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一百四十九 ◎皇亲部十五

2025-09-22 15:46 太平御览
○太子四(附)

  《唐书》曰:废太子瑛,玄宗第二子也。景云元年,封真定郡王。开元三年,立为皇太子。母赵丽妃,本伎人也,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及武惠妃宠幸,丽妃恩乃渐弛。惠妃女咸宜公主出降於杨洄,洄希惠妃之旨,规利于己,日求其短,谮於惠妃。惠妃泣诉於玄宗,以太子结党,将害于妾母子,亦指斥于至尊。玄宗惑其言,震怒,谋于宰相,意将废黜。中书令张九龄奏曰:"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离深宫,日受圣训。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且太子国本,难於动摇。昔晋献公惑宠嬖之言,太子申生忧死,国乃大乱。汉武威加六合,受江充巫蛊之事,祸及太子,遂至城中流血。晋惠帝有贤子为太子,容贾后之谮,以至丧亡。隋文帝取宠妇之言,废太子勇而立晋王广,遂失天下。由此而论之,不可不慎。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玄宗默然,事且寝。二十五年四月,杨洄又构於惠妃,言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镛常构异谋。玄宗遽召宰相筹之,李林甫曰:"此盖陛下家事,臣下不合参加。"玄宗意乃决矣。使中官宣诏於宫中,并废为庶人。天下之人不见其过,咸惜之。宝应元年,诏赠皇太子。

  又曰:靖恭太子琬,玄宗第六子也。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於范阳。其月,制以琬为征讨元帅,高仙芝为副,令仙芝徵河、陇兵募屯於陕郡以御之。数日,琬薨。琬素有雅称,风格秀整,时士庶冀琬有所成功,忽然殂谢,远近咸失望焉。赠靖恭太子,葬於西原。

  又曰:承天皇帝倓(音谈)既为张良娣所构,肃宗怒而幽死,又欲摇动代宗。时代宗收复两京,遣判官李泌入朝献捷。从容语及倓事,泌曰:"臣幼稚时念得《黄台瓜辞》,陛下闻其说乎?高宗大帝有子八人,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故睿宗第四。长曰孝敬皇帝弘,为太子监国,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之,立雍王贤。贤每自忧惕,知必不保全,与二弟同侍父母之侧,无由敢言。乃作《黄台瓜辞》,令乐工歌之,冀天后闻之哀愍。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太子贤终为天后所逐,死於黔中。陛下有今日运祚,已一摘矣,慎无再摘。"上愕然曰:"卿安得有是言!"自是夺宗之计不行。

  又曰:宪宗章武皇帝,顺宗长子。母王太后。六七岁时,德宗抱置膝上,问曰:"汝谁子,在吾怀?"对曰:"是第三个天子。"德宗异而怜之。贞元四年,封广陵王。顺宗即位之年,封册为皇太子。

  又曰:懿宗恭惠皇帝,宣宗长子。母曰元昭皇太后晁氏。大和七年,生於藩邸。封郓王。大中十三年,宣遗诏立为皇太子,姿貌瑰杰,有异稠人。藩邸时当重疾,郭妃侍医,见黄龙出入於卧内。妃以告,帝曰:"慎勿言。"

  又曰:僖宗恭定皇帝,懿宗第五子。母曰惠安皇后王氏。初封普王。懿宗大渐,制曰:"朕守大器之重,居兆人之上,日惧一日,如履如临。旰昃劳怀,寝兴思治,涉道犹浅,道化未孚。而摄养乖方,寒暑成厉,实有虑於阙政,且无暇而怡神。考兹旧章,谋於卿士,思阐鸿业,式建皇储。第五男晋王孝敬温恭,宽和博厚,日新令德,天假英姿,言皆中规,动必由礼。俾崇邦本,允叶人心,宜立为皇太子,权勾当军国政事。咨尔中外卿士,暨於腹心之臣,各竭乃心,永安黎献。"

  ○太弟(附)

  王隐《晋书》曰:惠帝永宁二年,立清河王覃为太子。成都、河间王复废覃为清河王,立成都王为皇太弟。

  《晋阳秋》曰:永兴元年,河间王颙表拜成都王颖为皇太弟。司空越、高密王简、平昌公模等以大驾北征,废皇太弟颖,立豫章王炽为皇太弟。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晋成都王颖为皇太弟,领丞相,自邺悬秉朝政,事无大小,皆先关谘。

  《唐书》曰:武宗肃皇帝,穆宗第五子。母曰宣懿皇后韦氏。长庆元年,封颖王。开成五年,文宗疾,两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矫诏迎颖王於十六宅,曰:"朕自婴疾疹,有加无瘳,惧不能躬总万机,日釐庶政。稽于古训,谋及大臣,用建亲贤,以贰神器。亲弟颖王湹,昔在藩邸,与朕尝同师训,动成仪矩,性禀宽仁。俾奉昌图,必谐人欲。可立为皇太弟,应军国政事,便令勾当。百辟卿士,宜竭乃心。"

  又曰:昭宗景文皇帝,懿宗第七子。母曰惠安太后王氏。帝於僖宗,母弟也,尤相亲睦,自艰难播越,尝随侍左右。僖宗不豫,遗诏立为皇太弟。

  ○太孙(附)

  王隐《晋书》曰:赵王伦既废贾后,皇帝使使持节追复皇太子,拜皇孙臧为临淮王、尚为襄阳王。又诏立臧为皇太孙,文武官属即转为太孙官属,车服侍从,皆愍怀之旧也。赵王伦篡位,太孙废为濮阳王,薨。惠帝复祚,立襄阳王尚为皇太孙。薨,谥冲皇太孙,并追谥前太孙为哀皇太孙。

  《晋惠帝起居注》曰:拜皇孙臧为临淮王、尚为襄阳王。又诏臧为皇太孙。臧废到铜驼街,宫人哭从,皆哽咽,路人收泪焉。桑复生於西厢,长丈馀,太孙废乃枯。

  又曰:惠帝诏以太常成粲为太孙太傅,前城闾校尉梁柳为太孙太傅。

  又曰:惠帝使使持节兼司空任城王济策命愍怀皇太子前妃为皇太孙太妃。是日也,以复妃告於太庙。

  《后魏书》曰:高宗文成皇帝,景穆帝之长子也。母曰阎氏。帝少聪达,太武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

  又曰:刘尼,代人也。父祖皆为方面大人。少壮健,有膂力,世祖善之,拜羽林中郎。宗爱既杀南安王馀於东庙,秘之,唯尼知之。尼劝爱立高宗。爱自以负罪於景穆,闻而惊曰:"君大痴人,皇孙若立,岂忘正平时事乎?"尼以状告殿中尚书源贺。仍谋於南部尚书陆丽,丽曰:"唯有密奉皇孙耳。"於是贺与长孙渴侯严兵守卫,尼与丽迎高宗於苑中。丽抱高祖马上,入於京城。尼驰还东庙,大呼曰:"宗爱杀南安王,大逆不道。皇孙已登大位,有诏,宿卫之士皆可还宫。"众咸唱万岁。

  《后周书》曰:建德二年夏六月壬子,皇孙衍生,文武官普加一阶。

  萧子显《齐书》曰:文惠太子长懋,字云乔,世祖长子也。世祖年未弱冠,而生太子,为太祖所爱。建元元年,封南郡王,邑二千户。江左未有嫡皇孙封王,始自此也。

  又曰:郁林王昭业,字元尚,文惠太子长子也,小名法身。文惠太子薨,立昭业为皇太孙,居东宫。昭业少美容止,好隶书。世祖敕皇孙手书不得妄出,以贵重之。

  《唐书》:贞观十七年,诞皇太孙,宴宫寮於弘教门。太宗幸东宫,自殿北门入,谓宫臣曰:"顷来生业稍可,非乏酒食,而唐突公等宴会,朕有甲观之庆,故就卿为乐耳。"谓太子曰:"尔国之储,贰府藏是同,金玉绮罗不足为赐。但先圣典籍,可为镜诫耳。"因赐《尚书》、《毛诗》、《孝经》各一部。

  又曰:永淳元年,立皇孙重昭为皇太孙,将置府寮,上召吏部侍郎裴敬彝、郎中王方庆问曰:"今立太孙,前代故事如何?"方庆进曰:"臣按《周礼》,有嫡孙。汉魏已来,皇太子在,亦不立太孙,但封王耳。今陛下肇建皇孙,创斯盛典,所以彰子孙千亿之盛,福祚灵长之应也。"上悦。

  ○太子妃(附)

  《白虎通》云:妃者,匹也。妃匹者何谓也?相与偶然。古者天子后宫嫡庶皆曰妃。(《史记》曰:黄帝有四妃。帝喾有四妃。虞舜有二妃。)周以天子之正嫡为皇后。秦称皇帝,因称皇后,以太子之正嫡称妃。汉因之。

  《汉书·外戚传》云:太子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是也。魏晋以后咸遵之。

  《汉书》曰:孝景薄皇后,孝文薄太后家女也。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取以为太子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

  又曰:孝武陈皇后,长公主嫖女也。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帝即位,立为皇后。

  又曰:元帝为太子,司马良娣死后,太子悲恚发病,忽忽不乐。宣帝令皇后择后宫家人子可以娱侍太子者,王禁女政君预焉。时预择者五人,政君独衣绛缘诸于。(诸于,大掖衣也。)侍中杜辅送入太子宫,见於丙殿。待御幸,有身,立为太子妃。

  又曰:孝成许皇后,平恩侯嘉女也。元帝选配皇太子。初入太子家,上令中常侍黄门亲近者侍送,还白太子欣说状,元帝喜谓左右:"酌酒贺我!"左右皆称万岁。及成帝即位,立许妃为皇后。

  又曰:孝哀帝傅皇后,定陶傅太后从弟子也。哀帝为定陶王时,傅太后欲重亲,取以配王。王入为太子,傅氏女为妃。哀帝即位,立为皇后。

  《后汉书》曰:明帝马皇后,伏波将军援小女也。初,援征五溪蛮,卒於师,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氏等因谮之,由是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后从兄严不胜忧愤,白太夫人绝窦氏婚,求进女掖庭。乃上书曰:"臣叔父援辜恩不报,而妻小特获恩全,戴仰陛下,为天为父。窃闻太子、诸王妃匹未备,援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仪状发肤,上中以上,皆孝顺小心,婉顺有礼。愿下相工,简其可否。如有万一,援不朽於黄泉。"由是选后入太子宫,时年十三。

  《吴志》曰:太子孙和赐死,和与妃张决别。张曰:"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亦自杀。

  《蜀志》曰: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女也。章武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

  王隐《晋书》曰:杨元后,武帝娶之,生惠帝。谋婚久不决,上欲娶卫瓘女,后欲娶贾充女。充妻郭酷妒宿著。上曰:"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端正而长白。贾家种妒少子,酷而短黑。"郭必欲使所生女配太子,既先使人言,又输宝物于杨后。固启必成。本当娶后妹午,午年十二,小太子一岁,定见短小,未胜衣。更娶南风,南风时年十五,大太子二岁。上乃听之。帝知太子不惠,又闻卫瓘言,故试之。尽召东宫大小官属,为作饮食,而密封诏事,使太子决,停信侍之。贾妃大惧,请外人作答诏草。给使张泓行还,启贾妃曰:"太子不学,而答诏引义,必致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答。"贾妃大喜,语泓:"便为我好答,得富贵,与汝共之。"泓素有才,答之,高过。武帝大喜。於是贾妃讽旨於外,说张泓孝廉郎才,语领军,举高第。充遣语女曰:"卫瓘老奴,几破汝家事。"於是贾妃衔之。

  又曰:贾妃酷妒,手斫数人,或以戟擿孕妾,子乃随刃堕地。上闻,大怒,垂废之。荀勖深救之,故得不废。

  《晋氏后妃别传》曰:武悼皇后,武帝继室也,太傅杨骏女。贾庶人为太子妃时,数以肆情,性忌妒,失帝意,帝欲废焉。后为妃陈请曰:"鲁公有勋於王府,妃亲则其子。妒忌,妇人常事,不足以一眚而忘大德。"帝纳焉。

  王隐《晋书》曰:初,世祖遣才人谢玖给事惠帝,因是有娠。临娶贾妃,迎玖西宫,遂生愍怀太子。惠帝即位,立为皇太子,为聘王夷甫小女惠风。贾后暴戾日甚,乃表乞免为庶人,送太子妃王氏入金墉城,妃父尚书令王衍见胁,表离婚。妃出金墉城,号哭感动左右,道路为之悲怆也。

  又曰:刘曜、王弥等入洛,尽将诸后妃去,愍怀太子王妃拔刀向贼,曰:"我,司徒公女,皇太子妃;死则已,终不为贼妇。"贼乃害之。

  《晋起居注》曰:元帝太兴五年,上临轩,使策命拜晋王太子妃庾氏为皇太子妃。

  《晋孝武帝起居注》曰:纳采,聘太子妃;百官朱服,会於新安公主第,秘书监王操之为主人。

  《晋孝武帝起居注》曰:上临轩,设悬而不乐,遣兼司空望蔡公谢琰,纳太子妃王氏,诏曰:"太子讳婚,礼即就,仰祖宗遗烈,凭道德之资;保傅将翼,贤士竭诚;慎行修德,积善庆隆,岂惟在予!天赍赐所以宣其悦情。其便依旧。有赐。"左仆射王珣奏赐文武绢布,百官诣止车门上礼。

  《甲辰仪》曰:皇太子妃、公妃夫人逢持节使者、高车使者,皆住车,相揖。妃、主皆住车,不揖。

  《东宫旧事》曰:司徒会稽王道子等启曰:"皇太子系体宸极,年德并茂,宜简国媛,缉宣内教。故中书令太常王献之、新安公主息女,六行聿修,四德允备,加之世载简正,庆深积善,佥曰宜作配储宫,正位中馈。"太元二十一年,皇太子纳妃琅琊临沂王氏,时年十四。

  王隐《晋书》曰:安僖皇后王氏,字神受,太常王献之女,新安公主生,即安帝姑也。孝武帝以后少孤,无兄弟,故为安帝纳为太子妃。

  《东宫旧事》曰:有诏以皇太子纳妃,赐帛各有差。使持节兼司空公尚书右仆射谢琰、副护军将军临湘县侯车胤迎。詹事尚书左仆射王珣率东宫属迎於主第。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纳妃,织成衮带、白玉佩、四望车、羽葆前后部、鼓吹各一部,步摇一具、九钿函盛之同心雀钿一具、函盛鬓花六五枝、登花一三五支、团树花十株、碧纱座袿半绣一、丹罗杯文长命绮礻属一。(礻属,音属,袴别名。)

  又曰:太子纳妃,绛真文罗一幅、被子一,绛罗绣四幅、被一。

  又曰:皇太子纳妃,有绛真文罗袴、漆龙头支髻、枕一、银花环釰、自副金涂连盘鸭灯一、绛地文履一、量漆花簏一、绛地织成绮纟龙、有七采柸文绮一、绛石柸文绮被有一、又七采柸文绮袴、长命杯文绮袴。

  《晋令》曰:皇太子妃珮瑜玉。

  沈约《宋书》曰:皇太子妃,金玺龟钮朱缓,佩瑜玉。

  又曰:少帝司马皇后,讳茂英,河内温人,晋恭帝女也。初封海盐公主,少帝以公子尚焉。宋初,拜皇太子妃。少帝即位,为皇后。

  又曰:前废帝何皇后,讳令婉,庐江灊人也。孝建三年,纳为皇太子妃。

  又曰:后废帝江皇后,讳简珪,济阳考城人,北中郎长史智渊孙女。太始五年,太宗访太子妃,而雅信小数,名家女多不合。江氏虽世为华族,而后父、祖并已亡,弟又弱小,门无强荫,以卜筮最吉,拜为皇太子妃。

  萧子显《齐书》曰:皇太子有厌翟车,(如重翟车,饰微减。)漆画轮车,太子妃亦乘之。

  又曰:文安王皇后,讳宝明,琅耶临沂人。建元元年,为南郡王妃。四年,为皇太子妃,无宠。太子为宫人制新丽衣裳及首饰,而后床帐陈古,钗錜(小钗也。)十馀枚。

  《唐书》曰: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十三,嫔於太宗。武德九年,册拜皇太子妃。

  又曰:高宗废后王氏,同安长公主即后之从祖母也。公主以后有美色,遂纳为晋王妃。高宗登储,册为皇太子妃。

  又曰:开元中,敕:"所选皇太子及诸王等妃,既是百官子女,礼合避人,今追就本县。及过本司,未为得所,其应预妃者,宜令所司具名录奏,各令女及近亲随使於命妇朝堂待进止。"

  ○良娣(附)

  《汉书》曰:卫太子史良娣,宣帝妃祖母也。太子有妻妾凡三等,子皆称皇孙。史良娣家本鲁国,母贞君,兄恭。元鼎四年,入为良娣,生男,进号史皇孙。武帝末,巫蛊事起,卫太子及良娣、史皇孙皆遭害。

  沈约《宋书》曰:大明五年,上更为太子置内职二等,曰保林,曰良娣。纳南中郎长史太山羊赡女为良娣。

  萧子显《齐书》曰:建元三年,太子宫置三内职,良娣比开国侯。

  《唐书》:肃宗张皇后,天宝中选入太子宫,为良娣。

  《唐书》曰:顺宗庄宪皇后王氏,幼以良家子入宫,为才人。顺宗在藩邸时,代宗以才人赐之。生宪宗皇帝,立为孺人。顺宗升储,册为良娣。

  ○孺子(附)

  《后魏书》曰:刘芳沉雅方正。太子恂之在东宫,高祖欲为纳芳女,芳辞以年貌非宜。更敕芳举其宗女,芳乃称其族子长文之女。高祖乃为恂聘之,与郑懿女对为左右孺子焉。

  ○保林(附)

  王隐《晋书》曰:愍怀太子废为庶人,考竟太子母淑妃谢玖,及太子所幸保林及母三弟。

  沈约《宋书》曰:大明五年,上为太子纳宜都守袁僧惠女为保林。

  萧子显《齐书》曰:太子保林,比五等侯。

  ○才人(附)

  王隐《晋书》曰:世祖遣才人谢玖给事惠帝,因是有娠。临娶贾妃,迎玖西宫,遂生愍怀。

  萧子显《齐书》曰:太子才人,比驸马都尉。

  ○家人子(附)

  《汉书》曰:史皇孙王夫人,宣帝母也,名翁须。皇孙妻妾无号位,皆称家人子。生宣帝数月,卫太子、史皇孙败,家人子皆坐诛。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一百八十三 ◎居处部十一

    ○门下 《家语》曰:孔子谓子路曰:"见长者不能黜其色,见幼者不能尽其辞,虽有疾风雨,吾不入其门矣。" 《白虎通》曰:门四出何?所以通四方。故《礼·三朝记》曰:"天子之宫四通。" 《太公金匮门之书》曰:敬遇宾..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二 ◎居处部十

    ○门上 《说文》曰:门,扪也;在外为人所扪摸也。从二户,象形也。阊阖,天门也。阖,门扉也。闬,门也。〈门乡〉,门向也。闤阓,市门也。阍,门竖也。阍,昏也;门常昏闭,故曰阍即守门隶人也。阎,里中之门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一 ◎居处部九

    ○第 《汉书》曰:高祖诏列侯食邑者,皆赐大第室。二千石,受小第室。注云: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又曰: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名曰第。 《史记》驺奭者,齐诸邹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於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 ◎居处部八

    ○宅 《释名》曰: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 《说文》曰:宅,人所托也。 《周礼》曰:凡任地,国宅无征。郑注云:国宅城中,无征税也。 《礼记》曰:献田宅者操书契。 《左传》曰: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九 ◎居处部七

    ○阙 崔豹《古今注》曰:阙,观也;于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可远观。人臣将朝,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其上皆画云气仙灵,奇禽怪兽,以示四方。苍龙,白虎,玄武,朱雀,并画其形。 《释名》曰:观,..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八 ◎居处部六

    ○台下 王子年《拾遗记》曰:秦始皇起云明台,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工。南得烟丘碧桂、丽水然沙、贲都朱泥、云冈素竹;东得葱峦锦柏、缥穟龙杉、云梓、寒河星柘;西得漏海浮金、狼渊羽壁、涤嶂霞素、寘阜乾漆、阴..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七 ◎居处部五

    ○台上 《尔雅》曰:观四方而高曰台,(积土四方者。)有木曰榭。 《释名》曰:台,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又曰:《尚书》曰:散鹿台之财。 《毛诗》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谓文王之作灵台也。 又曰:《新台..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六 ◎居处部四

    ○堂 《说文》:堂,殿也。 《释名》曰:堂,犹堂堂;高显貌也。 《礼记》曰:堂上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又曰:将上堂,声必扬。 又曰:礼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又曰:觐..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五 ◎居处部三

    ○殿 《说文》曰:殿,堂之高大者也。 《释名》曰:殿,典也。 挚虞《决疑要注》曰:凡太极殿乃有陛,堂则有阶无陛也。右磩左平,平者以文砖相亚次,磩者为陛级也。九锡之礼,纳陛以登,谓受此陛以上殿。堂之正者为..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四 ◎居处部二

    ○室 《说文》曰:室,实也。 《释名》曰:室,实也;物满实其中也。 《毛诗》曰:《斯干》,宣王考室也。"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又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笺》云: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三 ◎居处部一

    ○宫 《世本》曰:尧使禹作宫。 《释名》:宫,穹也;屋见垣上穹隆也。 《尔雅》曰: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史记》曰:《天官书》曰:"玄武,虚、危,主宫室。" 《大戴礼》曰:周时德泽和洽,蒿茂大,以为宫柱,名..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

    ○岭南道 广州 《十道志》曰:广州,南海郡。秦置南海郡。二汉因之,兼置交州。吴因之,分置广州。宋、齐皆因之。梁、陈并置都督府。隋平陈,又置潘州。炀帝初,复置南海郡。唐为广州。 又曰:南海县,本汉番禺县地..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

    ○江南道下 越州 《十道志》曰:越州,会稽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越国。 《春秋元命苞》曰: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 《史记》曰: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

    ○江南道上 昇州 《图经》曰:昇州,古扬州之地也。春秋时为吴地。战国时越灭吴,为越地;后楚灭越,其地又属楚,初置金陵邑。秦并天下,改金陵为秣陵,属鄣郡。汉元封二年,改鄣郡为丹阳郡。 《汉志》曰:故鄣,属..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

    ○淮南道 扬州 《元和郡县图志》曰:扬州,广陵郡。《禹贡》九州,扬州其一也。春秋时属吴。七国属楚。秦灭楚,为广陵;后并天下,属九江郡。汉为江都国。建武元年,复曰扬州。 《左氏·哀九年》曰:吴城邗沟,通江..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

    ○山南道下 梁州 《图经》曰:梁州,汉中郡。春秋至战国时楚地。秦、汉为汉中郡。 《蜀志》曰:刘备初得汉中,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汉书》曰:项羽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沛公欲攻..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

    ○山南道上 荆州 《十道志》曰:荆州,江陵郡。汉旧县属南郡。 《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江、汉朝宗于海。(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 《春秋元命苞》曰..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

    ○剑南道 剑州 《图经》曰:晋安郡,《禹贡》梁州之域。秦之蜀郡。汉属广汉郡之梓橦县。 《华阳国志》曰: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阁道以通蜀汉,即此郡。 《三国志》曰:邓艾伐蜀,自阴平县景谷步剑阁道,悬车束..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

    ○陇右道 秦州 《十道志》曰:秦州,天水郡。《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秦始封之邑,秦为陇西郡。汉武置天水郡。 《史记·秦本纪》曰:周孝王时,非子好马及善畜养。孝王曰:"昔柏翳为舜主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

    ○关西道 雍州 《尚书·禹贡》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厥贡惟球、琳、琅玕。(球、琳皆王名。琅玕,石而似珠。) 《文耀钩》曰:岐、华已北,龙门积石,..

    0 太平御览 2025-09-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