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

2025-09-21 17:01 太平御览
○夏帝禹

  《史记》曰:夏帝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咨。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治水无功,乃殛鲧於羽山。尧崩,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命禹:"汝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禹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之功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孟曰:橇形如箕,桥行泥上。如淳曰:橇音茅蕝,谓以板置泥上通行路也。)山行乘〈木辇〉。(徐广曰:〈木辇〉音丘遥反。如淳曰:〈木辇〉车谓以铁如锥,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下山不蹉跌也。)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舜崩,三年丧毕,禹避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娶涂山氏之女,生子曰启,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帝王世纪》曰:伯禹夏后氏,姒姓也。母曰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折而生禹於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漏,首戴钩,(钩,钤也。)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字高密。身长九尺二寸,长於西羌夷人。初,禹未登用之时,父既降在匹庶,有圣德。梦自洗于河,观於河,始受图,括地象也。图言治水之意,四岳举之,舜进之尧。尧命为司空,继鲧治水,乃劳身勤苦,不重径尺之璧,而爱日之寸阴,手足胼胝。又纳贤礼士,一沐三握发,一食三吐餐。尧美其绩,乃赐姓姒氏,封为夏伯,故谓之伯禹。天下宗之,谓大禹。年二十始用,三十二而洪水平。年百岁,崩于会稽。因葬会稽山阴县之南,今山上有禹冢、井,祠下有群乌耘田。(修己或云修纪,未详。)

  《河图握矩起》曰:帝命伯禹曰:"告汝九术五胜之常可以克之,汝能从之,汝师徒将兴。"

  《雒书灵准听》曰:有人(谓禹也。)大口耳参,漏足履已,(漏,空也。戊巳,土之日,故当平水土,故以为名也。)载成钤,(有骨表如钩钤。)怀玉斗。(怀璇玑玉衡之道,或以为有黑子如玉斗也。)

  《书》曰:禹别九州,(分其界也。)随山浚川,(刊其木,深其流。)任土作贡。(任其土地所有贡赋。)

  又曰: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受舜终事之命,神宗,文祖之宗庙,言神尊也。)率百官,若帝之初。(舜初摄帝故事。)

  《尚书帝命验》曰:禹,白帝精以星感,(星,金精也。)修纪山行见流星,意感栗然,生姒戎文禹。(栗然,威貌。姒,禹氏。禹生戎地,一名政命。)

  《尚书璇玑铃》曰:禹开龙门,导积石,决岷山,治九贡。(龙门,积石山名。贡,功也,治九州之功。)

  又曰:禹开龙门,导积石,出玄珪,上刻曰:"延喜玉,受德。天锡佩。"(禹功既成,天出玄珪,天锡之者以德佩。禹有治水功者,必佩之以玄玉。)

  《尚书中候》曰:伯禹在庶,(伯,官称,禹号也,因为德谥。庶,庶人也。)四岳师举荐之帝尧,(四岳,四方诸侯也。师,众也。荐,进也。)握括命不试爵授司空。(禹握括地象,天已命之,故不复试以官,司空於周为冬卿,掌制国之五沟,行导水之事。)伯禹稽首让于益归。(稽首,拜首至手,益归贤者尧臣,归读曰夔也。)帝曰:"何斯若真,(何不听让之辞。斯,此也。若,汝也。此汝真其人。)出尔命图示乃天。"(尔,汝也。禹方让隐之,故言出汝所天命也。图,括地象。示读曰祇,祇,是也。乃天使汝治水,非我也。)伯禹曰:"臣观河,伯面长人首鱼身出曰:'吾河精也。'(观河,观於河水也。)授臣河图。"带足入渊。(河图,谓括地象。带足,去也。音带。)伯禹拜辞。(禹将行,故拜去。)

  《诗含神雾》曰:禹之兴,黑、风会纪。(黑,黑力也。风,风厉也。并黄帝臣复神,伯禹当斯而至也。)

  《礼》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

  《大戴礼》曰:宰我曰:"请问禹。"孔子曰:"高阳之孙,鲧之子,曰文命。敏给克济,其德不回,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左准绳,右规矩;履四时,据四海,平九州,戴九天,明耳目,治天下。"

  《礼含文嘉》曰:禹卑宫室,垂意於沟洫,百穀用成,神龙至,灵龟服,玉女敬养,天赐妾。

  《传》曰:禹会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春秋孔演图》曰:天命之见,侯期门,灵龟穴庭,玄龙衔云。(灵龟,虚虎也。穴庭者,星入太微门。玄龙,水精也。衔云者,盖此召气也。)

  《春秋元命苞》曰:禹之时,民大乐,其骈三圣相继,故乐名《大夏》也。

  《孝经钩命诀》曰:命星贯昴,修纪梦接,生禹。(命,使之。星,谓流行之星也。)

  《遁甲开山图》曰:禹游於东海,得玉,碧色,长一尺二寸,光如日月,自照达幽冥。

  扬雄《蜀王本纪》曰:禹本没山广柔县人,生於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母吞珠孕禹,拆堛而生於县,涂山娶妻,生子启。

  《纪年》曰:禹立四十五年。

  《论语》曰:子曰:"禹,吾无间然矣。(孔子惟禹功德之盛也。言不能复间厕其间也。)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马融曰:菲,薄也。致孝鬼神,祭祀丰洁也。)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孔安国曰:损其常服以盛祭祀。)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包曰:方里为井,井间有沟,沟深广四尺,十里为城,城中有洫,洫深广八尺也。)

  《符子》曰:禹让天下於奇子,奇子曰:"君言佐舜劳矣,凿山川,通河汉,首无发,股无毛,故舜也以劳报子。我生而逸,不能为君之劳矣。"

  《越绝书》曰:禹始忧民,救水到大越,於茅山大会计,爵有功。更名茅山,谓之会稽。及其王矣,巡狩大越。

  《吴越春秋》曰:禹,案《黄帝中经》见圣人所记曰:"在九疑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禹乃东巡狩,登衡山求之,卧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来候禹,令禹斋三月,更求之。禹乃斋三月,登宛委山,取得书通水经。遂周行天下,使益疏记之,名曰《山海经》。

  又曰:舜崩,禹服丧三年,朝夕号泣,形体枯槁,面目黎黑。

  《十州记》曰:禹治洪水毕,乃乘蹻车到锺山,祠上帝於北阿,归大功於九天。禹经诸侯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了,诸名山亦然。

  《鬻子》曰: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听。门悬鼓钟铎磬,而置鞀(音祧)於簨虡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教寡人以义者,鼓钟;教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语寡人以狱讼者,挥鞀。"此之谓五声。是以禹尝据馈而七起,日中不暇食。於是四海之士皆至。

  《隋巢子》曰:昔三苗大乱,天命殛之,夏后受之,大神降而辅之。司禄益食而民不饥,司金益富而国***,司命益年而民不夭,四方归之。

  《庄子》曰:昔者,禹堙洪水,亲自操橐耜,而涤天下之川。股无玄,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屩为服,日夜不依,以自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道也,不足为墨。"

  《孟子》曰:《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书》、《尚书》逸篇也。水逆行洚洞无涯,故曰洚水。洪,大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尧使舜治洪水,通九州,故曰掘地而注之海也。沮,泽生草者也,今青州为泽有草者为菹水流行於地而去也。民下高就平土,故曰险阻远也。水去故鸟兽害人者尽消也。)

  《尸子》曰:禹,长颈鸟喙,面貌亦恶,天下从而贤之,好学也。

  又曰:古者,龙门未辟,吕梁未凿,禹於是疏河决江,十年不闚其家。生偏枯之病,步不相过,人曰禹步。

  《墨子》曰:禹葬,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绷(补庾切。)之,下不及泉,上不通臭。既葬,收馀壤为垄,若参耕之亩。

  《韩子》曰:禹之王天下也,身执木畚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虽臣虏之劳,不苦於此矣。

  《吕氏春秋》曰: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制,乃娶涂山女。

  又曰:禹南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恐惧,禹仰而笑曰:"吾受命於天,竭力以济生人。命受天也,奈何忧於龙焉?"龙弭耳低尾而逃。

  又曰:昔者禹一沐而三握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通乎已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

  又曰: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及其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

  《贾谊书》曰:禹常昼不暇食,而夜不暇寝。方是时,忧务民也。

  《淮南子》曰:昔者鲧作三亻刃之城,诸侯倍之。禹知天下叛之,乃坏城平地,散财物,禁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

  又曰:禹沐淫雨,栉疾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修彭蠡之防,乘"四载",随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力,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罪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又曰:禹为水,以身解於阳旰之河。(解,祷也。阳旰河在秦。)

  又曰:尧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畚锸,以为民先,疏河而导九支,(支,分。)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

  又曰:禹之趋时,冠挂而不顾,履遗而不取,(冠有所挂着,去不暇顾视。)非争其先也,争得其时也。

  《说苑》曰:禹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於此也?"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吾为君,百姓皆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抱朴子》曰:禹乘二龙,郭支为驭。

  《黄帝玄女兵法》曰:禹问於风后曰:"吾闻黄帝有负胜之图,六甲阴阳之道,今安在乎?"风后对曰:"黄帝藏会稽之山下,其坎深千丈,广千尺,镇以盘石,致难得也。"禹北见六子,问海口所出。禹乃决江口,鸣角会稽,龙神为见,玉匮浮。禹乃开而视之,中有《天下经》十二卷。禹未及持之,其四卷飞上天,禹不能得也。其四卷复下陂池,禹不能拯也。禹得中四卷,开而视之。

  又魏陈王曹植《夏禹赞》曰:于嗟夫子,拯世济民。克卑宫室,致孝鬼神。蔬食薄服,绂冕乃新。厥德不回,其诚可亲。亹亹其德,温温其仁。尼称无间,何德之纯。

  又《禹治水赞》曰:嗟夫夏禹,实劳水功。西凿龙门,疏河导江。梁岐既辟,九州以同。天赐玄圭,奄有万邦。

  又《禹渡河赞》曰:禹济于河,黄龙乘船,舟人并惧,禹叹仰天。予受天运,勤功恤民,死亡命也,龙闻弭身。

  庾信《禹渡江赞》曰:二江初凿,九谷新成。风飞鹢涌,水起龙惊。乐天知命,无待忧生。危舟遂静,乱楫还平。

  ○帝启

  《归藏》曰:昔夏后启筮,享神於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

  《史记》曰: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卿。"

  又曰: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遂灭有扈氏。天下咸归。

  《山海经》曰:大乐之野,夏后启於此舞九代马,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珮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道之野。

  《帝王世纪》曰:启升后十年舞《九韶》,三十五年征河西。

  又曰:帝启,一名建,一名余。德教施于四海,贵爵而上齿,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在位九年,年八十馀而崩矣。

  《越绝书》曰:禹崩,启立,晓知王事,达君臣义。

  《吕氏春秋》曰:夏后伯,即启也。与有扈战于甘泽而有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伐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於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饰,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矣。

  ○帝太康

  《书》曰: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不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弗可下。(皇,君也。君祖禹有训戒也。近谓亲之,下谓失人者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言人君当国,民以安国也。)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言能敬畏小民,所以得众心。)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三失,过非一也。不见是谋,备其微。)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十万曰亿,十亿曰兆,言多也。懔,惧貌。朽,腐也。朽腐之索驭六马,言危惧甚。)为人上者,奈何不敬?"(能训则不骄,在上不骄则高而不危。)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作,为也。迷乱曰荒。色,女色。禽,鸟兽。)甘酒嗜音,峻宇雕墙。(甘,嗜,无厌足也。峻,高大。雕,饰尽。)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此六者,弃德之君,有其一必亡,况兼有乎?)其三曰:"维彼陶唐,有此冀方。(陶唐帝尧氏,都冀州,统天下四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言失尧之道,乱其法制,自致灭亡。)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典谓经籍,则,法,贻,遗也。主仁及后世。)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金铁银石,供民器用,通用使和平,则官民足。言古制有而太康失其业以取亡。)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曷,何也。言思而悲也。)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言人君行己不慎其德以速灭败,欲改悔其可追及乎?言无益也。)

  《帝王世纪》曰:太康无道,在位二十九年,失政而崩。

  ○帝仲康

  《书》曰: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羲和废其职官,还其私邑,以酒迷乱,仲康命胤侯掌六师往就其邑讨之。)

  ○帝相

  《纪年》曰:帝相即位处商丘。元年,征淮夷;二年,征风夷及黄夷。

  《帝王世纪》曰:帝相,一名相安。自太康已来,夏政凌迟,为羿所逼,乃徙商丘,依同姓诸侯斟灌、斟鄩氏。羿遂袭帝号,是为羿帝。

  ○有穷后羿

  《帝王世纪》曰:羿有穷氏,未闻其姓,其先帝喾。以世掌射故,以是加赐以弓矢,封之於鉏,为帝司射。历唐及虞、夏,至羿,学射如吉甫,其辞佐长,故亦以善射闻。与吴贺北游,使羿射雀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俯首而愧,终身不忘。故羿善射,至今称之。及有夏之衰,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之不附以代夏政,逼篡帝位,故号有穷氏。

  《传》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囚、熊髡、龙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娱羿于田,树之诈匿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以食其子。(食羿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杀之于国门。)靡奔有鬲氏。(靡,夏遗臣事羿者。有鬲,国名。)浞因羿室生浇(五叫反。)及豷,(音处。)恃其谗匿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鄩氏。(二国,夏同姓诸侯,仲康之子后相所依。)处浇于过,处豷于戈。(过、戈,二国名。)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后杼,少康子。)有穷由是遂亡。

  ○寒浞

  《帝王世纪》曰:寒浞,有穷氏,既篡羿位,复袭有穷之号。浞因羿之室生浇及豷,多力,能陆地荡舟。浞使奡率师灭斟灌、斟寻氏,杀夏帝相於过,灭豷於戈。恃其诈力,不恤民事。初,夏之杀帝相也,妃有仍氏女曰后緍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初,夏之遗臣曰靡,事羿;羿死,逃奔有鬲氏。收斟寻二国馀烬,杀寒浞而立少康。

  ○帝少康

  《传》曰: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浇,寒浞子,封於过。)灭夏后相。后緍方娠,逃出自窦,(后緍,相妻也。娠,怀身也。)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牧官之长。)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思,有虞君也。自以二女妻少康,姚姓也。)而邑诸纶。(纶,虞邑也。)有田一成,有众一旅,(方十五里为成,五百人为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兆,始也。)以收夏众,抚其官职。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魏高贵乡公《少康汉高论》曰:少康生於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禹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汉祖因土崩之势,专任智力,以成功业。为子,则数危其亲;为君,则囚系其贤相。身没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矣。

  又《论》曰:三代之世,任德济勋,如彼之难;秦项之际,任力成功,如此之易。且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就令汉祖功高,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

  ○帝宁(直吕反)

  《纪年》曰:帝宁居原,自迁于老王。

  《帝王世纪》曰:帝宁,一号后予,或曰公孙曼,能率禹之功,夏人报祭之。在位十七年。

  ○帝槐

  《纪年》曰:后芬立四十四年。

  《帝王世纪》曰:帝芬,一名帝槐,或曰祖武,在位二十六年。

  ○帝芒

  《纪年》曰:后芒即位元年,以玄珪宾于河东,狩于海,获大鱼。后芒陟位五十八年。

  《帝王世纪》曰:帝芒,一名和,或曰帝芒。

  ○帝泄

  《帝王世纪》曰:帝泄,一名帝世,或曰泄宗,在位十六年。

  ○帝不降

  《纪年》曰: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立十九年。

  《帝王世纪》曰:帝不降,一名帝降,或曰北成。

  ○帝局

  《帝王世纪》曰:帝局,一名帝禺,或曰高阳。在位二十一年。

  ○帝廑(音近)

  《纪年》曰:帝廑,一名胤甲。即位居西河。天有妖孽,十日并出。

  《帝王世纪》曰:帝廑,一名顼,或曰董江。在位二十年。

  ○帝孔甲

  《传》曰:昭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晋魏献子问於蔡墨曰:"虫莫智於龙,以其不生得也。信乎?"对曰:"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有夏孔甲,扰于有帝。(扰,顺也。其德能顺于天。)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四头为乘,各二乘,十六头。)各有雌雄。"

  《史记》曰:帝孔甲立,好方木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叛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弗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

  《汉书》曰:孔甲作《盘盂铭》,三十六篇。

  《列仙传》曰:师门为夏孔甲龙师,孔甲不能修其心意,杀而埋之外野,一旦风雨迎之,顷则山木皆焚。孔甲祠而祷之,未还而道死。

  《吕氏春秋》曰:夏后孔甲尝于东阳薲山。天大风晦,孔甲迷入民室。主人方乳,(乳,产也。)咸言"后来是良日,子谁敢殃之?"长成人,幕动析,撩斧,破斩足,遂为守者。(以其无足,为守门之首。)乃作《破斧》之歌。

  ○帝皋

  《纪年》曰:后昊立三年。(帝皋也。)

  《帝王世纪》曰:帝皋,一名皋苟。

  ○帝发

  《纪年》曰:帝发,一名后敬,或曰发惠。(其子立为桀。)

  ○帝桀

  《归藏》曰:昔桀伐唐,而枚占於营。营或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处,彼狸为鼠。

  《书》曰: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於鸣条之野。

  《尚书帝命验》曰:桀失其玉镜,用其噬虎。(玉镜,喻以清明之道,噬虎,喻暴虐之风。)

  《尚书帝命候》曰:夏桀无道,杀关龙逢,绝灭皇图,坏乱历纪,(皇,天也。纪,纲纪也。天之图历,龙逢引以谏桀也。)残贼天下,(刑法峻也。)贤人遁逃,(避时虐也。)淫色慢易,(男女无别。)不事祖宗。

  《韩诗外传》曰: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

  《家语》曰:夏桀、昆吾斩刘黎民如草木者焉。天下讨之如匹夫。

  《史记》曰:自孔甲以来,诸侯多叛夏,桀不务德而虐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夏桀。桀走鸣条,逐放而死。

  《纪年》曰:后桀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爱二人,女无子焉。斫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妹喜。桀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汤遂灭夏桀桀,逃南巢氏。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帝王世纪》曰: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多求美女以充后宫,为琼室、瑶台,金柱三千,始以瓦为屋,以望云雨。大进侏儒倡优,为烂熳之乐,设奇伟之戏,纵靡靡之声,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常置妹喜於膝上。妹喜好闻裂缯之声,为发裂缯之以顺适其意。以人驾车。肉山脯林,以为酒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馀人,醉而溺水。以虎入市而视其惊。伊尹举觞造桀,谏曰:"君王不听群臣之言,亡无日矣。"桀闻析然,哑然笑曰:"子又妖言,天之有日,由吾之有民,日亡吾乃亡耳。"两日斗蚀,鬼呼於国,桀醉不寤。汤来伐桀,以乙卯日战于鸣条之野,桀未战而败绩。汤追至大涉,遂禽桀於焦,放之历山,乃与妹喜及诸嬖妾同舟浮海,奔于南巢之山而死。

  《博物志》曰:夏桀之时,为长夜饮,居深宫中,男女杂处,三旬不出,不听政。

  太公《六韬》曰:桀时有瞿山之地,桀十月凿山陵,通之於河。民有谏者曰:"冬凿地穿山,是发天之阴,泄地之气,天子后必败。"桀以妖言杀之。

  《管子》曰:桀女乐三万人,晨噪闻於衢,服文绣衣裳。

  《庄子》曰: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之人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

  《墨子》曰:昔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勇力之人,生裂兕虎,指画杀人。

  《王孙书》曰:桀、纣为君,从愚妄之言,违长者之谏,衣温而忘百姓之寒,食美而忘天下之饥。或身放南巢,或头悬赤旗,斯亦无他也,但不节财而暴民也。

  《尸子》曰:伯夷、叔齐,饥死首阳,无地故也。桀放於历山,纣杀於鄗宫,无道故也。有道无地则饿,有地无道则亡。

  又曰:昔者桀、纣纵欲长乐,以苦百姓,珍怪远味,必南海之荤,北海之盐,西海之菁,东海之鲸。此其祸天下亦厚矣。

  又曰:昔夏桀之时,至德灭而不扬,帝道掩而不兴,(兴,举也。)客台振而掩覆,(客台,行礼客之室。言不能行礼,故天大振动而覆败。)犬成群而入泉,(言将灭坏,犬失其生,故嗥入渊。一说犬祸。)彘衔薮而席隩,(彘衔晨席入人隩内,言彘祸。)美人婢首墨面而不容,(婢首,乱头也。萃兴发并编为婢首,不修容饰也。)曼声吞炭内阑而不歌,(曼声见世衰乱将灭,故吞炭自败音声,闭气而不歌。)飞鸟铩翼,走兽决蹄,(铩翼,残翼,决致蹇也。言桀无道,田猎鸟兽悉被创,残翼废脚。)山无峻幹,泽无佳水。(峻幹,美材,佳水,清水。言入山泽不以时故。)

  又曰:桀为璇室瑶台,(璇瑶,石之次玉也。象才廊室也。)象廊玉床,权天下,虐百姓。於是汤以革车三百乘,伐于南巢,(南巢,庐江居巢。)收之夏宫,天下宁定,百姓和辑。

  《谯周法训》曰:桀、纣虽有天下之位,而无一人之誉也,犹朽木枯树,逢风风则仆也。

  《袁子正书》曰:桀、纣有民左亿右亿之众,四岳三涂之险,京山中南之固,及在鸣条之野,一朝而失天下。

  《符子》曰:桀观炮烙於瑶台,谓龙逢曰:"乐乎?"龙逢曰:"乐!"桀曰:"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逢曰:"天下苦之,而君为乐,臣为君股肱,孰有心悦而股肱不悦乎?"桀曰:"听子谏,谏得,我功之不得,我刑之。"龙逢曰:"臣观君冕,非冕也,冕危石也;臣观君履,亦非履也,履春冰也。未有冠危石而不压,踏春冰而不陷。"桀叹曰:"子知我之亡而不自知亡,子就炮烙之刑,吾观子亡,子不知我亡。"龙逢行歌曰:"造化劳我以生,休我以炮烙。"乃赴火而死。(禹至桀,合十九帝。)

  《淮南子》曰:桀之力,剔、(,角。)伸钩、索铁、推移大戏,(大戏,军之大旗。)水杀鼋鼍,陆捕熊罴,然革车三百乘,困之鸣条,(鸣条,今陈州平丘也。)禽之焦门。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

    ○后魏显宗献文皇帝 《后魏书》曰:显祖献文皇帝,讳弘,高宗文成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李贵人。兴光元年秋七月,生於阴山之北。太安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聪睿机悟,幼有济民神武之规,仁孝纯至,礼敬师友。和平六年..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

    ○后魏太宗明元皇帝 《后魏书》曰:太宗明元皇帝,讳嗣,太祖道武皇帝之长子,母曰刘贵人,登国七年生云中宫。太祖晚有男,闻而大悦,乃大赦天下。帝明睿宽毅,非礼不动,太祖甚奇之。天兴六年,封曰齐王,加车骑大..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

    ○后魏诸帝 《后魏书·序纪》曰: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

    ○东晋安皇帝 《晋书》曰:安皇帝讳德宗,孝武帝长子也。泰元十二年八月辛巳,立为皇太子。二十一年九月庚申,孝武崩,辛酉,太子即位,太赦。癸亥,以司徒、会稽王道子为太傅,摄政。隆安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

    ○东晋康皇帝 《晋书》曰:康皇帝讳岳,字世同,成帝母弟。咸和元年封吴王,二年徙封琅琊王;九年,拜散骑常侍,加骠骑将军;咸康五年迁侍中、司徒。八年六月庚寅,成帝不豫,诏以琅琊王为嗣。癸巳,成帝崩。甲午,..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

    ○西晋怀皇帝 《晋书》曰:孝怀皇帝讳炽,字丰度,武帝第二十五子也。光熙元年,封豫章郡王。属惠帝之时,宗室构祸,帝冲素自守,门绝宾游,不务世事,专玩史籍,有誉於时。初拜散骑常侍,及赵王伦篡,见收。为射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

    ○西晋惠皇帝 《晋书》曰:孝惠帝讳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也。太始三年,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武帝崩。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为永熙。尊皇后杨氏曰皇太后,立妃贾氏为皇后。五月辛未..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

    ○西晋景帝 《晋书》曰: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采,沉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

    ○西晋宣帝 《晋书》曰:宣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

    ○魏烈祖明皇帝 《魏志》曰:明皇帝讳睿,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今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丁巳,即皇..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

    ○魏太祖武皇帝 《魏志》曰: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字阿瞒也。)祖腾,汉桓帝时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

    ○后汉敬宗孝顺皇帝 《东观汉记》曰:孝顺皇帝讳保,孝安长子也。母早薨,追谥恭愍皇后。上幼有简厚之质,体有敦悫之姓,宽仁温惠。始入小学,诵《孝经》章句,和熹皇后甚嘉之,以为宜奉大统。年六岁,永宁元年,为..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

    ○后汉显宗孝明皇帝 《东观汉记》曰:孝明皇帝,讳阳,一名庄,世祖之中子也。母光烈皇后,初让尊位为贵人,故帝年十二以皇子立为东海公。三岁进爵为王,幼而聪明睿智,容貌壮丽,世祖异焉,数问以政议,应对敏达,..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

    ○后汉世祖光武皇帝 《东观汉记》曰:光武皇帝,汉高帝九世孙也。出长沙定王发之后。 袁宏《汉纪》曰:孝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中子买为舂陵节侯,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皇帝,讳秀..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

    ○汉孝昭皇帝 《汉书·帝纪》曰:孝昭皇帝,(讳弗之,字曰不。)武帝少子也。母赵〈女妻〉〈女予〉,本以有奇异得幸,(服虔曰:姨妤有奇手,指不伸。案《外戚传》曰:望气者云,此有奇女天子气,故称奇异也。)及生帝..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

    ○汉孝文皇帝 《春秋演孔图》曰:戴玉英,(玉英,文帝之首表象玉英而秀出。)光中再,(光,日光也。再,再中也。《汉含孳》曰:衣夜景移,位复中,支庶起也。)仁雄出,日角用。(为仁人之雄杰,既戴玉英且日角也。谓用..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

    ○汉高祖皇帝 《河图》曰:帝刘季,日角戴胜,斗胸,龟背、龙眼、长七尺八寸,明圣而宽仁。 又曰:刘受纪昌,光出轸,五星聚井。 《龙鱼河图》曰:高皇摄正总万庭,四海归咏治武明。文得道治承天精,元祚兴隆协圣灵..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

    ○秦 《史记》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与禹平水土。已为辅。"帝..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

    ○周康王 《纪年》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馀年不用。 《帝王世纪》曰:康王元年,释丧冕,作诰申诸侯,命毕公作策,分民之居里于成周之郊。王在位二十六年,崩。子瑕代立,是谓昭王。 《述异记》曰:庐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

    ○周文王 武王 成王 周文王 《史记》曰: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悦之,遂践之而孕。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牛羊过者皆避不践;徙置林中,适会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