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

2025-09-22 17:14 太平御览
○山南道上

  荆州

  《十道志》曰:荆州,江陵郡。汉旧县属南郡。

  《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江、汉朝宗于海。(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

  《春秋元命苞》曰:轸散为荆州,分为楚国。(荆之为言强也。阳盛物坚,其气急悍。)

  《尔雅》曰:汉南曰荆州。

  《周官·职方氏》曰: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薮泽曰云梦,其川江、汉,其浸颍、湛,其利丹、银、齿、革。

  《晋元康地记》曰:荆州於古,蛮服之地。

  《汉书》曰:临江闵王荣坐侵庙壖地为宫,上徵荣。荣行,祖於江陵北门,既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言曰:"吾王不返矣!"王至,诣中尉府,郅都责讯王,王怒,自杀。

  《汉书·地理志》曰: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尽楚分也。

  《史记》曰:苏秦说威王曰:"楚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陵,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淮南子》曰:楚地南卷沅、湘,北绕颍、泗,西苞巴、蜀,东裹郯、邳。颍、汝以为洫,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山高寻云霓,深溪肆无景。

  《十三州志》曰:汉章帝建初二年,徙钜鹿王恭为江陵王,三公上言:"江陵在京师正南,不可以封。"乃徙为安六王。

  盛弘之《荆州记》曰:元嘉中,以京师根本之所寄,荆楚为重镇,上流之所总,拟周之分陕;晋、宋以降,此为西陕。

  《释名》曰:荆州取名于荆山。又曰:荆,惊也。南蛮数寇,常置警备。

  《左传》曰:楚子西沿汉溯江,将入郢。王在渚宫,下见之。

  《十道志》曰:当阳县,旧县属南郡,广阳王子盖之所封。

  《荆州记》曰:当阳,本楚之旧邑。《左氏传》云:"楚潘崇伐麏,至于锡穴。"颍容《释例》云:"麏,在当阳。"

  《十道志》曰:公安县,汉孱陵县地,吴之南郡。

  《荆州记》曰:刘备败于襄阳,南奔荆州,吴大帝封为左将军、荆州牧,城北而镇之。时人号备为左公,故名其城曰公安。

  《古今地名》:松滋县,古鸠兹地,汉为庐江郡。

  峡州

  《十道志》曰:夷陵郡,春秋战国时并楚地。秦置三十六郡,属南郡。魏武於此置临江郡。梁置宜州。周武帝以州居三峡之口,改为峡州。

  《史记》曰:秦昭王二十九年,秦将白起攻楚,烧夷陵。

  《吴录》曰:蜀昭烈皇帝立宜都郡於西陵。

  《宜都记》曰:郡城即陆抗攻步阐於此。

  《荆渚记》曰:夷陵郡,居大江之上,即西通全蜀,故夷陵有安蜀古城。

  《吴志》曰:陆逊上疏:"夷陵要害,实国家之关限。若失之,非损一郡,荆州亦可忧也。"

  《十道志》曰:宜郡县,本汉夷县,属南郡。

  袁山松《宜都山川记》曰:南崖有山,名荆门;北对崖有山,名虎牙,故曰荆门虎牙,即楚之西塞。

  归州

  《十道志》曰:归州,巴东郡。在周为夔子国,属楚。秦并天下,为南郡之地。汉置秭归县。唐武德二年,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置归州。

  袁山松《记》曰:屈原此县人,既被流放,忽然暂归,其姊亦来,因名其地为秭归。(秭与姊同。)

  《三国志》曰:吴置建平郡,即宜都之西部也。晋王濬自蜀江沿流伐吴。守将吾彦表皓曰:"请增建平兵,若建平不下,晋师终不敢过。"皓不从。

  复州

  《十道志》曰:复州,竟陵郡。《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属楚。秦兼天下,属南郡。汉十三州,在荆州部,即江夏之竟陵县地。唐武德五年,为复州。

  《郡国志》曰:沔阳县,即楚王地也。

  《图经》曰:监利县,汉华容县。乾溪、章华台在焉。

  郢州

  《十道志》曰:郢州,富水郡。历代所属与竟陵郡同。二汉属江夏郡。晋、宋以来,为竟陵郡地。西魏属安州。后周武帝置郢州。随废。唐武德六年,为郢州。

  《郡国志》曰:长寿县武陵山,《春秋》谓楚平王卒於樠木之下,即此山也。

  凤州

  《十道志》曰:凤州,河池郡。土地所属与金州同。在秦,陇西郡地。汉为故道县地。故道,今两当县是也。汉武改雍为凉,后为凉州之地。

  《水经》曰:两当县,水出陈仓县之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县因水取名。或云县西有两山相当,故名之。

  《华阳国志》曰:河池,一名仇池。

  郭仲产《秦州记》云:仇池山,一名仇维山,上有池似覆壶。前志云:是县以山得名。

  《水经》曰:大散水流入黄花川。黄花县因水得名。

  成州

  《十道志》曰:成州,同谷郡。《禹贡》梁州之域,古西戎地。周省梁入雍,为白马氐国。

  《史记·西南夷传》曰:自莋以东北,君长数十,冉駹为大。自冉駹以西北,君长数十,白马最大,皆氐类。

  《后汉书》曰:河池,一名仇池,地方百顷,左右悉白马氐。

  武州

  《十道志》曰:武州,武都郡。土地所属与成州同,亦白马氐之地。

  《汉书·西南夷传》曰:汉诛且兰、邛君,并杀莋侯,冉駹等皆震惧,请臣置吏。以为广西部。至元鼎六年,以白马氐地为武都郡。

  《陇右记》曰:武都紫水有泥,其色紫而粘。贡之,用封玺书,故诏诰有紫泥之美。

  《郡国志》曰:武帝沮水之西有角弩谷,即蜀将姜维剿五部溪蛮之所。

  鱼豢《魏略》曰:文帝黄初元年,徙武都於美阳。在今雍州好畤县界,武都故城是也。

  兴州

  《十道志》曰:兴州,顺政郡。战国时白马氐之东境。秦并天下,为蜀郡地。汉元鼎六年,置武都郡。

  《晋书》曰:怀帝永嘉中,氐之人杨茂搜据武都郡。子孙承嗣为氐王。

  《周地图记》曰:郡有丙山,山有穴,即丙穴,其口向丙,因以为名。每春三月上旬,有鱼长八九寸,或二三日,联绵从穴出跃,相传名为嘉鱼。左太冲《蜀都赋》曰:"嘉鱼出于丙穴。"

  宕州

  《十道志》:宕州,怀道郡。《禹贡》梁州之域,古羌地。周为雍州之境。秦、汉、魏、晋,诸羌据之。

  《魏书》曰:梁弥忽匆者,宕昌羌也。其先常为羌,祖勤自称宕昌王。弥忿世祖初求内附,遂拜弥忿为宕昌王,因封其地为宕昌藩。即今宕州。

  扶州

  《十道志》曰:扶州,同昌郡。《禹贡》梁州之域,实西戎之地。周省梁入雍,为雍州地。秦、汉、魏、晋,并属蕃夷。

  《后魏书》曰:废帝前元年,西逐吐谷浑,定阴平,於此置邓州及邓宁郡,取前羌部落所居为之名。时又置怗夷县,属封统郡,以戎夷宁怗为义也。

  《周地图记》曰:魏废帝置同昌县,属封统郡。

  文州

  《十道志》曰:文州,阴平郡。《禹贡》梁州之域。周为雍州之境。战国时氐羌据焉。汉武时开西南夷,置阴平道以统其众。

  《蜀志》曰: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经江油出绵竹。

  《华阳国志》曰:晋永平之后,羌虏数叛,遂立为郡以遏之。

  《舆地志》曰:晋永嘉之末,太守王鉴以郡降李雄。晋人因是悉流移於蜀、汉,其氐羌并属杨茂搜,此后不复为正朔所颁。

  利州

  《十道志》曰:利州,益昌郡。土地所属与金州同。春秋战国时并属蜀侯。汉葭萌县地。

  《华阳国志》曰:昔蜀王封其弟於汉中,号曰苴侯,因命其地曰葭萌。苴侯与巴王通好,巴与蜀为仇,故蜀王怒,伐苴。苴侯奔巴,求救於秦。秦乃伐蜀,遂灭蜀,及巴、苴,置巴、蜀二郡。

  《水经》曰:益昌有小剑城,去大剑城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

  《蜀志》曰:先主使陈戎绝马鸣阁。魏武闻之,喜曰:"此阁乃汉中之平阴,乃咽喉之要路。"(马鸣阁在益昌县。)

  夔州

  《十道志》曰:夔州,云安郡。春秋时为鱼国。秦并天下,为巴郡地。汉为鱼复县。

  《左传》曰:庸蛮叛楚,楚庄王伐之,七遇皆北,唯禆、儵、鱼人实逐之。杜曰:禆、儵、鱼三巴,今鱼复县也。

  《汉志》曰:江关都尉理鱼复,有橘官。

  《郡国记》曰:白帝城,即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因号鱼复为白帝城。刘备因改鱼复为永安。又《后汉书》:公孙述自以承汉土德,故号曰白帝城。

  《蜀志》曰:罗宪为领军,守永安,闻魏军平蜀,三日哭於都亭。

  《荆州图副》曰: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碛上有诸葛孔明八阵图,聚细石为之,各高五丈,皆棋布相当,中间相去九尺,正中开南北巷,悉广五尺。或为人散乱,及为夏水所没,至冬水退,依然如故。

  《荆州记》曰:垒西聚石为八行,行八聚,谓之八阵图。因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不复败。后见,莫能了之。桓宣武伐蜀见之,曰:"此常山蛇势也。"

  开州

  《十道志》曰:开州,盛山郡。本汉朐〈月忍〉县之地。

  合州

  《图经》曰:合州,巴川郡。秦、汉属巴郡。宋置东宕渠郡。西魏置合州。

  忠州

  《十道志》曰:忠州,南宾郡。土地所属与夔州同。谯周《巴记》曰:"后汉献帝初平六年,临江县属永宁郡。建安中,改永宁为巴东郡,临江仍属焉。"《续汉志》曰:"和帝永元中,分枳县置平都县。"(平都即今丰都县也。)

  《史记》:苏代曰:"楚得枳而国亡。"

  万州

  《十道志》曰:万州,南浦郡。土地所属与通州同。汉为巴郡朐〈月忍〉县地。

  《续汉志》曰:朐〈月忍〉,属巴郡。(朐音蠢;〈月忍〉,如尹切。)

  《寻江源记》曰:梁山东西数千里,望之若长云垂天。《剑阁铭》曰:"岩岩梁山,积石峨峨。"

  又曰:景穴有嘉鱼,其味甚美。景穴,在梁山县柏枝山。

  阆州

  《图经》曰:阆州,阆中郡。《禹贡》梁州之域。春秋为巴国之地。秦、汉为巴郡。

  《华阳国志》曰:巴子后理阆中。

  《地形志》曰:阆中居蜀汉之半,当东道要冲。今郡城即古之阆中城,后谓之隆城是也。

  《后魏典略》曰:此州古有隆城,坚险,因置隆州。寻又立盘龙郡,以郡中有盘龙山为名。

  《三巴记》曰:阆中有渝水,賨民锐气喜舞。故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使乐人习之,故乐府中有巴渝舞。

  果州

  《十道志》曰:果州,南充郡。《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战国并属巴子国。秦惠王灭巴、蜀,是为巴郡地。自汉至晋,为安汉县。

  《华阳国志》曰:汉献帝初平元年,刘璋分垫江上为巴郡,理此县。

  《周地图记》曰:相如县有相如坪、相如故宅,因以名县。

  《郡国志》曰:冯绲为车骑将军,於此镌崖十有馀处。今果山有车骑崖。

  《益州记》曰:南充县西有大昆井,即古之盐井也。

  《唐书》曰:贞元中,谢真人於郡紫极宫上昇,万目所睹,郡郭是夕,处处有虹霓云气。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一百八十三 ◎居处部十一

    ○门下 《家语》曰:孔子谓子路曰:"见长者不能黜其色,见幼者不能尽其辞,虽有疾风雨,吾不入其门矣。" 《白虎通》曰:门四出何?所以通四方。故《礼·三朝记》曰:"天子之宫四通。" 《太公金匮门之书》曰:敬遇宾..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二 ◎居处部十

    ○门上 《说文》曰:门,扪也;在外为人所扪摸也。从二户,象形也。阊阖,天门也。阖,门扉也。闬,门也。〈门乡〉,门向也。闤阓,市门也。阍,门竖也。阍,昏也;门常昏闭,故曰阍即守门隶人也。阎,里中之门也。 ..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一 ◎居处部九

    ○第 《汉书》曰:高祖诏列侯食邑者,皆赐大第室。二千石,受小第室。注云: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又曰: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名曰第。 《史记》驺奭者,齐诸邹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於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 ◎居处部八

    ○宅 《释名》曰: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 《说文》曰:宅,人所托也。 《周礼》曰:凡任地,国宅无征。郑注云:国宅城中,无征税也。 《礼记》曰:献田宅者操书契。 《左传》曰: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九 ◎居处部七

    ○阙 崔豹《古今注》曰:阙,观也;于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可远观。人臣将朝,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其上皆画云气仙灵,奇禽怪兽,以示四方。苍龙,白虎,玄武,朱雀,并画其形。 《释名》曰:观,..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八 ◎居处部六

    ○台下 王子年《拾遗记》曰:秦始皇起云明台,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工。南得烟丘碧桂、丽水然沙、贲都朱泥、云冈素竹;东得葱峦锦柏、缥穟龙杉、云梓、寒河星柘;西得漏海浮金、狼渊羽壁、涤嶂霞素、寘阜乾漆、阴..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七 ◎居处部五

    ○台上 《尔雅》曰:观四方而高曰台,(积土四方者。)有木曰榭。 《释名》曰:台,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又曰:《尚书》曰:散鹿台之财。 《毛诗》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谓文王之作灵台也。 又曰:《新台..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六 ◎居处部四

    ○堂 《说文》:堂,殿也。 《释名》曰:堂,犹堂堂;高显貌也。 《礼记》曰:堂上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又曰:将上堂,声必扬。 又曰:礼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又曰:觐..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五 ◎居处部三

    ○殿 《说文》曰:殿,堂之高大者也。 《释名》曰:殿,典也。 挚虞《决疑要注》曰:凡太极殿乃有陛,堂则有阶无陛也。右磩左平,平者以文砖相亚次,磩者为陛级也。九锡之礼,纳陛以登,谓受此陛以上殿。堂之正者为..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四 ◎居处部二

    ○室 《说文》曰:室,实也。 《释名》曰:室,实也;物满实其中也。 《毛诗》曰:《斯干》,宣王考室也。"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又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笺》云: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三 ◎居处部一

    ○宫 《世本》曰:尧使禹作宫。 《释名》:宫,穹也;屋见垣上穹隆也。 《尔雅》曰: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史记》曰:《天官书》曰:"玄武,虚、危,主宫室。" 《大戴礼》曰:周时德泽和洽,蒿茂大,以为宫柱,名..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

    ○岭南道 广州 《十道志》曰:广州,南海郡。秦置南海郡。二汉因之,兼置交州。吴因之,分置广州。宋、齐皆因之。梁、陈并置都督府。隋平陈,又置潘州。炀帝初,复置南海郡。唐为广州。 又曰:南海县,本汉番禺县地..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

    ○江南道下 越州 《十道志》曰:越州,会稽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越国。 《春秋元命苞》曰: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 《史记》曰: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

    ○江南道上 昇州 《图经》曰:昇州,古扬州之地也。春秋时为吴地。战国时越灭吴,为越地;后楚灭越,其地又属楚,初置金陵邑。秦并天下,改金陵为秣陵,属鄣郡。汉元封二年,改鄣郡为丹阳郡。 《汉志》曰:故鄣,属..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

    ○淮南道 扬州 《元和郡县图志》曰:扬州,广陵郡。《禹贡》九州,扬州其一也。春秋时属吴。七国属楚。秦灭楚,为广陵;后并天下,属九江郡。汉为江都国。建武元年,复曰扬州。 《左氏·哀九年》曰:吴城邗沟,通江..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

    ○山南道下 梁州 《图经》曰:梁州,汉中郡。春秋至战国时楚地。秦、汉为汉中郡。 《蜀志》曰:刘备初得汉中,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汉书》曰:项羽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沛公欲攻..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

    ○剑南道 剑州 《图经》曰:晋安郡,《禹贡》梁州之域。秦之蜀郡。汉属广汉郡之梓橦县。 《华阳国志》曰: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阁道以通蜀汉,即此郡。 《三国志》曰:邓艾伐蜀,自阴平县景谷步剑阁道,悬车束..

    3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

    ○陇右道 秦州 《十道志》曰:秦州,天水郡。《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秦始封之邑,秦为陇西郡。汉武置天水郡。 《史记·秦本纪》曰:周孝王时,非子好马及善畜养。孝王曰:"昔柏翳为舜主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

    ○关西道 雍州 《尚书·禹贡》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厥贡惟球、琳、琅玕。(球、琳皆王名。琅玕,石而似珠。) 《文耀钩》曰:岐、华已北,龙门积石,..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

    ○河北道下 蒲州 《十道志》曰:蒲州,河东郡,置在河东县。本汉蒲阪地,盖尧、舜所都。 《左传》曰:晋献公灭魏,以赐毕万。服虔注曰:在晋之蒲阪。 《史记》曰:季布为河东太守,文帝谓布曰:"河东,吾股肱郡也。"..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