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

2025-09-21 16:07 太平御览
○薮

  《说文》曰:薮,大泽也。

  《周礼》曰:扬州之泽薮曰具区,荆州之泽薮曰云梦,豫州之泽薮曰甫田,青州之泽薮曰孟诸,兖州之泽薮曰大野,雍州之泽薮曰弦蒲,幽州之泽曰医无闾,冀州之泽曰昭馀祁。(虞候、祈望,皆官名也。)

  《国语》曰:穀、洛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谏曰:"古之长民者不隳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夫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

  又曰: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度,法也。)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於民,而度之於群生,共之从孙,四岳左焉。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锺水丰物,丰殖九薮,汨越九原,宅居九隩,(隩内,九州之内,皆可宅居也。)合通四海。故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燀,神无间行,民无淫心,时无逆数,物无害生,帅象禹之功,度之于轨仪,莫不嘉绩,克厌帝心。皇天嘉之,祚以天下。

  《尔雅》曰:鲁有大野,(今高平钜野县东北大泽。)晋有大陆,(今钜鹿北广河泽。)秦有杨纡,(音讴。今在扶风汧县西也。)宋有孟诸,(今在梁国睢阳县东北也。)楚有云梦,(今南郡华容县东南巴丘湖是也。)吴越之间有具区,(今吴县南太湖,即震泽也。)郑有甫田,(今荥阳中牟县西甫田泽。)周有焦获,(音互。今扶风池县阳瓠中是也。)谓之十薮。

  《汉书》曰:司马相如谕巴蜀父老文云鹪雕鹏已翔於寥廓之宇,而罗者犹视於薮泽。

  《风俗通》曰:薮,厚也。草木鱼鳖所以厚养人君与百姓也。

  《吕氏春秋》曰:昭馀祁,一名大昭,又名沤泽。《周礼》并州薮,俗名鄢城泊是。按薮自太原祁县连延西接至此。

  《关中记》曰:弦蒲薮,案《周礼职方氏》雍州,其薮曰弦蒲。

  《晋太康地志》云:汧泽有蒲谷乡弦中谷,乃雍州之弦蒲也。按《汉书地理志》取蒲薮即弦蒲薮是焉。

  《水经注》曰:汧水,源出汧山蒲谷乡雍中谷,决为弦蒲薮。

  ○泽

  《释名》曰:下有水曰泽,言润泽也。

  又曰:水泆出所为泽曰掌,水停处如手掌中也。今兖州人谓泽曰掌。

  《说文》曰:坳泽在昆仑墟下。荷泽在山阳胡陆南。

  《易》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又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乡晦入宴息。

  又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又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又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又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又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又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又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又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又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又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又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又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又曰: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河图曰》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雷泽,泽也。)

  《书》曰:雷夏既泽,〈王雝〉沮会同。(孔安国注曰:雷夏,泽名。)

  《书大传》曰:舜渔于雷泽。(郑玄注曰:雷泽,今属济阴。)

  《诗》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周礼》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

  又曰:泽虞,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以时入于王府,颁其馀于万民。

  《礼》曰: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

  《礼稽命征》曰:王者,德礼之制者,泽谷有朱鸟白玉,赤蛇赤龙出焉。

  《传》曰:宣十五年,晋侯救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度时制置。)川泽纳污,(受污浊也。)山薮藏疾。……君其待之。"

  又曰:卫侯出奔齐,孙氏追之,败公徒于柯泽。(济北东阿县西南有大泽是也。)

  又曰:叔向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广雅》曰:方泽,祭地也。

  《太公金匮》曰:夏桀之时,有芩山之水,桀常以十月发民凿山穿陵,通於河。民谏曰:"孟冬凿山穿陵,是泄天气,发地藏,天子失子道,后必有败。"桀杀之。期年,苓山一旦崩为大泽。

  《战国策》曰:淳于髡一日见七人於齐宣王。王曰:"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淳于髡曰:"今求桔梗於沮泽,则累世不得一矣。"(桔梗,山中之草。)

  《史记》曰:陈馀与张耳相失,余解印绶付耳,亡入泽中捕鱼。

  又曰:《封禅书》云:上郊雍,通回中道,春至鸣泽。

  《汉书》曰:高祖以亭长送徒骊山,徒道亡,到丰西泽中停饮,夜皆解纵,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又曰: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东游以厌当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而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

  《西域传》曰:康居国西北二千里有奄蔡国,控弦十万,临大泽而居。

  又曰:河有两源,合东注盐泽,一名昌蒲海,去玉门关三百里,广轮四百里,水冬夏不减,皆以为潜行地下。

  《续汉书》曰:吴祐尝牧豕於长垣泽中。

  《晋中兴书》曰:刘牢之至五桥泽中败绩,兵士殆尽,牢之马超五丈涧得免。

  《晋书》曰:陶侃少时,渔於雷泽,尝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至,遂为龙而去。

  《穆天子传》曰:天子北征,舍于珠泽。

  《山海经》曰:稷泽。(后稷神所凭,因以为名也。)

  《帝王世纪》曰:雀山之地,一夕为大泽,而深九尺。

  戴延之《西征记》曰:巨泽,鲁之西界,孔子获麟处。

  《管子》曰:北泽烧火照台下。管子曰:"万乘之国,不可无薪而炊。今北泽烧,农夫得卖其薪荛,一束十倍。"

  又曰:涸泽数百岁水不绝者,生庆忌,其状若人,长四寸,黄衣黄冠,戴黄盖,乘水鸟,好疾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此涸泽之精也。

  《文子》曰:高莫高於天,下莫下於泽,天高泽下,圣人法之。

  《韩非子》曰: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趋救之。

  《新序》曰:晋公逐兽于砀,入大泽,迷不知所出,问渔者,送出泽,因以谏之。公令记其名,渔者曰:"公亟反国,臣亦反渔所。"

  又曰:楚威王问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也,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宋玉对曰:"鲸鱼朝发昆仑之墟,暮宿於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风俗通》曰:水草交曰泽,言润万物以阜民用。

  《水经注》曰:路温舒,钜鹿县之东里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泽中,取蒲叶用写书,即此泽也。

  又曰:坳泽,河水之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者也。东去玉门阳关一千三百里,广轮四百里。其水澄停,冬夏不减。其中洄湍雷轮转,为隐沦之脉,当其圜流之上,飞禽奋翮于霄中者,无不坠於渊波。即河水之所潜,而出於积石也。

  又曰:徐州丰西泽,即高祖斩白蛇之所。

  又曰:中牟县圃田泽,北与阳武分,水泽多麻黄草,故《述征记》曰:"践县境便睹斯卉,斯卉穷,则知逾界。"今虽不能然,谅亦非谬。《诗》所谓"东有甫草"也。皇武子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泽在中牟县,西限长城,东极官渡,北佩渠水,东西四十许里,南北二十许里,中有沙冈,上下二十四浦,津流迳通,渊潭相接,各有名焉。有大斩、小斩,有大灰、小灰、义鲁、练秋、大白杨、小白杨、散吓、禺中、羊圈、大鹄、小鹄、龙泽、蜜罗、大哀、小哀、大长、小长、大缩、小缩、伯丘、大盖、牛眼等浦,水盛则北注,渠溢则南播。故《竹书纪年》云:梁惠成王十五年,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者也。

  《图经》曰:晋有大陆,《吕氏春秋》云:晋之大陆,犹赵之钜鹿也。按《隋图经》云:大陆、大鹿、大河,即一泽而异名也。《汉书》云:路温舒取蒲于此也。泽亦《尚书》云:"纳於大麓",是此也。

  《河南图经》曰:广成泽,在梁县西四十里。

  《后汉书》云:安帝永初元年,以广成游猎地假与贫人,于时马融作《广成颂》云:"大汉之初基也,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右曫三途,左枕嵩岳,面据衡阴,箕背王屋,浸以波溠,演以荣洛,金山石林,殷起乎中,神泉侧出,丹水湟池,怪石浮磬,焜乎其陂。"是此泽也。隋大业中,置马牧焉。亦名广陂,其灌溉之利,至今百姓赖之。

  《舆地志》曰:梓泽在王城西北三十里,与金谷相近。又《郡国志》云:"泽即金谷也,有金水出焉,故谓之金谷,晋石季伦别墅在焉。

  ○陂

  《说文》曰:陂,池也。

  《书》曰:九川涤源,九泽既陂。(陂,泽也。)

  《诗》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史记》曰:高祖母云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时雷电晦冥,见蛟龙於其上,巳而有娠,遂产高祖。

  又曰:宁成抵罪得脱,乃诈驰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陂田千馀顷,假贫民,役数千家焉。

  《汉书》曰: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翟方进为烝相,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之费,遂奏罢之。及翟氏败后,乡里归恶於方进,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顾野王云:王莽时尝苦旱,因追怨方进,童谣云:"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美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言者?两黄鹄。"建武中,太守邓晨使许阳典复鸿郄,以阳为都水掾。阳曰:"昔成帝梦上天,天帝怒曰:何故坏我濯龙池。"於是,乃因高下形胜,起塘四百馀里,数年乃立。

  《续汉书》曰:郭林宗交汝南黄叔度,先过袁奉高,不宿而去,信从黄宪,累日方还。泰曰:"叔度之量,汪汪若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不可量也。"

  谢承《后汉书》曰:汝南许阳,晓以术承地脉,太守邓晨署为平水掾,使治鸿郄陂,陂成,人谮阳言取钱,晨系阳於狱,户自开,械自解,晨释之出,时日暮,陂上有火光引前,清德之感也。

  《魏略》曰:明帝出次摩陂,有龙见於井中,帝出观龙,因改摩陂为龙陂。

  《异苑》曰:东乡太湖,吴庚申岁於此有一军士五百人,将破堰取鱼,先以酒肉祈神,约令水涸。夜梦人云,塘水速竭,若见巨鳞,慎勿杀也;又有铜釜,并不可发。明往决水,翕然而尽,得白鱼,形状非常,小人贪利,剖而治之,见昨所祭馀食充溢肠内。须臾复得釜,又取发,水便暴出,五百人一时没溺。惟督监得存,具说事状,于今犹名此湖为五百陂。

  《汝南先贤传》曰:郑敬去吏,隐居于蚁陂之阳,以渔钓自娱,弹琴咏诗,常方坐於陂侧,随杞柳之荫,铺茅蘼为席。

  《淮南子》曰:譬若同陂而溉田,其受水均也。

  《孙绰子》曰:海人曰,横海有鱼,一吸万顷之陂。

  《抱朴子》曰:葛仙公每酒醉,常入家门前陂水中卧,竟日乃出。

  《方舆记》曰:新蔡县葛陂,费长房化竹之所,后汉於此立葛陂县。

  《河南图经》曰:洛水,自苑内上阳宫南弥浸东注,当宇文恺版筑之时,因筑斜堤,今东北流。水衡作堰九所,形如偃月,谓之月陂。

  《寿春图经》曰:芍陂在安丰县。《淮南子》曰:"楚相作期思之陂,灌雩娄之野。"又《舆地志》、崔实《月令》云,孙叔敖作期思陂,即此是也。故汉王景为庐江太守,重修起之,境内丰给。又按芍陂上承渒水,南自霍山县北界驺虞石入,号曰濠水是。北流注陂中,凡经百里,灌四万顷。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

    ○后魏显宗献文皇帝 《后魏书》曰:显祖献文皇帝,讳弘,高宗文成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李贵人。兴光元年秋七月,生於阴山之北。太安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聪睿机悟,幼有济民神武之规,仁孝纯至,礼敬师友。和平六年..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

    ○后魏太宗明元皇帝 《后魏书》曰:太宗明元皇帝,讳嗣,太祖道武皇帝之长子,母曰刘贵人,登国七年生云中宫。太祖晚有男,闻而大悦,乃大赦天下。帝明睿宽毅,非礼不动,太祖甚奇之。天兴六年,封曰齐王,加车骑大..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

    ○后魏诸帝 《后魏书·序纪》曰: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

    ○东晋安皇帝 《晋书》曰:安皇帝讳德宗,孝武帝长子也。泰元十二年八月辛巳,立为皇太子。二十一年九月庚申,孝武崩,辛酉,太子即位,太赦。癸亥,以司徒、会稽王道子为太傅,摄政。隆安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

    ○东晋康皇帝 《晋书》曰:康皇帝讳岳,字世同,成帝母弟。咸和元年封吴王,二年徙封琅琊王;九年,拜散骑常侍,加骠骑将军;咸康五年迁侍中、司徒。八年六月庚寅,成帝不豫,诏以琅琊王为嗣。癸巳,成帝崩。甲午,..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

    ○西晋怀皇帝 《晋书》曰:孝怀皇帝讳炽,字丰度,武帝第二十五子也。光熙元年,封豫章郡王。属惠帝之时,宗室构祸,帝冲素自守,门绝宾游,不务世事,专玩史籍,有誉於时。初拜散骑常侍,及赵王伦篡,见收。为射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

    ○西晋惠皇帝 《晋书》曰:孝惠帝讳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也。太始三年,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武帝崩。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为永熙。尊皇后杨氏曰皇太后,立妃贾氏为皇后。五月辛未..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

    ○西晋景帝 《晋书》曰: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采,沉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

    ○西晋宣帝 《晋书》曰:宣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

    ○魏烈祖明皇帝 《魏志》曰:明皇帝讳睿,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今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丁巳,即皇..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

    ○魏太祖武皇帝 《魏志》曰: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字阿瞒也。)祖腾,汉桓帝时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

    ○后汉敬宗孝顺皇帝 《东观汉记》曰:孝顺皇帝讳保,孝安长子也。母早薨,追谥恭愍皇后。上幼有简厚之质,体有敦悫之姓,宽仁温惠。始入小学,诵《孝经》章句,和熹皇后甚嘉之,以为宜奉大统。年六岁,永宁元年,为..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

    ○后汉显宗孝明皇帝 《东观汉记》曰:孝明皇帝,讳阳,一名庄,世祖之中子也。母光烈皇后,初让尊位为贵人,故帝年十二以皇子立为东海公。三岁进爵为王,幼而聪明睿智,容貌壮丽,世祖异焉,数问以政议,应对敏达,..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

    ○后汉世祖光武皇帝 《东观汉记》曰:光武皇帝,汉高帝九世孙也。出长沙定王发之后。 袁宏《汉纪》曰:孝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中子买为舂陵节侯,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皇帝,讳秀..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

    ○汉孝昭皇帝 《汉书·帝纪》曰:孝昭皇帝,(讳弗之,字曰不。)武帝少子也。母赵〈女妻〉〈女予〉,本以有奇异得幸,(服虔曰:姨妤有奇手,指不伸。案《外戚传》曰:望气者云,此有奇女天子气,故称奇异也。)及生帝..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

    ○汉孝文皇帝 《春秋演孔图》曰:戴玉英,(玉英,文帝之首表象玉英而秀出。)光中再,(光,日光也。再,再中也。《汉含孳》曰:衣夜景移,位复中,支庶起也。)仁雄出,日角用。(为仁人之雄杰,既戴玉英且日角也。谓用..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

    ○汉高祖皇帝 《河图》曰:帝刘季,日角戴胜,斗胸,龟背、龙眼、长七尺八寸,明圣而宽仁。 又曰:刘受纪昌,光出轸,五星聚井。 《龙鱼河图》曰:高皇摄正总万庭,四海归咏治武明。文得道治承天精,元祚兴隆协圣灵..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

    ○秦 《史记》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与禹平水土。已为辅。"帝..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

    ○周康王 《纪年》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馀年不用。 《帝王世纪》曰:康王元年,释丧冕,作诰申诸侯,命毕公作策,分民之居里于成周之郊。王在位二十六年,崩。子瑕代立,是谓昭王。 《述异记》曰:庐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

    ○周文王 武王 成王 周文王 《史记》曰: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悦之,遂践之而孕。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牛羊过者皆避不践;徙置林中,适会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