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

2025-09-22 17:25 太平御览
○淮南道

  扬州

  《元和郡县图志》曰:扬州,广陵郡。《禹贡》九州,扬州其一也。春秋时属吴。七国属楚。秦灭楚,为广陵;后并天下,属九江郡。汉为江都国。建武元年,复曰扬州。

  《左氏·哀九年》曰:吴城邗沟,通江淮也。

  《魏志》曰:黄初六年,征吴,幸广陵城,临江观兵,见江涛,叹曰:"天所以限南北也。"

  《隋书》曰:义宁元年,诏修江都宫,治龙舟、凤舸、黄龙赤舰、楼船万艘,以幸江都。为锦帆黼帐,作《泛龙舟》、《春江花月夜》等曲以幸之,因而都焉。

  《宋书》曰:徐湛之为扬州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以为游宴焉。

  又曰:扬州刺史王谧薨,高帝次应入辅,刘毅等不欲帝入,议以中军谢混为扬州,欲令帝于丹徒领州,以二议谘帝。刘穆之谓帝曰:"扬州根本所系,不可假人。前授王谧,事出权道。今若复他授,便应受制于人。一失于权,无由可得。"帝从之。

  《郡国志》曰:广陵,以城置在陵上。《尔雅》云:"大阜曰陵。"连接西蜀,一名阜冈,一名昆仑冈。鲍昭《芜城赋》曰:"拖以漕渠,轴以昆仑岗。"

  《河图括地象》曰:昆冈山,横为地轴。此陵交带昆仑,故广陵也。

  《汉志》曰:广陵国,高帝六年置,景帝四年更名江都。莽曰江平。江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皆都此。

  《汉书》曰:广陵厉王赐策曰:"呜呼!小子胥,受兹赤社,建尔国家,封于南土。古人有言曰:'大江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扬州保强,(保,恃也)三代要服,不及以正。'"(要服,次荒服之内。正,政也。要,一遥反。)

  《图经》曰:江阳县,本汉江都县也,以在江之北,故曰江阳。

  《汉志》曰:江都,属广陵国。

  又曰:海陵县,临淮郡。莽曰亭间。

  《十道志》曰:六合县,本秦堂邑县,春秋时棠也。《左传》襄十四年,楚子为庸浦之役,故子囊帅师于棠。(庸、浦、棠,皆楚邑。)

  楚州

  《元和郡县志》曰:楚州,淮阴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属吴、越。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汉为射阳县之地。

  《汉志》曰:射阳县,属临淮郡。莽曰监淮亭。在射水之阳,故曰射阳。

  又曰:广陵厉王胥有罪,其相胜之秦夺王射陂。(张晏曰:射水之陂在射阳县。)

  《晋书》曰:穆帝时,中郎将荀羡北讨,云旧淮阴地形都要,水陆交通,易以观衅;沃野有开殖之利,方舟运漕无他屯阻,乃营立城池焉。

  《郡国志》曰:北对清泗、临淮,守险有平阳、石龟,田稻丰饶。

  《吴越春秋》曰:吴将伐齐,自广陵掘沟通江、淮。即州、地。

  《史记》曰: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楚乃东侵,广地于泗上。

  《汉志》曰:盱眙,属临淮郡。都尉治。莽曰武匡。

  《南兖州记》曰:盱眙,本春秋时善道地。

  《汉书》曰:项羽立楚怀王孙心为楚怀王,都盱眙。

  《南兖州记》曰:南兖州,地有盐亭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千计。吴王所以富国强兵而抗汉室也。

  《图经》曰:宝应县,本安宜县,即汉之平安县地,属广陵郡。

  《唐书》曰:天宝初,有李氏女子既嫁而寡,为尼,名真如。忽有人自天而下,以宝与之。因名宝应。

  濠州

  《十道志》曰:濠州,锺离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锺离子国。战国时属吴。秦置三十六郡,属九江郡。汉置锺离。

  《春秋·成十五年》曰:叔孙侨如会吴于锺离,始通吴也。始与中国接。

  又《昭二十四年》曰: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遂灭巢及锺离。

  《史记》曰:楚平王十年,吴之边邑卑梁女与楚边邑锺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楚伐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兵攻锺离。楚王闻之,大怒。吴亦发兵,使公子光攻楚,遂灭锺离。

  《庄子》曰:庄子与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见儵鱼出游从容,庄子曰:"是鱼乐乎!"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

  《史记》曰: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十道志》曰:涂山,在临淮郡西。

  又曰:招义县,本汉临淮县。

  《汉志》曰:淮陵县,属临淮郡。莽曰淮陆。

  寿州

  《元和郡县志》曰:寿州,寿春郡。《禹贡》扬州之域。秦并天下,为九江郡。汉为淮南国。

  伏滔《正淮论》曰:爰自战国,至于晋之中兴,六百馀年。保淮南者九姓,称兵有十一人,皆亡不旋踵,祸溢於世。保寿春者南引荆、海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北接梁、宋,平途不过七百里;西援陈、许,水陆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内保淮、淝之固。龙泉之陂,良田万顷;舒、六之贡,利尽蛮越;金石皮革之具萃焉,苞木管竹之族生焉。其俗尚气力而多勇悍,其人习战争而贵诈伪,所以屡多亡国也。

  《史记》曰:楚考烈王自陈徙都寿春,号之曰郢。

  又《项羽本纪》曰: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尽有江、淮之地。

  《汉书》曰:六,故国也,属六安国,咎繇后,为楚所灭。如溪水首受沘,东北至寿春入芍陂。(沘音匕,芍音鸡。)

  《左传·文五年》曰: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仲归于家冬,楚公子燮灭蓼。(蓼,今安丰蓼县。)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

  《汉志》曰:寿春、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鲍,鲍鱼也。)

  《寿春记》曰:三国时,江、淮为战争之地,其间数百里无复人居。晋平吴,其民乃还本土,复立为淮南郡。

  《齐书》曰:高祖初遣垣崇祖镇寿阳,谓之曰:"我新有天下,魏必以送刘昶为辞。寿春,贼之所冲,深为之备。"既而果然,乃败还。

  《十道志》曰:霍丘县,本汉松滋县也。

  《汉志》曰:松滋,侯国。属庐江郡。莽曰诵善。

  《十道志》曰:霍山县,灊县也。

  《汉志》曰:灊县,属庐江郡。天柱山在南。

  《史记》曰:吴王阖闾四年,伐楚,取灊。

  滁州

  《元和郡县志》曰:滁州,永阳郡。春秋时楚地。在汉为全椒县也。

  《汉志》曰:全椒县,属九江郡。

  《十道志》曰:隋以为滁州,以滁水为名。

  《郡国志》曰:后汉彭城刘平为全椒令,虎皆渡江。

  和州

  《元和郡县志》曰:和州,历阳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及战国时为楚地。秦为历阳县,属九江郡。汉为淮南国。

  《郡国志》曰:历阳西有遏胡城,即王导筑以御石虎。

  《汉志》曰:历阳,都尉治。属九江郡。莽曰明义。

  《十道志》曰:南有历水,故曰历阳。

  《淮南子》曰:历阳之都,一夕为湖。(汉明帝时,历阳沦为麻湖。)

  《十道志》曰:麻湖在县西十里。

  《汉书》曰:汉军追项羽至江东城,乌江亭长舣舟待之。

  庐州

  《元和郡县志》曰:庐江郡,古庐子国也。春秋舒国之地。

  《十道志》曰:战国时,其地属楚。秦置三十六郡,属九江郡。汉为合肥县。

  《左传·鲁僖公四年》曰:徐人取舒,杜预注云:舒国,今庐江舒县也。

  《尚书·仲虺》:成汤放桀于南巢。

  《魏志》曰:青龙元年,满宠为扬州都督,请于合肥城西三十里置新城,表曰:"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达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贼往甚易,兵救甚难。今城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立城据守,此所谓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也。"诏从之。

  《庐江记》曰:人物语音,风土明茂,皆胜淮左诸郡。

  《汉志》曰:庐江郡,故淮南。文帝十六年,别为国,领县十二。

  又曰:龙舒,属庐江郡。应劭曰:群舒邑也。

  又曰:居巢,属庐江。应劭曰:《春秋》:"楚人围巢。"巢。国也。

  《左传·昭二十五年》曰:楚子使熊相谋郭巢。(为巢筑城郭也。)

  《郡国志》曰:濡须水,出自巢湖,谓之马尾沟。

  《十道志》曰:慎县,本汉浚遒县。

  《汉志》曰:浚遒,属九江郡。(浚音峻,遒音抽反。)

  舒州

  《释例》曰:舒有五名,舒庸、舒龙、舒州、舒鸠、舒城,其实一也。

  《左传·定二年》曰:吴子使舒鸠民诱楚人。

  《元和郡县志》曰:舒州,桐安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皖国也。

  《十道志》曰:春秋时为楚东鄙。战国时属楚。秦置三十六郡,为江夏郡。

  《史记》曰:皖,匽姓,咎繇之后也。春秋时楚灭之。

  《汉志》曰:皖,属庐江郡。

  《续汉书·郡国志》曰:庐江郡,自舒县徙居皖。

  《魏志》曰:正始二年,孙权遣诸葛恪屯皖城,以伺边隙。

  《吴志》曰: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吕蒙上言曰:"皖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加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於是亲征皖,破之。

  《宋书·州郡志》曰:晋安帝於旧皖城置怀宁县。

  《图经》曰:桐城,春秋时桐国也。亦汉枞阳县也。

  《左传·定二年》曰:桐叛楚。(桐,小国也。庐江舒县有桐乡。)

  《汉书·武帝纪》曰:元封五年,南巡狩,自寻阳浮江,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蕲州

  《十道志》曰:蕲州,蕲阳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及战国时并属楚。秦置三十六郡,属九江郡。汉蕲春县之地。

  《汉志》曰:蕲春,属江夏郡。

  《史记》曰:始皇十六年,灭楚,虏王负刍於蕲。

  《地名记》曰:蕲春以水隈多蕲菜,因以为名。

  《晋书》曰:武帝以宣太后讳春,改为蕲阳。

  《吴志》曰:魏使庐江谢寄为蕲春郡典农,吕蒙袭破之。

  又《贺齐传》曰:初,晋宗为浠口将,以众叛如魏,还为蕲春太守,图袭安乐,取其保质。权以为耻,因军初罢,六月盛夏,出其不意,诏齐督麋芳、鲜于丹等袭蕲春,生虏宗。吴复置蕲春郡。

  申州

  《十道志》曰:申州,义阳郡。《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申国之地。秦为南阳郡地。汉置平氏县,属荆州。汉武封北地尉卫止为义阳侯。魏文帝分南阳立义阳郡。宋文元嘉末于义阳立司州。周武帝为申州。

  《舆地志》曰:义阳有三关之险。《十道志》曰:三关谓平靖关,(长老云:此关因山为障,不营壕隍,故名平靖。)其一也;武阳、黄岘二关,在安州应山县界。

  光州

  《十道志》曰:光州,弋阳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弦子国。秦置三十六郡,属九江郡。汉为西阳县。

  《左传·僖五年》曰:楚人灭弦,弦子奔黄。(弦在弋阳軚县。)

  《汉志》曰:西阳,属江夏郡。

  又曰:軚,属江夏。故弦子国。(音汰,又徒系反。)

  《图经》曰:定城县,春秋黄子国也。

  《十三州志》曰:定城,置在古黄子国南十二里。

  《十道志》曰:定城,本汉弋阳县。

  《汉志》曰:弋阳,侯国。属汝南郡。弋山在西北。故黄国,今黄城县也。

  《十道志》曰:固始县,本寝丘,孙叔敖所封之邑也。

  又曰:殷城县,本汉期思县也。

  《汉志》曰:期思,属汝南郡。故蒋国也。

  《左氏传》曰:凡蒋,周公之裔也。

  安州

  《十道志》曰:安州,安陆郡。春秋云阝子之国,云梦之泽在焉。后楚灭云阝,封斗辛为郧公,则其地也。战国时属楚。秦并天下,为南郡城。汉为安陆县。宋武置安陆郡。唐武德四年,为安州。

  黄州

  《十道志》曰:黄州,齐安郡。《禹贡》荆州之域。战国时属楚。秦为南郡地。汉为西陵县。高齐置衡州。隋开皇三年,为黄州。

  又曰:麻城、黄陂县,本汉西陵县也。

  沔州

  《十道志》曰:沔州,汉阳郡。《禹贡》荆州之域。春秋郧国之地。战国时属楚。秦并天下,为南郡地。汉为安陆县地。晋立沌阳县,属江夏郡。唐武德四年,置沔州。

  《尚书·禹贡》曰:逾于沔。(汉上曰沔。)

  《三国志》曰:魏初定荆州,沌阳以为重镇。

  《晋书》曰:永嘉六年,王敦表陶侃为荆州刺史,镇沔阳。

  《宋书·州郡志》曰:晋於临嶂山置沌阳县。

  《荆州记》曰:临嶂山南峰谓之乌林峰,亦谓赤壁。

  《吴志》曰:曹公临荆州,孙权遣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领万人,与刘备俱进,遇於赤壁。

  《永初山川记》曰:沔口,古以为沧浪水,屈原遇渔父处。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一百八十三 ◎居处部十一

    ○门下 《家语》曰:孔子谓子路曰:"见长者不能黜其色,见幼者不能尽其辞,虽有疾风雨,吾不入其门矣。" 《白虎通》曰:门四出何?所以通四方。故《礼·三朝记》曰:"天子之宫四通。" 《太公金匮门之书》曰:敬遇宾..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二 ◎居处部十

    ○门上 《说文》曰:门,扪也;在外为人所扪摸也。从二户,象形也。阊阖,天门也。阖,门扉也。闬,门也。〈门乡〉,门向也。闤阓,市门也。阍,门竖也。阍,昏也;门常昏闭,故曰阍即守门隶人也。阎,里中之门也。 ..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一 ◎居处部九

    ○第 《汉书》曰:高祖诏列侯食邑者,皆赐大第室。二千石,受小第室。注云: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又曰: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名曰第。 《史记》驺奭者,齐诸邹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於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 ◎居处部八

    ○宅 《释名》曰: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 《说文》曰:宅,人所托也。 《周礼》曰:凡任地,国宅无征。郑注云:国宅城中,无征税也。 《礼记》曰:献田宅者操书契。 《左传》曰: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九 ◎居处部七

    ○阙 崔豹《古今注》曰:阙,观也;于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可远观。人臣将朝,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其上皆画云气仙灵,奇禽怪兽,以示四方。苍龙,白虎,玄武,朱雀,并画其形。 《释名》曰:观,..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八 ◎居处部六

    ○台下 王子年《拾遗记》曰:秦始皇起云明台,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工。南得烟丘碧桂、丽水然沙、贲都朱泥、云冈素竹;东得葱峦锦柏、缥穟龙杉、云梓、寒河星柘;西得漏海浮金、狼渊羽壁、涤嶂霞素、寘阜乾漆、阴..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七 ◎居处部五

    ○台上 《尔雅》曰:观四方而高曰台,(积土四方者。)有木曰榭。 《释名》曰:台,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又曰:《尚书》曰:散鹿台之财。 《毛诗》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谓文王之作灵台也。 又曰:《新台..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六 ◎居处部四

    ○堂 《说文》:堂,殿也。 《释名》曰:堂,犹堂堂;高显貌也。 《礼记》曰:堂上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又曰:将上堂,声必扬。 又曰:礼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又曰:觐..

    3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五 ◎居处部三

    ○殿 《说文》曰:殿,堂之高大者也。 《释名》曰:殿,典也。 挚虞《决疑要注》曰:凡太极殿乃有陛,堂则有阶无陛也。右磩左平,平者以文砖相亚次,磩者为陛级也。九锡之礼,纳陛以登,谓受此陛以上殿。堂之正者为..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四 ◎居处部二

    ○室 《说文》曰:室,实也。 《释名》曰:室,实也;物满实其中也。 《毛诗》曰:《斯干》,宣王考室也。"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又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笺》云: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三 ◎居处部一

    ○宫 《世本》曰:尧使禹作宫。 《释名》:宫,穹也;屋见垣上穹隆也。 《尔雅》曰: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史记》曰:《天官书》曰:"玄武,虚、危,主宫室。" 《大戴礼》曰:周时德泽和洽,蒿茂大,以为宫柱,名..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

    ○岭南道 广州 《十道志》曰:广州,南海郡。秦置南海郡。二汉因之,兼置交州。吴因之,分置广州。宋、齐皆因之。梁、陈并置都督府。隋平陈,又置潘州。炀帝初,复置南海郡。唐为广州。 又曰:南海县,本汉番禺县地..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

    ○江南道下 越州 《十道志》曰:越州,会稽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越国。 《春秋元命苞》曰: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 《史记》曰: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

    ○江南道上 昇州 《图经》曰:昇州,古扬州之地也。春秋时为吴地。战国时越灭吴,为越地;后楚灭越,其地又属楚,初置金陵邑。秦并天下,改金陵为秣陵,属鄣郡。汉元封二年,改鄣郡为丹阳郡。 《汉志》曰:故鄣,属..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

    ○山南道下 梁州 《图经》曰:梁州,汉中郡。春秋至战国时楚地。秦、汉为汉中郡。 《蜀志》曰:刘备初得汉中,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汉书》曰:项羽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沛公欲攻..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

    ○山南道上 荆州 《十道志》曰:荆州,江陵郡。汉旧县属南郡。 《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江、汉朝宗于海。(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 《春秋元命苞》曰..

    3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

    ○剑南道 剑州 《图经》曰:晋安郡,《禹贡》梁州之域。秦之蜀郡。汉属广汉郡之梓橦县。 《华阳国志》曰: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阁道以通蜀汉,即此郡。 《三国志》曰:邓艾伐蜀,自阴平县景谷步剑阁道,悬车束..

    4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

    ○陇右道 秦州 《十道志》曰:秦州,天水郡。《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秦始封之邑,秦为陇西郡。汉武置天水郡。 《史记·秦本纪》曰:周孝王时,非子好马及善畜养。孝王曰:"昔柏翳为舜主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

    ○关西道 雍州 《尚书·禹贡》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厥贡惟球、琳、琅玕。(球、琳皆王名。琅玕,石而似珠。) 《文耀钩》曰:岐、华已北,龙门积石,..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

    ○河北道下 蒲州 《十道志》曰:蒲州,河东郡,置在河东县。本汉蒲阪地,盖尧、舜所都。 《左传》曰:晋献公灭魏,以赐毕万。服虔注曰:在晋之蒲阪。 《史记》曰:季布为河东太守,文帝谓布曰:"河东,吾股肱郡也。"..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