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

2025-09-22 16:47 太平御览
○河北道上

  怀州

  《元和郡县图》曰:怀州,河内郡。《禹贡》冀州之域,覃怀之地。周为畿内及卫、邗、雍三国。春秋时属晋。七国时属韩、魏二国。秦兼天下,灭卫,为三川郡。

  《禹贡》曰:覃怀底绩,至于衡漳。

  《后汉书》曰:光武定河内而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无复西顾之忧。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非此了不可也。"乃拜恂为河内太守。恂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湛园之竹以为矢,养马收租以给军。

  《左传》曰:周与郑人苏忿生之田:州、陉、隤、怀。(州,今河内县。)

  又曰:襄王赐晋文公以阳樊、温、原、攒茅之田。晋於是始启南阳。(在晋山之南,河之北,故曰南阳。)

  《元和郡县图》曰:河内县,《春秋》野王邑也。

  《左传》曰:晋人执晏弱于野王。

  《汉志》曰:武德县,属河内。始皇东巡,自以武德定天下,故名之也。

  《十道志》曰:修武,本宁邑也。

  《韩诗外传》曰:武王伐纣,勒兵於宁,故改曰修武。

  《韩非书》曰:秦昭王败赵长平,西伐修武。

  《汉书》曰:汉武帝将幸缑氏,至汲县之新中乡,得南越相吕嘉首,因立为获嘉县。

  孟州

  《图经》曰:孟州,河阳郡。《禹贡》冀、豫二州之境,则武王伐纣,会盟津是也。周为畿内,苏忿生之邑。后为晋邑。

  《左传》曰: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

  《北齐书》曰:神武使潘岳镇北城,又使高永乐守南城,以备西魏;又东魏所筑中潬城仍置河阳关;故有河阳三城侯使。

  《冀州图经》曰:河阳,在河内郡南六十四里,有宫有关。

  《晋书》曰:潘岳才名冠世,为众所嫉,出为河阳令。

  《左传·隐三年》曰: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

  又《僖十年》:狄灭温,(今河内温县。)温子奔卫。周襄王以地赐晋文公。

  卫州

  《元和郡县图》曰:卫州,汲郡。《禹贡》冀州之域,后为殷都,卫县界朝歌是也。战国时属魏。秦属河东郡。(汉为汲县地。)

  《地理志》曰:河内,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鄘、卫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人,谓之三监。

  《史记》曰:周旦以成王命兴师,杀武庚禄父,杀管叔,放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之间故商墟。

  《汉志》曰:朝歌,属河内,纣所都。周武王弟康叔所封,更名卫。王莽曰雅歌。

  《刘子》曰:邑号朝歌,墨子回车。

  《后汉书》曰:虞诩为朝歌令,多盗,连年不解,亲旧多劳吊之,曰:"得朝歌何衰也!"诩笑曰:"难者不避,易者必从,臣之节也。"诩谒河内太守马棱,棱曰:"君儒者,乃在朝歌?甚为君忧之。"诩曰:"贼犬羊相聚,以求饱暖耳。去敖仓不过百里,不知取以为粮;青、冀州民,不知掠以为众,守其阨塞,此为断天下之右臂也。今则不然,此无大计之效也。"诩悉平之。

  《春秋后序》曰:太康五年,吴寇始平,余自江陵还襄阳,解甲休兵,乃申予旧意,修成《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始讫,会汲郡汲县有发其界内旧冢者得古书,皆简编科斗文字,发冢者不以为意,往往散乱。科斗书久废,推寻不能尽通,始者藏在秘府,余晚得见之。

  刘澄之《山川古今记》曰:黎阳,古黎国也。《诗》曰:"黎侯寓于卫"是也。

  相州

  《元和郡县图》曰:相州,邺郡。《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地属晋。战国时属魏,魏文侯使西门豹守邺是也。秦并天下,为邯郸、上党二郡之地。汉高祖分置魏郡,治邺。

  《尚书》曰:河亶甲居相。

  《后魏书》曰:道武幸邺,访立州名,尚书崔光对曰:"昔河亶甲居相,宜曰相州。"道武从之。

  《汉志》曰:魏郡,领邺、馆陶、斥丘等一十八县。

  《后魏书》曰:文帝太和十八年,卜迁都,经邺,登铜雀台,御史崔光等曰:"邺城平原千里,漕运四通,有西门使、起旧迹,可以饶富,在德不在险,请都之。"孝文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邺城非长久之地,石虎倾於前,慕容灭於后。国富主奢,暴成速败。且西有枉人山,东有列人县,北有柏人城。君子不饮盗泉,恶其名也。"遂止。

  《魏书》曰:黄武二年,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广平、阳平、魏平三郡为三魏也。

  《图经》曰:安阳,纣都也,在淇、洹二水之间,本殷墟所谓北冢是也。

  《战国策》曰:纣昔聚兵百万,左饮淇水使竭,右饮洹水不流。

  《晋书·载记》曰:石勒诸将佐议欲都邺,将攻三台,张宾进曰:"三台险固,攻守未可卒下。"於是进襄国。

  《汉志》曰:内黄,属魏郡。《春秋》"吴子、晋侯会于黄池。"今黄泽在西,陈留有外黄,故加内云。

  洺州

  《十道志》曰:洛州,广平郡。属《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为赤狄地,后属晋。

  《左传》:"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是也。七国时属赵。秦并天下,为邯郸郡。汉初,置广平国。

  《禹贡》曰:覃怀底绩,至于衡漳。(衡漳在肥乡县。)

  《左传》曰:公会单顷公及诸侯,同盟于鸡泽。杜注云:鸡泽在广平曲梁县。

  《汉志》:广平国,领县十六。武帝征和二年改为平干国,宣帝复故。王莽曰富昌。

  《十道志》曰:洛水县,本汉斥漳县也。

  《汉志》曰:以其国斥卤,故云斥漳。

  又曰:曲周,属广平国。莽曰直周。

  《图经》曰:邯郸,单,尽也;邯,山名,谓邯山之所尽也。

  邢州

  《十道志》曰:邢州,钜鹿郡。《禹贡》冀州之域。秦并天下,於此置信都县,属钜鹿郡。

  《左传》曰:凡蒋、邢、茅,周公之胤也。

  又《成十五年》:楚大夫申公奔晋,晋以为邢大夫。(东阳,晋之山东,魏州广平是。)

  《郡国志》曰:邢州尚书坊东平地,周百馀步,其所鸣响,人马行上轰轰有声,掘之即火出。

  《十三州记》曰:钜鹿,唐虞时大麓之地。《尚书》:"尧试舜百揆,纳于大麓。"麓则林之大者。尧之禅舜,欲使天下皆见之,故合群臣与百姓,纳之大麓之野,然后授舜,以明己禅也。

  《张耳传》曰:高祖从平城还,过赵,赵王自上食,礼甚卑。高祖箕踞。赵相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上过欲宿,心动,问:"县名为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迫於人也!"不宿而去。(柏人,今尧山县。)

  冀州

  《十道志》曰:冀州,信都郡。

  《元和郡县图》曰:春秋时属晋。七国时属赵。在秦属钜鹿郡。

  李公绪《赵记》曰:赵孝成王造坛台之宫为赵都,朝诸侯,故曰信都。

  《史记》曰:秦时有说客说张耳曰:"两君羁旅,难以独立;立赵后,扶以义,可以就功。"乃求赵歇,立为赵王,居信都。

  《汉书》曰:项羽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居信都,改曰襄国。

  《晋书》曰:张宾说石勒曰:"襄国因山凭险,实形势之国,可都之。"遂都於此。

  《晋书》曰:初,童谣云:"古在左,月在右,让去言,或入口。""古在左,月在右",胡字也。"让去言",襄字也。"或入口",为国也。寻为石勒所都。

  《后汉书》曰:王郎僣号,河北悉应。光武自蓟南行,至下博,惶惑不知所之,有白头父在道傍,指曰:"努力!信都为长安守。"光武即驰赴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

  《魏志》曰:韩馥为冀州牧,公孙瓒欲袭之。袁绍使高幹讽馥,令以冀州让绍。馥素恇怯,因然其计,馥长史耿武谏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穀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杀,奈何以州与之?"馥不从,以州与绍。

  卢植《冀州风土记》曰:冀州,圣贤之泉薮,帝王之旧地。

  《十三州志》曰:冀州之地,古京也。人患剽悍,故语曰:"仕宦不偶值冀部。"

  《后汉书》曰:王郎起,光武自蓟南驰,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冯异抱薪,邓禹爇火,光武对灶燎衣。异进麦饭兔肩。

  《魏志》曰:太祖拔邺,领冀州牧,或说太祖"宜复古置九州,冀州所制者广,天下服矣。"太祖将从之,荀彧曰:"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今分冀州,将皆动心。一旦生变,天下未易图也。"公从之。

  赵州

  《元和郡县图》曰:赵州,赵郡。《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秦为邯郸郡。汉为常山郡平棘县地,又赵国。自两汉及魏,以封建子弟。

  《赵记》云:女子盛饰冶容,习丝竹,长袖,倾绝诸侯。

  《左传》曰:师及齐师、卫孔圉、鲜虞伐晋,取棘蒲。(即今平棘县也。)

  《史记》曰:苏秦说赵曰:"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於赵。赵地方二千里,西有常山,南有漳河,东有清河,北有燕代。"

  《汉志》曰:元氏,属常山县。王莽曰井关亭。赵公子元之封邑,故曰元氏。

  《后汉书》曰:光武北征彭宠,阴后从行,生明帝於元氏传舍。章帝幸元氏,祠光武、显宗於县舍,又祠显宗於始生堂,皆奏乐,用新诗,复元氏祖。

  《十道志》曰:高邑县,赵房子之邑,《竹书纪年》作鲂子。汉以为鄗县。后汉复改为高邑。

  《后汉书》曰:光武至鄗,群臣请即帝位,於是设坛场於鄗南千秋高亭五成陌。(今赵州柏乡县。)

  镇州

  《十道志》曰:镇州,常山郡。

  《元和郡县图》曰:《禹贡》冀州之域。周为并州地。春秋时为鲜虞国。战国时属赵。秦兼天下,为钜鹿郡。

  《十三州志》曰:真定,本名东垣,以河东有垣,故此加东耳。

  《汉书》曰:高祖时,代相陈豨反,使赵利守东垣。上自攻之,不下,卒骂帝,帝怒,增兵急攻城,斩骂者,改曰真定。

  《汉志》曰:井陉,属常山郡。

  《穆天子传》曰:天子猎于鉶山。注曰:燕、赵谓山脊为鉶,即今井陉是。

  《史记》曰:秦始皇十八年,攻赵,王剪下井陉。

  《元和郡县图》曰:灵寿县,本中山国都也。

  《十三州志》曰:中山武公本周之同姓,其后桓公不恤国政。晋太史馀见周王,王问之:"诸侯孰先亡?"对曰:"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臣观之,中山其先亡乎?"其后魏乐羊为文侯将,拔中山,封之灵寿。

  《战国策》曰:九门县本有九室而居,赵武灵王改为九门县。

  《史记》曰:赵惠王三十八年,蔺相如城九门大城。

  定州

  《十道志》曰:定州,博陵郡。《禹贡》冀州之域。虞舜十二州,盖井州之域。春秋时鲜虞白狄之国,后改为中山国。

  张曜《中山记》曰:郡理中山,以其城中有山,故谓之中山。又云:郡治中人城。

  《汉志》曰:卢奴县,属中山国。卢水出焉。

  《图经》曰:安喜县,即古卢奴县也。有黑水故池,深而不流;俗谓黑水为卢,不流为奴。

  《汉书·外戚传》曰:宣帝母王夫人,微时与父泣别於柳宿城。(在丰义县。)

  《十道志》曰:唐县,本春秋时鲜虞邑也,汉为唐县地。

  《汉志》曰:唐县,属中山国。王莽曰和亲。故尧国也。尧为唐侯,邑於此。尧山在唐东北望都界。孟康曰:晋荀吴伐鲜虞,入中人,今中人亭是。

  应劭《风俗通》曰:中人城北四十里有左人亭,鲜虞故邑。(左人亭即唐县也。)

  《汉书》曰:望都,属中山国。莽曰顺调。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以为名。

  《图经》曰:陉邑县,本七国时中山国之苦陉县也。

  《史记》曰:李克为中山相,苦陉之吏上计,入多於前,克曰:"苦陉上无山林之饶,下无薮泽牛马之息,而入多於前,是扰乱吾民也。"於是免之。

  《十道志》曰:鼓城县,春秋鼓子之邑,汉下曲阳之地。

  《春秋左氏传》曰:晋荀吴围鼓,以鼓子鸢鞮归。(钜鹿下曲阳有鼓众。)

  《十三州志》曰:中山有上曲阳,故加下耳。

  《图经》曰:北平县,本秦曲逆县之地,属中山国。

  《汉书》曰:高祖北征还过曲逆,上其城,望室甚大,曰:"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於是封陈平为曲逆侯。

  《后汉书》曰:章帝北巡北岳,以曲逆名不善,改为蒲阴。

  瀛州

  《十道志》曰:瀛州,河间郡。《禹贡》冀州之域。舜十二州为并州之境。春秋时属燕、赵二国。秦并天下,为河间郡。汉为河间国。

  《郡国志》曰:瀛州,以地带沧海,物产滋瀛,故以名之。又云:以瀛海为名。

  《汉志》曰:河间国,领县四:乐成、侯井、武隧、弓高。王莽曰朔定。应劭曰:在两河之间。

  《汉书》曰:武帝时,望气者云"西北有女极贵",遂访之於河间,得钩弋夫人。

  《十道志》曰:博野县,本汉蠡吾县地。

  《十三州志》曰:太初元年,蠡吾侯志入继孝质,是为孝桓帝。追尊其父蠡吾侯翼为孝宗皇帝,陵曰博陵,因改为博野县。

  《汉志》曰:高阳县,属涿郡。王莽曰高亭。以其在高河之阳,故曰高阳。

  《汉志》曰:东平舒,属渤海郡。以代郡有平舒,故此加东也。(即平舒县。)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一百八十三 ◎居处部十一

    ○门下 《家语》曰:孔子谓子路曰:"见长者不能黜其色,见幼者不能尽其辞,虽有疾风雨,吾不入其门矣。" 《白虎通》曰:门四出何?所以通四方。故《礼·三朝记》曰:"天子之宫四通。" 《太公金匮门之书》曰:敬遇宾..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二 ◎居处部十

    ○门上 《说文》曰:门,扪也;在外为人所扪摸也。从二户,象形也。阊阖,天门也。阖,门扉也。闬,门也。〈门乡〉,门向也。闤阓,市门也。阍,门竖也。阍,昏也;门常昏闭,故曰阍即守门隶人也。阎,里中之门也。 ..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一 ◎居处部九

    ○第 《汉书》曰:高祖诏列侯食邑者,皆赐大第室。二千石,受小第室。注云: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又曰: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名曰第。 《史记》驺奭者,齐诸邹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於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 ◎居处部八

    ○宅 《释名》曰: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 《说文》曰:宅,人所托也。 《周礼》曰:凡任地,国宅无征。郑注云:国宅城中,无征税也。 《礼记》曰:献田宅者操书契。 《左传》曰: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九 ◎居处部七

    ○阙 崔豹《古今注》曰:阙,观也;于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可远观。人臣将朝,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其上皆画云气仙灵,奇禽怪兽,以示四方。苍龙,白虎,玄武,朱雀,并画其形。 《释名》曰:观,..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八 ◎居处部六

    ○台下 王子年《拾遗记》曰:秦始皇起云明台,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工。南得烟丘碧桂、丽水然沙、贲都朱泥、云冈素竹;东得葱峦锦柏、缥穟龙杉、云梓、寒河星柘;西得漏海浮金、狼渊羽壁、涤嶂霞素、寘阜乾漆、阴..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七 ◎居处部五

    ○台上 《尔雅》曰:观四方而高曰台,(积土四方者。)有木曰榭。 《释名》曰:台,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又曰:《尚书》曰:散鹿台之财。 《毛诗》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谓文王之作灵台也。 又曰:《新台..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六 ◎居处部四

    ○堂 《说文》:堂,殿也。 《释名》曰:堂,犹堂堂;高显貌也。 《礼记》曰:堂上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又曰:将上堂,声必扬。 又曰:礼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又曰:觐..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五 ◎居处部三

    ○殿 《说文》曰:殿,堂之高大者也。 《释名》曰:殿,典也。 挚虞《决疑要注》曰:凡太极殿乃有陛,堂则有阶无陛也。右磩左平,平者以文砖相亚次,磩者为陛级也。九锡之礼,纳陛以登,谓受此陛以上殿。堂之正者为..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四 ◎居处部二

    ○室 《说文》曰:室,实也。 《释名》曰:室,实也;物满实其中也。 《毛诗》曰:《斯干》,宣王考室也。"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又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笺》云: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三 ◎居处部一

    ○宫 《世本》曰:尧使禹作宫。 《释名》:宫,穹也;屋见垣上穹隆也。 《尔雅》曰: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史记》曰:《天官书》曰:"玄武,虚、危,主宫室。" 《大戴礼》曰:周时德泽和洽,蒿茂大,以为宫柱,名..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

    ○岭南道 广州 《十道志》曰:广州,南海郡。秦置南海郡。二汉因之,兼置交州。吴因之,分置广州。宋、齐皆因之。梁、陈并置都督府。隋平陈,又置潘州。炀帝初,复置南海郡。唐为广州。 又曰:南海县,本汉番禺县地..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

    ○江南道下 越州 《十道志》曰:越州,会稽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越国。 《春秋元命苞》曰: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 《史记》曰: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

    ○江南道上 昇州 《图经》曰:昇州,古扬州之地也。春秋时为吴地。战国时越灭吴,为越地;后楚灭越,其地又属楚,初置金陵邑。秦并天下,改金陵为秣陵,属鄣郡。汉元封二年,改鄣郡为丹阳郡。 《汉志》曰:故鄣,属..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

    ○淮南道 扬州 《元和郡县图志》曰:扬州,广陵郡。《禹贡》九州,扬州其一也。春秋时属吴。七国属楚。秦灭楚,为广陵;后并天下,属九江郡。汉为江都国。建武元年,复曰扬州。 《左氏·哀九年》曰:吴城邗沟,通江..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

    ○山南道下 梁州 《图经》曰:梁州,汉中郡。春秋至战国时楚地。秦、汉为汉中郡。 《蜀志》曰:刘备初得汉中,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汉书》曰:项羽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沛公欲攻..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

    ○山南道上 荆州 《十道志》曰:荆州,江陵郡。汉旧县属南郡。 《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江、汉朝宗于海。(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 《春秋元命苞》曰..

    3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

    ○剑南道 剑州 《图经》曰:晋安郡,《禹贡》梁州之域。秦之蜀郡。汉属广汉郡之梓橦县。 《华阳国志》曰: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阁道以通蜀汉,即此郡。 《三国志》曰:邓艾伐蜀,自阴平县景谷步剑阁道,悬车束..

    3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

    ○陇右道 秦州 《十道志》曰:秦州,天水郡。《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秦始封之邑,秦为陇西郡。汉武置天水郡。 《史记·秦本纪》曰:周孝王时,非子好马及善畜养。孝王曰:"昔柏翳为舜主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

    ○关西道 雍州 《尚书·禹贡》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厥贡惟球、琳、琅玕。(球、琳皆王名。琅玕,石而似珠。) 《文耀钩》曰:岐、华已北,龙门积石,..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