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

2025-09-21 15:03 太平御览
○水下

  《晏子》曰:景公问廉政何如?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其浊无不涂,其清无不扫。"

  《杨子法言》曰:或问进,曰:"水。"或曰:"为其不舍昼夜与?"曰:"有是哉!满而后渐者,其水乎?"(李轨注曰:水满坎而后进,人博学而后仕。)

  《瑞应图》曰:共工氏受水瑞,百官师长以水为号,蒙水,瑞水也,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蒙水出於山焉。

  《韩诗外传》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大小,似有智者;重而之下,似有礼者;踏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所平,此智者所以乐於水也。

  又曰:冬不数浴,非爱水也。

  又《吴越春秋》曰:伍子胥奔吴至溧阳,溧阳女子击缥濑水之上,子胥过,跪而乞食,女子箪饭壶浆而食之。子胥食而去,谓女子曰:"掩子壶浆,勿令其露。"女子曰:"行矣。"子胥行五步还顾,女子已自投濑中。后子胥伐楚,师还过漂阳濑上,欲报以百金,不知其家,乃投金濑水而去。后有妪行哭而来,曰:"吾女年三十不嫁,击缥於此,遇穷人饭之,恐事泄,投水而死。"乃取金归。

  《物理论》曰:所以立天地者,水也。夫水,也之本也。吐元气,发日月,经星辰,皆由水而兴。

  又曰:九州之外皆水也,余昔在会稽,仰看南山,见云如瀑练,方数十丈,其声硠礚。须臾,山下居民惊骇,洪水大至。

  《列仙传》曰:负局先生上吴山,语下人:"吾欲还蓬莱山,为汝曹下神水。"崖头一旦有水,白色,从石间下,服之多愈疾。

  《楚词》曰:沧浪之水清,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可以濯吾足。

  《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

  《山海经》曰:剡山有兽焉,名曰合窳,见则天下大水。高箭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水也。(郭璞注曰:河东解县檀道山,有水潜出山上,俗名之日盎浆,即此类也。)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寒暑之水。

  又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而西流至于河,其中多河罗之鱼,一首而十身。

  又曰:少阳山,酸水出焉,东而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管子》曰:上有赭,下有铁。)

  《水经注》曰:郁水,即夜郎豚水也。汉武帝时,有竹王兴於豚水。有一女子浣於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声,持破之,得一男儿,遂雄夷濮氏,竹为姓,所捐破竹於野成林,王祠竹林是也。王尝从人止大石上,命作羹,从者白无水,王以剑击石出水,今竹王水是也。

  又曰:赵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为康王舍人,行鼓涓之术,游浮砀郡间,二百馀年后入砀水取龙子,与弟子期,期日皆洁斋待於水傍,果乘赤鲤出入砀中,有万人观之,留月馀复入水也。

  又曰:姜水,按《世本》,炎帝姓姜。《帝王世纪》曰:炎帝神农氏,姜母曰姒,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於姜水。

  又曰:昔沫水自蒙山至南安,而溷崖水脉漂疾、破害舟船,历代为患。蜀郡太守李冰发卒凿平溷崖,河神赑怒,冰乃操刀入水与水神斗,遂平溷崖,通水路,开处即水所穿也。

  又曰:黄水出零阳县西北,连巫山溪,出雄黄,颇有神异,采之常以冬月祭祀,凿石深数丈,方得佳黄,故溪水取名焉。

  又曰:沁水南历猗氏关,又南与骉々水合,水出东北巨峻山,乘高泻浪,触石流响,世人因声以称之。

  又曰:巴郡鱼复县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池也。

  又曰:溱水出浮石岭北青衣山,亦谓之青衣水也。

  又曰:庐山之北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因有石门之目焉。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澍近三百许步,下散漫十步许,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於霄中矣。

  又曰:永昌郡有兰仓水,出西南博南县,汉明帝永平十二年置,博南,山名也。县以山名之,其水东北流出博南山。汉武帝时,通博南山道,渡兰仓津,土地绝远,行者苦之,歌曰:"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苍津,一渡兰仓为他人。"山高四十里,兰仓水有金沙,越人收以为黄金。又有光珠穴,穴出光珠,又有琥珀、珊瑚、黄白青珠也。

  《荆州记》曰:夏首东二十里有涌口,二水之间谓之夏洲,首尾七百里,华容、监利二县在其中。

  《楚词》曰:过夏首而西浮。郭仲产云:此水冬断夏通,因名夏水。

  《述异记》曰:濉涣二水,波文皆若五色,其人多文章,故名缋水。

  又曰:汉、沔会流处,岸上有石铭云,"下至水府三十一里",皆传李斯刻石於此。

  《龙鱼河图》曰:玄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十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芝著玄涧,涧水如蜜味,服之长生。

  万震《南州异物志》曰:天竺有恒水,一号新陶水,水特甘香,下有真盐也。

  《广志》曰:临川郡有粉水,得其水汰粉益洁。

  盛弘之《荆州记》曰:阳县西有粉水,源出房陵县,取其水为粉,鲜洁异於馀水,故因粉为名也。巴郡临江县有此水,旧常献之也。

  《韩诗外传》曰:溱与洧,三月桃花水下之时,众士女执兰祓除。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上招魂,祓除不祥也。

  《秦州记》曰:成纪县有石臼,中水深数尺,水旱无增减,故名其地为天水郡。

  《搜神记》曰:汉末零郡太守有女,悦门下书佐,使婢取盥手水饮之,而有娠,而生子,至能行,太守抱儿使求其父,儿直上书佐膝,书佐推之,儿仆地为水。

  《三齐略记》曰:康浪水在齐城西南十五里康衢,则甯戚扣牛角歌於此也。

  《述征记》曰:临淄牛山下有女水,齐人谚曰:世治则女水流,世乱则女水竭。慕容超时,乾涸弥载,及宋武北征而激洪流。

  《续述征记》曰:梁邹城西有笼水,云齐孝妇诚感神明,涌泉发於室内,潜以绩笼覆之,由是无瓮汲之劳。家人疑之,时待其出而搜其室,试发此笼,而泉遂涌流漂居宇。故名之曰笼水。

  《始兴记》曰:林水源中有石室,室前磬石上行罗千瓮,中悉是饼银,采伐遇之不得取,取必迷闷。

  《名山略记》曰:僧权道人居晋安霍山,晨出涧,忽见白水异常,饮之甘如醴,水过甚迅,器取得少许,以饷晋陶安,不复中饮,权寿百三十岁,不知其终。

  盛弘之《荆州记》曰:桂阳郡有圆水,水一边冷,一边暖;冷处清且绿,暖处白且浊。

  《陇右记》曰:武都紫水有泥,其色亦紫而粘,贡之用封玺书,故诏诰有紫泥之美。

  《方舆记》曰:韶州曲江县修仁水,西南注连水,北有三枫亭,五渡水。齐范云为始兴太守,至修仁水酌而饮之,赋诗曰:"三枫何习习,五渡何悠悠,且饮修仁水,不挹阶邪流。"

  《吴录地理志》曰:天门零陵县有溪水,山兽从数十里往饮之,越他水则不饮。

  《广志》曰:弱水,夫余北,其水不胜毛羽,世无见者。

  《博物志》曰:水有浊有清,河淮浊,江济清。南阳有清泠之水,丹水,泉水,汝南有黄水,华山南有黑水,天下之水皆类五色,今载其名也。泞水不流。

  《郡国志》曰:隆州析五县置果州,阆中有阴水,其民锐气而善舞也。

  又曰:湓水,昔有人此处洗铜盆,水暴涨失盆,乃投水取盆,见一龙衔盆夺之而去,故曰湓水。

  又曰:庭州田灞水滴滴,若以金银铜铁器盛之皆漏,致匏叶则不漏,人掌中亦漏,服之少臭,毛落得仙。

  《论衡》曰:燧之取火於日,方诸取露於月,天地之间,巧历所不能与其数乎?然以掌握之中,引类於太极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阳阴固相动也。

  《异苑》曰:孙权赤乌八年,遣校尉陈勋漕句容,中道凿破冈,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船,长数十丈,蠢蠢而动,有顷,悉融液成汁,时人莫能识。得此之后获泉源,咸谓是水脉,每至大旱,馀渎皆竭,惟此若巨流通焉。

  ○水灾

  《书》曰:上天降灾,下昏民垫。

  又曰:汤汤洪水方割。(汤汤,流貌。洪,大。割,害也。)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传》曰: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史记》曰:秦武王三年,渭水赤三日。昭王三十四年,渭水大赤三日。(《洪范五行传》曰:赤者,火色也。水尽赤者,以火殄水也。渭水,秦大川者,阴阳色乱,秦用严刑,败乱之象也。)

  《汉书五行志》曰:高后三年,汉中、南郡、河阳大水,流数万家。是时女主独治,诸吕相王。

  《续汉书五行志》曰:桓帝永兴三年,彭城泗水逆流。永寿元年,洛水溢至津城门,漂流人物。是时梁冀争政,嫉害忠直,后遂诛灭。

  又曰:献帝建安二年,汉水溢,害人物,是时天下大乱。

  《古今注》曰:安帝延平六年,河东水化为血。元初二年,颍川襄城临水化为血,不流。

  京房《易》曰:君湎於酒,淫於色,贤人潜,国家危,厥异流水赤。

  ○救水灾

  《史记》曰:尧命鲧治水,九载绩用不成。

  谢承《后汉书》曰:沛国陈宣,字子舆。建武十年,洛水出造天津城门,或欲筑塞之。宣谏曰:"昔王尊正身,金堤水退,况圣主耶?"言未绝而水去。

  范晔《后汉书》曰:公沙穆锐思河洛推步之术,永寿元年,雨大水,三辅以东,无不漂没,穆明晓占候,乃预告,令百姓陟居高地,故弘农人独得免灾。

  又曰:任文公,巴郡人也,为治中从事,时天大旱,白刺史曰:"五月一日当有大水,其变以至不可防救,宜令民吏预为其备。"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有信文公颇有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从载,白刺史,刺史不信。至日中云起,须臾雨至,晡时湔水涌起十馀丈,突坏庐舍,所害数千人。

  《淮南子》曰:古者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顺,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穀,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谓夏殷周。)有阴德也。周衰,礼义废,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导於世,其后继嗣,至今不绝者,有隐行也。

  又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水浩漾而不息,於是,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

    ○魏烈祖明皇帝 《魏志》曰:明皇帝讳睿,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今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丁巳,即皇..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

    ○魏太祖武皇帝 《魏志》曰: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字阿瞒也。)祖腾,汉桓帝时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

    ○后汉敬宗孝顺皇帝 《东观汉记》曰:孝顺皇帝讳保,孝安长子也。母早薨,追谥恭愍皇后。上幼有简厚之质,体有敦悫之姓,宽仁温惠。始入小学,诵《孝经》章句,和熹皇后甚嘉之,以为宜奉大统。年六岁,永宁元年,为..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

    ○后汉显宗孝明皇帝 《东观汉记》曰:孝明皇帝,讳阳,一名庄,世祖之中子也。母光烈皇后,初让尊位为贵人,故帝年十二以皇子立为东海公。三岁进爵为王,幼而聪明睿智,容貌壮丽,世祖异焉,数问以政议,应对敏达,..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

    ○后汉世祖光武皇帝 《东观汉记》曰:光武皇帝,汉高帝九世孙也。出长沙定王发之后。 袁宏《汉纪》曰:孝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中子买为舂陵节侯,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皇帝,讳秀..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

    ○汉孝昭皇帝 《汉书·帝纪》曰:孝昭皇帝,(讳弗之,字曰不。)武帝少子也。母赵〈女妻〉〈女予〉,本以有奇异得幸,(服虔曰:姨妤有奇手,指不伸。案《外戚传》曰:望气者云,此有奇女天子气,故称奇异也。)及生帝..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

    ○汉孝文皇帝 《春秋演孔图》曰:戴玉英,(玉英,文帝之首表象玉英而秀出。)光中再,(光,日光也。再,再中也。《汉含孳》曰:衣夜景移,位复中,支庶起也。)仁雄出,日角用。(为仁人之雄杰,既戴玉英且日角也。谓用..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

    ○汉高祖皇帝 《河图》曰:帝刘季,日角戴胜,斗胸,龟背、龙眼、长七尺八寸,明圣而宽仁。 又曰:刘受纪昌,光出轸,五星聚井。 《龙鱼河图》曰:高皇摄正总万庭,四海归咏治武明。文得道治承天精,元祚兴隆协圣灵..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

    ○秦 《史记》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与禹平水土。已为辅。"帝..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

    ○周康王 《纪年》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馀年不用。 《帝王世纪》曰:康王元年,释丧冕,作诰申诸侯,命毕公作策,分民之居里于成周之郊。王在位二十六年,崩。子瑕代立,是谓昭王。 《述异记》曰:庐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

    ○周文王 武王 成王 周文王 《史记》曰: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悦之,遂践之而孕。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牛羊过者皆避不践;徙置林中,适会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

    ○殷帝成汤 《史记》曰:殷之祖,(契,音薛)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

    ○夏帝禹 《史记》曰:夏帝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咨。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治水无功,乃殛鲧於羽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

    ○帝舜有虞氏 《史记》曰:虞舜,名重华。冀州人也。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不可得;即求,在侧。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器皆不苦窳。尧乃..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 ◎皇王部五

    ○帝喾高辛氏 《史记》曰:帝喾高辛氏者,黄帝之曾孙也。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其色郁郁,其德嶷嶷,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

    ○黄帝轩辕氏 《史记》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极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

    ○天皇 项峻《始学篇》曰:天地立,有天皇十二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以木德王。 《洞冥记》曰:天皇十二头,一姓,十二人也。 徐整《三五历记》曰:溟涬始芽,濛鸿滋萌,岁起摄提,元气肇启,有神灵人十,二头..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

    ○叙皇王下 《吕氏春秋》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之天子。帝者,天下之所适也;王者,天下之所往也。 又曰:天地大矣,生而弗成,子而弗有。(高曰:天大地大,生育民人,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

    ○叙皇王上 《尚书纬》曰: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 《洛书》曰:皇道缺,故帝者兴。 《易坤灵图》曰:在政不私公位,称之曰帝。 《易纬》曰:帝者,天号..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

    ○沟 《释名》曰:田间之水曰沟,沟者,构也,从横相交构也。 《尔雅》曰:溪注谷曰沟。 《周礼》曰: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城,城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风俗通》又载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