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三 ◎天部三

2025-09-20 16:38 太平御览
○日上

  《说文》云:日者,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字从口一,象形也。又君象也。

  《易》曰:《离》为日。

  又曰:日中则昃。

  又曰:日以烜之。

  又曰: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又曰:阴阳之义配日月。

  又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又曰: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又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

  又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曰: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又曰:《丰卦》曰:"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以勿忧之德,故宜照天下。)

  又曰:日月丽乎天。

  又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

  《书》曰: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又曰: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又曰: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诗》曰: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又曰: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又曰:嗈々鸣雁,旭日始旦。

  又曰: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又曰: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又曰:日出东方,照临下土。

  又曰: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礼》曰:二月中气,祀朝日於东郊。

  又曰:玄端而朝日於东门之外。

  又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又曰:季冬。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言运行周匝,于故处次舍也。纪犹会也。)

  又曰:五月中气,是月也日长至,十一月日短至。

  《周礼·春官》曰:眡祲:掌十辉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袄祥,善恶之征。郑司农云:辉谓日光气也。)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镌,四曰监,五曰闇,六曰瞢,七曰弥,八曰叙,九曰隮,十曰想。(祲,阴阳气相侵也。象如赤鸟也。镌谓日旁气四面反乡如辉状。监,云气临日也。暗,日月食也。瞢,瞢无光也。弥者,白虹弥天也。叙者,云有次序,如山在日上也。隮者,外气也。想者,耀光者也。)

  又曰: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

  《传》曰:酆舒问於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注曰:"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又《哀公六年》:楚有云如众赤乌,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周太史,曰:"其当王身。若禜之,可移於令尹、司马。"王曰:"移腹心之疾,置之股肱,何益?"王弗禜而死。孔子曰:"昭王其不失国也,宜哉!"

  《尔雅》曰: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也。(郭璞注曰: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也。)

  又曰: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岠,去也。齐,中也。)东至日所出为太平,西至日所入为太泰。(即蒙汜也。)

  《易坤灵图》曰:至德之萌,日月若连璧。

  《易参同契》曰:日为流珠,青龙之俱。(日为阳,阳精为流珠。青龙,东方少阳也。)

  《尚书考灵曜》曰:黑帝亡,二日并照。

  又曰:仲春、仲秋、日出於卯,入於酉;仲夏,日出於寅,入於戌;仲冬,日出於辰,入於申。

  又曰:日光照四十万六千里。

  《春秋感精符》曰:群臣恣则日黄无光,群臣争则日裂,人主排斥则日夜出。

  《春秋元命包》曰:阳数起於一,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乌。

  又曰: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言阳布散,立数合一,故立字四合其一。

  又曰:日左行周天二十三万里。

  又曰:七政度,日月明。

  《春秋内事》曰:日者,阳德之母也。

  《礼统》曰:日者,实也。形体光实,人君之象。

  《礼斗威仪》曰:政太平则日五色,政颂平则日黄中而赤晕,政和平则日黄中而黑晕,政象平则日黄中而白晕,政升平则日黄中而青晕。

  《孝经援神契》曰:天地至贵,精不两明。注:天精为日,地精为月。

  又曰:日中则光溢。

  又曰:日神五色,明照四方。

  又曰:黄气抱日辅臣忠,德至於天日抱戴。

  《易传》曰:圣王在上,则日光明而五色备。

  又曰:日者,众阳之精,内明玄黄,五色无主,以象人君。精精似青,翼翼似黑,玄玄似赤,缟缟似白,煌煌似黄,光照无主,不可以一色名也。

  刘向《洪范传》曰:日者,昭明之大表,光景之大纪,群阳之精,众贵之象也。故曰:"日出而天下光明,日入而天下冥晦,此其效也。"故日者天之象,君父夫兄之类,中国之应也。明王之践位,群贤履职,天下和平,黎民康宁,则日丽其精,明扬其景耀,抱珥重光,以见吉祥,君获庆贺。

  刘昭《幼童传》曰:晋明帝,讳绍,元帝子。初。元帝为江东都督,镇扬州。时中原丧乱,有人从长安来,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帝年数岁,问泣故,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不闻人从日边来,只闻人从长安来,居然可知。"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说以此答,明帝又以为日近。帝动容问:"何故异昨日之言?"答曰:"举头不见长安,只见日,以是知近。"帝大悦。

  《搜神记》曰:吴孙坚夫人怀孙策,梦日月入怀。

  解道康《齐地记》曰:齐有不夜城。盖古者有日,夜中照於东境。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

  《七圣记》曰:郁华赤文与日同居,结鳞黄文与月同居。郁华日精,结鳞月精也。

  《庄子》曰:阳燧见日则燃为火。(金也。摩拭令热,便置日中,以艾就之火生。)

  又曰:孔子围於陈、蔡,太公任吊之曰:"子其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

  又曰:日出东方,入於西极,有目有距者待是而成功。

  又曰:至人神矣。乘云气,骑日月。

  《淮南子》曰:日出於阳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谓晨明。登於扶桑之上,(扶桑,东方之野。)爰始将行,是谓朏(音斐)明。(朏明,将明也。)至于曲阿,(曲阿,山名。)是谓朝明。临于曾泉,(曾,重也。早食时在东方多水之地,故曰曾泉。)是谓早食。次于桑野,是谓晏食。臻于衡阳,是谓禺中。对于昆吾,(昆吾丘,在南方。)是谓正中。靡于鸟次,(鸟次西南方之山上。)是谓小迁。至于悲谷,(悲谷,西南方之大壑。)是谓晡时。回於女纪,(女纪,西方阴地。)是谓大迁。经于隅泉,是谓高舂。顿於连石,是谓下舂。(连石西北山名,言将欲冥,下蒙悉舂,故曰下舂。)爰上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即六龙也。)薄於虞泉,是谓黄昏。沦于蒙谷,是谓定昏。日入崦(音淹)嵫,(音兹。示日落尝山。)经细柳,(细柳,西方之野。)入虞泉之池,曙於蒙谷之浦。(蒙谷,蒙汜之水。)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言其光在桑榆树上。)

  又曰:日中有踆乌。(踆,七论切。踆者趾也,谓三足乌。)

  又曰: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地。高诱注曰:"末,端也,若木端,有十日,状如连珠,华光照其下地。"

  又曰:日者,阳之主,是以春夏则群兽除角。

  又曰: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其九乌皆死,堕羽翼。

  又曰:日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

  《列子》曰:宋有田夫,曝日於野,美之。不识广厦绵缟之属。谓其妻曰:"吾负日之暄,以献吾君,将获重赏。"

  又曰:穆王驾八骏之乘,西观日所入处。

  又曰:日积气之中有光耀者。

  又曰:孔子晨游,见两小儿争辩而斗。孔子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去人远。"一儿曰:"我以为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曰:"尔何以知?"曰:"日初出,大如车轮;及中,才如盘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两儿笑曰:"丘!孰谓汝多知乎?"

  《文子》曰:日出於地,万物蕃息。

  《尸子》曰:日五色,至阳之精,象君德也。五色照耀,君乘土而王。

  又曰:少昊金天氏邑於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

  又曰:圣人以日圆盈尺,光满天下。圣人居室而所烛弥纶六合。

  又曰:火在井中不能烛远,目在足下不可以视近。君之於国也,犹天之有日,居不高则不明,视不尊则不远。

  又曰:圣人身犹日也。夫日圜尺,光盈天地。圣人之身小,其所烛远矣。

  《任子》曰:日月为天下眼目,人不知德;山川为天下衣食,人不能谢。

  《符子》曰:盛魄重轮,六合俱照,非日月能乎?

  《吕氏春秋》曰:白水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盖天地中也。

  《贾谊书》曰:周文王问鬻子曰:"敢问君子将入其职,则於其民何如?"对曰:"君子将入其职,则於其民也,旭旭然如日之始出也;既入其职,则於其民也,(音汉)。然如日之正中也;既去其职,则於其民也,暗暗然如日之已入也。故君子将入而旭旭者,义先闻也;既入而者,民保其福也;既去而暗暗者,民失其教也。"文王曰:"受命矣。"

  又曰:学圣王之道,譬之如日;静居而独思,譬其若火。夫舍学圣王之道,而静居独思,譬其去日之明於庭而就火之光於室也。然可以小见,不可以大知。

  《山海经》曰:东南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泉。郭璞注:羲和能生日也,故日为羲和之子,尧因是立羲和之官,以主四时。

  又曰:日浴温源谷。(温源即汤谷也。)汤谷上于扶桑。(扶桑在上。)一日方至,一日方出,(言交会相代也。)皆戴於乌。(日中有三足乌。)

  又曰:明星山,日月所出。

  又曰:猗天山,苏门山,日月所出。

  又曰:汤谷上有扶木,(即扶桑。)十日所浴。此浴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上枝。(昔尧使羿仰射九日尽坠死。《汲冢书》曰:本有十日迭次而出,运照无穷,尧时为妖,十日并出,故为射所死。)

  又曰:夸父逐日,渴饮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又曰:〈山介〉山,神蓐收居之。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圆,(日形圆,故其气象亦然。)神经光之所司也。

  《汲冢周书》曰:本有十日,迭次而出,运照无穷,尧时为妖,十日并出。

  《太玄经》曰:日动而东,天动而西,天日错行,阴阳更巡。(错,违也。巡,行也。)

  又曰:日一南而万物死,日一北而万物生。升北而万物虚,升南而万物盈。升之南也,右行而左还;升之北也,左行而右还。或左或右,或死或生。

  《纂要》云:日光曰景,(星月之光,通谓之景。)日影曰晷,日气曰晛,(乃见切。《诗》见晛日消。晛,日气。)日初出曰旭,日昕曰晞,大明日昕,《诗》曰:匪阳不晞。晞,乾也。言日昕干湿物也。日温曰煦,在午曰亭午,在未曰昳,日晚曰旰,日将落曰薄暮。日西落,光返照於东,谓之反景;景在下曰倒景。日有爱日、畏日。(爱,冬日也。畏,夏日也。《春秋左传》曰: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白虎通》曰:日行迟,月行疾;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日月径皆千里。

  《杂占书》曰:日冠者如半晕也。法当在日上有冠,又有两珥尤吉。

  《广雅》曰:日名耀灵,一名朱明,一名东君,一名大明,亦名阳乌,日御曰羲和。

  《范子计然》曰:日者寸也,月者尺也。尺者,纪度而成数也;寸者,制万物阴阳之短长也。

  又曰:日者火精也。火者外景主昼,居昼而为明,处照而有光。

  又曰:日者行天,日一度,终而复始,如环无端。

  《说苑》曰:师旷对晋平公曰:"少而学者如日出之光,壮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二十三 ◎时序部八

    ○夏下 《淮南子》曰:中央土,其帝黄帝,(黄帝以土德王天下,号曰轩辕氏,死托祀於中央之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止,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土色黄也。)其音宫,其日戊己。(音,土也。戊己,土日也。) 又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二十二 ◎时序部七

    ○夏中 《庄子》曰:井鱼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文子》曰:政失于夏,荧惑逆行。夏政不失,则降时雨。 《列子》曰:郑师文学琴于师襄,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 《管子》曰:夏日不炀,..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二十一 ◎时序部六

    ○夏上 《尔雅》曰:夏为朱明。(孙炎曰:夏气赤而光明。) 又曰:夏为昊天。 又曰:夏为长嬴。 又曰:夏祭曰荐。(荐上帝鱼,初薄也。夏时百穀未登,可荐者薄也。) 《释名》曰:五月谓之蕤宾,蕤者,下也,宾者,敬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二十 ◎时序部五

    ○春下 《说苑》曰:管仲曰:"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吾道穷矣。" 《白虎通》曰:嫁娶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 京房《易占》曰:春当退贪吏,进柔良,恤幼孤,赈不足,求隐士,即..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九 ◎时序部四

    ○春中 《史记》曰:孝惠帝曾春出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今方樱桃熟,愿陛下因取樱桃献宗庙。"上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也。 又曰:正月为端月。(端,首也。《春秋左传》曰:履端于始。) 又:《天官书》曰..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八 ◎时序部三

    ○春上 《释名》曰:春之言蠢也,万物蠢然而生。 又曰:正月少阳建寅,寅者,演也。律中太蔟,律之言率也,所以率气也。太者,大也,蔟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也。 《书》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七 ◎时序部二

    ○五行 《释名》曰:五行者,言五气于其方各施行者。 《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皆其生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言其自然之常性也。)木曰曲直,金曰从革,(木可以揉曲直..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六 ◎时序部一

    ○律 《吕氏春秋》曰:黄帝命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山,取竹於嶰谷,以生空窍厚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十二筒,听凤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故曰,黄锺之宫,..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五 ◎天部十五

    ○气 《释名》曰:气犹饩也,饩然有声而无形也。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又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又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精气烟煴,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 又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四 ◎天部十四

    ○霜 《释名》曰:霜,丧也,其气惨毒,物皆丧也。 《说文》曰:{雨执},(竹入反。)早雪。皑,霜雪之白者。 《易·坤卦》曰: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诗》曰:纠纠葛..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三 ◎天部十三

    ○雷 《释名》曰:雷者,如转物有所硠(音郎)雷之声也。 《说文》曰:霆,雷余声铃铃,所以挺出万物。 《易》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又曰:震为雷。 又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 又曰:鼓之以雷霆。..

    2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二 ◎天部十二

    ○雪 《释名》曰:雪,绥也。水下遇寒凝,绥绥然下也。 《诗》曰:北风其凉,雨雪其滂。 又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雰雰,雪貌也。丰年之冬,必有积雪。) 又曰:文王以天子之命,命将帅,歌《采薇》以遣之。"昔我..

    2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一 ◎天部十一

    ○雨下 《河图帝通纪》曰:雨者,天地之施也。 《遁甲开山图》曰:霍山南岳有云师雨虎。(荣氏解曰:云师如蚕,长六寸,有毛,似兔。雨虎如蚕,长七八寸,似蛭,云雨之时,出在石上,肉甘,可熟而食。) 又曰:郑有不..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十 ◎天部十

    ○雨上 《释名》曰: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 又曰:雨,水从云下也。雨者,辅也。言辅时而生养。 《说文》曰:零,徐雨也。{雨鲜},(音斯。)小雨裁落也。{雨统},(一林本反。)霖雨也。南阳名霖雨曰霡。{雨酸},(..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九 ◎天部九

    ○风 《易》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又曰:风以动之。 又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又曰:《巽》为风。 又曰:云从龙,风从虎。 又曰:风行地上曰《观》。 《尚书·金縢》曰: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八 ◎天部八

    ○云 《释名》曰:云犹云云众盛也。 《说文》曰:云,大泽之润气也。 又曰: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形也。(霠于金反,)云覆日也。霃(音沉),淹(于检反。)云久阴也。凄,雨云起也。雨云貌也。(《诗》云:有淹凄..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七 ◎天部七

    ○星下 《河图》曰:以德布精,上为众星。 《龙鱼河图》曰:太白之精,下为风伯之神,主司非星辰之气。下为灵星之神,主得土。 《河图·帝秘微篇》曰:帝淫泆,政不平,则奎有角。 《异苑》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六 ◎天部六

    ○星中 《天文录》曰:格择星,状如炎火,下大上锐,色黄白,起地而上。占曰:"格择星见,不种而获。不有土功,必有大害。 又曰:归邪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司马迁《天官书》曰:"归邪见,必有归国者。" 又..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五 ◎天部五

    ○星上 《释名》曰:星,散也,列位布散也。宿,宿也,星各止宿其所也。 《说文》曰: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三五历记》曰:星者,元气之英,水之精也。 《易》曰:日中见斗,幽不明也。 又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 卷四 ◎天部四

    ○日下 《帝王世纪》曰:文王梦日月着身。 《望气经》曰:日上有黄气,君喜;下有黄气,君永福。 又曰:汉文帝时,日中有王字。 徐整《长历》曰:众阳之精,上合为日,径千里,周围三千里,下於天七千里。 《谈薮》..

    1 太平御览 2025-09-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