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漏第六
2025-09-09 10:01
读医
十八法
针漏法∶少海,在臂曲侧肘内横纹头,屈手向头取之。主腋下瘰 漏臂疼,屈伸不得,风痹瘙漏,针入三分,留七呼,泻五吸。
针 瘰,先拄针皮上三十六息,推针入内之,追核大少,勿出核,三上三下,乃拔出针灸漏法∶颈漏,灸天池百壮,穴在乳后一寸,腋下着胁直腋屈肋间。
又,灸两耳后发际直脉七壮。
又,灸背后两边腋下后纹头,随年壮。
又,灸心鸠尾下宛宛中七十壮。
又,两胯内有患 处宛宛中百壮。
又,灸章门、临泣、支沟、阳辅各百壮。
又,以艾炷绕四畔周匝,灸七壮即止。
又,灸肩井,随年壮(一去二百壮)。
诸恶漏、中冷、息肉出,灸足内踝上各三壮,二年者六壮。
针痔法∶长强在穷脊骨下宛宛中,主下漏、五痔、疳虫食下部,针入三寸,伏地取之,以大痛为度。灸亦良,不及针。灸,日三十壮,至七日止,特忌房室。
针足太阴穴,在内踝上一夫,一名二阴交,亦主大便不利,针入三分。
飞扬、商丘、复溜、劳宫、会阴、承筋、扶承、委阳、委中,并主之。
灸肠痈法∶屈两肘正尖头骨,各灸百壮,则下脓血者愈。
灸乳痈 乳法∶灸两手鱼际各二七壮,断痈脉也。
又,以绳横度口,以度从乳上行,灸度头二七壮。
指忽掣痛不可忍,灸指端七壮。
《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万历年间,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