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

2025-09-21 14:50 太平御览
○林

  《说文》曰:平土有丛木曰林。

  《释名》曰:林,森也,森森然也。

  《尔雅》曰:野外谓之林。

  《易》曰:即鹿无虞,惟入於林中。

  焦赣《易林》曰:山林麓薮,非人所处。鸟兽无礼,使我心苦。

  《诗》曰:肃肃兔罝,施於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又曰:林有朴蔌,野有死鹿,白茅纯束。

  又曰: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又曰:窎彼晨风,郁彼北林。(毛苌曰:北林名也。招贤人往从之,使疾之如晨风之飞入北林。)

  又曰:有鹙在梁,有鹤在林。(郑玄曰:鹙之性贪恶而反在梁,鹤洁白而反在林也。)

  又曰:厥初生民,时惟姜嫄,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寘之隘巷,羊牛腓字之。(毛苌曰:寘,置也。腓,辟也。字,爱也。郑玄曰:姜嫄置后稷羊牛之径,亦以为异也。)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置之平林,又为人所收取也。)

  又曰:赡彼中林,甡甡其鹿。(曰:视彼中林其鹿相辈偶。甡甡,众多。今朝廷群臣皆相欺,皆言其鹿之不如也。)

  又曰:翩彼飞鸮,集於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郑玄曰:鸮恶鸣之鸟,止於泮水之木,食桑椹。改其鸣,归就我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之。)

  《礼》曰: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

  又曰:林薮川泽,有能取蔬食野虞教导之。

  又曰: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

  蔡邕《月令章句》曰:丛木曰林,受众流注曰海。

  《周礼》曰:凡邦工入山林而抡材,不禁。

  又曰: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其林麓而赏罚之。(郑玄曰:平其守者,平其地,各守林麓之部分。)

  又曰: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剥阴木而水之。(郑玄曰:刊,剥也。生山南为阳木,生山北为阴木。火之水之,则使其肄不生。)

  又郑注曰:竹木曰林。

  《大戴礼》曰:高山多林,虎豹蕃孕焉;深泉大川,鱼龙交焉。

  《左传》曰:楚薳掩为司马,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牧隰皋。

  杨方《五经钩深》曰:夫鸟游旷泽之地,而比翮者万群;虎居繁林之薮,而接豪者千数。

  又曰:夫霜树落叶而鸿雁南飞,桃林披华而玄鸟入宇。

  《家语》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史记》曰:殷纣厚赋税,实鹿台钱,盈钜桥粟,广沙丘苑台。大戏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又曰:稷母姜嫄,见巨人迹,心忻践之,而身动如孕胎,居期生子,弃之隘巷,马牛不践;徙之林中,会山林多人;迁之渠中冰上,鸟以翼覆荐之。

  又曰:单于秋马肥,大会蹛林,课校人畜。

  又曰:神龟在江南嘉林中。嘉林者,无鸟兽,无毒虫,火所不及,斧所不至。

  《帝王世记》曰:桀为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使可运舟。

  《汉书》曰:草木未落,斧不入於山林;豺獭未祭,罟网不布於野泽。

  又曰:山林之士,往而不能返;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

  《后汉书》曰:法雄为南郡太守,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

  张莹《汉南记》曰:樊重家素富,田至三百顷,竹木成林,六畜放牧,桑漆鱼池,闭门成市。

  《魏志》曰:曹植上疏曰:"东有覆败之军,西有殪没之将,至使蜂蛤浮翔於淮泗,鼲鼬喧哗於林木。"

  臧荣绪《晋书》曰:郄诜为雍州刺史,帝於东台饯之,问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世祖笑。侍中奏免诜,诰曰:"吾与之戏耳。"

  又曰:华谭移前松滋令袁甫曰:"枯泽非应龙之泉,平林非鸾凤之窟。"

  又曰:王戎少阮籍二十馀年,相得如时辈,遂为竹林之游。

  《晋书》曰:刘伶与阮籍、嵇康相遇,忻然神解,便携手入林。

  又曰:嵇康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所与神交者,惟阮籍、山涛,遂为竹林之游,预其流者,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干宝《晋纪》曰:初,管辂过母丘氏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林木虽茂,无形可交,碑诔虽美,无后可守。

  《后魏书》曰:魏之先,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於乌洛侯国西北,自后南迁,其地隔远,遣中书侍郎李敞诣石室,告祭天地,以皇祖先妣配,敞等既祭,斩桦木立之,以置牲体而还。后所立桦木生殖成林,其民益神之,咸谓魏国感灵祗之应也。

  又曰:太祖道武帝,以建国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生於参合坡北,明年有榆生于倾胞之坎,后遂成林。

  又曰:葬昭成皇帝於金陵,营梓宫,木梯尽生成林。

  顾恺之《启蒙记》曰:泛林鼓于浪巅。注:西北海有泛林,或方三百里,或方百里,皆生海中浮土上,树根随浪鼓动。

  《山海经》曰:桃林方三百里,在昆仑南夸父山北。

  又曰:夸父逐日走,渴,饮河不足,道渴死,其杖化为邓林。

  山谦之《吴兴记》曰:於潜县北有天目山,山上众木甚美非常,因名翔凤林。

  盛弘之《荆州记》曰:宅上山顶有玉女冢,莹坟整固,上有乔木丛生,名为女贞林,常有白猿栖游,哀鸣清绝。

  又曰:江陵县东一百里有绿林山,茂林蓊郁,襄阳大路经由其西,所谓当阳之绿林也。

  伍瑞休《江陵记》曰:城西北六十里有大林。《春秋》鲁文公六年楚饥,戎侵其西,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即此城也。

  又曰:州城东北十二里有曹公林,相传云,建安十三年,曹操蹑刘备于当阳长坂,回师顿此林,因谓之曹公林。

  任豫《益州记》曰:广平有石纽林,禹生处也,地方百许里,今人犹不敢居止。

  《外国图》曰:桂林地多林木,无平土,众猴居之,无人民,去九疑四万里,龟林地险,无平土,众龟居之。

  应邵《风俗通》曰:配林在太山西南五六里,今树木盖不足言。

  刘义庆《世说》曰: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庄子》曰: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杏坛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曲未半,渔父下船来。

  《国语》曰: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

  《越绝书》曰:麻林者,越王种麻于此,以为弩弦,故名麻林。

  ○麓

  《说文》曰:林属於山曰麓。一曰麓者,守山林吏也。

  《左传》:僖公十四年,沙麓崩。

  《书·鸿范五行传》曰:沙麓者,山名也。

  《诗·文王篇旱麓章》曰:瞻彼旱麓。(山足曰麓。)

  《礼记》曰: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

  《汉书》曰:王翁孺徙魏郡元城,元城建公曰:"昔春秋时沙麓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雌,阳为雄,土火相乘,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今王翁孺徙其地,日月当之。"翁孺生禁,禁生元后。

  《汉书》应劭注曰:麓,林之大者。

  《风俗通》曰:《尚书》云:"尧禅舜,纳于大麓。"麓,林属于山者也。

  ○原

  《释名》曰:原,元也,如元气广大也。

  《书》曰: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孔安国曰:高平曰原。太原今以为郡。)

  又曰: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孔安国曰:东原致功而平,言可耕也。)

  又曰:若火之燎于原,弗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诗》曰: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郑玄曰:文王自知德威谋居善,言岐之南渭水侧,为万国所向,作民之君。)

  又曰: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郑玄曰:公刘之相此原以居民,而无长叹者也。)

  又曰:鹡鸰在原,兄弟急难。

  又曰:原隰膴膴,堇荼如饴。

  又曰: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又曰: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又曰: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又曰:原隰既平,泉流既清。

  《周礼》曰:原师,辩原隰之名。

  又曰:大司徒之职,辩五地之物生,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裸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庳。

  《礼》曰:孟夏之月,天子始命野虞出行田原,而劝民也。

  又曰: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

  《传》曰:晋侯蒐於清原,作五军以御狄也。

  又曰:晋魏绛曰:"昔辛甲之为太史,命百官官箴王阙,於《虞人之箴》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

  又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秦小子慭,次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莓莓,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志於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春秋说题辞》曰:原,端也,平而有度也。(宋均曰:度,若则也。)

  《公羊传》曰:上平曰原。

  《穀梁传》曰: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

  《国语》曰:温之会,晋人执卫成公归之于周,使医鸩之不死,医亦不诛。臧文仲言於僖公曰:"刑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三次是无隐也。今晋人鸩卫侯不死,亦不讨其使者,讳而恶之,有诸侯之请,必免之。"

  《尔雅》曰:广平曰原。

  又曰:可食者曰原。(郭璞曰:可食,谓种穀给食也。犍为舍人曰:广平谓士宽博而平。)

  《史记封禅书》曰:秦文公作鄜畤,灵公作吴阳上畤,宣公又作密下畤,盖三畤在此原,故号三畤原。

  臧荣绪《晋书》曰:宣帝镇关中,诸葛亮攻郿,据渭水南五丈原,帝御之,对垒相持百馀日,俄而亮卒。

  《唐书》曰:高祖校猎于华池之万寿原,白鹿见,高祖亲御弧矢,射而获之。

  《郡国志》曰:韩冯翊有原,按《诗》曰:"有倬其道,韩侯受命。"是此原也。

  又《古今地名》云:韩武子食菜於韩原,亦秦晋战於此地,即获杜回,又秦获晋惠侯以归之处。

  裴景仁《符书》曰:符健皇始五年,凤皇降滑滨社稷南原,三日而去。

  崔鸿《前秦录》曰:丞相符雄,与桓温战白鹿原,晋师败绩。

  又曰:符健攻张琚于宜秋,还登石安原而叹曰:"美哉,斯原也!"怅然有终焉之意。

  又曰:晋梁州刺史司马勋率步骑三万,自汉中入秦川,符健拒之五丈原,勋败还。

  潘岳《关中记》曰:周文王葬於毕,长安东南有原名曰毕原。

  又曰:骊山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此原,故名之。

  又曰:宣帝少依许氏,长於杜县,乐之。后葬於南原,立庙于曲池之北亭,曰乐游原。

  《辛氏三秦记》曰:长安城北有平原,数百里无山川湖水,民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有伯夷墓,人食薇可常食,或云夷、叔食之三年,颜色如故。

  戴延之《西征记》曰:河东盐地东吴坂,登七山原,每登一原,辄峭起五六里,原上平广,不知其极。

  周处《风土记》曰:阳羡邑者,盖吴郡之名境,原则平坦,高阜冈若伏龙也。

  ○隰

  《释名》曰:隰,蛰也,蛰,湿意也。

  《说文》曰:隰,坂下湿也。

  《春秋说题辞》曰:下湿白隰,隰者湿也,下而泽也。

  《尚书大传》曰:下而平者谓之隰,隰之言犹湿也。

  《诗》曰: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毛苌曰:泮,陂也。)

  又曰:山有扶苏,隰有荷花。

  又曰:山有漆,隰有栗。

  又曰:山有榛,隰有苓。(毛苌曰:苓,大苦也。)

  又曰:山有苞栎,隰有六驳。(郑玄曰:山之有栎,隰之有不驳,皆其所宜。)

  又曰:隰桑有阿,其叶有傩。(郑玄曰:隰中之桑茂盛,喻君子不用而野处也。)

  《礼》曰:孟春之月,天子祈穀于上帝,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导民,必躬亲之。

  又曰:季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

  《传》曰:晋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骖絓而止,夜获之,及栾共叔。

  又曰:楚薳掩为司马,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牧隰皋。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

    ○殷帝成汤 《史记》曰:殷之祖,(契,音薛)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

    ○夏帝禹 《史记》曰:夏帝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咨。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治水无功,乃殛鲧於羽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

    ○帝舜有虞氏 《史记》曰:虞舜,名重华。冀州人也。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不可得;即求,在侧。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器皆不苦窳。尧乃..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 ◎皇王部五

    ○帝喾高辛氏 《史记》曰:帝喾高辛氏者,黄帝之曾孙也。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其色郁郁,其德嶷嶷,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

    ○黄帝轩辕氏 《史记》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极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

    ○天皇 项峻《始学篇》曰:天地立,有天皇十二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以木德王。 《洞冥记》曰:天皇十二头,一姓,十二人也。 徐整《三五历记》曰:溟涬始芽,濛鸿滋萌,岁起摄提,元气肇启,有神灵人十,二头..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

    ○叙皇王下 《吕氏春秋》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之天子。帝者,天下之所适也;王者,天下之所往也。 又曰:天地大矣,生而弗成,子而弗有。(高曰:天大地大,生育民人,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

    ○叙皇王上 《尚书纬》曰: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 《洛书》曰:皇道缺,故帝者兴。 《易坤灵图》曰:在政不私公位,称之曰帝。 《易纬》曰:帝者,天号..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

    ○沟 《释名》曰:田间之水曰沟,沟者,构也,从横相交构也。 《尔雅》曰:溪注谷曰沟。 《周礼》曰: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城,城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风俗通》又载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

    ○塘 《录异传》曰:文翁者,庐江人,为儿童时,乃有神异,及长,当起历下陂以作田,文翁昼日斫伐薪以为陂塘,其夜忽有数百头野猪以鼻戴土著柴中,比晓成塘。 《吴地记》曰:坛塘一名陌城,夫差十二年,既杀子胥,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

    ○桥 《说文》曰:桥,水梁也。榷,(音角。)水上横木,所以渡者。亦曰约,(音灼。)今谓之略彴。东楚谓桥为圯。 《诗》曰:维鹈(音题。)在梁,不濡其翼。 又曰:造舟维梁。 又曰: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尔雅》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

    ○薮 《说文》曰:薮,大泽也。 《周礼》曰:扬州之泽薮曰具区,荆州之泽薮曰云梦,豫州之泽薮曰甫田,青州之泽薮曰孟诸,兖州之泽薮曰大野,雍州之泽薮曰弦蒲,幽州之泽曰医无闾,冀州之泽曰昭馀祁。(虞候、祈望,..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

    ○瀵水 《尔雅》曰:瀵水出尾下。(瀵,敷问切。汾阴有水口如车轮,名为瀵。尾犹底也。) 《列子》曰:禹之治水而失涂,谬之一国,其名终北,不知际畔,无风雨霜露鱼禽草木。国中有山名壶岭,顶有穴,状若圆环,名曰滋..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

    ○渊 《说文》曰:渊,回水也。 《尚书》逸篇曰:尧子丹朱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 《韩诗外传》曰:东海之上有士曰菑丘䜣,以勇游於天下,过神渊饮马,马果沉,菑丘䜣朝服拔剑而入,三日三夜,杀三蛟一龙而出,雷..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

    ○涧 《释名》曰:涧者,言在两山间也。 《诗》曰:秩秩斯干。(秩秩,流行也。干,涧也。) 又曰:于以采苹,于涧之中。 又曰: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又曰:考盘在涧,硕人之宽。 《尔雅》曰:两山夹水曰涧。 《汉书..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

    ○冰 《说文》曰:冰,水坚也。澌,流冰也。 《易》曰:初六,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又曰:乾为寒,为冰。 《易通卦验》曰:大雪,鱼负冰。郑玄注曰:负冰,上近冰也。 《诗》曰:二之日,凿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

    ○池溪壑 池 《广雅》曰:沼,池也。 《说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诗》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又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沼,池也。牣,满也。《笺》云:灵沼之水,鱼盈满其中,皆飞跃,言..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

    ○湖 《广雅》曰:湖,池也。 《说文》曰:湖,大陂也。 《史记》曰: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舜灭之,此在德不在险。 《晋书》曰:陈训少学天文,孙皓以为奉禁都尉,知皓必败。时钱塘湖开,或言天下当太平..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

    ○关中诸水 戏水 《水经注》曰:戏水,出骊山鸿谷,北历戏亭,即周幽王死处,《西征赋》所谓"兵败戏水之上,身死骊山之北"是也。 漆水 《山海经》曰:榆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水经注》曰:漆水,出扶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

    ○河北诸水 淇水 《说水》曰: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海。 《诗》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又曰: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又曰: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又曰:籊々竹竿,以钓于淇。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