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匮要略译注 / 张仲景

杂疗方第二十三

2025-08-08 12:02 金匮要略译注

论一首 证一条 方二十三首

【按语】

本篇专论内外杂证的急救方法。多有方无论。杂证皆为危重死证,包括卒死、尸蹶、缢死、暍死、溺死及跌伤等,篇中汇集了各种急救措施。俞本作脉证一条,俞本、徐本作方二十二首。

[01]退五脏虚热〔1〕,四时加减柴胡饮子〔2〕方。〔3〕

冬三月加柴胡八分 白术八分 大腹槟榔〔4〕四枚,并皮、子用 陈皮五分 生姜五分 桔梗七分

春三月加枳实 减白术共六味。

夏三月加生姜三分 枳实五分 甘草三分,共八味。

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

右各咀,分为三贴。一贴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如四体壅〔5〕,添甘草少许。每贴分作三小贴,每小贴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温服。再合渣为一服,重煮都成四服疑非仲景方。

【注释】

〔1〕退五脏虚热:消退五脏虚损引起发热之症。《金匮要略今释》:五脏虚热,谓发热之非外因感实邪者。

〔2〕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本方有疏肝补脾的作用,是后世逍遥散、四逆散之变方。《金匮要略今释》:方意在于行气,颇似四逆散及《局方》逍遥散。桔梗、陈皮、槟榔开宣上、中、下三部,今人多喜此法。其方称饮子,加减随四时,橘皮称陈皮,药量以分计,药剂以帖计,以及合渣再煮等法,皆是宋以后法,绝非仲景方。

〔3〕本条论述五脏虚损的治法。

〔4〕大腹槟榔:为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槟榔的果皮及种子,其皮称为大腹皮,子称为槟榔。有行气宽中、利水杀虫的作用。

〔5〕四体壅:指肢体浮肿。

【译文】

消退五脏虚损发热的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

冬三月加柴胡八分 白术八分 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 陈皮五分 生姜五分 桔梗七分

春三月加枳实 减白术共六味。

夏三月加生姜三分(即八分) 枳实五分 甘草三分,共八味。

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即八分),共六味。

以上各味药物,切成饮片,分为三帖。每帖用三升水同煮,煮到二升。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时间,如人行走四五里路的时间。若肢体浮肿的人,添加少许甘草。每帖分为三小帖,每小帖用一升水煮,煮到七合。一次温服。再把三小帖的药渣合为一帖,重煮即成四服药疑非仲景方。

[02]长服诃梨勒丸〔1〕方〔2〕疑非仲景方。

诃梨勒煨〔3〕 陈皮 厚朴各三两

右三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饮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注释】

〔1〕诃梨勒丸:本方为固脾行气之方,作为养生长服之剂,可使六腑通畅,气血条达。方中以诃子温胃固肠为主,合陈皮、厚朴理气行滞。

〔2〕本条提出长服消导理脾之方,用于饮食不节、肠胃积滞之证。

〔3〕煨:徐本无此字。

【译文】

长服诃梨勒丸方疑非仲景方。

诃梨勒煨 陈皮 厚朴各三两

以上三味药,研末,加入炼制过的白蜜制成丸药,如梧桐子大。用酒饮服二十丸,加到三十丸。

[03]三物备急丸〔1〕方〔2〕:见《千金》司空裴秀〔3〕为散用亦可。先和成汁,乃倾口中,令从齿间得入,至良验〔4〕。

大黄一两 干姜一两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右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内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蜜器中贮之,莫令歇〔5〕。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6〕客忤〔7〕,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8〕,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9〕,以缓水若酒〔10〕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11〕,须臾当差。如未差,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注释】

〔1〕三物备急丸:本方有峻下邪毒的作用。方中以大黄、巴豆荡涤肠胃为主。《千金要方》称本方为张仲景三物备急丸。《外台》称《古今录验》司空三物急散。

〔2〕本条论述感受毒厉邪气的治方。

〔3〕司空裴秀:人名,晋代医家。

〔4〕乃倾口中至良验:将药汁倒入口中,从齿缝间进入,能收到良好效果。

〔5〕莫令歇:不要使气味散发出去。《千金要方》歇下有气字。

〔6〕中恶:感受邪恶毒厉之气而致病。

〔7〕客忤(wǔ):客气犯人而致病。忤,犯也。

〔8〕卒痛如锥刺:形容急痛像锥孔那样痛。《肘后》作锥刀刺痛。

〔9〕停尸猝死者:暴死而僵卧的人。

〔10〕以缓水若酒:用温水或酒。缓,俞本、《肘后》、《千金要方》作煖(暖的异体字),徐本作暖。若,《肘后》作或。

〔11〕或不下灌令下咽:若吞不下,则将丸药和水调成药汁,用手将头托起,灌药下咽。捧,《千金要方》作扶。

【译文】

三物备急丸方:见《千金要方》,司空裴秀将其制成散剂应用亦可以,先把药

末和水调成药汁,倾倒在口中,使药汁从齿缝中灌入,药后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黄一两 干姜一两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成脂泥

以上药味,均需纯净的新品。先把大黄、干姜捣成末,再研巴豆泥放在其中,混合在一起,捣一千下。把药粉与白蜜和成丸药亦好,放在密闭的器皿中贮藏,不要使气味散发出去。可主治一切暴发的心腹部疾病。比如感受邪毒之气而致心腹胀满,急痛像钻孔那样厉害,呼吸急促,牙关紧闭不开,暴死而僵卧的人,用温水或酒给服像大豆大小的三四粒丸药。如果吞不下(将丸药溶化于水中),把头托起,灌下去,稍等会儿,病情应当会减轻。如果不减轻,再给服三丸,药后腹中当有肠鸣音,随即就呕吐或泻下,病就会减轻。如果牙关紧闭,口张不开,亦可毁掉牙齿把药灌下去。

[04]治伤寒令愈〔1〕不复,紫石寒食散〔2〕方见《千金翼》:〔3〕

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钟乳〔4〕碓〔5〕,炼 栝蒌根 防风〔6〕 桔梗 文蛤 鬼臼各十分〔7〕 太一余粮〔8〕十分,烧〔9〕 干姜 附子炮,去皮 桂枝〔10〕去皮,各四分

右十三味,杵为散。酒服〔11〕方寸匕。

【注释】

〔1〕令愈:《千金翼方》作已愈。

〔2〕紫石寒食散:本方有温肾补阳、祛除余毒的作用。为风引汤的变方(参见《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风引汤)。《金匮要略论注》:熟玩此方,可悟病后收摄余邪、调和阴阳之法。

〔3〕本条论述伤寒愈后使不复发的调治方。

〔4〕钟乳:即钟乳石,为碳酸盐类钟乳石的矿石。有温补肺肾的功能。

〔5〕碓(du):中药加工法,即舂成粉末。

〔6〕防风:底本误为防丰,据俞本、徐本、赵本改。

〔7〕鬼臼各十分:又名薜荔果、木馒头,为桑科植物薜荔的果实。有补肾固精、活血解毒的作用。《千金翼方》无各十分三字。

〔8〕太一余粮:又称禹余粮,为褐铁矿的矿石。有活血解毒的作用。

〔9〕十分,烧:《千金翼方》作各二两半。

〔10〕桂枝:《千金翼方》作桂心各一两。

〔11〕酒服:《千金翼方》下有三字。

【译文】

根治伤寒病愈后不再复发,可用紫石寒食散方见《千金翼方》:

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钟乳碓,炼 栝蒌根 防风 桔梗 文蛤 鬼臼各十分 太一余粮十分,烧 干姜附子炮,去皮 桂枝去皮,各四分

以上十三味药,研成散剂。用酒饮服方寸匕。

[05]救卒死方〔1〕:

薤捣汁灌鼻中〔2〕。

又方:雄鸡冠割取血,管吹内鼻中〔3〕。

猪脂如鸡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

鸡肝〔4〕及血涂面上,以灰围四旁,立起。

大豆二七粒,以鸡子白并酒和,尽以吞之。

【注释】

〔1〕本条列举救治猝死的方法。这些古代急救法,内容多来自《肘后备急方》,后人已不采用。

〔2〕薤捣汁灌鼻中:用薤白捣汁滴鼻中,有通阳开窍、取嚏醒神的功效。

〔3〕雄鸡冠割取血,管吹内鼻中:此法犹似今之鼻饲法。有滋阴、通阳、醒神的作用。《医宗金鉴》:管吹内鼻中,谓将鸡冠血或合热酒,含在不病人口内,以苇管或笔管插入病人鼻孔中,使气连药吹之,其药自能下咽,气通噤自开也。

〔4〕鸡肝:《肘后》作以鸡冠。

【译文】

救治暴死者的方法:

取薤白捣汁滴入鼻中。

又方:以雄鸡冠割取血,用管吹入鼻中。

取猪油如鸡蛋大小,放入一升醋中煮沸,灌入喉中。

用鸡肝(或鸡冠血)及鸡血涂于面部,四周用灰围好,可立刻苏醒。

取二七粒大豆,用鸡蛋清与酒混合,全部吞下。

[06]救卒死而壮热者方〔1〕:

矾石半斤,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渍脚,令没踝〔2〕。

【注释】

〔1〕本条论述高热而昏厥的外治法。

〔2〕矾石令没踝:用矾石水泡脚,使浸没至足踝,可引热下行。渍,浸、泡。踝,小腿与足的交接部分,今称踝关节。

【译文】

救治猝死而壮热者的方法。

矾石半斤,用一斗半水同煮,煮到矾石溶化,用矾石水浸脚,浸没到足踝。

[07]救卒死而目闭者方〔1〕:

骑牛临面〔2〕,捣薤汁灌耳中,吹皂荚末鼻中〔3〕,立效。

【注释】

〔1〕本条论述昏厥而神识不清的急救法。

〔2〕骑牛临面:指急救者救治病人时的姿势。医生像骑牛那样,腾空骑在病人身上,面对着病人进行抢救。

〔3〕捣薤汁灌耳中,吹皂荚末鼻中:将薤白捣汁滴入病人耳中,并用皂荚研末吹入鼻孔中,有开窍通阳、苏醒神志的作用。

【译文】

急救突然昏厥而两目紧闭的方法:

救治者像骑牛那样(跨在病人身上),面对病人(抱起病人头部)将薤白汁滴入耳中,并将皂荚末吹入鼻孔中,马上可起到效果。

[08]救卒死而张口〔1〕反折〔2〕者方〔3〕:

灸手足两爪后〔4〕十四壮了〔5〕,饮以五毒诸膏散〔6〕有巴豆者。

【注释】

〔1〕张口:《肘后》、《外台》皆作张目。

〔2〕反折:《肘后》作及舌。

〔3〕本条论述昏厥而身体强直的急救法。

〔4〕灸手足两爪后:《金匮要略直解》:灸手足两爪后当是灸两手足爪后,其文则顺。两爪下,《外台》有甲字。

〔5〕十四壮了:《外台》作各十四壮。了,结束。

〔6〕五毒诸膏散:方未见。《高注金匮要略》:五毒指乌头、附子、蜀椒、巴豆、大黄等而言。曰诸膏散者,即乌头煎,附子煎,三物备急方,及温药下之者,皆是。有巴豆者后,《外台》有良字。

【译文】

救治突然昏厥而口张开,背反折的方法:

先灸两手足爪甲十四壮,后再饮服五毒诸膏散内有巴豆的。

[09]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1〕者方〔2〕:

马屎〔3〕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以洗之〔4〕;又取牛洞〔5〕稀粪也一升,温酒〔6〕灌口中,灸心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四寸〔7〕各一百壮,差。

【注释】

〔1〕四肢不收,失便:指手足松开、大小便失禁的体征,这是阳气暴脱之症,类似今之休克。

〔2〕本条论述昏厥而见脱证的急救法。

〔3〕马屎:即马粪。《肘后》作马矢。为马科动物马的粪便。

〔4〕洗之:《外台》作洗足。

〔5〕牛洞:《外台》作牛粪,下无稀粪也三字。为牛科动物黄牛的粪便。古人就地取牛马粪之臭物以醒脑,此与现代医学用阿莫尼亚嗅鼻同功,今已不用。

〔6〕酒:《外台》下有和字。

〔7〕灸心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四寸:针灸部位。《高注金匮要略》:心下一寸曰巨阙,脐上三寸曰建襄,脐下四寸曰中极。

【译文】

救治暴死而四肢不收持、大小便失禁者的方法:

取马屎一升,用三斗水同煮,煮到二斗,擦洗身体或两足。再取牛的稀粪一升,和温酒灌入口中,同时灸心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四寸各一百壮,知觉会恢复。

[10]小儿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1〕:

狗屎〔2〕一丸,绞取汁,以灌〔3〕之。无湿者,水煮干者〔4〕取汁。

【注释】

〔1〕本条论述小儿因吐利而昏倒的急救法。方,《肘后》作者。

〔2〕狗屎:即犬科动物狗的粪便。《肘后》作马矢(屎)。

〔3〕灌:《肘后》作吞。

〔4〕干者:《肘后》无此二字。

【译文】

小儿突然吐利而昏倒,又不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病,其处理的方法是:

狗屎一丸,绞取汁灌入口中。若无湿的狗屎,可用水煮干狗屎取汁。

[11]尸蹶〔1〕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而死也,治方〔2〕脉证见上卷〔3〕:

菖蒲屑〔4〕,内鼻两孔吹之,令人以桂屑〔5〕着舌下。

又方:

剔取左角发方寸烧末〔6〕,酒和〔7〕灌令入喉,立起。

【注释】

〔1〕尸蹶(ju):中医病名,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逆冷,气息微弱的病证。类似现代所称的休克。蹶,倒、颠仆。尸蹶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金匮要略论注》:尸蹶者,如尸之静而不动也。然脉仍动而但无气。

〔2〕本条论述尸蹶的急救法。

〔3〕脉证见上卷:指脉证见《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的卒厥的脉证。见,徐本作为。

〔4〕菖蒲屑:即石菖蒲研细的粉末。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有化痰、开窍、通肺气的作用。

〔5〕桂屑:即肉桂研细的粉末。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有温中散寒、开心窍的作用。

〔6〕左角发方寸烧末:即头发烧末,亦即血余炭,为人发烧成的细末。有消瘀利水、行气血的作用。方寸,《肘后》作方二寸。

〔7〕酒和:《肘后》作以酒。

【译文】

患尸蹶病(突然昏倒),脉搏在跳动,但无气息,气道闭塞不通,所以患者静躺着不动像死了那样。治疗方法是脉证见上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1]:

将菖蒲屑吹入两鼻孔中,再叫人用肉桂屑放在舌下面(这是一种粘膜给药法,可使药物迅速起效。类似现代舌下含硝酸甘油片,以缓解心绞痛发作)。

又一方法:剃取人左侧头角的头发一方寸匕烧末,与酒混合,灌入病人的喉中,即刻能使之苏醒。

[12]救卒死,客忤〔1〕死,还魂汤〔2〕主之方〔3〕《千金方》云:主卒忤鬼击飞尸〔4〕,诸奄忽气绝,无复觉,或已无脉,口噤拗不开,去齿下汤。汤下口〔5〕不下者,分病人发左右,捉〔6〕肩引之,药下复增取一升,须臾立苏:

麻黄三两〔7〕,去节。一方四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千金》用桂心二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8〕,通治诸感忤。

又方:

韭根〔9〕一把 乌梅二七个〔10〕 吴茱萸半升,炒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之,以病人栉〔11〕内中,三沸,栉浮者生,沉者死〔12〕。煮取三升,去滓。分饮之。

【注释】

〔1〕客忤:《肘后》:客忤者,中恶之类也。令人心腹绞痛,胀满,气冲心胸,不即治,亦杀人。

〔2〕还魂汤:本方有宣通肺气的功能。后世名为三拗汤,因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故名还魂汤。

〔3〕本条论述猝死的急救法。

〔4〕鬼击飞尸:指不明原因的邪气突然侵犯人体。

〔5〕下口:俞本、《千金要方》作入口。

〔6〕捉(lā):抓住、握住。俞本作足踏。《千金要方》作捉踏。〔7〕三两:《肘后》作四两。

〔8〕令咽之:《千金要方》作三服。

〔9〕韭根:为百合科植物韭的根,有温中行气的作用。

〔10〕二七个:赵本作二十枚。

〔11〕栉(zh):木梳。

〔12〕栉浮者生,沉者死:观栉之浮沉以决生死,此不可信。《金匮要略直解》:方亦可解,而栉之浮沉则不解也。

【译文】

急救突然昏倒或感受外邪而昏倒的人,可用还魂汤治疗,其方法是《千金要方》说:主治一切感受外邪而昏倒的人,忽然气断,没有恢复知觉,有的已经摸不到脉搏。如果牙关紧闭,拗不开,可毁掉牙齿灌下汤药,汤入口而难咽下去的人,可分开病人头发,用手左右抓住肩膀引药进入。汤药能下咽,再加一升药汁灌入,隔一会儿就会苏醒:

麻黄三两。一方用四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千金要方》用桂心二两

以上三味药,用八升水同煮,煮到三升,去掉药渣。分次使病人咽下去,可通治各种感受邪气的病证。

又一种方:

韭根一把 乌梅二十七个 吴茱萸半升,炒

以上三味药,用一斗水同煮,再取病人用的木梳放在其中,煮沸三次。若木梳浮在上面,病人可复活;沉下去的,病人救不活。煮到三升,去掉药渣。分次饮服。

[13]救自缢死〔1〕,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难也,恐此当言阴气盛〔2〕故也。然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温者,一日以上,犹可治〔3〕之方。〔4〕

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5〕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6〕动之。一人摩捋〔7〕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8〕之。须臾,可少桂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9〕稍止。若向〔10〕令两人〔11〕,以管吹其两耳,罙〔12〕好。此法最善,无不活者〔13〕。

【注释】

〔1〕缢死:即吊死。

〔2〕阴气盛:徐本误作忿气盛。

〔3〕治:《外台》作活。

〔4〕本条论述自缢的急救法。

〔5〕弦弦:犹言紧紧。

〔6〕数:《外台》作微。

〔7〕摩捋(luō):按持。捋,抚摸。〔8〕苦劳:徐本作若劳。

〔9〕及:《外台》作乃。

〔10〕若向:《外台》作兼。

〔11〕人:《外台》作人各。

〔12〕罙(m):通弥,愈,益。《外台》作弥。

〔13〕无不活者:赵本作无不活也。

【译文】

救治自杀而吊死的人,时间从清晨到晚上,身体虽已冷,则易救治;若晚上到天亮,稍为难治,恐怕是阴气盛的缘故。但是在夏季,夜短日长,天气又炎热,应当易治。又说:按其心胸,如果有微温的,即使一天以上,也还可以治愈。

解救方法:

慢慢地抱下病人,不可马上切断绳索,要让病人安稳地仰卧在被上。一人用脚顶住病人两肩,以手紧紧握住病人的头发,不要放松,一人用手按其胸上,连续(并有节律)地上下揉压。另一人握住病人的手臂、足胫使之屈伸,如果病者身体已经僵硬,只要渐渐地用力使其屈伸,并且揉按其腹部。如此动作坚持大约烧一顿饭的时间,病人呼气从口而出,呼吸恢复,两眼睁开。此时还应继续按压,不要停止,但也不要使病人过度疲劳。隔一会儿,可少量给予肉桂汤及粥汤,使病人含着润润喉咙,慢慢咽下,然后渐渐停止上述动作。如果再有两人用笔管吹病人两耳则更好。这种急救方法效果最好,没有救不活的。

[14]凡中暍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疗之方。〔1〕

屈草带〔2〕,绕暍人脐,使三两〔3〕人溺其中,令温。亦可用热泥〔4〕和屈草。亦可扣瓦碗底,按及车缸,以着暍人〔5〕,取令溺,须得流去〔6〕。此谓道路穷,卒无汤,当令溺其中,欲使多人溺,取令温,若汤〔7〕,便可与之。不可泥〔8〕及车缸,恐此物冷。暍既在夏月,得热泥土、暖车缸,亦可用也。

【注释】

〔1〕本条论述中暑而昏仆的急救法。

〔2〕屈草带:取草绳屈成圆圈。

〔3〕三两:《外台》作三四。

〔4〕热泥:底本作热尼,据赵本改;《外台》作泥土。〔5〕着暍人:《外台》下有脐下二字。

〔6〕须得流去:俞本、吴本、《外台》作不得流去,当是。

〔7〕若汤:《外台》作若有汤。

〔8〕不可泥:《外台》作不可用泥。

【译文】

凡是中暑而昏倒的人,不可使用冷水,受冷则病情加重,救治的方法是:

用草绳屈绕成圆圈,放在病人的脐部,然后要两三个人小便在其中,使得脐部温暖。亦可用热的泥土混合在草绳圈上。亦可扣上瓦碗底或按上车缸,放在病人脐上,令人小便在其中,并保持不要流去。这种方法适宜在偏僻的野外,一时间找不到热水时,就叫人小便在其中,且要多人的小便,取其温暖,犹如热水那样,只要取用方便就可用这种方法。但不可让病人碰到车缸,怕此物太冷。中暑发生在夏天,有热的泥土、暖的车缸,就可使用。

[15]救溺死方〔1〕:

取灶中灰两石余,以埋人,从头至足,水出七孔,即活。

右疗自缢、溺、暍之法,并出自张仲景为之,其意殊绝,殆非常情所及,本草所能关,实救人之大术矣。伤寒家数有暍病,非此遇热之暍〔2〕见《外台》、《肘后》目。

【注释】

〔1〕本条论述溺死的急救法,并表明以上缢死、溺死等救治法均出自张仲景的医术。

〔2〕伤寒家数有暍病,非此遇热之暍:研究伤寒的医家认为有多种暍病,不单指这种感受暑热的暍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暑论》:伤暑、中暍,其实一病,但轻重不同,新校正要略者,乃云伤寒家别有暍病,非也。

【译文】

救治淹死的方法:

取灶中的草木灰两石多,掩埋病人的身体,从头到脚,水能从口鼻孔流出,人就能救治。

以上治疗吊死、淹死及中暑病人的方法,都出自张仲景的医术,其治法与众不同,恐怕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也不是单凭本草所能奏效的,实在是救人的高明的医术啊!有些研究伤寒的医家认为有多种暍病,不单是感受暑热的暍病见《外台秘要》、《肘后备急方》。

[16]治马坠〔1〕及一切筋骨损方:〔2〕见《肘后方》。

大黄一两,切,浸〔3〕汤成下 绯帛〔4〕如手大,烧灰 乱发如鸡子大,烧灰用 久用炊单布〔5〕一尺,烧灰 败蒲一握〔6〕,三寸 桃仁四十九个,去皮、尖,熬〔7〕 甘草如中指节,炙,锉

右七味,以童子小便〔8〕量多少,煎汤成,内酒一大盏,次下大黄,去滓。分温三服。先锉败蒲席半领,煎汤浴,衣被覆复〔9〕,斯须〔10〕通利数行,痛楚立差。利及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

【注释】

〔1〕马坠:指从马背等高处坠下引起的筋骨损伤。

〔2〕本条论述跌仆损伤的救治方。

〔3〕浸:徐本误作侵。

〔4〕绯帛:红色的丝织品。

〔5〕炊单布:蒸饭时铺在蒸锅上的布。

〔6〕败蒲一握:败蒲即蒲葵叶,为棕榈科植物蒲葵的叶片,又称败蒲扇。一握,即一把,用手握住的分量。

〔7〕熬:底本误作契,赵本误作喫(即吃)。现据俞本、徐本改。

〔8〕童子小便:为七岁以下健康儿童的尿液。有止血散瘀的作用。

〔9〕覆复:俞本、徐本、赵本作盖覆,即遮盖。

〔10〕斯须:须臾,一会儿。

【译文】

治疗从马背高处坠下及一切筋骨损伤的方法见《肘后备急方》:

大黄一两,切,浸汤成下 绯帛如手掌大小,烧灰 乱发如鸡蛋大小,烧灰 久用炊单布一尺,烧灰 败蒲一把,三寸 桃仁四十九个,去皮、尖,熬 甘草如中指节长,炙,锉

以上七味药,先取一些童便与后六味药同煮,煮成的药汁中加入一大杯酒,然后放入大黄同煮,煮好后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此外,先锉半件衣服大小的败蒲席煎汤沐浴,浴后覆盖衣被。过一会儿,大便解出多次,疼痛即会减轻。所下的大便及洗浴水颜色都发红,不要见怪,这是瘀血排出的缘故。

东汉张仲景撰著,晋代王叔和编辑整理的中医内科杂病专著。又名《金匮玉函要略方》、《金匮要略方论》。为《伤寒杂病论》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书共25篇,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杂病的专著,也是奠定我国临床医学基础的重要古 典医籍之一。书中论述疾病60余种,列药方262则(包括后人整理编校时所增补的附方在内),这些方剂具有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的特点,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或称之为“经方”。书中主要以脏腑经络辨证论述内科杂病,兼及妇科、外科诸症,分类简明,辨证切要,强调预防疾病传变和早期治疗,即“上工治未病”。在病因方面,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学说,并且将体虚感受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列于发病的首位因素,对以后中医病因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治法上,除内服方药外,还记述了多种外治法,如温熨、坐药、烙法、洗浴法、药摩、鼻内用药、吹耳、灌耳、浸足等。书中还记载了若干急救卒死的治法,特别是对自缢,书中生动地记述了如何用人工呼吸配合药疗、食疗、按摩、吹耳外治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抢救,操作规程十分科学,也是医学上的首创。

猜你喜欢

  • 说疵伪第十

    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斯纯与真者出焉矣。凡物皆然,于瓷尤甚。故特辟一门,以作照夜之灯、然犀之镜也(1)。【注释】(..

    23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杂具第九

    宋制印合(1),以粉定为最精,式样极扁,内容印泥处甚平淡也。若哥窑,若泥均(2),亦佳。哥窑印合,胎釉视常器较薄。泥均有浑圆者,有六角者,蓝晕浓点,亦殊足珍。印合之式,曰馒头,曰战鼓,口磨盘,曰荸荠,曰平面..

    21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杯盘第八

    宋制杯式多撇口,故大杯亦名,即取撇口之义也。又名压手杯,亦作押手杯。压、押,一声之转,义亦相通,谓其口较巨,便于手托也。【译文】宋代制杯的样式多为撇口,所以大杯也称作,即取撇口的意思。又叫压手杯,也作..

    30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瓶罐第七

    古人制器载酒,用以飨神(1)。牺尊、象尊(2),导源至远,此尊之权舆也。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其后市人任意相呼,瓶与尊遂混而为一矣。袁宏道撰《瓶史》(3)..

    20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款识第六

    瓷皿有款(1),肇始于宋。宋瓷有内府二字者,书法与大观钱相类(2),间有政和年制字样者。至均窑底内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或谓红朱色者用单数,青蓝色者用双数,于花盆则然,余器则不尽然也。又,均窑器..

    18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花绘第五

    瓷之有花,宋代已渐流行。苏东坡诗定州花瓷琢红玉,仁宗召见学士王珪(1),设紫花坐墩是已。今则宋定流传,递衍尚夥。若耀窑、磁窑,均宋器之仿定者也。花多作盘螭、飞凤、牡丹、萱草等形,其精者几与玉琢细器无异,..

    22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彩色第四

    以浅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谓之青花。本色地而绘以五色花者,谓之五彩。绘三色花者,谓之三彩。彩地而傅以彩花者,谓之夹彩。先施圈阑,内绘花文,外填色釉或锦文者,谓之开光。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

    17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胎釉第三

    欲识瓷之美恶,必先辨胎。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1)。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凡极轻而..

    14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窑第二

    柴汝官哥定一语,为瓷学家之恒言,皆宋窑名也。兹编断自宋始,则五窑不可以不详(1),其余有名各窑,亦当递述也。说之如下:【注释】(1)五窑:宋代名窑,即柴、汝、官、哥、定诸窑。【译文】柴汝官哥定一语是瓷学家的..

    26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概说第一

    吾华美术,以制瓷为第一。何者?书画、织绣、竹木、雕刻之属,全由人造,精巧者可以极意匠之能事。独至于瓷,虽亦由人工,而火候之深浅,釉胎之粗细,则兼借天时与地力,而人巧乃可施焉。故凡百工艺,欧美目吾华皆若..

    17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书成自题六十韵

    饮流漫稿此日知何日,孤怀百感纡。有涯生待遣(1),何物性能娱?漉酒怀难写(2),看花眼倦盱。书淫辞顾怪(3),画癖谢倪迂(4)。树树闻,山山听鹧鸪。误人燕市筑(5),为客楚庭竽(6)。自障元规扇(7),谁敲处仲壶(8)。世情..

    19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装潢志

    圣人立言教化(1),后人抄卷雕板(2),广布海宇,家户颁习(3),以至万世不泯。上士才人(4),竭精灵于书画(5),仅赖楮素以传(6)。而楮质素丝之力有限,其经传接非人,以至兵火丧乱,霉烂蠹蚀,豪夺计赚(7),种种恶劫,..

    62 装潢志译注 2025-08-31
  • 阳羡茗壶系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2),而瑞草名泉(3),性情攸寄(4),实仙子之洞天福地(5),梵王之香海莲邦(6)。审厥尚焉(7),非曰好事已也。故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8)。【注释】(1)阳羡:即今天江苏宜兴..

    16 阳羡茗壶系译注 2025-08-30
  • 三十七、守岁酣饮 送旧迎新

    [原文]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译文]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

    36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六、老叟妇妪 游戏藏[钅句]

    [原文]岁前,又为藏[弓区]之戏。按:周处《风土记》曰:醇以告蜡,竭恭敬于明祀。乃有藏[弓区]。腊日之后,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弓区],分二曹以校胜负。分辛氏《三秦记》以为[钅句]弋夫人所起。周处、成公绥并..

    2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五、祭祀灶神 宰杀黄羊

    [原文]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按:《礼器》:灶者,老妇之祭,尊于瓶,盛于盆。言以瓶为[缶尊],盆盛馔也。许慎《五经异义》云: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祝融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颊。汉阴子方,腊日..

    36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四、击鼓戴胡 傩舞逐疫

    [原文]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按:《礼记》云:傩人所以逐厉鬼也。《吕氏春秋季冬纪》注云:今人腊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晋阳秋》:王平子在..

    3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三、[卤咸]菹菁葵 醒酒所宜

    [原文]仲冬之月,采撷霜燕、菁、葵等杂菜乾之,并为[卤咸]菹。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钅义]色。今南人作咸菹,以糯米熬[扌寿]为末,并研胡麻汁和酿之,石窄令热。菹既甜脆,汁亦酸美,其茎为金[钅义]股,醒酒所..

    30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二、荆有黍[月霍] 北有麻羹

    [原文]十月朔日,黍[日霍],俗谓之秦岁首。示详黍[日霍]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祢衡别伟》云:十月朝,黄祖在艨艟上会设黍[日霍]。是也。[译文]十月初一日,吃黍子羹。向来说这一天..

    35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一、野游登高 佩茱饮菊

    [原文]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安设于台榭。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

    4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