〈注〉雍、荆、豫、梁、徐、冀、青、兖、扬。

按《路史》:高辛氏于是尽地之制,受少昊、高阳之经理,卒创九州,以统理下国。

〈注〉水中之可居者曰州,川有所拥也。后世加水,故共工幽州作州,而苏子遂云北裔水中,非也。九州之制久矣,伯禹作九赋尔,而说者乃谓禹始分九州,妄也。炎黄已九州矣,《通典》等谓帝九州,盖皆定其疆理,欲其支脉贯通得所尔,非创之也。非若后世率意割南益北,断手属足,而不顾其地理者也。

陶唐氏

帝尧置九州,如旧制。

按《通典》: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使禹平水土,还为九州,如旧制。

有虞氏

帝舜始分天下为十二州。

按《书经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孔传》〉肇,始也。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州之镇,有流川则深之,使通利〈疏〉。《正义》曰:《禹贡》治水之时,犹为九州。今始为十二州。知禹治水之后也。禹之治水,通鲧九载,为作十有三载,则舜摄位元年,九州始毕,当是二年之后。以境界太远,始别置之,知分冀州为幽州、并州者,以王者废置,理必相沿。《周礼职方氏》:九州之名,有幽、并,无徐、梁。周立州名,必因于古。知舜时当有幽、并。职方:幽、并山川,于禹贡皆冀州之域。知分冀州之域为之也。《尔雅释地》:九州之名,于禹贡无梁、青,而有幽、营云。燕曰幽州,齐曰营州,孙炎以《尔雅》之文,与《职方》、《禹贡》并皆不同,疑是殷制,则营州亦有所因。知舜时亦有营州,齐即青州之地。知分青州为之,于此居摄之时,始置十有二州。盖终舜之世常然。宣三年,《左传》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则禹登王位,还置九州,其名盖如《禹贡》,其境界不可知也。〈又〉《释诂》云:冢,大也。舍人曰:冢、封之大也。定四年,《左传》云:封豕长蛇相对。是封为大也。《周礼职方氏》:每州皆云其山镇,曰某山。州内虽有多山,取其最高大者,以为其州之镇,特举其名,是殊大之也。其有川,无大无小,皆当深之,故云浚川〈蔡注〉。肇,始也。十二州:冀、兖、青、徐、幽、并、营、荆、梁、豫、扬、雍也。中古之地,但为九州,曰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禹治水,作贡,亦因其旧。及舜即位,以冀、青地广,始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其东北医巫闾之地为幽州;又分青之东北、辽东等处为营州,而冀州止有河内之地,今河东一路是也。封,表也。封十二山者,每州封表一山,以为一州之镇。如《职方氏》言扬州,其山镇曰会稽之类。浚川,浚道十有二州之川也。然舜既分十有二州,而至商时,又但言九围九有。《周礼职方氏》亦止列为九州,有扬、荆、豫、青、冀、雍、幽、冀、并,而无徐、梁、营也。则是为十二州,盖不甚久,不知其自何时复合为九也。〈《大全》〉新安陈氏曰:舜即位初,咨十有二牧,后又曰州十有二师,则终舜之世,分九州为十二州。禹又并为九州,有《左传》可證: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刘氏曰:帝都冀州,冀州北接北狄,而其域大于九州,分冀为幽、并,以此二州捍狄,使不得接畿甸,所以壮帝畿之翊卫,而禦外夷之轻侮也。

按《通典》:舜摄帝位,分为十二州。虞书云肇十有二州,是也。

〈注〉雍、荆、河、梁、冀、幽、并、青、营、徐、兖、扬。

禹复天下为九州。

按《书经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蔡注〉敷,分也,分别土地以为九州也。奠,定也,定高山大川以别州境也。若兖之济河、青之海岱是也。方洪水横流不辨区域,禹分九州之地。随山之势,相其便宜,斩木通道,以治之。又定其山之高者与其川之大者,以为之纪纲。此三者,禹治水之要。〈大全〉曾氏曰:祭法云共工氏霸,九州其来久矣。洪水湮没,禹治水复分别之。舜即位分为十二州,分冀东为并,东北为幽;分青之东北为营。至商,又但言九围九有。《尔雅》:九州有幽营而无青梁。其商制,欤《周礼职方氏》有幽并而无徐梁营,则周制也。

冀州

〈《蔡注》〉冀州帝都之地:三面距河。兖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周礼职方》河内曰:冀州是也。八州皆言:疆界而冀不言者,以馀州所至可见。晁氏曰:亦所以尊京师示王者,无外之意。〈《大全》〉成氏百家曰:冀三面距河,河自积石。东北流入中国则折而南流,雍州在其西,故曰西河。至华阴折而东流,豫州在其南,故曰南河。至大伾又折而东北流,兖州在其东故曰东河。以三州考之,则冀州在东河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此冀州境也。冀地最广,兖最狭,冀今河东河北皆在焉。居天下四分之一,舜分为幽并、幽州、燕蓟、幽涿、朔莫等州,是其域也。并州太原泽潞,晋代汾绛等州是其域也。武夷熊氏曰:冀州北距长城,依山为塞,即北狄之境。猃狁、匈奴、突厥、契丹皆居其地。有天下者,定都建邑,长安、洛阳之外,此亦一会也。

济河惟兖州。

〈《蔡注》〉兖州之域东南据济,西北距河。苏氏曰:河济之间,相去不远。兖州之境,东南跨济,非止于济也。愚谓:河昔北流兖州之境,北尽碣石,河右之地,后碣石之地,沦入于海河。益徙而南济河之间,始相去

不远。苏氏之说,未必然也。〈《大全》〉武夷熊氏曰:兖州,当河之下流,西距河东距济,北滨海,南接徐豫之境。其地平广,演迤无高山,即今兖、济、德、棣、魏、博、沧、景等州之地。

海岱惟青州。

〈《正义》〉青州东北跨海,至辽东皆是。舜为十二州,分青州为营州,即辽东是也。〈《蔡注》〉青州之域,东北至海,西南距岱。〈《大全》〉武夷熊氏曰:辽东、朝鲜皆处于青州之境,亦以其地旷隔,故分为营州。

海岱及淮惟徐州。

〈《蔡注》〉徐州之域,东至海,南至淮,北至岱,而西不言。济者,岱之阳,济东为徐,岱之北,济东为青,言济不足以辨,故略之也。《尔雅》:济东曰徐州者,商无青,并青于徐也。《周礼》:正东曰青州者,周无徐,并徐于青也。林氏曰:一州之境必有四至,七州皆止二至,盖以邻州互见至此州。独载其三边者,止言海岱,则嫌于青。止言淮海,则嫌于场,故必曰:海岱及淮而后徐州之疆境,始别也。〈《大全》〉武夷熊氏曰:徐即鲁地,地连淮海东夷。

淮海惟扬州。

〈《蔡注》〉扬州之域,北至淮东,南至于海。〈《大全》〉武夷熊氏曰:扬州在地东,南隅以地势言也。山必起于西北,泽必汇于东南,经言淮海,惟扬州,北距淮东,南至海,闽粤虽上古未通,亦当在要荒之服。禹会诸侯于涂山,会稽又禹迹之所至矣。西抵荆州之境,淮之西当在桐柏荆州之界,江之西当在衡鄣之界,其地乃淮东西江东西及两浙之地。

荆及衡阳惟荆州。

〈《蔡注》〉荆州之域,北距南条荆山,南尽衡山之阳。唐孔氏曰:南方惟衡山为大。以衡阳言之,见其地不止此山,而犹包其南也。〈《大全》〉曾氏曰:此荆山,非雍州荆岐,既旅之荆山。此荆山,南为荆州,北为豫州。《汉志》:荆山在南郡,今襄阳府,临沮县。衡山在长沙,今潭州湘南县。北距荆山,南及衡阳,为荆州,即今湖南湖北之地也。今江西亦半属荆州。武夷熊氏曰:荆州之地亦广,北接雍豫之境,南逾五岭,即越之南徼也。越虽上古未通要,当在要荒之服。东抵扬州之境,西抵梁州,及西南夷等处皆楚地也。扬州之境,自两浙为吴越之外,江淮皆楚境。

荆河惟豫州。

〈《蔡注》〉豫州之域,西南至南条荆山,北距大河。〈《大全》〉武夷熊氏曰:豫州居天下之中,其地北距河,南抵荆山,东抵徐,西抵雍梁。今为河南府虢、郏、郑、汝、来、蔡、唐、邓、汴、宋等州之地。

华阳黑水惟梁州。

〈《蔡注》〉梁州之境,东距华山之南,西据黑水。〈《大全》〉武夷熊氏曰:梁州,即今全蜀之地。成都、潼川、兴元、利州、夔州等路,五十四州之地是也。或言:秦以前,未尝通。至秦,凿山开道,关塞始通。恐止言:金牛一道,耳不知。岷嶓、沱潜、蔡蒙、和夷、禹之故迹,皆可见,何尝不通中国也。

黑水西河惟雍州。

〈《蔡注》〉雍州之地,西据黑水,东距西河。谓之西河者,主冀都而言也。〈《大全》〉武夷熊氏曰:雍州秦地。周之岐丰镐京,汉之三辅皆此焉。娄敬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合天下形势言之,所谓秦得百二者,实以据地势之上游,当天下之要脊,四塞以为固,全一面之险以,东制诸侯,故言定都者,必先焉。书以黑水、西河为界,而又西接弱水、流沙之地,则其土地之广漠可知。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蔡注》〉甸服畿内之地也,甸田服事也,以皆田赋之事。故谓之:甸服五百里,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禾本,全曰总。刈禾曰铚。半槁也,半槁去皮曰秸,谓之服者三百里内,去王城为近。非惟纳总铚秸而又使之服输,将之事也。独于秸言之者,总前二者而言也。粟,谷也,内百里为最近,故并禾本总赋之,外百里次之,只刈禾半槁纳也。外百里又次之,去槁粗皮纳也。外百里为远去其穗而纳谷,外百里为尤远去其谷,而纳米,盖量其地之远近而为纳赋之轻重精粗也。比分甸服五百里,而为五等者也。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蔡注》〉侯服者,侯国之服。甸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采者,卿大夫邑地。男邦,男爵小国也。诸侯,诸侯之爵大国、次国也。先小国而后大国者,大可以禦外侮,小得以安内附也。此分侯服五百里而为三等也。〈《大全》〉朱子曰:第二之百里,为男爵之国,三百里谓自三至五为百里者三。吕氏曰:采邑,加今之职田,言男则子在其间,言侯则公伯在其间。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蔡注》〉绥,安也。谓之绥者,渐远王畿而取抚安之义,侯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揆,度也。绥服内取王城千里,外取荒服千里,介于内外之间,故以内三百里,揆文教,外二百里,奋武卫。文以治内,武以治外。圣人所以严华夏之辨者如此。此分绥服五百里而为二等也。〈《大全》〉陈氏大猷曰:内三百里,非无武卫以文教为主。外二百里,非无文教,以武卫为主。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蔡注》〉要服,去王畿已远,皆夷狄之地,其文法略。于中国谓之要者,取要约之义,特羁縻之而已。绥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蔡,放也,流放罪人于此也。此分要服五百里而为二等也。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蔡注》〉荒服,去王畿益远而经略之者,视要服为尤略也。以其荒野,故谓之荒服。要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流,流放罪人之地。蔡,与流皆所以处罪人,而罪有轻重,故地有远近之别也。此分荒服五百里而为二等也。今按每服五百里,五服则二千五百里,南北东西相距五千里。故益稷篇言弼成五服,至于五千,然。尧都冀州,冀之北境。并云中涿易,亦恐无二千五百里,藉使有之,亦皆沙漠不毛之地。而东南财赋所出,则反弃于要荒。以地势考之,殊未可晓,但意古今土地盛衰不同。当舜之时,冀北之地未必荒落如后世耳。亦犹闽浙之间,旧为蛮夷渊薮,而今富庶繁衍,遂为上国土地。兴废不可以一时概也,周制九畿,曰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每畿亦五百里,而王畿又不在其中。并之,则一方五千里,四方相距为万里。盖倍禹服之数也。《汉地志》亦言,东西九千里,南北一万三千里。先儒皆疑禹服之狭,而周汉地广。或以周服里数皆以方言,或以古今尺有长短,或以禹直方计而后世以人迹屈曲取之。要之皆非的论,盖禹声教所及,则地尽四海而其疆理则止以五服为制,至荒服之外又别为区画。如所谓,咸建五长是已。若周汉,则尽其地之所至而疆画之也。〈《大全》〉曾氏曰:周之九服,述者终不能大异于作者。周之王畿,即禹之甸服、侯服。甸服即禹之侯服,男服、采服即禹之绥服,卫服介于其中,即绥服之奋武卫,蛮服、夷服即禹之要服,镇服、藩服即禹之荒服也。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元圭告厥成功。

〈《蔡注》〉林氏曰:上言五服之制,此言声教所及,盖法制有限而教化无穷也。

按《晋书地理志》:昔大禹观于浊河而受绿字,寰瀛之内可得而言也。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四维,地有四渎。八纮之外,名为八极。地不足东南,天不足西北。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一千三百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三百里。自地至天,半八极之数,自下亦如之。昔黄帝令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八步。史臣按,凡周天积百七万九百一十三里,径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七十里。所谓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地有十二辰,王侯之所国也。或因生得姓,因功命土,祁、酉、燕、齐,在乎兹域。昔黄帝旁行天下,方制万里,得百里之国万区,则周易所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者也。昔在帝尧,叶和万邦,制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十都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夏后氏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南浮于江,而朔南暨声教,穷竖亥所步,莫不率俾,会群臣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于是九州之内,作为五服。天子之国,内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三百里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讫于四海,弼成五服,五服至于五千里。夏德中微,遇有穷之乱。少康中兴,不失旧物。自孔甲之后,以至于桀,诸侯相兼,其能存者三千馀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矣。

按《通典》:夏氏***,又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按《路史》:禹乃商九州之高下,相其原隰及山川之便利,作其畦畛,正其疆界,以杜争夺。

〈注〉传言:禹经启九道画为九州。《禹贡》九州之画,实在治水之后。盖因治水,见地势之分断,皆出自然,不可十二乃复为九尔。

商仍九州之制,而有九有之名。

按《诗经商颂元鸟篇》:天命元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朱注》〉宅,居也。殷地名。芒芒,大貌正治也。域,封境也。〈《大全》〉丰城朱氏曰宅,殷土。芒芒,言契之受天命而奄有

乎一国也;正域,彼四方言汤之,受天命而奄有乎天下也。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朱注》〉方命厥后四方诸侯无不受命也。九有九州也。〈《大全》〉华谷严氏曰:域彼四方,则九州在其中矣。天命,汤以四方为域,汤能命其诸侯而奄有九有成天意也。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朱注》〉止居肇开也,言王畿之内民之所止,不过千里,而其封域则极乎四海之广也。〈《大全》〉华谷严氏曰:京师诸夏之本王畿之内,人心安土则四海之大皆在经理之内也。

《长发篇》:浚哲惟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𢄙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朱注》〉方,四方也,外大国远诸侯也。幅,犹言边幅也。𢄙,读作员,谓周也,方禹治洪水以外大国为中国之境而幅𢄙广大之时,有娀氏始大,故帝立其子之女而造商室也。〈《大全》〉华谷严氏曰:自其直方言之曰幅自其周围言之,曰𢄙。 朱子曰:旧说有娀国在不周之北,恐不应绝远,如此《史记》正义曰:有娀当在蒲州。

元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朱注》〉受小国、大国无所不达,言其无所不宜也。相土,契之孙也,截整齐也。至是而商益大四方诸侯归之截然整齐矣。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朱注》〉九围,九州也。〈《大全》〉孔氏曰:谓九围,为九州者,盖九分天下,名为九处,若规围然,故谓之九围者也。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糵,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朱注》〉言汤既受命,载旆秉钺,以征不义,桀与三糵皆不能遂其恶而天下截然归商矣。〈《大全》〉段氏曰:截者,定于一之谓也。庆源辅氏曰:汤之兴,是甚么气势,天下安敢不截然齐整以归商乎。

按《晋书地理志》:成汤败桀于焦,迁鼎于亳,伊挚、仲虺之徒,大明宪典。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庸閒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国。天子之县内,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班,其馀以禄士,以为閒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之附庸,不与。天子百里之内以供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为左右,曰二伯。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按《通典》: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馀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

〈注〉冀、荆、豫、雍、扬、兖、徐、幽、营。则禹贡青州也。

陈梦雷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4典。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 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0部,共140卷。

猜你喜欢

  • 《图书学大辞典》序

    图书浩瀚,观者望洋。使无适宜之方法分析整理,则其功用莫由彰显,是无异于沉珠于渊,埋于玉山也。欧美各国,教育发达,科学迈进,推其奏效之原,则以图书之贡献极为伟大,故图书馆之建设,宛若星罗棋布。各级学校有..

    20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谈谈图书馆员的生活

    我常常想到《庄子》上惠子和庄子的对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一段意思。大凡个人的事,还是望个人去办理清楚;如自己办不到,而想推之于他人,是不可能的。照这样说来,图书馆事业在目前..

    15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普通图书编目法》序

    编目工作在图书馆事务中,比较专门而繁复,不但须有相当之训练与经验之人担任之,并须有一定之规则共相遵守,方能前后一致,可免分歧。言中国图书编目法而有专书者,唯杜定友氏之《目录学》,裘开明君之《中国图书编..

    23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我对于文华图书科季刊的几种希望

    月来筹备渴望出版之《文华图书科季刊》,竟于今日发刊矣。这刊物,纯粹是由文华图书科现在肄业的同学之心血研究的结果。我们同学才走近图书馆学的宫墙,尚未睹宗庙之美,百宫之富。所得既少,价值又小,讵堪笔著于书..

    17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目录 草木异部纪事 草木异部杂录庶徵典第一百八十八卷草木异部纪事《水经注》:大騩即具茨山也,黄帝登具茨之山,受神芝图于黄盖童子,即是山也。《帝王世记》:尧时有草荚生庭,每月朔旦生一荚,至月..

  •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目录 草木异部艺文二迎华观瑞莲赋 元陈樵瑞莲赋 刘诜河南瑞麦颂赵允迪蒋氏异瓜辨 明方孝孺嘉禾颂 解缙嘉禾颂 前人瑞麦颂 前人芝颂王直并蒂莲诗序 薛瑄潞州嘉禾记 李达瑞麦赋 陆深嘉禾赋 沈鲤瑞莲赋申..

  •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目录 草木异部总论王充论衡〈是应篇〉 草木异部艺文一为纳言姚璹等贺瑞桃表 唐李峤为百寮贺瑞笋表 前人为凤阁侍郎李元素进冬椹表前人为朝官及岳牧贺慈竹再生表 陈子昂皇太子贺天后芝草表 崔融皇太子贺..

  •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四明〈太祖一则 洪武八则 成祖永乐十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五则 英宗正统七则 代宗景泰三则 英宗天顺六则 宪宗成化十四则 孝宗弘治十三则 武宗正德十二则 世宗嘉靖三十四则 穆宗..

  •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三唐〈高祖武德四则 太宗贞观九则 高宗显庆一则 中宗嗣圣二则 神龙一则 景龙三则 睿宗景云一则 元宗先天一则 开元十七则 天宝八则 肃宗至德一则 乾元一则 上元一则 代宗宝应一则 永..

  •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目录 草木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春秋纬〈说题辞 感精符〉礼纬〈斗威仪〉孝经纬〈援神契〉淮南子〈天文训〉大戴礼〈明堂篇〉汉书〈五行志〉宋书〈符瑞志〉珍珠船〈芝草〉管窥辑要〈草木生异状占 草木..

  •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目录 蝗灾部艺文一谏捕蝗疏唐韩思复淄青蝗旱赈恤编制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 宋苏轼发蝗虫赴尚书省状朱熹御笔回奏状 前人丙子芒种谢麦禳蝗青词 真德秀诸庙禳蝗祝文前人祭飞蝗文金元好问乌蝗纪异明梁云构..

  •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目录 蝗灾部汇考四金〈太宗天会一则 熙宗皇统二则 海陵正隆二则 世宗大定五则 章宗明昌一则 泰和二则 宣宗贞祐二则 兴定二则 哀宗正大一则〉元〈世祖中统二则 至元二十则 成宗元贞二则 大德十一则 武..

  •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卷目录 蝗灾部汇考三宋〈文帝元嘉一则〉梁〈武帝大同一则〉北魏〈高宗兴安一则 兴光一则 太安一则 和平一则 高祖太和七则 世宗景明二则 正始二则 永平一则 延昌一则 肃宗熙平一则〉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则〉..

  •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目录 蝗灾部汇考一诗经〈小雅大田章〉礼记〈月令〉山海经〈东山经〉汉书〈五行志〉后汉书〈五行志注〉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虫占〉 蝗灾部汇考二周〈桓王三则 庄王一则 襄王二则 定王三则 灵王一则..

  •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目录 虫豸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训〉后汉书〈五行志〉管窥辑要〈蛇占 异蛇占 杂虫占 军中虫蚁占〉田家五行〈论祥瑞 杂虫占〉 虫豸异部汇考二周〈惠王二则 庄王一则 匡王一则〉汉〈武帝元..

  •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目录 鳞介异部艺文一青龙赋魏缪袭龙瑞赋 刘劭为始兴王上毛龟表 梁刘潜上毛龟启 陈江总贺常州龙见表唐许敬宗为杭州刺史崔元将献绿毛龟表 李峤皇太子贺白龙见表崔融为扬州李长史作千秋节进毛龟 萧颖士漳..

  •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目录 鳞介异部汇考一礼记〈月令〉孝经纬〈援神契〉山海经〈西山经〉汉书〈五行志〉淮南子〈天文训〉后汉书〈五行志〉宋书〈符瑞志〉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龙占 龟鱼占 异鱼占 军中鳞变异占〉 鳞介..

  •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目录 鼠异部汇考一京房易飞候〈鼠异〉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蛇占〉田家五行〈论祥瑞〉田家杂占〈鼠〉 鼠异部汇考二周〈简王一则 敬王二则〉汉〈昭帝元凤一则 成帝建始一则〉晋〈武帝泰康一则 惠帝..

  •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目录 犬异部汇考一山海经〈大荒西经〉汉书〈五行志〉管窥辑要〈犬占〉田家五行〈论祥瑞〉 犬异部汇考二汉〈文帝一则 景帝一则 成帝河平一则 鸿嘉一则〉后汉〈灵帝熹平一则〉晋〈武帝太康一则 惠帝元康..

  •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目录 牛异部汇考一汉书〈五行志〉春秋纬〈潜潭巴〉魏书〈灵徵志〉管窥辑要〈牛占〉田家杂占〈论祥瑞〉 牛异部汇考二周〈定王一则 简王一则 敬王二则 东周君一则〉汉〈景帝一则〉后汉〈明帝永平一则 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