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 陈梦雷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关隘部汇考二

《江南通志》江宁府

龙江关 在龙江宣课司旁。

大胜关 在府南二十里。

石灰山关      江淮关

浦子口关 江浦。

淮安府

南锁关       安东关

柳淮关       淮北关

泾河关 以上俱山阳县。

刘马蒋关 宿迁县。

安庆府

集贤关 在府城北十五里。

北峡关 桐城县北四十五里。

龙井关 在潜山县东四十里。

驾雾关 在潜山县西四十里。

大关 在潜山县石笼口。

小关 在潜山县茅岭。

海门第一关 在宿松县小孤山。

徽州府

新安第一关 在歙县南紫阳桥上。

丛山关 在绩溪县北三十里,名永安镇。

翚岭关 在绩溪县西十五里太平镇。

新岭关 在绩溪县西三里。

佛岭关 在绩溪县东十五里。

梅岭关 在绩溪县东南三十里。

宁国府

千秋关 宁国县东北二十里,云梯通浙江于潜县。

丛山关 宁国县南四里。

庐州府

竹林关 去府城六十里。

北峡关 在舒城县南四十五里。

冷水关 去庐江县北七十里,两山夹道如门。

金子关       金华关 俱庐江县。

东关 巢县东南四十里。

西关 巢县东南三十里。

柳林关       石门关 俱英山县。

梅子关       金鸡关 俱霍山县。

凤阳府

临淮关 在临淮县临淮门外。

正阳关 在寿州。

盱眙关 在盱眙县。

亳州关 在亳州。

东关        西关

南关        北关 俱颖州。

滁州

清流关 在州西南二十里。

和州

石湖关 在州境东,宋绍兴间,张俊设砦驻兵于此。

白塔关 在州西四十里。

斗岘关 在州西北四十里。

渭野关 在州北五十五里,即夹山铺。两山壁立,耸峭夹道约五里馀,山口崎岖,和滁接界。

含山关 在州西四十五里。

东关 在含山县南七十五里,濡须坞之北岸。其地峻险,周围皆石湖,左右夹筑两城。三国吴时,留兵千馀人守之。魏遣诸葛诞、胡遵围东关,将坏其堤,诸葛恪大破之,遂退。

广德州

苦岭关 在州治东南七十里。

《江西通志》南安府

梅关 在大庾岭。

横浦关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旧记,汉将军杨仆讨吕嘉,出豫章,下横浦,即此。及唐张九龄开凿庾岭,此关乃废。

《湖广通志》武昌府

鸡鸣关 在武昌县,即孙吴东宫门。俗云吴王夜役鬼工为之。

安陆府

塘港关 在府南三十里。

池河关 在府西北一十五里。

候埠关 在沔阳州城东六十九里。

范溉关 在沔阳州城北百二十里。

虎牙关 在荆门州西三里。

襄阳府

凤林关 在岘山羊祜庙南。

郧阳府

峪关 在府城东北一百二十里。

石门关 在府城西南。

天马关 在府城南。

瑶峰关 在房县西二百五十里。

德安府

平靖关 在应山县北六十里。

白雁关 在应山县北九十里,又名百雁关。

凤见关 在应山县东北二十里,昔有凤凰见于此。

武阳关 在应山县东北一百三十里。

黄州府

虎头关        黄土关

木陵关        白沙关

大城关 俱在麻城县北。宋李𡌴奏乞复五关之险,云:虎头关形势最险,两山千仞,一涧冲激。黄土关形势耸峭。白沙关与黄土相去密迩。木陵关山路委折而上。大城关势不甚峻,而横斜盘绕。脩善关亦在其旁。使诸关之兵,据险效死,敌岂能遽入乎。

岐岭关 有中岐岭下。岐岭二关,又有栗子关,俱在罗田县,东抵安陆州界。

瓮门关 在罗田县东北上岐岭,抵固始县界。平湖关 在罗田县西北,抵黄冈县界。

荆州府

南津关 在夷陵州南门外一里。

西津关 在夷陵州西大江口。

白虎关 在夷陵州东北六十里。

古捍关 在长阳县南七十里,即楚肃王拒蜀处。《史记注》:在巴郡鱼复县。

梅子八关 俱在长阳县,四临江南,四临江北。元时建以备峒蛮。

岳州府

九渊关 与三江口、闸口、野牛共四关,俱在九溪卫境。

鱼洋隘 在添平千户所西北五十里。所境又有走避、细沙、遥望、鹞儿、平靖、磨冈、石磊、长梯、龙溪与鱼洋共十隘,皆有兵戍守。

靖安隘 在麻寮千户所境,与境内山羊、九女、樱桃、曲溪、梅梓、栏刀、黄家、青山守所共十隘,皆有戍守。

宝庆府

巨口关 在府城北一十里。

白马关 在府城东北五十里。

石羊关 在武冈州东二十里。

紫阳关 在武冈州东一百五十里。

永州府

黑石关 在府城西北。

湘口关 在潇湘二水合流之处。

大桥关 在府城北六十里,俱永州卫,有兵戍守。

施州卫

五峰关 在卫城东门外连珠山下。

东门关 在卫城东南东门山上。

石乳关 在卫境石乳山上。

深溪关 在大田所酉阳路口。

土地关 在木栅忠峒路口。

胜水关 与虎城、野熊、野牛凡四关,俱在忠建宣抚司境。

《浙江通志》杭州府

南关 在候潮门外近江口。

北关 去城北十里,在新马头处。

东新关 去艮山门外十里,有东新桥,桥下为关,关东筑敌楼,亦险要处也。

独松关 在湖州府安吉州界。关内皆石塘大路,然隘处仅容车骑。宋建炎三年,金完颜宗弼自安吉进兵,过独松关,即此。

戍关 宋末设兵戍守此关,信国文公尝驻其地。石关 在临安县护龙岭。

千秋岭关 在于潜县千秋岭。

保安隘 在富阳县桐岭。

湖州府

清湖关       大雄关 俱在长兴县。

宁波府

定海关

绍兴府

渔临关 在萧山县东南十五里。

钱清关       漓渚关

花街关       三江关 以上俱山阴县。

衢州府

仙霞关 在江山县南,入闽界。

严州府

乌石关 府城东十五里。

三河关 府城南四十里。

锦溪关 在淳安县东六十里。

柴埠关 在桐庐县东南二十里。

温州府

黄华关       白沙关 俱在乐清县。飞云关 在瑞安县。

江口关       镇下关

分水关 俱在平阳县。

罗阳第一关     桂峰东南关 路入闽界,亦险要处也。

武岭头镇南关    分水关 俱在泰顺县。

东山隘       眉石北隘

眉石南隘 俱在瑞安县。

黄阳隘 在泰顺县。

处州府

龙首关 在景宁县东。

桃花隘 在府东北。

蜂桶隘 在景阳县南。

青草隘 在景阳县东。

《福建通志》《泉州志》

官井关 在德化县杨梅中团。

汤尾关 在德化县汤泉下。

岩市关 在德化县小尤中。

平卢关 在德化县东西团。

苏坑隘       剧头隘

盖福洋隘 俱在德化县坊隅。

上漈隘 在德化县永丰里。

油竹隘 在德化县大官岭下。

蛇岭隘 在德化县杨梅中团。

尤床隘       赤岭隘 俱在德化县汤泉上。

蕉岭隘 在德化县小尤中。

长安隘 在德化县黄认团。

伏虎隘 在德化县汤泉上万丰岩,元至元间设兵守禦,巳上关隘,俱山县交接处最为要地。

东岭隘 在安溪县依仁里东岭下。

典林隘 在安溪县崇信里。

眉田隘       燕尾隘 俱在安溪县龙涓里。

大深隘 在安溪县感德里。

磨鎗隘 在安溪县新康里。

打鼓隘 在安溪县来苏里。

东溪隘 在安溪县崇善里。

鳌头隘 在安溪县崇信里军寨山之下,今废。白泥隘 在安溪县长泰里,今废。

桃舟隘 在安溪县感德常乐二里间,以上诸隘皆安溪与诸县连界处。

樟坑隘 在永春县三台山下,路通漳平。

任田隘 在永春县岱山下,路通尤溪。

白山岭隘 在永春县东湖山下,路通安溪。

吴畬隘 在永春县东山下。

上畬隘 在永春县白岩山下。

芦地隘 在永春县新犁山下。

吕平隘 在永春县悬鼓洋头。

高平隘 路通安溪打鼓岭,明知县柴镳败贼于此。上达隘 在永春县白芒坑山后。

泥门隘 在永春县白岩桥北。

头隘 在大剧岭头。

横龙径岭头隘    西向岭隘

山中隘       许平隘

东关隘       梅坑隘

塔岭隘       白隔隘

石狮山隘      苦竹隘

苏坑英山隘 俱在永春县。

建宁府

上关 在府城西郭道铺。

下关 在府城西刘坑铺。

岑阳关 在崇安县治东北。东接浦城,北出信州。关口山岚晦冥,难以宿兵。自来戍守者,皆屯岑阳村口。关北三十里至交州巡司,为诸关总道,地名八方厂。越丘底,过茅店,由栈道以达岑阳稍西,由汪墩后山黄龙岩九曲溪愬流而北,亦通榆溪。此间道,宜可设防也。

桐木关 在崇安县治西一百二十里,东通建阳之嘉禾,西通铅山之黄柏坂,南通邵武之光泽,北通本县之周村里。四达无险。其西自桐树原至三港,可通大竹岚、小竹岚,入县间道也。

谷口关 在崇安县,明崇祯间塞。

分水关 在崇安县,为入闽第一关。境接楚越,故曰大关。关外为车盘驿,关内为大安驿。长岭逶迤,亦一险也。

观音关 左连分水,右达温林,远瞰倒钟岭三十里,至山前,由上路坂、黄柏坂西,与分水路,会关内三十里,至赤水湖。由松岭后发龙坑蹊,出与温林路,会地视诸关稍僻。

温林关 与寮竹、观音称三关。为衢信二州咽喉。置巡司于此。关外山前,左连上路坂,达分水。右通榆溪,至船坑。关内二舍,为温林。

寮竹关 北九十里至崇安县,出关十五里为榆溪,信州属地也。入关十五里,为童家坑,而车盆坑,而毛连坑,而坑口,而上乾原,而下乾原。自坑口东,踰茅岭,出周𤲞詹地西五里,为上长乾,十里为下长乾。焦岭关 西寮、竹东、岑阳三关,俱北会于榆溪,而焦岭为险。

高泉关 在浦城县东九十里,界龙泉。

大石郑坑小关 在浦城县东八十里,界松溪。翁源关 在浦城县东南九十里,界松溪。

太平关 在浦城县西八十里,界永丰。

二渡关 在浦城县北一百二十里,界永丰。

枫岭关 在浦城县北安乐里,界江山。

金竹关 在浦城县东北八十里,界江山。

安民关 在浦城县东北毕岭,界江山。

柳营关 在浦城县东北七十里,界永丰。

岭腰隘 在政和县治三十里,界庆元。

埧头隘 去政和县治十五里。

铁岭隘 去松溪县治二十里,界庆元。

寨岭隘 去松溪县治二十里,与政和县界。

岩下隘 去松溪县治四十里,与庆元界。

黄沙隘 去松溪县治五十里,与庆元界。

山庄隘 去松溪县治六十里,与浦城界。

荷岭隘 去松溪县治八十里,与浦城界。

黄土隘 去松溪县治八十里,与庆元界。

红门隘 去松溪县治八十里,与政和界。

峡头隘 去寿宁县治八十五里,界庆兀。

榧子栏隘 又名白岩隘,去寿宁县治四十五里,界庆元。

杨婆墓隘 去寿宁县治七十里,界庆元。院洋隘 去寿宁县治八十里福安县界,今废。箬坑隘 去寿宁县治二十五里,界庆元。

下党隘 去寿宁县九十里。

葡萄洋隘 去寿宁县治一百四十里。

杉坑隘 去寿宁县治七十里。

青草隘 去寿宁县治一百里,界景宁。

石门隘 去寿宁县治五十五里,界政和。

双港隘 去寿宁县治五十里,界庆元。

黄杨隘 去寿宁县治八十里,界泰顺。

碑坑隘 在寿宁县西南八十里,与庆元县界。西溪小青田隘 在寿宁县西三十里,界庆元。白岩后隘 在寿宁县西九十里,界庆元。

三坑隘 在寿宁县西北一百里,界庆元。

草坳隘 在寿宁县西北一百里,界庆元。

邵武府

黄土岭隘      神宿隘

大竹篮隘 与江西新城县界,以上俱在邵武县。杉关 在光泽县,与江西新城县界。石山崭绝,仅容单车。古称瓯越西户,是也。铁牛关 在光泽县太和山上。二关俱唐广明元年设。宋元因之。明徙大寺寨巡检司于杉关,兼守铁牛。

孔坑隘       岩岭隘

风扫隘       极高隘

高岭隘       羊头隘 以上关隘俱光泽县,界新城。

云际隘 光泽县,界铅山。

昂山隘       火烧隘 俱光泽县,界贵溪。

茶花隘 在泰宁县安仁保,通江西路。

朝天隘 在建宁县蓝田保。

蟠蝴隘 在建宁县上黎保。

岭头隘 在建宁县周平保。

丘家山隘 在建宁县周平保。

界头隘 在建宁县都上保。

小坳隘 在建宁县新城保。

丘坊隘       茱萸隘

紫云隘 俱在建宁县新城保。

沙罗隘 在建宁县净安保。

九傀儡隘 在建宁县隆安保。

捲岭隘 在建宁县安吉保。

竹溪隘 在建宁县永城保。

松根下坊径隘 在建宁县赤上保。

禅尖隘 在建宁县桂羊保。

界牌隘 在建宁县洛阳保,山溪颇险。明嘉靖邑令皮志文修辟山,路始通。

漳州府

蒲葵关 在漳浦县西南四十里,即盘陀岭。汉时南越故关也。

万松关 在鹤鸣岐山之间,即堆云岭也。为京省孔道,明崇祯二年筑。

福宁州

倒流厂       官田

湖坪        杨家溪

钱王        龙亭

王头陀       杜家

蒋洋        五浦

万里林隘      虎巢

白琳        王孙乞儿厂

岩前        马山头

半岭        水北

分水隘 以上俱州东北路。

九岛岭       十八摺

栖圣岭头      鸳鸯隘

白箬隘 以上州西路。

尤家湾       暗桥 以上州南路。寨门关       五岭隘 俱福安县。大菜隘 在福安县西南。

松罗隘 在福安县东南。

牛岭隘 在福安县西北。

上坪营 在福安县马首坑凤头山。

南关 今名龙门,在宁德县城南。

南靖关 在宁德县山岭头。

白鹤界      金垂界

闽坑界 俱宁德县。

《广东通志》广州府

太平桥北关     西庙

第二桥       戙船澳

石门        长桥 俱南海县。

清水濠口关     双桥

流水        相对冈

官渡头       波罗庙 俱番禺县。

城北关       城西关

南冈头       沙潭

芦荻角 俱东莞县。

东关        西关

北关        白虎头关

官来径关      长沙

企官        双烟墩

潭滘        仰船冈

企头        横山

赛门        俱新会县。

石岐        东洲门

乾务        大人岭 俱香山县。

水西        港头

黄竹湖       百蚨田

径口        车头墩

李婆峒 俱花县。

鸡笼关 连州连山分界。

火夹关       鹅鹰关台子关 俱连山县。

湟溪关 在阳山,北当骑田岭路。秦于此立关。按《汉书》:赵佗行南海尉事,移檄告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盗,聚兵自守。即此。

旱塘        佛子径

黄柏径       沙涌

石盘        大青蓝

小青蓝       高桥

长塘 俱阳山县。

南雄府

横浦关 在大庾岭绝顶。秦曰横浦,宋曰梅。两岸壁立,最高且险。明正统丙寅,知府郑述伐石,刻梅关二字。〈按《江西通志》:分梅关、横浦关为二关。此合为一关,两存之〉

平田凹       不劳石

南亩        叶田等六口子

红梅        北坑村口子

百步        羊头岭

赵坑口子      百顺

林溪        石闲塘源三口子

冬瓜        红地村口子

闻韶        白石 俱保昌县。

沙田        猪仔峡

花腰石       河溪庙

桂丫山       凉口

孔地        扬子坑

黄塘        上台 俱始兴县。

韶州府

黄土岭       龙口山

九牛岭       企冈岭

铜罗坪       象牙山

塘口        把水 俱乐昌县。

风门凹       七里径

赤口径       长江

城口        扶溪 俱仁化县。

风门关       小梅关

平头        黄金峒

月坪杉木角     水源贡 俱乳源县。

分水凹       高车岭

桂丫山       南北岭

东桃岭       银场径

东瓜岭       画眉

九曲        太平

佛子凹       道姑岩

甲子砌       将军径猿膝径       麻沙

梅花 俱翁源县。

长滩        榄坑 俱英德县。

惠州府

东关        西关

南关 俱归善县。

甲子关 海丰县。

红朱门       佛迹潭

塔下        南湖斗

中村        古云 俱河源县。

丹竹        桔洞

中溪        银坑

古楼坪       榕树

平塘        解纱径

芙蓉径       象鼻径

董源车塘      大莂秋溪火载径 俱长乐县。

四都        大坪

径心        罗冈

筠竹岭       水口

龙归 俱兴宁县。

马虎镇       东水

驴子        黄竹坑

阳波        三浙水

古镇        高车水

九连山       三角山

中村        黎头镇

筠竹嶂       曾田

梅林        黄沙

隘头岭       赤竹径

滑石径       七畲径

分水凹       鹅鼠嶂

赤溪嶂 俱和平县。

逃军嶂       中溪嶂

大径        下径

青草湖       公坑

横排 俱永安县。

潮州府

新关        万里桥

汤田        枫洋

海门        东陇

辟望 俱海阳县。

北关        河溪

门辟        河渡门 俱潮阳县。

桃山        官溪

蓝田        石马

霖田 俱揭阳县。

上井        松源

马头        都司

腰古        圆子山径 俱程乡县。

渔村        小榕

黄冈        黄山坑

平溪        岭脚

牛皮石       九村

黄泥        大径

凤凰        小村

青竹径 俱饶平县。

虎头砂       平砂

长窖        箭竹凹

大麻        阴那口

龙滑窝       鸦鹊坪

莒村        天门岭

枫朗        白堠 俱大埔县。

武宁        大陂 俱惠来县。

石镇村       腰古

崆头嶂       俞田径 俱平远县。北关        南关 俱普宁县。

冠陇        鲍浦

南洋        乌汀背

胡椒径       大麦径

梅子畬       天门凹 俱镇平县。

肇庆府

羚羊峡       大路峡 俱高要县。

青草径       太平径

双冈径 俱四会县。

茅田径       腰古径

东利径       回龙径 俱新兴县。

北寨径       蕉林径

曹洞径       白水径

上下鱼跳岩     蟠龙径 俱阳春县。

三邓径       雨霖山

珠环岭       北寨岭

上下泷       麻沥径

云霄径       桐油围

褟村径 俱阳江县。

太下径       风凹径

石船径       钱窟径

官径 俱高明县。

篱子径       十二径

白石径       瓦巷径

黄沙径       双穴径

清油径       黄竹径

老鸦滩       擒颈

仓步        塞喉径

羊径        火灯径

竹子坪       簕牢金鸡头巢 俱恩平县。

德庆第一关 在德庆州。

高州府

桃洞 茂名县。

立石关 在电白县,东北立石驿西。

蕉林        陀涌

三叉 俱电白县。

廉州府

东关        新寮 俱合浦县。

天板关       渔洪关 俱钦州西。茶陵 钦州东。

那苏        稔均

那隆 俱钦州。

罗定州

李陂关       古城关

金山径       牛路径

水径        白鸠山

龙眼径       怀乡

函口        封门

富霖

《广西通志》

桂林府

东关 在府城东江门外永济桥首。

南关 在府城南马神庙前。

北关 在府城北拱极楼前。

中关 在府城文昌门外。

河泊关 在河泊所左。

严关 在兴安县西南十七里。

下营关 在兴安县西五里。

山南关 在阳朔县治南。

榕树关 在阳朔县西门外。

东桃关 在阳朔县城北。

石匮关 在阳朔县西门外屏风山龙跃岩。

金竹隘 在阳朔县北天鹅都利两山之间。

廖家隘 在阳朔县治天鹅龙头两山之间。

荆柴隘 在阳朔县治西。

古墩隘       拦木桥隘

反石隘       古蛮隘 俱在阳朔县广和里。

琵琶隘       鸡桐岭隘。

杜元山隘 俱在阳朔县思明里。

长满隘 在阳朔县永宁里金宝顶,近沙塘廖村。杨梅关 在义宁县东十五里。

平原河昨隘     塘头智惠隘

中江天堂隘     浔江隘

透江隘       上江隘

葛江隘       石门根隘 有石横耸,故名。以上俱义宁县。

黄沙关       寨墟关 俱全州。

昭义关 在灌阳县东六十里。

平乐府

南关 在府城外东南照潭冈下。

北关 在府城北。

虎口关 在恭城县西十里平乐县界。

镇峡关 在恭城县北六十里。

梧州府

大云关 在府城东二里。

扫云关 在府城西二里。

镇南关 在火山。

耀武关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

下岸关 在府城西二十里。

扬威关 在下岸关北十里,以上六关俱苍梧要冲。明成化六年,都御史韩雍、平江伯陈锐既平蛮寇,始创关设门,以木为栅。

西关 在郁林州城西一里。

东关        西关

南关        北关 俱博白县。

天门关 在北流县西十里,颠崖邃谷,两峰相对,旧名鬼门关。谚云:鬼门关,十去九不还。言多瘴也。《舆地记胜》云:本桂门关,讹为鬼。元廉访使月鲁改名魁星关。明洪武初,改桂门关。宣德中,改今名。

浔州府

东乐关 在府城东。

西静关 在府城西。

南济关 在府城南。

北定关 在府城北。

东北西站三关    常平关

东宁关 俱贵县。

北靖关 在贵县郭外三十一里,商贾辐凑之所。

南宁府

昆崙关 在昆崙山。

太平关 在横州江南二里。

太平府

壶关 在城北三里,明正德五年,知府胡世宁筑东西跨河。

保障关 在府城东北四十里。

南关 近交趾。

水津关 在府城东一里。

柳州府

古漏关 在宾州城南四十五里。

镆铘关 在上林县南九十里镆铘山。

思恩府

高峰隘 在武缘县南四十里。

渌黎隘 在武缘县东九十里。

渌昌隘 去武缘县八十里。

渌潭隘 在武缘县东九十里。

马头隘 在武缘县东一百五十里。

石磨隘 在武缘县东一百里。

罗降隘 在武缘县东一百里。

高黄隘 在武缘县东一百二十里。

剑江隘 在武缘县东八十里。水锦隘 去武缘县一百四十里。

渌赵隘 在武缘县东六十里。渌淇隘 在武缘县东九十里。

渌驮隘 在武缘县东六十里。

渌林隘 在武缘县东六十里。

横山隘 在武缘县南三十里。

俭孔隘 在武缘县南六十里。

葛墟隘 在武缘县南三十里。

渌乔隘 在武缘县南四十里。

林墟隘 在武缘县东南四十里。

甘峒隘 在武缘县南三十五里。

思渴隘 在武缘县南六十里。

麦林隘 在西隆州西南,距州四百八十里。

小古障隘 在西隆州治西,距州二百五十里。上林塘隘 在西林县治东,距县一百九十里。普驮隘 在西林县治西北,距县一百一十里。皿铁隘 在西林县治西,距县一百里。

那佐隘 在西林县治西南,距县二百二十里。𣆟厚隘 在西林县治南,距县一百九十里。那腊隘 在西林县治南,距县一百七十里。

那北隘 在西林县治南,距县一百六十里。

瓦林隘 在西林县治南,距县一百九十里。

下远隘 在白山土司治东北,距司七十五里。岊关隘 在兴隆土司治西北,距司二百五十里。猺陇隘 在都阳土司治东北十五里。

刁律隘 在古零土司治西二十里。

清水隘 在古零土司治东北四十里。

罗降隘 在古零土司治南三十里。

匹夫隘 在安定土司治东,距司一百三十里。刁房隘 在安定土司治北,距司五十里。

彝江隘 在安定土司治东,距司一百八十里。剑隘 在安定土司治东南,距司三十里。刁河隘 在安定土司治西南,距司三十里。

镇安府

陇桑隘 在府东接奉议州界。

得驮隘 在府西北接归顺土州界。

鉴隘 在府城西接归顺土州界。

伦隘 在府城南毗接向武土州界。

马凉隘 在府城北接土田州界。

泗城府

相葛隘 在府治东二百八十里。

骨邅隘 在府治东北三百里。

石头屯 在府治北四百里。

曼峒隘 在田州治西南二百二十里。

巩山口隘 在田州治东北一百二十里。

叫空隘 在都康州治东六里。

那耨隘 在向武州治东五里。

供隘 在向武州治西十里。

昭阳关 在归顺州治西北一百五十里。

俄漕隘 在归顺州治东南八十里。

荣劳隘 在归顺州治西七十里。

上勾隘 在归顺州治西南七十里。

频峒隘 在归顺州治东南六十里。

屯隘 在归顺州治南六十里。

汤士隘 在上映州治东二里。

挞隘 在上映州治东北六里。

乃隘 在上映州治西五里。

布隘 在上映州治南七里。

照阳关 在小镇安治东北五十五里。

剥稔隘 在小镇安治东南一百六十里。

古鸡隘 在小镇安治东一百八十里。

那确隘 在小镇安治东南一百八十里。

《云南通志》云南府

金马关 在府东十里金马山之麓,为入滇通衢古路。久圮。

碧鸡关 在府西三十里碧鸡山北,两山如扃一线,通道为迤西诸郡门户。

炼象关 在罗次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雄峰绝涧,界安宁、禄丰之间。设有土巡检。

南平关 在禄丰县西二十里。崇山峻岭,接广通兰谷关。

兔儿关 在嵩明州西五十里。

曲靖府

白水关 在府城东北八十里。

三坌关 在府城西十五里。

松韶关 在益州南一百里。阿幢桥关 在沾益州南三十里。

木容关 在陆凉州西十五里。

曾伽坡关      石嘴头关 在陆凉州北三十里。

天生关 在陆凉州南八十里。

宣威关 在平彝卫北十五里。分山关       预顺关 在卫北二里。

临安府

箐口关 在府治曲江北,设有巡检。

宝秀关 在石屏州西地接元江,设有巡检。

甸苴关 在宁州西北,设有巡检。

东山关 在阿迷州蒙乐村。

建通关       宁海关 俱在通海县。曲陀关 在河西县。

伽罗关       兴衣关 俱在嶍峨县。箐口关 在蒙自县。

澄江府

东关        中关

西关 俱在河阳县。

关索岭关 在川江县。

铁炉关 在新兴州。

革泥关 在路南州。

武定府

石关        石门关

龙街关       小甸关

元江府

猛甸关       瓦阨关

杉木关       定南关

大理府

龙首关 在府北九十里,旧名上关,据苍洱上游如龙首,故名,为郡北要害。

龙尾关 在府南三十里,旧名下关。锁苍洱下流,如龙尾,故名。为郡南藩蔽。明洪武初,将军傅友德遣王弼,由洱水东趋上关。胡海由石门关,间道绕出点苍山后,立帜,腹背攻之,遂斩关而入。即二关是也。南门关            北山关西山关 俱在北胜州。

罗平关 在浪穹县。

永昌府

山达关 在府东北。

老姚关 在府东南。

丁当山关 在府东丁当山,崇坡峻坂,陟降三十馀里,为西邮通衢。昔蒲蛮出入之所。

马面关 在府西北二百五十里上江,外蛮云喧山顶,山极高峻,上有石,名黄牛石。行者阻险,必祭而后行。控茶山里麻一带要害。

全胜关 在姚城南四十里,当湾甸猛波罗两路中,甃以砖门,高二丈二尺,楼高五丈八尺。左右城壁,各二十丈,高二丈。

铜壁关 在布岭山顶,台周二十丈,高二丈二尺,楼高五丈四尺。公署二所,控制蛮哈海黑蛮莫等要路。巨石关 在习马山顶,台周三十丈,高二丈五尺,楼高五丈五尺。

万仞关 在吊桥猛弄山,台周三十丈,高三丈,楼高七丈三尺。控制港得港勒迤西要路。

神护关 在盏西邮中山,台周三十丈,高三丈,楼高五丈四尺。公署一所,控制茶山古勇威缅迤西等路。铁壁关 在等练山,台周三十丈,高二丈五尺,楼高五丈七尺。控制蛮莫要路。

虎路关 在邦杭山,台周三十丈,高二丈六尺,楼高六丈二尺。公署一所。控制蛮棍遮鳌光脑猛密等路。天马关 在邦欠山,台周二十六丈,高三丈二尺,楼高四丈四尺。公署一所。控制猛广猛密猛曲等路。汉龙关 在龚回要害,台周二十六丈,高二丈六尺,楼一座,公署一所。控制猛尾猛广猛密猛育垒弄锡波要路。以上各关,俱有营房三十五间。

潞江关 在府西南。

清水关 在府西北。

蒲关 在府治东南。

上甸关       花桥关 俱永平县。

楚雄府

英武关 在镇南州西六十里。蹑山脊,越峻坂,箐莽阴翳,行者寒慄。设有土巡检。

阿雄关 亦设有土巡检,镇南州辖。

罗平关 在定远县西南四十五里,路通镇南。会基关 在会基山上,为邑咽喉之地。

回蹬关 在广通县西十五里,即回蹬山。蒙氏阁罗凤征云南,拓东城,至此,值大雷雨。其佐劝之回,因名。设有土巡检。

兰谷关 在县东五十里,一名响水关。两山夹水,鸟道羊肠,最为险隘。接禄丰六里箐。

姚安府

前场关 在府东四十里。

三窠关 在府南六十里。

宝山关       普昌关

鹤庆府

宣化关 在府西南二十里。观音山关 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设有巡检。

顺宁府

把边寨关 在府南六十里为顺云扼吭地,路通蒙、景二府。

浦关        愠马罕关

等喇关       腊门关 俱在府境。

蒙化府

隆庆关 在府城东。高出云表,西有沙滩哨,望城郭如聚。东有石佛哨。两山如峡,入城咽喉。

景东府

母瓜关

安定关 在府北二十里。接壤定边,为郡咽喉。

景兰关

丽江府

丘塘关

雪山门关 当摩些土番之界,险峻天成。元世祖由土番入大理,破石门关。明初,傅友德定丽江,破石门关,即其地也。

《贵州通志》贵阳府

新添关 在府城东南二里,贵州站在其下。

鸦关 在府城北五里,四川驿道经此。

响水关 在府城西北五里。

打杵关 在新添城东五里。

马桑关 在新添城西五里。

安顺府

罗仙关 在府城东十里。

杨家关 在府城东三十里。

老虎关 在府城西二十里。

牛蹄关 在府城西五里。

大屯关 在府城西十里。

半天关 在府城南五里。

芭蕉关 在普安州城东八十里。

分水岭关 在普安州城西一百一十里。

安笼箐关 在普安州城东南三百四十里。

鸟鸣关 在安南县西二里。

平越府

武胜关 在府城南二里,前临江水,两岸壁立,中一线人行,天设险要。

七星关 在府城北五里。

鸡鸣关 在府城北二十里。

谷芒关 在府城西四十五里。

羊场关 在府城东二十里。

打铁关 在府城东北五十里。

马騣岭关 在黄平州城东二十五里。

深沟关 在黄平州城北十五里。

蓝家关 在瓮安县城东南四十里。

头关 在瓮安县东南三十里。

二关 在瓮安县城南二十五里。

馀庆关       灰水关

中关 俱在馀庆县。

十里关 在兴隆城东十里。

都匀府

平定关 在府城北。

靖盗关 在府城北。

威镇关 在府城南。

石屏关 在府城西。

罗仲关 在清平县城北。

谪仙关 在府城西龙山上。

镇远府

镇东关 在府城东。

镇西关 在府城西。

铁山关 在府城南。

北津关 在府城北。

复古关 在府城东三里,两山对峙。

思南坡关 在府城西三里小田溪。

油榨关 在府城西五里。

石门关 在府城东,旧名河关。

望云关 在府城西二十里,相见河东。

九曲关 在府城西二十里,相见河西。

焦溪关 在府城东三十里。

瓮蓬关 在府城西五十里。

梅溪关 在府城东六十里。

清浪关 在府城东七十五里。

鸡鸣关 在府城东八十里。

澜桥关 在偏桥城西二十五里,路当湖贵之界。溜沙关 在府城外四十里。

思南府

太平关 在府城东三里。

得胜关 在府城南一里。

永胜关 在府城西一里,即大岩门。武胜关 在府城西南一里,即小岩门。

麻海关 在府城北二十里。

鹦鹉关 在府城西北三十里。

日头关 在府城西三十里。

芙蓉关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

崇山关 在安化县南三十里。

石峡关 在安化县东三十里。

峨岭关 在印江县南七里。

秀宝关 在印江县南三十里。

飞凤关 在婺川县城北。

芭蕉关       虎踞关

水云关 俱在婺川县。

石阡府

松明关 在府城东。

松坎关 在府城南。

镇宁关 一名马鬃岭。

武定关 一名白马岭。

青龙关 在龙泉县北十五里。

虎踞关 在龙泉县北三十里,林箐幽深,时有盗警。

思州府

都哨关 在府城东一里。

盘山关 在府城北。

平溪关 在府城南五里。

铜仁府

龙势关       石榴关

施溪漾头关 俱在府治东。

倒马关       清水塘关 俱在府治北。

黎平府

宁溪关 在府城西九十里。

铁炉关 在府东五十里,连靖州界,先年苗贼伏劫,设堡守禦。

燕窝关 接西粤江边诸路,洞苗出没,设哨防禦。

威宁府

佗关        梅子关 俱在府城东。可渡关 在府城北。有千丈岩,即桃花溪之东壁。云关 在府南塘站。

凤凰关 在平远州南二十里。

织金关 在平远州东三十里。

望城关 在平远州北里许。

大弄关 在大定州北十里。

乐聚关 在大定州西二十里。

那集关 在大定州南三十里。

柯家关 在大定州北十五里。

铜关        金鱼关 俱在大定州西五里。

化榨关 在黔西州西十里。

镇远关 在永宁县。

七星关 在毕节县。

陈梦雷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4典。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 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0部,共140卷。

猜你喜欢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七卷

    市肆部汇考二《南宋市肆纪》《诸市》药市 炭桥 花市 官巷口珠子市 融和坊南官巷。米市 北关门外黑桥头。肉市 大瓦修义坊。菜市 新门外东青门霸子头。鲜鱼行 候潮门外。鱼行 北关门外。南猪行 候潮门外。北猪行 打猪..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六卷

    市肆部汇考一《易经》《系辞下传》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本义》〉日中为市,上明而下动。又借噬为市,嗑为合也。《礼记》《王制》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五卷

    关隘部艺文一《函谷关赋》汉李尤惟皇汉之休烈兮,包八极以据中。混无外之荡荡兮,惟唐典之极崇。万国喜而洞洽兮,何天衢以流通。襟要约之险固兮,制关键以擒并。其南则有苍梧、荔浦、离水、谢沐、涯浦、零中,以穷海..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三卷

    关隘部汇考一《易经》《系辞下传》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本义》〉豫备之意。〈《大全》〉杨氏曰:川途既通,则暴客至。故取诸豫重门以禦之,击柝以警之,则暴客无自而至。二阴在前,重门之象也。一阳在..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二卷

    留都部艺文一《南都赋》汉张衡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汤谷涌其后,..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一卷

    留都部汇考周成王七年,置东都。按《书经序》: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解〉武王既克殷迁九鼎于洛之郏鄏。《史记周本纪》载:武王之言曰: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

  •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卷

    建都部杂录《诗经商颂殷武篇》: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可以筑城郭,建都邑。《公羊传》:京师者,天子之居也;师者,众也;京者,大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汉书张敞传》:京..

  • 坤舆典第一百十九卷

    建都部纪事《史记秦本纪》:周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平王。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秋,八月,王..

  • 坤舆典第一百十八卷

    建都部艺文五〈诗〉《小雅鱼藻三章》此天子燕诸侯,而诸侯美天子之诗也。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兴也〉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兴也〉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

  • 坤舆典第一百十七卷

    建都部艺文四《东西周辩》元吴澄东西周有二。一以前后建都之殊。其名一,以二公封邑之殊而名。昔武王西都镐京,而东定鼎于郏鄏。周公相成王,宅洛邑,营涧水东。瀍水西以朝诸侯。谓之王城,又谓之东都。实郏鄏,于今..

  • 坤舆典第一百十六卷

    建都部艺文三《命张中庸为开封府判官制》宋仁宗京师众大之居,其俗具五方,而诸侯所视法也。号称难治。盖自古记之,为之尹者,专用击断,则网密俗敝;崇之以宽,则威信不立。故当择精明疏通之人,以参其职。兵部员外..

  • 坤舆典第一百十五卷

    建都部艺文二《三都赋》〈有序〉晋左思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扬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故能居然而..

  • 坤舆典第一百十四卷

    建都部艺文一《两都赋》〈有序〉汉班固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

  • 坤舆典第一百十三卷

    建都部总论二《古今冶平略》《古今都会》若乃敦庞于天地之始,昭晰于羲农之世,用长黎元,未争疆场,而南翚表贶,东风入律,光乎上德,奚远弗臻。然则星象丽天,山河纪地,仰观俯察,万物攸归。是以庖羲氏生于成纪,..

  • 坤舆典第一百十二卷

    建都部总论一《管子》《乘马篇》凡立国都,非于太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度地篇》昔者桓公问管仲曰:寡人请问度地形..

  • 坤舆典第一百十一卷

    建都部汇考三北魏太祖都平城。按《魏书太祖本纪》:天兴元年秋七月,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八月,诏有司正封畿,制郊甸,端径术,标道里。按《地理通释》:拓拔氏世居北荒力微,迁定襄之盛乐。〈注:..

  • 坤舆典第一百十卷

    建都部汇考二周武王都镐。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朱注》:〉此诗言文王迁丰,武王迁镐之事。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朱..

  • 坤舆典第一百九卷

    建都部汇考一上古大皞庖牺氏,都于陈。按《史记补三皇本纪》:大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都于陈。按《帝王世纪》:宓羲为天子,都陈。在禹贡豫州之域,西望外方,东及明诸。于周,陈胡公所封。故《春秋传..

  • 坤舆典第一百八卷

    舆图部纪事《通鉴外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度为九州,谓之九囿。各居其一,而为之长。人皇氏居中州,以制八辅。《淮南子地形训》: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又使竖亥步自..

  • 坤舆典第一百七卷

    舆图部艺文《博物志地理略赞》晋张华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远别域,略以难详。侯王设险,守国保疆。远遮川塞,近备城隍。司察奸非,禁禦不良。勿恃危阨,恣其淫荒。无德则败,有德则昌。安居犹惧,乃可不亡。进用忠..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