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 陈梦雷

第四十卷

第四十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十四

北魏一〈太祖皇始二则 天兴六则 天赐六则 太宗永兴五则 神瑞三则 泰常八则 世祖始光四则 神麚四则 延和二则 太延五则〉

庶徵典第四十卷

星变部汇考十四

北魏一

太祖皇始元年,有星彗于旄头。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后志》:皇始元年夏六月,有星彗于旄头。彗所以去秽布新也。皇天以黜无道,建有德,故或冯之以昌,或由之以亡。自五胡蹂躏生人,力正诸夏,百有馀年,莫能建经始之谋而底定其命。是秋,太祖启冀方之地,实始芟夷涤除之,有德教之音,人伦之象焉。终以锡类长代,修复中朝之旧物,故将建元立号,而天街彗之,盖其祥也。先是,有大黄星出于昴、毕之分,五十馀日。慕容氏太史丞王先曰:当有真人起于燕代之间,大兵锵锵,其锋不可当。冬十一月,黄星又见,天下莫敌。

〈注〉是岁六月,木犯哭星。木,人君也,君有哭泣之事。是月,太后贺氏崩。至秋,晋帝殂。

皇始二年正月,火犯哭星。六月,月掩金于端门外。八月,火守井钺。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二年六月庚戌,月掩太白,在端门外。占曰国受兵。九月,慕容贺驎率三万馀人出寇新市。十月,太祖破之于义台坞,斩首九千馀级。 又按《后志》:六月庚戌,月掩金于端门之外。战祥也,变及南宫,是谓朝廷有兵。时燕王慕容宝已走和龙,秋九月,其弟贺驎复纠合三万众,寇新市,上自击之,大败燕师于义台,悉定河北。而晋桓元等连衡内侮,其朝廷日夕戒严。

〈注〉是岁正月,火犯哭星。占有死丧哭泣事。秋八月,又守井、钺。占曰大臣诛。十月,襄城王题薨。明年正月,右军将军尹国于冀州谋反,被诛。

天兴元年八月,木昼见胃。十一月,月犯东上相。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天兴元年十一月丁丑,月犯东上相。 又按《后志》:八月戊辰,木昼见胃。胃,赵代墟也。〈阙〉天之事。岁为有国之君,昼见者并明而干阳也。天象若曰:且有负海君,实能自济其德而行帝王事。是月,始正封畿,定权量,肆礼乐,颁官秩。十二月,群臣上尊号,正元日,遂禋上帝于南郊。由是魏为北帝,而晋氏为南帝。

天兴二年夏五月,月奄东上相,辰犯轩辕。八月,月犯牵牛。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二年五月辛酉,月奄东上相。八月壬辰,月犯牵牛。占曰国有忧。三年二月丁亥,皇子聪薨。 又按《后志》:元年十月至二年五月,月再奄东蕃上相。相所以蕃辅王室而定君臣位。天象若曰:今下陵上替而莫之或振,将焉用之哉。且曰:中坐成刑,贵人夺势。是岁,桓元专杀殷仲堪等,制上流之众,晋室由是遂卑。

〈注〉是岁五月,辰星犯轩辕大星。占曰女主当之。

天兴三年三月,月犯填星于牵牛,有星孛于奎。七月,月又犯填星于牵牛,又犯哭星。

按《魏书太祖本纪》:时太史屡奏天文错乱,帝亲览经占,多云改王易政,故数革官号,一欲防塞凶狡,二欲消灾应变。 按《天象前志》:三年三月乙丑,月犯填星,在牵牛。七月己未,月犯填星,在牵牛。辛酉,月犯哭星。

又按《后志》:三月,有星孛于奎,历阁道,至紫微西蕃,

入北斗魁,犯太阳守,循下台,轥南宫,履帝坐,遂由端门以出。奎是封豨,剥气所由生也。又殷徐州之次,桓元国焉,刘裕兴焉。天象若曰:君德之不建,人之无援,且有权其列蕃,盗其名器之守而荐食之者矣;又将由其天步,席其帝庭,而出号施令焉。

〈注〉三月至七月,月再犯填星于牵牛,又犯哭星。为兵丧、女忧。或曰月为彊大之臣,填,所以正纲纪也。是为彊臣有干犯者,在吴越。既而晋太后李氏殂,桓元擅命江南,仍有艰故云。

天兴四年二月,流星众多西行。七月,月犯天关。十月,月犯东次相。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四年七月丁卯,月犯天关。十月甲子,月犯东次相。 又按《后志》:二月甲寅,有大流星众多西行,历牛、虚、危,绝汉津,贯太微、紫微。虚、危主静人,牵牛主农政,皆负国之阳国也。天象若曰:黎元丧其所食,失其所系命,卒至流亡矣;上不能恤,又将播迁以从之。其后晋人有孙恩之难,而桓元踵之,三吴连兵荐饥,西奔死亡者万计,竟篡晋主而流之寻阳,既又劫之以奔江陵。

〈注〉七月丁卯,月犯天关。关,所以制畿封国也,月犯之,是为兵起于郊甸。十月甲子,月又犯东蕃次相。占同二年。既而桓元戡金陵,杀司马元显、太傅道子。是岁,秀容胡师亦聚众反,伏诛。

天兴五年三月,太白犯五诸侯。四月,月奄辰星,在东井。五月,月犯太微。七月,月犯岁星,在左角。九月,太白犯进贤。十月,月晕左角,又犯太微,客星出南宫。十二月,月与太白同入羽林,客星入太微。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五年四月辛丑,月奄辰星,在东井。五月丙申,月犯太微。七月己亥,月犯岁星,在左角。十月戊申,月晕左角。时帝讨姚兴弟平于乾壁,克之。太史令晁崇奏角虫将死,上虑牛疫,乃命诸军并重焚车。丙戌,车驾北引。牛大疫,死者十八九,官车所驭巨犗数百,同日毙于路侧,首尾相属。麋鹿亦多死。乙卯,月犯太微。占曰贵人忧。六年七月,镇西大将军、司隶校尉、毗陵王顺有罪,以王还第。十二月庚申,月与太白同入羽林。 又按《后志》:四月辛丑,月奄辰星,在东井。月为阴国之兵,辰象战𩰚。占曰所直野军大起,战不胜,亡地,家臣死。冬十月,帝伐秦师于蒙坑,大败之,遂举乾壁,关中大震。其上将姚平赴水死。 又按《后志》:三月戊子,太白犯五诸侯,昼见经天;九月己未,又犯进贤。太白为强侯之诫,犯五诸侯,所以兴霸形也。是时桓元擅征伐之柄,专杀诸侯,以弱其本朝,卒以干君之明而代夺之。故皇天著诫焉,若曰:夫进贤兴功,大司马之官守也,而今自残之,君于何有焉。是冬十月,客星白若粉絮,出自南宫之西,十二月入太微,乱气所由也。以距乏之气而乘粹阳之天庭,适足以驱除焉尔。明年,竟篡晋室,得诸侯而不终。

〈注〉是岁五月丙申,月犯太微;十月乙卯,又如之。月者太阴,臣象,太微正阳之庭,不当横行其中,是谓朝廷间隙,强臣不制,亦桓元之诫也。又占曰贵人有坐之者。明年七月,镇西大将军、毗陵王顺以罪还第,亦是也。

天兴六年正月,月奄氐。六月,月奄北斗魁。十月,犯轩辕。十一月,犯荧惑。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六年正月,月掩氐西南星。六月甲辰,月掩北斗魁第四星。十月乙巳,月犯轩辕第四星。十一月辛巳,月犯荧惑。

天赐元年二月,月掩岁星,在角。四月,月掩轩辕。五月,月掩斗魁。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天赐元年二月甲辰,月掩岁星,在角。占曰天下兵起。三年四月,蠕蠕寇边,夜召兵将,旦,贼走乃罢。四月甲午,月掩轩辕第四星。占曰女主恶之。六年七月,夫人刘氏薨,后谥宣穆皇后。五月壬申,月掩斗魁第二星。 又按《后志》:天兴五年七月己亥。月犯岁星,在鹑火鸟帑,南国之墟也。至天赐元年二月甲辰又掩之,在角。角为外朝,而岁星君也。天象若曰:有强大之臣干君之庭,以挟其主而播迁于外。是岁桓元之师败绩于刘裕,元劫晋帝以奔江陵。至五月,元死,桓氏之党复攻江陵,陷之,凡再劫天子云。

〈注〉先是,六年六月甲辰,月掩斗魁第四星;至天赐元年五月壬申,又掩斗魁第三星;二年八月丁巳,又犯斗第一星。斗为吴分。大人忧,将相戮,宫中有自贼者。及桓元伏诛,贵臣多戮死者。江南兵革十馀岁乃定,故谪见于斗。

天赐二年三月,月掩左执法,又掩心。四月,犯填。七月,又掩之。八月,犯斗。火犯斗,建又犯少微左右执法。九月,火犯哭星。十月,月掩填星。十一月,太白掩钩钤。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二年三月壬辰,月掩左执法。丁酉,月掩心前星。四月己卯,月犯填星,在东壁。占曰贵人死。四年五月,常山王遵有罪,赐死。七月己未,月掩填星。八月丁巳,月犯斗第一星。占曰大臣忧。三年七月,太尉穆崇薨。十月丁巳,月掩填星,在营室。 又按《后志》:四月己卯,月犯填星,在东壁;七月己未又如之;十月丁巳又掩之,在室。夫室星,所以造宫庙而镇司空也。占曰土功之事兴。明年六月,发八部人,自五百里内缮修都城,魏于是始有邑居之制度。或曰,北宫后庭,人主所以庇卫其身也,填主后妃之位,存亡之基。而是时坚冰之渐著矣,故犯又掩再三焉。占曰臣贼君邦,大丧。

〈注〉八月,火犯斗;丁亥,又犯建。斗为大人之事,建为经纶之始,此天所以建创业君。时刘裕且倾晋祚,而清河之衅方作矣,帝犹不悟。至是岁九月,火犯哭星。其象若曰:将以内乱,至于哭泣之事焉。由是言之,皇天所以训劫杀之主熟矣,而罕能敦复以自悟,悲夫。

又按《后志》:八月甲子,荧惑犯少微;庚寅,犯右执法;癸未,犯左执法;十一月丙戌。太白掩钩钤。皆南邦之谪也。火象方伯,金为强侯,少微以官贤材而辅南宫之化,执法者威令所由行也。天象若曰:夫禄去公室,所由来渐矣,始则奋其贤材以为其本朝,终以干其钤辖而席其威令焉。

天赐三年二月,月犯心。四月,犯太微上将,又犯房。五月,荧惑犯氐,月犯左角。六月,火犯房。十二月,月掩太白,在危。金、火皆入羽林。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三年二月己丑,月犯心后星。四月癸丑,月犯太微西上将。己未,月犯房南第二星。占曰将相有忧。四年五月,诛定陵公和跋。五月癸未,月犯左角,占曰左将军死。六年三月,左将军、曲阳侯元素延死。十二月丙午,月掩太白,在危。 又按《后志》:二年三月丁酉,月犯心前星;三年二月,月犯心后星;四年二月,又如之。心主嫡庶之礼。占曰乱臣犯主,储君失位,庶子恶之。先是,天兴六年冬十月至元年四月,月再掩轩辕。占曰有乱易政,后妃执其咎。三年五月壬寅,荧惑犯氐。氐,宿宫也。天戒若曰:是时蛊惑人主而兴内乱之萌矣,亦自我天视而修省焉。及六年七月,宣穆后以强死,太子微行人间,既而有清河、万人之难。 又按《后志》:十二月丙午,月掩太白于危。危,齐分也。占曰其国以战亡。丁未,金、火皆入羽林。

〈注〉二年三月,月掩左执法;三年四月,又犯西蕃上将;己未,犯房次相;六月,火犯房次将。七月,太尉穆崇薨。四年,诛定陵公和跋,杀司空庾岳。

天赐四年正月,太白昼见,在奎。二月,月掩心后星,金、火、土、水聚于奎、娄。五月,金昼见,在参。六月,火犯水。八月,金掩火,犯左执法,荧惑犯执法。九月,犯进贤。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四年二月庚申,月掩心后星。 又按《后志》:正月,太白昼见奎。是谓或称王师而干君明者。占曰:天下兵起,鲁邦受之。二月癸亥,金、火、土、水聚于奎、娄。徐鲁之分也。四神聚谋,所以革衰替之政,定霸王之命。五月己丑,金昼见于参。天意若曰:是将自植攻伐,以震其主,而代夺之云尔。八月辛丑,荧惑犯执法;九月,遂犯进贤。与桓氏同占。是时,南燕慕容氏兼有齐鲁之墟,不务修德,而骤侵晋淮、泗。六年四月,刘裕以晋师伐之,大败燕师于临朐,进克广固,执慕容超以归,戕诸建康。于是专其兵威,荐食藩辅,篡夺之形由此而著云。

〈注〉六月,火犯水左翼。八月,金掩火,犯左执法。占曰大兵在楚,执法当之。

天赐五年五月,月掩斗,火犯天江。六月,金犯上将,又犯左执法。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五年五月丁未,月掩斗第二星。占曰大人忧。六年十月戊辰,太祖崩。 又按《后志注》:五年,火犯天江。占曰水贼作乱。六月,金犯上将,又犯左执法。其后卢循作乱于上流,晋将何无忌战死,左仆射孟昶仰药卒,刘裕自伐齐奔命,仅乃克之。

天赐六年二月,月犯昴。四月,火犯水于井。六月,金、火再入太微。九月,月犯昴。十二月,金犯木于奎。

按《魏书太祖本纪》:六年夏,帝不豫。初,帝服寒食散,自太医令阴羌死后,药数动发,至此逾甚。而灾变屡见,忧懑不安,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归咎群下,喜怒乖常。谓百寮左右人不可信,虑如天文之占,或有肘腋之虞。追思既往成败得失,终日竟夜独语不止,若傍有鬼物对扬者。朝臣至前,皆见杀害。朝野人情各怀危惧,百工偷劫,盗贼公行,巷里之间,人为希少。帝亦闻之,曰:朕纵使之然,待过灾年,当更清治之尔。冬十月戊辰,帝崩。 按《天象后志》:六年六月,金、火再入太微,犯帝座,蓬、孛、客星及他不可胜纪。太史上言,且有骨肉之祸,更政立君,语在帝纪。冬十月,太祖崩。夫前事之感大,即后事之灾深。故帝之季年妖怪特甚。

〈注〉是岁二月至九月,月三犯昴,昴为白衣会。宫车晏驾之徵也。十二月辛丑,金犯木于奎。占曰其君有兵死者。既而慕容超戮于晋。是岁四月,火犯水于东井。其冬,赫连氏攻安定,秦主兴自将救之,自是侵伐不息。或曰水火之合,内乱之形也。时朱提王悦谋反,赐死。

太宗永兴元年二月、九月、闰月,月皆犯昴。〈按永兴元年,即天赐 六年,今照《志》分编。〉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永兴元年二月甲子,月犯昴。占曰胡不安,天子破匈奴。二年五月,太宗讨蠕蠕社崙,社崙遁走。九月壬寅,月犯昴。闰月丁酉,月犯昴。

永兴二年三月,月掩房,又掩斗。五月,月掩斗,又掩昴。六月,月犯房,太白昼见。七月,月犯舆鬼。八月,月犯心前星,掩南斗,太白犯少微,昼见,又犯轩辕。九月,土犯毕,太白犯左执法。〈按上犯毕。《占》见四年。〉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二年三月丁卯,月掩房南第二星,又掩斗第五星。五月甲子,月掩斗第五星。己亥,月掩昴。六月己丑,月犯房南第二星。七月乙亥,月犯舆鬼。八月甲申,月犯心前星。 又按《后志》:五月己亥,月掩昴。昴为旄头之兵,虏君忧之。是月,蠕蠕社崙围长孙嵩于牛川,上自将击之,社崙遁走,道死。是岁三月至秋八月,月三掩南斗第五星。斗,吴分也。且曰:彊大之臣有干天禄者,大人忧之。是月乙未,太白犯少微,昼见;九月甲寅,进犯左执法。占曰且有杖其霸刑,以戮社稷之卫而专威令者,徵在南朔。先是,三月丁卯,月掩房次将;六月己丑,又如之;八月甲申,犯心前星。占曰服轭者当之,君失驭,徵在豫州。时刘裕谋弱晋室,四年九月,专杀仆射谢混,因袭荆州刺史刘毅于江陵,夷之。明年三月,又诛晋豫州刺史诸葛长人,其君托食而已。

〈注〉六月甲午,太白昼见。占曰为不臣。七月,月犯鬼。占曰乱臣在内。明年五月,昌黎王慕容伯儿谋反,诛之。八月壬子,太白犯轩辕大星。占曰有乱易政,女君忧。三年十一月丙午,金犯哭星。午,秦地。四年八月戊申,月犯哭星。申,晋地。是月,晋后王氏死;其后姚主薨。

永兴三年四月,荧惑干鬼。六月,月犯岁星,在毕。七月,木犯土于参。八月,月犯岁星,在参。十一月,金犯哭星。

〈按荧惑干鬼《占》见五年。木犯土于参,《占》见四年。金犯哭星,《占》见二年。〉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三年六月庚子,月犯岁星,在毕。占曰有边兵。五年四月,上党民劳聪、士臻群聚为盗,杀太守令长,相率外奔。八月乙未,月犯岁星,在参。 又按《后志》:六月庚子,月犯岁星,在毕;八月乙未,又犯之,在参;四年正月又蚀,在毕。直徼垣之阳,参在山河之右。岁星所以阜农事安万人也。占曰月仍犯之,边萌阻兵而荐饥。

永兴四年春正月,月蚀岁星,又蚀在毕,又掩房。闰月,犯荧惑,在昴。六月,金、木合于井。七月,金犯上于井,月蚀荧惑,在昴。八月,月犯哭星。十月,月掩天关。十一月,土犯井。十二月,土犯钺。〈按正月,月蚀岁星,在毕,《占》见三年。〉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四年春正月壬戌,月行毕,蚀岁星。癸亥,月掩房北第二星。闰月庚申,月行昴,犯荧惑。七月,月蚀荧惑。八月戊申,月犯泣星。十月辛亥,月掩天关。占曰有兵。五年六月,濩***刘逸,自号征东将军、三巴王,署置官属,攻逼建兴郡,元城侯元屈等讨平之。 又按《后志》:六月癸巳,金、木合于东井;七月甲申,金犯土于井。占曰其国内兵,有白衣之会。十一月,土犯井;十二月癸卯,土犯钺。土主疆理之政,存亡之机也,是为土地分裂,有戮死之君,徵在秦邦。

〈注〉二年九月,土犯毕,为疆场之兵。三年七月,木犯土于参。占曰战败,亡地,国君死。四年十月,月掩天关。其灾同上。参,外主巴蜀。其后晋师伐蜀,戮其主谯纵。先是,四年闰月,月犯荧惑,在昴;七月,又蚀之。五年,将军奚斤讨越勤,大破之。明年,秃发氏降于西秦,其君傉檀戮死。

永兴五年二月,火、土皆犯井,岁、填、荧惑、太白聚于井。三月,月行参,犯太白,荧惑干鬼。四月,月晕翼、轸、角。七月,掩钩钤。八月,犯太白。九月,犯左角,岁犯轩辕。十月,月犯毕。十一月,蚀房辰星明盛非常。十二月,三晕东井。〈按岁犯轩辕,《占》见神瑞元年。辰出明盛,《占》见泰常二年。〉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五年三月戊辰,月行参,犯太白。四月癸卯,月晕翼、轸、角。七月庚午,月掩钩钤。占曰喉舌臣忧。五年三月,散骑常侍王洛儿卒。八月庚申,月犯太白。占曰忧兵。神瑞元年二月,赫连屈丐入寇河东,杀掠吏民,三城护军张昌等要击走之。九月己丑,月犯左角。占曰天下有兵。神瑞元年十二月,蠕蠕犯塞。十月乙巳,月犯毕。占曰贵人有死者。泰常元年三月,长乐王处文薨。十一月丙戌,月蚀房第一星。十二月甲辰,三晕东井。 又按《后志》:二月丙午,火、土皆犯井。占曰国有兵丧之祸,主出走。是月壬辰,岁、填、荧惑、太白聚于井。将以建霸国之命也,其地君子忧,小人流。又自三年四月至五年三月,荧惑三干鬼。主命者将夭而国徙焉。是时雍州假王霸之号者六国,而赫连氏据朔方之地,尤为强暴,荐食关中,秦人奔命者殆路。间岁,姚兴薨而难作于内。明年,刘裕以晋师伐之,秦师连战败绩,执姚泓以归,戕诸建康。既而遗守内携,长安沦覆焉。或曰:自上党并河、山之北,皆鬼星、参、毕之郊也。五年四月,上党群盗外叛。六月,濩泽人刘逸自称三巴王。七月,河西胡曹龙入蒲子,号大单于。十月,将军刘洁、魏勤击吐京叛胡失利,勤力战死,洁为所掳。明年,赫连屈孑寇蒲子,三城诸将击走之。其馀灾波及晋、魏,仍其兵革之祸。

神瑞元年正月,月犯毕。二月,月蚀房,填入东井,犯天尊。三月,月蚀左角。四月,流星昼见。五月,岁犯轩辕,月犯牵牛。六月,掩氐。七月,犯天关。八月,蚀牵牛,又犯西

咸,填犯鬼。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神瑞元年正月丁卯,月犯毕。占曰贵人有死者。泰常元年四月庚申,河间王修薨。二月戊申,月蚀房第一星。三月壬申,月蚀左角。五月壬寅,月犯牵牛南星。六月丙申,月掩氐。七月庚辰,月犯天关。八月丁酉,月蚀牵牛中大星。己酉,月犯西咸,占曰有阴谋。神瑞二年三月,河西饥胡屯聚上党,推白亚栗斯为盟主,号大单于,称建平元年。四月,诏将军公孙表等五将讨之。 又按《后志》:二月,填入东井,犯天尊,旱祥也。天象若曰:土失其性,水源将壅焉;施于天尊,所以福矜寡之萌也。先是,去年九月至于五月,岁再犯轩辕大星;八月庚寅至二年三月,填再犯鬼积尸。岁星主农事,轩辕主雪霜风雨之神,返覆由之,所以告黄祇也。土爰稼穑,鬼为物之精气,是谓稼穑潜耗,人将以馑而死焉。一曰大旱。是后,京师比岁霜旱,五谷不登,诏人就食山东,以粟帛赈乏,语在《崔浩传》。是岁四月癸丑,流星昼见中天,西行。占曰营头所首,野有覆军,流血西行,谪在秦邦。而魏人觌之,亦王师之戒也。天若戒魏师曰:是拥众而西,固欲干君之明而代夺之尔,姑息人以观变,无庸禦焉。先是五年三月,月犯太白于参;八月庚申,又犯之。参,魏分野。占曰:强侯作难,国战不胜。九月己丑,月犯左角;是岁三月壬申,又蚀之。是谓以刚晋之兵合战而偏将戮,徵在兖州。

〈注〉自元年正月至泰常元年十月,月三犯毕,再入之,再犯毕阳星,占曰边兵起,贵人有死者。元年十二月,蠕蠕犯塞,上自将,大破之。二年,上党胡反,诏五将讨平之。泰常元年,长乐、河间、南阳王皆薨。二年,豫章王又薨,常山霍季聚众反,伏诛。

神瑞二年三月,月入毕,填星犯鬼。四月,太白入毕,月又入毕,有星孛于天市,木入南宫。五月,扫帝座,火入南宫。六月,孛于昴南。七月,月犯毕。八月,犯氐,金、木合于翼。金掩执法。十月,月晕毕。填守太微。十一月,月晕轩辕,又犯毕。是年,荧惑失于匏瓜中,出东井。〈按三月填星犯

鬼,《占》见元年。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二年三月丁巳,月入毕。占曰天下兵起。泰常元年三月,常山民霍季自言名载图谶,持一黑石,以为天赐玉印,诳惑聚党,入山为盗,州郡捕斩之。四月己卯,月犯毕阳星。七月辛丑,月犯毕。占曰贵人有死者。泰常元年十二月,南阳王良薨。八月壬子,月犯氐。十月甲子,月晕毕。十一月,月晕轩辕。戊午,月犯毕阳星。 又按《后志》:二年四月,太白入毕,月犯毕而再入之。占曰大战不胜,边将忧,魏邦受之。六月己巳,有星孛于昴南。天象若曰:且有驱除之雄,勿用距之于朔方矣。明年七月,刘裕以舟师溯河。九月,裕陷我滑台,兖州刺史尉建以畏懦斩。时崔浩欲勿战,上难违众议,诏司徒嵩率师迓之,及晋人战于畔城,魏师败绩,语在《崔浩传》。裕既定关中,遽归受禅,既而赫连氏并之,遂窃尊号云。

〈注〉先是,月犯岁于毕。占曰饥在晋代,亦其徵。又鬼主秦,旱在秦邦。至二年,太史奏,荧惑在匏瓜中,一夜忽亡失之,后出东井,语在《崔浩传》。既而关中大旱,昆明枯涸。

又按《后志》:四月辛巳,有星孛于天市。五月甲申,彗星出天市,扫帝座,在房心北。市所以建国均人心,宋分也。国且殊号,人将更主,其革而为宋乎。先是,往岁七月,月犯钩钤;十一月,月蚀房上相;至元年二月,又如之。天象若曰:尚尸钤键之位,君凭而尊之者,又将及矣。是岁八月,金、木合于翼。占曰且有内兵,楚邦受之。至泰常二年正月,晋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雍州刺史鲁宗之为刘裕所袭,皆出奔走。是岁十月,填星守太微,七十馀日。占曰易代立王。

〈注〉四月,木入南宫,加右执法;五月,火又如之。八月,金入自掖门,掩左执法;〈《占》见泰常三年。〉

按《北史崔浩传》:初,姚兴死之前岁,太史奏荧惑在匏瓜星中,一夜忽然亡失,不知所在。或谓下入危亡之国,将为童谣妖言,而后行其灾祸。帝乃召诸硕儒,与史官求其所诣。浩对曰:按《春秋左氏传》说神降于莘,其至之日,以其物祭。请以日辰推之。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阴云,荧惑之亡,当在此二日之内。庚与午,皆主于秦,辛为西夷。今姚兴据咸阳,是荧惑入秦矣。诸人皆作色曰:天上失星,人安能知其所诣,而妄说无徵之言。浩笑而不应。后八十馀日,荧惑果出东井,留守盘旋。秦中大旱赤地,昆明池水涸。童谣讹言,国中喧扰。明年,姚兴死,二子交兵,三年国灭。于是诸人乃服。南镇诸将表贼至,而自陈兵少,求简幽州以南戍兵佐守。就漳水造船,严以为备。公卿议者佥然,欲遣骑五千,并假署司马楚之、鲁轨、韩延之等,令诱引边人。浩曰:非上策也。今兹害气在扬州,不宜先举兵,一也。午岁自刑,先发者伤,二也。日蚀灭光,昼昏星见,飞鸟堕落,宿当斗、牛,忧在危亡,三也。荧惑伏匿于翼、轸,戒乱及丧,四也。太白未出,进兵者败,五也。夫兴国之君,先修人事,次尽地利,后观天时,故万举而万全,国安而身盛。今宋新国,是人事未周也;灾变屡见,是天时不协也;舟行水涸,是地利不尽也。三事无一成,自守犹或不安,何得先发而攻人哉。彼必听我虚声而严,我亦承彼严而动,两推其咎,皆自以为应敌。兵法当分灾,迎受害气,未可举动也。

神瑞三年三月,太白犯五诸侯。七月,流星孛少微,入太微,辰星见东方。九月,彗星孛于北斗,入南宫。十二月,彗又径北斗。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后志》:三年三月癸丑,太白犯五诸侯。如桓氏之占。七月,有流星孛于少微,以入太微。自刘氏之霸,三变少微以加南宫矣。始以方伯专之,中则霸形干之,又今孛政除之。驯而三积,坚冰至焉。是月,辰星见东方,在翼,甚明大。翼,楚邦也,是为冢臣干明,贼人其昌。九月,长彗星孛于北斗,轹紫微,辛酉,入南宫,凡八十馀日,十二月,彗星出自天津,入太微,径北斗,干紫宫,犯天棓,八十馀日,及天汉乃灭,语在《崔浩传》。是岁,晋安帝殂,后年而宋篡之。夫晋室虽微,泰始之遗俗也,盖皇天有以原始笃终,以哀王道之沦丧,故犹著二微之戒焉。

泰常元年五月,火犯执法,月犯岁星。六月,犯毕,金入太微。七月,月犯牛。十月,犯毕。冬,土守天尊而月掩之。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泰常元年五

月甲申,月犯岁星,在角。六月己巳,月犯毕。占曰贵人死。二年十月,豫章王夔薨。七月,月犯牛。十月丙戌,月入毕。占曰:有边兵。二年二月,司马德宗谯王司马文思自江东遣使诣阙上书,请军讨刘裕,太宗诏司徒长孙嵩率诸将邀击之。

〈注〉六月,金由掖门入太微。五月,火犯执法。是冬,土守天尊而月掩之。

泰常二年五月,月犯轩辕。八月,月犯牵牛。九月,火犯轩辕。十月,月又犯太微。十一月,月犯东井。十二月,辰星过时见。〈按火犯轩辕,《占》见三年。〉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二年五月丙子,月犯轩辕。八月己酉,月犯牵牛。占曰其地有忧。三年,司马德宗死。丁卯,月犯太微。十一月癸未,月犯东井南辕西头第一星。占曰诸侯贵人死,一曰有水。三年八月,雁门、河内大雨水,复其租税。五年三月,南阳王意文薨。 又按《后志注》:先是,五年十一月壬子,辰星出而明盛非常。至泰常二年十二月庚戌,辰星过时而见,光色明盛。是为强臣有不还令者。至是又如之,亦三至焉。或曰辰星以负北海,亦魏将大兴之兆。泰常三年正月,月犯舆鬼,又犯轩辕、爟星。四月,月犯填星,在张。五月,犯太白于东井。七月,又犯东井。八月,土入太微,金犯轩辕。九月,月犯荧惑,在张、翼,金犯右执法。十月,火犯上将,流星出昴。十一月,月犯太白,在斗。十二月,犯荧惑在太微。是年,彗星出天津,入太微,犯北斗、紫宫及天棓。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三年正月戊申,月犯舆鬼、积尸。己酉,月犯轩辕、爟星。占曰女主有忧。五年六月丁卯,贵嫔杜氏薨,后谥密皇后。四月壬申,月犯填星,在张。五月癸亥,月犯太白于东井。七月丁巳,月犯东井。九月丙寅,月犯荧惑,在张、翼。十一月庚申,月犯太白,在斗。十二月庚辰,月犯荧惑于太微。

又按《后志注》:三年八月,土入太微,犯执法,因留二

百馀日。九月,金又犯右执法。十月,火犯上将,因留左掖门内二十日,乃逆行;四年三月,出西蕃,又还入之,绕填星成句己;四月丙午,行端门出。皆晋氏之谪也。自晋灭之后,太微有变多应魏国也。 又按《后志》:十月辛巳,有大流星出昴,历天津,乃分为三,须臾有声。占曰车骑满野,非丧即会。明年四月,帝有事于东庙,蕃服之君以其职来祭者,盖数百国也。是岁正月己酉,月犯轩辕;四月壬申,又犯填星,在张;四年五月,辰星又犯轩辕。占曰国有丧,女君受之。明年五月,贵人姚氏薨,是为昭哀皇后。六月,贵嫔杜氏薨,是为密后。

〈注〉先是,二年九月,火犯轩辕;三年八月,金又犯之。占同也。

按《崔浩传》:三年,彗星出天津,入太微,经北斗,络紫微,犯天棓,八十馀日,至汉而灭。太宗复召诸儒术士问之曰:今天下未一,四方岳峙,灾咎之应,将在何国。朕甚畏之,尽情以言,勿有所隐。咸共推浩令对。浩曰:古人有言,夫灾异之生,由人而起。人无衅焉,妖不自作。故人失于下,则变见于上,天事恒象,百代不易。《汉书》载王莽篡位之前,彗星出入,正与今同。国家主尊臣卑,上下有序,民无异望。唯僭晋卑削,主弱臣强,累世陵迟,故桓元逼夺,刘裕秉权。彗孛者,恶气之所生,是为僭晋将灭,刘裕篡之之应也。诸人莫能易浩言,太宗深然之。五年,裕果废其主司马德文而自立。南镇上裕改元赦书。时太宗幸东南潟卤池射鸟,闻之,驲召浩,谓之曰:往年卿言彗星之占验矣,朕于今日始信天道。

泰常四年正月至七月,月四犯太微。三月,火绕填星。五月,出端门,辰犯轩辕,月犯太白,在井。七月,月犯岁星。十月,月犯太白,在斗,再犯井。十二月,月犯太白,入羽林。〈按火绕填星,出端门,辰犯轩辕,《占》见三年。〉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四年正月丙午,月犯太微。三月壬寅,月犯太微。五月丙申,月犯太微。占曰人君忧。八年十一月,太宗崩。十二月丁巳,月犯太白,入羽林。 又按《后志》:自正月至秋七月,月行四犯太微。天象若曰:太微粹阳之天庭,月者臣也,今横行轥之,不已甚乎。先是,元年五月,月岁星,在角。是岁七月,月又犯岁星。明年,宋始建国。后年而晋主殂,裕鸩之也。昔桓氏之难,月再干岁星,再劫其主。至是,亦再犯之而再剿其君,极其幽逼之患,而济以篡杀之祸,斯谓之甚矣。

〈注〉先是,三年九月,月犯火于鹑尾;十二月,又犯火于太微。是岁五月,月犯太白,在井;十月,又犯之,在斗,且再犯井星。皆有兵水大丧,诸侯有死者。七月,雁门、河内大水。五年三月,南阳王意文死。十一月,西凉李歆为沮渠所灭,晋君亦殂,秦、吴亡之应。

泰常五年十一月,荧惑犯填星,在角。十二月,月蚀荧惑,在亢,客星见于翼。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五年十一月辛亥,月蚀荧惑,在亢。占曰韩郑地大败。八年九月,刘义符颍川太守李元德窃入许昌,太宗诏交阯侯周几击之,元德遁走。 又按《后志》:十一月乙卯,荧惑犯填星,在角。角,外朝也,土为纪纲,火主内乱,会于天门,王纲将紊焉。占曰有死君逐主,后妃忧之。十二月,月蚀荧惑,在亢。亢内庭也。占曰君薨而乱作于内,贵臣以兵死。是月,客星见于翼。翼,楚邦也。占曰国更服,边有急,将军或谋反者。〈按月蚀荧惑,在亢。《前志》作十一月,互异。〉泰常六年二月,月蚀南斗杓。五月,月晕角亢。六月,大流星出紫宫。十月,金、土𩰚于亢。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六年二月己亥,月蚀南斗杓星。五月丙辰,月晕,在角亢。 又按《后志》:二月,月蚀南斗杓星。十月乙酉,金、土𩰚于亢。占曰内兵且丧,更立王公。又兖州,陈、郑之墟也,有攻城野战之象焉。至七年正月,犯南斗;三月壬戌,又犯之。斗为人君受命,又吴分是岁五月,宋武殂。秋九月,魏师侵宋北鄙。十一月,攻滑台,克之。明年,拔虎牢,陷金墉,屠许昌,遂启河南之地。八年,宋太后萧氏死,既大臣专权,迁杀其主,卒皆伏诛。 又按《后志》:六月壬午,有大流星出紫宫。占曰上且行幸,若有大君之使。明年,驾幸桥山,祠黄帝,东过幽州,命使者观省风俗。十月,上南征。八年春,步自邺宫,遂绝灵昌,至东郡,观兵成皋,反自河内,登太行山,幸高都,饮至晋阳焉。

泰常七年正月,月犯南斗。二月,有星孛于虚危。三月,月犯南斗。五月,犯轩辕。六月,犯房。十一月,彗星出营室,扫北斗。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七年正月丁卯,月犯南斗。占曰大臣忧。三月,河南王曜薨。三月壬戌,月犯南斗。五月丙午,月犯轩辕。六月辛巳,月犯房。占曰将相有忧。八年六月己亥,太尉、宜都公穆观薨。

又按《后志》:七年二月辛巳,有星孛于虚、危,向河津。

占曰元枵所以饰丧纪也,宗庙并起,司人〈疑〉更谋,有易政之象。十一月甲寅,彗星出室,扫北斗,及于〈阙〉门。占曰内宫几室,主命将,易塞垣,有土功之事,其地又齐、卫也。

〈注〉自五年八月至七年十二月,荧惑一守轩辕,再犯进贤,再犯房星,一犯轩辕及房。皆女君大臣之戒。是时阳平、河南王,太尉穆观相次薨,而宋氏廷臣乘衅以侮其主,竟以诛死云。或曰火犯土、亢为饥疾。时官军陷武牢。会军大疫,死者十二三。是冬,诏廪饥人。

泰常八年正月,彗出奎,扫河。二月,火守斗。十一月,彗星孛土司空。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后志》:八年正月,彗星出奎南长三丈,东南扫河。奎为荐食之兵,徐方之地。占曰西北之兵伐之,君绝嗣,天下饥。七年十二月,帝命寿光侯叔孙建徇定齐地。八年春,筑长城,距五原二千馀里,置守卒,以备蠕蠕。冬十月,大饥。十一月己巳,上崩于西宫。明年,宋废其主。由是南邦日蹙,齐卫之地尽为兵冲。及世祖即政,遂荒淮沂以负东海云。

〈注〉二月丙寅,火守斗,亦南邦之谪也。十一月,彗星孛于土司空。司空主疆理邦域,且曰有土功哭泣事。后年,赫连屈孑薨,太武征之,取新秦之地,由是征伐四克,提封万里云。

世祖始光元年正月,月犯心。十月,火犯心,大流星出天大将军。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后志》:始光元年正月壬午,月犯心大星。心为宋分。中星者君也,月为大臣,主刑事。是岁五月,宋权臣徐羡之、谢晦、傅亮放杀其主,而立其弟宜都王,是为宋文帝。至十月,火犯心。天戒若曰:是复作乱以干其君矣。十月壬寅,大流星出天将军,西南行,殷殷有声。占曰有禁暴之兵,上将督战,以所首名之。三年正月,岁星食月在张。张,南国之分。岁之于月,少君之象,今反食之,且诛强大之臣。是月,羡之等戮死,谢晦兴江陵之甲以伐其君,宋将檀道济帅师禦之,晦又奔溃伏诛。

〈注〉或曰:是岁上伐赫连氏,入其郛。夏都直代西南,亦奔星应也。

始光二年三月,月犯荧惑,在虚。五月,太白昼见经天。六月,火入羽林。十二月,月犯轩辕。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二年三月丙子,月犯荧惑,在虚。十二月丁酉,月犯轩辕。 又按《后志》:五月,太白昼见经天。占曰时谓乱纪,革人更王。六月己丑,火入羽林,守六十馀日。占曰禁兵大起,且有反臣之戒。

始光三年正月,岁星食月,在张。十月,有流星东北行,声如雷。〈按岁食月在张,《占》见元年。〉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后志》:三年十月,有流星出西南而东北行,光明烛地,有声如雷,鸟兽尽骇。占曰所发之野有破国迁君,西南直夏而首于代都焉。著而有声,盛怒也。

始光四年,金、水合于西方。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后志》:四年五月辛酉,金、水合于西方。占曰兵起,大战。先是,三年正月,宋人有谢氏之难,王卒尽出。冬十一月,上伐赫连昌,入其郛,徙万馀家以归。是岁复攻之,六月,大败昌于城下,昌奔上邽,遂拔统万,尽收夏器用,虏其母弟妻子,由是威加四邻,北夷詟焉。

神麚元年,太白犯天街。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后志》:神麚元年五月癸未,太白犯天街。占曰六夷髦头灭。

神麚二年五月,太白昼见。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后志》:二年五月,太白昼见。占曰大兵且兴,强国有弱者。是月,上北征蠕蠕,大破之,虏获以钜万计,遂降高,车以实漠,南辟地数千里云。

神麚三年三月,太白犯岁星。四月,月犯轩辕。六月,火犯井,鬼入轩辕,大流星出危,入羽林,月犯岁星。十月,太白犯岁星,月又犯之。十二月,流星大如船,自天船抵奎及壁。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三年夏四月壬戌,月犯轩辕。六月,月犯岁星。 又按《后志》:六月,火犯井、鬼,入轩辕。占曰秦忧兵乱,有死君。又旱饥之应。丙子,有大流星出危南,入羽林。占曰兵起,负海国与王师合战。是岁,自三月至十月,太白再犯岁星,月又犯之。占曰有国之君或罹兵刑之难者,且岁馑。十二月丙戌,流星首如瓮,长二十馀丈,大如数十斛船,色正赤,光烛人面,自天船及河,抵奎大星,及于壁。占曰天船以济兵车,奎为徐方,东壁,卫也,是为宋师之祥。昭盛者,事大也。是岁六月,宋将到彦之等侵魏,自南鄙清水入河,溯流而西,列屯二千馀里。九月,帝用崔浩策,行幸统万,遂击赫连定于平凉。十二月,克之,悉定三秦地。明年,大师涉河,攻滑台,屠之,宋人宵遁。是时,赫连定转攻西秦,戮其君乞伏慕末。吐谷浑慕容瑰又袭击定,掳之,以强死者,再君焉。是岁二月,定州大馑,诏开仓赈乏。或曰:奎星羽猎,理兵象也;流星抵之而著大,是为大人之事。冬十月,上大阅于漠南,甲骑五十万,旌旗二千馀里,又明盛之徵。

神麚四年春三月,大流星东南行。四月,太白昼见,于胃。五月,太白犯天关。八月,金入太微。九月,流星发太微。十月,太白掩天关,月又掩之。十二月,月犯钩钤。是年,金、火入东井,火犯天户。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四年十月丙辰,月掩天关。占曰有兵。延和元年七月,世祖讨冯文通于和龙。十二月,月犯房、钩钤。 又按《后志》:三月,有大流星东南行,光烛地,长六七丈,食顷乃灭,后有声。占曰大兵从之。是时诸将方逐宋师,至历城不及。有声,骏奔之象也。四月辛未,太白昼见于胃。胃为赵分。五月,太白犯天关;十月丙辰,又掩之。天关外主勃、碣,山河之险穷焉。占曰兵革起。九月丙寅,有流星大如斗,赤色,发太微,至北斗而灭。太微,礼乐之庭,且有昭德之举,而述宣王命,是以帝车受之。是月壬申,有诏徵范阳卢元等三十六人,郡国察秀、孝数百人,且命以礼宣喻,申其出处之节。明年六月,上伐北燕,举燕十馀郡,进围和龙,徙豪杰三万馀家以归。

〈注〉四年,金、火入东井,火又犯天户;明年五月,又犯鬼。占曰秦有兵丧。而至秦夏出夷灭,沮渠蒙逊又死,氐主杨难当陷宋之汉中地云。八月,金入太微,亦君自将兵象。明年正月庚午,火入鬼。占曰秦有死君。四月己丑,太白昼见,为不臣。其后秦王赫连

昌叛走伏诛之应也。

延和元年春正月,火入鬼。三月,月犯轩辕。四月,太白昼见,月犯左角。五月,火犯鬼,月犯轩辕,又掩南斗。七月,月蚀左角,大流星出参,入河。八月,太白犯心。十二

月,大流星出。〈按正月,火入鬼。五月,火犯鬼。《占》见神麚四年。〉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延和元年三月,月犯轩辕。四月,月犯左角。占曰天下有兵。二年二月,征西将军金崖与安定镇将延普及泾州刺史狄子玉为权,举兵攻普,不克,退保胡空谷,驱掠平民,据险自固。世祖诏平西将军、安定镇将陆俟讨获之。五月,月犯轩辕,掩南斗第六星。七月丙午,月蚀左角。又按《后志》:七月,有大流星出参左肩,东北入河乃灭。参主兵政,晋、魏墟也,山河所首,推之大兵将发于魏以加燕国。八月癸未,太白犯心前星;乙酉,又犯心明堂。占曰有亡国,近期二年。十二月,有流星大如瓮,尾长二十馀丈,奔君之象。比岁连兵东讨,至太延二年,三月,燕后主冯文通去国奔高丽。

〈注〉四月,月犯左角;五月,月掩斗;七月,月蚀左角。皆占曰兵大起。其后征西将军金崖、安定镇将延普、泾州刺史狄子玉争权,崖及子玉举兵攻普不克,据胡空谷反,平西将军陆俟讨获之。

延和三年二月,月犯毕,晕五车及参。三月,金昼见,在参。闰月,金犯五诸侯,月入井,犯太白。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三年二月庚午,月犯毕口而出,月晕昴、五车及参。占曰贵人死。五月甲子,阴平王求薨。闰月己丑,月入东井,犯太白。占曰忧兵。七月辛巳,世祖行幸隰城,命诸军讨山胡白龙于西河,克之。 又按《后志》:三月丙辰,金昼见,在参。魏邦戒也。闰月戊寅,金犯五诸侯。占曰:四滑起,官兵起乱。〈疑〉己丑,月入井,犯太白。占曰兵起合战,秦邦受之。七月,上幸隰城,诏诸军讨山胡白龙,入西河。九月,克之,伏诛者数千人。而宋大将军、彭城王义康方擅威福,后竟幽废。

太延元年夏五月,彗出轩辕,月犯右执法。九月,火犯太微上将,又犯左执法。十月,月犯右执法。十二月,金犯羽林。〈按十二月,金犯羽林。《占》见五年。〉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太延元年五月壬子,月犯右执法。占曰执法有忧。十月,尚书左仆射安原谋反,伏诛。十月丙午,月犯右执法。 又按《后志》:九月,火犯太微上将,又犯左执法。〈《占》见五年。〉

〈注〉五月,彗出轩辕。或曰彗出轩辕,女主有为寇者。其后沮渠氏失国,实公主潜起魏师。

太延二年正月,月犯井、荧惑。二月,月犯太微东藩上相。三月,月及太白俱犯右执法及上相。五月,有星孛于房。八月,木入鬼守、积尸。十一月,又犯鬼。十二月,火入羽林。〈按十二月,火入羽林。《占》见五年。〉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二年正月庚午,月犯荧惑。占曰贵人死。三年正月癸未,征东大将军、中山王纂薨。二月,月犯太微东藩第一星。三月癸亥,月犯太微右执法,又犯上相。占曰将相有免者。真君二年三月庚戌,新兴王俊、略阳王羯儿有罪,并黜为公。 又按《后志》:二年五月壬申,有星孛于房。占曰名山崩,有亡国。八月丁亥,木入鬼,守积尸;十一月辛亥,又犯鬼。鬼秦分,天戒若曰:凉君淫奢无度,财力穷矣,将丧国,身为戮焉。四年四月己酉,华山崩。华山,西镇也。天又若曰:星孛于房,既有徵矣,镇倾而国从之。

〈注〉或曰星孛于房,为大臣之事,又馑祥也。火入鬼,犯轩辕,又稼穑不成。自元年已来,将相薨尤众。至真君元年,州镇十五尽饥。又二年正月、四年十一月,月皆犯井,亦为秦有兵刑。

太延三年正月,月犯东井,有星昼见于井。七月,木犯轩辕。八月,火犯左执法及上将。九月,月晕太微。十一月,掩太白。〈按七月,木犯轩辕。《占》见五年。〉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三年正月,月犯东井。占曰将相死。戊子,太尉、北平王长孙嵩薨;乙巳,镇南大将军、丹阳王叔孙建薨。九月丙申,月晕太微。十一月戊戌,月掩太白。 又按《后志》:正月壬午,有星晡前昼见东北,在井左右,色黄,大如橘。魏师之应也。黄星出于燕墟而慕容氏灭,今复见东井,凉室亡乎。 又按《后志》:八月,火犯左执法及上将。〈《占》见五年。〉太延四年四月,月犯氐。十月,大流星出文昌,又出紫微。十一月,月犯东井,火入羽林。〈按火入羽林,《占》见五年。〉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四年四月己卯,月犯氐。十一月丁未,月犯东井。占曰将军死。真君二年九月戊戌,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薨。 又按《后志》:十月壬戌,大流星出文昌,入紫宫,声如雷。天象若曰:将相或以全师禦卫帝宫者,其事密近,有震惊之象焉。明年六月,帝西征,诏大将军黎敬等帅众二万屯漠南,以备暴寇。九月,蠕蠕乘虚犯塞,遂至七介山,京师大骇,司空长孙道生等并力拒之,虏乃退走。是月壬午,有大流星出紫微,入贯索,长六丈馀。占曰有大君之命。贯索,贱人牢也。明年,帝命侍臣行郡国,观风俗,问其所疾苦云。

太延五年二月,木犯执法。五月,太白昼见胃、昴,入羽林,犯毕。七月,月掩填星。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前志》:五年七月,月掩填星。 又按《后志》:先是,元年十二月,金犯羽林;二年十二月至四年十一月,火再入之。五年五月,太白昼见胃、昴,入羽林,遂犯毕。毕又边兵也。六月,上自将西征。秋八月,进围姑臧。九月丙戌。沮渠牧犍帅文武将吏五千馀人面缚来降。明年,悉定凉地。 又按《后志》:元年五月,月犯右执法;九月,火犯太微上将,又犯左执法;十月丙午,月犯右执法;二年二月,月犯东蕃上相;三月,月及太白俱犯右执法及上相;三年八月,火犯左执法及上将;五年二月,木逆行犯执法。皆大臣谪也。元年十月,左仆射安原谋反,诛。三年正月,征东大将军、中山王纂,太尉、北平王长孙嵩,镇南大将军、丹阳王叔孙建皆薨。其后,宋大将军义康坐徙豫章,诛其党与,仆射殷景仁亦寻卒焉。

〈注〉二年正月,月犯火,月,后妃也;三年七月,木犯轩辕;五年七月,月掩填星。并女主谪也。真君元年,太后窦氏殂,宋氏皇后亦终。

历象汇编是中国古籍中有关气象天文内容的汇编。清康熙时广罗古今群籍有关记载,分门别类比排而成。原系陈梦雷所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收入《古今图书集成》。上海中华书局按康有为藏本于1934年缩小影印。陈梦雷,字则震,号有斋,福建候官人。清代学者。曾编有《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闲止书堂集钞》、《松鹤山房诗文集》等。1701年据诚亲王胤祉颁发的协一堂藏书及家藏的1万多卷图书,分门别类编成一集。雍正登基后,被流放东北,卒于戍所。蒋廷钖,清康熙举人。常熟人。字扬孙,号西谷。工诗善画。著有《尚书地理今释》等书。雍正时奉命重编《古今图书集成》。其第1编即《历象汇编》(其他5编为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庶征典》记变异、灾荒、梦、谶等,共50部188卷。有关气候变化及灾害史方面资料,可在《庶征典》中找寻;

猜你喜欢

  •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一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十五北魏二〈世祖太平真君十则 正平一则 高宗兴安一则 兴光一则 太安五则 和平六则 显祖天安一则 皇兴四则 高祖延兴五则 承明一则 太和二十三则〉庶徵典第四十一卷星变部汇考十五北魏二世..

  • 第三十九卷

    第三十九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十三南齐〈高帝建元四则 武帝永明十一则 废帝隆昌一则 明帝永泰一则 后废帝永元一则〉梁〈武帝天监十五则 普通七则 大通二则 中大通六则 大同四则 太清一则 简文帝大宝一则 元帝承圣一则 ..

  •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八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十二宋〈武帝永初三则 少帝景平一则 文帝元嘉二十二则 孝武帝孝建三则 大明八则 前废帝永光一则 景和一则 明帝泰始六则 后废帝元徵三则 顺帝升明一则〉庶徵典第三十八卷星变部汇考十二宋武..

  •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七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十一晋〈武帝泰始三则 咸宁四则 太康四则 太熙一则 惠帝元康五则 永康二则 永宁二则 太安三则 永兴二则 光熙一则 怀帝永嘉六则 元帝建武一则 太兴四则 永昌一则 明帝太宁一则 成帝咸和四则..

  •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六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十后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则 中元二则 明帝永平十四则 章帝建初四则 元和二则 和帝永元十二则 元兴一则 殇帝延平一则 安帝永初五则 元初六则 延光四则 顺帝永建六则 阳嘉三则 永和六则 汉安..

  •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五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九上古〈黄帝一则〉陶唐氏〈帝尧二则〉有虞氏〈帝舜二则〉夏后氏〈帝癸一则〉商〈帝辛一则〉周〈昭王二则 庄王一则 襄王一则 顷王一则 灵王一则 景王二则 敬王二则 元王一则 贞定王一则 显..

  •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四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八天学会通〈日月五星之性 日月五星之权 日月五星之次权 在天经星之性 黄道十二象〉天步真原〈论天气日月五星之能 论天气开门之理 太阴五星杂用 天首天尾 论世界大权 在天大小会 扫星 流火..

  •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三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七历学会通古法占验〈洪范八庶徵 乙巳占 紫微宫 太微宫 天市垣 中外宫占〉历学会通中法占验〈贤相通占〉庶徵典第三十三卷星变部汇考七《历学会通古法占验》《洪范八庶徵》八庶徵:曰雨,曰..

  •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二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六宋史〈天文志〉庶徵典第三十二卷星变部汇考六《宋史》《天文志二十八舍》觜觿三星,为三军之候,行军之藏府,葆旅收,敛万物。明,则军粮足,将得势;动,则盗贼行,葆旅起;暗,则不可..

  •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一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五宋史〈天文志〉庶徵典第三十一卷星变部汇考五《宋史》《天文志二十八舍》东方,角宿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左角为天田,为理,主刑。其南..

  • 第三十卷

    第三十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四宋史〈天文志〉庶徵典第三十卷星变部汇考四《宋史》《天文志》〈按自星经天官书以下晋隋诸史皆有占法不如宋史之详故存此备考〉《紫微垣》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

  • 第二十九卷

    第二十九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三史记〈天官书〉庶徵典第二十九卷星变部汇考三《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注〉索隐曰姚氏案:春秋元命包云宫之为言宣也,宫气立精为神垣。又文耀钩曰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含元出..

  •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八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二甘石星经〈四辅 六甲 钩陈 天皇 柱下 尚书 内厨 天床 北斗 华盖 五帝座 御女 天柱 女史 阴德 大理 辅星 内阶 文昌 三公 天棓 天枪 传舍 天厨 天一 太一 天牢 角宿 天理 执法 太阳守 相 ..

  •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七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一新法历书图〈紫微垣 太微垣 天市垣 角宿 亢宿 氐宿 房宿 心宿 尾宿 箕宿 斗宿 牛宿 女宿 虚宿 危宿 室宿 壁宿 奎宿 娄宿 胃宿 昴宿 毕宿 觜宿 参宿 井宿 鬼宿 柳宿 星宿 张宿 翼宿 轸宿..

  •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六卷目录 月异部汇考三金〈熙宗天会一则 海陵天德二则 贞元二则 正隆三则 世宗人定七则 章宗明昌五则 承安四则 泰和七则 卫绍王大安一则 宣宗贞祐三则 兴定五则 哀宗正大一则〉 元〈仁宗延祐一则〉明〈太祖洪..

  •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五卷目录 月异部汇考一书经〈洪范〉诗经〈小雅渐渐之石〉礼记〈昏义〉易纬〈京房飞候〉春秋纬〈斗变〉吕子〈明理篇〉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晋书〈天文志〉隋书〈天文志 礼志〉宋史〈天文志〉娄元礼田家..

  •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四卷目录 日异部总论宋张子正蒙〈参两篇〉荆川稗编〈唐一行论日蚀略 史伯璿论日月蚀〉娄元礼田家五行〈论日〉群书备考〈论日蚀〉 日异部艺文一日蚀上表 汉张衡太阳合朔不亏赋唐杨发太阳亏为宰臣乞退表 苏颋贺..

  •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三卷目录 日异部汇考六金〈太祖天辅四则 太宗天会二则 熙宗天会一则 天眷一则 皇统五则 海陵天德二则 贞元二则 正隆三则 世宗大定十一则 章宗明昌二则 承安二则 泰和五则 卫绍王大安一则 宣宗贞祐三则 兴定三..

  •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二卷目录 日异部汇考五唐〈高祖武德四则 太宗贞观十五则 高宗显庆一则 龙朔一则 麟德一则 乾封一则 总章一则 咸亨三则 上元二则永隆一则 开耀一则 永淳一则 睿宗文明一则 中宗嗣圣十一则 景龙二则 睿宗太极一..

  •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一卷目录 日异部汇考四晋〈武帝泰始六则 咸宁三则 太康五则 惠帝元康二则 永康一则 永宁一则 太安一则 永兴一则 光熙一则 怀帝永嘉四则 悯帝建兴三则 元帝太兴二则 永昌一则 明帝太宁二则 成帝咸和三则 咸康四..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