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三十九 ◎地部四

2025-09-21 13:18 太平御览
○嵩山

  《释名》曰:嵩,字或为崧,山大而高曰嵩。

  《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国语》曰: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韦昭注曰:"崇、嵩字古通用,夏都阳城,嵩山在焉。"

  《白虎通》曰:中央之嵩独加嵩高字者何?中央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山也。

  《续汉书》曰:武帝礼祭中岳,闻有呼万岁声三。於是以三百户封奉祠,命曰:崇高为嵩高也。

  孙严《宋书》曰:高祖表曰:沙门释法义于嵩高庙所石坛下得玉璧三十二枚,黄金一饼,符彩润洁。河南太守毛修之以灵岳降瑞,送诸神府。

  《列仙传》曰:王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巅,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汉武内传》曰:汉武帝夜梦与少君俱上嵩高山,半道有绣衣使者乘龙持节,从云中下,言太一请少君。觉告近臣曰:"如朕梦,少君将舍朕而去矣。"

  刘义庆《世说》曰:嵩高山北有大穴,晋时有人误坠穴中,见二人围棋,有一杯白饮,与堕者饮,气力十倍。棋者曰:"汝欲停此否?"堕者曰:"不愿停。"棋者曰:"从此西行有天井,其中蛟龙,但投身入井,自当出。若饿,取井中物食之。"堕者如言,可半年,乃出蜀中,因入洛问张华。华曰:"此仙馆也。所饮者玉浆耳,所食者,龙肉石髓。"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曰:王猛至深山,见一老父据胡床,须鬓皓然。猛进,拜,老父曰:"王公何因拜也?"遣人送猛出出,顾视,乃嵩高山也。

  《山海经》曰:太室之山,(即中岳嵩山,今在阳城县西也。)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赤理,服者不垢。有草焉,其状如禾,服者不昧。上多美石。(次玉者也。)

  《嵩高山记》曰:汉有道士,从外国将贝多子来,于嵩岳西脚下种之,并立浮图。今有四树,与众木有异,一年三花,花白色,其香甚桂。嵩山最是栖神灵薮也。东出一里,有自然五穀神芝仙药。东脚下有众果树,云是汉果园。后有小石山,名牛山,多香树,昔有妇女妊身三十月生子,五岁便入嵩高学道,通神明,为母立祠,号开母祠。又有三台山,汉武东巡过此山,见三学仙女,遂以为名。又一石室,有自然经书饮食。至前石柱,似承露盘,有石暗滴下,食之一合,与天地相毕。中顶南下二百步,亦有岳庙,画为神像。有玉人高五寸,玉色光润,相传曰明公山人。或失之,经旬乃见。

  《山海经》曰:少室之山有木焉,名曰帝休,叶状如杨,枝五衢,黄花黑实,服者不怒。其上多玉,其下多铁,其中多〈鱼帝〉鱼,得其食者无蛊疾,可以御恶,服之不怒。郭氏注云,阳城西谷名季室,亦曰少室,山巅有白玉膏,服之仙。山有周昭王陵。

  又:戴延之《西征记》曰:少室山中多神药,汉武帝筑登仙台,在其峰。

  《郡国志》云:少室山名黍室山,负黍城在南,故因山以名城也。

  又曰:少室有金像,人往视则有白露起,迷人。

  《杂道书》曰:少室之阳,高於平地八百六十丈,方十里,可避兵水之灾。

  ○华山

  《礼记》曰:地之其广厚,戴华岳而不重。

  范晔《后汉书》曰:张楷,字公超,隐居弘农山,学者随之,所居成市。能为五里雾,后华山南遂有公超雾市。

  《唐书》曰:李适之,代牛仙客为右相,累封清和县公,与李林甫争权不叶。适之性疏,为其阴中。林甫常谓适之曰:"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上未知。"适之心善其言,他日从容奏之。玄宗大悦,顾问林甫。对曰:"臣知之久矣。然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不取穿凿,臣不敢上言。"帝以为爱己,薄适之言,疏之。

  《白虎通》曰:西方为华山者何?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

  《武帝传》曰:鲁女,长乐人。初饵麻及水,绝穀八十余年,日更少壮,色如桃花。一旦与故人别,云入华山,去后五十年,先相识者逢女华山庙前,乘白鹿,从玉女三十人,并谢其乡里亲戚故人。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曰:石虎使人探策于华山,得玉板。

  《山海经》曰:华山,冢也,(冢者,神鬼之所舍也。)其祀之以太华。

  又曰:泰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千仞,其广千里。(郭璞注曰:山上明星玉女主持玉浆,得服之即神仙之道险无不通也。)有蛇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旱。

  《列仙传》曰:马明生从安期先生受金液神丹方,乃入华阴山中,合金神丹昇天也。

  又曰:修羊公者,蜀人也,止华阴山石室中,中有悬石榻,卧其上,石尽穿陷。

  又曰:毛女者,在华阴山中,猎师世世见之,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

  又曰:呼子先者,汉中阙下卜师也,寿百余岁。临去呼酒家妪曰:急装,当与妪共应中陵王召,夜有仙人持二茅狗来,先持一与酒家妪,得俱骑,乃龙,上华阴山也。

  《周礼》曰:豫州,其镇山曰华山。

  《华山记》云: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又曰:山有三峰。(谓莲花,毛女,松桧也。)

  《辛氏三秦记》曰:华山在长安东三百里,不知几千仞,如半天之云。

  《晏子春秋》曰:君子若华山松柏,既多望之,自不知厌。

  薛综注《西京赋》曰:华山对河东首阳山,黄河流于二山之间。古语云:本一山当河,河水过之而曲行,河神巨灵以手擘开其上,以足蹈离其下,中分为两,以通河流。今睹手迹於华岳上,足迹在首阳山下,俱存焉。

  《韩子》曰:秦昭王使工人施钩梯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此。"

  《周易是谋类》曰:西岳亡玉羊。郑玄注曰:"玉羊,华山之精。"

  《山海经》曰:小华山,(即少华也。)其木多荆杞,鸟多赤鷩,可以御火。

  ○泰山

  《诗》曰: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传》曰: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

  《公羊传》曰: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欤天下者,惟泰山云尔!

  《语》曰: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不能救与?"(旅,祭名也。礼,诸侯祭山川在其封内者,今陪臣祭泰山,非礼也。冉有孔子时仕季氏。救犹止也。)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孔子意云,泰山之神知礼过于林放之贤远也。)

  《白虎通》曰:王者功成封禅必于泰山者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

  《史记》曰:汉武帝封泰山,白云起封中。

  《汉书》曰:武帝封泰山,禅石闾。应劭注曰:石闾在泰山下,南方土人言仙人闾。

  应劭《汉官仪》曰:泰山东南名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所。观者望见长安,其高如视浮云,其峻如无道径,望人如盂升,或以为小白石,或以为冰雪。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如云中。

  《晋书》曰:张忠隐于泰山,教授弟子,教以形,不以言。符坚征之,及至,坚赐以衣冠。辞曰:"年朽发落,不堪衣冠,请以野服入觐。"从之。后乞还,坚以安车送之。行达华山,叹曰:"我东岳道士,殁于西岳,命也。"及关而死。

  《道书福地记》曰:泰山多芝草,五石下有洞天,周回三千里,鬼神之府。

  袁山松《后汉书》曰:光武封泰山,云气成宫阙。

  《风俗通》曰:古封泰山,禅梁甫。旧说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汉武帝探策得十八,因倒读曰八十,其后果寿长八十。

  《博物志》曰: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成,故知人生命之长短。

  《五经通义》云:一曰岱宗,言王者受命易姓,报功告成,必于岱宗也。东方万物始交代之处。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白虎通》曰:王者受命必封禅,封者,广厚也。(禅,除地为坛。字本为墠,以为祭神,故从示。)皆刻石纪号,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禅梁甫之阯以报地也。(《史记》曰: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伏牺氏封泰山禅云云,神农氏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周成王禅梁甫,肃然及蒿里,石闾,后又凡五修封泰山。)

  《后汉书》曰:光武封泰山,禅梁甫。凡云云、亭亭、肃然、嵩里、社首、梁甫,皆泰山下小山也。石闾在西岩下。

  《汉官仪》及《泰山记》曰:泰山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余盘,经小天门、大天门,仰视天门,如从穴中视天窗矣。自下至古封禅处,凡四十里。山顶西岩,为仙人石闾;东岩为介丘;东南岩名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日始欲出也,长三丈许。又东南名秦观,秦观者,望见长安。吴观者,望见会稽;周观者,望见齐。黄河去泰山二百余里,於祠所瞻黄河如带,若在山阯。山南有庙,悉种柏千株,大者十五六围,相传云汉武所种。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见在。(《茅君内传》云:仙家凡有三十六洞天,岱宗之洞周回三千里,名曰三宫空洞之天。)

  《列仙传》曰:稷丘君者,泰山道士也。武帝时以道术受赐。后上东巡泰山,稷丘君乃冠章甫,衣黄衣,拥琴来拜武帝,曰:"陛下勿上也,上必伤足。"上必欲上,及上数里,左右足指果折,乃止。

  《列仙真人传》曰:马明灵者,齐国临淄人也。本姓和,字君贤,为县吏捕贼,为所伤,当时殆死。良久,忽於道间见一女,以肘后管中一丸药,大如小豆,与明服之,于是即愈,血绝疮合。随神女还岱宗石室中,上下悬绝,重岩深隐,去地千余丈,其中金床玉枕,乃人迹所不能至。

  《神仙传》曰:刘冯者,沛人。学道于穆王子,服石桂英及中岳石硫黄,年三百余岁而有少容,后入泰山中。

  又曰:泰山下老父者,失其姓名。汉孝武皇帝巡狩,见老父锄于道间,头上白光高数丈。因问之。父对曰:"臣年八十五时,衰老垂死,头白齿落。有道者教臣绝穀,但饮水,并作神枕,枕中有三十二物,其二十四物以当二十四气,其八物当八风。臣行之转少,日行三百里,九十矣。"帝受其方,赐缣帛去。父入岱宗山,十年、五年时还乡里,三百余年,乃不复返也。

  《上党记》曰:太行坂东头,即泰山也。避世者,区种而食,或射熊于岩间。

  《泰山记》曰:泰山庙在山南,悉种柏树千株,大者十五六围。父老传云,汉武所种。庙及东西房三十余间,并高楼三处,春秋飨祀泰山君,常在此坛。

  《周易是谋类》曰:泰山失金鸡。郑玄注曰:"金鸡,泰山之精。"

  丘渊之《齐记》曰:泰山,东岳也。瀛博二县共界。汉武封禅,割此县以供祀泰山。故曰奉高,三十里有延陵儿冢。

  伍辑之《从征记》曰:泰山于所经诸山非最高,而岑崿轩举,凌跨众阜,云霞草木,霭然灵异,苑囿神奇,故无螫虫猛兽。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尸子》曰: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阁帝王录。

  《淮南子》曰:清之为明,杯水而见眸子;浊之为暗,河水不见泰山。

  《孟子》曰:挟泰山以超北海。

  ○恒山(亦名常山)

  《史记》曰:赵简子谓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往得者立焉。诸子竞往,无所得。无恤曰:"常山临岱可取也。"简子曰:"是知符矣。"遂立之。

  《白虎通》曰:北方为常山者何?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

  《后魏书》曰:道武立庙於上,置侍祀九十九人,岁时祷水旱。至文成帝东巡,亲祀其神焉。

  《春秋元命苞》曰:昴、毕散为冀州,分为赵国,立为常山。

  崔鸿《前燕录》曰:慕容俊寿光三年,常山寺大树根下,得璧七十二,圭七十,光色精奇,有异常玉。

  《孙子兵法》曰:常山之蛇,名曰率然,一身而两头,击其一头,则一头至,击其中,则两头俱至。

  《神农本草》曰:常山有草,名神农,置之门上,每夜叱人。

  《常山图经》曰:北岳恒山,在县西北一百四十里。

  《尚书·禹贡》曰: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有恒水出焉,其下有祠。

  《恒山记》曰:高三千九百丈,上方三十里,周回三千里,上有泰玄之泉,神草十九种,道者服之成仙。

  又:太史公云:北岳有五名:一名兰台府,二名列女宫,三名华阳台,四名紫微宫,五名太一宫。或云:太茂山山北四百余里,号飞狐之口,有率然蛇,孙吴喻兵势。

  《管子》曰:其山北临代,南俯赵,东接河海之间,早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熟,四种五获焉。

  阳固《北都赋》曰:茂丘,茂山也。盖恒岳之别名,泒水从西来,甚大,至茂山之西,沉伏于地,过山而复出,其大如初。世言避恒岳之灵。

  ○衡山

  《周官》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

  徐灵期《南岳记》曰:衡山者,五岳之南岳也,其来尚矣。至於轩辕,乃以灊(音潜。)霍之山为副焉。故《尔雅》云:"霍山为南岳",盖因其副焉。(或云衡山亦名霍山。)至汉武南巡,又以衡山辽远,道隔江汉,於是乃徙南岳之祭于庐江灊山,亦承轩辕副义也。(干宝《搜神记》曰:汉武徙南岳之祭著卢江潜县之霍山,郭璞《尔雅注》云:霍山在卢江郡潜县,别名天柱山。汉武以衡山辽远,谶纬以霍山为岳,故祭之也。)

  《晋书》曰:刘麟之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返,见有一涧水,南有二石囷,一开一闭,水深广不得过,欲还失道,遇伐弓人问道,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灵方药,麟之欲更寻,终不复知其处。

  罗含《湘中记》曰:衡山、九嶷皆有舜庙,太守至,常遣户曹致祀,则如弦歌之声也。

  《吴越春秋》曰:禹伤父功不成,登衡山,血白马以祭之。忽然而卧,梦赤绣文衣男子,称玄夷苍水使者,谓禹曰:"欲得我山书者,斋于黄帝之岳。"禹乃退,斋三日,登宛委发石,得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也。

  盛弘之《荆州记》曰:衡山有三峰:其一名紫盖,每见有双白鹤回翔其上;一峰名石菌,下有石室,寻山径,闻室中有讽诵声;一曰芙蓉,上有泉水飞流,如舒一幅白练。

  《山海经》曰:衡山一名岣嵝山,其上多青雘鸟,多鸲鹆。(岣音,矩,嵝音缕。)

  《湘中记》曰:衡山、九疑皆有舜庙,遥望衡山如阵云沿湘千里,九向九背,乃不复见,有玉牒焉。(禹按其文,以治水也。)

  刘敬叔《异苑》曰:湘东姚祖,太元中为郡吏,经衡山,望岩下数少年并执笔作书。祖行旅休息,乃过之。未至百步,少年相与飞飏,遗一纸书,其字皆鸟迹。

  《郡国志》云:衡山,南岳也。《南岳记》云:当翼、轸,度机、衡谓之衡山。山有锦石,斐然成文。

  ○霍山

  《白虎通》曰:南方为霍山者何?太阳用事,护养万物,故为霍山。

  《尔雅》曰:大山宫,小山霍。(郭璞注曰:宫谓围绕也。《礼记》曰:君为庐宫是也。)

  《汉书》曰:武帝以衡山敻远,讠韱记皆以霍山为南岳,故祭其神於此。

  《宋书》曰:霍山数年来,常有钟声潜发重壤,山崩间六钟自出,制度合古式,声中律吕。

  《山海经》曰:霍山有兽焉,其状如狸,白尾方鬛,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忘忧。(音沛,谓畜之也。)

  《黄庭内景经》曰:霍山下有洞台,方二百里,司命君之府也。

  《白虎通》曰:小山绕大山为霍。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第一回 悲太平會員懷舊 破寥寥社長貽書

    凡讀過世界地理同歷史的,都曉得有個亞美利加的地方。至于亞美利加獨立戰爭一事,連孩子也曉得是驚天動地;應該時時記得,永遠不忘的。今且不說,單說那獨立戰爭時,合衆國中,有一個麥烈蘭國,其首府名曰拔爾祛摩,..

    27 月界旅行 2025-10-17
  • 卷三十九 相和歌辞十四

    ○瑟调曲四 魏·文帝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大墙上蒿行》,今不歌。”) 阳春无不长成,草木群类,随大风起。零落苦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

    33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三十八 相和歌辞十三

    ○瑟调曲三 【饮马长城窟行】(古辞) 一曰《饮马行》。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古辞云:“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言征戍之客,至於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其勤劳,故作是曲也。郦道元《水..

    32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三十七 相和歌辞十二

    ○瑟调曲二 【陇西行】(古辞) 一曰《步出夏门行》。《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始言妇有容色,能应门承宾。次言善於主馈,终言送迎有礼。此篇出诸集,不入《乐志》。若梁简文‘陇西战地..

    33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三十六 相和歌辞十一

    ○清调曲四 魏·武帝 (《西京杂记》曰:“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於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於今日也..

    18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三十五 相和歌辞十

    ○清调曲三 【长安有狭斜行】(古辞) 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车。适逢两少年,挟毂问君家。君家新市傍,易知复难忘。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三子俱入室,室中自生光。大妇织绮纻,中妇织流..

    31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三十四 相和歌辞九

    ○清调曲二 【豫章行】(古辞) (《古今乐录》曰:“《豫章行》,王僧虔云《荀录》所载《古白杨》一篇,今不传。”《乐府解题》曰:“陆机‘泛舟清川渚’,谢灵运‘出宿告密亲’,皆伤离别,言寿短景驰,容华不久。..

    27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三十三 相和歌辞八

    ○平调曲四 唐·虞世南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马冻重关冷..

    28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三十二 相和歌辞七

    ○平调曲三 【君子行】 (《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君子防未然’,盖言远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辞旨与此不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

    24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三十一 相和歌辞六

    ○平调曲二 陈·张正见 (一曰《铜雀妓》。《邺都故事》曰:“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於邺中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馀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台,台上施六尺床,下繐..

    29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三十 相和歌辞五

    ○四弦曲 (《古今乐录》曰:“张永《元嘉技录》有《四弦》一曲,《蜀国四弦》是也,居相和之末,三调之首。古有四曲,其《张女四弦》、《李延年四弦》、《严卯四弦》三曲,阙《蜀国四弦》。节家旧有六解,宋歌有五..

    35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三 郊庙歌辞三

    ○齐雩祭乐歌(谢朓) (《南齐书·乐志》曰:“建武二年,雩祭明堂。谢朓造辞,一依谢庄,唯世祖四言也。”) 【迎神歌八解】 清明畅,礼乐新。候龙景,练贞辰。阳律亢,阴晷伏。秏下土,荐穜稑。震仪警,王度乾。..

    28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三 感兴上

    审交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君子芳桂性,春荣冬更繁。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莫蹑冬冰坚,中有潜浪翻。唯当金石交,可以贤达论。怨别一别一回老,志士白发早。在富易为容,居贫难自好。..

    26 孟郊集 2025-10-12
  • 嘉祐集卷三 权书下

    孙武求之而不穷者,天下奇才也。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

    33 嘉祐集 2025-10-12
  • 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孔纬 李克助 京都儒士 孟乙 振武角抵人 赵崇 韩偓 薛昌绪姜太师 康义诚 高季昌 沈尚书妻 杨蘧 袁继谦 帝羓----------------------------------------孔纬鲁国公孔纬入相后,言于甥侄曰:“吾顷任兵部侍郎,与王晋公..

    24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

    崔铉 王铎 李蠙 韦保衡 衲衣道人 路群卢弘正 毕諴 李师望高骈 韦宙 王氏子 刘蜕 皮日休 郭使君 李德权----------------------------------------崔铉崔铉,元略之子。京(“京”字原缺,据陈校本补)兆参军卢甚之死..

    2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

    李宗闵 冯宿 李回 周复 杨希古 刘禹锡 催阵使 李群玉温庭筠 苗耽 裴勋 邓敞----------------------------------------李宗闵李德裕在维扬,李宗闵在湖州,拜宾客分司。德裕大惧,遣专使,厚致信好,宗闵不受,取路江..

    31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

    高逞 吕元膺 王锷 江西驿官 王仲舒 周愿 张荐 莲花漏 唐衢 脂粉钱韦执谊 李光颜 李益 吴武陵 韦乾度 赵宗儒 席夔 刘禹锡 滕迈----------------------------------------高逞高逞(陈校本“逞”作“郢”)为中书舍人..

    3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

    赵存 严震 卢杞 韦皋 陆畅 马畅 吴凑 袁傪 李勉 于公异邢君牙 张造 吕元膺 李章武 元稹 于頔 薛尚衍----------------------------------------赵存冯翊之东窟谷,有隐士赵存者,元和十四年,寿逾九十。服精术之药,..

    32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

    宇文融 歌舒翰 崔隐甫 萧嵩 陈怀卿 邹凤炽 高力士 王维史思明 豆谷 润州楼 丘为 裴佶 李抱贞 杨志坚----------------------------------------宇文融玄宗命宇文融为括田使,融方恣睢,稍不附己者,必加诬谮。密奏以..

    30 太平广记 2025-10-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