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

2025-09-21 14:28 太平御览
○石下

  《西京杂记》曰:窦太后在家,尝有白燕衔石大如指,堕后绩筐中,后取石剖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不复开,后为皇后,常并置玺中为天玺。

  又曰:五鹿充宗受学於弥成子,弥成子少时,常有人遇己,授以文石,大如鸡卵,成子吞之,遂大明悟,为天下通儒。成子后病,吐出此石授充宗,充宗复吞,又为明学。

  又曰:汉武昆明池养鱼,往往飞去,后刻石为鲸鱼致水中,乃不飞去,每至当雨,鱼当鸣吼。

  顾恺之《启蒙记》曰:零陵郡有石燕,得风雨则飞如真燕。

  《浔阳记》曰:石镜山东一圆石悬崖,明净照人,毫细必察。

  《幽明录》曰:宫亭湖边傍石间,有石数枚,形圆若镜,明可鉴人,谓之石镜。后人过,以火燎一枚,今不复明,其人眼遂失明。

  庾仲雍《湘州记》曰:应阳县蔡子池南有石臼,云是蔡伦纸臼。

  王歆之《南康记》曰: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采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曰女娲石。大风雨后,天澄气静,闻弦管声。

  《拾遗记》曰:员峤山东有云石,广五百里,驳落如锦,扣之片片蓊然云起。

  又曰:魏明帝时,太山下有连理文石,高十二丈,状如枯树,其文色彪发,似人雕镂,自下及上皆合百余步,及魏明帝之始,稍觉相近如双阙也。土石阴类,魏为土德,斯为灵。

  《交州记》曰:有浮石山在海中,石虚轻可以磨脚,煮饮之止渴。

  《洞冥记》曰:元鼎中,条支国贡马石以和九转丹。有发白者,以此石拭之,应手而黑。

  顾野王《瑞应图》曰:石华者,石生华也。

  刘澄之《江州记》曰:兴平县蔡子池南有石穴,深二百许丈,石青色,堪为书砚。

  《蜀中记》云:隗叔通,棘人也,性至孝。母每食必须江水,通每汲,江中石为之出。今江中有石,号孝子石。

  《十洲记》曰:流洲在西海中,上多积石,名为昆吾石,治其石成铁作剑,光明照洞如水精状,割玉物如切泥土焉。

  《益州记》曰:龙盘山有一石,长四十丈,高五丈,当中有户及扉,若人掩闭。故老相传玉女房。

  石虎《邺中记》曰:孟津河东去邺城五里,有济北郡穀城县,有穀城山,是黄石公所葬处。有人登此山,见崩土中有文石,石文鲜明。虎使采取以治宫殿,又免穀城令,不奏闻故也。

  《浔阳记》曰:落星石,在宫亭湖中,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林。

  《武昌记》曰:陶太尉庙东有盘龙石,旧传云,龙盘於此石。

  《梁州记》曰:沔阳城溯汉上十五里,有诸葛武侯所镇,在汉水南,背山向水,门前累石以为阵。

  《荆州图经》曰:宜都有穴,穴有二大石,相去一丈。俗云,其一为阳石,一为阴石,水旱为灾,鞭阳石则雨,鞭阴石则晴,即廪君石是也。但鞭者不寿,人颇畏之,不肯治也。

  《丹阳记》曰:石头城西有唐颓石,王敦害周伯仁之所。

  又曰:湖熟县,晋惠帝永宁二年,湖中有大石,去渚二百步,浮来登岸,百姓惊观,咸曰石来。有年果有石冰入扬州。

  裴渊《广州记》曰:甘泉县平野中,孤石挺起,峰秀入云,连石相接,无异栋宇。

  《安城记》曰:石室中有素石数斛,状如雀头,甘润虚脆,殆可啖。

  曹叔雅《异物志》曰:豫章有石黄白色而理疏,以水灌之便热,以鼎加其上,炊足以熟,冷则灌之。雷焕以问张华,华曰:"然石也。"

  《汉官仪》曰:马伯第登泰山,见石二枚,一是武帝时石,用五车载不能上,因置山中为屋,号五车石;一是刻号记功德,立坛上。

  王韶之《始兴记》曰:劳口北有逃石,一名灵石。晋永和中,有二飞仙衣冠自来憩,此石旬日乃去之。

  盛弘之《荆州记》曰:临贺郡有青石,上有磨刀斧迹,春夏明净,秋冬芜秽,云是雷磨石。

  又曰:筑阳粉水口有一石,下不测,出地尺余,围可三尺,色极青,其上如斫,明可以鉴人,相传以为陨星。县西有孤石挺出,其下临潭,或有见根者如竹根。

  又曰:樊重母畏雷,为石室避之,悉以石为阶砌,今犹存。

  又曰:临贺冯乘县东五里,有故县庙,相传汉淮南王安被诛,其子奔逸来至,一夜忽化为石人,当县门而立。百姓怪而观之,其迫察者,手足无不疮烂。

  《述异记》曰:镜湖,俗传轩辕氏铸镜於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石上常洁,不生蔓草。

  《舆地志》曰:会稽秦望山,始皇刻石前,有石广数丈,云是始皇坐之石,两边有方坐八所,云是丞相已下坐石,故今有丞相石之名。

  《玄中记》曰: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沃燋石焉,方三万里,海水灌之随尽,故水东流而不盈。

  又曰:玉门之西南有一国,国中有山,山上有庙,国人岁岁出石〈石替〉数千枚,名为霹雳〈石替〉,从春雷而〈石替〉减,至秋〈石替〉尽。

  《鄱阳记》曰:钱仓石,在饶州西一百里,石形如仓囷。昔渔人夜宿石下,忽见石开,窥见石中有钱,取之盈艇而去,因为名。

  《郡国志》云:乞子石,在马湖南岸,东石腹中出一小石,西石腹中怀一小石,故僰人乞子於此有验,因号乞子石。

  又曰:思州金鸡石,每有鸡金色,鸣於石上。

  又曰:仙人石,曾有飞仙人飞下此石,一曰仙人床。

  又曰:协州弄栋县蜻蛉水下有石猪峰,有石猪母子数十头。云夷人昔牧於此,猪化为石,今夷人不敢於此牧。

  又曰:儋州昌化湖明山,山有二石如人形,云有兄弟二人向海捕鱼,因化为石,号曰兄弟石也。

  又曰:桂州兴安县有卧石一枚,其形似人,而举体青黄隐起,俗谓之石神,可以祈雨,小举则雨小,大举则雨大。

  又曰:桂州兴安县有卧石一枚,其形似人,而举体青黄隐起,俗谓之石人,可以祈雨,小举则雨小,大举则雨大。

  又曰:马岭山峤多虺蛇,毒杀人,有冷石可以解之,屑著疮内即活。

  又曰:梁州女郎山,张鲁女浣衣石上,女便怀孕,鲁谓邪淫,乃放之。后生二龙,及女死,将殡,柩车忽腾跃昇此山,遂葬焉。其水旁浣衣石犹在,谓之女郎山。

  又曰:郴州城北七十里有话石山,孤石特竦,仙人於此处谈话。

  《舆地志》曰:南陵县有女观山,俗传云,昔有妇人,夫官於蜀,屡愆秋期,忧思感伤,登此山骋望,因化为石,如人之形。所牵狗亦为石,今狗形犹存。《博物志》曰:鹳,水鸟也,伏卵时数入水,卵冷,取礜周围绕卵以助暖气。

  《华阳国志》曰:汶山有咸石,煎之得盐。

  《异苑》曰:滕放太元初,枕文石卧,忽暴雨,震其所枕,傍人莫不慑,而放微觉有声。

  又曰:永康王旷井上有一洗石,时见赤气,后有二胡人寄宿,忽求买之。旷怪所以,未及度钱,子妇孙氏睹二黄鸟斗於石上,疾往掩取,变成黄金。胡人不知,索市愈急,既得,撞破内止有二鸟处。

  刘敬叔《异苑》曰:晋武帝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於是如其言,扣之声闻数十里。

  《异物志》曰:夷州土无铜铁,磨砺青石以作弓矢,此石砮楛矢之类。

  《物理论》曰:土精为石,石,气之核也。气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博物志》曰:桃林,在弘农湖县休牛之山,有石焉,曰帝台之基也。五色而文,状鹑卵焉。

  《游名山志》曰:芙蓉渚有耸石,头如初生芙蓉,色皆青白。

  《山海经》曰:燕山,多婴石。言似玉,有采婴带,所谓燕石也。

  又曰:钱来之山,多洗石。若澡洗,可以磢去垢也。

  《水经注》曰:象林郡功曹姓区,有子名连,攻其县杀令,自号为王。值世乱离,林邑遂立,后乃袭代传位子孙,三国鼎争,未有所附。吴有交土,与之邻接,进侵寿泠,以为疆界。自区连以后,国无文史,失其纂代,世数难详,宗胤灭绝,无复种裔。外孙范熊代立,人情乐推,后熊死,子逸立。有范文,日南西卷县夷帅雅夷奴也。文为奴时,山边牧羊,于涧水中得两鲤鱼,隐藏持归,规欲私食。郎知检其鱼,文大惭惧,诈云:"将砺石还,非为鱼也。"郎至鱼所,见是两石,信之而去,文始异之。石有铁,文入山中,就石冶铁,锻作两刀,举刃向鄣,因咒曰:"鲤鱼变化,治石成刀,斫石鄣破者,是有灵神,文当治此,为国君王;斫不入者,是无神灵。"进斫石鄣,如龙渊干将之斩芦藁。由是人情渐附。今斫石尚在,鱼刀犹传子孙。

  又曰:澧水,出武陵充县,东经临澧、零阳二县故界,水之南岸,白石双立,厥状类人,高各三十丈。周四十丈。故老相传,言昔充县尉与零阳尉共论封境,因相伤害,化而为石。

  刘义庆《幽明录》曰:阳羡县小吏吴龛,有主人在溪南,尝以一日掘船过水溪,内见一五色浮石,取内床头,至夜化成一女子也。

  又曰:宜都,建平二郡之界有五六峰,参差玄出,上有倚石如二人,象像攘袂相对,俗谓二郡督邮争界於此。

  扬雄《蜀本纪》曰:秦王献五美女於蜀王,蜀王遣五丁迎五女,见大蛇入山空中,五丁引蛇,山崩,五女上山化为石。

  又曰:武都丈夫化为女子,颜色美好,盖山之精也,蜀王娶以为妻,无几物故,於成都郭中,葬之以石镜一枚,径一丈,高五尺。

  邓析书曰:譬犹拯溺而垂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世说》曰: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化为石。

  《兵书》曰:军中地生石,将可以久居。

  《史记》曰: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杂五行书》曰:妇姑斗争,取石重十六斤埋门外,即罢。

  荀伯子《临川记》曰:石廪状似仓廪,其内可容千斛,廪口开则岁俭,闭则年丰。

  又曰:石龙山有岩,其下有石,形隐起似龙,头尾长一丈二尺。

  《地理记》云:有鳞甲,因号为石龙。

  又云:石鼓,在宜黄水边,状如鼓形,阔九尺,长一丈四尺四寸。

  又云:圆净如鼓,因以鼓为名焉。

  又云:破石高五尺,在宜黄水边。

  又云:有女人水次浣濯,为蛟所牵入石中,经数日雷击石破,见死蛟及女人尸浮出,因号为破石。

  又曰:浮石,其石居汝水中心,或水泛涨,高岸皆没,此石居然不没,因以为名之。

  又曰:落峭石,去飞猿馆一百一十五里,在飞猿水,巍峨嵌空,数里可望,即谢灵运诗云"朝发悲猿峤,暮宿落峭石",是其处也。

  《始兴记》云:营口东岸有石四方,而高可百仞,其状若台,故名台石。又林水出焉。其台旁有石室,室前盘石上,行列十瓮,皆盖以青盆,悉是银制。有人过者,但得开观,不可取之;取之则闷绝若死。封丘之奴窃二枚,为大蛇所害,即不知其自。

  《永嘉记》云:永嘉南岸有贴石,乃尧时之神人,以破石推将入恶溪道次,置之溪侧,遥望有似张帆,今俗号为张帆溪,与天台山相接。

  又《郡国志》曰:东海信郎神破石为帆,今东海有信郎祠即是。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

    ○帝舜有虞氏 《史记》曰:虞舜,名重华。冀州人也。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不可得;即求,在侧。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器皆不苦窳。尧乃..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 ◎皇王部五

    ○帝喾高辛氏 《史记》曰:帝喾高辛氏者,黄帝之曾孙也。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其色郁郁,其德嶷嶷,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

    ○黄帝轩辕氏 《史记》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极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

    ○天皇 项峻《始学篇》曰:天地立,有天皇十二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以木德王。 《洞冥记》曰:天皇十二头,一姓,十二人也。 徐整《三五历记》曰:溟涬始芽,濛鸿滋萌,岁起摄提,元气肇启,有神灵人十,二头..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

    ○叙皇王下 《吕氏春秋》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之天子。帝者,天下之所适也;王者,天下之所往也。 又曰:天地大矣,生而弗成,子而弗有。(高曰:天大地大,生育民人,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

    ○叙皇王上 《尚书纬》曰: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 《洛书》曰:皇道缺,故帝者兴。 《易坤灵图》曰:在政不私公位,称之曰帝。 《易纬》曰:帝者,天号..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

    ○沟 《释名》曰:田间之水曰沟,沟者,构也,从横相交构也。 《尔雅》曰:溪注谷曰沟。 《周礼》曰: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城,城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风俗通》又载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

    ○塘 《录异传》曰:文翁者,庐江人,为儿童时,乃有神异,及长,当起历下陂以作田,文翁昼日斫伐薪以为陂塘,其夜忽有数百头野猪以鼻戴土著柴中,比晓成塘。 《吴地记》曰:坛塘一名陌城,夫差十二年,既杀子胥,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

    ○桥 《说文》曰:桥,水梁也。榷,(音角。)水上横木,所以渡者。亦曰约,(音灼。)今谓之略彴。东楚谓桥为圯。 《诗》曰:维鹈(音题。)在梁,不濡其翼。 又曰:造舟维梁。 又曰: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尔雅》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

    ○薮 《说文》曰:薮,大泽也。 《周礼》曰:扬州之泽薮曰具区,荆州之泽薮曰云梦,豫州之泽薮曰甫田,青州之泽薮曰孟诸,兖州之泽薮曰大野,雍州之泽薮曰弦蒲,幽州之泽曰医无闾,冀州之泽曰昭馀祁。(虞候、祈望,..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

    ○瀵水 《尔雅》曰:瀵水出尾下。(瀵,敷问切。汾阴有水口如车轮,名为瀵。尾犹底也。) 《列子》曰:禹之治水而失涂,谬之一国,其名终北,不知际畔,无风雨霜露鱼禽草木。国中有山名壶岭,顶有穴,状若圆环,名曰滋..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

    ○渊 《说文》曰:渊,回水也。 《尚书》逸篇曰:尧子丹朱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 《韩诗外传》曰:东海之上有士曰菑丘䜣,以勇游於天下,过神渊饮马,马果沉,菑丘䜣朝服拔剑而入,三日三夜,杀三蛟一龙而出,雷..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

    ○涧 《释名》曰:涧者,言在两山间也。 《诗》曰:秩秩斯干。(秩秩,流行也。干,涧也。) 又曰:于以采苹,于涧之中。 又曰: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又曰:考盘在涧,硕人之宽。 《尔雅》曰:两山夹水曰涧。 《汉书..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

    ○冰 《说文》曰:冰,水坚也。澌,流冰也。 《易》曰:初六,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又曰:乾为寒,为冰。 《易通卦验》曰:大雪,鱼负冰。郑玄注曰:负冰,上近冰也。 《诗》曰:二之日,凿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

    ○池溪壑 池 《广雅》曰:沼,池也。 《说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诗》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又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沼,池也。牣,满也。《笺》云:灵沼之水,鱼盈满其中,皆飞跃,言..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

    ○湖 《广雅》曰:湖,池也。 《说文》曰:湖,大陂也。 《史记》曰: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舜灭之,此在德不在险。 《晋书》曰:陈训少学天文,孙皓以为奉禁都尉,知皓必败。时钱塘湖开,或言天下当太平..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

    ○关中诸水 戏水 《水经注》曰:戏水,出骊山鸿谷,北历戏亭,即周幽王死处,《西征赋》所谓"兵败戏水之上,身死骊山之北"是也。 漆水 《山海经》曰:榆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水经注》曰:漆水,出扶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

    ○河北诸水 淇水 《说水》曰: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海。 《诗》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又曰: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又曰: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又曰:籊々竹竿,以钓于淇。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

    ○河南诸水 孝水 《山海经》曰:平逢山西十里廆山,其阳多〈王雩〉琈之玉,俞随之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穀,世谓之孝水也。 潘岳《西征赋》曰:澡孝水以濯缨,嘉美名之在兹。 橐水 《陕县图经》曰:橐水,即鲁水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

    ○泾 《书禹贡》曰:泾属渭汭。(属,隶也。水北曰汭,言治水注入渭。) 《诗》曰: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传》曰: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之役,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以毒药投泾水之上流,晋师..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