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胡文焕

宁先生导引行气法

2025-09-12 10:04 读医

〔原文〕宁先生导引行气之法,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

常心念一,以还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去则衰朽,所以导引者,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履行,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风病,宿固,痹疽不随,耳聋不闻,头眩颠疾,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像,随疾所在,行气导引,以意排除去之。

行气者,则可补于里,导引者,则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与天地相保。

〔解说〕宁先生的导引行气法,可以消除百病,延年益寿,使人长寿而不早衰。

该功法的核心是∶要经常使精神内守,使真元之气归还于丹田。这是因为“丹”(生成人的精气)是生成长养人体的根本,而“丹”的消耗又是使人早衰夭折的源由。要想把人体从早衰中挽救出来,就要通过修练精、神、气,使三者合一。还归于丹田,保全“丹”气则延年益寿,消损“丹”气则早衰夭折。导引术,能使人肢体骨节中的各种邪气都消除,而正气内存。如能精心诚意地勤奋学习,身体力行,动作言语之间,白天夜晚都抽空练习,就可使骨节坚强,百病痊愈。如果卒然患了中风病,病邪宿留,引起痹阻半身不遂,耳聋不能闻声,头眩,癫疾,咳嗽气逆,腰背疼痛,均可按导引图的绘像,根据自己的疾病所在,选择合适的功法,行气导引,并以意念引内气至疾病所在之处排除其疾。

行气的作用是可以补里,导引的作用是可以治疗四肢疾病。如能勤于练习,遵循自然而为之的道理就能与天地相保,健康长寿。

【小结】

《云笈七签》说∶“宁先生者,古之神仙。在黄帝之前,常游四海之外,昆丘之下,有兰沙之地……卧沙百余年,蹶然而起,形容复故。”又曰∶“宁先生者,黄帝时人也,为陶正,能积火自烧而随烟上下,衣裳不灼。”可见宁先生是古代的养生家之一,被道家列为仙人而传之。

本篇以简短语言,阐述了道家导引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就是∶“常心念一,以还丹田”。

常心念一∶《老子》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便是指道之根,气之始。人要长生,当修这一个根本。所以《管子·白心》说∶“内固之一,可以长久。念一就是守一,亦称抱一、修一等。一即是人的生成精气,即真阴元阳,又称真气、元气、正气等。念一就是精神专注,修练真元之气,简言之就是精神内守,与元气相抱,以达到使精、气、神三者合一,都得到滋养。这是古代养生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本文将“常心念一”作为纲要,要求练功者,要经常心中想一,专心治一。以还丹田∶道家把生成人的先天之精和长养人的后天之精气,包括空气中的精气和饮食中五谷之精,称之为“丹”或“金丹”,认为丹是生成和长养人的根本。《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所以说人“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天仙正理》指出∶“金丹是真阳元气”,“仙道以精气神三元为正药,以练三合一喻名炼药,是理最精微,其法最秘密。”练功修心养性的目标,就是为了滋养精气神,使三者合一,还归于丹田之处,以延年益寿。所谓“丹田”从根本上理解应是人体藏养生长“内丹的土地”,即真阴元阳出入长养的处所。对于“丹田”部位,古今认识不一,有脐下一寸、一寸二分、二寸、二寸五分等说,有上、中下三丹田之说,但就其本质,不必拘泥于几寸几分,而应以实际的出入场所为准。多数人的真元之气出入于脐下少腹之中,意守丹田时,只要一意专注于脐下少腹即可,待练到气还归丹田,产生了感传现象,如气行、气散感,发热、充实感等后,便会自然而知其位。所以本文最后强调要追求“自然之道”。当练功达到精气神三者合一,使人体内“丹”复生,归还于“丹田”后,便可救人于不衰、不早亡,所以文中说∶“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去则衰朽”。

本篇还指出,行气的作用主要在于补里,导引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调肢体。补里就是调理在体内的脏腑。练功贵在精诚勤习,不拘形式,活动言谈之间,白天晚间,都可抽出一定时间进行练习。初学之人,还可根据绘制的导引图,根据病情,行气导引。遗憾的是,本法的导引图早已佚散,但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来看,古人传授导引之术,非常重视绘制动作图,供学人模仿。

《养生导引法》是明代胡文焕写的一部气功导引著作。书中主要讲述导引养生祛病法。共列病症27门,每门列功法若干条,可供选用。其选功法基本上依据(诸病源侯论)中所载的「养生方导引法」。此外,补益与老人二门中还收辑了《太清导引养生经》、《通玄集》等书的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 可惜歌

    可惜许,可惜许,可惜元阳宫里生,一点既出颜色枯,百神泣送真阳去。三魂喜,七魄无,血败气衰将何补,弄元真物属他人,赤宅元君谁做主?劝世人,须慕道,休慕色,慕色贪淫有何益?不念形骸积渐枯,逢人强说丹砂力。..

    0 读医 2025-09-12
  • 孙真人卫生歌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宝之,“洪范”五福寿为最。卫生且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欲求长生须戒性,火不发兮心自定,木能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

    1 读医 2025-09-12
  • 二十七、老人门

    (一)修真书六字诀〔原文〕春嘘明目木扶肝, 夏至呵心火自闲,秋 定知金肺润, 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 四季长呼脾化餐。切记出声闻口耳, 其功尤胜宝神丹。〔解说〕《修真书》中有一首六字配属四季及脏..

    0 读医 2025-09-12
  • 二十六、诸痔门

    〔原文〕一法∶惟高枕,偃仰,心平气定,其肿自收。〔解说〕仰卧,将枕放高,心平气定的调息,可使痔疮肿痛自行消散。〔原文〕二法∶一足踏地,一足屈膝,两手抱犊鼻下,急挽向身极势。左右换易四七。去痔,五劳,三..

    0 读医 2025-09-12
  • 二十五、疝气门

    〔原文〕一法∶挽两足趾五息止,引腹中气。去疝瘕,利孔窍。〔解说〕用手握拉两足趾,行气五息而止,引气达腹中,使腹中气动,可以消除疝气、腹中结块,使大小便通利。〔原文〕二法∶坐,舒两脚,以两手捉大拇趾,使..

    1 读医 2025-09-12
  • 二十四、二便不通门

    〔原文〕一法∶正坐,以两手交背后,名曰带便。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虚羸。反叉两手着背上,推上使当心许, 坐反倒九通。愈不能大小便,利腹,愈虚羸也。〔解说〕正坐,两手交叉在背,名为带便。可治疗不能大便,使..

    1 读医 2025-09-12
  • 二十三、淋门

    〔原文〕一法∶偃卧,令两足(应为手)布膝头,斜踵置尻,口纳气,振腹,鼻出气。去淋,数小便。〔解说〕仰卧,曲腿,将两手放在膝头,脚跟尽量倾靠臀尾部,口吸气,鼻出气,使气达腹内,腹随呼吸上下起伏振动。可治..

    1 读医 2025-09-12
  • 二十二、遗泄门

    〔原文〕一法∶治遗精白浊,诸冷不生。戍亥间阴旺阳衰之际,一手兜外肾,一手搓脐下八十一次,然后换手,每手各九次,兜搓九日见验,八十一日成功。〔解说〕治疗男性遗精,白浊,肾阳不足,虚寒不能生精种子。可在戍..

    1 读医 2025-09-12
  • 二十一、耳门

    〔原文〕一法∶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项上。治久寒不能自温,耳不闻声。〔解说〕坐在地上,交叉两脚,用两手从脚弯中伸入,低头把手交叉放在项上。可以治疗久寒不能自己转温,耳不闻声。、〔原文〕..

    1 读医 2025-09-12
  • 二十、鼻门

    〔原文〕一法∶东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患。交脚 坐,治鼻中患,通脚痈疮,去其涕唾,令鼻道通,得闻香臭。永行不已,彻闻十方。〔解说〕向东坐定,闭气不息三通,用手捻两鼻孔,可治疗鼻中疾患。两脚..

    1 读医 2025-09-12
  • 十九、口齿门

    〔原文〕一法∶常向本命日,栉发之始,叩齿九通,阴咒曰,太帝散灵,五老返真;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回拘月,右引曰根;六合清练,百疾愈因。咽唾三过,常数行之,使齿不痛,发牢不白,头脑不痛。〔解说〕经常在本..

    2 读医 2025-09-12
  • 十八、喉舌门

    〔原文〕一法∶一手长舒合掌仰,一手捉颏,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膊内冷注偏风。〔解说〕一手伸长,手掌向上;另一手握住下巴向外拉,连..

    2 读医 2025-09-12
  • 十七、眼目门

    〔原文〕一法∶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去胫中痛痹,风目耳聋。〔解说〕见“一、中风门”第七法。〔原文〕二法∶踞,伸左脚,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

    2 读医 2025-09-12
  • 十六、胀满门

    〔原文〕一法∶蹲坐,住心,卷两手发心下,左右手摇臂,递互欹身,尽膊势,卷头筑肚,两手冲脉至脐下,来去三七。渐去腹胀肚急闷,食不消化。〔解说〕蹲坐,收心定意,卷曲两手从心向下,然后左右摇动两臂,交替侧斜..

    2 读医 2025-09-12
  • 十五、消渴门

    〔原文〕一法∶睡卧,勿张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色,赤松于云∶卧,闭目,不息十二通,治饮食不消。〔解说〕人睡卧时,不要张口,否则日久会引起消渴病及使颜面失去血色。赤松子说∶卧,闭眼,不息十二通,可治饮食不消..

    1 读医 2025-09-12
  • 服气吐纳诀

    〔原文〕字∶ 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 ,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湿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

    2 读医 2025-09-12
  • 五禽戏法

    〔原文〕《道藏经》云∶“老君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能鸟伸,挽引肤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名曰∶五禽之戏。挽引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故令汗出因(而)止,以身体轻便。普施行之,年九百..

    1 读医 2025-09-12
  • 彭祖谷仙卧引法

    〔原文〕彭祖谷仙卧引法除百病延年益寿。居常,解衣被,卧。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又云,伸左脚,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脾。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挽两足指,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瘕(..

    1 读医 2025-09-12
  • 入水法

    〔原文〕入水,举两手臂不息,不没法。1、向北方箕踞,以手掩(挽)足五指,愈伏兔痿尻筋急。2、箕踞,以两手从曲脚入据地,曲脚加其手,举尻。其可用行气。愈淋沥、乳痛。3、举脚交叉项,以两手据地,举尻持任,息..

    2 读医 2025-09-12
  • 龙行气法

    〔原文〕龙行气法,低(叩)头下视,不息十二通。愈风疥恶疮,热不能入。咽可候病者,以向阳明以达,卧。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足,低臂十二通,不息十二通。愈脚足虚痹不任行,腰脊痛。以手着项相叉。治毒。不愈,..

    4 读医 2025-09-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